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精选(九篇)

高新技术企业

第1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经济模式急需调整等问题。企业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模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而高新技术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肩负技术创新的重任,是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因此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率很高,据美国的经验,高新技术创新失败率一般为70%,完全失败率达20%--30%,成功率只有20%。因此识别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价,并取有效的措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是高新技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一些学者对技术创新风险有不同的理解,如谢科范、吴涛等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袁泽沛和王琼则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中由于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不管哪种观点都非常注重企业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控制,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风险,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企业技术创新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之一。以创新为原动力的高新术企业以先进的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各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导致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先进性

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企业在研发一项新技术时也许这项技术还是先进的,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创新之后,也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更好的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原有的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竞争力了。企业投入的研发成本也很难再收回。

(二)技术成熟度

一项创新技术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无法确定,技术从研发到实现产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技术成熟的预期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设想和发明最初看来好像是可行的,然而一旦实施就会发现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而整个设想和发明都要随着改动。而一些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导致创新活动半途而废。

(三)技术开发难度

一些大型的创新技术,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难以预见。一旦失败,将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中小企业,选择开发难度大的技术项目,无疑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企业直接面临倒闭的命运。而对于一些大企业,选择苑⒛讯却蟮募际跸钅恳嘁慎重。一旦失败,对其也是巨大的损失。

二、管理风险

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一)管理者素质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企业作为一个创新团队,其创新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对团队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沟通。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会降低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不合格的管理者会导致错误的决策,降低企业的效率,引发矛盾冲突,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由此可知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企业的又一风险因素。

(二)技术人员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人员。技术人员的能力及技术人员流失都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团队活动,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关系到创新的成败。而技术人员个人资质不同,其研发能力有强有弱。这会导致整个团队研发的失败。另外,许多科研人员由于得不到理想的待遇而辞职,使高新技术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而流失的技术人员如果到同类企业就职很可能会将原有公司的信息泄露,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三)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风险可分为企业内部组织协调风险和企业之间组织协调风险。发展壮大中的企业,由于职能部门、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然而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不一定同步,这将会导致组织管理滞后,控制不当、资源分配不科学等一些列问题,进而造成风险。另外,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常用的创新方式之一。对于合作创新的项目,往往涉及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就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会导致合作的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达、沟通、资源分配出现问题,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许多不便,而使技术创新风险增大。

三、财务风险

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

(一)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每个环节都要保证资金的及时供应,才能使创新活动顺利进行。销售收入是企业技术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销售收入状况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成败,造成技术创新风险。如果企业销售收入不足,或是销售收入不稳定,会导致研发资金投入不充足、不及时,从而导致创新活动中断甚至企业创新失败。盈利能力则是企业持续不断投入研发资金的保证。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状况是根据其盈利能力调整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会造成企业负债率高、资不抵债,从而影响到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资金供应不足,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另一方面包括资金供给不及时,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供给,从而导致创新项目的夭折。

(二)融资渠道不畅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企业往往无法全部靠自有资金,融资就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来源。企业融资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创建初期,达不到上市要求;而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国家对申请十市的公司限制条件较多,导致企业上市较繁琐。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认为其风险过高而很少贷款,即使贷款要求得到允许也多为短期贷款,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也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然而其资金支持非常有限。据统计我国企业得到的资金支助不足15%。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

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或变化而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产生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

(一)产品市场生命周期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衰退的周期己经大大缩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产品还未问世,也许就已经落后了。这对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很大的风险。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是指产品符合市场要求的程度。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是失败的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失败的企业。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许多行业领先者由于失去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导致企业失败。

(三)消费者需求变动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技术创新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动,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许多企业因为错误估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而破产。

五、环境风险

技术创新的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外部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及经济的变化会造成企业创新的失败。

(一)法律政策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等条件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限制可能会导致原有的工艺、设备、生产技术无法继续使用,从而造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二)经济发展态势

国家经济形势及其发展态势的好坏、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的高低、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属性均对创新活动的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时期、经济形势和发展态势都很好时,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必将达到较高的水平,经济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此时创新活动的频率和成功的概率都将得到提升。

(三)竞争对手

第2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见附件)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

(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协调、解决认定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工作;

(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地区,提出整改意见。

第七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

(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组织实施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检查;

(三)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资格的备案管理;

(四)建立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五)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根据本办法开展下列工作: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二)接受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

(三)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

(四)选择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

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企业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应提请认定机构复核。复核期间,可暂停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

第三章条件与程序

第十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如下: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本办法第十条

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第十三条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复审时应重点审查第十条(四)款,对符合条件的,按照第十一条(四)款进行公示与备案。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在十五日内向认定管理机构报告;变化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自当年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由认定机构确认并经公示、备案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第四章罚则

第十五条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有偷、骗税等行为的;

