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播音主持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播音主持艺术论文

第1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在当前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广播电视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传媒的核心,要立足于自身的工作职能,面向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自己的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向社会民众服务,提升广播电视在社会民众之中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凸显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广播电视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3]刘岩.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6(10).

第2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口头语言。所谓“口头语言”,又简称为“口语”,是指“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般地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整谨严,而且可能带有方言特征。当某种语言的文字产生以后,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播音主持以口语为经常使用的语言,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真人秀等)中,主持人经常以“脱口秀”的口头语言形式,并运用小幽默、“甩包袱”等艺术手法,获得现场互动的亲和力。此外,在新闻访谈节目中,也经常使用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使用,除了规范化、标准化以外,要凸显口头语言生活气息浓厚、接地气等优长。但要注意防止滥用废话废词的“语病”,例如“这个”、“那个”、“这种”、“那种”等废话。就连央视大腕白岩松在近年来主持的新闻访谈节目中,也经常出现多余的“这种”的用词语病,应当尽早克服。

二 、表情语言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表情语言。所谓“表情语言”,指的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又以眼神为主,素有“眼睛是心灵之窗”的说法。播音主持的表情语言,要自然、真诚、适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温不火”。但主持人的表情语言,又与演员在舞台上或屏幕上的表情语言不同,要强调“生活化”,而不要“戏剧化”、“夸张化”。

三、肢体语言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指的是主持人头部、四肢、躯干的动作语言。例如手势、点头、摇头、侧身、迈步等等。要注意充分显示出主持人文雅、庄重、大方的风度与气质。

四、服饰语言

第3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美国科学历史学家托马斯库恩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备了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式之后,才能称其为科学,否则,只能被看做是"前科学〃。"范式”(paradigm)最早作为一个概念被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是一种组织性的理论视角。就像一幢建筑,范式一旦被建造起来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承载了建筑者的梦想,也将梦想具体化。在库恩看来,"范式”一词与"科学共同体〃十分接近,科学共同体中所包含的信念、知识基础、研究工具,及其总和都可以在范式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可以说,范式集研究者的信念、知识储备、研究工具、价值判断等要素为一体,聚合着一门学科的理论传统,为其发展规划了科学的路径。

在充分认同库恩所提"范式”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将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加以研究,而相关学者则可被视为学术共同体中的成员,在特定的圈层中,他们的成果可纳入相应的理论范式,在规定的学术视域下展开研究。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传统与现状

相较于其他成熟的学科门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尚显年轻。如果从1940年人民广播诞生之日算起,至今不过70余年,即便从20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办算起,也不过百年历史。这与其上位学科新闻与传播学几个世纪的传承相比,差距立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电子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列车风驰电掣。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与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双重语境之下,社会人文心理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文化观念在器物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都发生了结构性裂变。这些社会思潮在传媒行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尽管受到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冲击,近期关于当下广播电视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表明,电视仍是受众最信任的传媒渠道,61.9%的被访者对此持认同观点。⑴作为广播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中介,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扮演着传媒行业"把关人〃的角色,也在受众潜意识的期待视界中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对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恰恰折射出学界对电子传媒行业文化体认的深度。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以播音业务研究为发端,在总结老一辈无产阶级播音艺术家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了声乐、曲艺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学理经验,诞生了一批相对成型的理论著述,如齐越的《献给祖国的声音》、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张颂的《播音语言通论》《播音创作基础》、吴郁的《播音学简明教程》、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等等。这些论著在传承播音业务传统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学理认知,时至今日,其思想仍在业内广泛传播。在众多著述中,已故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被视为集大成的扛鼎之作,此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国内该学科普遍认同的基础性教材,其研究视角、方法与态度体系,构架起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范式。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具有独特的本体性规律,但毕竟还有待完善和拓展。播音主持创作基于其实践性、形象性、音声性、多质性等特点,给学理总结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其间分歧不断、争鸣不息。将具象化的声音、图像描摹为抽象的文字语言,不易;将转瞬即逝的文化现象勾勒为富于规律性的本行业文化地图,不易;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性表征转化为审美体认,不易;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集合点准确定位,实属不易。于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与广播电视行业的日新月异同行,研究中离散性的、富于洞见的个体化言说居多,而任何一点同一性共识的达成,都举步维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主持人队伍的广泛兴起,主持人文化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大批新观点、新主张层出不穷。以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坚持捍卫播音语言本体论,进而提出播音主持一体论和播音主持涵盖论。而以白谦诚为代表的新锐学派则坚决主张替代论,意为播音员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播音员终将为主持人所替代。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传播是单向传播亦或双向传播、播音员主持人是否需要表演、节目主持人的起源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热议。理论交锋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界与业界专家各自秉承着自己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相持不下。

时代跨越至新世纪,论而不争的话题被暂时搁置,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诸多后起学者借时展的东风,借各自的学科优势,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拓宽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视域。以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独辟蹊径,开创了播音主持研究的南方学派,其专著《节目主持人通论》《节目主持语用学》等将语言学、社会学理论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相对接,其扎实的论证、严谨的态度和鞭辟入里的观点获得了学界的赞许;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副教授则从传播学视域切入,分别出版了专著《语言与传播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主持传播学概论》;上海戏剧学院的吴洪林教授将影视戏剧表演艺术的相关理论与训练方法同主持人培养相勾连,出版了专著《主持艺术》;吉林大学文学院孔朝蓬教授、施斌副教授带领的团队,依托本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学底蕴,重新编写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系列教材,以史论中介、价值趋附、经验认同为研究方法,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代表的传统精英学派并不甘寂寞,相继推出了《朗读学》《朗读美学》《语言和谐艺术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等一批著作,其学术脉络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可见一斑。

