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民族声乐教学全文(5篇)

民族声乐教学

第1篇: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声乐,不仅是我国的民族之声,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在我国的整个音乐发展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更是艺术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结合。而如何做好民族声乐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就是需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了,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就民族声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民族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原则

掌握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需要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而具体来说,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实际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为学生的声音条件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声带比较长比较宽厚、声带震动次数比较多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唱民族声乐中的低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重点培养其低音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对于声带短且窄薄,震动次数比较少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适合唱民族声乐中的高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对其进行高音演唱方法和内容的训练。2.科学性原则虽然说学生的先天条件是有很多差异的,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科学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的缩短这种差距,因为,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打开和使用共鸣腔,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科学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做到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尽可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达到更理想的中国声乐教学效果。

二、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相关的概括和总结,我认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是“声”。也就是说,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在科学的训练方法下练习演唱的技巧和表现风格,同时,需要学生学会在表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同时有效的融入我国的悠久文化,确保自己的演唱方法和方式能够符合中国公众的欣赏习惯。第二,是“象”。也就是说,需要教师给学生制定好培养方向和目标,能够将整体优秀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三,是“味”。也就是说需要教会学生自主的去体会中国民族声乐的韵味,并能够结合相关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将其中蕴含的韵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第四,是“字”。字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教师只有教会学僧如何表达和使用“字”之后,才能更加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声乐的同时,使得整个旋律更加和谐美好。第五,是“情”。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有感情的去表演和演唱,将声音和情感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让更多的听众能够受到感染,有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第六,是“表”。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不仅需要演唱还需要表演,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演唱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表演的教学,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效的融为一体,当然,这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形体的训练程度,达到量变实现质变的训练效果。

三、做好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工作的建议

在简单掌握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则、内容之后,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做好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工作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可以说,只有掌握了中国声乐的基本教学方法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经总结,我认为中国声乐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科学使用避重就轻的教学手段。中国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专业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基础的薄弱或者是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在实际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顽疾,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学会避重就轻,对于难点和顽疾先放在一边,加强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程度,等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表达方法和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自信心之后,在回过头来教学一些难点问题,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要增强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可以说,民族声乐的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重任,能够增强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能够反复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不断的进步和成长。第三,善于将观摩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当然希望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不断的创新,但是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合理的应用观摩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观摩和模仿一些成熟、成功的作品之后,从中找到感觉、找到灵感之后,在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对表演形式和演唱方法等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2.善于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每个人发声器官的构造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歌唱状态也是各式各样的,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尽量的做到扬长避短,在遵循基本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各具特色。而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去生搬硬套的将同一个方法传递给所有的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假设和比喻等方法,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例如“气息要深”、“声音要明亮、集中、圆润”、“共鸣要大”等,如,有的学生的声音紧而虚,而且气息比较浅,喉头又不稳定,吐字也不够统一,针对这类学生就可以采用“支点”提法来启发学生。总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做到不断的总结和优化更新。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态度和理念上有所转变,加强对学生呵护和关心的程度,并能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教导学生,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而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和规章条例来从宏观层面对教师进行一定的约束和控制,双管齐下,一定能让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而做好中国民族声乐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需要更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真正的做到加强对其重视程度的同时,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更多的民族声乐之家,也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对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探究仅仅是探索性分析,同时,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雪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之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郑焱.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探究[J].艺术教育,2012(10):54.

[3]王世飞.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沈德鹏.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究[J].音乐生活,2017(04):75-76.

[5]杨白雪.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6]杨萍爱.论邹文琴教授的声乐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187.

第2篇: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以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方法为基础,分析教学中吐字、咬字的清晰度,分析呼吸与气息之间的运用方式,加强对发生与共鸣技巧的研究,研究声乐民族教学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重点分析问题和错误方法,提出有效解决的教学方案。通过声乐民族演唱方法的教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深对我国声乐民族演唱教学水平的分析,确定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加强整体声乐民族演唱的合理性,完善教学模式,教学类别,加强声乐民族教学演唱操作的完整度,解决我国声乐民族教学演唱具体形式,实现对我国声乐民族演唱的有效性教学。