(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四)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第3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令人瞩目。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重点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实施知识管理应采取的措施。p【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共享文化1【Title】OnknowledgeManagementof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Abstract】Withtheapproachofknowledgeeconomic,KMbecomesincreasingImportantinenterprises.Thispaperfirstlyexpoundstheinevitabilityandtheorybasisof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Meanwhile,itelaboratestheintensionofKMinenterprises.ItisemphasisthatthepaperanalyzestheKMthesituationinthepresentdayandputsforwardhowtoimply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eywords】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shareculture【文献综述】知识管理是近些年来的一种新思想,甚至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却得到理论界与实业界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所以,如果说百年前诞生在美国的“泰罗制”开启了企业的“现代管理”之门,从而引发了以“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的企业管理是“第一次革命”,那么为适应知识经济而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全球的企业管理正迎来“第二次革命”,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新时代。我国以经合组织(OECD)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的翻译出版,1997年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报告发表等为标志,知识经济在中国开始发育成长,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即智力资本和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界也积极进行探索。2000年,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高潮。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国科技发展状况及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因此,更好的管理好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关系着一个民族生存的问题。随着我国入世的成功,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级跨国公司开展竞争,没有市场竞争的经验,没有能够开展国际竞争的人才,没有先进的竞争武器,是难以取得优势地地位的。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就要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行像知识管理一样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并先于其他企业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知识管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比其它企业在实行知识管理上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知识管理所需的完善的硬件设施。其次,知识是通过人得以传播的,因此人员的素质对于知识的交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是属于知识员工,较其他企业有利于知识创新。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知识管理的产生及研究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是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之上的。企业知识理论是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根源及对主流企业理论反判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对于某一行业而言,该行业中所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在客观上是一致的。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上述理论的质疑,因为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的力量,而是来自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竞争优势内生于企业。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以来,研究者们将探索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由此产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不同的用途,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而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或高额利润的源泉。在竞争优势与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只有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深层能源。因而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呢?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的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于模仿,而且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决定的,各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说是相同的,但由于企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不尽一致,所以它们所发现的市场机会也不相同。这样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即企业知识理论便产生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零散的,对于企业如何获取、传播、创新知识,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便需要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企业内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实现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进而达到知识共享,形成企业特有的隐性知识。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知识管理,必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理想的管理范式。2、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尽管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和普及,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法拉普罗则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国内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而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涌现出一些代表性人物,并形成三个学派。彼得?德鲁克:美国资深经济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在他论著《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中指出:世界处于向着“后资本主义社会”即“知识社会”的巨大转变中。在新社会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威廉?哈拉勒:美国齐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教授,在其出版的《无限的资源》中指出,世界企业正经历以知识为基础的“革命”。戴布拉?艾米顿在其著作《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中》认为:随着知识管理概念及其对企业管理意义的被广泛接受和重视,作为创新活动演变的趋势,知识创新正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并在制定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战略和管理实践中得以贯彻。它通过知识资源的开发,创造新思想并转化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为企业未来持续增长尊定基础。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简单化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他们具有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行为学派:他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综合学派:综合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他们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3、知识管理实施的条件及方法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个体参与,明确原因和熟悉规则。所谓个集参与,就是指个体主动参与企业或企业内组织的计划或决策过程,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这其中蕴含着企业或组织对个体劳动的尊重。所谓明确原因,是指参加某个项目或者涉及某一计划的人员能够理解上级所做出的最终计划、决策的原因。所谓熟悉规则是指新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决策者必须向相关人员说明新规则的所有细节以及奖惩措施,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六种方法: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系统。我国学者王如富等人(1999)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六种方法:知识编码化;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型组织;设立知识主管;构建知识库;进行基准管理和最佳实践。当然对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模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方法。简评: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还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现在还不能给企业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定位和组织管理软件的系统分析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1、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本文是在对传统企业管理比较的基础之上采用历史归纳、逻辑演绎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思考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在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而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管理认识不清,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员工的管理问题等。重点是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实际笔者大胆的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要设立相应的组织结构,以协调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同时随着知识主管(CKO)在知识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立这一职位,并对CKO所具有的素质、能力进行深入的剖析。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把企业中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企业的隐性知识,这便需要培育企业知识共享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而知识员工对知识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文章提出采用“人本管理”的管理方法。2、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分析了当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不足及其原因(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中当然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如CKO,本文对CKO的能力要求、作用、职责进行了全面的研究(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行人本管理”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希望为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王芳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版[2]曹心、刘能杰.《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第1版[3]刘吉、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4]芮明杰.《造山: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企业的新逻辑》.管理科学学报,2001.3[5]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版[6]何畔.《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11[7]戎樟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7[8]王守安、于海江、王洪革.《知识经济与企业革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1版[9]张金昌、侯玮青.《全面知识管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华东经济管理,2002.10[10]吴季松.《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1998.2.27[11]王福军.《知识管理已成为热门学问》[J].中外管理,1998.7【正文】劳伦斯?普鲁萨柯曾说,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就是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快速获取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的生产、获取、使用、传播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主线。企业知识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生产、获取、使用、传播知识,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为企业了解市场提供窗口,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形成某种竞争优势,同时在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断有人预期21世纪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生存,在于一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历史已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如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到40%,贡献了经济总量的23%。在我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多年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迅速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良好发展,为民族经济发展继续做出贡献,这必然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了。1、知识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作用相对于物质作用而言更加丰富,使人类从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也因此正在依靠知识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对物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正在大大增加。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其产品价值的60%以上来自于知识资源。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2、知识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商战,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谁获得了市场,谁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会;谁失去了市场,谁将注定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靠什么也赢得市场?只能是靠不断创。企业创新的源泉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这样的物质资源,而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因此,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者意识到的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3、知识管理相对于其它管理的比较优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物质资源管理基础之上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实物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优化。知识管理则强调的是企业拥有和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着眼于在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如何致力于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物质资源无论多么雄厚,但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识资源的为之结合,那么通过管理来创造新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有限的。而企业可利用的知识资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来说则是极其丰富的,由于知识的边际报酬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所以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两个理论基础1、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资本理论罗默(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分析框架,阐述了知识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知识资本理论试图从微观经济层面上阐述企业组织内部知识资本化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间存在的巨大差额。知识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和瑞典财务服务公司的艾德?文森。前者很早就致力于知识资本理论思想的研究,并在1991年率先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提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随后又具体到企业,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长期以来被人家忽视的知识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他认为微软、英特尔等知识企业的价值在于聘用的知识员工,企业内部机制以及这两方面综合形成的独特的识别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艾德?文森则从实践角度提出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模型。他在1992年提出了第一本资本报告,1997年发表了第一部关于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的专著,指出应着眼于顾客、流程、产品更新与开发、人力因素和财力等方面,并将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其他结构资本四类。知识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理解企业的知识活动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建立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2、管理学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行为结构和市场机会。随着时展这种理论逐渐暴露其不足。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相差很大,有的相差3-5倍,这个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修正就产生了资源学派,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如土地、设备、资本、人力等,不同企业占有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的资源,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但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理想的完善的市场中土地、设备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能借助资金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和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我们可发现实际上是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能力理论。追踪溯源,企业的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包括发现市场和识别市场的市场知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新整合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拥有自己核心能力的企业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理论因此也对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说,知识管理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因为消费市场多元化和竞争对手日益增加,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创新能力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无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经营和成长过程中各种知识的管理,目的是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及成长的需要,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使企业实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加快企业成长的关键,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行了知识管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正是区域创新网络使中关村在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效能很高,使中关村的创新频繁,使中关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然而失败的企业却是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并不完善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因特网用户已达到几千万。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2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这与国外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好多仅仅是具备了信息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用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信息管理的观念。2、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这已把知识管理狭隘化了。