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1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儿思维;数学能力

三到六岁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有着很大联系,幼儿阶段是孩子培养锻炼逻辑思维的主要时期,要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培养和锻炼。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全面锻炼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幼儿能够轻松领会的具象知识。合理地锻炼和培养三到六岁儿童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掌握这方面思维能力的有关概念和理论。

一、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意义

1.提高幼儿智力发育

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可以有效地帮助其促进智力水平的发育。幼儿阶段是智力发育的初期,如果这个阶段能够合理地开发幼儿的智力,那么对于成长和未来的学习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年龄段孩童的综合智力构成中,数学方面的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幼儿能够熟练使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一个前提。在三到六岁孩童有关数学思维的能力开发方面,要加强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智力水准需要着重注意开发其大脑中所蕴藏的潜能。培养和锻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还是智力开发的一个过程,孩子通过反复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有各自独特的理解,继而开动脑筋想象和创造。

2.加强幼儿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来说,数学理论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幼儿并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小朋友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和家长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变成小朋友可以轻松领会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小朋友理解原本抽象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入地理解,运用自身对于数学的理解进行问题的回答。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其领会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抽象知识的合理转变也是培养和锻炼小朋友这一能力的重要技巧[1]。

3.提升幼儿数学兴趣

兴趣在小朋友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兴趣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合理激发出三到六岁孩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和锻炼气数学思维的首要目标。老师和家长应当充分了解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制定出最合适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学习规划。只有全面激起了幼儿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才能推动和促进小朋友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小朋友会对数学产生喜欢的感情,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收获自信和满足,继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2]。

二、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

1.锻炼幼儿创新能力

三到六岁的孩童普遍具备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在授课期间为其播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趣味视频或歌曲,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合理地激发出小朋友的潜能和创新创造能力,在老师和父母的正确指导下把这些兴趣转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2.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在培养和锻炼三到六岁儿童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资源,根据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展开教学的扩展,提升幼儿的思维空间。通过选择小朋友能够随时接触并熟知的生活素材进行训练,让小朋友对数学和生活之间密切关联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加强数学思维的锻炼。

3.激发幼儿数学意识

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普遍爱玩,老师和家长在对孩童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式教学,在学习期间展开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提高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水平[3]。游戏式教学模式可以轻松地调动起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孩童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帮助小朋友拓宽知识面和想象空间,其思维意识也能够得到加强。

三、结论

针对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科学地制定数学思维锻炼的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幼儿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合理地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宏.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32-234.

第2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抓感觉、知觉的训练。这是启蒙婴儿智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及早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具体的做法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物品,从玩具到家里的摆设。除了看之外,应该让他们用小手去摸、去摆弄,从而体验它们,认识它们。一岁多的孩子喜欢装盒子、盖盖子、敲打东西,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他们多看、多摸、多摆弄,就会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使感觉和知觉变得更敏锐,智力就自然得到提高。父母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有目的地教给他们认识这些简单而具体的事物。

二、培养记忆力。当孩子稍大一些,能独立说话时,就可以教他们背诵简短的儿歌,三岁左右时,可以让他们背诵简短的诗歌或小故事。同时,也可以锻炼把自己的玩具或小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并有目的地让他(她)自己去找。比如对孩子说:“小明,去把你的小汽车拿来。”这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一种方法。大人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传话的形式,即告诉孩子一件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转告别人,培养记忆能力。当然,认字、数数等也是锻炼记忆的好办法。这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三、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应先从锻炼他们分析、归类的能力开始。最初,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玩具或家具中认出某种玩具或家具来,也可教他们分清自己的小手、小脚和五官。然后,可锻炼孩子从一大堆积木中挑出颜色和形状一样的积木,逐渐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辨别的能力。三岁后就可以让他们做简单的积木拼凑游戏了。

幼儿的想象力要到一定年龄才会出现。一般说来,当他们“懂得人事”之后,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初,也是以游戏开始,父母可徒手或利用小玩具做模仿游戏。比如,用手做成兔、鸡的样子,问孩子像不像兔呀?像不像鸡呀?女孩子可以买布娃娃,给娃娃做个小被子、小枕头,让孩子搂它睡觉,用勺子给它喂饭。这些会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当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讲童话或小故事,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做好准备。

