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力课堂范文

听力课堂精选(九篇)

听力课堂

第1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听力技能 自上而下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21-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不论是面谈、商务会议、讲座以及电视演讲中,能听懂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外语学习者常常认为听力是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听力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由于听力的暂时性,很快遗忘了所听的内容;不能识别他们所听出的单词;能理解单个的词,却不能理解它的隐含意思等等。绝大多数课本以及听力课堂主要专注于听力测试而不是教会学生们能提高他们听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把听力技能与其他技能结合起来,因为听说读写密不可分,再者听力理解问题只是测试学生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而没有训练学生怎样去听以及怎样帮助他们培养有效的听力策略。

一、自下而上模式与自上而下模式

一般而言在听力过程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是听者从字词理解到句子、篇章理解的过程,听者通过他们所听到的来构建意义。这种听力模式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短时记忆的能力,这样才能理解所听到的每一个音进而指出字词、短语以及结构的意义。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的是听懂大意,并通过上下文的暗示以及背景知识构建意义。在这种模式中,知道一些关于说话人的背景、场景、话题以及谈话目的等背景知识将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背景知识称为“先前知识”或“图示知识”。在实际的听力过程中,理解是文本信息以及先前知识的整合。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使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模式的贡献以及重要性,同时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整合这两种听力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

二、课堂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

听力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阶段:听前准备,听力中以及听后阶段。在听前准备阶段中,教师可采取相应的听前准备活动。听力研究表明听力好的人善于推测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各种各样的听力活动可以鼓励学生试图推测即将听到的内容。比如伴随听力附一幅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听之前猜猜听力的内容,或者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和培养学生推测大意的能力。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听力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快速浏览一遍听力问题,学生可以大概猜出听力的话题,教师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大概地猜猜问题的答案。尽管学生不可能完全猜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但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仔细去听听力材料,检查他们的猜测正确与否。课堂听力与日常生活中的听力不同,因为其缺乏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多设计、创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头脑里的图示,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第二个阶段是正式听力阶段,也是教师最不好控制和操作的阶段。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听力任务,帮助学生专注于听力材料。比如边听边进行对所听单词的勾画;边听边对整个内容进行排序;边听边填空;边听边记笔记。所有的以上的活动都利用了信息差这一元素,有信息差使得交际更加主动更加有意义。在学生们进行听力时,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适当的听力任务,为他们以后在带有不同目的的真实语境中进行听力练习做好良好的准备。听后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们提供机会,整合他们从听力材料中听到的内容,并用此信息进行相互交流。最典型的听后任务是单选题,这种题型主要是为考试服务,对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以及听力策略没有太大的作用。在最后这一阶段,听力练习可以与其他说读写三大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任务都可以用于这一阶段,这些任务能帮助学生把他们所听到的内容与自身的先前知识相结合。

三、结语

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方法主要关注的是听力练习题而不是传授给学生真正的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在课堂听力教学中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在听力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两种策略;另外听前准备阶段、听力阶段以及听后阶段任务的设计也将极大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听力策略。

【参考文献】

[1]党争胜.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J].外语学刊,2009.

第2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力;听说能力

《高专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中具体表现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听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之一,尤其是现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及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听力比重明显加大,英语听力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高职学校师生们的重视。作为外语职业院校,如何利用好听力课堂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已经成为我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听说水平普遍较低。听在日常交际中是最基本的形式和技能。由于我国初高中英语学习是以笔试为主的各种考试,这些考试对听力和口语的要求不高,因此学生对听和说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又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较大,各省区、地方县市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发音不准或中式口音严重;未能识别不同地区英语口音的差异;语音、语法知识不足;词汇量小,句型结构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等。所以这些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以后在听力课堂上表现出了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和不自信。

2.教材难度和教学手段单一。教材的选择上,有的难度过大大超过了学生实际的接受范围;课堂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单一使用也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降低不少。高职英语听力教程和听力训练基本上都是以测试题的形式完成的,很多教师把重点放在答题上,不去做更多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且枯燥无味。

