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精选(九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

第1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实用体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着共同点,他们都是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行为。而不同的是职业学校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职业学校在体育素质培养上结合不同专业需求,进行不同方面和能力的体育素质教育。在完成普通的文化知识或者是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

进行体育素质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程度,通过体育素质教育满足不同职业上的身体素质要求,加强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节奏和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职业学校中的实用性体育训练尤为迫切。本文强调了实用性体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结构。

一、实用体育训练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体育训练最为根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体质以及提高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技能的兴趣和应用程度。为此体育训练方法也应该配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并且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合理地分配训练方式。在进行实用体育训练的同时也会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和技能使用基础。

1.为未来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加强体育教育,设立系统的训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当中,配合不同职业的特性,设立专门的体育训练方式,训练学生特定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显得十分重要。这些都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专业技能。而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和技能教育都是以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为基础,可为学生就业夯实基础和帮助。

2.完善体育教育体制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普通院校进行体育方面的教育都很传统并且没有具体的方向,而且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而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大为不同,其具备基础性和实用性两种特点。在目前的职业工作当中,即使求职者具备某种特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很难达到现今的工作要求,为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较高要求,加强体育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快速提高工作能力。这也对当前的体育教育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改变学生的受教观念

目前在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中,学生认为只要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当前就业要求,而且职业学生年龄偏低,阅历尚浅,对未来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和憧憬,无形中缺失了对于体育训练重要性的关注。利用实用体育训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需求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各项技能的准备,以更好的能力面对以后的工作。而且体育教育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用性w育的原则

1.实用性

实用性是实用体育训练最为突出一个原则,学校在进行体育训练方式的安排时要严格依照实用性的原则。在学生方面,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体育训练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和技能的辅助效果,清楚地体会到实用体育训练对以后就业的巨大帮助。

2.科学性

学校在进行体育训练专项安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设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制度,不可以超过学生的身体负荷以致产生负面影响。将专业技能教育和实用体育训练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保证各个方面的教育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合理,避免出现分配不均导致教学成果差的现象。而且体育训练方面也要做到分配合理和灵活,对学生较弱的环节加强训练而对已经很完善的环节减少训练。最后要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训练,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

3.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重视不够,这对实用体育训练开展有较大阻碍。因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首先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可以接受体育教学。其次在训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单向的体育训练并且提供精神支持,让学生可以更快接受。最后要加强学生对职业病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帮助学生设计自身的训练方法,培养自主训练和终身体育的健康价值观。这样可以提高实用体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三、训练方法

实用性体育不仅仅可以对职业所需要的运动进行技能储备,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强自身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对身体机能需要严格的专业工作中,进行实用体育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职业病的预防和延缓起到很大的作用。实用性体育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基础体育训练中借鉴而来,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进行专门的身体结构训练。为此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此处举例三种不同的职业,提出专项的体育训练方式,以此来加强职业人员的身体机能。

第一,IT行业。由于IT行业的从业人员是长时间的坐姿工作,对背部肌肉和手指肌肉损伤严重。为此需要加强背部肌肉的静止耐力和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长跑、短跑、体操机械训练、俯卧撑等体育训练,配合头部和腰部的按摩,缓解关节的压力和疼痛。

第二,高空作业工作。高空作业有着很高的危险性,对从业人员的肩部肌肉和下肢肌肉的耐力及稳定性有很高要求。可以采用各种方向的梯绳攀爬训练、肘部训练、跳水训练等内容。

第三,流水线作业。在许多的流水线工作中,都需要长时间的用同一种姿势工作,而且在多数装配工作中对工人的注意力和精准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想要提高工人的耐心和平衡力可以采用左右脚来回跳跃、体操、滚翻等肢体运动。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职业技能的不断改进对社会职业的要求也不断地加深,而且工作压力也逐渐变大。经济的不断进步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和专业要求。所以当前的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学生的主要输出地。而如何培养质量更高的技术人才和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当今的实用体育在职业教育的应用和所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实用体育的地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探讨了实用体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方向和原则,简析了几种职业的体育训练方式,提出当今的实用体育训练要充分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专业设立不同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拓展训练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出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