一、民族声乐演唱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一)音色的选配

按照民族审美的习惯和审美因素,民族唱法上具有独特的音色表现。需要对咬字、语音、强调等内容进行特殊的分析。民族的唱法共鸣上较短,较窄,音量泛音多较为集中,明亮、结实,声音主要在前位,这有利于吐字清晰,有利于民族歌曲唱法的甜味、脆亮,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现,是对民歌音色的选配。根据音色特质,加强民族唱法风格的特色分析,满足传统民族人民的喜好和精神情趣追求。

(二)韵脚和润色的展现

民族唱法更具有特色的创造性,是一种特殊的风格,将润强的唱法融入到旋律中,获取必要的润强表现。通过滑、颤、假声等形式,表达深入的思想感情,最大的力度复化操作,创造特殊的声音美感效果。

(三)以情带入的演唱过程

情感是民族歌唱艺术蕴含的表现,民族唱法更具有情感独特性,将其融入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将民族唱法运用到鲜活的声调个性化特点分析中。例如《白毛女》中根据故事情感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民族唱法技术进行运用,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提升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水平。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表现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多样化

民族声乐演唱上具有强烈的个性多样化。我国的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歌曲演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一般南方气候较为温和,演唱较为清丽,清脆甜美,四级分明,展现高远辽阔的效果。民族歌曲中运用音调改变民歌,展现个性化的特点。为了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独特韵味,展现大众的审美,需要根据实际的个性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民族唱法。

(二)民族声乐题材的多样化

民族声乐受地域、民俗等影响,在风格上存在丰富多样性。民族声乐中有传统收藏的作品,原始化的民歌内容;戏曲改变的民族声乐曲目;有创作的新艺术歌曲。需要根据具体的多演唱风格,不断提高民族歌曲的演唱水平。按照艺术特色和演唱的实际风格,将民族歌唱融入到民歌、戏曲中,从民族歌曲中获取有效的色彩表达形式,加强演唱风格的分析。如《黄河颂》《长江之歌》《延安颂》等,以抒情的形式,表达出人民大众的传唱特点,民族演唱歌曲过程中,需要明确民族特色的标准需求,对歌曲的风格和民族范畴进行分析,判断演唱的目标和内容,以多样形式的风格和色彩标准,从多样发展和演唱技巧出发,重点分析多样曲目、广泛演唱的练习过程,形成全方位的延长技巧内容,不断提升演唱的规律化,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水平,逐步形成演唱的独到风格,以高水准的民族演唱风格,充分展现其具有的独特思路。民族演唱过程中,需要加强歌唱综合作用水平的分析,以音乐信息为载体,承载整体传递的思路,明确表达的情感内容。按照民族声乐的艺术进行思路的流转,获取继承与传承发展。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借鉴民歌、戏曲方式,充分运用整体经验和发展技巧,加强民族风格的引入,提高民族演唱的整体表现形式和方法,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学习实践角度出发,提高融合性、创造性,实现民族演唱的联合,但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重视民族声乐之间的传递和发展,提升创新发展的关联性。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具体教学分析方法

(一)吐字清楚、咬字清晰

演唱歌曲首先需要做到吐字清楚、咬字清晰,将民族音乐歌曲中的音意表达出来,实现音乐与语言之间的结合,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按照歌唱的实际艺术特点,重点分析语言表达的过程,建立完善的语言基础艺术形式,以最大限度提升语言的表达标准,分析制约歌唱艺术表达的整体效果。按照具体的情况,需要重视咬字、吐字的具体训练过程,依照民族声乐的演奏技巧进行教学分析,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语言的具体规则,分析学习歌唱的发音,对音调、吐字、语言的表达等内容进行分析,确保清晰明确,保证字的意思表示合理。语言中声母决定了咬字,通过舌头、牙齿、唇、喉几个部分发音,将四个音调发出来,将单字的声母形成,通过韵母吐出字,完成字的发生演唱。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需要根据民族歌曲具体追求的声音共鸣基础特点,分析汉字发音的实际规律特点,加强咬字的清晰度,尽可能咬字靠前,横度大,力度强,提升咬字的准确性。