3.听力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目前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高职英语综合课程课时一般为一周四节,且多以对课文知识点、语法点的精讲为主。而高职英语听力课程所占到的比例相当小,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听力课,学生获得听说训练的途径少之又少。

二、如何利用听力课堂提高听说能力

1.适当开设英语听力课程。由于我院是外语职业院校,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课堂的创新和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除高职英语综合课程外,现各学院大一学生第一学期一周增设4节听力课,第二学期每周增设2节听力课。自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以来,各专业高职学生对英语听说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得到提高。

2.选择适合的听力教材。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多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听力教程》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听说系列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材》。前者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场景进行听力模拟和对话训练;后者在听的基础上将听力材料和说话话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的是《新编实用英语听力教程》。

3.增强听力材料的可听性。听力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教学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课本的听力材料并非完美无瑕,有的单元或章节更适合作为阅读材料而非听力材料;有些听力内容又太过于简单,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上适当补充或者替换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听力材料,如英语短片和英文歌曲等,或者选择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听力内容。教师也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新颖、实用的听力材料,如走遍美国、VOA、BBC等,或推荐英语学习网站,如普特网、沪江网等。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培养语感、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4.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把握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少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管每个单词都听清楚了,但连贯起来却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因为对背景知识不了解。因此,教师也应多安排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能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扩大知识面。

5.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元认知策略。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不仅是简单的讲单词、听录音和核对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情景对话听力练习,从中学会准确、快速的理解听力材料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贯穿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注意上下文的逻辑,找到关键词,利用已知信息对将要发生事情的符合逻辑的推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英语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表达。

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给学生相关的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听力学习。语言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等。由于听力本身具有短暂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声音进行识别、理解、加工、连接、记忆存储等一系列的解码处理,同时还要不断唤醒长期记忆以配合所听的材料才能构建成有意义的信息。学习者若要成功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就必须把听力理解操作过程作为意识的对象积极地加以监控。因此,教师应了解所教的每个学生英语的基础和水平,帮助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还要在课上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听力任务、听力内容、问题条件下,使用不同的策略。

6.听说结合,重视说的能力培养。听和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确的语音发音是准确进行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而听得准确,又为语言表达的正确奠定了基础。对于那些日常生活类的语音材料而言,熟悉语音材料所处的语言环境更为重要,而对于这种语言环境的熟悉则依赖于平时练习口语时的积累。通过口语练习听力还有另一种好处,那就是事先掌握了听力材料中的常见语言表达结构并能够适应正常的英语语速。但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发音的问题,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发音方式,对标准的读音反而反应迟钝甚至根本辨别不出来。尤其是对元音中长短元音的区分,对强读式、弱读式、连读、失去爆破、同化等习惯用法的辨别,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要突破这些难关,除了要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之外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听力课堂,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因自身发音不准确所造成的听力困难和辨析不清,由易到难、循序渐渐,逐步强化学生用正确的发音方式进行对话练习,如小组对话、演讲等,迫使学生张开嘴巴说英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努力才能共同实现,切忌不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7.多种测试评估体系相结合。除了传统采用的期中、期末考试检测方式以外,平时的学习评估应该占到相应的比例甚至是重点。比如平时成绩需有3-4次小组对话或小测验组成,比重占期末的40%-60%。用这样的方式刺激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重视和积极参与到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培养合作、竞争、创新的精神。

三、结束语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就可达成,需要长期的科学的训练。在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掌握一定应试听力技巧的同时,更是要注重实际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广大高职英语教师持之以恒的有耐心的去做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3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倾听能力 培养

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倾听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倾听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能力。小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该能力,其很容易理解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目前我国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还较弱,需要进行重点培养。下面笔者就对我国学生倾听能力的情况进行阐述。