第3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在儿童活动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让儿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老师可以把游戏活动的要求,分条目仔细地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活动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儿童积极去探索新的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规则意识,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发掘儿童内在的潜质,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合理的游戏设计,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更多的趣味,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加快学前教育的知识传递,提升教学效率。

在学前教育中,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游戏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幼儿老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构建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维护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幼儿老师要善于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二、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活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游戏。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这一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乐趣,从而认识一些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增强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在与外界接触中,他们也能逐渐熟悉相关的事物。当孩子在城堡中游戏,或是在攀爬的过程中触碰到一些东西,例如气球,这时孩子对于气球的形状、颜色就能有所了解,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气球的印象,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挖掘孩子的潜能。游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在游戏的时候,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孩子去探索和认识世界,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如果能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但有利于掌握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愉快地进行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索,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之间的不同需求。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小兔乖乖”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兔妈妈的唱段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温柔之情,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逐渐感受到温暖,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当《狼来了》的音乐响起时,孩子能够感受到故事紧张的氛围;当小兔子揭穿狼的阴谋时,孩子又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演出,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人性的真善美。设计这样的游戏环节,能够让孩子始终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让孩子更乐于去收集更多相关的知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4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

“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发 生了许多闹剧。诸如“鸡蛋无缝无法剥”、“鸡蛋外壳很脏,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拿麦苗当韭菜"的笑 话以及高分低能现象。从1995年关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实际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冲击波是永存的,警钟是长鸣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们便会有比夏令营之忧更忧的经济之忧、事业之忧、未来之忧。

其实,解忧的方法也可以从溥仪后半生的转变中得到启示。解放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应有尽有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我们应该懂得爱不能强迫,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再次疾呼:家庭、学校、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出多种能力,千万不能像侍从们对待溥仪那样过分溺爱孩子。倘若溺爱,那是走溥仪前期之路,是走断送人才之路;倘若放开手脚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仪后期之路,是走培养英才之路。社会给了溥仪锻炼的机会,使他由皇帝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教育中能否下决心,下狠心,不为其"送饭",不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让他们多参加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技中得到锻炼;实践锻炼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实践锻炼要重视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实践锻炼,要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绝不能越俎代庖。

实践锻炼的具体内容、要求、形式复杂而多样,在此不想一一论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孩子的实际情况等具体分析。如生活自理方面,要使孩子充分意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克服依赖别人和怕苦怕难的思想,从身边生活琐事做起,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并作了一些探索。有的组织孩子参加磨难教育;有的让孩子假期打工;有的让孩子假期卖报;有的让幼儿园小朋友自己到银行存零花钱或者到超市购物(有老师暗中保护,中央电视台记者暗中摄像)……当然,孩子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必惊惶失措。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奋起,在惊涛骇浪中一生搏击的人。"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艰难的磨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成就了伟业。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爱,但我们在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时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好教学工作总结,导旨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走去。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第5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

“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发 生了许多闹剧。诸如“鸡蛋无缝无法剥”、“鸡蛋外壳很脏,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拿麦苗当韭菜”的笑话以及高分低能现象。从1995年关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实际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冲击波是永存的,警钟是长鸣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们便会有比夏令营之忧更忧的经济之忧、事业之忧、未来之忧。

其实,解忧的方法也可以从溥仪后半生的转变中得到启示。解放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应有尽有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我们应该懂得爱不能强迫,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再次疾呼:家庭、学校、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出多种能力,千万不能像侍从们对待溥仪那样过分溺爱孩子。倘若溺爱,那是走溥仪前期之路,是走断送人才之路;倘若放开手脚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仪后期之路,是走培养英才之路。社会给了溥仪锻炼的机会,使他由皇帝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教育中能否下决心,下狠心,不为其“送饭”,不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让他们多参加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技中得到锻炼;实践锻炼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实践锻炼要重视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实践锻炼,要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绝不能越俎代庖。

第6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幼儿美术;美术教学;幼儿教学;创造力培养

我国最新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对幼儿的情感进行丰富,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提升,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具有初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美的展现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时间与自我创作的时间,从而使得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好的激发与锻炼,进而使得幼儿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这同时也是幼儿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在日常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美术教学方法。因此,对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展开相应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启发幼儿绘画思维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最为困难,同时也是任务最为艰巨的环节之一。对于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工作来说,其特点之一是幼儿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正处于有待开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因此他们所创做出来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想象独特、造型夸张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初步体现。所以,如果老师想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全面的培养,那么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与启发方法,以减少幼儿绘画中对幼儿脑部与肢体的限制,此时,运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合适的。