根据以上文件精神,我院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经过长期实践,在体育教育素质拓展训练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特别是在训练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与意义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应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未来职业岗位对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拓展体育的内容与手段,特色化与专业化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

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即将面临未来职场严酷竞争的大专生不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心智方面也是欠缺较多,主要表现为心理意志薄弱、缺乏团队意识、缺少自我挑战的精神。考虑到职场竞争的激烈性以及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现状,考虑到专科生相对于本科生的竞争劣势,我院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希望能为学生在走上职场前提供一些关于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规划协调等方面的训练,为他们直面职场竞争压力做好心智储备。

素质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设计原则

要有针对性在校学生与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子适应拓展训练的强度,所以应分析当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内容移植进来。拓展训练要根据学生训练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性格、社会活动经验、个人能力,编排不同的个人挑战课程和团队协作课程。

要有共同性素质拓展训练设置的课程项目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的目标。

个人项目与团队项目相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项目应是对每个人团队精神和个人意志的考验,项目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合,不可偏重某一方面。

专业的互补性与结合性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差异无形中形成了他们的素质差异。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基本项目都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但综合能力训练项目的针对性较强,主要培养领导、协调、组织等管理能力,而有些专业的学生特别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因此,项目设计中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

常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高空项目,包括攀岩、巨人梯、山顶速降、滑翔、航模、求生墙、小泰山、绳网、空中飞人等;二是平地项目,包括蜘蛛网、电网、核弹头、创新呼啦圈、有氧健身操、团队舞等;三是水上项目,主要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漂流等;四是野外项目,包括天然攀岩、速降、野外生存、露营、城区活动、自行车拉力赛等。

我院体育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我院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高素质、应用型、强能力、多模式”和“基本要求+特色”的原则,整合课程资源,突出技能培养特色,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体育运动项目对专业技能的影响,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和对学生未来工作技能的要求以及学院的基本条件,选择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一些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法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体育模式教学法,但又吸取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的经验。拓展训练模式教学法以人本主义理念为价值取向,强调学生的个性与人格、集体与合作、适应与创新、潜能与价值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等环节。

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要注意的问题(1)要事先做好宣传。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了解拓展训练能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将使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更容易体现。(2)要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在训练科目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其他训练人员的区别,结合在校专科学生的特点,科目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注意结合能力拓展以及组织、指挥、沟通、协调、计划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些简单易行的项目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却有良好的训练效果。(3)要将素质拓展训练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将训练感悟与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因此,需要有经验的教官和教师进行恰当引导。(4)要注意训练时间的长短。较长的训练时间可能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过度疲劳,而较短的时间则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足够的记忆。可以在学生即将开始实习前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用3~5周的时间安排训练为宜。

合理地安排高职学生参加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是帮助学生增强素质、获得技能、完善自我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1)掌握了更加专业化、实用性的技能;(2)认识了自身潜能,增强了自信心,改善了自身形象;(3)克服了心理惰性,磨炼了战胜困难的毅力;(4)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5)认识了群体的作用,增进和加强了团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6)改善了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7)提高了社会职场的竞争能力;(8)学会了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参考文献:

[1]陈芒.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5,(9).

第3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方法;训练

根据任职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在发挥教学内潜,充分挖掘教学各要素的功能作用,发挥学历教育合训、任职训练分流互补教学模式的作用,完成“两段式”培训;对于部分专业生长军官实行基础课教学集中、专业课教学分流组训模式,达到任职岗位需要培训目的。初级任职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学了就会做、能用、管用、顶用,部队喜欢。因此,要突出实用性、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时效性。要树立如何办学,明确培养目标,抓好实践性环节,把握教学方向等所必备地运行机制。根据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地实施方案,制定出岗位任职教育所要求的院校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出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整体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一、讲解练习相结合,以单体练习为主

初级任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应以提高培训效果,最大限度在发挥教学内潜,充分挖掘教学各要素的功能,搞好任职培训。在任职基础阶段,突出教员讲解主体功能,发挥教员主体作用,把知识点讲清楚、讲明白,让学员学会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讲解练习达到学会并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在任职基础阶段,通过讲解练习结合方法,完成岗位任职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诸如基层文化基础、基层政治工作基础、分队管理工作等等。这一阶段的培养,使学员为专业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在专业基础阶段是任职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和岗位的匹配性,重在培训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专业运用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在讲解练习过程中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形成,在练习中要突出以单体练习为主,通过单体练习达到熟悉与熟练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室内室外相结合,以室外训练为主

