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民族音乐文化全文(5篇)

民族音乐文化

第1篇: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托,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而使用的音乐教材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同时,全球化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音乐文化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与其进行完美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打破一贯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就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熟悉了解该作品所使用的演绎技巧,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后,在进行音乐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借助互动性提问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展现在教学课堂中,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死守旧的一套,而不进行任何改变。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将先进的内容保留下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因而在开展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精心挑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等同于在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得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力教学队伍

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保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发挥指引作用,能够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此,高校应担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素养,构建出有力的教学队伍,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第2篇: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展开音乐教育教学,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展开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环境下,我国音乐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以及艺术的影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也因此而受到了冲击而影响,我国高师音乐教学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西方化现象,这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而言可谓是十分不利,所以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有效在高师音乐教学课堂上传承下去,也就成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重要手段,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增加学生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文化本就是我国传统音乐重要构成,其中沉淀着世代群众的思想情感,也很深刻地体现出了百姓的民风与习俗,其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本身就能够真实地将社会各个时期历史背景以及群众生活状态体现出来,而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课堂之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则能够有效增加学生文化内涵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之上,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下产生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文化内涵,让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思想价值理念[1]。(二)能够提升高师音乐教学质量。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本就是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就能得到有效改善,整个音乐教学课堂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具有活力、教学内容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升高师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三)能够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民族音乐文化本就是长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产物,属于我国群众集体智慧结晶,所以在高师音乐教学课堂之上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可谓是意义非常。从狭义上来分析的话,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体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音乐修养[2]。从广义上来分析的话,民族音乐文化学习过程中,还能有效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拉近民族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二、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推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环境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十分的重要,所以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来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一般情况下,要想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最好是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来进行优化处理。具体而言,在社会环境这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政策干预,对民族音乐传承加强支持与推广,结合音乐传承具体要求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与体制,以此来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例如,政府部门可以联合教育部门来就高师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标准,以此来有效保证民族音乐渗透与落实,这样整个音乐教学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方向性。其次,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音乐教学环境优化,结合民族音乐教学标准来对内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文化氛围进行优化,积极引进在民族音乐领域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及时引进先进的民族音乐演奏乐曲,以此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让其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习之中。(二)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有效指导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学理念是教学行动重要支撑,要想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效落实到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课堂之上借助于新理念与新思想来提出新的教学举措,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融合,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正确的音乐感知[3]。例如,《高山流水》就属于一首十分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其中也蕴含了道家思想内涵以及自然的魅力,这个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着这一音乐作品来分析其中存在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此外,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时候,可以积极引进民族文化资源,自觉地采访、收集当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及时地引入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之上,或者是开设相关专业与课程。例如,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开设长调演唱大专班、南音演唱传习班、侗族大歌班等;另外,还可以将老艺人、民间音乐家以及地方戏剧团表演艺术家均作为活性资源来引入到高师音乐教学课堂,通过以口传心的教学方式来将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唱、奏等技巧传递给学生,从而真正有效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三)完善音乐教材内容,有效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较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教材内容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效果造成影响。为此,在对学生进行高师音乐教学的时候,学校一定要正确认识音乐教材内容完善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教材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与创新,这样就能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之中。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在音乐教材之中多增添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结合地方特色来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内容,这样就能让教材教育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完善,同时还能为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提供较为良好的参考依据,例如《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等等,教师均可以将其增设到音乐教学课程之中,让民族音乐真正进入高师音乐教学课堂。除此之外,在进行民族音乐教材编写的时候,相关部门也可以积极组织全国民族音乐学界、高师音乐教育界专家与教师来一同编写民族音乐教科书;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广泛收集与使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以及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以此来有效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效果[4]。(四)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有效传承,教师在其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其作为民族音乐传承活动执行者与引导者,其是否具备较为良好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着传承活动的有效执行。为此,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校还需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加强对音乐教师队伍的教育与建设。首先,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音乐教师人才,借助于新鲜血液来为高校音乐教师队伍注入全新的活力,这样音乐教师就能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考察教师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在民族音乐领域接收到的教育情况,以此来保证教师具备较为良好的教育教学需求。其次,高校对于内部音乐教师队伍,也需要结合民族音乐传承要求来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评定其不足之处,然后基于此展开培训与继续教育教学活动,让其能够树立起全新的音乐教育思想和理念,最大限度提升民族音乐文化有效传承。(五)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有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在现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科技手段在教育领域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族音乐有效传承,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借助于科技教学手段来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学,基于此来为学生构建出现代化音乐课程体系,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科技教学手段十分丰富有趣,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之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民族音乐之中所蕴含的文化情境,这样就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而学生则能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阿里山的姑娘》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视频情境观看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来对民族音乐教学渠道进行拓展,这样也能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可谓是意义非常,其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程内容与内涵,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同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一个较为形象的认识。为此,高校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将民族音乐文化有效贯彻落实到音乐教学领域之中,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注释: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01):101—115.