(二)演唱过程中呼吸、气息方法的运用

演唱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需要较大的肺活量。通过呼吸吸入动作,将歌喉发出的声音发出各种变化,传递出去。呼吸是一种歌唱的动力源泉的过程。需要将呼吸、气息的运用过程落实到课程训练的整体操作过程中。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教学的情况,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呼吸、气息的训练操作运用,明确民族声乐演唱的具体技巧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重视呼吸、气息的训练过程,及时锻炼呼气、吸气的肌肉,保证有效的气息控制。确保呼气与吸气的有效协调。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有所不同,歌曲速度快慢、轻重都有表达出来。需要根据每一个音符的特殊高度、强度标准,准确的判断唱歌气息的运用计划、方式、准备和意识标准。参考使用的有效呼吸方法,明确弹起呼吸的内容,对字和音进行计划分析准确,尽可能的防止气息循环过程中出现僵气的问题。对不同的吸气方法进行分析,高位气息法、上颚吸气法等,通过气管位置确定吐字发音的过程,明确花式吸气法,确定轻松和兴奋的整体状态。

(三)发声共鸣的基本运用情况

发声训练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状态。依照发声噪音效果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歌唱的运用标准。发声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明确发声的具体部位,以用心体会形式,感受发声器官的具体活动情况。通过合理的运用形式,判断发声的不同部位。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发声训练,明确具体的控制生理功能训练分析。按照民族声乐的具体教学需求,对声乐教师进行特殊部分的分析,保证心理上有合理的范围,调整声音的高度,确定心理上在音色、大小、活力等内容上有合理的范围传递,提高演唱高音的各自特点,明确具体的比例,分析头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的共鸣区域,明确共鸣的合理性。

四、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具体学习阶段分析

(一)以科学的形式分析声乐中的声色

声乐中声色是以基础形式,通过运用科学专业的标准,判断唱歌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唱着判断唱腔的具体做法,明确具体的系统训练过程,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非专业内容问题,做好现阶段的调整分析。

(二)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阶段

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根据音乐教师的相关内容,分析学习过程中唱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正确的歌唱形式进行演唱。正确的唱歌方式中,需要重点分析正式歌唱的具体演唱过程。按照规范的唱歌标准,调整不自然、把握不好、呼气换气不合理的节奏问题,制定有效的非自然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需要明确阶段标准,判断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恐惧和排斥心理问题,加强对教师的训练。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明确教学的整体态度,分析声乐训练的具体过程。按照整体正常情况,分析声乐基础和接受的能力内容,分析现阶段长时间的不一关系,重视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尽可能的调整演唱平衡关系,建立非自然阶段分析过程。

(三)加强科学熟练的训练阶段

按照有效的科学训练形式,重点分析自然训练、灵活意识的运用判断,建立科学唱歌的方法,提升声乐演唱形式,将唱歌融入到作品中,形成完善的艺术表达标准,适宜的提升科学熟练的训练自然阶段过程。

五、民族声乐唱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内容

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关音乐知识的判断,调整音乐的整体素质水平,注意运用专业科学的方式,提高器官发声训练的准确性。在发声器操作过程中,以有效的民声训练为标准,重视科学发声锻炼的有效型,明确潜意识下的具体情况内容。依照民族声乐的演唱情况,加强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按照舞台演唱的具体情况,加强情绪控制管理,制定有效的发音调节,进一步融入到自己的情感思想中,制定完善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声情并茂,展现给观众,得到共识。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综合素质的修养表达,加强民族声乐的演唱重点,制定完善的情操模式,丰富演唱效果,制定合理的掌控标准,恰当时刻进入到自己的感情作品中,确保民族声乐演唱符合观众的需求和认可。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多元化的表达特征形式,重视民族声乐中的各项行为列表分析,加强推进我国民族声乐的新进展,调整民族声乐的教学理论基础形式,制定合理的融会贯通,获取系统运行,以科学有效的训练形式,采用高质量、高层次的声乐演唱标准,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培养模式,使用专业化的声乐教材,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训练,提升音乐专业人的演唱效果,确保民族声乐综合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探析[J].黄河之声,2012(12).

[2]孙中华.浅谈民族声乐教学[J].快乐阅读,2012(9).