多元共存的研究格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阵地。然而,在百花齐放的繁华中也出现了乱象纷呈的尴尬景观。一些局外学者不明就里,仅靠一腔热忱盲目发表主张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在国内新闻及广播电视的核心期刊中,很大一部分关于播音主持的文章令人遗憾。要么停留在感想式、印象式的点评层面;要么作简单的业务总结,学理深度扁平化;要么以花哨的新鲜理论作浮夸式的学术包装,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核心价值缺失。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呼唤着理论创新,期待着百家争鸣,但也亟须坦诚的基础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播音与主持艺术集纳了相关学科的既有研究成果,也正在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当然,受到学科发展的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完备的理论体系尚未成型,原有的理论框架中还有很多偏颇有待斧正,很多细节有待完善。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四大范式

理论构建的诉求在于解析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中的思想与现象。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方法论武器,本文试图从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科学共同体〃视域出发,将共有的信念、知识基础、研究工具作为范式划分的基本依据。

笔者在系统研究了几十年播音主持艺术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前辈与同行的学术传统、背景、研究习惯与思想惯性,将学界研究归纳为四大范式,即技术艺术基础论、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意识形态决定论、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四大范式的研究视角、学术基础、思考重点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共同建构起播音主持艺术这座宏伟大厦。

1.技术艺术基础论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播音与主持艺术对于技术、技巧的依赖尤为明显。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的本质是技术,所不同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技术。”西方著名的符号哲学家卡西尔也曾谈道:"艺术给予我们以实在的更丰富更生动的五彩缤纷的形象,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洞见了实在的形式结构。”[2]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实践表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娴熟的有声语言表达技能,再厚重的思想也将无从传达。为达到张颂教授所指出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有声语言传播境界,以技术、技巧支撑的艺术体验,无疑是一条难以规避的学科路径。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中的技术艺术基础论,恰是传承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视为"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从语音发声、播音创作、文体播音等角度,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展开系统研究。在这一经典播音主持创作学派看来,自然主义倾向将导致大众传播陷入人际传播的汪洋,不得自拔。"能否在传播活动中创作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有声语言作品,是体现传播主体生命活力、实现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关键”。

在技术艺术基础论的指导下,《播音发声学》(徐恒)、《播音创作基础》(张颂)、《中国播音学》(张颂等)成为这一传统学派的滥觞之作。在借鉴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大量的原创理论推陈出新,形成其学科研究发展稳健而扎实的基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实验语音学的成果也被引入该研究领域,如以计算机技术替代真人的普通话语音测试、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量播音艺术用声气息的变化等。可以说,技术艺术基础论作为经典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范式,以其厚重的历史经验、广泛的学术影响、卓有成效的现实成果,成为国内播音主持研究领域众多维度中的重要一极。

2.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渐次从传统播音员队伍中剥离出来,其独特、鲜活的传播形态受到了受众界、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将主持人文化现象搁置在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生态中进行审视,成为各派学人研究的重点。然而,也正由于对主持人这一新兴媒介现象的广泛、热切关注,新旧理论此消彼长,研究景况乱象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场域演化为一场缺乏学术对接点的芜杂讨论,传统学者忧心忡忡,后起学者愦愦不平。

事实上,将主持人现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景观加以考察,无可厚非。关键是怎样在深谙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学理认知看做一个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清扫运动。任何盲目的所谓"填补空白〃"重大突破〃都显得幼稚与可笑。

作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有赖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加以支撑。以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的范式为切入点,可吸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将本学科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创作,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下揉入人际传播而表现出的口语传播。广义上现代化、后现代化的社会语境,狭义上电子媒介的播出语境,是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逻辑起点,承认这一点,学者们对主持人角色、功能、社会价值的探讨才可能有同—性的价值归宿。语言符号学中的语境理论、能指所指理论、意义理论、神话理论等可将主持人传播符号加以细致解剖;传播学中的经验主义、批判主义、媒介环境主义又是对主持人传播文化研究的科学构建;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交往理论、对话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等可深入解读主持人传播的社会价值,搭建起传受双方的对话关系。总之,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是一个学术交锋最为复杂的场域,尽管如此,在通晓各派理论基点,厘清学术主张背后的清晰脉络后,这一范式可能成为深入读解、准确定位当下主持传播形态与观念的一把钥匙。

3. 意识形态决定论

播音主持创作、运作、研究景况在中西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观念联系密切。尽管中西方国家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哪一国度里,大众传播媒介都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场域。播音员、主持人正是在意识形态的规约下进行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工作。因此,从意识形态入手对播音主持艺术进行研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

"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后因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反复运用而被学术界熟识。一般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1977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意识形态〃注: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抑或阿尔都塞的"询唤”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观念,诸多学者和研究流派都将媒介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选在意识形态范畴。广播电视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更加宏观的权力框架来联系各种家庭语境的构建;融合这些统治结构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不在场(absence);将某些文化活动的作用当做社会控制的诸种形式,这可能比它们的符号丰富性更为重要”。

作为一架虹桥,意识形态将政治规约、媒介体制、选拔管理、使用机制等要素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工作紧密勾连。事实上,任何以上要素的细微改变,都会对播音主持具体工作造成深刻影响。不难想见,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的提出,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而非虚张声势。

在中国当下社会,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仍是捍卫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国家机构,播音员主持人则是国家、政府话语的重要"把关人〃,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自然不能跨越意识形态规约范畴,用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体价值取向来覆盖带有国家意志的媒介价值取向。在避免政治身份简单化的前提之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身份识别、传播语言引领下的传统文化价值、本土文化价值等等,都是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具体内容。在这一范式的指导下,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传播语言的文化地位、有声语言的个性表征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共生共荣。

