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艺术设计的历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的历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1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文化艺术大融合,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生产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无疑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与此时发展而来的是设计材料的过度使用、不当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倡导的低碳生活以及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开展与实施,设计师们对原来的设计思想和行为进行不断反思,绿色设计的理念在艺术设计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设计领域受到推崇,并愈发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当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当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主题理念。以此同时,绿色设计在通过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民众的生活,为民众带来更绿色更环保更健康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运用;艺术修养;循环再利用

随着当代艺术设计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学科规模不断扩张,人们在各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这一方面给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人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启示,绿色设计概念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兴起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在漫长设计史中,环境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职责和作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

1、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认识原则当今设计界的各个领域为了获取巨大成果的同时不惜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牺牲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为代价,最终导致了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审计师们只有更新观念,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设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才能重新找回准确的设计切入点,真正的认清设计的方向。

2、设计材料的循环利用原则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提高的同时,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空间环境在其使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反复装修,重新设计,这对于室内环境来说,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材料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等等,而废物利用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环保”“再生”等概念也逐渐成为当今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理念分支,使废弃的材料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表现,重获新生。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1、设计观念的与时俱进充分理解设计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今的商品因时展的需要,商品性质和商品形态更趋向于低碳、环保,商品设计更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与新技术、新材料的有机结合,同时设计要注意考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并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根据消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主旨。

2、突出自然、绿色、环保等概念在设计中的主体性,把绿色概念与设计理念进一步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创造力对设计师来说就是设计的生命力,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绝对性因素,可见,设计的本质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设计和过程中,加大对原始自然及绿色材料的保护及运用,就地取材,降低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充分地利用设计材料。

3、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设计原材料、设计资源的环保性、提高利用率人们在室内设计中不断地提升对材料的关注,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因此表现出对材料环保性的需求,特别是集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这为室内设计中集成材料运用的环保性设计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性

1、突出设计者在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实践中的主体性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环境艺术中去,就是要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不断提高设计师自身艺术底蕴、艺术修养以及专业能力。扎实美学基础、社会经验积累、激发创意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掌握时代技术、绿色设计等理念对于设计师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提高设计的健康性与和谐性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有两点问题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第二点是处理好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

3、尽可能的应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

4、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到能源的利用率问题,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门窗在现代环境建筑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大,它对温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绿色设计的理念,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设计这个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让这个“新兴学科”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艺术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设计作为一种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是一种概念设计。因此在环境空间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空间设计的各个阶段,从概念方案到装饰施工等方面,尽可能第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降到最小,使得最终的空间设计更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总而言之,绿色设计的主要思想是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并将降低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作为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中心主旨。

参考文献

[1]刘方笑.论环境艺术中绿色环境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04):187-188.

第2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艺术设计;融合;创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的延续是民族得以长期昌盛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精神纽带,通过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分析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强大是以文化传统为基石的。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建筑文化和理念为指导的,在室内设计中,也应当立足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合理运用于现人室内设计等领域,为现代室内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解析

1.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凝结了中华儿女的辛勤汗水,包含了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浓厚情感。在传统文化之中,包含了文学、艺术,也包含了风俗、道德,这些综合的中有现代艺术设计所运用的阴阳学说,也有儒家的天人合一、有现代园林设计中欲显而隐、露则浅的艺术理念。在这些深邃的传统文化中,还透露出了等级森严的装饰色彩风格,无一不显露出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

1.2室内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体系下的室内设计受到现代化潮流的影响,人们观念的革新以及城市化建设加快,逐渐受到了大众的重视,并走向了更加明亮的舞台。在这种形势之下,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打破了陈旧的、森严的等级制度,风格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不拘一格,无处不在的显示出奔放的时代气息。但是通过对现代室内艺术设计进行仔细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在不拘一格的设计风潮之下,仍然可以清晰的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为发扬与表现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融合

2.1传统思维与艺术设计的融合

我国古代传统思维与思想是由道家与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构成,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为我国人民的劳作与奋斗打下了思维与思想的基础。“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理思想,是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与尊重,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也为室内艺术设计理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实现室内环境与窗外大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是室内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许多设计者往往会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完全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机械化的室内设计无法对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进行表现,缺乏灵动性。其次,儒家崇尚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事之道,在我国的园林建设中得到了成功运用,这种欲显而隐的意境,使室内艺术设计展现出一种意象之外的境界,使得室内设计更具层次性。

2.2传统装饰与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主要有分割、切断、通透等六种常用的空间划分形式,现代室内艺术设计中,对虚拟空间分割一直是设计的点睛之笔,这种对古代传统隐晦思想的借鉴,拥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现代室内艺术设计中逐渐运用现实的灯光、家具等材料,取代了屏风、帷幕设计等内容,并对空间装饰设计的层次美,功能美进行了突出,使得室内设计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现代感,实现了现代室内艺术设主地与古代室内设计的有效融合。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命,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一些传承已有的传统装饰元素已逐渐退出了装饰的舞台,一些新形的材料与艺术品逐渐取代了这些传统元素。但是现代室内设计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认,而是通过提取与重构的过程,使传统元素实现与室内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例如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隔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玻璃窗花与剪纸,具有现代感的新型绘制图案与书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窗格形式,这种传统文化的革新,也使现代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更加丰富。

3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的创新

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与生硬的改变,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是无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进行完整呈现的因此,要实现传统文化室内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创新,设计者首先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理念的全面认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根本法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传统文化的深刻意境。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束缚,基于现实,创新室内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思想核心精髓的吸收,寻找现代文化切入点,利用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同时,以传统文化为指导,重构设计风格,使室内艺术设计归根于抽象化与细腻化的传统文化。

4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寻找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性与审美思想,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有效融合与创新,将使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实现和谐共生,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谭秋华.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欧阳尚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04):88~89.