第3篇: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民族声乐;高校教学;艺术评价;价值探讨

从本质上讲,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体裁,应该受到重视,当我们把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时,民族声乐艺术则变成了一种工具,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声乐艺术在汲取西方音乐精髓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创造出了新式的民族声乐艺术。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民族声乐本身的音乐价值,对民族声乐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挖掘民族声乐的潜在价值,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对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更好的诠释,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一、民族声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应该更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借鉴以及传承,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探索精神,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声乐艺术依据我国特色民族文化形成的艺术形式,并且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非凡的文化传承意义。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声乐艺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多种浓厚的民族精神,比如,《大江东去》,《赠前敌将士》.这些优秀文章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完美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还能够带给学生很大的鼓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2、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在开展高校声乐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去。民族声乐艺术结合了中西方最精髓的音乐部分,另外,它是由西方的创作艺术、中方的韵律之美以及民族音乐艺术家的热情和感情,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文化的浓厚民族精神和情感。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时,将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日常声乐教学课堂中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在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时,学生还能够体会到西方的创作之美,不仅如此,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作曲家进行精神交流,充分感受民族声乐艺术在作曲家手中所体现的韵律之美,从而促进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热情和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比如《春思曲》,《问》,《叫我如何不想他》,都是对民族声乐歌曲的最大的补充,对于在音乐方面的初学者,通过练习它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大收获,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多个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想要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高校学生自身必须拥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才能将艺术文化表现出来,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如此。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优美内涵和韵律,要想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民族声乐艺术,还要通过表演者自身的艺术形象、表现技巧、演唱能力将其良好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槐花几时开》中包括很多关于地方语言的内容,表演者通过表演其节目,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发音能力,还能够更好的练习歌唱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具有多种题材,另外,有的适合美声表演、有的适合民族演唱,供学生可选择的形式很多。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通过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学习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其浓厚的热情和情感,从而可以从各方面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

二、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未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的价值和意义。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含有丰富的西方音乐文化,加上西方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的教学手段、模式理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并注重西方声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却忽略了具有浓厚的韵律和韵味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由于部分高校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要教学目的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民族声乐文化,体会不到那种独特的民族韵味和民族情感,导致无法提升学的生综合素质,领悟不到民族声乐的魅力。

2、没有科学合理的民族声乐教材内容

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的声乐教材内容,西方音乐被编入的数量及质量都远远高于民族声乐,由于高校对民族声乐的选编内容较为不合理,并且学生在学习声乐是大多数接触的是西方音乐,较少涉及民族声乐。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除了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基础文化和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否则学生只能根据要求学会怎样发音,却不能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影响民族声乐文化在国内的延续和传承。

三、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意义

要想在高校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民族声乐文化的价值意义。民族声乐具有多种形式,并且,其自身特点是短小精悍、旋律伴奏严格编排、技巧与艺术相结合,其主要作用主要是为了补充其他音乐形式,从此看出其存在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从民族的角度看待民族声乐艺术,尽可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价值,从而更好的传承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声乐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价值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热情,借鉴它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2、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资源的研究与挖掘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民族声乐文化,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较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对学生讲解创作背景、相关文化知识、艺术美学等各方面知识,因此,对声乐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对声乐有着一定的歌唱能力,另外,还要对传统民族文化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中国诗词曲赋。为了全面发挥民族声乐的价值,必须注重其教材内容的开发,要从唱法、难易程度、作曲家、曲目进行研究,选择好优秀的民族声乐文化内容,并对其进行推广。同时,在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时,还应该结合传统教材内容,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渗透到其中,实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民族声乐教学开发,从而促进民族声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并为民族声乐文化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四、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重要借鉴内容,因此,声乐教师在今后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民族声乐艺术的应用价值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意义,结合民族自身声乐教学的特性以及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将民族声乐艺术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J].音乐时空,2015,(18):177.

[2]陈琛.探讨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发[J].音乐时空,2015,(10):143.

第4篇: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美声唱法;融合;借鉴

众所周知,民族声乐在理论与技术方面都对美声唱法有所借鉴,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美声唱法的引入,对我国声乐教学理念、演唱技艺、教学科研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中在演唱技术、理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两大方面浅析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在演唱技术与理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气息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深呼吸,然后借助横膈膜保持气息,利用肌肉群之间的对抗给气息以支撑,进而在确保气息持续、匀速、连贯流动。就传统声乐技术而言,其大都采用小气口来断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气唱情”。这种气息技术,有助于表达、诉说情感。近年来,花腔技术在流行歌曲中有所体现。花腔技术归属于美声唱法,是一种很好的演唱技术。气息在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气息的训练,使其更好地演唱。气息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歌曲,情感、基调不同,使用的气息技术自然也不同,这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气息的运用。