比如说,在幼儿水笔画《法国贵族夫人》中,部分老师很可能会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法国贵族夫人的照片,并让孩子去模仿。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行为有更好的管理,但并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启发。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增加展示照片的数量与种类,通过法国贵族夫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着装的图片的展示,来拓宽孩子对法规贵族夫人形象的认识以及对不同色彩等的把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抓住法国贵族夫人身上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地方来对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启发。例如,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多种图形和色彩的运用,从而让孩子为法国贵族夫人来设计衣服或者是发型,还可以在《法国贵族夫人》这一主题上让孩子来设计自己心中的“贵族夫人”,不论高矮还是胖瘦,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去绘画、去设计,那么对孩子艺术创造力以及绘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不同个体开展差异性的指导

在我国幼儿美术教学中,一个班级一般由15~30个人组成,而同一个班上的孩子,其绘画能力、想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都各有不同,此时,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而这不仅会拖累幼儿美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进度,更会对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当然,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前,老师应该对班级上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是因为教学方案的制定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的性格相适应,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对老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法更快地适应。比如说,班上一些孩子的想象较为大胆,但由于其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绘画会出现零乱且选色较为单一的现象,此时,老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想象能力,认真倾听他们绘画中所蕴含的内容,其次来适当地增加对他们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色彩敏感能力有提升作用的训练,进而鼓励他们来丰富自己画作的色彩。而班上的另一些孩子比较喜欢临摹或是模仿,这样的孩子往往其肌肉控制能力较好,但其想象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大多较弱,此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对孩子思维或想象能力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绘画思路。而老师只有针对不同的孩子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上的每一个孩子才可能在统一的时间里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联系实际与生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对于幼儿美术教学而言,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帮助他们将具体转换为抽象、将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支撑,因此,老师在对幼儿艺术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联系生活往往是较好的选择。而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的,老师可以将绘画主题定在户外,并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大自然的美。

比如说,在《动物大家庭》的绘画训练里,老师可以利用春游的机会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每一个孩子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小画板,将自己看到的动物画在小画板上。当然,为了让孩子能够对动物进行更加仔细地观察,老师可以在游玩的路上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几个有利于观察的问题,如“小豹子是什么颜色的?”“小老虎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小河马和河马妈妈一般都在做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更可以让孩子在观察的时候有目的地观察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通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可以成为一幅很好的作品。

四、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老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对于幼儿绘画评价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切实参与绘画,是否在绘画的过程中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是否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锻炼。而对于老师而言,肯定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并适当指出孩子值得提升的地方,才是老师在绘画评价中最应该实现的事情。

五、结语

第7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智障学生;智力发展;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倾注爱心

一、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源泉。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这也适用于智障学生。

二、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大脑发育;可使大脑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有助于提高思维力、记忆力;可以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脑的潜力;经常运动还可以使脑子更清醒,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总之,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学习,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智力发展又有益于智障学生的健康。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进行的。脑神经的生理活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即需要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脑需氧量占全身需氧量的四分之一,约为肌肉需氧量的1~20倍,居第一位。而氧气是通过血液输送到大脑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供应,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快地集中;使神精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内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机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抗御能力;还可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提高整个有机体的工作能力。所以,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智力发展又有益于智障学生的健康。例如,短跑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转变速度;体操可以使大脑皮层有关中枢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发展力量素质可使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强度、集中程度得到加强等等。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提高智障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并且能使之持续较长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就发展了智力。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来说特别重要。

三、倾注爱心的教学

被人爱是人类个体最自然的需要。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与他打交道的孩子,不仅要把爱给每一个孩子,更要加倍地关爱特殊的孩子,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和信任学生,用炙热的心去温暖孩子、影响孩子,去抚平孩子们心灵的创伤,换回孩子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学会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被人爱。教师要对智障学生充满热爱和同情,与他们平等相处,不懈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智障学生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教师,这就开发了智障学生们的智力。但教师在扮演知己和朋友角色时,应该认识到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感情支配,更不能为取悦于学生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把自己一生的大好时光,倾注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上,为了教学好,教师必须了解智障学生,对他们感兴趣并全身心爱他们。教师必须认为智障学生是值得尊重的个体,智障学生在学校里需要接受爱和保护。当教师具有这样一种心理品质时,才能真正地爱智障学生,智障学生们的智力才会加快发展,教师也才能找到适合不同智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育,从而加快智障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发展。