初级任职指挥院校技能课要以室外操作、操场练习为主,突出室外训练的主体作用。做到室内讲理论,室外练技能,室内室外相结合,完成岗位任职培训。尤其在专业基础训练阶段,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重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专业运用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在共同基础阶段,以共同基础科目训练为主,重点在打牢“学历合训”学员和“国防生”学员的共同科目基础。对于“学历合训”学员,主要是“补课”教育,填补学历教育期间军人素质、气质不足等问题,和军事共同科目的先天不足,如军事体育、军事地形学等;对于“国防生”学员,主要是“欠课”教育,补欠学历教育过程中,所欠缺的军事共同基础类问题,包括军人形象教育在内的合格军人的转变、军人素质气质及所有的军事共同基础科目等。巩固知识、打牢基础、提高能力。所以要注重以室外训练为主,充分挖掘和发挥室外教学训练尤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任职教育教学需要,提高学员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小场地与现地相结合,以现地训练为主

场地教学是任职教育的突出特点,结合、运用场地教学也是完成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节的需要选择教学训练场地,充分发挥训练场地功能作用,深入挖掘各种场地、尤其现地(场)教学作用,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初级任职指挥院校技能课以室外操作、操场练习为主;战术课以野外作业、综合演练为主。做到大小场地相结合,综合演练与野外拉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以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具备功能齐全的教学训练场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发挥最大效能,达到贴近实战的训练效果,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在训练场地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专业教学和装备教学的特点,为适应院校任职教育的需要,解决专业训练场地的实际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先小后大,并以现地(场)训练为主的原则,突出场地教学功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地教学效果。

四、分步与综合相结合,以综合训练为主

根据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教学任务、教学场地等,采取适合于任职培训方式的教学训练方法。对于初级任职指挥院校技能课要以分教分训,小班组训等方式,通过分步细训的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训练效果;对于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诸如战术课要以野外作业、综合演练为主。做到小班练技能,大班练协同、练能力。在战术综合(驻训、综合演练、演习)阶段,对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和任职能力的综合强化中,要通过野营综合演练的实践方式,将所学的主要课目,用一个总的企图立案串联起来,让学员既练组织计划和谋略,又练管理和指挥;既练战术,又练技术;既锻炼口才,又培养做思想工作的能力。通过驻训、综合演练、战术实弹演习等方式,使学员全面系统在运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培养任职能力。做到分步与综合相结合,突出综合训练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

五、模拟与实装相结合,以实装练习为主

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育教学的关键点在以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而任职能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其中战术原则运用、装备使用操作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专业技能形成、提高与发展,又离不开模拟训练和装备操作训练,它提高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和岗位的匹配性,所以初级任职教育院校重在培训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专业运用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通过模拟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打好专业训练基础,为实装训练作好铺垫,做到模拟训练与实装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实装训练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实装训练作用,它是最直接、最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整体性训练。在模拟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实装训练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装训练整体时效性,达到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大策,张志利,谢建.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J].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36.

第4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VR;应用

电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依据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职业成长系统、学习地图,按照基于游戏的虚拟工厂脚本,开发了由《虚拟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和《智能测控电子产品实验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基于游戏、虚实结合、3D场景再现”虚拟工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虚拟实训系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虚拟工厂有效解决了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等岗位群对应的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工艺指导、电路设计与分析等10项专项技能或综合训练难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真实原型再现,硬件资源软件化、网络化,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训资源不足问题,解决了大型、先进、精密电子仪器设备高额购置成本问题,解决了抽象过程形象化问题,为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关键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1-2]。而文献[1]从技术上分析了虚拟电子产品车间的设计、实现过程以及功能,文献[2]从虚拟实训系统应用角度介绍了系统应用教学的效果,本位主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分析。

1创建“五生产要素、三职业路径、三能力层级”综合学习训练系统,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藩篱,解决了“职业素质养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基层管理”三者的融合问题