这是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管理也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主要在于: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所以企业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就必须澄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3、公司内部未能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知识含量相当高,其潜力也非常大。怎样让人去公开自己的好点子而不是隐藏起来,让人接受而不是拒绝好的想法,实现公司员工知识的不断交流,达到知识共享,这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4、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性人物最危险的知识管理问题莫过于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人物了。一些企业中,名义上是知识管理,而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只是总裁或少数几个人拍板定钉。因而,如何让员工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去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5、不知道如何给知识作价不可否认,管理知识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知识是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因此也是很难度量的。我们确实无法知道存在于人脑中的是什么知识,也不知道他或她是否选择共享知识,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因此要想使这些“无形”的可以给组织带来利益的话,就必须想方设法将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企业中,有些知识管理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公司没有看到它给公司带来价值,也并未采取一种好的方法来使知识价值明显化。当然这一方法必须切实可行符合公司的实际。五、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对企业来说,要实现知识管理,开发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就成了必要的前提。因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与建设这类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1、明确该系统应起到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该系统应起到的基本作用是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2、明确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出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是:要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新知识的生产和既有知识的深层挖掘;要能够为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与窗口;要为新知识及既有知识,内部知识及外部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传播,共享及集成提供有效的公共性平台服务。3、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知识的编码化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集成与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知识的编码化创造了条件。正是由于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社会才有了信息社会的某些特征。在知识经济中,既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编码化的知识,又需要人们具备利用编码化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4、将知识管理落实到人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有效结合,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系统要素,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及维护,都是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为建设好这类系统,必须选好人、落实到人,并将工作及责任落实到人。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1、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水平目前情况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我认为,人的观念,认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里有诀窍的人很少,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在知识生产方面很好的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每一个人都能够对企业的知识生产有所贡献,而只有到了这种程度,知识共享才是可能的。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比较有影响的刊物等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知道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2、加速扩大知识存量在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买设备,就可以去招人,就能得到相应的技术。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知识资本的积累。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有了知识,就能吸引来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得到其他的资源。风险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去向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企业的知本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知识存量:(1)大量引进人才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了人才企业便缺少了创新的能力。所以企业要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企业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国有科研院所合作与联盟,将企业的市场网络、品牌优势与他们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寻求优势互补。当然企业经营性资产等结构性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动与匹配,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需双方坦诚合作,密切配合。(2)要使企业保持动态的学习能力由于知识日益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优势的关键,因此发展动态的组织学习能力,不断寻求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并通过企业的结构性资本的支持,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在资产日益无形化的时代,在知识性产品日益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企业的原有人力资源和知识性资产的贬损,造成企业经营优势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组织学习能力是实现知识资本持续增殖、经营优势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具。也必然有利于企业的知识不断积累。(3)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看其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支撑。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领先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以知本的积累作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3、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实行人本化管理知识管理中,对于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又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人员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把企业作为主体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体制,而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是个人和企业两者共同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所以说这个时候管理的调整要更加符合人性,以更加符合人的个性的方式来组织企业,这个企业就可能成功。否则,不能包容人的创造性,就不可能成功。在我国,因为传统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原则性较少,灵活性较多。企业组织管理者多依靠个人的权威,过分的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这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从管理到观念上进行更新,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的投入企业运作中去。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巨大资本价值,巨大的创造性,巨大的流动性,巨大的难以监督性,巨大的影响性等特点。这些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前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更高的需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员工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企业要创造条件满足这一需要,才能提高知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激发其创新能力。这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管理上更注重“人本化管理”:(1)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精神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利用内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员工的知识共享提供方便外,还鼓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所具有的创新知识,让奉献出隐性知识的员工觉得,奉献出自己所具有的知识要比让知识永远滞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好得多。比如:某一员工所提出的创新知识得到其他员工的响应或被知识商品化倡导者所确认,他就有权组织一些员工实现其设想,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2)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对员工的知识应用激励不仅发生在员工成功应用知识之时,更应该在员工进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给予宽容,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只有管理人员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员工的知识才能从失败中更新完美。员工在知识创新中害怕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当然,管理人员宽容态度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基金支持,否则一次知识创新失败就可能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3)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要使员工能够较好的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进行不断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使企业人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能够互动摄取有关知识,开拓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和开发。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有待于企业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待于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4)宽松管理: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在对企业人才管理中应该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即:在知识创新中,不应强求具有独特思维的员工在提交一份厚厚的创新计划书或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以后,才为其提供创新机会,这种限制创新人才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扼杀许多知识创新行为,企业需对知识创新人员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4、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由于一些旧的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信息管理还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管理部门分立,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等局面,导致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这些不利于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采取措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任用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行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企业信息资源库,使高新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储存、控制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5、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2002年度《财富》杂志评选全球500强企业有20%已设立知识主管职位,预计2-3年后这个比例会超过30%。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立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目前,国外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微软、可口可乐、诺基亚等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知识主管在企业内的地位介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即知识主管接受着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高新技术企业CKO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获得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发展企业的知识度做出贡献。CKO的职责及作用决定了他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他活跃、热情,并且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别人。他在开展本职工作的时候表现出好奇,善于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心态。他对知识管理有很强的信念,并且对企业的成功信心百倍。具有韧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和任何人合作,只要最终能够推进知识管理的进行。同时,一个出色的CKO还应具备四个关键能力即:此模型指出CKO必须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有主动精神的人,业务的发展和对新事物的创造会使他兴奋不已。然而,只有远见和决心还不够,CKO还必须是一名咨询专家。他必须聆听他人的思想,把它们消化吸收,如果这些思想有意义而且符合知识管理的观点的话,然而没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和行动计划,知识管理很可能沦为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所以,就像传统的管理咨询业一样,有价值的技巧乃是将新的思想与经理们的业务相结合。这些便是CKO的领导能力;当CKO们鼓励、启动并且管理对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投资时同样需要两种能力即技术专家和环境专家。他必须明白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有利于捕捉,存储和开发,尤其是其共享知识。同时强调CKO对于创造社会环境,激发组织的偶发性的交流,组织活动和设计程序,以鼓励更具周密的知识创造和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CKO的管理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CKO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这样才能发挥CKO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发挥自己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其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顺利进行。6、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管理首要的并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工作环境中高效使用知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问题的关键是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没有发展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和制度保证。由于知识通常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员工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在企业扩散和转移,企业不能利用知识的独特价值。有价值的,特有竞争优势的知识在短期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如果其他企业可以模仿这些知识,那么这些稀有的知识不再能够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发展和培育出难以模仿的资源,即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历史。企业建立知识共享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仅有技术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必须具备知识共享意识,这依赖于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建立。信息技术和知识共享文化是公司宏观层次上所必备的条件,而在微观层次上则需要解决如何改变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在知识共享体系中,鼓励员工之间诚恳地交换各自的想法,相互合作,运用集体智慧来进行知识创新,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内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将个人私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将共有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这样一种螺旋推进。而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学习,加快企业成员知识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由于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的许多工作既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又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彼此协调,沟通和交流,将各自所获取的专业性知识贡献出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团队不但需要私人知识,更需要共有知识,这些共有知识是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互动而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管理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这些知识沉淀在企业文化中,通常很难为外部竞争者所模仿,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企业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是无条件的免费的,企业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一个前提,由于知识固有的特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无形的活动,既不能监督也不能强制,对知识的使用只能引导而不能强制。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程序公正和评价的合理。所以,知识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要非常重视团队知识共享文化的建设。7、高新技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以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寻求改革这种状况开始的。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且支持让它成为现实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会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程序与政策。知识管理内的很多过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高层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安德森公司内部管理的领导者迈克说过,成功地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组织通常都有高层领导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明确且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再次,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环境。结束语综观世界历史,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都是在企业管理技术优先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取得的。如英国斯密的分工理论,巴贝奇的绩效工资制等造就了英国19世纪的辉煌。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等带来了美国20世纪的称霸。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可以说,开展知识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于当代我国来说,在赶超企业管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汪大海.《新世纪的赢家》.学苑出版社,2001[2]唐纳?A?马灿德著.《信息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3]吕巍等译.《知识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4]罗崇敏.《论企业创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6[5]雷家著.《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6]杨梅英.《知识就是力量》.中外管理导报,2002.2[7]许晓明、龙烁.《企业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2001.3[8张小兵.《论企业的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0.1[9]齐向.《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1.2[10]郁义鸿.《论知识管理的内涵》.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11]周健.《企业最新高级管理职位—CKO》.工业企业管理,1999.7[12]韩富鹏.《再造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经济p2002[13]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4]章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管理科学,1999.5[15]德鲁克著.《巨变时代的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6]高勇、钱省三、应力.《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华东经济管理,2001.1