第3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字体设计;艺术美;独特魅力;情感形象

作为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字体设计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传达了基本信息,同时展现了其艺术性与应用性。为了满足审美要求,同时,兼具鲜明的视觉形象,字体设计时必须集视觉审美、信息传递、情感表达于一体,为平面设计提供最为明晰、迅速和直接的载体。目前,有关字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字体设计的功能方面,而对于艺术性及审美方面的关注仍微乎其微。汉字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文字,其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字形结构方面,还体现在字体形态美感方面,二者兼具方凸显出了汉字体完整的艺术美感。汉字体源远流长,其神韵及形态之美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借鉴汉字体的艺术美,将其充分应用于字体设计中,必然能够彰显我国字体设计的独特魅力。

1 蕴含民族传统文化而承载的内在美

自创造之时,汉字就已经具有了其内在价值及美学意义,最初的文字形式只是一种图形符号,主要功能即便于劳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在《说文解字》中已经对汉字造字的规律进行了阐述,即所谓的“六法论”。汉字体的内容与形态本身就属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凝结了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更稳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使用内涵及惯性。因此,当代字体设计过程中切忌忽视汉字体的根源及传统文化内涵,若舍本逐末,将限制汉字体设计的创新性。由此可见,在字体设计时,首先要忠实我国汉字的思想及文化内涵,忠于我国民族的认同及使用习惯,避免胡乱改变而导致字体内在美缺失,曲解字体的内涵,误导大众。

2 传统美学思想的展现

汉字作为我国重要文学、艺术及美学思想的记录工具,其书写、设计、造型中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传统书法艺术中所提倡的筋、骨、气、意、情、韵等,均为汉字体的审美做出了精到的评判,各种绘画理论及国画美学原理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刘熙载着重强调了“阐”、“扩”二者的创新,提出了“书贵有神,而神又有我神、他神之别。若入他神,化我为古;若入我神,化古为我”,“诗不可有我无古,更不可有古无我”,兼具典雅与精神二者方为善。同时,刘熙载更推崇个性的自得,以性情为本等美学思想,这些都为艺术设计及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启示。字体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切不可停留于视觉游戏或技巧上,应从传统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关注美学规律及艺术本身,这样才能使艺术创作更具价值。

3 创新过程中的情态美

当前,字体设计往往在对象创新方面遭遇诸多问题,例如,传统与现念如何进行有效结合?内在与外在观念如何统一?个性与通用如何平衡?由于视觉美、丑观念本身具有矛盾,此矛盾观念在设计过程中也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设计者具体思量。字体设计过程离不开传统与现代诸多要求与审视,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承载了过去,更涵盖了现在与未来所有内涵,究竟能够走多远有赖于设计者思考的深度。无论是学习还是设计过程都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必须在此矛盾状态中寻找平衡。字体设计及创新时充分反映了设计者的苦思、情态及真实状态。

4 形式与功能美

功能而言,字体设计以视觉审美及传播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其实用性特点,因此,要求设计过程中必须兼具字体的艺术性及传播性。字体设计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发性设计,二是创意性设计。开发性设计是针对字体书写形式来进行开发与设计,以便进行印刷、排版或艺术追求,因此,其规范性极强;创意性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商业活动传播及诉求,因此所设计字体更偏科研。具体而言,字体设计形式美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识别美。识别美是字体设计中最为基础的形式美,设计后无法识别的字体不会有人看到它的“美”,这是由于其不具有传播性,无法展现文化或商业诉求,不能和受众进行有效沟通,也许所设计形式满足艺术审美规律,但也只能算是视觉游戏。(2)结构美。结构美展现了字体的形式、结构变化之美。其中,结构内涵主要包括了笔形框架的塑造、笔画的自由组合所展现的秩序性与韵律,应满足艺术规律及视觉审美要求,外观上应展现出足够的形式美。(3)风格美。风格美是指字体设计创新过程中应独具特色,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气质、品味与高度。如宋体、黑体等各具特色,黑体简洁而又沉稳,宋体秀丽又不失庄重。字体设计形式既包括抽象美,又包括形象美,也包括抽象与形象相互结合的美,只要协调、统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当然,独特的风格也有助于增强其识别性与传播性。(4)应用美。应用美主要关注的是字体设计形式与内容方面的统一性,所设计字体能够实现形、音、意的完美融合,使用时能否同环境合二为一,能否与文字编排共同形成一个极具美感而不失个性的整体。

5 悠远的意境美

意境强调了作品所展现的境界与情调,艺术角度而言,更注重的是作品的艺术审美境界,对于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而言,同样应该展现出设计师的文化境界及艺术高度。字体的意象性特征为字体设计意境美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若单从艺术美角度而言,意境美属于一种极致与境界:情景交汇,意象相通,以深远的意境无言地征服观众。字体设计的意境美能够从视觉深入内心,从色彩、形态、声音、意境等全方位展现其内涵与艺术美,观众不禁深刻铭记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更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6 深刻的情感形象