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知识体系,依据“人、机、物、法、环”生产要素,以职业人为中心,遵循技能、技术、管理三条职业人职业发展路径,融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知识,电子仪器仪表与工具的使用、工艺指导等技能、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职业素质,构建“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为主轴的三层级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通过对职业活动进行进阶式的教学化的设计,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创立了“五生产要素、三职业路径、三能力层级”“知行合一”的符合职业人成长规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训练系统。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运用、生产运行管理融会贯通,通过具体工序、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来养成和训练,并通过学习地图引导应用电子职业人成长。

2创立教学工厂“硬件软件化”及虚拟化实训理念,突破“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及学生厌学的问题

按照“‘游戏’互动”软件开发理念,以真实电子产品生产工厂领料岗位、预处理岗位、插装岗位、SMT贴片岗位等11岗位以及工厂人文文化真实环境为依托,设计出虚拟工厂操作员、技术员、工艺员、工程师等职业成长历程,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工序为级别的“游戏练级”。将工厂硬件如设备、工量具、仪器仪表等刚性硬件虚拟化,与岗位的工艺、技术、流程、管理规范、规章结合起来依据“职业人”的职业成长规律,以真实企业“人、机、料、法、环”五个生产要素为起点,设计出电子产品调试与检修等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成长的学习地图,以学习地图导航学习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应用电子职业人角色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需要。引导学生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一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的虚拟“职业人”,其成长过程品味“游戏”的智慧和乐趣。一线操作员学习实训系统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巧;技术员和工艺员则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索和体验,比如更深入地了解PE(工艺)、EE(工程设备)等岗位的操作内容,并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培养和打造角色,以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

3开创隐性知识/技能的显性化及职业素质内化,突破“素质冰山理论”的实训应用问题

高素质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的职业素质很难通过一般课堂得以培养。虚拟真实设备、虚拟真实岗位、虚拟真实环境三个层次3D原型再现企业,学习者在虚拟工厂通过产品生产工序“游戏练级”职业人成长训练,“亲身真实经历”工厂生产组织、过程管理。学习者角色扮演操作员、技术员、工艺员、工程师工厂职员,体验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知识、技能以外对敬业乐业、遵章守纪、责任担当、沟通协作、意志品质、实干巧干、发展创新等职业素质要求,领悟到职业素质对产品质量和职业人成长历程的影响。通过虚拟工厂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品质管理过程“游戏”练级活动,将职业素质社会化和外化,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游戏练级”,“亲身真实经历”发掘学习者内部潜力,激励学习者探寻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秘技,实现综合性职业素质的内化滋生。

4创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泛在性实习实训,突破传统实训仅局限于“物理”实训室或企业,突破了实习实训方法的重大瓶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真实原型3D再现,硬件资源软件化,实现对真实电子产品工厂生产过程的逼真模拟重现。让学生不需到实际工厂便可以在3D虚拟工厂体验到电子产品生产的所有工艺、技术及安全生产流程。在学习和训练模式上创新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基点的虚实结合的实训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加强的学习实践环境使学习与训练落实于现实应用,学习者可以更充分地体验、更有效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泛在学习与训练新模式。其中,学习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从原来的平面式“适应性”学习模式转变为立体式“导向性”的按需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得到他所需要的文档、动画、操作视频、考核试题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基于学习者自身需求的,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是一个适量学习(justinenough)的过程。实践操作的泛在训练新模式主要体现在训练者可以通过虚拟实训系统软件中的企业参观模式来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岗位的工艺流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等相关知识与信息,在操作模式下通过与软件的交互对话获得独自解决生产工艺(PE)、设备工程(EE)、测试工程(TE)、质量控制(QC)等生产技术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在考核模式下使训练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评价反思工具对学习和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并为个性化发展定制实现条件。学生可以任意漫游到三维虚拟的车间去体验并操作各种设备、学习(或熟悉)各种工艺的操作技巧等。利用网络技术,将软件网络化,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共享,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漫游电子产品车间、技术上岗、操作对应设备,得到他所需要的文档、动画、操作视频、考核试题等各种学习信息。同时,泛在训练通过操作和考核模式还能检验训练者是否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以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训练者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总之,基于VR技术的应用电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了“职业素质养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基层管理”三者的融合问题,突破“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及学生厌学和“素质冰山理论”的实训应用问题,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无限共享。

