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

第1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73-03

一、引言

近几年,独立学院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之一,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责任。校园宣传部门是学校的喉舌,负责将学校的方针政策等重要新闻传达给校内人员,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所以独立学院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校园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宣传、推广学校教育的优质服务,为独立学院的办学效果、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舆论基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这就需要宣传部门强化“互联网+”的应用意识,建设现代化网络宣传,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

二、分析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应用载体

(一)校园宣传载体。独立学院的校园宣传载体主要有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台以及校园报刊、杂志等,这些宣传平台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外宣传的有力手段。同时,这些宣传载体也见证着独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对提升校园传统文化、铭记校园历史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媒体宣传载体。与独立学院内部的校园宣传载体相比,媒体宣传载体归属为社会媒体,主要载体包括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这些社会媒体已经成为校园宣传的主流平台。在独立学院开展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媒体宣传载体资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三)网络宣传载体。相对于之前的校园和媒体宣传载体而言,网络宣传载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校园宣传模式,例如微博、微信、手机日报等宣传载体,使校园宣传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实现实时传播,这不仅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对宣传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其他宣传载体。宣传工作除了依靠有形载体以外,还可以依靠无形载体进行宣传,例如校园口碑等。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要组成人员,如果每个学生和教师将学院的办学宗旨、教育业绩进行口头传播,就会形成一个移动的宣传广告,从某种程度来说,口碑宣传的效果不低于其他媒介。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依据校园特色制定相关的宣传画册、吉祥公仔、LED显示屏等,以拍摄校园主体片为载体来传播校园品牌。

三、分析“互联网+”背景对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博新闻、微信、QQ空间、手机日报等网络媒介层出不穷,这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独立学院的宣传内容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传播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传播完整的校园信息,还能使传播速度更加快捷、直接,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校园信息,从而实现校园宣传工作的目的。

(二)劣势。在互联网宣传面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通过互联网技术,有些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对学校的不满和意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到网络上,这些内容一旦被恶意传播,就会对学校造成严重的名誉危机,这也是互联网宣传的劣势所在。所以“互联网+”技术对于独立学院宣传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学校要合理利用网络宣传手段,同时也要正视网络媒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危机公关处理。

四、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互联网宣传意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宣传工作中,一方面提高了传播速度和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时过于消遣,更多地关注宣传载体而非信息内容,使学生无法专心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能够帮助宣传人员树立正确的宣传意识,认真负责地参与到宣传工作中,从而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宣传的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在传统的教育手段中,学生主要依靠校园广播、报刊报纸等介质接收信息,学校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内容,并且可以过滤掉垃圾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工作中的不断渗透,一些劣质信息开始出现,对独立学院师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能够使学校对宣传信息进行合理监督和管理,保障信息质量的健康传播。

(三)有利于提高宣传管理。在互联网宣传管理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从总体来看,网络宣传仍然处于缺乏管理阶段,所以急需运用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快建设规范有序、依法监管的互联网宣传秩序,切实维护校园信息传播的安全。因此,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有助于学校提高宣传管理,建立互联网传播秩序,保证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解析“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但是宣传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却普遍落后于学院的其他部门,例如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其落后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网络知识结构落后。独立学院的宣传人员虽然具备较强的传播意识和丰富的宣传经验,但是对于互联网传播技术还不太熟悉,在使用一些现代化宣传媒介时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对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不够重视,对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宣传工作缺乏动力和信心。另外,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手段仍然沿用传统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宣传的发展需求。

(二)宣传方式传统落后。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运行模式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宣传方式古老刻板。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部门还无法主动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对宣传工作模式也没有进行改革和优化,传统陈旧的宣传思维仍然影响着宣传人员,导致宣传部门的网络建设迟迟得不到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互联网宣传组织的建立和创新。

(三)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独立学院“互联网+”的宣传工作是一项高投入的信息工程,需要一定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技术支撑,而这些技术设备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建成互联网宣传系统后,学校还要不断维护和管理互联网宣传系统,这也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运行保障。现阶段,独立学院对互联网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网络宣传系统所需要的设备数量不能满足需求,信息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也就无法保证“互联网+”技术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得到顺利的应用和开展。

(四)缺乏宣传管理制度。目前,独立学院虽然在宣传管理方面有所创新,但是也仅仅立足于微博、微信、QQ聊天等网络应用,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宣传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不先进、沟通交流不及时、宣传手段不到位等,使互联网宣传技术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独立学院对宣传人员的管理存在重大问题,造成宣传人员只注重宣传形式,而忽略了宣传工作的实质性。

(五)宣传工作形式单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宣传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信息内容无法深入吸收,导致校园信息无法得到快速传播。独立学院在宣传信息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但是仍然沿用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来表达信息,致使学生对信息内容缺乏兴趣。