若艺术美对于设计而言具有普遍适用性,则字体设计所蕴含的情感形象则赋予其独特的魅力。所有人类活动均离不开字体,因此,字体拥有着独特的感情面貌,人们对于不同的字体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设计者只要把握了此内涵,就能灵活利用字体进行设计,观众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情感定位及其所传达的信息。字体设计包括活泼型、怀旧型、创新型、朴素型、浪漫型、粗犷型、严肃型等多种情感类型,因而常常用来象征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从古至今,人类不停地以笔记录所见所闻及内心的情感,并使得信息得到了永久性地保存,这种历史积淀的艺术性是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达到的。

7 结束语

在多元化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历史也赋予了设计者更多的责任,即构建现代化字体设计体系。以更高的视角审视字体设计,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民族独特的情感及思维方式展现字体设计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结合字体设计的结构美、形式美、情态美、意境美,塑造一个个拥有深厚情感思想的鲜活形象,将字体设计情感同观众情感融合为一体,从而获得一个完美的传达效果。

参考文献:

[1] 莫军华.字体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2] 郑笑仁.视觉传达设计中常用汉字字体之情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陈丹.解构个性化字体设计的魅力[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4):62-65.

第4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影视动画制作;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品牌效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使企业、产品、宣传、营销等在管理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艺术设计创意,艺术设计管理这个名词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流行词。在国内,艺术设计管理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实际来讲艺术设计管理,也就是一种管理方式,一种管理手段。但它是由许多种学科为基础交叉构成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如和广告学、传播学、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企业形象策划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着许多交叉的地方。

艺术设计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关系密切,成为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一个联系环节,它和销售、研发产品、企业创新等其他环节都息息相关。随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提升,设计的风格、功能、形式日新月异。因此重视艺术设计管理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很大,艺术设计管理在设计项目工程领域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竞争手段。许多大型的设计项目,如影视动画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企业形象工程等都需要大型公司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进行分工、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社会对高度体系化、专业化的策划设计制作公司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设计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意识越来越明确,艺术设计管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因此许多大公司、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专职设计部门、策划部门或设有顾问和总监等来执行艺术设计管理。

下面笔者从艺术设计管理在影视动画设计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浅谈解析,如何组织、协调、管理团队合作及如何控制、协调、完成项目制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影视动画设计不管是二维技术还是三维技术,其制作流程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都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

在影视动画制作前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策划,这个策划实际就可以归结为艺术设计管理。对制作整个动画的目的、针对对象、主题创意、风格、时间、成本预算、收益、制作工期、预期效果、衍生产品、人员分工等进行详细的艺术设计策划与管理,然后严格按照此策划执行后续工作。整个策划越详细越完美,后续工作就越明确,便可更有效的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好的节约成本,体现出了艺术设计管理在行政管理上的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等作用。

艺术设计管理不仅在影视动画设计的总体策划中作用明显,且在后续整个项目工作制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总体策划,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工作,在总策划中有了主题,或者是一个创意点子,不等于就完成了剧本创作,首先要将创意点子发展成一个故事,为了使故事更完整,还需要精心设计和观众的互动与沟通。了解针对对象喜爱什么样的潮流动向及审美情趣,在细节构思上尽量投其所好,满足对应年龄段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和喜爱,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便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管理来正确的定位,基本过程开始于创造性的头脑风暴,之后是细致和有选择性的观察、探讨及删减,由此慢慢整理出动画文学剧本。而文学剧本仅是针对对动画片创意将头脑风暴后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做一个阐述,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动画制作。而具体每一个镜头如何呈现则需要导演来指定,这个指定的过程也是艺术设计管理的过程,是导演对整个动画片画面的规划过程, 是根据蒙太奇手法将剧本分成若干个镜头画面,依次编上镜号,表明用什么景别,写明拍摄处理要求和音效对白、字幕等处理方法的文本,即文字分镜头台本。这个文字分镜头台本的画面感很强,看文字如看画面一样,是绘制画面分镜头台本工作及中后期制作的依据。

有了故事及文字分镜头台本后开始角色设计创作及场景设计创作。首先,动画角色也就是动画片中的演员,是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剧本中的文字描述的抽象形象,通过想象完成绘制的。它们的生命由编导者给予,它们的性格、情感、心理等也是源自编导者的主观意图。动画造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类型,什么样的才是适合的,什么样的才是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及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这个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进行创意创新,如在外形特征上夸张一点、奇特一点,有个性一点、时代特征强一点,有特色一点。当然动画形象也不是凭空乱画的,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进行筛选、提炼、概括、综合的创作过程,另外动画造型设计的创作还要考虑到衍生产品的营销问题。其次,动画场景设计,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美术风格、围绕在角色的周围,与每个镜头的动画演员发生关系的一切景物,包括有动画演员在活动或表演的特定场所、陈述的道具、自然、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一些群众演员等。场景设计不是任意随便画的,而是为动画剧本及角色演员表演服务的,而是要根据需求完成它的使命,如: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气氛、刻画角色性格、担当动作支点、强化矛盾冲突、叙事功能、隐喻功能等。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及设计好每一个场景应该如何来发挥其作用。动画造型及场景设计的过程体现了形象策划学、美术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学等在艺术设计管理中的交叉综合应用。

接下来是根据文字分镜头台本进行画面分镜头的绘制,动画影片中每个镜头都对应着一副样本图画,主要是表明镜头中角色与场景直接的比例关系,在图片的旁边或底部会有对该镜头的内容及镜头运动的处理方式、时间、对白、动作等简单陈述。实际也可以作为对整个动画中后期制作的艺术设计管理标本。