4.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

对创作主体的研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并不鲜见。如文学领域中对某位作家、诗人的研究,艺术学领域中对某位音乐家、导演的研究等,都属于对创作主体的研究范畴。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文学、艺术领域中对创作者的研究,已然跳脱出狭隘的文献学概念,更强调情境对主体意义的决定性。也就是说,将具体的创作者视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在应用性范畴之内,一切表意的符号实体都被囊括于其中。正如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所言:"文本是复数的,具有无法缩减的多义性。"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中,有必要将某位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文本加以研究,在文本细读中,梳理出经验性判断、学理主张与文化深意,即本文中所称的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

将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文本当做一个文化现象加以阐释,必然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总是要具有相应的文化蕴藉,这种文化蕴藉势必通过文化修辞手段呈现;其二,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三,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口语修辞与文化语境的对话、交流可借用语言学模型等形式分析框架进行阐释。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范式,不能停留在对受众阅听体验的感性描摹层面,传播主体文本有时呈现在受众感知觉范围内的信息是被部分遮蔽和抑制的,只有透过无意识层面,从创作主体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彼此依赖关系角度出发,去重新发现合理化阐释的结果。也就是说,潜藏在一般文本之下的,还有更需要挖掘和凝聚的第二重文本。

具体而言,对传播主体文本的深入阐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跨越直观感受,探究文本的边缘、空白处;第二,从边缘、空白处寻觅第二重文本,并对其概括、梳理;第三,把第二重文本搁置在播音主持作品和社会文化语境中,在关系图谱中做合理化阐释。

值得一提的是,就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而言,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于1999年出版的《节目主持艺术论》中,就不乏成功的个案研究范例,其经验值得汲取借鉴。

三、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学术规范

时下,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细究起来,同一性重复阐释居多,鹤立鸡群的真知灼见鲜见;感想式、印象式业务总结居多,(下转第46页)参与者不仅是同人创作者,南派三叔还利用微博、百度贴吧等进行票选活动,使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盗墓笔记》密室游戏在正式开放前进行为期5天的内测,内测除了可收集体验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在正式推出之前予以完善,还能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增加受众的期待值。

结语

第4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0-0052-02

近年来,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各级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进行沟通;在即时、海量、全球化、互动性和多媒体兼容等个性化、异质化的新媒体传播特点中,作为有效信息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不应仅仅满足于已有的传播优势和影响力,被动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演变,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特性,话语表达方式和思维应变能力等,积极适应新媒体中交互性强,受众习惯于自主选择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等特点。这也意味着随着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融发展对播音主持人才需求的演变

如果说20世纪属于广播和电视媒体,那么21世纪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中国传播媒体的有生力量。在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业务素质已经趋于多元化,即兴组织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现场直播报道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谈话节目的驾驭控场能力等等,都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所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

进入网络时代,尽管作为创作主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有所变化,媒体从业人员不再是新闻资源、信息来源的唯一拥有者,但是目前,播音员主持人仍然是关注度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仍然担负着社会传播的职业责任。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相互结合的实时反馈评价体系下,还是“点对点”的公民媒体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都面临着新的职业压力和挑战,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只有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清晰界定自身的新媒体传播角色,辨析网络环境中语言传播的特点,广泛扩充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对我们的更高要求。

2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新媒体环境研究的缺失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已经形成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体系中,语音的规范、语言表达能力、节目调控素质、形体和体态语训练、形象设计、表演训练等等都已经划归进了整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标准和体系中,并已经输送了一批批播音员、主持人。

然而,新的传播媒体正以无可想象的空间使传播领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也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平台,采访方式,话语表达方式甚至体态语传播发生了变化。在现有的播音主持教学模式中,还没有相对应地进行系统性、理论化的研究与思考,形成完善的架构和体系。理论研究应该具有前瞻性,才能实现指导实践需求的根本意义。

2.2 新媒体技术在现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应用中的欠缺

在现有的大专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基本采用大课理论讲授+小课分类指导+课外实践延伸的教学模式,普通话语音发声、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播音主持创作等主体课程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和播音主持创作规律,引用广播电视视听资料,亲身示范和查漏补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信息的唯一传播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多元化、开放式、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所以,新媒体技术在现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应用中的欠缺是令人遗憾的。

3 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在已有的传统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优势和业内反响之下,我们率先在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1)结合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播规律,开设新媒体语境中播音主持艺术的相关课程或讲座,分析当下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特点,进行比较性分析,明晰区别与联系。

课程组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播音创作业务》、《主持创作业务》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体系的主打课程中,补充了大量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如广播播音主持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广播语言传播特质变化的研究。在全新完成的数字广播实验室中,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使他们能尽快新媒体传播环境带来的对语言传播的新要求。

2)借鉴国外对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丰富自身的培养方式和环节设计。

《中外主持人栏目解读》是我院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交叉性课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即时更新引入大量来自国外的优秀主持人节目,尤其关注新媒体在其中的参与。如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CNN所做的一系列现场及数字全息演播室报道,就成为了我们有效的教学样本。

3)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主体课程中探索新媒体教学环境和方法的实施。

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网络化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它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在教学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主体-主导”教学方式,即倡导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相应的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也有所不同。

如博客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引入,正是选用了一种适合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新型教育信息传播工具,能够满足网络教育环境下“主体-主导”教学方式中对教学信息传播的要求。

4)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几大元素的积极互动。

在改革中,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思维的建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充实,评价考核方式的完善等等。同时调动学生明确新媒体语境学习目标、立场和态度的不同。在硬件方面,教学实验手段和条件不断进行建立完善,以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和即时反馈。