一、数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的基本情况

在数学课堂当中,小学生难以保持良好的倾听状态主要是因为其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难以理解。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十分枯燥无聊,导致其难以将数学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听进去。即便有时学生认真听了数学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其听课效率也是极低的。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本身也还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眼,其还没有适应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就已经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数学课程的讲解,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①。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教师改变其自身的授课方式,尽量以学生为主,采用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在数学课堂上有些学生明明听不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内容,却由于担心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因素,使其不敢向教师请教不懂的知识。这种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出现,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偏低,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每一次教师在教授新学生知识之前都要求其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但是怎样才算是认真听课需要教师耐心对其进行讲解和指导,培养小学生倾听意识,从而培养出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数学教师在授课,还是其他学生在回答问题,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倾听态度,从中吸取别人的优点,对于别人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也要认真思考,对于自己身上也存在的缺点应该也进行及时的改正,对于不存在的缺点也要尽量避免其在日后的学生生活中出现在自己的身上②。如此一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学生的倾听情况。由于学生本身的年龄都较小,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倾听状态,此时就需要授课教师对其进行提醒,以提高其听课的状态。

2.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人们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来讲,倾听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难以在课堂保持良好的倾状态。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制造乐趣,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保持倾听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将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呈现出来,不仅有助于数学教师内容的讲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加强学生倾听的训练

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能力,其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进行提高。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或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将其编成判断题。学生要想正确答对这些判断题,需要认真倾听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此外,在数学学习中,计算是其基础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应该培养其心算的能力。通过心算的训练,使学生意识到心算不仅仅要求要会算,还要求其认真听教师所念的题目。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倾听数学教师所讲的题目,才能够保障答对教师所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③。

第4篇:听力课堂范文

在英语专业中,听力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技能课,更是我们中国学生眼中的难点课程之一。在同其他学者、老师进行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学生来源广、层次多、基础差,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

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听力策略与技巧培养。

现阶段,要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与听力课程改革、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的课改理论知识,并加以理解运用;二是坚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三是坚持注重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衔接,在运用听力理论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认真检验听力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听力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地与师生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在加强学生听力技巧培养方面,着重于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定位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线索,快速找准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力排除各种多余信息的干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信息点,提高听力理解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联想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点进行联想,逐步预测出听力材料内容的下文。四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鉴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材料中讲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讲话,从中感受和体会材料中讲话者的态度,结合已捕捉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把握材料整体的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力材料描述的主要事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最终过程及讲话者的身份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整篇听力材料的全部内容。

3.合理选用听力题材与教学手段,增强听力教学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1)选用丰富、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听力题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如选用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视时尚和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听力素材,消除听力过程中对听力题材和听力内容的陌生感,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听力状态。

(2)坚持课上与课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对听力策略与技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予学生,由学生对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或者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若遇到难点与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并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该难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在课堂外,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类似于英文讲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及其他与英语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

(3)采用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语言点与学生兴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听力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注重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调节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适应风格各异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技能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听力学习的渠道。

4.帮助学生突破听力学习障碍,树立自信,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英语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据了解,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听力材料的时候,就给予自身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自己对眼前的听力材料没有把握,只能让自己处于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的状态,想听懂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听不懂的挫败感更为强烈,结果就是处于得过且过、永远落后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告诉学生材料的细节部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重要,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注意每一个语言和细节,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听力过程中,有些过于执着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已听过的那部分材料,却忽视了正在播放的这部分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播放的材料内容。另外,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身边环境、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且难易适当的听力题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课程简单易学,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的学习欲望,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三、结语

第5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听力;弊端;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53-02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由于受应试教育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教师起主导作用,是课堂的管理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是“播放录音一核对答案一重放录音”这种教学模式。这种“三部曲”式的听力模式单调乏味,无形中把听力课堂转变为听力测试课,从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亦倍感压力。这种听力训练机械、被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上述这种单向、线性的听力课堂模式弊端在于教师只重视听力练习,缺乏和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及情感沟通,从而割裂了知识习得与情感交流间的内在联系,造成听力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和谐。为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听力教学观念,就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认知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情感因素来激发、调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促进教学效果的积极化及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及素质的提高。