在中期制作中,二维与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是不同的,目前基本都以水流线设计的形式,但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每个工种所需掌握的技能专长也不同,如传统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师完成原画后要给动画设计师加动画,动检师进行动画动作流畅检查,再到上色师根据色指定完成动画的上色工作,最后将上色好的镜头填好摄影表进行渲染处理。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的设计师,如何协调他们有序工作,共同顺利完成创作,这就体现了艺术设计管理中有效的分工及协调管理团队合作的作用。

最后观众所看到的影片效果都是通过后期特效及编辑软件来完成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画面较色、镜头特效合成处理、转场效果、片头制作、片尾制作、对白字幕制作、声音编辑、镜头剪辑与顺序编排、影片输出等内容,可概括为特效合成制作、非线性编辑和影片输出三大部分。在制作这部分时,在掌握技术后应该有良好的审美趣味,色彩感官强。这个过程与前期及中期制作的好坏关系很大。例如,前期创作的分镜头紧密详细,中期制作严格按分镜头制作,那么基本上所有的镜头剪辑在之前已经全部定下来,因此在动画后期里则不再需要大量剪辑及考虑镜头之间的衔接关系,但对于画面色彩可以根据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但在反复斟酌及影片测试中可对一些微小的细节进行调整,使动画影片更流畅更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这个过程为艺术设计管理中设计形态与色彩意识提高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整个动画设计完成后即将上映,通过票房来验收预期效果是否达到,以及后续衍生产品的设计与销售情况,产品专利、品牌标志等是否申请了专利,保护了知识产权。这就涉及到了艺术设计管理中的广告学、营销学、经济学与法律学等的交叉应用。

艺术设计管理可以说从专业化、产业化、艺术化、市场化、知识化、经济化、商业化、管理化等多元结合,尤其在目前现代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平台前,艺术设计管理在数字潮流下更具有现代化的意识和观念,技术手段不段丰富与更新,新的合作方式的展开,使管理作用更强化。通过以上阐述解析发现,艺术设计管理始终贯穿于在动画制作中,融合吸收了大量的相关学科内容,满足了观众需求,节约了成本,协调了团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竞争力。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管理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需要引起重视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峰.对艺术管理的解读[J].艺术探索,2010,12.

第5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对现代教育教学即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便促使高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高科技的介入也从另一方面阻碍并制约了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在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运而生。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帮助设计者将作品意图得到充分表现,同样也使用这种先进手段使受众达到精神的审美愉悦。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视觉品味也随之升高。这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设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强大作用。例如在平面设计中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使用电脑制图辅助设计比比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陈设等大都也都是利用计算机设计方案。

1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现代艺术教育教学的推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在设计的艺术创造规律、形式美法则等方面与先前传统的艺术设计是一样的。只是在完成途径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并且得到的作品效果较从前的传统教学相比大有提高,教学效果从理解专业课程的角度来讲,效果较从前要好。

以三大构成学科为例,在三大构成设计中:①平面构成的训练基本可以分为重复、近似、发射、渐变、特异、密集、肌理等几个大类。以重复和特异为典型例子,大量相同单元形的重复出现可以体现出整体感、秩序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传统的基础训练中,手绘是唯一办法。但耗时不短,以有作用骨骼和绝对重复为基本条件,以基本可以形成规模的单元形数量来训练,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并突显其构成特点,一般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这只是平面构成中一个小的单元,所以考虑到学生的手绘能力与程度,一般在作业中省去几个单元,只挑选相对重点的单元进行手绘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很多好的想法被复杂的形式所打断,不再考虑。②再有就是在色彩构成明度训练中的九调训练。九个调子要分别调色组合表达以达到某一种效果,从而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和实际应用效果。在这个训练中,几种颜色的分阶段渐变以及画面中的平涂效果都将会影响学生对色彩关系的理解。颜料脱胶、调配、绘画功底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画面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③在立体构成训练中,点线面体块的练习必不可少。材料的寻找以及制作对于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也阻碍了学生在形式上的发挥,影响作业效果,也影响对立体构成设计的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设计介入到三大构成教育教学中后,上述情况得以改观。首先,作业可以较从前多布置一些草图,让学生多几种想法,在很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取几幅作为作业。这样可以得到最好的设计结果,使学生从大量的手工作业中摆脱出来,而且不用再考虑手绘功底给作业带来的影响。其次,使学生将重点放在设计想法上,用更多的时间来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最后,在修改作业方面,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构成作业也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随时可以修改画面效果,其灵活性可塑性都是手绘作业所不能比拟的。

再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为例。第一、手绘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效果单一,真实感差,与设计出的实体有很大的差距,而设计师的目标正是使效果图具有和最终场景相同或接近的真实感,能够模拟和演示即将成型的空间设计的最后效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学生要以效果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多种设计方案,要将设计方案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提升自己设计理念与目的,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绘画基础和表现技法以及工具的制约会使学生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也使自己的设计意图暗淡无光。第二、手绘效果图在速度上同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也有很大差距。手绘效果图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学生将丰富多样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想法因为时间原因而被搁浅。所以在教学中也不能满足学生提交多种方案的速度要求。第三、用手绘效果图由于数据的误差较大,作为实体的参考依据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表现的要求。