第8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对立统一健身选择

体育健身的基本手段是一个个的身体运动动作,也叫身体练习。这些动作内容量大,多到像山野中的花朵,花以胜数。它们的存在是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例如:运动动作的难和易,所需发力的大和小,所需能量消耗的多和少,静力动作还是动力动作,高空动作还是平地动作,进攻动作还是防守动作,单练习动作还是协同动作等等。因而选择和运用何种运动动作作为自己健身手段,一定要分析两方面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运动动作本身对立统一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锻炼者主体的内在矛盾,例如:锻炼者体质基本的强与弱,情绪心理的爱好矛盾,年龄特征的需要矛盾,业余时间的分布矛盾等等。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健身内容,就像从名医那里获得一张科学的辩证施治的运动处方。如果不从主客观方面的矛盾进行分析,随便选择锻炼内容、势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带来恶果。本文从运动动作分类的几个侧面,采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来揭示选择锻炼内容时的正确思路,为大众体育活动的推广提供参考。

1、尽兴玩耍,身心皆适

体育活动包括健身和娱乐两大主要功能。孩子们以游戏玩耍为天性:他们的健身活动必须从体育的主要功能出发,反映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机械的强制性的规定,只会造成“身顺而心违J精神受无量之痛苦”①。*这类活动有传统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滚铁环踢毽子,各种形式的跳绳、“跳房子”、放风筝、抽陀螺、跳橡皮筋等等。这些活动的好处是:①活动者可以独自自由进行,活动量可大可小,也可以自邀同伴组合比试能力;②玩具的制造由家长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玩具的式样和活动的花样多,孩子们可以开动脑筋创造。因而活动时间矛盾,场地矛盾和经费消耗上的矛盾等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市场上可选择的健身性玩具不少,推广的潜力大。例如,骑童车、滑旱冰、掷飞盘、“飞去来器”、玩呼拉圈、跳流星球、跳弹力桩等,这些活动无不具有健身、娱心‘增智作用。

对于儿童的玩耍有些家长则横加干涉,怕他们的孩子玩疯了,招惹是非,浪费学习时间。要处理好这些矛盾,首先要肯定玩耍的积极作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长身体,在愉快中建立童心的友谊,操作玩具的实践中动脑子,培养随机应变及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能力,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们玩什么,怎样玩,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辅导。第三,对健身性玩乐必需的消耗应尽可能满足——可帮助加工制作。这比吃零食,玩电子游戏机更经济,有实效。

2、自然挑战,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是自然的骄子。阳光、大地、雨露、空气对人的恩赐无穷地尽使人体得以生存。然而“天怒也会给人以毁灭性的灾难”。人又是驾驭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主人。利用自然力强身健体,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受益无穷的手段。例如:爬山、越野、游泳、溜冰、滑雪、漂流、冷水浴、日光浴、风餐露宿、踏浪、滑水、铁人三项等。等革命伟人就是利用大自然锻炼的典范。选择这类锻炼手段,用徐特立老人话说是“自找苦吃”,“好身体是斗出来的”。利用自然力的这类条件,当然不会是舒舒服服的条件(革命年代的革命者们锻炼身体更无好的锻炼条件可言),而要经受“吃大苦,耐大劳。”*的磨练。其主要作用是:①机体运动承受环境阻力的强刺激,强冷和强热刺激,可增大内脏器官功能,增进皮肤、视觉等感觉器官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②与自然挑战意味着自我的不断超越。例如,游过一条条河流,登上一个个山头,一次次的战胜严寒、酷热、颠簸都是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发展个性。②利用自然力条件健身最经济实惠,不花钱,获大益。向大自然挑战无不充满矛盾,那就是在决策时候“敢”与“不敢”,在困难难忍时是咬牙坚持还是“打退堂鼓”。敢与不敢、进与退的结果,最终以获得实效的强弱分。这就是辩证法。

