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精选(九篇)

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

第1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一、辉煌成就诠释重大意义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等方面,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为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在世界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伟大旗帜,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族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实施干扰破坏的背景下,我国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世界上稳固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样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的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的增强。这些辉煌成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雄厚社会基础。没有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辉煌成就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深入思考、提高站位,掌握内涵精髓

承载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任,肩负着神圣的职责,通过认真学习《意见》精神,认识到《意见》全面总结了党在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所取得的显著发展成绩,推动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持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上下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良好开局。《意见》的出台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展望未来,深入思考、提高站位,在充分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下,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信心百倍。新形势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在推动全面深入持久创建工作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大力推动创建工作朝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伟彼岸阔步前行。

三、重点任务指明了方向

从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重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具体途径和努力方向。

第2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湖北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有24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5%,是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湖北统战系统强化使命担当,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挖掘和大力弘扬各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引导各族人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第3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根据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面准确领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交流,分组进行了集体研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到中央民族

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态识”,再到党的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壁画和远景期许。这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准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所以,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素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翻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个体提供自使行动的根基。

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强最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精神纽带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第4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国家民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推动各级妇联组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各民族妇女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做如下安排。

一、加强广大妇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各级妇联要认真落实《意见》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基层妇女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大力弘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挖掘各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汲取更多文化养分。要教育引导各族妇女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要在各级妇联组织中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宣传近代以来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同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大力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梦、繁荣发展梦。引导各族妇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各级妇联组织要高度重视网上舆论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新闻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快网络评论体系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建设好网上各民族共同家园。

各级妇联要充分运用所属网络、移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地区、县市女声平台开设反映妇女参与民族团结成就专栏,宣传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先进妇女典型,促进各民族情感共融,凝聚妇女人心。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实施“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等项目,设立少数民族素质提质工程,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加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满足少数民族妇女需求的课程资源。

三、搭建促进各族妇女群众沟通的文化桥梁

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利用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相互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支持移风易俗,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推进民族进步。

各级妇联要开展“巾帼心向党”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妇女的家国情怀、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激励全地区广大妇女群众自觉把党的命运、国家命运同妇女自身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跟党走、奋力建功新时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美丽女性·幸福家庭”双语图书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读书活动,搭建促进各族妇女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

四、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

各级妇联组织要发挥联系基层广泛的优势,多渠道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实践教育活动平台,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情感交流。乡镇街道的村社区妇联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结合重大民族节庆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成立日等重大纪念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各级妇联组织要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改革一线、发展前沿,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座谈会、学习会、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品牌,促进各族妇女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五、加快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各级妇联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和渠道,推动扶贫方式转变,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各级妇联要推进妇联系统援疆工作,开展妇联系统“送温暖、三下乡”活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巾帼力量。各级妇联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助力贫困妇女增收致富。大力推动“春蕾计划”“两癌救助”“爱心一元捐”“国奶扶贫”“母亲微笑行动”等公益项目,在公益资金分配等方面向少数民族倾斜。妇联组织要深化对口支援帮扶、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域合作,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工程,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建设

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选拔培育,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各级妇联要抓好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培树,加大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将企业、学校等场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要针对妇女等群体的共性和个性,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充分尊重和体现妇女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确保创建过程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

各级妇联组织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三八红旗手(集体)评选表彰的重要条件之一,评选、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少数民族倾斜,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

第5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党的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和服务妇女儿童的桥梁和纽带,党和妇女群众最可靠、最可信赖的助手和娘家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民族政策。

一直以来,旗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独特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引领妇女发展、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建设文明家庭、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全旗各族各界妇女筑牢“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一是专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使旗妇联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内容、有形式、有序进行,在机关内部形成干部职工不分民族、姐妹情深、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各民族和睦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在机关内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机关上下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发展。四是推进各民族妇女群众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

广泛搭建平台,助力民族地区妇女创新自强。一是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弘扬乌拉特民族服饰及手工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扩大民族地区妇女手工艺从业人员数量和技能水平,旗妇联与民委共同投资打造了“民族服饰工作室”,开展常态化、多元化、创新化培训,进一步带动农村牧区妇女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带动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积极与旗农牧科局、就业局联合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技能等培训班,创建“巾帼创业脱贫示范基地”、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为民族地区妇女发展打牢坚实基础。三是联合旗就业局等部门,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以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广大基层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及毕业女大学生们提供就业平台。

纵深发展网络,以服务妇女落实民族团结进步责任。一是切实维护各民族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利用各类有效资源,为我旗妇女提供免费体检、义诊、知识讲座等活动,辐射全旗广大妇女儿童。二是充分发挥妇女维权阵地作用,不断壮大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维权志愿者作用。加大创新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条例》出台后,积极组织基层妇联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创新宣传形式,联合旗司法局在“乌后女性”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内蒙古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条例》专题蒙汉双语解读微课堂。

第6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发展和自由决不能离开共同体,他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类在共处的一种组织化形式,“共同体”是一个描述群体而非个体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共同意识是维系共同体群体性存续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的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

自党的十以来,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阐述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其重要性。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2015年8月24日,在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理论及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价值取向

(一)必须坚持意识形态的政治上高度认同

一个民族的繁荣,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丰富的精神力量、完备的制度和法治体系,也离不开各民族成员心理的认同和思想的统一。认同是人们心理层次的情感和认知,是个人或群体对社会组织的理想信念和作为的高度认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选择。当前,全国上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这种共识是不可能达成的。我们在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选择、各民族人心所向的同时,还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先进性,以赢得各族群众的认同、信赖和拥护。