从前在教学中手绘的建筑环艺的效果图主要以静态为主,以很多各个角度的场景做辅助,来了解设计单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这种方式只能给人一种片面的印象,而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学生则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创造出审美对象、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制作出事物及场景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将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让人一览无余,而且还可以让人们能够在即将设计出的未来建筑物中漫游(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这里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效果图以虚拟现实的技术实现了真是的三维的场景。这样便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在场景中漫游,也使教师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推敲设计方案,得到最客观的结果。

从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的最终效果而言,计算机辅助设计帮助学生将图纸以最精美和最精确的一种方式呈现在教师和众多同学面前。而在设计过程中,在环境艺术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设计实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实体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实体内部空间的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成为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教师对作品评价的有力工具。

2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对现代教学的制约

现代艺术设计经过近百年的历程,虽然与计算机技术的相结合,得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变化和发展,但是目前一些设计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好像电脑画面效果越精美就越能吸引人,越能体现其设计水平。很多学生在做平面设计类作业时忽略原创想法,只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将美轮美奂的精美图片进行简单拼凑,以求得在设计视觉上的冲击,以此掩盖设计理念想法上的空洞,却不知这种片面追求画面效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将应该关注的内容放在了一边,以高科技为借口将设计想法掩埋在美丽的视觉效果下。学生正确方式应该将原本要学习内容理解消化,然后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一切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为了传达设计所要表达的信息,技巧不过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段,是用来辅助制作最终效果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进入到设计教育领域,减少了一些由于小的误差而出现了多种设计方案的可能性。做过设计的人都知道,手绘草图虽然费时而且不太精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也会为原本已经僵化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条很偶然的通道。手绘的人为因素比较多,多种画笔的应用,会带来多种肌理效果,突然画歪的一个线条有可能就可以演变成另一个设计方案。在教育教学中,对于正在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讲,这无疑可以为他们的设计思路多一种可能性而埋下伏笔。从而缓解肠思枯竭的学生们“憋不出”设计方案的状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加快了设计想法“成型”的速度,过程相对简单,这也不利于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手绘作业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控制其消化理解的节奏,在学生将设计想法付诸实现的过程中把课上所学的概念内容逐步消化理解。

在教育的大的指导方向上有很多高校似乎也进入到了一个误区。有很多设计课程被简单的加入到计算机专业中去,或是将艺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合并共同培养人才。这些都是高科技出现的弊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中新的学科和课程急剧增设。例如:电脑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网页制做、数码影像设计等数码艺术课,但在增加的同时也要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艺术教育教学由此走到了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地步,是培养计算机人才还是培养艺术人才?然而计算机的软件制作与艺术设计并不矛盾,只是要在艺术的前提下,利用先进手段提高设计的表现力。

3 总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设计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设计学习中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先进的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以,高科技的介入要在某个前提下有度的实施。但无论如何,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会进入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艺术的拓展和教育革命的成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应不断地更新观念,接受新的高科技手段来服务于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带来的革命《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王受之.

[2]对数码技术的理性思考《数码设计》2001/3.

第6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 黄花梨浮雕螭纹圆椅设计功能形式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园林和住宅建设的兴旺,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发展起来。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明代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更加密切,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档木料,这也为明代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通高103厘米,座高52厘米,座面63×4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说这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一例,同时也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款式。

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洁明快,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种圈椅,明代直称之为“圆椅”,其后背及扶手一顺而下,柔和而且美观大方。其尺度比例合度和谐,体现了完美的尺度与人体工学的科学性。就座时,不仅肘部可以倚放,腋下一段臂膀也得以支撑,甚为舒适。

圈椅靠背有多种做法,如全部光素(即无装饰、素面)或者光素而只刻花纹一窠(即靠背只刻一团花纹),或者有透雕花纹,等等。这一圈椅,靠背整板浮雕两螭(小龙),肢尾衍成卷草,左右回旋,生动有致。

此外,从这一圈椅还可看出两点:1.它充分体现了木材的色泽、纹理,不涂油漆;2.它采用了明式家具的“攒边”技法。它是在四边用45℃格角榫攒起来,中心板四周出榫装入四边的通槽,这不仅使木板的结构加固,而且有伸缩余地,同时也可使木板不露截板纹,增加了美观。此外,有的明式家具还有“搭脑”,使头部舒适的“托泥”等部件,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式样都极为丰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经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对称式,如一桌两椅或四凳一组等;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质地坚硬、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装饰线脚做工细致,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一、从《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看明代家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明代家具造型的基础。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上部与下部,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的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做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等都为之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绝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当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二、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

设计是研究形态或样式的变化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功能和形态的生成。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运用,人们试图在创造或改进周边的一切事与物,并作出判断和决定。设计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种种矛盾,从而达到更高的探索、追求和创造。设计能够带给人们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我们的祖先自从区别于动物开始发明和使用工具时,就有其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如他们会选择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不但提高了美观度,而且提高了其实用价值。

原始陶器的创造,可以说是手工业时代造物设计的第一座丰碑,这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化学的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的造物活动,为原始先民结束采集渔猎的漂泊不定,稳固地定居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原始陶器的品种及造型都是根据定居生活的各种需要而创造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实用和美观。早期的陶器造型形式多为球形和半球形。这种敞口、深腹、圆底的造型,使用器物内具有宽大、内空的虚空间,在使用时能满足较大容量的需要,且制作方便,一物多用,既可以做炊煮器,又可以做盛储器,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最为常见的实用器皿。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原始人造物设计的能力逐步提高,原始陶器的造型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出现了有流、口、肩、腹、足、盖、座等组合性结构形式,造型的品类也逐渐多样化,纹样的装饰丰富多彩。原始陶器造型的发展演变,又促进了原始先民物质生活得改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见传统的造物设计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服务生活、创造生活的本质特征。