3、仿生形意,防患未然

人类直立,以发达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文明的世界,可是直立也给人体带来不少忧患,这是因为垂直状态使人体重心升高,重力的作用使处于高于心脏位置的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加大了难度,胸、腹部中的脏器受重力的作用容易下垂。常见的如心脏下垂、隔肌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下支静脉曲张等疾病都是重力作用造成的。而动物的心脏同大脑及其它脏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没有这种现象产生。这就是直立状态的矛盾。如何防止这些器官产生病变?仿生学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其原则是每天要有相当比例的时间使身体成水平姿势。睡眠有八小时,应平躺休息(小孩应在8小时以上),婴儿不能过久的坐、站,多让他们爬行。少年和成人平时多做垫上或草地上的滚翻,多做背腹练习以及各种形式的倒立—斜倒立、扶倒立、靠墙倒立等及参加游泳运动,使肌肉发达,有力量对内器起支撑固定作用。多做下肢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心脏。过于消瘦的人对从高处冲击地面的动作应谨慎。水平姿势的活动对动物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人应该有意识地多做这些不习惯、不方便的仿生运动,模仿动物的形意动作。

4、阴阳太极,习武练拳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各家武术讲究攻防结合、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气功太极贯注阴阳转合、调心调气。在继承、发展、运用传统养生术中部必须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指导。

选择武术、气功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由于其内容十分丰富,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文化层次和审美能力的人练习。学练武术有利于欣赏影视功夫片、历史剧和武侠小说,看这些文艺佳作也反过来促进武术学习的兴趣。

5、对称运动,左右脑协同

第9篇: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玩泥巴

玩泥巴是玩具馈乏时代最受孩子欢迎的一种游戏。现在的孩子玩的是橡皮泥,色彩鲜艳了,触感却完全相同。玩泥巴,能够锻炼孩子的触觉,体会黄泥与黑泥,土和水两种物质,不同比例组合的变化有何不同。

采集青蛙卵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看到真正的青蛙卵。有时间,带孩子到郊外水塘边,让他亲手采集些青蛙卵,带回家里养殖,见证自然界里动物生命的变化,这对城市里的孩子,是种最贴近的自然教育。

种株植物

大米长在超市里,面也长在超市里。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个谜。让孩子养一株植物,见证水、肥、土壤、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懂得自然界的生长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缺一而不可,其中也包括孩子的责任心。

用硬纸板做面具

用硬纸板做面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是过去的孩子常常做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也会玩这种游戏,只是面具已是精美的批量产品。让孩子自己做个面具,不仅可以锻炼他的手脑协调能力,也可以锻炼其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自己完成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精美的商品都无法替代的。

用沙子堆城堡

孩子在海边用沙子堆过城堡吗?用沙子堆城堡,重要的是建造的过程,从无到有,考验着孩子的耐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有到无,又让孩子学会了得失之间的关系。

爬树

在城市里爬树,是种不文明的举动。所以,要爬树,还是要到郊区去。从树下爬到树上,这一过程锻炼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体力,勇气,手脚配合能力。完成这一过程,孩子才能体会到征服的快乐,看到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风景。上树艰难,下树也不轻松。由下到上,由上到下,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深意。

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幽默感是每个人都应俱备的。让孩子画个鬼脸,自娱娱人,体会那份因幽默而造就的快乐。快乐是培养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具备了幽默感,快乐自然也就会常伴其左右。家长们都很注重孩子的成功,认为成功和快乐是划等号的。其实不然,快乐的人,成功才是快乐的,不然,成功也难免会感到痛苦。

创作一个泥雕

泥雕、泥塑自助工作室,现在的城市中并不少见。让孩子亲手做个泥雕留存,并不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纪念。泥雕创作,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考验着孩子对空间比例的认识。

参加一次“探险”

“探险”是孩子锻炼胆量、生活自理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的捷径。“探险”前的准备工作,由孩子独立来完成,如果他忘记了什么,不必提醒他,让他自己体验考虑不周造成的不便;“探险”过程中,除了安全问题,不要干涉孩子的自主决定,让他自己体验“探险”的乐趣与苦痛;“探险”结束后,和孩子聊聊,让他总结其中的经验。

养小动物

孩子和小动物之间没有任何障碍,而且,似乎有种天然的交流感应。孩子在养护小动物的过程中,爱心有的放矢,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责任心和辛劳,可以培养他的爱心和耐心。在孩子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不妨让他为家长准备一次早餐,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注意事项,准备早餐时,要注意安全;照顾小动物时,要避免被小动物抓伤、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