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精选(九篇)

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

第1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在新旧教材中都有体现,在旧教材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那么在新教材中仍然适合。在职业中专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黄金时段,从而也为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来浅谈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分类讨论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对学习和工作的作用。

一、什么是分类讨论思想

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做分类的思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常常能起到简化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能训练人的思维能力。

二、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

我所在的学校是职业中专学校,这里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他们选择职业中专目标是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一点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怎样帮助他们。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而我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做呢,这不光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的同行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个人认为不光是传授好知识就行了,学生会解几道数学问题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师没有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不能帮助职业中专的学生实现他们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直接从知识上来帮助他们,但这种方法不好。有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应该怎样来帮助他们。我个人认为应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技能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把他们的希望就会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很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从而达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下面举例来说明。

在二次函数学习中求函数最值问题中,如果函数的对称轴是变量那么就应该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f(x)=ax2-2x+1(a≠0)在x∈上的最值,大家都知道把对称轴分成三类,对称轴在区间左侧,中间和右侧相应求出最值。如解决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集问题都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开始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感觉很难,也不容易掌握。这时教师就应该想尽各种方法让学生慢慢来适应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我在教学中是从简到难,隔三岔五的让学生接触分类讨论问题,还让学生在课后共同讨论或分组讨论分类讨论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学到知识,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应多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分类讨论问题,课后应多指导学生组织的讨论活动。这应该是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比较可行的方法,这个方法贵在坚持,我个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持之一恒。三年后学生不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通过分类讨论思想的锻炼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分类讨论思想对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新课改下职业中专培养的学生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工作能力很强的人。有人会说这是“夸大其词”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学习能力强和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是大脑比较灵活的人,说白了也就是思维能力强。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是一个学习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在前面已经说过学生在校不光学会了知识,还锻炼了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来锻炼的,由此可想分类讨论思想对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作用。如对物理学中的受力情况分析,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分析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将来的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将问题分类解决,这也就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虽然从表面看分类讨论思想对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没有直接作用,但内在有间接的作用。

总之,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将来工作能力。培养具有这样能力的学生是我们职业中专培养的目标,也是适应新时期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写,《中学数学教与学 》,2008

第2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兴趣是促进事业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体育课堂教学中,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感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加倍努力地进行学习。勤奋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人兴趣的过程。

2.科学组合教材,教法多样,形式多变。要让学生感到新颖,引起学生的兴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正确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培养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作出表扬和鼓励,这是一种良性刺激的强化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取得成绩和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以此激发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但评价要公正、客观、及时,对一些消极情绪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意地指出,使学生看到成绩,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4.运用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运用竞赛和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二、张扬个性,发挥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这已是一个共识。这其中,如何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研究得比较广泛深入的课题。现代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里,培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得到培养,是关键之关键。现代教学论也给予体育教学一个新的概念:教学正从强调学生行为服从性,划一性转向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等等方面上来。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去活泼地学习、思索、创新。笔者任初二年级体育时,曾遇到这么一位学生,立定跳远时,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练习,这位学生跳一次后,在着地点做了一个记号,接下去跳过这个记号,高于前次远度,划一个记号,十次为一组。他一个人练了许久,我观察到了,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讲: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每一次都想跳过记号,每一次都争取进步,越跳就越有劲,就越跳越远了。我想,学生这样,正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鼓励”、“自我创造”。学生自己探索出练习方法,发挥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自己得以进步,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对这位学生,我面对全班同学给予了他肯定和赞扬,并让全班同学用这种方法练习立定跳远。结果,他们练得从来没有这样认真过,这正是促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途径。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第3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培养 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其中在众多数学思维方法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一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师对逆向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也只是把逆向思维方式当作学习的其中一项内容,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就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问题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一、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原因

(一)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都习惯于运用顺向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乃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经常会从顺向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的惯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会使学生的思路受限,思维方式变得单一。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就能够弥补思维单一的不足。逆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很多解题捷径,一旦他们脑子里面形成了这种逆向思维的意识,就能够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别人要强很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要加强对高中学生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引导。

(二)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与常规思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从不同多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对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个本质的了解。所以,这种非常规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对问题有个本质上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就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逆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只有善于观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各种明显或者隐藏的条件的学生,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才会有飞速的提高。在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时就能够锻炼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逆向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灵感思维,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一)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逆向思维灌输其内