人作为设计的主体,既是创造者又是使用者和被设计服务的对象。因此,设计艺术的本质便成为了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和满足精神上的舒适,也就是“用”与“美”的统一。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美的规律即是艺术规律”,艺术规律需符合社会的时代性,体现着时代美。如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既是明代社会经济繁荣的产物,又是人文环境的表现,它具有较强的时代人文特征。其次,“为人即是便于人的使用,亦功效”。墨子曰:“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设计者必须首先考虑到的是产品的实用性。所谓实用性,即所产生的物品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设计包含在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中,因此设计又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在设计同时,设计者思想的赋予,又产生出形式美,形成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最后,“造物即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创造发明和制作”。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必然存在着合理的使用性和美观的艺术性。因此,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设计与科学技术始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基本上保持着同步的发展态势。当这三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时,才是有价值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为人造物的艺术。

三、人造物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人造物即设计产品。与一般艺术品不同,产品的设计形式创造是受一种外在条件制约的,即由产品的功能决定。在产品设计的诸多因素中,功能因素是最能体现科学的水准。在中国传统的设计中,许多交通工具、卫生用具、灯具、家具等产品的功能,就充分体现了古代设计师非凡的科学创造才能,不少才能在当时来说属于世界首创。如汉代设计的记程鼓车,与现代车辆的记里器功能完全相同。汉代青铜灯具的消烟除尘功能,明式家具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与世界同时期的同类产品设计相比,其功能无疑是十分先进的。

设计科学的本质不是为了物的造型而造型,而是为了创造承载在有形的造型之中的无形的价值而造型。这种价值就是技术产品基于理性的实用价值与基于情感的象征价值相结合的文化价值,但设计在本质上是物质文化的创造,尤其是建立在现代大工业背景下的现代设计,所以,它是以实用价值的创造为主要目的,以象征价值的创造为进一步提升使用价值的主要手段。

从产品设计的本质特征而言,形式服从功能是正确的、基本的。作为为人而用的器物或建筑家具等人为事物,其形式必然来自功能的结构,而不是功能来自于形式。在对待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哲人早就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标准,即“象以载器,器以象制”。因此,在设计中,重视功能的思想早在人类创物之初便成为了设计的基本思想。例如墨子主张的“先质而后文”,就是功能第一的观点;被英国《百科全书》称为“伟大的设计师”的孔子则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造物领域可以引申为功能与形式并重的思想。这一点与现代设计包豪斯所强调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口号在观点上相一致。

四、结论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功能美与形式美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要服从功能,另外一方面功能也必须通过形式这个载体表现出来,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构成了人为事物功能美的基本范畴,即是“用”与“美”的统一。功能上要求合理,视觉上要求和谐,内容上要求准确,这在中国古代造物史上已转化为一次又一次新的创造。造物的伟大就在于其直接证实了人类的伟大,一步步实现着设计艺术的目标,也一步步体现着设计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第7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设计艺术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尚型。而当今又是个信息化大爆炸的社会,对设计艺术学硕士有更高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设计艺术学硕士的创新能力、主动能力、探索能力等等。理论课程在设计艺术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的设置基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人才。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去了解、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及研究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培养全方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探究型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交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来的“从”的地位转化成“导”的地位,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关系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不能协调教学关系,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它侧重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虽然较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但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缺少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能力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差。

3.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包括了四个基本环节:设境与指要、自学与研讨、精讲与答疑、练习与总结。设境与指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自学与研讨是要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精讲与答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学习,练习与总结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这四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紧扣、互为依存却也层层深入。

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数院校按照二级学科,即设计艺术学专业来设置课程,造成研究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各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尽相同。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该校理论基础课开设较多,而且基本上为学位课。师范类院校则比较重视理论与技法的基础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学位课中不仅开设了数量众多的理论课程,还开设了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湖南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与其他类型院校类似的课程,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推动特色品牌研究生教材精品,是树立研究生培养品牌的基础工作。对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如果没能依据各自的学科优势拉开距离,凸显专业特色,开设课程的相似度高,不利于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2.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适应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和高等艺术院校师资。”从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只重视培养技术表达能力、注重美感的表达思维忽视了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市场要求。从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美术史》《设计史类课程》外,其他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理论课程设置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或脱节,有些在本科阶段开设过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加上了“研究”二字,便继续开设,但理论课程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些院校针对理论课程为研究生举办的学术讲座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应有效果。此外,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大多数没有指定教材,通常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指定或自行编写,随意性大,这种方式缺乏审核过程。从理论课程的教法来看,鲜有创新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授课 +图片 + ( 参观) + 论文 +部分闭卷考试 =结业 调查显示,在全部所学课程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 最感兴趣且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史论课程”,对于“最不喜欢的课程”,68% 的学生认为是其他专业理论课( 指公共基础理论课)。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也具有广阔的改革空间。

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这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素质。而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当前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多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如何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不少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缺、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专业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离开了这两样,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顺应社会对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时代产物。其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的投入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所以将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低,缺乏与导师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以及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部分的研究课题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而往往是在几种答案中寻求相对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互补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研究课题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取得共识和共鸣,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则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