作者:谢永超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职技高师;素质拓展训练;模式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于2002年3月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旨在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职技高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有生力量,也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特别是在训练模式的设定上,更要独具特色。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

拓展训练模式设定的原则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科学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符合大学生成才需求的一项科学的训练计划,因此,在设定训练模式时应注重科学性。首先,要科学地确定训练内容。职技高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专门学校,肩负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师资。这就要求在设定训练模式时,注重师范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结合,符合培养目标。其次,要科学地安排训练阶段。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对学生都有不同的素质需求,职技高师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安排训练时,一定要适时适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训练的方法要有科学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一群素质不同的大学生,职技高师在确定素质训练模式时,要科学合理,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针对性素质训练是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在设定素质训练模式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作为未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个性鲜明、文化知识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职技高师大学生不仅要有和其他高校学生同样的素质,而且还要有既能在课堂上当教师,又能进入车间当师傅的素质和本领。因此,职技高师在素质训练模式设定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训练项目供学生选择,充分体现师范性和技能性。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服务超市”,即开出菜单,让学生自行选购,满足他们求知、求能、求胜的要求,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性、实效性。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开放性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一个学校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所有需求,因此,应该把校内外资源整合起来,还要跟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开放式教育。特别是职技高师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外界社会,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因此,在设定训练模式时,不仅要设定校内的训练项目,而且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去感知,去体会。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一个合格的职技高师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等技术性素质,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等非技术性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协调发展、做事和做人协调发展的素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使他们从中培养个性、张扬个性、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加强理论学习在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不论是政治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心理、身体素质的养成,或是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意识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结合时代热点、围绕建党纪念、建国纪念等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除了第一课堂的学习外,还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巩固和拓宽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学术理论研究及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参与或者主持各种课题研究、科技开发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电脑大赛”、“大学生科技展”等各类科技类竞赛展览活动;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电脑节”、“英语节”等系列活动。再次,要加强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通过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竞赛、邀请专家名人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广大同学的人文素养。 转贴于

开展文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活动的策划、安排,不仅能使大学生的专项能力得到展示、锻炼,还能提高他们组织活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在高品位、高质量、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文艺方面,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十佳主持人”比赛、大学生形象素质大赛、宿舍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在体育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娱乐和体育竞赛活动,如举办运动会、各类球类比赛、“趣味运动比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咨询、心理科普讲座、心理文化宣传月、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等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做好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为了适应将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现代技术、使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旨在不断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际工作能力。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较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应该做好师范性技能培训。通过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以及普通话等培训,组织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职技高师学生作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其次,应该做好专业性技能培训。对于职技高师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能做合格的教师,还要能进入车间做传授技能的师傅。因此,要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培训。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相应的培训。例如,计算机、车工、钳工、烹饪、服装裁剪等培训,开设相关的等级考试、举办一些专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职技高师学生的专业水平。再次,要做好其他技能培训。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一专多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特别是职技高师毕业生所承担的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还应对他们辅以其他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等。

安排校外训练拓展训练起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迎接挑战。在这里,把它引伸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素质教育,多渠道地加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引导他们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才道路:第一,开展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集中在暑假、寒假期间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扶贫帮困、企业帮扶、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科技服务、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社会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第二,通过组织开展日常化、经常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科技服务、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第三,建立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基地,使活动不断趋于社会化、阵地化、项目化。第四,组织开展一些如“红色之旅”、暑期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小旗.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6,(5).

第6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形体教学;形体素质;策略

形体素质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来讲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优美的体态,完善其外在形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修养内涵,更加有助于延长学生未来的职业寿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将形体训练课程设置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针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形体教学中学生形体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形体素质培养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教学力度

高职院校中旅游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对学生的形体发展和未来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已成为旅游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视,加大形体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和教学力度。首先,要充分认知形体课堂训练是实现旅游专业学生形体训练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形体训练作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适当地增加形体训练课程的课时数,这样,便可引起旅游专业学生对形体训练的重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形体训练。其次,师资力量也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形体素质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旅游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旅游服务与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因此,旅游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选择既具备良好的形体素质,同时又具有良好专业服务技能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形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形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不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的形体美,更是为了在将来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中使自己能够适应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形体训练课程的重视,也有助于提升形体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再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由于旅游专业的形体教学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形体教学,为此,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教材[1]。