备课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在备课内容中要时刻牢记将逆向思维方式灌输到课堂内容中去。不断地引导和提示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过课堂上教师对不同的教课内容中涉及的逆向思维的不断疏导,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逐步的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当顺向思维解决不了时就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二)教师在讲课的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中的反向推理、反证法、假设法等等都是变相的逆向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公式方面、推理方面和概念方面都要进行逆向推理。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强化对公式的逆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用逆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新接触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公式、概念以及推理。充分理解后,就能够让他们在数学题中能够灵活运用。高中数学中不管是函数题目,还是几何中的证明题目,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不断的疏导,让学生有了逆向思维的意识,很多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问题上,反证法就是一种很多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正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则只需举出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就能够证明题目中的命题是假命题。逆向变式方法也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难题。

(三)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部分锻炼学生逆向思维方式的练习题

第4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论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与途径,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维达到了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了;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二是智能发育趋于成熟。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由于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他们不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而主动地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大学时期,由于脱离父母监护、生活空间扩大,大学生独立感、成人感增强,开始重新审视评估自己,并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四是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欠稳定。随着大学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而强烈。四是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大学生对校园和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表现出浓厚兴趣,容易受其影响。五是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感望逐渐增强。六是意志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突出。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方面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俄罗斯一著名专家萨拉托夫指出,单单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其学习生活特点就是自我调节,否则就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变,甚至导致身心健康的损害。

2.学业方面

有些大学生不习惯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有的学生感到大学学习生活太枯燥。经调查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使得学生大脑过度疲劳,皮层活动机能降低,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受到限制,影响学习效率,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生总处于一种压力之下,长时间紧张会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疾病。

3.人际关系方面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就业方面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使在校大学生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担心将来的就业问题。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信念的压力和难度。加上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员的就业安排等,就业形式更加严峻,从而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三、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体育锻炼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现阶段有不少医生及体育工作者都普遍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调整和治疗抑郁和焦虑状态,它能调整心境、缓解应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有限的刺激范围,失去了时间的感觉,忘记了个人的问题,具有控制感和能力感,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体育锻炼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锻炼者在轻松自主的活动中可以更多地领会和体味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从短期变为主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地进行坚持,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协调和持久,对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控制调节和治疗作用更为显著。

四、结论

1.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大学生在社会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但心理尚未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往往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甚至会出现轻生的现象。

2.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要做到同步的原则。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具备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完善大学生的个性修养,克服心理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建议

1.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

学校应不断的加大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的投入,使更多的场地和设施对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健康的文化气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并且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结合体育教学来预防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能预防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持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调整认知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体育锻炼项目及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进行,前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自身的实践感悟,着重以有氧锻炼项目为主,融到集体有规律性地进行锻炼,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书君.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探究[J].大众科技.2009(1).

第5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实验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95-02

Abstract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cross subject, putting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talent, it need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logical thinking and logic thinking training of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and exercise, improv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experiment platform

1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至关重要[1]。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培养方向为引领,改革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实践方法,培育顺应社会发展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 打破传统知识桎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锻炼与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知识结构的最高表现形式,除智力这个重要组成因素,还包括独立的个性、广泛的兴趣、好奇心、自信心、坚韧的意志力、灵活的思维等。因此,只有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锻炼非逻辑思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学生只有具备很强的非逻辑思维,才能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关联。这样就有希望打破常规,发现那些别人无法想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进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发现。

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做出创新成果的重要诱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非逻辑思维通常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出创新成果,一些人智商高并且有较高创新欲望,但一直也没有创新成果,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非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爱因斯坦在创造活动中更加相信直觉与灵感,他觉得一个人的超强想象力比具备丰富的知识更为关键。所以,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因此发生本质变化,既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锻炼学生遇到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特别是有效地锻炼他们的非逻辑思维。

3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育

课程是院校依据教育大纲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结构的优与劣,直接决定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效果[2]。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要有明确定位并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又要加大与其他学科彼此的渗透与融合,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为核心,拟定合理的培训目标,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专业体系,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专长,为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为此,首要的是要压缩课堂教学的学时,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将学生置于创新活动的主导地位,鼓励他们按照兴趣与爱好学习,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启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在校内放宽转换专业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辅修,攻读双学位。在建设生物医学工程课程体系时,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也要有一定的专业广度,避免专业知识的职业化倾向。对学生适当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熏陶,增加一定量的文科类选修课,大力强化他们的文化素质,以改变过去存在的过弱的人文陶冶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