六、解析“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互联网宣传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其新的工作内涵,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成为校内宣传信息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当宣传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消极、低俗的观点层出不穷,增加了师生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使网络宣传工作遇到困难。因此,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加强网络宣传建设,坚持领域发展与技术应用同时进行,既要注意将宣传工作开展到“互联网+”中,还要注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宣传工作的建设中。主动占领互联网宣传意识的阵地,切实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不足,为宣传组织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渠道,使“互联网+”成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的一把有力武器。

(二)加大互联网资金投入。“互联网+”技术是一项巨大投入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投入足够资金才能够正常运行,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互联网资金投入机制,购置大量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以满足互联网宣传工作的设备需要,同时要完善互联网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使互联网宣传平台在建成后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另外,独立学院要安排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修、软件更新、升级等工作,从而保障宣传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运行。

(三)重视网络人才建设。独立学院领导要对互联网人才建设高度重视,由统一的领导负责,建立互联网的宣传组织。挖掘新世纪计算机技能与宣传技能双向人才,发挥人才建设的优势,建立一支高规格、高技术的网络宣传队伍。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建设以学生、教师为宣传主体的专业网络维护队伍,使网络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其次要建设以学校宣传组织负责人为主体的宣传管理队伍,保障网络宣传工作得到有效管理;最后建设以优秀学生和教师为代表的推广队伍,通过口碑宣传提高校园宣传效果,进一步推动网络宣传工作发展。

(四)完善网络宣传机制。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网络宣传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强大资源功能,对网络宣传信息进行充分开发和使用,积极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特点,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宣传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和完善互联网宣传管理制度,使独立学院的网络宣传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保证互联网宣传工作的安全有序。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快建设互联网宣传教育平台,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学习宣传知识,树立合法、合理的宣传观念,从而以正常的渠道来传播信息。

(五)加强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是使用微博、手机报等网络宣传手段的主体,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学生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的者和传递者,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信息的舆论监测是尤为重要的。这就需要独立学院一方面设立专门的舆论监测机构,对微博、微信、QQ空间等信息的舆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舆论危机,能够及时向学校进行报告,寻求遏制方案。另一方面要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要指挥的舆情危机小组,只要出现舆情,这个小组自动成立起来,直到解决危机。最后,独立学院的宣传部门要定期收集网络媒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上报,加强舆情的事前控制工作等。

(六)网络与传统有机结合。在“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人都是媒体人,只有具备一部手机,就能拍下眼前发生的事情,然后编辑文字发送到网络上,实现实时报道。独立学院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建立宣传信息,宣传渠道,将学校的建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服务等上传到网络上,同时也要将网络宣传方式与传统相结合,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微博、微信内容,实现“二轮传播”的宣传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独立学院的宣传效果。

七、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于网络知识结构落后、宣传方式传统陈旧、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缺乏宣传管理制度、宣传工作形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网络宣传工作的发展,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加强互联网宣传建设,加大互联网资金投入,重视网络人才建设,完善网络宣传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将网络宣传与传统宣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霞,赵吉庆.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思考.人民论坛,2013(8).

[2]潘曰胜.互联网思维在独立学院朝鲜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新校园(中旬刊),2014(6).

[3]方海,刘鹏飞.网络时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青年与社会,2013(16).

[4]杨道静.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独立学院的发展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1).

[5]肖江.互联网+时代独立院校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初探.经贸实践,2015年(8).

第2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目前,“互联网+”与传统业态之间已实现结合、互动的发展目标。“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尤为迅速,给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很大影响。为增强高职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还需要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现状

高职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仍然存在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第一,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缺乏对金融风险防范的正确认知,应变能力不足,缺乏对消费的管理,很容易发生金融风险问题。目前,许多家长采用两极分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对学生严加管理,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忽略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大多学生的生活费均由家庭提供,如果缺乏对学生金融风险意识的培养,很容易使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遭遇金融风险问题。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可能会非理性消费,未能合理规划资金,从而涉足校园贷,盲目认为自己后续可以顺利还款,一步一步落入校园贷的陷阱。高职学生没有正式踏入社会,对社会金融和发展等方面缺乏防范的经验,进而呈现出相关风险意识不足、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高职学生被诱惑,草率签下借款合同,这种借款合同不仅隐藏许多风险,还有可能涉及黑恶势力的套路贷,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职学生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缺乏积极性,认为金融风险与自身无关,因此盲目地参与到校园借贷活动中。第二,大部分学生靠家庭获得固定的生活费用,由于缺乏对生活费用的合理规划,经常出现超额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在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借款后,自身缺乏还款能力,出现还款拖欠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和风险问题。另外,个别学生容易受到蝇头小利的诱惑,缺乏对犯罪分子话语的分辨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真实信息泄露的情况,导致其经济受损。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职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奇心较强,使一些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出现金融借贷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影响学生正确财务理念和规划能力的发展,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消费过度、盲目信用消费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校园贷款、电信网络诈骗等的正确认知,让其意识到财务风险与自己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有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参与到正常消费、自我管理。培养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也是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出现很多与网络信贷、借款等有关的平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面临财产损失风险。所以,基于“互联网+”背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互联网支付方式,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这能避免学生面临网络借贷等一系列风险问题,防止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一)完善市场和行业准入机制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还存在规范性文件和有关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氛围,会导致市场发展面临许多金融风险问题。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出台各种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健全市场和行业准入机制,也可以引入行业访问机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网络平台和金融渠道。比如,明确蚂蚁借呗、蚂蚁花呗等的准入机制,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京东白条等一些金融通服务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注意信息安全,加大日常监督和管理力度。在帮助学生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同时,避免给学生带来信用风险,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期间学习金融知识、金融风险知识等相关内容,也可以让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工作中,定期在学校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等,切实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消费观,引导学生充分预防金融风险问题,这对推动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增强学生对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产品,提升对借贷成本的衡量能力,还需要在提升高职学生风险防范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真实的经济能力和偿还能力,避免过度消费,加强对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金融风险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三)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新时期背景下,政府需要结合“互联网+”背景,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力度,通过混合监管和分开监管等形式,构建综合管理模式,增强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工作效果。高职院校和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制定完善的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法律和制度,在制度和法律的引导下,推动高职学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还要加强对各类平台的合理监督,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论坛FORUM力度,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忻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26-27.