第4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作为基本薪酬,底薪对于任何类型的员工都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底薪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员工的生活水准,换言之,可以令员工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也影响了众多员工对企业的选择和工作热情程度,所以说,一个稳定而较高的底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员工依附于企业,并且激励员工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让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让员工通过高薪,更明确的清楚自己的价值,提高员工的社会地位和自信,使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定员工薪酬与制度之前,应该深入行业劳动力市场,在对市场劳动工资行情、同行竞争对手薪资水平等数据深入调查研究后,进行最科学的薪酬制定,最终确定不同类型员工的底薪水平多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要保证给出的薪酬符合员工的工作价值,又要保证给出的薪酬能够起到预想中的效果,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为企业贡献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2完善奖励制度,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在底薪的基础之上,能够让员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工作的热情的激励方式,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奖金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将奖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完善奖励制度,用多种奖励手法,在不同情况之下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首先,企业应当将对员工个人的奖励制度重视起来,如果企业中某个员工做出对企业贡献极大的事情,比如说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者是研制出了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的产品,企业就可以对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丰厚的物质奖励。企业可以在固定奖金的奖励基础上再对员工进行产品效益分成的奖励,将产品投入市场之后所获得的纯利润以一定比例奖励给员工,让员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不仅对企业更加信任,对自己更有信心,这种成果奖励在企业中所起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开发人员的巨大潜能,为后续的产品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奠定作用。其次,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有许多项目的开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在明确的分工之下,进行共同的努力与工作。一旦取得研究成果,那么荣誉便属于整个团队,而不仅仅只属于其中的某个人,所以企业在对这样的团队进行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团队精神,进行科学的团队奖励制度制定。企业可以给整个团队一笔数目合理的奖金,也可以跟个人奖励一样,让团队共同和公司分享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后取得的利润,更好地激励员工,将员工的成就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3提供长期股权,满足员工获得归属认同的需求