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实验课,应尽量减少验证性的简单实验,增加一些较新的有创造性的实验,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应注意拓宽专业基础课,淡化专业方向,减少重复内容,追求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4 转变教学方法手段,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当前,教育活动依然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水平的好坏,主要由课堂教学效果来衡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启发学生掌握创新性学习和高效率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核心内容。但是,部分教学工作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忽略了营造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探索互动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将创新思维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将知识继承,而且要在创新思维下将它们发扬光大。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将培养能力素质与传授知识方法相互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压缩理论授课时间,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自由探索的时间,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引导式、互动式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索理论前沿,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选择前沿的领域为学生设定研究的课题,发动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得到锻炼。在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激发创新的火花。

5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注重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

创新实践与解决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决问题为创新实践提供基础,但不是所有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有创新的因素,而创新实践的过程一定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既要加强实践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尤其是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要靠大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去培养,从课堂获取的创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侧重点放在实践教学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方面通过实验将学习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平台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环境条件,是进行实践和探索的主要场所[3]。在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并启发学生用心仔细地观察周围事物。细心的观察决定了开展创造的可能性,科学上的创新大都源于仔细地观察与发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同时要倡导学生有目的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引下有所尝试、有所触动、有所发现。

通过实践锻炼、各类竞赛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锻炼相融合渗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在企业实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使学生克服单一的、片面的思维方式,扩展和增强他们的优化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使他们具备勇于创新思考、善于突破常规的能力。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的选题多数来自工程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生物医学工程师”的身份去完成从课题的调研、设计、制作到调试以及修改处理的全过程,充分体验“生物医学工程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对“工程能力”的认识产生升华,以最终达到从训练到提高的目的。尽管有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但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工程环境进行校外实习仍是非常必要的,在工程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工程运作过程,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参与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是校内实习无法代替的。

6 结语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创新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桂荣,王敏,李剑红.研究生创新人格培育路径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3(4):46-48.

第6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一、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变化中锻炼思维

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不同的视角设置不同的情境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五年级)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教师拿出一幅多边形的图:“同学们,老师家需要进行装修,这是老师家客厅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我需要按照多大面积准备瓷砖呢?哪位同学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这时候,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分成一个长为7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和一个长为4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分别计算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和。有的学生分成长为6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这些方法仅仅是求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继续构建新的情境:“同学真聪明,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我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也能帮我想想办法。这是我儿子班级联欢会的彩旗(如图2所示),每个学生做3面,我需要给他准备多大面积的原材料呢?”

这时候,学生又展开新一轮讨论,有一名学生提出:可以补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大长方形,然后再减去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至此,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就都得出了。

可见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情境,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才能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破解谜题中锻炼思维

数学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连接而成的,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同时获得思维训练。

例如在讲解分数、百分数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找到数量对应的单位“1”,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系列问题。甲班有40人,乙班有50人。(1)甲班是乙班的几分之几?(2)乙班是甲班的几分之几?(3)甲班比乙班少几分之几?(4)乙班比甲班多几分之几?(5)甲班有40人,比乙班多1 / 5,乙班有多少人?(6)甲班有40人,乙班比甲班多1 / 4,乙班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不断变化数量对应的单位“1”,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思考解决,巩固判断单位“1”的方法。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锻炼思维能力

现在的数学教学更注重于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试题,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极大地锻炼。

以“认识比”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学校的桌子每张100元,椅子每把60元,请你说出课桌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题没有明确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去自己体会,学生只有把“比的认识”学扎实和学透彻,才能把二者之间的关系列清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判断,如,桌子和椅子的价格比是5∶3;椅子和桌子的价格比是3∶5;椅子价格是桌子价格的3 / 5,桌子价格是椅子价格的5 / 3,桌子价格占桌椅总价格的5 / 8,椅子占桌椅总价格的3 / 8,桌子比椅子贵2 / 3,椅子比桌子便宜2 / 5,等等。教师在学生总结完二者的关系后,继续提出新的问题“你能利用自己所列的关系,提出问题吗?你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吗?”

开放性问题能把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都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多种问题和多种答案中自由穿行,获得多向思维的训练和综合归纳能力的提高。

四、让学生在总结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规律往往隐藏在现象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拨开层层迷雾,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反思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对于学生不能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同,正方形的面积较大”这个知识点,可以出示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不同的长方形,他们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围的?学生会给出以下几种情况:

[长(cm)\&宽(cm)\&面积(cm2)\&9\&1\&9\&8\&2\&16\&7\&3\&21\&6\&4\&24\&5\&5\&2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量,提出:“你发现了这些数字的什么秘密?你能解开这些密码吗?”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所找到的图形面积逐渐增大,同时图形也越来越趋于正方形,从而可以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正方形面积较大。