二.改善学校形体运动条件和设施

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形体教学中,学校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开展形体素质教学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2],没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形体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形体素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形体训练中,为提高腹肌、背肌的力量,需要使用仰卧凳、垫子做仰卧两头起、上体回环等训练;为提高手指和手腕的力量,需要使用小哑铃做屈腕等训练;为了增强腿部的柔韧性,需要使用把杆进行扳腿、劈叉、压腿等训练,这些都需要良好的器材做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形体教学的相关器材和设备,改善学校形体运动条件,为形体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

三.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对形体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形体课程,基础知识难免比较薄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直接放弃形体课程的学习。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旅游专业必修形体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了解社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标准及未来就业竞争压力的巨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形体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其对形体课程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并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贯穿于整个形体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形体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消除心理顾虑、不怕出丑、敢于训练;选用一些与形体训练风格吻合的音乐旋律作伴奏,将形体训练的内容贯穿到游戏或比赛中,使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对于难度较高的形体训练内容,可配合多媒体及相关的音像资料进行有效示范和辅导,或将难度进行分解,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树立其对学好形体课程的信心。另外,形体教师要注重多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发现学生形体学习中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形体素质训练方面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增加学生对形体素质训练的爱好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形体训练的更上一层楼[3]。

四.积极采取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形体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在形体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以示范教学法为主,通过将形体教学内容讲解并示范给学生,再组织学生进行严格的分组练习,教师并给以指导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使学生掌握形体课程,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形体素质得不到充分挖掘,因此,在形体教学的过程中,在示范教学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增强形体教学和学习效果。

第7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一套软件测评系统。该软件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数据,并能对测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该软件不仅仅适用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还能适用于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文章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关键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学生管理

通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以外的非技术、非专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甚至不同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能力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可迁移性和普遍适应性,通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理念。2008年1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开始在全国技工院校范围内推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能力训练与社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新课程推广之初,课程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6所学校进行新课程试验推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作为6所学校之一,率先开展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从该课程的初期试验、中期推动,再到后期的全国正式推广,在课程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软件使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课程所使用的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由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课程教学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目前,该软件在北京、天津、山东等数十所技工院校中普遍使用。自2008年11月至今,我校开展该课程已有近8年的时间。通过对课程教学软件的实际使用,我们发现,该软件不仅能用于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还可以将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学生管理工作,如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随着对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使用经验的积累,我们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总结出了一套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各领域的方法和流程,并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介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由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与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可从自我管理、与人交流、环境适应、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建立完整的报告档案,制作合理的能力训练方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

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是一套集压力与情绪评估、身心状态调节、情绪稳定性训练于一体的智能调适与训练系统,共由四个模块组成,即压力评估模块、放松训练模块、自主调节模块、音乐调试模块。

二、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的领域

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综合评定较差的班级往往是年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班级。在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的学生。压力评估数据有问题的学生,经心理咨询教师确认,往往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以,我们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工具,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问题学生管理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等工作,创新和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我们将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水平作为筛选问题班级的4项指标;将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作为筛选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学生的测评指标;将压力评估结果作为筛选心理问题学生的指标。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

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评估模块中的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了解被管理班级特点,并对班级施加针对性管理。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

通过对被管理班级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能够筛选出被管理班级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情绪激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等低分特征很明显的学生,或者畏怯退缩、紧张困扰的学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被管理班级的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问题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

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将学生按照压力等级分类,对7—8级的学生实施压力管理,利用该系统的放松、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压力自主调节的一般方法,从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降低学生的压力水平,从而起到调节压力的目的。对9—10级的学生实施心理援助,应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主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三、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过程描述

选定一个年级作为测评对象,该年级由4个班组成,学生人数为160人。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该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六项测评,即反应速度测评、视觉注意力测评、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自我认识测评、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心理压力评估。通过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问题班级,并利用该软件对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过程

通过对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四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对在以上四项测试中存在问题的班级施加相应措施。

1.对在反应速度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反应速度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反应速度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反应速度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反应速度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训练模块中的反应速度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计4课时的反应速度训练,共需进行10周。