与基本薪酬和对员工的单纯的金钱奖励不同,拥有公司的股权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获得了公司的奖励,更是获得了公司的接纳和认可,从此成为公司的同盟伙伴、共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表现。所以,企业为员工提供长期绩效股权,能够在长远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奋斗热情,让员工真正地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加倍努力。当企业面临机遇的时候,员工能够更加积极的帮助企业抓住机遇,而遇到风险和挑战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主动地设法规避与解决。这样的长期奖励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可以将企业内原本流动性很强的技术人才牢牢留住,减少企业中因为核心技术人才的不断流动而发生的效益降低现象。

4提供个性化福利,满足员工提升自我的需求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先进的科技产业,其员工往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于生活的要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更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发展的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不应仅仅考虑以金钱、物质奖励当作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而是应该将眼光发散到更广阔的位置,瞄准员工内心对于工作的真正需求,把握住员工的心理,为员工提供他们内心最渴望的福利与服务。员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对不同的人群设立个性化福利清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型人才,在知识更替如此迅猛的今天,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是他们的普遍需求,企业如果能够满足员工的这种渴望,将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的愿望重视起来,并且以福利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员工一定会十分高兴,并且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员工的不同情况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出国考察、专业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仅满足了员工对于个人发展的需求,使员工在心理上对于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肯定。企业更能在员工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5结论

第5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十一五"时期惠州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浅谈咸阳市城镇环境保护?

对苏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动能中心数采系统搭建??

电机车撒砂装置技术改造??

液体静压蜗杆的机加工艺技术研究??

浅议以人为本的住宅电气设计??

南屯煤矿选煤厂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施?

煤场堆取料机维护、检修与改造实践??

简化生产工序,改用浓盐酸生产铝溶胶分析??

射频对称型螺旋电感优化设计??

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有毒难降解含酚废水技术??

高硫化氢天燃气集输管道的焊接??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梯技术上的应用??

华域首座工程深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技术??

数控加工连铸引锭杆的分析与应用??

安全仪表系统在危化工艺装置的应用??

复合土钉墙在直坡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龙滩水电站大法坪料场溜井降段爆破振动控制??

北线引水工程泵站侧墙混凝土裂缝处理及预防??

优质水泥窑耐火砖的实际生产技术??

时速250km高速铁路后张梁预应力损失分析??

配料中加入废砖对水泥窑耐火砖生产过程的影响??

关于电动机保护电器的选用??

离心式热风机的使用与维护??

几种母差中的母联极性问题??

二氧五环反应原理及试剂的选择??

改善热力失调提高供暖质量??

关于剩余污泥制建筑用砖的可行性研究??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EPON通信组网技术??

视讯通系统在唐山体系中的实现和应用??

基于.Net技术的高职院校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与GPRS的网络机房自动控制系统??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可见性算法??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探讨??

江苏黄桥CO2气田成藏的特殊地质条件??

靖西县排沙山危岩地质灾害隐患成因分析及治理??

大新县隘江村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隐患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新形势下电费专业化管理研究??

浅谈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转型?

刍议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方法?

企业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统计分析??

浅议增值税新转型对企业涉税业务的影响??

浅谈煤炭企业如何建立材料成本及单耗管理体系?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的研究??

中油油公司"昆仑之星"防冻液营销策略浅析??

有机化妆品的市场及发展前景??

浅谈网络购物陷阱与消费维权意识?

压力管道检验典型个案分析?

不同沥青面层在高温下变形性能的数值分析?

随机振动功率谱估计方法研究??

基于AHP评标决策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齐108块吞吐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对策研究??

立式圆柱形非锚固储液罐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重型设备置于屋顶的框架结构隔震设计方案分析??