第7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 键 词】留守儿童;品行问题;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24-03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留守儿童群体中,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部分家庭功能的缺失,缺乏面对面的亲子沟通,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体育活动是指用于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可以使人们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另外,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不参加体育课以外的体育锻炼。遵义师范学院李华禄调查发现,父母是否与子女一起生活对中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明显的影响。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次数留守学生要低于普通学生,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次数要低于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参加的次数。[1]由于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而导致留守儿童体质较弱。甚至有些儿童因缺乏体育锻炼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及意志的锻炼,而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湖北师范学院的杨邓红研究表明,留守生长期得不到自己父母的有效监护会出现家庭教养缺失现象,在思想行为上放荡不羁,在个性发展上越来越走向自私、冷漠、孤僻,甚至骄横、偏激、任性等现象。[2]体育锻炼的缺乏及留守儿童品行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影响着留守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次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品行问题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措施,促进儿童品行素质的提升。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安徽池州市部分学校进行儿童品行问题调查,采取整群抽样,以小学三年级及初中七、八、九年级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49分,回收率99.6%。经筛选问卷回答不全者不予录入;依据效度检测,前后答题相悖视为无效问卷,共剔除问卷1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92.4%。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04人;留守114人,非留守117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改编于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 self-Report),该量表经修改共45个条目,其中三个条目为效度题,不计分,另42个条目分成7个维度(攻击、退缩、社交、思维、违纪、注意缺陷和焦虑抑郁)进行研究。经信度分析,问卷信度0.863,可靠性高。

三、研究结果

我们分别对调查对象的体育爱好程度、体育锻炼次数、年龄以及抚养方式与品行问题关系进行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和留守状况的调查对象的品行问题进行T检验。

1. 不同体育爱好程度下的儿童品行问题差异

利用spss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品行问题在不同的体育爱好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退缩、社交、违纪和注意缺陷上存在差异,在攻击和思维问题上无差异。

2. 不同体育锻炼次数下儿童品行问题的差异

经方差分析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品行问题在不同体育锻炼次数上存在差异。其中攻击和思维问题在体育锻炼次数上无差异,其他均存在差异,尤其违纪问题在体育锻炼次数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3. 不同年龄与抚养方式的儿童行为问题差异比较(表3、4)

研究显示:品行问题在年龄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中攻击、退缩、违纪、注意缺陷这四个维度在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违纪和注意缺陷问题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而社交和焦虑抑郁这两个维度在年级上无差异(如表3所示),品行问题在不同的抚养方式上存在差异(如表4所示)。其中攻击、退缩和违纪问题这三个维度在抚养方式上存在差异,其他基本无差异。

四、讨论

通过研究体育锻炼与品行问题的关系,发现农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其品行问题的关系呈负相关。体育锻炼参加的次数越多,越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其品行问题越少,相反,则品行问题越多。许多研究可以佐证这一结果,例如Crews和Landers等(1987)对34项研究结果的元分析表明:[3]有氧运动的体育锻炼由于提高了心血管系统技能,有助于减轻在受到刺激时机体生理反应,并加快恢复过程的速度。另一项研究发现:[4]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内腓肽有关。内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此外,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递至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5]这都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调节人的心理情绪,而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是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形成儿童良好的品行,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搭建好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体育锻炼缓解心理压力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公认,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的干预中,可以有效利用体育锻炼达到理想效果,探索有利于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与儿童品行问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特征不同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多处于前习俗与习俗水平,行为的发生动机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得到他人的赞赏,心理发展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统一对角色混乱,儿童的不同心理与道德发展水平影响品德问题表现。

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显示,儿童品行问题在不同抚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叶敬忠、王伊欢(2005)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分为以下几个监护类型,即隔代(祖辈)监护、单亲(父亲或母亲)监护、上代(亲戚或邻居)监护、同辈(哥哥姐姐或自我)监护。

同时我们得出一个与我们的研究假设相背离的结果:儿童品行问题在是否为留守儿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品行问题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我们最终假设留守儿童由于亲子分离,良好的依恋关系遭到破坏,在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消极变化。这也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先佐教授(2005)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孙宏艳、李庆丰(2005)研究一致。但调查结果否定了我们的这一观点。我们认为,是否是留守儿童对儿童品行问题的形成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但组内差异依然存在着。不论是否为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对品行问题的形成存在着显著影响。因此,应当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综上分析,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统筹规划儿童体育,推动农村社区的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设法解决农村地区体育场地与设备器材的缺乏问题。各级各类中小学联系社区家园,共同保证儿童每天锻炼一小时,齐心协力为儿童体育锻炼创造合理有效的环境。