情感作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尤其在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应合理调节和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听懂某一听力材料,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须具备听的动机、自然放松的心境、较好的记忆力及意志力。如果学生处于焦虑、紧张的心态就会分散注意力,从而严重干扰听力理解,也就是语言输入的“情感过滤”问题。所以,从这点出发,军校英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信念,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军校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学生和军人双重身份。与同龄大学生相比,他们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其一,接受正规化管理,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生活作息紧凑紧张;其二,生活空间相对固定,接触外界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其三,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紧张而活泼不足。上述三个特点的形成与军校这个特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军校学生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还要参加体能训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条令条例,因此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军校更强调严格纪律的养成,学生接触的人和事非常单一,因此学生认知局限大、压力大,心理容易产生疲倦,易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焦虑或情绪波动。所以,根据军校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在英语听力课堂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情感教学。

(一)加强英语听力策略训练,激发学生兴趣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正规听力训练,所以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听懂的非常有限,于是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感。所以教师首先通过向学生阐释听力的特点、过程及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听力策略训练。

听力策略是指有助于培养学生听力的课堂操作模式和技巧。比如,要求学生在听力开始之前浏览所有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推测文章发展的能力;在听力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或语法结构来猜测生词意思;加强听写和速记训练,增强学生记忆和划分话语的能力;面对长句或短文,指导学生采用数学代号、缩略语或其他速记手段尽可能多的掌握新信息并加以记忆。上述听力策略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和焦虑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听力的兴趣。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以动机为前提,听力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样依赖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能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来源上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直接与学习本身有关,由于学习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他们所追求的目的。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在学校教育中,有多种多样的外部条件,可以吸引、激励学生,成为他们的动力源泉,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等。

(二)合理设计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员参与性

军校学生接受正规化管理,尤其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就感及参与课堂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评价、激励措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语言评价更多的是依靠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尤其是依靠试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进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对英语教学形成了负面影响。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做出的一种全新发展性评价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己进步过程的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因此,在听力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听力课堂上的表现,跟踪教学过程,如:学生主动发言、参与课堂小组活动等,更多地采取宽容、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知识和反我反思的学习习惯。

(三)采取分组等合作方式,科学设置各种集体活动

军校大学生由于受环境的制约,没有地方大学生的锻炼机会多,不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更要在听力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及吸收。听力教学可以围绕语言目标,在学生对所听材料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层次兴趣有效组织多种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复述听力内容等。另外,课堂听力活动可以结合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这些活动一方面能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把自身感情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学生就会对自我价值产生认可。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消除听力中的思想焦虑、促进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集体荣誉感。而合作意识正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当然,教师作为听力课堂活动的设计者,要充当好组织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身份。

(四)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听力课堂气氛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方交流,更是师生情感相互碰撞交融的地方。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隐性教育,指各种教学要素和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因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减轻自身学习焦虑感,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为了达到良好的互动交际,教师首先要保证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平等,使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安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要尽量给焦虑感强的学生提供感受学习成就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及对教师的依赖。对学生的语言输出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以委婉的态度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

(五)教师要提高个人魅力及素养,调控教员自身的情绪状态

第6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生态 英语听力 教学启示

“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博物学家索罗(Thoreau,N.D.)于1858年提出的,德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Haeckel于1868年为生态学下了较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学术界对生态学较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

1976年,美国教育家、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在其所著《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中率先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概念。首次以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关于教育的新定义:“我把教育看作一个审慎的、系统的和通过不断努力去得出或唤起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的过程。”在Cremin看来,“教育”主要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自己或他人思想、行为方式或情感的行为。也就是说,“教育是通过周密的、系统的和持久的努力来传播、激发或获取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教育是由这种努力所产生的所有结果。”Cremin认为,教育生态学把教育看成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及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关系。

英语课堂生态是一个人工构造的特殊生态系统,它由课堂生态的主体的教师、学生和客体性课堂环境三种生态因子所构成。这三种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在合作与共生中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生态共同体,以完整和谐的形态完成英语课堂生态的育人功能。作为英语听力这门英语专业基础课,如何利用课堂生态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将以生态研究理论来透视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听力理解概述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系统,听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缘由信息对于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因而,听力理解具有下几个基本特征:

1.听力理解是个体积极主动参与语言交际的过程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是消极被动地用听觉来接受信息,而是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交互式三种模式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自上而下模式指的是听者运用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话语的句法和意义,该模式以遵循言语交流的现实原则和合作原则为前提。自下而上模式指的是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即听者利用感知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交互模式把听力理解看作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模式,都是听者主动参与的语言交际过程。

2.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意义并不是现成地存在于语言材料之中的,不同的听者对于同一单词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听者需要根据语言材料所提供的线索以及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背景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

3.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语言交际涉及说话者和听者双方,两者在语言交际中是一个互动感知对方意图的过程,并伴随着相互的表情和体态来表达意义。听者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除了要“采集”言语信息外,还要注意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及肢体语言。

基于上述的基本特征,不难看出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心理、文化、社会知识、所谈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各种因素。

二、传统的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言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模拟应试教学模式,注重了语法知识,突出了重点词汇和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人为地割裂听、说的互动关系;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焦虑情况严重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通常采用“听录音-答题-校对答案”的教学模式。学生因为担心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听不懂的尴尬场面,情绪紧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效理解录音材料。

2.教师一言堂,学生“一片躺”

传统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轴线展开的填鸭式教学,加之语音实验室的特殊环境因素,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大幅减少,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课堂反馈情况得不到重视,学习情绪低迷,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三、利用课堂生态研究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探索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教学,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协作,互相尊重;教学过程应注重多样性、灵活性,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化教学可以解决传统英语听力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共同生活,进而学会与他人、社会、自身以及自然的和平共处。

1.突出学生在课堂生态中的主体地位

生态化教学强调主体性参与,强调“体验”,这种课堂生态的自主性,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学习个体根据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动机、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积极主动的、创建性的、独立自主的、有意识的支配和调控的权利和能力。

2.改革语言输入渠道,打造开放课堂生态环境,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英国著名英语教学法专家Penny Ur (1984) 认为长时间地使用听觉器官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而一旦疲劳产生,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被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英语听力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不具可视性,缺乏生动的交际环境的单一手段。通过声音和图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创设一定的情景,视、听、动结合,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生态知识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开放性。所谓开放,就是与外界经常性的多样交换。开放多样的英语课堂生态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知识的构建再构以及获得认知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3.评价标准弹性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促进正确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破坏了以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为避免应试教学目标与生命全面发展失衡,这就要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弹性化,评价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允许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制定个人学习进度,注重形成性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促进个性充分发展,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与氛围,帮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改变传统英语听力考试中“听录音,做题目”的形式,采用突出语言交际功能的评价形式,如,英文影片模仿配音、复述新闻广博内容、听指令行动等,提高学生的听力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生态学以回归自然为宗旨,强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给学生以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的机会,给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机会。其主张的和谐、互动、平衡等教学模式,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19,23,233-254.

2.Cremin, L. A. Public Education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3.刘凤杰.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06.10

4.谭玮.英语课堂生态与学习个性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8.04

第7篇:听力课堂范文

一、倡导“动耳听”,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如教学《爱莲说》时,我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边让学生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听的兴趣,更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而且要用心。也就是说,在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要跟上。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在指导学生时,应根据不同情形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引导。要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来示意对话的一方,用各种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等。

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话时集中精力,面对说话的人,积极唤起相关的知识、概念和想象,形成有关这个话题的互动。如弄清楚对方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内容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的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倡导“动口说”,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要在课堂上营造学生说的环境。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前一天的报纸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在课堂上丰富学生说的内容。在训练学生“动口说”方面,教师可以抓住课文题目练说,因为课文题目通常直接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等信息,或是揭示了所写事件的过程和内容的要点,引导学生就此练说,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小标题练说,引导学生练习复述课文,这是一种让学生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说话训练的有效方法。

要注意说的拓展延伸。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说的实践。如经常举办小型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倡导“爱好读”,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要注重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先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成语故事、人物传记、童话故事等书籍,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点燃孩子读书的欲望,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注重选择课本中重点阅读篇目。教师可以重点选择一些读时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的朗读篇目,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想象和情感,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于头脑中,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喜欢读、爱好读。