[2]刘永武.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艺术教育,2013(12):54—55.

[3]王建.论我国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传承[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03(04):70—73.

第3篇: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关键词:高职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所具有的价值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爱国情怀与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在碰撞中实现了巧妙的融合,成为我国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通过将民族音乐进行教学与推广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拓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也可以提高民族音乐的受众范围,使民族音乐转化成为适用性广、发展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促使民族音乐的顺利传承与推广。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接触面,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良好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热情不足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使得许多学生逐渐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系列“哈韩热”“哈美热”等文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使得民族音乐存在着受众流失、文化传承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而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导致了多数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不足,对于民族音乐也缺乏基本的热情,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民族音乐的长期发展来看,民族音乐必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传播范围来促进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与传承,而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本身并不利于民族音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中国受到外国物质文化和市场贸易运作的影响,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占全国一半以上;再加上哈韩文化和港台流行音乐界的影响,一些学生团体也纷纷效仿,甚至出现过度狂热的现象。

(二)教学资源稀缺

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但是民族音乐本身受众不足的缺点与其起步较慢的现状导致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加大了对于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但效果仍然有待观察。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稀缺主要表现为教材编制的不足、课程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尤其是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仍然主要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而在应试教育体系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成果有限,这一发展现状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科学化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我们珍贵的民间音乐遗产。当前社会中,许多学生盲目崇拜日韩歌曲或嘻哈风格的舞蹈音乐等,忽视了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民族音乐本身断层严重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音乐文化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不仅具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而且还有许多音乐资源。但如今,只有一小部分音乐文化传承得到了广泛传播。例如,民间艺术技巧或与民间音乐相关的独特技能逐渐消失或丧失。据说这些包括一些民间技巧,宗教音乐或仪式音乐。具体来说,就像蒙古族乐器“潮儿”一样,道教音乐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代音乐、北京白云观,甚至包括昆曲、古琴和统治者频谱等东西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传统文化音乐类型或遗产已经面临毁灭危机。此外,如宫廷音乐,歌曲等应着重保护,目前的全球竞争正在加剧,帝国主义国际的文化输出更加明显,我们更要加强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

(四)国民普遍缺乏“文化危机感”

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和科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略有不足。面对异国文化的传播或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缺乏“文化危机”感。虽然地方政府已经考虑到继承和建设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强烈主张创建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品牌。但是,大多数民族品牌的建设只是为了兴趣和效率,或者是为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民间音乐,当前民间音乐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

三、高职院校中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梳理整合民族音乐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将其引入到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对它的了解程度,还需要不断加强民族音乐的丰富性,通过梳理整合民族音乐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性质,在网络上下载有关民族音乐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与具体的民族联系起来进行呈现,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民族音乐的具体特色,从而提高自己将音乐与特定的民族联系起来的能力。

(二)确立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地位

民族音乐文化要实现自身的传承首先要确立其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风格,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的正确态度,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提高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地位。

(三)加大对于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民族音乐的发展仍然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资金、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民族音乐的保护程度,同时通过保障民族音乐传承者的基本生活收入来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创新与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民族音乐的发展质量。此外,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有关民族音乐发展现状的具体描述,使学生可以了解到民族音乐发展道路的曲折,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提高对于民族音乐的保护程度。

四、结语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走进校园,提高学生对它的了解程度,通过新生力量的保护与传承来提高民族音乐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民族音乐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通过一代一代传承者的创新与发展来提高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不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睿.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因地制宜的把本土少主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中[J].大众文艺,2011,(12).

[2]刘显波.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分析[J].当代音乐,2017,(01).

[3]陈伟.高师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艺术评鉴,2018,(21).

[4]安璐.对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探讨[J].艺术评鉴,2017,(24).

[5]杨扬.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6,(18).

第4篇: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承十分重要,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高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

我国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的同时,社会对于用人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就是高校,高校不但担任着教授学生知识、教授学生做人道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同时还担任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更好的结合,只有找到正确的切入口,才能够教授学生更多的、正确的音乐知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机构不但有高校,还有民间文化组织,但是民间文化组织具有非常不稳定性,仅仅依靠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以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学生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高校学生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就更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高校不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在高校中传承音乐文化势必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

高校教学不但要教知识,教道理,还要注重对音乐方面知识的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十分重点的内容。纵观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很多的高校对音乐教育都十分的重视,并且很多的学校将音乐设置成为基础课程,对于使用的音乐教材也会经过严格的挑选,这些现象也是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体现。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能够在国际范围之内获得一席之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充分的展现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就应该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完美的融合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更好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也显得特别的重要,在教育教学当中也是一样的重要。因此,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说到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来让高校学生更好的了解该作品的演绎技巧,让学生能够增强对音乐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民族文化差异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独特的魅力。教师在对音乐的历史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课十分有必要,通过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民族音乐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音乐课堂的当中。实现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音乐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当中最忌讳的就是出现死板的教学方式,教授死板的知识。当然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更不能死守旧的一套,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在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中先进的部分要保留,对于落后的部分要剔除。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开放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密不可分性,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且通过吸收的这些先进文化去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