[2]陈薇.“互联网+”金融风险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基于“校园贷”乱象治理的视角[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4):128-132.

[3]孙丽俊,张诗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营销界,2019(47):140+163.

第3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一、现今学校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

1.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确可以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也对学校行政管理的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校园行政管理经验,还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知识。除此之外,校园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认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初等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导致校园行政管理流于形式化。由此可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每个学校的发展不同,导致网络资源的分配有着较大差异。由于学校的等级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每个学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同,所拥有的网络资源也有差异,从而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比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思想较为先进,对新兴技术的接纳程度高,从而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校园互联网化程度远高于西北内陆地区。除此之外,学科的结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网络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各大高校之中。比如,高校中的一些文科学院,在行政管理的效率上要略微逊色于理工科学校。

二、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1.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校园行政管理的结构。相对于过去校园内管理系统繁杂,管理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然而,校园行政管理同互联网有效结合后,就可以最大化地避开校园管理的层级系统,通过精简校园行政管理系统,提高校园行政管理效率。

2.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行政管理的花费。校园行政管理引入互联网之后,需要通知信息,只要在网络上一个通知,就可以让浏览的教师都接收到信息,减少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3.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的效率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用互联网后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越过学校的层层管理等级,将信息定点下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免去原先各个部门教师集合开会这种冗杂的方式,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学校领导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三、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消极作用

1. 校园行政管理的互联网化,作为一项较为前沿的技术,其费用比较大。学校使用互联网管理行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对其做定期维护。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不仅关系着校园行政管理的流畅程度,还具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中储存着教师的个人信息、学生的成绩录入,甚至还包括学校财务上的诸多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遗失或泄露,都会给教师个人以及学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为此,学校在建立行政管理系统之初,就必须购入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还要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为其设计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同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开销。即便做到了这些,也不能保证校园行政管理系统就能一直流畅运行,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系统出现瘫痪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用于维护校园行政管理系统的费用,有些时候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4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正在逐渐延伸至高校校园的任何角落,并且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作为上网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必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是塑造健康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需要[2]。

1互联网+时代河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1.1网络资源的利用面较局限

据相关调查发现(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只有3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查找学习相关资料和浏览新闻信息。60%的学生使用网络是为了消遣、娱乐、聊天、网购等,10%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专业课学习。由此看来,学生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面较局限,并且学生们对网络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仍然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状态,这影响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个人兴趣的激发以及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1.2网络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虚拟性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表言论没有任何限制,自己可以畅所欲言,可以逃避现实、不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不用承担责任。基于此,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被压抑的丑陋的一面在没有约束的网络上释放出来。网络上没有具体的规则约束,并且在大量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下,个别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冲动且自制力相对较弱,又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忘记自身应负的社会责任,因此进入互联网的大学生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品格。

1.3思想政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必须得符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了解也不够。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文化工作经验都需要提高,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被动。

2互联网+时代河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2.1互联网+为高校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理念

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呈现,呈现出一种网状的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冲击社会各个领域,高校校园也不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并结合高校自身特有的特点,融入互联网+这一元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注重融合高校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潮流。

2.2互联网冲击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

传统的大学教育学生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获得信息,接触更多的观点,在对信息的理解方面也变得更加主动,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式地接受教师的教授和安排。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知识、传播信息过程中的主动地位被打破了。再加上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导致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等受到侵蚀,动摇了学生们固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3]。