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读的乐趣。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范读,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沉浸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创一种读的和谐氛围,使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

四、倡导“动笔写”,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要让学生观察生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关注热点、焦点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尽量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的习作是否有新意、是否真实,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及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这样他们才会拥有鲜活的素材,才会写出美文佳作。

要让学生敢于下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解放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畅所欲言。为此,每一位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8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剖析障碍;示范明理;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90-02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老师常常会把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课堂不时呈现出一种学生积极参与、争先抢答的“热闹”场面。但在“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有的学生只想回答却不懂得倾听,在别人回答的时候仍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声音太小,让听的同学失去了兴趣;还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常常手脚不闲着,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被动地去听……面对这种表面热闹实则低效的课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给予足够重视,从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查找原因,有效引导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习惯,努力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一、剖析学生倾听的现状,查找倾听障碍的原因

经过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实际调查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影响低年级学生课堂有效倾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效注意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差,常常会被周围新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在课堂上能否集中精力,有效倾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具的形象性,活动的激趣性,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的自身情绪。如果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教具使用不当,或者提出一些欠周到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如果教师不集中注意力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能给学生以示范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倾听不是天生就有的习惯,必须要经过后天的训练。低年级学生认知不够成熟,不懂得倾听的重要性,缺乏倾听的意识和能力,这直接影响他们对新授知识的掌握,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倾听别人的发言,不懂得倾听是一种学习,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只想表现自己,喜欢被表扬被倾听,缺少“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学生没真正掌握倾听的方法,不知如何去倾听去思考,以为努力“端正坐好”遵守纪律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示范与明理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倾听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注意力不易集中,听的能力还比较弱,既没有倾听的习惯,也没有倾听的自控力。为此,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注重引导,创设条件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渗透教育。例如,可在橱窗、报栏张贴相关名言:“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板报上开设“倾听小能手”“进步之星”评比一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召学生乐倾听、会倾听、善倾听,养成专注倾听的好习惯。

教师要专心听别人讲话,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耐心地听完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教他们把话说清楚,听他们把话说完整,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来自老师的尊重和关爱,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课堂上,我会留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常常用眼神和动作去提醒学生。当学生过于兴奋,管不住小嘴的时候,我会竖起食指放在嘴前,再摸摸耳朵,提醒学生认真听讲,不乱说话。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儿或做小动作的时候,我常常会变换语速、语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用赏识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生喜欢表扬,善于模仿,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却是一大片。

三、训练与激励相结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的养成,需要有计划性针对性的训练。

1.明确倾听要求,掌握倾听方法

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无论是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还是在生生互学的合作中,都应渗透“听”的教育,明确“听”的要求:要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仔细听清说话的内容,要学会边听边思考,发现错误及时指正。

2.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倾听兴趣

教学鲜活逼真的情境画面,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富有导思性的课堂提问,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能触发低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乐于倾听,踊跃发言的能力,进而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倾听。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我创设去蝴蝶谷游玩的情境,运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呈现了黄蝶谷的金光灿灿,彩蝶谷的五彩缤纷,动态壮观的画面,丰富艳丽的色彩,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投入地倾听,细细地品读感悟蝴蝶谷的美。

(2)巧借汉字构字特点,在学习中渗透习惯教育。

汉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不光文字结构巧妙,字形字义中还蕴含着一种育人的道理。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被表扬被认可的心理,课前交流互动的环节,我提出一个问题:“猜猜看,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有的学生说“听话的学生”,有的学生回答“爱学习的孩子”,更多的学生会说“聪明的学生”。“聪”字的学问可大了,你们看一看“聪”字中有什么?学生兴趣来了,各抒己见,我抓住时机,巧妙地渗透倾听教育:“大大的耳朵提醒小朋友们啦:上课时一定要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嘴巴去表达,这样你们才会越来越聪明,老师也会越来越喜欢你们!”