探究型教学模式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1.理论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培养

理论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目标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人才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的,而教学目标具体有体现为课程目标,所以归根到底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李政道说过:“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也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 研究生的教学应善于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很多学校理论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术”的教育,注重学生技术表现能力和结构表达能力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等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上交的作品没有生命和活力。所以在理论课程的设置时要把创造性地培养作为目标之一。

2.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与课题相结合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材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有比要增加关于理论课程的教材。将理论课程与的“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都是该专业领域最新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反映该专业的变化趋向。因此,将理论课程的设置与课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把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变化趋向。而课题的研究也不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而在整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导师的指导作用,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课题相结合的理论课程更有利于探究型教学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理论课程的教法要以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

探究型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课题相结合,这些都要求其教法要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又因为当前的理论教学方法使不少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收获少。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采用开放式主题演讲、调查报告、头脑风暴等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诱导学生去研究、探索、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读、思、查、写等措施去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去总结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

作者简介:伍魏,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服装系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服装美学和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第8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2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猛,约80%以上的院校相继开办了艺术专业,为社会输送大批的人才。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不同文科或者工科专业,是通过一系列严谨而周密的规划达到以物生物、以物生境的目的,这就需要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硬件工作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性。实验教学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与之相互配合。然而,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火爆,招生毕业人数不断递增,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为此,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围绕着“实习、实训、实操、实训”四个基本教学功能,并提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展示能力”五种能力的环境[1],切实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成为高校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艺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经验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艺术专业实验室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渴望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实验室提供学生将自己的灵感转化为实物,验证自己创意与实际材料结合的场所[2]。区别于工科专业实验室,既需要提供学生共性基础性实验场作,更需要提供学生在大量实践训练基础上发挥个性创作,激发灵感的环境氛围,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能满足素描等专业基础课等实践教学所需的空间。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是小班教学,且实践环节时间比较集中,实验室应提供学生熟练专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的场所。(2)实验室空间布局应更为灵活,能成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激情、发挥其想象力的空间。(3)能满足艺术专业随机性的特点。学生与教师不局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间教室展开实践,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实验室应具备更为灵活而开放的机制。(4)能成为学校和社会互通的平台,在人员交流、项目合作、设备共享等方面实现互助互利。

二、艺术专业实验室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艺术专业人才在社会需求增大,各个院校都加大了艺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的力度,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对艺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远期规划。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短缺和经验的不足,往往停留在“急需什么就建什么”的状态,虽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但当专业建设逐步向前发展之时,特别是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难以支撑专业远景发展目标。(2)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单一。实验室建设主要依靠学校投资,而在综合性院校中,艺术专业并不属于重点学科,在资金投入方向难以得到倾斜,导致在购买设备及扩充场地受到一定的影响。(3)实验室师资结构不合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师资包括实验教学教师与管理人员,然而对于两者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其结构不太合理。实验教学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实操”、“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指导,却不愿意参与到实验的管理,专职管理人员往往被视为单一的教辅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的机会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机会少,导致其综合素质难以提升[3],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4)交流空间不足。现代艺术设计的发源地德国“包豪斯工业设计学校”采取的师傅带徒弟形式,师生互动性强,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面对招生人数的增加,这种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也为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困难。其次,艺术设计专业与外部企业常保持密切的项目交流,区别于课堂教学,应建立友好的交流空间。(5)实验室管理制度不配套。实验室制定了众多管理制度,但多数是参照甚至照搬其他工科专业,与艺术专业特点不配套,不能适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艺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1.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规划。实验室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建设规划,并依托于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予以展开。艺术专业实验室主要包含“实习、实训、实操、实训”四个基本教学功能,针对需要实践操作类课程而设置。应注意,实践操作课程不仅包含课堂内凭借笔和纸以及简单道具可以完成的写生类或绘画类等课程,还包含必须借助仪器或电脑来完成的课程[4]。在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规划时,必须系统而全面的考虑,至上而下,减少避免实验室结构性矛盾的产生。 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原本就属于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边缘型学科,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可考虑与高校其他专业协同共建的可能,搭建多学科互通平台。

2.扩充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艺术设计专业相对其他工科、文科专业,在高校仍属于小众专业,在争取学校资金扶持受到一定的制约。艺术设计实验室主任不应将眼光仅局限在学校实验室专项建设基金,而应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将实验室变成学校与社会交流的桥梁。地方中小微的企业项目可以直接引入艺术设计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完成,在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3.加快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教师存在的身份困惑问题,应逐步淡化实验教学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界限,实验教学教师也应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而实现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在师资队伍培养中,一方面注重引进有系统理论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特别是来至企业的人员;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现有教师培养计划,主动到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进修,不断完善提升自我,从而在“实操”、“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指导过程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展示能力。

4.精心进行实验室空间布置。在艺术设计专业验室空间的规划需要更为科学组织,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实验室,大型设备相对较少,但所使用的设备或仪器种类繁多且零碎,极易形成混乱;有别于工科实验室更为规整的仪器布置方式,某种程度上艺术实验室本身就是一项艺术设计的作品。在单个实验室空间布局中,一方面考虑设备使用是否便捷、安全,设备布置是否符合加工工序,仪器间距是否有足够留给实验者操作,另一方面还需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性,给予学生思维交流碰撞的欲望。在整体实验室空间布局中,应考虑是否构建实验室群、是否将共用实验室集中,目标都是实验室使用更为便捷和高效。在进行艺术实践创作中,学生构思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对于实验室空间和时间上的使用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实验室应有意识开放一块区域供学生使用。该区域应具备所需的主要设备或仪器,同时位置需其他实验室分隔,避免对正常教学使用造成影响。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将实验室的走廊、门厅也扩展为实验室的一部分,如艺术展廊,通过学生的创作展示提升学生的展示能力。

5.如何运行信息系统管理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所必须考虑的课题。计算机能实现实验室规范化的管理,且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学生能通过网上查阅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预约;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掌握各实验室使用率,并实现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追溯,如某位同学多次预约实验室而没有去,则向该同学了解情况并限制其预约权限。

四、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如何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本文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几点思考,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才能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2-15.