4 结论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重要的一环,其必须具备适应时展的媒体素养,新媒体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认知,将成为未来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5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素养;艺术魅力

一、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体现之处

播音主持的工作性质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充分的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就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良好的运用。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是能够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抓住广大受众眼球,并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主要体现在语言魅力、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艺术个性以及对听众感染力三个方面。播音主持是一种口语传播信息的方式,因此,一口流利的口语是对播音主持的基本要求。其次,播音主持的区域差异明显,要求对自身的风格特点有很好的定位,结合自身的艺术个性,将新闻资讯融合亲身体验,通过通俗易懂的口语让听众及时了解整个事件过程,产生共鸣。最后,对听众的感染力指的是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通过传递的信息,引发听众对信息的关注和思考,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得信息传递具有画面性,对听众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二、播音主持专业素养的内容

播音主持的专业素养对播音节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也充分展现了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的专业素养主要展现在心理条件、业务能力以及思想道德三个方面。

(一)播音主持的心理条件

播音主持的工作弹性较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要求在播音过程中有较好的心理条件,才能在面对突况及重大新闻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容的应对、处理问题,做到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条件,就无法很好的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继续进行正常的播音主持工作,使播音主持的效果大受影响。

(二)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

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的过程中,自身的业务能力决定了播音主持节目的质量,因此业务能力是播音主持专业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播音主持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求具有专业的播音学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语言的敏感性,在播音过程中能够流畅、准确的表达出新闻的信息及自身的思想。同时,为了播音主持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还应学会采集信息、后期制作等能力,可以大大的提升播音主持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播音主持的思想道德

播音主持是大众传媒行业,播音主持人、播音员都是听众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因此播音主持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在播音工作中对听众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信息遍及各个行业,听众范围广泛,因此要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来传播文化、说服听众。

三、如何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一)及时了解社会动态

社会信息是播音主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能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抓住听众心理,引导听众的舆论导向,使播音内容产生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多元化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因此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要注重社会动态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时关注社会动态,掌握时政信息,并以此展开播音主持工作,在社会文化领域力求获得更大的价值。

(二)营造良好的播音形象

播音主持是当今大众传媒的重要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播音形象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关键,良好的播音形象也是播音人员内在涵养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营造良好的播音形象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播音主持中,要求播音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独特的个人艺术气质,才能为得到听众的认可打下基础,为营造良好的播音形象做好准备。再者,营造良好的播音形象需要播音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不迫的完成播音主持工作,给听众愉悦的享受。

(三)掌握播音语言技巧

播音主持主要是靠声音传播信息,因此声音的感染力对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起着极大的作用。声音是审美感受的基础,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是不同的,在声音效果上都各有差异,但无论是哪种声音,熟练的掌握语言技巧,都是展现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关键。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通过语言技巧的练习,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结合内在素养,充分驾驭播音主持工作,形成自身的播音主持艺术魅力。

(四)结合播音主持传播规律

在进行播音主持过程中,结合播音主持的传播规律,对节目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播音主持区别于其他的大众传播媒介,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在声音的连续性,在声音的连续性传播中展现语言的艺术魅力,因此只有结合播音主持的传播规律,才能更好的衔接语言,融合更多的元素在信息中,把握播音主持工作,使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渗透到大众中。结语播音主持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及时传播信息、宣传思想等重要作用。在播音主持的工作中,培养较高的艺术魅力是一个复杂、长远的过程,因此,作为播音专业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业务能力,通过工作实践来不断贴近听众,增加播音主持的艺术感染力,为播音主持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亚铭.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王梓橙.论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3.

第6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众传媒;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这也在无形中带动了大众传媒事业的良性发展。而广播电视台是大众传媒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在广播电视台中,播音主持是重要的环节。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也打破了原有的播报模式,向着多元化、质量化以及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媒体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音主持艺术直接决定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并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宗旨、内容以及定位。播音主持人员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具备特有的主持风格以及艺术魅力,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主持方法以及技能,从而发挥播音主持真正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将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播音主持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广播电视节目的宗旨、定位、发展方向等,而且还是播音主持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实际中,播音主持属于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群众产生一定的影响。道德修养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合格播音主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在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播音主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传播者,将新闻高效地传递给社会群众,因此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只有在道德品质较好的基础之上具备良好的涵养,才能够将文化、新闻更好地传播开来,更好地引导社会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立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开展播音主持的工作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从容不迫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体现出播音主持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从播音主持的角度出发,它的随机性、灵活性以及挑战性等特征都较为突出,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有较为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只有这样,播音主持人员才可以凭借自身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将最好的播音主持状态呈现在社会群众眼前。最后,较强的业务能力。强大的内心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仅仅是衡量一名合格播音主持人员的参考标准之一,检验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还要看他的业务能力能否胜任这项工作。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也是判断播音主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以及言辞是否通顺等都会对播音主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引起社会群众的共鸣,为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者还需要具备编排、监制、采集等方面的能力,这与播音主持者的业务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二、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在播音主持领域,艺术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表演,甚至于播音主持大厅里的灯光或者造型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能在工作中灵活地将这些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播音主持不仅能借助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同时将音乐等元素融入到播音主持中,还能让主持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对气氛的烘托也更加彻底,一方面向世人展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更有益于信息的传播。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充分展现其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首先,展现口语魅力。播音主持工作实质上就是凭借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能力来向观众展现其独特口语魅力的方式。播音主持人员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以及观念的,而从广播电视节目的角度出发,一档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受到追捧和支持的广播电视节目,离不开播音主持人员的口语魅力,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口语化魅力。播音主持人员口语化语言的独特性、个性越强,就越能够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比较简洁,这便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形式之一,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口语化语言的魅力,而且还能够易于社会群众的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以及欣赏。值得注意的是,口语化播报与书面稿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应该将书面稿的内容尽量用口语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实现口语化与个性化的有效结合。其次,开拓观众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应该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能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应该建立在观众对节目的感受基础之上,打开他们的思维,并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能通过观看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受众群体来看,如果一个广播电视节目能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就充分说明这个节目取得了成功。但是,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仅仅只能依靠自身的语言表达,将信息如实传达给观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就需要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播音主持人员传递的信息,了解新闻内容。最后,立足于实际,创造个性。与其他传媒人员不同的是,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报时,主要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声音体现出播音主持的魅力。在节目中,根据播音主持人员及其所处的时代、地域、阶级等情况,结合节目、稿件、个人经验、经历等,才能够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实现播音创作的个性化。在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便是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其他因素都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才能够对播音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播音主持的特点和风格的确定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客观条件和性格特征,只有立足于实际,并有效结合自身的播音主持条件,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