第6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90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逐渐导致信任危机加重。但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提高,作为新兴产业的企业若沦为只注重自身技术创新的提高而成为逐利的机器,将为社会所不容,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企业自身注重研发能力的加强固然能起到正面推动作用,但从大社会环境角度看,符合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更具有发展潜力。鉴于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思想正融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则,要求经济、社会和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协调与共的发展模式。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及其社会责任

1.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

高新技术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而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活动则涉及科研、生产、技术传播等多个过程,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面特点。其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率先性,其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独占某项产品或工艺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二,高新技术对环境具有污染性。高新技术污染一般指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伴产生,贯穿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和废弃全过程,污染危害严重、治理难度极大,很难被察觉和预见。它区别于传统污染,具有新的污染形式,如高新技术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等。

1.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

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无从谈起企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担当第一位的社会责任。从社会环境角度来说,企业应与社会相互依赖,即履行在一个社会契约内有共同的作为企业公民的义务。德鲁克在阐述创新与创业精神时,强调创新的动因既有内部驱动,也有外部机遇拉动,如环境变化、消费者认知改变等和科学及非科学的因素。因此,企业是动态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交换,企业的发展是以社会系统提供的生存资源和生存条件为基础的。追求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利润只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但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上,而该有更高的追求和长远发展目标。企业持续发展重在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2 生态化技术创新内涵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逐渐被关注和倡导,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转向追求利润和社会生态全面协同发展上成热点话题。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主张贯入环保生态化思想即绿色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监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纳入企业对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全面考察范围。技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资源节约化、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原则;应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对创新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评估和生态化改造。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顾客及利润的最大化,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平衡。这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注重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润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

3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

3.1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只有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才能与社会经济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社会整体环境和谐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3.2 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以可持续、协调的方式使用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过其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及环保化。在既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又使技术创新应用对环境的破坏性降至最低点,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并使污染排放不超过自然系统的自我净化限度。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经济、社会、资源、集群和人的自然生态效益的“五效合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追求。与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相比,目标更加完善,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3.3 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在不危及社会环境利益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追求较低的资源消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获得未来持久的发展能力。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中,生产方式仍在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基础之上。履行社会责任要求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工艺产品时,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以此扩展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市场,树立企业环保新形象,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4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4.1 构建机制的理论基础模型

模型一,绿色博弈模型。

国外有学者提出工业绿色博弈(Industrial Green Game),贯穿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思想,绿色博弈论趋向于认为,环境影响取决于整个生产和消费系统综合决定,而不仅在生产活动中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假设市场中只有A和B两个企业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最大经济利润。面对市场有两个策略供选择: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Y)以及维持传统技术创新(N)。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时,致力于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记其生产总成本C1;维持传统形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则会只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环境,记其生产成本C2,C1>C2。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生态化时,得到社会认可,提供绿色产品,从而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扩大市场获得额外收益,记R;若企业仍然维持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则需为浪费资源、污染处理等付出额外治理成本C3。当R>C1时,博弈矩阵存在纳什均衡(Y,Y)。

模型二,资源效用模型。

为了进行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消费的效用,即进行所谓的资源效用的X倍数革命。模型如下:

f=(R-W)/R=1-W/R

其中物质消耗总量R,废弃和排放物W,生态技术系数f(0

可知,当R一定时,为了得到高经济产出Y,必须不断提高生态技术系数和资源利用效率。

4.2 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机制

(1)政府作用机制。政府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协调,不只是注意单个企业的发展问题,还要注意在整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形成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环境保护方面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本身不能成为污染之源,还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政府可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征收环保税等约束和惩治不良企业的危害环境行为;通过财政补贴与支持,鼓励和支持保护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2)企业自身作用机制。

①应加强自身技术创新的环保观念,有意识地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方面考虑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时,应考虑其污染、使用及处理问题。必须建立生态系统,使一个产品的废料能够成为另一个产品的投入,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良性循环。

②对待生态化技术创新问题,应持有主动合作的态度。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是技术生态系统内各要素进行创新的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既能够实现生态化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又能避免因市场中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③坚持生态化技术创新,应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加强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的生态化改造,同时对先进的生态技术引进并加以更深层次的再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缓慢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程要求必须进行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这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生态化转向。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透视高新技术污染[J].环境保护,2012,(20):4547.

[2]彭宜新,邹珊刚.对绿色创新的系统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03):104107.

[3]顾丽.技术创新生态化: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7):5456.

[4]黄平,胡日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1):99103.

[5]李锐,鞠晓峰.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化转向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8285.

[6]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6):6062.

[7]彭福扬,曾广波,兰甲云.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954.

[8]周璐,王前锋.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3,(03):138140.

[9]李广培,李少凤.嵌入组织因素的生态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制度结构-功能研究[J].技术经济,2011,(06):1822.

第7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8日

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它是高级技术人才汇集、高新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经济实体。与一般企业相比,它具有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突出特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财务管理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一、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不同。一般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对物质资本的管理。工业企业产品的同质化传统工业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比起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往往要小得多,工业企业产品的同质化使得成本高低成为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管理也就成为传统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以知识为基础的诸如企业的研发能力、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产已经成为衡量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对知识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还包括对研发支出的管理。因为研究开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极为重要,研发支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企业筹资管理不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而导致其筹资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因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方式不能像传统工业企业那样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主体应力求多元化。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有限,因此企业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寻找其他的筹资渠道,例如取得国家政策性贷款、担保贷款,寻求风险投资或者通过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渠道获得资金。或由各种基金投资,开拓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良性筹资渠道。

(三)企业投资管理不同。一是投资领域不同。一般企业都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向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的重点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活动;二是投资方案评价标准不同。一般企业主要通过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和回收期等指标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资金流动具有特殊性,只通过分析上述指标并不能恰当地反映投资方案的优劣。高新技术企业在分析其投资方案时,不但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还要分析该投资方案能不能增加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并且分析该投资方案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四)企业资产结构不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传统企业。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5%,高新技术企业则达60%~70%。我国1993年的《公司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出资可以比传统企业高出15%,2005年又规定,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可以达到70%,进一步肯定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地位。无形资产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重视并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企业利润分配不同。在一般企业,对剩余利润的分配主要是在企业留存和投资者之间进行。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资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级人力资源也成为其所有者投入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本。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资产的巨大增值应充分考虑到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应归属于股东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有,从而使创造利润的人真正享有利润。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使得企业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管理协调一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8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1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