(二)对共鸣演唱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空腔共鸣技术在我国民间唱法中较为常见,其注重局部共鸣。在实际民族教学中,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艺被广泛运用。混合共鸣技术,即通过调动、调节各种共鸣腔体(口腔、胸腔、口咽腔、头腔),对声音圆润度、音色进行加工,从而实现真假声的转换、运用。例如:在演唱《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种类歌曲时,混合共鸣经常被应用,其能够把宏大的气势表现出来。

(三)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咬字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基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西洋美声唱法被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时,经常出现字音不清、声音不畅现象。自从将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咬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被完善。谈及咬字技术,金铁霖教授表示:在演唱过程中,字的种类主要包括宽、窄、团、尖。其中,发音通道对宽、窄音没有影响,保持在后通道即可,在咬字时做到动作小、巧,就能顺利、完美演唱歌曲。将此通道与我国以往的咬字技巧、风格有机结合,就能促使咬字准确、自然,进而将民族声乐的亲切感表现出来。

(四)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混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提及美声唱法,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必定是真假声混合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作为美声唱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演唱者综合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结实有力、通畅自如的气息;圆润明亮、宽松丰满的声音等;音质、音量、音域等。较其他唱法而言,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是混声区唱法,也就是说,根据音高比例将真假音混合应用。从共鸣角度来看,真假音混合唱法可将所有共鸣腔调动起来。西洋混声唱法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为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将人体机能的科学唱法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将真声、假声完美融合,在声带轻重技能调动的时候不会出现破裂音现象,进而达到演唱声区的高度统一。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唱法对三个声区进行有机结合,产生整体共鸣,促使演唱者声音变得圆润、更富色彩。与此同时,演唱者声音柔和又没,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这些事民族声乐所欠缺的。在借鉴、融合过程中,不能盲目,须充分考虑作品的风格、难易程度等。此外,须搞清楚真假声音高比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改编。例如:在演唱过程中,若以假声为主,高音演唱就相对简单,低音演唱有难度,这种唱法往往导致声音、声带缺乏可观的张力,适于演唱较为柔和的歌曲,不适合演唱曲风较为强劲有力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若以真声为主,且掺入少量假声,这个类型的声音,可将呼吸、气息、共鸣等有机结合,促使演唱者声更加圆润、明亮、富有表现力等。

(五)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声部划分理论的融合与借鉴

经调查研究发现,美声唱法对声部进行了详细划分,其认为每个演唱者的声带在长短、厚度、宽度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其共鸣腔体、整体演唱素养等亦区别很大。因此,不同演唱者形成的音色、音域等也不同。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主体,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成效。对于民族声乐而言,其在声部划分层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美国唱法对声部的划分,对改善、提升演唱者歌唱综合水平、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其存在着共性、个性。其中,共性指的是演唱者不论唱哪种声部,其都得参与一般声乐技术的学习,比如:气息、发声等。个性指的是,继划分声部之后,教师可以学生的歌唱器官为参考依据,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有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开发学生潜力等原则。声部划分是美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唱法在这个方面较为欠缺。因此,民族声乐教学应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民族声乐教学可以借鉴、融合美声唱法,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男女高、中、低音划分,而是汲取其的优点。

(六)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研究理论的融合与借鉴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教学都忽略了对各种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翻阅民族声乐理论,笔者发现其内容涉及气息、咬字技术等,但唯独欠缺了对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文化背景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美声唱法中,其对各个发声器官生理构造、功能、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除了介绍器官名字,还对其功能、如何协调发声作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例如:歌唱发声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每个歌唱发声器官是怎样产生作用的?换句话说,歌唱者应明确自身的歌唱器官,并对其科学、合理应用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民族声乐在这方面严重匮乏,几乎是空白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依托思考、想象去进行领会、揣摩以提升歌唱水平、技巧。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

纵观声乐理论发展史,我国拥有大量关于声乐研究的著作。其中,元代的《唱论》记述了关于演唱技巧、方法的内容;明代的《曲律》论述了学唱方法、学习声乐步骤、学习内容等。清代的《乐府传声》浅析了演唱过程中的气息、声音运用技巧。这些理论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歌唱技术、发声原理等进行了探究。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族声乐他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在演绎歌曲时,要注意咬字技术、掌握音准、控制情感等。然而,很多著作都是依据经验创作的,不具备科学原理性。