(一)充分展现出语言情感的艺术魅力

情感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加强人们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加强对情感的运用,这对充分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情感也是播音主持人员在传递信息时的重要媒介。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只有付诸情感才能够引起播音主持人员与社会群众的心灵共鸣。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重视语言的情感表达,加强情感艺术魅力的体现,并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

怎样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也是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核心问题。广播电视传媒始终处于大众传媒的主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听觉形象的塑造就是播音主持人员内在涵养的真实体现。而广播电视台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内在涵养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且播音主持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听觉形象的塑造,它需要播音主持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逐渐积累而成。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播音主持人员要有计划地提高自身气质以及综合素质,并加强对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始终带给观众一个良好的听觉形象。衡量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要看他是否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素质。另外,想要确保播音主持人员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塑造听觉形象的重要手段。要想灵活应对突况,控制好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流程和状况,为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播音主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语言表述的艺术魅力展现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播音主持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的实时变化,时刻关注周围新鲜事物的出现以及时事新闻,才能够在播主持过程中引导社会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要运用质朴、得体的语言,在社会实际的基础之上,让听众身临其境,体验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播音主持,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而且还有利于观众正确理解相关的信息内容。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员还需要掌握语言发声技巧。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必须要站在声音艺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的讨论,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声音是艺术审美感受的前提条件。掌握发音技巧是播音主持人员展现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关键。因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善于利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塑造播音主持艺术形象,加强发音练习。除此之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交流,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知识涵养以及对节目的驾驭能力,从而在满足声音、形象、情感等方面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

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对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向观众传达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舆论导向。从播音主持人员形象审美的角度来看,其表现出来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播音主持人员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内涵不仅包含自身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人生经验、人格魅力等,而且还包括在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体现出来的社会学价值。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其自身形象,也不是由其中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共同塑造的结果。在目前社会信息、利益追求、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之中,认真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五)充分利用广播的传播规律

由于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工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播音主持实践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在灵活运用广播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由于广播传媒与其他大众传媒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实现对广播传播规律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确保整个广播电视台声音传播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还能在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促进播音语言的合理衔接。正确运用广播传播规律,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保证各种有效手段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合。在实际中,广播传播不仅仅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它关系到广播传播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专业的广播传播知识运用于播音主持的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积累播音主持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手段,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播音主持艺术魅力。

四、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形成和体现,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而是需要在实际中,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而形成。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根据周围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并结合传媒行业的特点,全面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塑造自身的播音主持形象。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员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巧和基本素质,充分展现出语言魅力、声音魅力、个性魅力等,以此吸引观众,从而提高播音主持的质量和效果,继而促进大众传媒事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晨.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今传媒(学术版),2013(7):131-133.

2.灵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97-298.

3.高赛楠.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7):142-143.

4.王奥然.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科技传播,2016,8(11):48-49.

5.李勇生.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142-143.

6.陈微微,苏剑,陈亦旭.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65.

7.王文.基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2.

8.宗婧.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概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297.

第7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视媒体;播音和主持人;信息传播

播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起到调节气氛、串联节目内容、推进节目进程等作用,他们是电视节目的主导者和灵魂人物,也是电视观众了解节目的窗口。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电视媒体必须转变理念,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播音主持人作为电视台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也代表着电视台的形象。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人格魅力、艺术媒体,才能留住更多的电视观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进一步提高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导向功能。

1 现代媒体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媒体的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现代媒体无论是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媒介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加开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互联网现代传媒的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现代媒体信息具有全球性,它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并且不再受到时空和地域的限制[1]。其次,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更加复杂,结合组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及时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传播即时性和互动性加强,传播速度更快,一则信息只需一秒钟就可以扩散到全国。信息的传播性和互动性,也导致了政府控制舆论的难度,一些不言言论在网上肆意传播,让人难辨真假。2016年6月份一则,建议国家改变拐卖儿童必须判处死刑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引发大量的转发和评论。后来查实,原来是某婚恋网站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搞的一次营销活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传媒技术几乎覆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内容不断丰富。以新浪网为例,网站上有新闻、体育、财经、科技、娱乐、汽车、房产、教育、市场等内容,这些小版块里面还进一步划分。比如新闻分成了军事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这些个性化的分类也可以看出它丰富的信息内容。最后,现代媒体具有兼容性。与传统媒体不同,现代媒体的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有数据,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传统媒体必须不断融合现代媒体,才能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2 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电视媒体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强用力的舆论工具。播音主持人作为电视台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因此,电视播音主持人艺术是综合艺术的表现,它在传达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本身。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强有力的传播者,对受众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应该随意发表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等言论[2]。2015年4月6日,一段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曝光,在视频中毕福剑丑化老一辈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更使用了侮辱性语言。此事一出立即引起外界一片哗然。《环球时报》公开如何看待毕福剑不雅视频风波中提出:劝名人多自重多谨慎。2015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停播毕福剑主持的所有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代表着国家形象,主持人的一言一行更加重要,时刻提醒自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3]。