2.3部分大学生沉溺于互联网引发众多问题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交流思想、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呈现出一种很强的依赖性,以致沉溺于互联网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导致自己荒废学业,淡漠了友情和亲情,激发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退化、大学生认知障碍等问题。

2.4互联网+的发展导致校园网贷现象严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校园贷的迅速发展。目前大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具有强烈的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大学生对物质生活要求更高,以至于部分大学生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再加上目前校园贷大多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网贷金额高达几十万。不良校园贷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以威胁、骚扰等违法方式催还贷款,引发大学生跳楼、出走等极端现象,给高校和学生个人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3.1高校应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

高校应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真正地重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高校各级校领导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主动学习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了解校情。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应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之中。

3.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并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消息、图片、行为等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必须通过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建设网络文化内容,只有掌握了网络文化管理的主导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同时,高校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检查、监督以及扶持,建立全面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关网络文化的宣传工作。另外:高校应该出台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設相关的具体工作方法、制度、条例等。

3.3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来进行的,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因此,抓好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高校应当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素质和思想工作水平,提高教师队伍发现问题并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该选拔并吸引一批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较强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该队伍中。

3.4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在网络上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高校应利用校园网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优势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利用网络自身具备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开设道德论坛,使道德教育变得有趣,提高大学生的自学性。高校也可以在校园网络定期开设主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与心理测评、交流讨论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虚拟现象。

第5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络;舆情;监控

1.前言

近年来,高校对校园网络加速建设,网络应用已经遍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无法缺少的工具,而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引导舆论、影响学生思维的力量。校园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在海量信息中监测关注的舆情,由于对工作效率要求较高,依靠人工方式很难完成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因此需要借助的搜索引擎技术和智能的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开发一套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来实现对互联网上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关联,生成舆情分析报告,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系统设计

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设计有完善的系统监控、内容审计、用户管理、查询统计、统计报表、日志中心等功能模块,帮助高校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舆情安全威胁,杜绝带宽资源滥用,增强网络信息安全。

高校校园网络流量较大,且校园舆情监控平台更多地关注数据信息的审计,所以采用对网络核心交流层设备进行多端口镜像的方式接入校园网,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拓扑实例图

2.1 系统监控

系统监控模块可以以各种图表来展现监控数据,使得管理员可以便捷地获取设备的运行状况、校园网用户的网络访问数据、带宽资源的使用情况、审计策略的监控结果等,并可通过配置数据过滤条件,查看所需的监控数据。

系统状态:显示平台当前运行信息、当前设备流量、系统时间等。

报警平台:直观的显示系统的各种状态信息、网络流量、内网用户使用网络的合规情况、安全内容审计等。若有报警信息,则图标闪烁且根据报警信息级别显示为红色、橙色或黄色。

网络活动:默认显示当天最近十分钟统计信息、如应用流量排名、网址分类排名、用户流量排名、网络活动概要等;

实时监控:显示当前设备实时流速、用户实时流速排名、应用实时流速排名、审计实时日志等;

连接监控:显示设备当前实时连接信息,如内外网IP、端口号、应用协议名称,发送接收流量等;

用户监控:显示所有上线用户及其识别方式,还可以显示上线用户所使用的网络流量数据;

活跃用户:显示当前校园网用户中正在产生网络流量的用户及其用户信息,并可限制指定用户继续使用网络;

应用限额:显示当前网络应用协议的限额使用情况。

2.2 内容审计

内容审计模块通过建立各种策略来控制校园网用户的上网行为,如互联网访问地址过滤、网络游戏控制、聊天工具监控、下载文件控制、发送信息审计监控、流量速度管理等,对电子邮件、聊天工具、BBS论坛、传统HTTP提交等方式发送、接收的所有信息内容进行全面审计监控,通过设置既定的保护规则使得系统在监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信息,通过灵活的配置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实现审计指定用户或IP的目的要求。

访问策略由用户、时间、地点、访问方式、访问内容、操作行为及对此行为采取的控制方法等六部分组成,也称作访问控制的条件集合,即只有满足这个条件集合时,才视为匹配该条访问策略。

在访问策略配置页面,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查看和配置访问策略,如创建策略、修改策略、查看哪些策略正在生效、查看访问策略的控制方法、查看访问策略的优先级、查看策略的生效时间、生成策略报告等,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支持的审计策略共有六大类:

(1)应用层控制策略:对互联网应用进行控制,如网络游戏控制、股票软件控制、网络视频监控等。

(2)HTTP应用审计策略:包含有网页访问策略、搜索引擎策略、论坛发帖审计策略、电子邮件审计策略和HTTP文件审计策略。可以对指定用户在指定时间内所访问的网页进行审计和控制;可针对不同条件配置策略,条件包括网站类型(如色情、等)、网址类型(如国家、地域等)、文件类型、网址URL、标题、内容、请求数及网络流量等;可对校园网用户的互联网搜索关键字进行审计和控制,如禁止搜索敏感关键字;可对校园网用户在网站或论坛上发送的内容进行审计和控制;可对校园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的内容进行审计和控制;可对校园网用户使用HTTP协议传输的文件进行审计和控制。