2.对在视觉注意力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视觉注意力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视觉注意力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视觉注意力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将注意力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注意力分配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4课时的注意力分配训练,共需进行10周。

3.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相关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社会适应性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对该班进行2课时的社会适应性辅导,共需进行10周。

4.对自我认识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制定自我认识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的该班进行2课时的自我认识辅导,共需进行10周。

5.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与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二次测评,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过程

通过对全年级学生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1—3级低分特征明显和8—10级高分特征明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低分特征重点关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以及情绪激动两项指标。高分特征重点关注忧虑抑郁、批评激进、感情用事三项指标。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维度得分图筛选问题学生。从维度得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1—3级低分特征为“自律性:矛盾冲突、不明大体”;8—10级高分特征为“忧虑性:忧虑抑郁、烦恼多端”。两种特征说明该同学容易出现问题,属于极端行为易发人群,需重点关注。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维度得分进行复核

(1)通过与班主任、学生本人进行情况了解,确定该生日常表现。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相符,则将对该生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2)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不符,则与该生交流,了解该生实际情况后,要求该生在进行16种人格测评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作答,不得随意答题,并要求学生进行二次测试。

(3)二次测试结果如显示无异常,则将该生排除出问题学生范围。如二次测试结果与一次测试结果相同,则确定该生为问题学生,并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3.根据测评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生表现出的高分特征“忧虑抑郁,烦恼多端”属心理健康问题,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明大体”属行为自律问题。根据该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1)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该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节,缓解心理忧虑抑郁,并对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该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调节频率为2次/周,心理咨询频率为1次/周,持续时间为10周。

(2)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真实情况,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并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与学生沟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导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并监督实施。4.效果评估通过10周的时间,对学生施加针对性管理措施,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过程

通过对心理压力评估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以及图9—10级“心理援助与恢复”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管理。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问题学生。该生的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属于“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压力反应各维度等级图中,“情绪”维度7级、“生理”维度7级、“行为”维度6级,属于“关注”和“警示”人群,依据测评结果,将该生划分为心理问题学生。

2.根据测试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1)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压力水平高这一情况,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放松训练模块、音乐调试模块对学生进行减压调试,使学生感到放松,降低压力水平。

(2)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维度中的“情绪”“行为”评级为6—7级,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自主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自主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为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该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心理咨询情况制定心理咨询计划,每周对该生进行1—2次心理咨询服务,持续10周。

3.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心理压力评估,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四、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领域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拓展应用领域流程的描述,我们构建出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拓展功能的研究以及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从软件的拓展应用领域、应用流程、如何选定评估模块、怎样施加干预办法以及软件拓展应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整套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明确了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流程,创新了软件的应用领域。第二,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流程,对创新班级管理思路、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管理过程,能够指导使用者利用软件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以有效避免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第四,以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为指导,将该软件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通过各项测评数据掌握学生总体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是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实际使用经验不断积累的产物,是该软件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使用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时,使用者需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授课经验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并能熟练操作该软件,掌握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拓展应用模型在实际使用时切忌生搬硬套,使用者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干预周期适当延长或缩短,灵活使用干预手段。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能够使该软件的用途越来越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作者:孙仁伟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仁伟.数字化教学资源———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4(7):275.

[2]孙仁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4):91-92.

[3]陆青,蒋志航.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软件,2014,35(1):144-145.

[4]童益民.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11):149-153.

第8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同与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的素存在偏差。学生就业后,往往还不能很快开展工作,用人单位还要花费相当打的经历进行培训。改变这种局面,除了利用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教授学生求职面试技巧之外,还应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各项素质,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

一、素质拓展的内涵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Development,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素质拓展有多种形式,其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潜水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溶洞探险、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台跳水、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

素质拓展对人的心理、性格、态度方面的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它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核心的,在十分开放的状态下,认识到自身性格等深层次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种在人的心灵最深处施加影响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身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释放生活压力,调节心理平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强化探索精神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团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共同完成任务,相互协作。通过活动使其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使学生能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培养人的团队精神。

二、素质招展在就业指导中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招聘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任职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条件外,包含了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较强的理解能力,善于说服,应变能力强,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勇于开拓市场接受挑战,行动力强,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热情,责任心强,有团队意识;勤奋踏实,责任心强,有独立工作能力与执行力强等素质要求。这些素质要求往往更影响学生的求职的成功与否。