(二)提高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思想文化内涵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档电视节目的灵魂,他的个人气质、学识文化、审美等方面都可以在节目中得到体现。而这些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各方面的统一[4]。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汪涵为例,二十年前湖南台的一个小菊无,变成了湖南卫视的王牌主持人,从单纯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变成了节目制片人。因为他的学识、机智、幽默成功将《天天向上》打造成为了全国文化脱口秀的王牌综艺节目。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谈吐,一个主持人还必须具备另外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临场反应能力。2015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总决赛直播现场,突然遭遇其中一位歌手退赛,汪涵神救场被誉为主持界的教科书级别示范。

(三)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电视媒体是兼具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媒介,它除了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还必须兼具声音的美感。电视播音和节目主持人必须依靠声音来吸引观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来吸引观众。因此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5]。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发音是否标准,电视节目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普通话要求非常高,必须达到普通话一级甲等。在发音标准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声音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以中央电视台赵忠祥老师的声音槔,他的声音低沉富有磁性,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他在动物世界的配音,被誉为学习配音的样本。其次就是临场反应能力,在节目录制现场,如果有人出现了一些不良言论,主持人不仅要及时纠正过来,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天天向上》有一期节目,请到了演员吴京,在聊到太极拳的时候,吴京说太极拳很厉害,能推到年轻人。汪涵接了一句话,年轻人住在三环都给你推过去了。后来欧弟接了一句话:台湾。汪涵听到以后立即纠正:“台湾我们不推,我们应该拉回来。”语言的表达能力说到底还是考验电视播音和主持人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我们的电视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结语

在现代媒体的视角下,当下我们的电视节目呈现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在当下,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出现不言言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艺术素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在节目中更好的发挥舆论导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雪玉洁.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25):142-142.

[2] 王永旭.现代传媒视角下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要素分析[J].山西青年,2016,(12):178-178.

[3] 张智翔.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4):171-171.

第8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疆 民汉双语 播音主持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传媒业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听众和观众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就目前新疆广播电视业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十分缺乏高水平的“民汉”双语播音员、主持人,这将会对新疆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已成为众多媒体竞相追逐的稀缺资源的今天,亟需做好“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重视双语教学和教学实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发展专业的民族特色,大力开展“民汉”双语教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新闻传媒综合艺术人才。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力推进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双语教学,已成为专业艺术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一、新疆“民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实际应用

当前,关于“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文章和著作尚无专人研究,理论研究滞后,接近于空白,目前仅处于教学实践阶段。以笔者所在的新疆艺术学院为例,从2001年起,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始招收双语播音主持方向的本科生。2006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设汉语—英语、维吾尔语—汉语“双语播音课程”,民语专业虽然教学实践上具前瞻性,却一直没有走出两种语言简单相加的误区。

1.双语播音主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简单相加。“民汉”双语在节目中既能交互使用又能共同存在。两种语言交互使用,在节目进程中必须根据节目内容的需求加以变化,更要根据受众所期待的语言调整具体布局,运用两种语言有主有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雅俗共赏的进行讲解评述。双语广播电视节目中要有不同的内容,如属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内容,且其受众也会有文化层次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因此便产生出了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民汉”双语交互使用的节目。在一档节目中,存在两种语言,用两种语言共同完成节目的传播任务。节目一般由两个人主持,用两种语言准确对话、评述、表达、介绍。因此,如果传播主体只限于使用一种语言,如现场同声翻译或者给主讲人作翻译的情况,都不属于双语教学研究的范围。

2.“民汉”双语能力与双语播音主持两者在艺术创作中不可简单画等号。在“民汉”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只要播音员、主持人会说标准的汉语和民族语言,就具备了做双语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就一定能够胜任双语播音主持工作?其次,“民汉”双语播音主持是不是把民族语言和汉语拼凑在一起就行了呢?实际上“民汉”双语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具体操作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例如,在一个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要和节目现场的不同民族的嘉宾一起,双语贯穿谈话全程,用双语相互转换的形式交流一个话题。其首先要考虑的是在驾驭双语播音主持过程中,如何完美地把“民汉”双语架构在节目里;如何合理地控制“民汉”双语的比例;如何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准确自如地转换“民汉”双语;如何体现新闻魅力,使“民汉”双语成为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部分。在人才的培养和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具备“民汉”双语能力的人不一定就能够担负双语播音主持工作,双语能力与双语播音主持在创作中不能完全画等号。

3.“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是:提高其用双语驾驭节目的能力。“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能够更好地在传播中争取到传播主动权。如今只要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等,都能听到看到新疆各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正在用“民汉”双语来呼台号,各民族受众都能够欣赏到形式多样、轻松愉快的节目。新闻类、谈话类、综艺类等多样化的双语节目形态,正在丰富着新疆各民族受众的生活。以新疆各民族受众熟悉的《丝路新发现》中的主持人凯比努尔为例,她不仅可以在新疆卫视与上海纪实频道首次合作的纪录片栏目《真实记录》中全用汉语主持,而且可以在大型春节文艺晚会《春满陆桥》中同时用维吾尔语和汉语主持。凯比努尔的双语主持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普通收视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传递维吾尔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当前,影响“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规范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民族语言的复杂性和民族语言的本土化。比如,民族语言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变调在不同语系中各有不同的特点,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一直存在着受母语干扰的问题。语音、语法、词汇是新疆双语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要过的难关。播音员和主持人一旦具备双语能力,既能适应单语节目的需要,也能适应双语节目的需要。以新疆电视台主持人穆亚赛·吾买尔为例,她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志宏,湖南电视台主持人张丹丹、汪涵共同主持了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春天启航》,她在节目中交互使用“民汉”双语,出色地完成了晚会主持和人物采访。再如,新疆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主持人海米提带着《综艺丝路行》节目走遍了新疆各地,介绍各民族的民俗民风,用歌声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他每到一个地区都面对的是不同民族的观众,他用娴熟自然的民族语言和标准流畅的汉语普通话主持节目,极大地发挥了双语优势。“民汉”双语有声语言的大胆创作、探索和实践,正是新疆“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建构的不竭源泉。面对突发事件,面对政要明星的访谈,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和观众,面对更多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双语节目,只有能用双语驾驭节目的专业人才才能满足节目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完成主持任务。