(3)社交工具审计策略:包括腾讯QQ审计、移动飞信审计、微软MSN审计和雅虎通审计策略。可对校园网用户使用QQ、飞信、MSN等社交工具的行为和内容进行审计与控制,对校园网用户用QQ、飞信、MSN等社交工具进行传输文件的行为进行审计与控制,可根据文件名称、文件类型和文件大小进行控制。

(4)电子邮件审计策略:包括通过POP3协议接收邮件和通过SMTP协议发送邮件审计。

(5)独立审计策略:包括对通过FTP协议上传下载文件行为进行审计与控制,对通过TENET协议进行远程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对通过HTTPS协议访问互联网行为进行审计。

(6)终端访问审计策略:主要包括客户端准入策略和客户端应用封堵策略,可允许或禁止满足或不满足既定策略的计算机终端接入网络。

2.3 用户管理

用户是互联网访问的标识主体,是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管理的目标对象。除校园网用户身份基本信息外,舆情监控所需的用户定义还包括其用户组信息和网络访问策略。每一个互联网访问都应映射到一个校园网用户,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用户定义信息是保证网络舆情监控平台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

用户管理模块提供全面的用户管理功能,主要有用户导入、组织管理和认证管理三个子模块:

(1)用户导入:主要以三种方式来导入用户信息,可通过扫描计算机终端来导入用户信息,或对接校园网统一认证系统来导入用户信息,或直接通过文本文件来导入用户信息。

(2)组织管理:用户是上网行为的主体,一个用户包含有若干属性,比如用户名、登录名、IP、MAC、位置、工具等,一个用户可以属于某个组织,此外还可以属于某个位置,使用了某种工具,这种多维度的标识用户可以极大的方便管理员对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用户进行差异化管理,提升了用户管理的多样性。

(3)认证管理:设置校园网用户上网的识别和认证方式,支持本地认证和第三方认证,同时支持用户、IP地址、网卡物理地址之间的关系绑定设置。

2.4 查询统计

对用户网络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是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必备的重要功能。对网络日志的保存及分析,既是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管理好校园网络、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切实需要。对校园网用户上网行为及其相关数据的查询统计,能够对校园网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较长时间的追查,为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提供详实准确的依据。

查询统计模块可以查询指定用户的网络访问、带宽资源等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数据信息涵盖了网址访问、搜索关键字、论坛BBS发帖、邮件收发、社交工具聊天、HTTP文件审计、FTP/TELNET/HTTPS协议审计、告警记录等,在每个类别中均有查询和统计页面。查询功能默认查询当天审计日志,通过设置过滤条件可查询历史审计日志,而统计功能是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5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模块可以将网站访问、邮件收发、论坛发帖、搜索关键字、IM聊天、用户活跃度等对网络活动摘要、用户行为统计、带宽资源统计、上网时长统计四大类进行统计分析,以表格、饼图、柱图、线图等多种形式展现,根据需要生成各种报告,并可以订阅报告,系统会按照需要定期发送到指定信箱。

统计报表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

(1)报告订阅中心:主要提供报告状态查看、订阅列表管理功能。支持报告的手动生成和自动生成功能。手动生成指的是在网站访问分析、应用访问分析、活跃度分析下的各统计页面,通过手动执行生成的报告。自动生成指的是根据管理员设置的统计条件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或者指定日期的报告。

(2)网站访问分析:主要是针对网站分类、论坛发帖、搜索关键字等三类上网行为进行分析。

(3)应用访问分析:主要是对应用、邮件、文件和社交工具聊天等按设置的统计条件进行排名统计。

(4)活跃度分析:主要是将内网用户按照上网时长或者应用时长进行排名。

(5)综合分析:从网络带宽使用情况、用户网络行为规范、工作效率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校园网络管理员需要知道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流量的分布情况,然后基于这些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带宽资源报告内容分为整体带宽状态、重点事件、网络活动相关三部分。整体带宽状态以区域图、柱状图的形式显示整体情况;重点事件以表格形式展现汇总分析;网络活动相关则以饼图形式显示占比结果。用户网络行为规范分析可对校园网用户的访问互联网进行合规度分析,监控校园网用户的上网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工作效率评估可以分析校园网用户的上网行为与学习、工作的相关性。

2.6 日志中心

日志中心模块完整地将校园网用户网络访问日志存储在外置存储设备中,日志信息包括用户上网时间记录、网络流量记录、互联网访问记录、发送接收邮件记录、社交工具聊天记录、论坛BBS发帖记录、网络游戏记录、P2P文件下载记录、在线视频观看记录等。为进一步查询统计和报表分析,系统预设的记录留存时间为90天,而且可以通过FTP方式自动定时导出日志信息记录文件进行备份。