五、结论

1. 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程度对儿童品行问题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对体育锻炼越喜爱,其品行问题就越少,品行表现就越好。提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方式,激发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儿童的品行问题与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有关,其水平因参与体育锻炼次数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保持体育锻炼的长期性。

3. 体育锻炼对品行问题的影响与是否为留守儿童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提示我们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并不需要给予“特殊照顾”。

4. 品行问题与儿童自身有密切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品行问题在性别与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成长阶段,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设计体育锻炼方式,越早锻炼越有利于儿童良好品行的养成。

5. 环境是儿童品行问题形成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在不同抚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在关注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园一体,共同为儿童的品行问题的改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华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4):6.

[2]杨邓红.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57-59.

[3]Crews DJ,Landers D M.Ameta-analytie review of aerobic fitness and reactivity to Psyehologieal stressor.Medieine and SeieneeinSPortand exereise, 2007,19.

[4]Morgan W P, Ellickson K A.Health, Anxiety, and Physical Exercise.In D Hackfort,CDISpielberger(Eds.):Anxiety in Spor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Hemisphere, 1999,165-182.

第8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培养;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老师首先应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新课改要求我们摒除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不能硬性地灌输知识,包办代替。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互动,大家共同探究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主动权,这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大胆地去想、去假设、去验证,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提是我们必须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一旦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就会自主地去认真学习,积极地探索、研究。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物理情境,以求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例如,我们在讲课前可以先陈列一些事实场景,像为什么将木棍插在杯里,我们会看到木棍折了弯了?为什么将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到小灯泡上小灯泡就会发光?为什么骆驼在沙漠中可以轻松地走路而马却不行?诸如此类的情景问题,先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然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最终得知真正答案的时候,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更加清楚。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深刻地体会到研究探讨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家会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物理是一门涉及面广泛,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尽量给学生拓宽知识面,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学生开拓创造能力的基础,有了渊博的知识和见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地发现和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客观关系,并在其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再加上大胆的想象力,从而提出新的观点。这样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上,就会逐步出现质上的飞跃。

物理的教学与实验是离不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实验。学生正式地接触物理知识和原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那么,做好物理实验的教学,对中学生物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亲眼所见、亲身体会该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成因,还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学会基本的实验技巧,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奠定坚固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老师,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物理知识,结合自己充分的想象力,去努力地探索研究一些自己的小课题。在探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个人研究,也可以分组共同探索,老师作为监督,可以帮助学生共同论证、实验分析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尽量地锻炼,从而得到提高。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还要做好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引导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之处,那么每个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想、推测。做好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知识,弥补自己的空白领域,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辩证以及讨论,从而做到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不断地完善,并尽可能完整地去论证、辨析,最终求得其猜想的可行与否。在这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彼此讨论各个方面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去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做辩证,并进行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完全发挥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锻炼了大家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物理教学又与现实生活紧密接触,并与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紧密相连。因此,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中学生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伟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素质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李凤菊,初中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实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4).

[3]韩忠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第9篇: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思维是在了解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认识,在脑海中通过抽象的概括和对事物本质的分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而语文教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和文字来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对初中生传授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一、营造积极的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想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思维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形成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回答: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分别是什么?通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和主题?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分别根据原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来进行比较,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深意。

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上,课堂上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中学生在能够学会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和思考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要与教学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先观察后思考

观察是指对事物的第一感官认识,先是在观察之后才会有对事物进一步的思考和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学会对事物的观察尤为重要。许多文章都是从生活中观察后用心思考、加工而来的。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观察力较强的文章来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思考,这样就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为了买橘子蹒跚地爬月台的场景,其中用了“攀、探、缩、倾”等字眼,通过这几个字生动地展示出父亲爬月台的行为,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先联想后思考

联想与想象的含义如出一辙,都是有思维想象的含义,确切是指通过原有事物联想与它相关的另一事物的过程,之后再通过想象进行创造加工。如余光中的《乡愁》,作者将对故乡的思念比作邮票、船票和坟墓等,根据与家乡隔海相望运用了邮票和船票等通讯工具的中介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篇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联想进行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思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和反思,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制订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且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在思考的时候不要只浮于表面,要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让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调查报告。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应该先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参与课堂的欲望。如,《变色龙》一文,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变色龙的视频片段,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听课中可以更好地思考问题。

初中语文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阶段中能否得到很好的锻炼是很关键的。这样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取代学生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对知识的反复思考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让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的培养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思的方法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加强,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