(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教育时机

教学中时常会发生预设外的突发事情,教师要有机智应变的能力,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在教学《学棋》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有个学生请教“提醒”这个词的意思,这时教室后排有位男同学因为偷偷玩耍没有坐端正,突然摔倒在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我抓住这个教育时机,“提醒”摔倒同学上课要认真听讲,也巧妙地解答了“提醒”这个词的意义。

3.进行专项倾听训练,提升倾听能力

(1)开展有趣的听答、听记、听辨游戏

游戏是最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形式,既能吸引学生有效地倾听,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比如,在拼音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区分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不同,设立了一个“听声音、找卡片”的环节。学生根据老师发音的轻重长短,找出相应的卡片。在听辨听答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训练了倾听能力。

课堂上,我还经常开展“小小评论家”活动,让学生们专心倾听别人的读书和发言,及时发现错误给予纠正和评价。对于专心听说的学生教师会奖励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学生被评为“小小评论家”。小小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专注倾听,有效学习的能力。

(2)以故事为载体,加强听说训练

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我常常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两个有趣的故事,以培B孩子倾听的能力和读书的习惯。起初,我只是问几个浅显的内容,如:“故事写的是哪个人?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在此基础上,提的问题就不断地“升级”起来:“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对他(她)说什么?”引导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乐于表达;最后,我的要求逐步提高:“看谁听得清,记得牢,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讲给大家听听?”讲得好的学生将被评为“故事大王”。以精彩的故事作为训练的载体,经过由浅入深地指导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听说能力逐步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第9篇:听力课堂范文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教学 网络资源 教学模式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对词意的理解,对句式的熟练程度及迅速判断的能力,甚至包括了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新课题。

1. 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普遍现状

1.1高中英语听力教材的局限性

目前,在高中英语听力课程中,在现有的教材教学上,所提供的课本听力内容和听力模拟以考试试题为主。其中教材中与课文配套的听力练习的内容大多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这些听力材料语速快,难度大且没有梯度,题目形式单一,很难满足提高要求。而听力模拟试题主要是高考题型的模拟,较少关注听觉信息输入中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很少能够按照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编写。另外,所使用的听力材料大多是在录制室中录制的磁带或者CD,语音资料过于单一,使学生不能适应现实。

1.2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高考指挥棒下,传统英语听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处理课本听力内容时,许多教课本听力所设置的题型不符合高考听力题型;也有些听力材料语速快,难度大,太费时,不适合学生使用,因而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有所忽视。即使使用这些材料,大多教师只是局限于“放音、做题、对答案”,听后只是对个别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忽视了听力技能和策略的培养。而在听高考题型的模拟试题时更是快餐式,简单的听音对答案。

听力课上,教师只是作为机械的播音师或是答案的提供者,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使得学生失去了听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更像是测试听力,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过程处理简单化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3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声音、图像、动画与文字一体的语言情境,能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适时呈现教学内容;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的语言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涉及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筹多个学科或领域,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教材拓宽英语听力教学的渠道,促进听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网络环境下听力课程资源的选取

2.1网络听力资源

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能否找到适合的教材。

从这些网站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知识需求和学生的能力选取适合的课程资料,且这些资料应该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了调节课堂的气氛,也可播放一些有趣的,附简短对话的外国宝宝秀,还有像《恼人的柳丁》等诸如此类的搞笑视频,这些对话简单易懂,使学生得到放松,调节情绪、增强自信。

2.2网络资源与传统听力教材的整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对于教材中那些偏难,偏易或内容单一的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动,替换甚至删减。

3. 听力教学模式

除了丰富,适合的听力课程资源,教师对听力课的设计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听懂或完成听力任务。

3.1任务的设置

通常在设置听力任务时,要考虑好材料和任务之间的均衡,设置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而学生又能做到的任务。

3.2听力教学三步骤

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的心理规律所归纳的听力课教学一般说来至少应当包括三大步骤,即:“听前(pre - listeIung),听时(while - lis-tefung)和听后(post - listening)”。

4. 结束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挖掘和整合网络听力资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听力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并实施课堂内外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