日志中心模块提供强大的日志查询与分析能力,可以对用户上网的历史日志离线查询。由于数据查询可以离线进行,不仅提高了日志查询统计的效率,还降低了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计算压力,使其能够将重点放在协议识别与过滤控制。

3.总结与展望

借助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学校可以理清充斥于校园网格内外的各种相关信息,牢牢掌控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学生的各种情绪和言论,迅速做出判断,在外界信息干扰他们之前就尽力避免学生中出现较大情绪的波动。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宣传媒体优势,整合校内各类媒体宣传资源,鼓励支持学生中发起的有利于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倡议和活动。通过完善校园舆情监测机制,构建起信息、人际、活动三位一体的网络架构,最终形成功能互补、覆盖全面、富有效率的校园舆论导向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6(3):32-35.

第6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校园网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交流和技术应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身心发展,作为高校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一、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和河北省德育网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大网络,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专题网站要向大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建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库,开辟专栏及时就一些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给予关注、释疑解惑。

2.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要充分开发校园网站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开设校园网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为师生交流思想提供平台,同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

3.提倡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网上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在思想上筑起网络污染的防火墙。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在网上文明守法,诚信无欺。

4.掌握校园网舆情,引导网上舆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工作、加强研究、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要加强高校校园网舆情研究,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本地高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高校要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受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他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螚控率低、参与平等和服务个性化等特征。要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各高校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贴,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综合运用有效手段,加强高校校园网管理

1.要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度。高校要根据国家对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实施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要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管理,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对有害信息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2.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对有害信息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要建立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预案的实战演练和队伍培训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要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高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1.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属地化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校园网络管理实行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教育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切实领导、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形成互联互通、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高等学校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高校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提供技术保障,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团委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等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和主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

2.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党委宣传部设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专门岗位,负责校园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建设一支熟悉网络技术与网络伦理、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二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两支队伍之间沟通要顺畅,反馈要快捷。要加强校园网站负责人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网络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第7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师范校园文化

现今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互联网等技术形成了物联网,这也成为新的承载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载体,且形式日益丰富。为了将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服务平台进行深度优化,也为了使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的管理,物联网可以说是最为适用的。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其重心不再注重于文字和数据从简单的计算机处理发展到与声像、通讯等技术相结合,而是在于人与物之间的交互体验,人与物的相融合,这即对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承载方式做出了丰富和新,又为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需的新环境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大幅的改善和提升。

1 智慧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1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

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应着不同的群体,而校园文化特征却对应的不仅是在校学生,还涉及教师和管理者这几类群体。所以此类院校中的群体文化也是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我们可以分为这几点:第一,“师范性”:此特点探其根源不外乎是教学方法的体现、师德的树立以及提高学生的质量。第二,创造性:创造性是发展师范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设想一下如果缺少了创造性,那么校园文化就无法被继承和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校园文化,是需要把学校推陈出新的教书育人的理念以及与时代相符合的传播手段相结合,才能在校园中积累和沉淀下来优秀的文化。

1.2 智慧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依据大数据平台整合全体教职工、师生的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把数据信息迅速上传到学校数据库,优化全体在校人员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智慧校园文化的核心:第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渗透到师范院校的各个领域和服务平台,突出在校人员的个性化;第二,打破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壁垒,学科与学科的交叉、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国内外信息的有效互换;第三,依托庞大数据库,为广大在校人员提供智能化、综合化的服务平台。那么结合智慧校园的特点与师范校园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智慧师范校园文化的定义归为:通过智能智慧化的信息处理手段,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泛信息化环境,并且培养优秀师资、树立和宣传师德具有重要意义。

2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存的问题以及原因

师范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师范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设施、人文思想精神、学校规章制度。“创造性”既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特点应从培养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体现出来。但现如今,似乎“为人师表”,“尊师重教”的观念越来越淡薄,教师综合整体素质不高,我认为,针对当下现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诸多“品牌”院校不得不向综合类大学转型,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要以综合类大学为标准。与此同时,学校性质的改变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余时间虽然可以参加的活动种类变多,但是这些活动多为时尚、娱乐型,而师范性、学术性、思想性的活动越来越少;另外,想要打破师范教育封闭的体系走向多元化,这其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力来推动,但是当下校园内“跟风”现象较为严重,使得校园文化在从表面上看轰轰烈烈,但无任何内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院校领导、教职工、在校学生,但是当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只有一部分学生,而任课教师、各部门职工等人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很少参与,也只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参观和评价。学校中各部门不积极的相互配合直接限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今,校园文化传播之所以没有成为影响广泛的一项活动,是因为专业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平衡所阻碍了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探索、创新和继承。