二、新疆“民汉”双语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1.“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育人为本,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积极营造双语互动交流氛围,让学生逐渐领悟双语驾驭节目的规律和技巧。但是,目前教学中开设“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课程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有的变成了汉语强化班教学,有的是为了增强办学竞争力。双语能力是培养“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基础条件,但是,仅重视双语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要想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还需要提高驾驭双语节目的能力。

在教学中,开设双语节目赏析课程是提高驾驭双语节目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开设双语节目赏析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节目的鉴别能力,培养双语意识和节目意识。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而且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水平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民汉”两种语言快速转换的反应能力,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就养成新闻工作者勤看、勤想、勤写的职业习性。除此之外,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倾听、答辩、朗读、写作、推理及识别不同语系差异和文化背景的能力,以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为载体,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双语教学,营造双语互动交流环境,让学生逐渐领悟用双语驾驭节目的规律和技巧。

2.“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会形成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类型和能力单一等问题,因此,培养模式需要改变,需要拓宽专业口径,需要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知识扎实的新世纪人才。对于“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需要既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培养,又强调汉语和汉语文化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全球化传播的需要。

在“民汉”双语播音主持教学中,第一,不可盲目开展专业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民族语言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教学要采用分级别的办法,按级别调整双语的比例进行教学。中级——可以扩大培养面,HSK8级以下,属于引领入门阶段,汉语比重应该减少,旨在培养双语节目意识,提高双语听知水平、鉴赏水平,重在培养专业兴趣。高级——培养面要有所限制,HSK8级以上,以提高双语播音主持技能为主;从中遴选出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汉语比重要增加,重在培养用双语驾驭节目的技能。“民汉”双语教学无论HSK级别高低,为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授课内容,一定要先让学生在接受汉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训之后再介入双语教学。

第二,要交流互动,双语并举。双语教学不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用汉语上课,无论是双语播音主持理论的讲解,还是双语节目的分析点评,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师要用标准流利的汉语;当然,有时为了避免由于语言理解的滞后而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也可以使用民族语言。但是,授课中涉及到的源自汉语的新闻专业术语和传播理论,不可转化为民族语言作注解,必须用汉语讲解,否则,可能会模糊甚至曲解意义。“民汉”双语教学允许汉语的讲解,同时也允许用民族语言交流,只有当两者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转换自如,相辅相成,才能称之为双语。毕竟,双语播音主持是语言的艺术,两种语言是不可偏废的。为了排除学生在双语转换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还应该设计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授课期间要求师生之间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在双语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3.“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要寻找自身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脉络。“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跨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它需要寻找自身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脉络,建立自己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特征。作为中国播音学的一门新学科,研究这个大课题重要的是研究它的“本体”。建构“民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本体”,首先要夯实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基础研究做起是这门新学科向前稳健发展的前提。力求摸索基本规律,梳理“民汉”双语播音主持发展脉络,探求发展方向,这对适应全球化媒体竞争新形势,发展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事业,提高广播电视“民汉”双语节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汉”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对中国播音学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它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谢新卫.第一语言获得与第二语言学习[J].语言与翻译,2005(2).

第9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 艺术共通性 文艺美学培养思路

播音主持是语言艺术的有声表现它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外化形式,内在地蕴含着艺术的原理、规律和美学的性质、特色。无论是播音员围绕稿件而对文字音乐美的呈现、对情景再现的建构、对内在情感的调度、对内容主旨的二度传达,还是主持人基于节目宗旨而对有声语言的创意组构、对节目进程的串接调排、对节目主题的深度挖掘和对现场氛围的积极营造,无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本身的形象性、主体性、情感性、感受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使整个播音主持传播活动呈现出“艺术创造——艺术产品——艺术欣赏”的艺术活动过程。这种来自播音主持本身的艺术特质,决定了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在注重基本的专业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也应将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原理的总结、艺术感受力的塑成和审美修养的提升等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深化学生的艺术气质、审美境界和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将播音主持内在的艺术规律和美学原理运用于专业实践当中。这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文艺美学思路,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环节中。