(二)国外美声唱法研究

17世纪,巴西雷总归纳总结了声乐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其关于声乐理论、教学的概述为以后的声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声唱法相关研究理论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加强了对教学理论、演唱方法研究的力度。此外,其亦对物理、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德国医生曼德尔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出了隔膜呼吸法。其的研究,在巩固美声唱法发声基础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古典美声发声方法应运而生,进而催生出古典声乐派。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人投入到对共鸣腔体的研究中。很多知名教育者对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口腔位置等进行了探究、分析。这些有创意的研究,对推动声乐教学颇有益处。

(三)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理论研究的借鉴

时代不断变迁、发展,声乐教学平稳有序的开展着,我国在声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某种意义而言,声乐理论研究及其他领域理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仪器、科学手段得到了丰富,在声乐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关于声乐理论研究的论文著作数量不断攀升,研究范畴也极大地得到了拓展。与此同时,某些研究室亦开始加大对声乐理论研究总结的力度,在研究、选择课题时也更加趋于精细、广泛。此外,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对国外声乐理论研究著作进行了传承,并以其为基础,促使民族声乐教学与国外声乐研究更好的融合。如今,世界的文化已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迅速的发展,在不断地文化融合和文化借鉴当中,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纵观当前的歌唱方法,尽管每一种唱法都有其重点和特点,但却没有一种完全相同的歌唱方法,这些不同的歌唱方法也为当前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参考的依据。长期以来,美声唱法以及民族唱法已经被很多的歌唱家所融合,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观众和歌唱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将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迅速的提高。当下,我们不仅要将这一优秀的唱法始终坚持下去,还需要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将世界上所有秀秀的歌唱方法都进行融合和借鉴,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唱法。本文对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唱歌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歌唱方法进行思考和融合,促进歌唱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186-187.

[2]颜瑜颉.浅谈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21:135-136.

[3]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5,09:240-241.

[4]杨芳,方强.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探析[J].音乐大观,2012,09:54-55.

第5篇:民族声乐教学范文

(一)顺字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顺字主要是指应当处理好字和腔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组成元素。传统民族音乐在顺字方面强调“字正腔圆,腔随字走”,在王品素教授的声乐教学中同样极其重视对字和腔的运用。在顺字要求方面王品素会根据发音特点来进行小练习曲的编制,在练习过程中改掉学生不正确的吐字习惯,强调吐字练习中的“咬字头,展字腹,收字尾”,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气息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字头、字腹还是字尾都需要交代清楚。在对字句进行串联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其中的速度问题,切实体现民族声乐演唱的流畅性。

(二)顺嗓子

所谓的顺嗓子主要是指演唱过程中字、气和声的统一,这对于民族声乐发声而言至关重要,顺嗓子对于气和声的处理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若是将嗓子视为一种乐器,那么势必需要从字、气和声来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顺字、顺气还是顺嗓子都是民族声乐演唱练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嗓音的形成需要全身机能作为补充,这是由于顺气过程中气息作为力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声乐演唱过程需要体现出气息的绵长和扎实。在气息的支撑下喉头能够得到尽可能放松,这对于良好嗓音条件的获得极其重要。可见,金属质地的嗓音需要从喉头位置入手,找准气息的切入点。

二、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技巧

(一)对西洋声乐教学理论的有效借鉴

王品素教授认为西洋声乐理论无论是声乐训练方法还是音乐处理都显得更加细致化与具体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她也借鉴了大量的美声训练方式融入自身的教学过程当中。王品素在民族声乐练习设计方面通常会根据演唱者不同的音色与音质来经常音域宽度的设计,这样的气息显然更加掌控。

(二)关于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王品素教授认为民族演唱风格形成与民族心理状态、民族生活习惯以及民族语言之间有着必然关联,针对民族声乐演唱有显著特色的学生应当在尽可能保持其特点与风格的同时实现对其演唱技能的全面培养。作品风格对于发声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演唱较富有特色的学生王品素教授认为教师首先应当从学生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出发,通过敏锐的听觉来指导学生的演唱,比如藏族民歌演唱中的装饰音、蒙族民歌中的高颤音或是维吾尔族民族中的摆动音等,这些特殊的声乐演唱风格与汉族声乐作品演唱显然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地区声乐特色来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保留原有演唱风格的同时,关注到学生吐字、气息及共鸣的处理,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演唱习惯,在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汉族与其他民族声乐作品结合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覆盖面,甚至可以借助国外古典曲目来辅助教学。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