3 依托于物联网智慧师范校园文化的理性分析

现今,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世界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物联网构成的世界,以传感器、数据库等多种技术手段将人与物联系在一起。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具有共享性、互动性、虚拟性、包容性等特点,所以通过物联网营造的这种环境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物联网营造的环境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给师范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物联网被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物之间的交互”。这说明了新物联网环境赋予所有物体交互性的特征。物联网环境下的校园文化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是网状模式进行的。由此可见,物联网环境打破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使受众不再居于被动的地位了,极大地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一位著名传媒学家曾说过“在网络空间冲浪的人没有停泊的锚,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透视点”。物联网环境建立的师范校园环境打破了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严格界限,可以很快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方面得到运用,许多师范校园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弥补人文方面的不足,建设校园环境。

4 结语

对于当前师范院校建设校园文化而言,突破传统校园文化界限,利用物联网建立一套新的智慧师范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非常利于在当下学校转型中“师范品牌”等诸多文化的建立,这种改革的思路和角度无疑很有意义。总之,利用物联网的理念,以其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依托,均有效地解决了在校人员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需求。在这段理论投入于实践这段时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认为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可以采取试运行的方法,在试运行期间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完善整个由新媒体建立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怀荣.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D].北京师范大学.

[2] 陈明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

[3] 吴F瑜.“互联网+”高校:搞笑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

第8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具体问题;治理路径

1认识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从利用简单的内部网络联机处理业务发展到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所必备的工具。通过互联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同时,网络也成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重要媒介。时至今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等方面均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高校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务管理,搭建教师服务器辅助教学,利用网络的协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弥补课堂教学不足。但与之相伴随而来的却是校园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大学校园电信主干网络不断遭受到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威胁,导致校园网速过慢或者甚至造成了整个网络的瘫痪,严重影响着学校办公系统、学生的正常学习。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是指校园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系统数据受到保护而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第一,通信协议不安全。Internet数据传输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难以避免通信协议被窃取;第二,病毒感染并传播。病毒能使网络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能够使病毒附加弥漫;第三,传递伪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信息的内容有可能被篡改。因为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无法用传统的保护手段来运行;第四,系统配置问题。系统的安全配置不当会导致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因此,重视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强化治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具有一般网络安全的共性,如网络系统安全即计算机和网络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即信息在网络的传递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被窃取、信息被篡改、信息被假冒和信息被恶意破坏等问题;网络交易安全即商品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交易主体真实性、资金的被盗用、合同的法律效应、交易行为被抵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高校校园网络运用过程中时常发生。另外,高校校园网络安全还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网络病毒肆虐。高校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网络的频率较社会其他人员高很多,而网络病毒编造者很容易让使用者下载、传播病毒,导致网络病毒肆虐,严重影响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第二,终端系统漏洞。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攻击或控制电脑,窃取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系统。第三,网络安全设施配备不足。大多数高校网络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所拨的有限经费也是投在基本的网络设备上,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投入很少,所以高校校园网几乎处于开放状态,安全预警和防范措施没有跟上,致使校园网屡受攻击。第四,网管缺位。高校网络管理松散,制度松弛,社会闲杂人员趁机诱骗学生,借用学生证件混入机房,盗用他人账号进行不法活动。第五,网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网管人员只是注重设备的日常护理和简单防范,多数不精于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技术性强的问题束手无策,因此导致网络管理出现管而不理的局面。

3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治理的路径

网络技术是运行的硬件,网络管理是运行的软件,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治理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加强制度管理。

3.1提高高校校园网络技术治理

(1)强化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加强网络之间访问,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主要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1]。其技术运用是在校园网的入口处架设防火墙,实时对校园网络进行监测分析,将检测结果告知管理人员,有效保护内部网络遭受外部攻击。(2)安装杀毒软件。高校校园网络使用十分普遍,网络节点日益增多,多数节点未采取安全措施,部分用户也只是私自下载不同版本的杀毒软件,很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及传播,网络管理员必须安装适应的杀毒软件并须及时有效地升级、扫描系统。(3)数据加密。通过数据加密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坏。特别是高校的教务处、财务处等重要部门,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4)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权限进行严格认证和控制。如学生上网查询课程成绩需进行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是校园的网络资源不会被未授权的非法用户使用和访问。(5)认证技术。用电子手段证明发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文件的完整性,确认双方身份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过。

3.2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规范管理

(1)规范出口管理。对原有网络设施、机房环境、报警系统等管理制度进行升级改造,对校园教职工、学生进出网络进行统一的管理。(2)强化网络软件安装管理。要求所有计算机设备安装高性能防火墙、合适的杀毒软件,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网络病毒入侵,及时向所有计算机用户相关信息。(3)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要求高校管理机构、教学机构、教辅机构及其他部门建立上网身份认证制度,各部门必须有统一、对应的身份认证系统,保证只允许本部门职工才能查看各自对应的相关信息。(4)加强上网场所监管。建立严格的上网场所制度,要求教职工、学生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进行上网,杜绝了非法用户的入侵。(5)规范电子邮件传递方式。要求电子邮件用户采用加密措施或简单加密传送文件或采用认证技术中的数字签名机制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篡改等问题。(6)加强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管理人员技能培训,及时拓展专业技能,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校园互联网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络建设;网络应用;错误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66-01