[2]俞膺洁.艺术设计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J].大舞台,2013,(3):193-194.

[3]凌邦国.高校实验室人员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2,(29):198-198.

[4]徐D.设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4-157.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t and Design Specialized laboratory

LIU Mei-xian

(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

第9篇:艺术设计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 演示实验 板书设计 板书模式 板书内容 钠

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演示实验较多,演示实验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其中一些教学目标是其他非演示实验教学形式难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师设计的板书质量密切相关,一个精巧华美的板书不但能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留存永久的记忆,而且能化难为易,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呢,下面以“钠”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内容为案例,通过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加以说明。

为减少篇幅,表1中删去了钠的燃烧实验的板书内容。教师将板面划分为3部分,将表1中的板书内容书为其中2部分,最后一部分为副板书,版面较小,主要书写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课前教师已画好表格,写好标题栏的内容,此外内容都是随教学进程而适时书写的,是课内师生共同协作的结晶。

进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1 明确板书设计目的

从表1中的板书内容不难看出突显以下板书设计目的。

(1)有利于演示实验的顺利展开及其教育功能的充分落实。

(2)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发展创新能力。

2 精心设计、巧妙引入板书内容

如何引入板书内容,请看案例中关于“钠的保存”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金属,有没有见过比水还轻、入水熔化、遇酸爆炸、象冷馒头一样绵软而又非常容易伤人的金属?学生回答没有见过。顺势,教师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并书写课题“钠”,然后发问,关于钠的保存,你从哪几个方面做了仔细观察?学生作答,教师板书第一标题栏中1及(1)、(2)、(3)的内容。接着又问,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经过师生互动,教师板书第二、三标题栏的内容。最后再问,还有什么新问题、新思想和新发现?对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并进行归纳整理后,教师板书第四栏的内容。其他板书内容的引入方式和技巧,不再赘述。

点评:设计好板书内容还不够,如何巧妙地引入板书内容还得下一翻工夫,要反复琢磨,使板书的引入自然、精妙而又别致。

3 文字简明、准确,示范性强

从表1中“观察内容”一栏看,大多3~4个字,使用“或”与“和”都准确无误;从观察到的现象一栏看,有的只一个字,有的几个字,充分体现简明、准确的板书特点,极具示范性。

点评:文字简明、准确非常重要,正是有第一栏这样简明、准确的文字示范,才能启发学生答出像第二栏那样简明、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各栏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和启发性强

对表1中各横行的内容进行分析,由第一栏的板书内容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第二栏的板书内容,由第二栏的板书内容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第三栏的板书内容。由第四栏的标题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创生更深层次问题。以上4个栏目的内容都紧密联系。

对表1中第一栏的纵向内容进行分析,钠的保存,钠的色态与硬度,钠跟水的反应,3个教学环节从上到下逐层展开,富有逻辑性,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该演示实验的操作程序。

5 重视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

表1中的板书内容非常重视观察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目的明确从观察内容一栏中各步的文字来分析,观察什么已十分具体、明了。

(2)观察顺序清楚从观察内容一栏的纵向内容来分析,按什么顺序观察已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观察内容全面从观察内容一栏的整体内容来分析,观察哪些内容已细致入微,非常全面。

(4)重视观察的理解性和深刻性从第三栏的标题来分析,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凸现了对学生观察的理解性和深刻性的培养要求。

(5)重视对观察结果的深入思考和问题创新从第四栏的标题来分析,要求学生在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基础上,再通过思维加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动脑习惯和创新思维。

点评:板书设计在重视知识点的同时要凸显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对于一节课能重点突出一二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了。但能力培养不是喊口号,它是隐含在过程和内容中的。

6 重视经历过程

纵看表1中所安排的各教学环节之间具有合理的教学程序,横看各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目标点的教学都有合理的教学程序,在总结栏内明确要求学生说出获得知识的经历及方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经历过程的重视。

点评:现代教育重视经历过程,任何教育和学习都有过程,设计一个合理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往往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只有体验不能或不善于言说,板书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经历的过程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进行总结归纳,并易于表达。

7 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表1中的板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如简明的文字不仅可节省学生的记录时间,而且能启发学习困难的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明确的标题可引发学生思考;合理的实验和观察程序能引领学生有序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优良观察品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点评:怎样的文字表述学生易接受,哪些内容不容易记住需要长时间保留,哪些内容必须突出应把字写得大一些、粗一些或换一种颜色,怎样的书写方式最适合学生的口味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都要仔细研究,设计到位。

总之,质量高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标题要醒目;书写、布局及版面要生动,精美诱人,使人眼前一亮;字句要简明、准确,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要突出教和学的过程及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