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也在于通过获得技术优势或用技术优势换取成本优势,进而获得市场优势。但这些优势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享有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高新技术商品(产品或服务)的交易主要是知识产权的交易,而知识产权的交易归根结底体现为经济利益的交换与分配,离开了利益关系,就无所谓知识产权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是通过授予知识产权主体一定范围的私权,允许其以书面形式向社会公众充分公开其技术或其他形态的知识为代价,换取国家法律保护下一定期限的龙断权。知识产权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从西方发达国家创建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来看,知识产权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生产科技化、科技成果商品化、知识商品产权化和权利制度体系化”这一历史特征。知识产权是在法律上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确认,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产,在高新技术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促进高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意识到用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而高新技术表现的“高”、“新”特点,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进而导致企业对创新产品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盲目性。而知识产权由于是以公开技术内容为代价的私权,会使企业及时获知自己从事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状态和技术的法律保护状态。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必须具有新颖性,由此在企业对比分析以后,便可以已公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产品开发方向,确定技术开发路线,既可避免重复研究,又可保证技术创新难题在可能的技术领域和可行的商业领域中解决。

(2)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作用。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下,一方面可获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引导其它企业对这种高收益的追求进而进行技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持续创新。对国家而言,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通过持续创新,技术得到传播、扩散,形成新的产业群。授予主体以知识产权是将专有权和促进技术信息公开统一起来,其公开的技术内容为传播提供了前提,为知识的传播、技术的转移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企业生产要素根据市场原则合理流动。

(3)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利益保障作用。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企业利益的保障作用还体现在: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害,就会产生基于这种对知识产权支配权而形成的一系列的请求权和抗辩权,以保障企业利益的最终实现。如果对技术创新成果没有给予法律上的保障,技术创新的成果就会白白地“流失”,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总销售额的5%的研发投入就会付之东流,30%的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劳动成了徒劳。

(4)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规范作用。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竞争的存在使得不正当竞争成为可能,因为侵权仿冒的成本要比企业进行“高投入”的研发成本低得多,“寻租”行为成为可能。由技术创新形成的高新技术,因其易流动和无形性,使得技术秘密被侵权经常发生而认定侵权十分困难,知识产权制度追求权利人的技术垄断与公众利益的平衡,这种立法的“二元”价值目标决定了知识产权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要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其次,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有性,使其存在着被滥用的可能,由此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确立的合理使用、在先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就是对权利主体垄断权的限制。再次,知识产权制度确立了发明人、专利权人和单位对技术创新收益的分配机制。

2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

发达国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了名目繁多、卓有成效的商标战略、专利战略等知识产权战略,大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如美国最早将保护发明人的专利制度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日本在日美专利战中受到挫折后,以美国为师,加强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为了更好地占领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各国跨国公司把对华知识产权活动的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领域。截至1999年12月31日,在我国专利申请中,国外知名的石化跨国公司申请的专利数就占到本领域的80%。在核技术、医药化学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90%以上是外国企业;在航天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外比国内高出30倍,相比之下,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表现为:

(1)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具体为:①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往往凭着经验或传统观念进行市场经营,缺乏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或对品牌的保护和防范意识,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无形财产,没有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在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甚至被别人挤掉。②相当部分企业不是重复研究与开发,就是没有对技术创新的成果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反被他人以侵权为由告上法庭;有的则干脆仿冒别人的技术创新成果,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信誉,更重要的是长期的仿冒行为会使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队伍,永远无法摆脱对别人的技术依赖。

(2)技术创新中尚未确定明确而稳定的知识产权战略。首先,研发项目的选择上缺少知识产权战略谋划。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目标决策阶段,虽然有像海尔等极少数企业开始主动利用专利文献来为决策服务,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立项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或只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确定开发目标,没有想到或不会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文献来全面分析技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储备;其次,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不善于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文献来提高研究开发工作的起点和效率。往往是在专利文献上已经公开的技术内容,本来可以用来直接参考或不必再去开发的内容,有的企业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自己从头做起,重复开发,做无用功。最后,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阶段,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企业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后,由于没有申请专利,被别人仿制失去了市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被外国企业拿走或廉价买去,申请了外国专利,使该技术的出口反而受到限制。

(3)技术创新文化中缺少知识产权的价值内核。对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内核进行考察时,我们不得不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传统文化环境进行分析。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人治主义传统、德治主义传统、泛刑主义传统和无讼诉主义传统等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缺少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创新所要求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讲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发展都具有消极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倡导追求产权的价值观和鼓励竞争的价值观,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则与上述价值观格格不入,由此企业总是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而是依赖于“家长”,即行政部门的指挥棒,以行政手段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保障

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理解为:高新技术企业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确立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战略保障,这是因为:①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财产权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权明晰,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②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和控制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树立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和保护创新成果的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知识产权大量流失。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全面地、长期地和及时有效地保护。③企业产权战略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④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企业制造国际名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从认清知识产权本质和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入手,及时制定和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一般可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从对知识产权的运作角度又可分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企业知识产权利用战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投资战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等。

4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

首先要完善和制定法律法规,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以保证高新技术企业既定的知识产权战略按照预期目标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是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法律以其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保证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对知识产权的利用、管理、保护都受到法律的规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为行为规则;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对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又具有可靠保障作用。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和知识产权战略性运用的共同结果。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须遵循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