(二)必须坚持经济共兴繁荣价值理念

多次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共同体是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民族的进步,不能只看一两个省、一些省市地区的繁荣发展,而是要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繁荣富强的民族,正如所指出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那样。中华各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既有自己的发展经历和特点,又需要各方面利益协调,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交融,以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制定重要政策和战略举措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三)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赖以凝聚的核心和基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形成的中华文化共性。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化的底色和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当代伟大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体,也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交融的共同体。

(四)必须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即是治本举措之一。必须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格局,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要拓宽民族团结教育范围内容和形式,既要教育汉族,也要教育少数民族,进一步着眼于各民族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和各民族大团结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在学校、社团、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形成纵横交错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不断增强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促进社会安定,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以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切实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必须坚持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发展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结构上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多元”是指我国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结语

第7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多次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院校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各族学生接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必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体系,完善培育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发展,找准教与学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价值结合点,突出“中华民族一家、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线,扩大覆盖面、点线面有机结合,各要素靶向聚焦,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效。

基本国情教育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逻辑起点。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与政策课等课程教学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谱写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和谐共生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特点,深刻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视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担当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体现价值。

第8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省、市、县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和张掖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张掖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推进高台教育持续发展凝聚力量。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提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四个自信”“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为2021年完成张掖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高台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项任务打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一条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各校(园)要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目标和战略任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作为“强基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所有政策由此着眼,一切资源往此着力,全部工作以此展开,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增强全社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责任,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融入“四大”建设

1.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抢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中争先进位。认真实施“三区”支教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甘南州、肃南县支教,帮助被帮扶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中招生向民族生倾斜,解决好少数民群众在子女入园上学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2.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创建工作有机衔接,加大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扶持政策,深化实施薄改与提升项目,持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推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多元扶贫与资助政策,持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融入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4.融入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教育系统普法规划一体推进,引导广大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在饮食、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防止民族歧视或变相歧视。

(三)讲好“六个”故事

深化县情认识,挖掘历史典故,弘扬时代精神,讲好高台故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体现在全县教育系统,体现在各族师生生活实践之中。

1.“创建+生态守护”故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巩固全域生态环境整治成果,大力宣传和对接各族师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动人事迹,讲好生态文明家乡故事。

2.“创建+红色文化”故事。依托红西路军纪念馆、红色记忆博物馆、血战高台场景复原地为依托,将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和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资源转化为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3.“创建+历史佳话”故事。以县博物馆、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遗址为载体,用好历史典故,讲好张骞出使西域、北凉历史、魏晋文化等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乡故事。

4.“创建+时代风采”故事。坚持高台三中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做好创建工作优秀案例选编,让各级各类学校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5.“创建+文化繁荣”故事。把民族团结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中,各校(园)要创排展示历史风貌、体现时代精神文艺精品剧目,积极开展文艺汇演、走访慰问演出、民族团结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创建+家国情怀”故事。支持高台三中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高台二中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促进创建活动纵深发展;积极融入“一廊一区一带”建设行动,组织师生参与“石榴籽·一家亲”为主题的联谊专场演出。

(四)深化“六进”活动

1.进机关。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加强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学习,加强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普及民族知识,提高教育系统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

2.进社区。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讲解、派发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介绍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进校园。常态化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融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教育教学、校风学风长期坚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将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4.进家庭。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和“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常识等贯穿于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家庭建设,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单位、社区、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家庭成员头脑。已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要带头促进民族团结,带头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激励引导各族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5.进军(警)营。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双拥”工作相结合,做到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治。

6.进融媒体。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充分运用教育系统宣传阵地,定期宣传标语和部门单位创建动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互联网十民族团结”行动,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作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不断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1月--2021年2月)。制定下发《高台县教育局贯彻落实张掖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召开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推进会议,在全县教育系统行成人人参与支持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各校(园)按照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于2021年3月15日前将纸质版材料报教育发展中心。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3月--2021年12月)。全面推进方案的贯彻落实,努力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三)自查自评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依据《高台县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张掖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机关测评指标》要求,对争创工作开展自查,查漏补缺,改进不足,确保创建工作富有成效。各校(园)于2022年1月10日前将自查自评情况纸质版材料报教育发展中心办公室。

(四)申报验收阶段(2022年3月--2022年6月)。全面总结工作开展情况,按要求做好资料汇总、上报,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机构。成立高台县教育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校(园)要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健全完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人员,制定具体方案,全面开展工作。

(二)创新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法教育等活动相结合,切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工作。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提高师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不及时、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缓慢的校(园)将通报批评;对未完成年度任务、影响创建整体成效的学校和个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因失职失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附件:1.高台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张掖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张掖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附件1

 

高台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蔺增加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教育党工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周文邦  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教育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成  员:常鑫海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刘天喜  县教育局党建办主任

        石  晶  县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丁在同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屈  锋  县少工委专职主任

丁万和  县教育局安全股股长

田  平  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

向队年  县教育局电教中心主任

雷永生  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

            张廷录  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

于生辉  县教育局财务股股长

各校(园)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发展中心,石晶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相应工作岗位接任工作的同志自行替补,不另行发文。

                                                            

第9篇: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多做务实之事。要继续用好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按照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群众。要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奋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建设,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这些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追求,又保障了中国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享有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权利。进入新时代,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上千万的扶贫干部深入农村牧区落实党中央扶贫任务,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真正关心各民族发展,把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谐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作为一名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加强自身党性锤炼,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始终对党和人民、法律法规保持敬畏之心,始终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向人民负责。要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作风,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

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守卫祖国边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