现今大多数学校都存在校园网,其被使用状况是怎样?数据资料统计,如今许多校园网络收到了局限被用于学校的宣传上面。校园网所存在的教学服务能力和学习能力被忘记和忽略。怎样对的开展以及充分利用校园网,让他在教育部门教育教学里面能够很好地实现其用途,此是如今一定要面对以及落实的难题。

一、首先是现今校园网开展建设以及广泛利用所包含的错误

第一点,在校园网的开展建设和利用的很多地方缺乏考虑,导致了一些浪费行为。面对校园网络实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还有对校园网的开展有某种思考;缺少对全盘的考虑,没有从学校的现实状况来思考,而是用简单的技术能力开展,将作用认为是筛选技术以及硬件资源的准则,没有多方面的利用以及实现互联网的时新特点,彻底摆脱初等教学发展相关情况,致使了设备没有更好地被应用,再次,对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够全面,特别是没有重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发展和建设,导致了现今大多数校园网络没有被更好的应用和缺少会用的人的情况,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鼓励老师们出版了很多层次很低的教学软件,致使了人才以及互联网资源不能够被更好地运用造成了浪费。

第二点,校园网的应用缺少广泛加入,很多教育部门的校园网应用于对教学管理与对外宣传上,将校园网用作只是同教学管理工作者以及电脑专业工作者相关的软件。另外一些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校园网的必要程度,但是不懂的应该怎样应用网络来教学,时间久了就对怎样使用校园网教学没有了信心。

第三点,校园网的应用被局限住导致高质软件以及资源的缺乏,一些教育部门在研发和铺设校园网络期间,把开展硬件建设放在了第一位,没有重视对软件的研发和利用。软件、资源的缺乏致使了校园网络在开展时被限制住了。这样导致了一些教育部门的校园网络没有被很好的应用成为了摆设。所以一定要把校园网络的运用软件、资源库以及硬件系统搭配在一起使用,这样能够让校园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的实现以及应用。

第四点,校园网的使用仅重视一些日常工作,研制与革新不足怎样才能够恰当的、更好地利用校园网,让它能够发挥最好的功能,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具有很好性能的、能够延伸的校园网。互联网的作用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以及最高效的应用,管理人员的水平在这当中起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现今社会,应试教育和升学率依然支配着教育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校园网的技术管理人员普遍不被重视,至使大多数的网络人才流失。现今针对于校园网的开发和创新缺少人力和物力的投资,缺少优秀的管理开发人员,没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和对校园网的开发和创新,同时缺少对后期管理和开发投入,导致了校园网无法为先到教育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五点,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与学习功能被忽视,是由于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没有更好的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的。,耗费大量的资金简称的校园网用来做共享文件和一些简单的工作,造成了现今各大校园对校园网应用的误区。总的来说,现今大多数学校对先愿望的应用被局限于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网络内容服务以及校园信息管理。第二是学校管理。最后是针对于扩展图书馆的功能。

二、走出校园网应用误区的建议一是要应该正确的有规划的建设校园网

第一,应该面对其建设设置专门经济投入,经常引入某种高质、丰富、时新的教学资源。

第二,可以培养一批专业人员针对计算机课件以及互联网课件开展和研究。

第三,需要按照此项目构建适当的机制,最大程度的发动所有老师和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认真整理出优秀的资源,并且传输到校园网,方便广大学生和教师使用。

三、对老师开展培训

另一方面同时给同学们设置电子技术课程校园网在学校应用过程中,教学应用无疑是出在最重要地位的。老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备课的同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教学内容。同学们能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互联网里的资源。但是由于校园网现今在校园中的应用还有许多的不足,广大师生还不是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这当中来。因为这些,应该将加大力度增强对教师个人素质的培训放到第一位,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来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同学们的电子计算机操作水平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还有让同学们对校园网的使用素质也得到加强和提高。

四、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软件研发以及PPT研发的人才梯队

管理和开发人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校园网的开发和使用的效率。现今必须要建立一支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开发队伍,才能够更好的维护网络的安全和教学功能的运用,可以使校园网的研发以及使用更适合教育部门未来发展壮大的要求,愈发能够使互联网教学和学习功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五是要重视对校园网教学和学习功能的开发应用学习功能是校园网最重要的功能,但是大多数的学校没能够很好的发挥校园网的重要功能。虽然大多数的校园网都包含论坛,QQ等作用,然而切实能够发挥在教学上的功能却很少。

综上所述,校园网是一个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有机体,我们应当在不断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它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努力的进行试验和改造,最大程度的带动学校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基础。

参考文献:

[1]伍昭嫦.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