能否实现好的音乐教学,能否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关键还得看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音乐教师在保障音乐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师作为高校音乐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要想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对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有力的教学队伍,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还需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总之还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晶.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J].当代音乐,2016,02.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

[3]吴姿霖.中国传统音乐段落构成刍议[J].音乐创作,2015,12.

第5篇: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风格;文化底蕴;传承

民族音乐之所以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是由于相关音乐都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特色,且其中蕴含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内涵,从而从外在形式到音乐内涵都和其他音乐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彻底了解民族音乐,就必须要从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两方面来把握,了解这两方面的具体所指,在此基础上,才能就民族音乐的发展形成明确思路。

一、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其一,饱含民族情感的音调音色。音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构成,有高低音之分,不同音调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如低音常常表达哀伤、忧愁的情感,而高音则表达了喜悦、幸福、自豪的情感等,不同的民族音乐会通过音调表达不一样的民族情感。以蒙古族长调音乐为例,蒙古民族由于特殊的草原环境条件和曲折的民族历史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外在粗犷、内在忧伤细腻的情感特征,因此其长调音乐也以低音为主,低沉悠长的音乐表达实质上也是蒙古族悲天悯人民族情感的具体诠释。音调的高低能够反映人的情感,各种民族音乐都会通过合适的音调来表达民族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民族音乐的基本音调特征。音色和音调一样,也能够反映一定的民族情感。其二,反映民族性格的节奏旋律。音乐旋律是多个乐音共同建构起来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这里所指的旋律主要是指音乐曲调,特定音乐中的主要旋律能够确定音乐的基调。节奏和旋律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同一个民族的音乐往往在旋律节奏方面比较相似,音乐旋律和特定民族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关系,如有的民族民众性格比较乐观,其民族音乐中的旋律就比较明快活泼,有的民族性格偏向忧郁和细腻,其民族音乐旋律就会偏向悠长舒缓,以便于抒情。其三,展现民族生活的歌词叙事。民族音乐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艺术创造,音乐创作者关于特定歌词的创作会以特定社会生活为背景,以生活实践场景叙事进行情感表达。因此不同民族的音乐叙事大多展现了各个民族特殊的社会生活情境。如蒙古族的音乐中展现了特殊的草原生活,而农业民族的音乐则会展现农业生产生活的场景。每个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在相关音乐中出现时,特定音乐的民族特征便得到了显著的突出。其四,应用民族乐器的音乐伴奏。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是从视觉到听觉的整体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伴奏乐器也是民族风格的重要体现。很多民族音乐都应用了民族特殊的乐器来伴奏,如马头琴、葫芦笙、琵琶、二胡等,在用相关乐器为民族音乐伴奏时,自然也能够突出特定音乐的民族特征。其五,体现民族审美的音乐形式。审美是艺术的基本要求,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以审美为标准,民族音乐同样有审美要求,并以一定审美为追求。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和其音乐形式所呈现出来的民族审美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种形式表现大多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民族音乐中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了相关底蕴,才能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及诉求,才能真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结合民族音乐和文化的关联,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民族音乐记录了民族生活知识。民族音乐中的知识经验,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民族道德。每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形成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民众生活的隐性准绳,民族音乐会通过一定方式反映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要求。第二,民族生产知识。民族音乐抒发了民族情感,展现了民族生产生活场景,在相关场景的叙事中,有关音乐会把一些民族生产知识隐含在其中。第三,民族生活常识。民众在民族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会积累大量的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会逐渐演化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民族音乐创作者在描述民族生活时,会自然而然地把其中的生活常识展现出来。第四,民族制度规范。为了使民族生活更加有序,很多民族都形成了一些乡规民约,形成地方性的制度规范,确定民众实践行为的界线。民族音乐会因为音乐创作需要而包含一些和民族规范相关的内容。民族生活中的知识经验众多,民族音乐的创作涉及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族音乐会在不自觉中记录下民族生活的各种知识。其次,民族音乐的应用隐含了民族习俗内容。民族音乐主要是指民歌、曲艺音乐及戏曲音乐、民族间器乐等,很多民族音乐都生成于民间,是基于一定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音乐创造,如部分少数民族的哭嫁歌,以及一些民族宗教信仰的仪式音乐等,很多音乐在生成之初都有一定民族生活实用目的,这使得部分音乐实际上成为部分民族习俗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关音乐的应用能够反映一定民族习俗。民族习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族音乐与特定民族习俗的紧密联系使得其还能够反映民族特殊的习俗。再次,民族音乐的音调反映了地方语言特色。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定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众的语言表达习惯会沿用到音乐中去,影响到音乐的语言构造和音调。通过部分民众音乐的音调和语言表达可以追溯出特定民族的语言习惯或特征。因此,民族音乐实际上还隐含着一定语言知识,反映了特定民族的语言特色。再次,民族音乐变迁记载了民族历史发展。民族音乐从生成到现在的面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不断变迁而形成的历史结果。每个历史阶段的民族音乐都会融入一定的时代性因素,会因为时代环境而形成变化。比如特定时期的民族融合体现在民族音乐中,就是不同民族音乐间的融合。同时,民族音乐自身也会因为时代要求形成一些变化。因此从民族音乐的变迁中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的发展,民族音乐对特定阶段的民族历史发展具有说明意义。另外,民族音乐建构了特殊的民族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一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对于一定事物形成的文化认知,特定事物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不同民族的文化环境条件不同,文化意象也有一定差异。随着文化意象的文化符号演变,民族音乐中常常包含着各种文化意象,这些意象的存在从侧面增加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意味。