第9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

关键词: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

一、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论是在研发创新还是在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给予很多的政策支持,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加强研发活动,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企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挂牌新三板。目前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达7214家,占挂牌公司数量的65%。但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普通经营性企业,其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的特点,在开展相应研发活动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有很多企业在自身资金不足,又不能停止研发投入时,还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都直接会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所以科学的资金管理对于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尤为重要,资金能健康平稳的运转和循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二、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近两年,新三板整体发展态势比较低迷,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对二级市场交易准入资金条件的限制也造成了企业融资较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从内部环境来看,针对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企业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筹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这四个阶段,能挂牌新三板的高新企业基本是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这个时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用于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项目,保持市场占有率。但高新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贷款难的问题,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较小,缺乏可以用于贷款的抵押物,而传统的银行贷款通常是需要抵押物,所以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并且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明显,整体利润不高,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投资问题

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成长期以后,为了保持企业稳定高速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开发新的研发项目。往往一个项目需要不断的反复论证,但有的企业在缺乏系统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就急于投资研发,后期产生的效益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在研发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多。造成企业的资金占用,资金流动困难,加大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难度,若这部分资金是融资贷款而来的,企业的财务费用也随之增加,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三)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率差

有些企业缺乏对资金的统筹管理,资金管理分散,控制力不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转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资金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投资项目资金长期占用,经营性资金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产品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设备、原材料投入,到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都需要较多资金的支持,甚至有的项目会出现资金长期占用投入的情况。这些会引起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的减少,再加之企业还要不断进行市场拓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从而造成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对企业经营产生很大的风险。

2.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资金压力较大

很多高新企业为打开新产品销路,会采用赊销产品给客户的营销手段,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坏账损益也逐渐增加,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和损失,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有的企业因为应收账款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进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3.资金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企业要想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和配置。很多高新企业很重视融资过程,将融入的资金大量的投入到研发项目中,但是却忽视了资金的整体配置,对于日常运营资金和其他费用类资金预留不足,造成企业发展受阻,运营不流畅。

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管理层级较少,资金审批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有的企业资金使用决策是由实际控制人一人决定,财务人员又只能听命于实际控制人。所以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资金审批制度会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完善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在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资金的分配、控制和合理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管理不完善必然会出现资金问题,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贷款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仅仅是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应充分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1.适当引入股权融资

挂牌新三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这个阶段的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要不断的完善新产品的研发技术以保持市场占有率。企业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适当的引入投资者,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2.凭借企业良好的征信、良好的经营情况,充分利用信用贷款方式

可以利用连续三年A级纳税人、纳税额较高,以及具有较多质量较高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等情况,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联系沟通,再结合应收账款质押,政采贷等业务,争取获得较长时期内较高额度的综合授信。企业在授信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充分使用资金。

3.积极参与政府

组织的融资会议,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获得政策上的相应扶持,及时进行补助申报,以获取有利的资金。

(二)谨慎投资、防范风险

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确定研发项目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调研,要充分论证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务必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首先,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对研发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验证其可行性和收益性,进而制定项目需求计划书;其次,应有专门的技术评测部门对其创新性进行充分评估和深层考察,判定其是否具备研发条件和先进技术,能否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作出一定贡献;再次、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管理时,要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根据研发具体情况正确合理地制定出资金规划,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以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三)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健全资金管理体系能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提前对资金有所规划和配置,有效应对企业债务风险,防止资金占用,保证资金在经营环节中顺利流转,企业运营能健康稳步的发展。

1.加强研发项目资金管理

企业在预备进行研发项目投资之前,应该充分调研各个方面的因素。应详细分析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整个研发过程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具有合理的利润,对项目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及风险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在结合考虑市场变化情况下制定出科学的资金投资策略。并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变化情况及时的调整投资方案。项目管理人员和管理层应及时跟进项目情况,掌握项目资金使用状况,在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资金的运转,不对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造成风险。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资金流是企业的命脉,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并组织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并安全的运转,以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稳定的进行下去。很多高新企业为了打开市场局面,增加产品销量,采购赊销的方式进行经营,造成应收账款积累。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下游客户建立信用调查制度。在对新客户进行赊销前应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避免损失的发生。并且要定期复核客户的信用状况,有变化要及时调整,对信用好的客户可以适当的增加账期和额度,对信用较差的客户要进行缩减控制。(2)完善应收账款责任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对业务人员采用激励制度,使业务人员业绩与应收账款回款情况相关联。(3)重视销售过程中业务合同及单据的管理。重视销售合同拟定过程中付款条例的细节,抵制霸王条款。重视出库单、销货单、销售发票等单据的客户签收情况,并整理留存,为以后应收账款催收打好基础。(4)对于长期应收账款在与客户沟通无果,或者客户采用非正常手段拒付时,有必要采用法制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量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5)制定应收账款交接制度。在业务人员出现人员离岗变动情况时,必须要与接手人做好应收账款交接,详细说明所有情况,以便接手人后续开展催款工作。

3.资金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完善预算体制

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和项目研发情况制定完备的年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预算情况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好收入、支出计划,使有限的现金流能最大的发挥效用,保证资金流入、流出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用预算制度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安排,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活动。

4.强化资金安全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严格监督各个环节中资金流的运转情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资金预警机制,根据预警标准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应完善资金管理逐级审批制度,做好资金支付控制。对于货物采购,费用支出等资金支出可以设定不同金额范围由不同的级别审批,并且严格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以防止资金占用等风险的发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