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考试成绩、相关证书看出学生的相应水平,但是素质方面的表现往往只能凭面试时面试者的讲述和主考的经验判断,没有一个实质的指标。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企业招聘提供一个参考指标,同时可缩短企业员工培训时间,节约了就业成本。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

在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可利用校园现有的场地,自制一些训练器材,所需的经费相当低,有些训练项目甚至不需要器材,只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开展,这为素质拓展场地训练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时,要结合企业需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拓展项目,如,沟通交往素质可采用“‘盲人’旅行”、“风雨同行”等活动;意志责任可采用“信任后仰”、“承担责任”等活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分专业,根据学生的个体自身的特点,结合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为学生量身开展拓展训练。

第9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的计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来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

在高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是:学校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知识殿堂,学生就要学有所成再论职业。为此,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出现了偏差,追求的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学习成绩。 “职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

进入大学,据有关材料显示,许多大学只在大三、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 “信息量小”、“内容陈旧”,授课教师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教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做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二)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指导、社会经验不足,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中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使一些毕业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后的自负心理。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又赶上了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未来同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就工作和事业而言,当代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另一方面,又自以为经过大学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自命不凡,存在脱离实际的盲目自大的心理。表现在择业中,他们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做出正确判断,由此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被动局面。

3、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时,越来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不愿碌碌无为。但是学生又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不愿深入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而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一旦事与愿违,就导致上进心和事业心受到挫折,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4、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但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心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型”,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5、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勇气的保守心理。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大学生已意识到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通过竞争,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由于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就表现为胆怯和束手无策,不敢大胆应聘,积极择业。因此,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精神不振、脆弱等心理现象。

另外,毕业生在择业时,还存在观望心理、懒散心理、虚荣心理、狭隘心理等,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的择业,而且对自身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必须通过引导、教育加以纠正和克服,使其顺利毕业,积极择业。

二、调适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大学生确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调适心理障碍的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去求职;其次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勇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负;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面对现实,勤于思考,百折不挠。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既是毕业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通过就业指导,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就业教育工作,就业教育应当从大学生入校时做起,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目前,还有一种提法就是就业指导要辅导员化,班主任化,使大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

(二)通过成功素质训练,合理定位,指导其实现人生目标

成功素质训练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个人成功素质进行训练的技术,是由拿破仑·希尔在卡耐基的提议下历时25年,对2万人进行调研后提出来的。成功素质训练是以培养和训练个人的成功素质为目标,通过心理分析、心理训练和行为训练等一整套科学方法,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指导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走向成功。

1、实施成功素质训练

(1)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采取朗读、辩论、目标训练、自我暗示、网上交流、跟踪培养和调查等训练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意志力训练、破除心理障碍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和打破常规思维训练以及领导素质和行销能力训练等等。

(2)重点在“强化积极心态、规划成功目标、勇于成功实践、掌握思维方法、控制自我情绪、提高领导素质、坚定成功信心、培养个性品质、挖掘创新潜能、训练专注毅力、强化成功意识、超越失败困境、科学利用时间、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对受训者进行成功素质训练。

(3)建立成功素质咨询机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选择地建立学生成功素质训练的跟踪档案。记录并监控学生在确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历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及时纠正其偏差,不断激发其创造创新精神,培养职业成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成功素质训练实践

(1)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就业辅导应纳入必修课,从入学至毕业,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除开设必修课之外,就业指导还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原则。

(2)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的确定。要让学生明确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价值观的确定是规划职业生涯的根本。

自我条件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

外界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到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具有实际意义。

职业生涯的选择。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的相适应。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

职业生涯策略。职业选择一般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组成。确定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三、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管理,促养机制改革

第一,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职业生涯教育。

第二,高校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实。

首先,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专业权利,条件许可的学校尽可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同时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修正和更新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最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必须实行学习年限的弹性管理。一方面,学生要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到社会上了解自己职业锚所在以及市场需求。另外,一部分品学兼优、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创业的优势。当机遇降临时,“机不待我,时不予待”,学校可提供方便,在标准学业年限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某些刚性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大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支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我们的大学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前进,提高学习动机和质量,为学校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1):50

2.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