三、关于民族音乐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实践原则

民族风格是民族音乐的身份表征,文化底蕴是民族音乐的内在支撑,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坚持合适的实践原则才能让民族音乐在当下社会中的发展更加合理。

(一)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民族风格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风格的特色表现直接说明了民族音乐的民族身份,能够使受众直接了解民族音乐的民族归属,也能够发挥民族音乐对特定民族的文化传播意义。同时,相关风格也反映了民族音乐和其他音乐的不同之处,是使得民族音乐成为独立音乐形式的重要因素,能够使民族音乐在各种音乐形式冲击下,继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为了使民族音乐在实践发展中能够保持自身本色,使有关音乐的发展前后一致,实践者必须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首先,提炼出民族风格的基本特征。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外在表现和感受,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实践者要延续和突出相应的风格,必须要掌握相关风格特征。其次,分析相关特征的关联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民族音乐的各种风格表现由一定因素所促成,如特殊的节奏旋律和其中的曲调格式有关,等等。要使相关音乐的风格得到延续和突出,必须把握影响风格的相关要素,通过相关要素的合理应用,促成相应风格的外在表现。再次,在音乐实践中保留风格特征因素。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由多种因素促成,不同的乐器应用及不同的旋律搭配最终形成了民族音乐民族风格的整体表现。实践者要体现相应作品的民族风格,必须在作品中适当应用各种因素,以相应要素的作用发挥促成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表现。最后,确保民族风格特征相关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比重。在当下音乐形式多样化发展的环境下,民族音乐必须突出自身的民族风格特征,才能与其他音乐形式区别开来,凸显出自身的个性,而要突出表现相关风格,则需使体现其民族身份的要素在作品中占有足够的比重。

(二)保留和加强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使得民族音乐不单单是乐音的简单组合,而是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能够使受众通过民族音乐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同时使受众感受到音乐的思想性,使其体验到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由此可见,文化底蕴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在,支撑了民族音乐的存在,在相关音乐的实践中,必须要保留和充实其中的文化底蕴。对于相关原则的实践,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保留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保证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从以上分析可知,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包含和承载了诸多与民族相关的文化知识经验,受众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气息。因此实践者要保留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首要问题是继续在民族音乐中沿用已有的文化信息,继续发挥音乐的文化载体作用。其次,立足民族文化基础,增加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入。民族音乐生成于民族文化基础,文化是其内在根基,但是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践者对于音乐本身的技巧性追求,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为了使民族音乐继续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者使民族音乐形成更浓厚的文化气息,实践者需要立足民族文化基础,适当加强和更新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入,加强其文化底蕴。

(三)保持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外显。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底蕴基于民族文化基础而形成,其民族风格是其民族属性的外在表现。因此,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实际上是形式和内里的关系,也有因果逻辑的关系存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民族风格能够影响文化底蕴的程度,文化底蕴也会影响民族风格的表现。因此在民族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关于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问题要统筹考虑,努力促进二者的统一。对于这一原则的实践,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来落实。首先,把民族文化作为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共同的出发点。即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来打造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增强音乐的文化底蕴,使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相关工作都从民族文化出发来实践。其次,以民族性统领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实践。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比较明确,主要是指相关音乐风格要有明确的民族色彩。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则是指蕴藏于音乐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精神、审美原则和思维方式等。民族性是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属性,两者都必须要参照民族性来实践,以民族性为具体实践标准,才能使两者最终的实践结果在根本上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帅.新时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吴云.跨界民族音乐之曲调互文研究———以中蒙乌珠穆沁部长调为例[J].中国音乐,2016(4).

[3]钟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的本色延续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