一、加强艺术教育,拓展艺术视野,培育艺术思维

播音主持艺术虽然具有有声语言的独特艺术性,但作为艺术大家族的一种具体类别,有一般的艺术共性。在目前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关于语言艺术及其有声外化的课程已占有相当比重,如语言表达、即兴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艺术学、文艺作品演播、朗诵美学等。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是指目前在培养体系中占绝对优势的语言艺术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教育,包括纯粹审美的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和兼具审美、实用双重功能的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等①,以及从各种艺术门类和繁多艺术现象之中抽象提炼的艺术学概论、艺术原理。它们与纯粹的语言艺术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但在艺术本质、美学追求等许多方面与播音主持创作、欣赏实践具有相似之处。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基于这种共通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能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造型艺术的形式组合和视觉呈现法则为播音创作的情景再现启发,表情艺术的音乐表现和情感外化方式为播音主持创作的有声语言艺术化呈现和内在情感流动状态提供参考,综合艺术的故事叙述手法和场面、境头的组合技巧为主持创作的串联衔接能力激发灵感,实用艺术“实用+审美”的双重表征和鉴赏心理又为当今播音主持活动“信息内容+审美传达”的双重考究提供合理性支持,各类艺术作品的多重结构(从感性文本到再现内容,再到思想意蕴的内在逻辑上升)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透过稿件和节目形式挖掘、展现稿件内在精神和节目深层主旨提出要求,而艺术作品引发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之间人际交流对话的现象,则引导播音员和主持人对虚拟对象感与和谐沟通氛围的营造。

在艺术相通性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只有创作方法与体现程度、分寸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由此,播音主持专业应该在保证专业技巧性、理论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规律和鉴赏理论对本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加开相关课程,增强培养力度,坚持泛艺术教育的工作理念,通过对众多艺术门类的知识传授和实例欣赏,帮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受,同时寻找各类艺术的共同特征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创作、欣赏特点,无形中培养起艺术思维,融会贯通,更好地将艺术的本质规律运用于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当中。

二、加强美感训练,发展审美意识,实现审美提升

人类思维中先天地存在着审美的趋向,审美的意识时时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的生产、改造活动中有所体现。原始先民为记录狩猎方法而绘制的壁画里充满着形式感与生动感,为改变环境而制作的工具器皿中渗透着立体感与装饰感,为祈求丰收平安的巫术群舞中蕴藏着节奏感与韵律感……而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实用艺术的造型美感与各种生活用品一直相伴相生,活跃在每一个国度和时代。美与真、善融合在一起,成为人类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最高追求。这种追求是超脱的,超越了纯粹物质的功利性而达到美好的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动物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是人之全面发展的典型表征。

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追求融真于美、融善于美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和精神异化状态将常人囚禁在繁琐乏味的功利世界,视手段为最终目的,逐渐丧失了发现美的意识、感受美的能力和向精神更高境界飞跃的旨趣。而大众传媒的重要使命除了单纯的信息传播,更在于引导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完善。这就使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直接面对、影响受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重任在肩。他们的言语状态、行为举止、外化的情感和思想须传达出人类在固有审美意识的召唤下对真、善、美的可贵追求,通过有声语言的传递、交流,以无形的言传身教达到提升大众的目的。

这就特别要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加强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而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训练无疑为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人类理想中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高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王羲之的《兰亭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李白的《将进酒》、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京剧《拾玉镯》、电影《美丽心灵》与《阿凡达》……或柔婉或雄健,或悲叹或欢畅,或赏心悦目或催人泪下,虽表达手段多样,却无一例外共同言说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大量体验、感受,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模式将发生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转型,增强美感敏锐度,从而像优秀艺术家通过不朽的作品净化人、引导人、提升人那样,通过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而为广大受众的精神领域吹去融合着真、善、美的高雅、高贵、高尚品质的清新氧气。

三、加强人文熏陶,生成人格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

艺术是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反映方式,在人类本真生活与能动创造的辩证统一中,将文化中道德、哲学、宗教与科学等人类主体活动的主要内容折射于自身。在艺术中,生死、爱恨、善恶、美丑等人类的重大生存主题无不得到浓缩又完满的体现。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个人类世界的呈现,充满着我们观照自身的人文关怀。通过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与审美娱乐功能,人类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摩、感受和解读,实现的是对世界、对他人、对自我的本质性、深层性的体悟。加强艺术教育,就是加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借助艺术作品的人文精神与生存态度所受的熏陶。这不仅要体现在使其扩大人文知识面,在传播活动中向人们传递大量丰富的人文信息和知识,更有助于提升其整体人文素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受众传达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未来展望性的文化传承意味,扩展受众心灵的视野和精神的疆域,深化受众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的思想底蕴。

每一件美的作品,其人文底蕴的厚重、广博,无不渗透着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强大。正因为他们胸怀的博大、思维的深远,才有着艺术深刻人文性的孕育,才有着深远精神影响的生成。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主体,同样应在强大人格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对生活缜密又独到的思考,启迪受众对生活的哲思、对美好的追求、对自身的最终关怀。在其他艺术形式中,人格力量是必须通过完工成形的艺术作品而呈现在欣赏者的视域和心境中的——米勒的《拾穗者》通过农妇劳作的画面体现着画家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肖邦的《革命》在激越的旋律中流露出作曲家对祖国深厚的挚爱。在这一领悟、借鉴的过程中,最重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媒体人对大众的服务和提升,前提条件和内在保证就在于那强烈的负责态度,它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钻研技巧、修养身心、提高节目品质的欲望和动力,也决定了他们能够真正加以履行和完成服务受众、提升受众的社会职责。在这一点上,伟大的艺术家又无声地做出了表率。每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涌动着创作者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创造着知觉美感的同时,更向世人传达着他们对世界的赞美、评判和改良社会、改造世界、改善生活的期望,绘制着各自心中理想生存的蓝图。摄影师凭镜头里的自然景观向人言说家园的美好、呼吁环保的重要,电影导演凭银幕上的情感故事揭示真爱的价值、歌颂大爱的永恒,文学家执笔写下官场黑暗、呼唤公正的回归……这种兼济天下、为民谋福的责任感,进一步促成艺术家对自身技巧、手法和风格的严格要求,将最满意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伟大艺术家强烈责任精神的感受、认同和同化,使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萌生、发育并不断壮大,为真正成为服务大众、提升大众的使命承担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