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精选(九篇)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1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思维特点,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要求。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体育教学中一些基本动作的要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思考和认识,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加强体育锻炼。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方式需要学生能全面的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应用到体育训练中,比如在体育篮球训练中,对于如何投篮或者是如何进攻和防守,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训练不仅仅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一些创造性的能力应用到体育训练中,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对于提高当前的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这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训练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改变了原有的体育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乐趣的体育训练方式,这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

二、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创造性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随着教育的改革,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创造性思维的重视不足

创造性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发散性思维方式,但是由于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运用重视不足。一方面体育教师对于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应用认识不足,导致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或者是并没有在教学中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未能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在教学中也就难以积极培养学生这一思维的训练,未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合适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多,很多学生未能积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多,导致学生在当前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中没有意识去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作用的发挥。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但是当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视不足,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未能真正发挥出有效地作用,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阳方式也过于单一,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效果的发挥。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中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仅仅是局限在当前的大学教学课堂上,但是在大学体育训练中并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未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未能主动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对于问题的思考未能做到全面,导致创造性思维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大学体育教学氛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是一个比较舒适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但是当前的大学体育的教学氛围并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并不理想。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效果,一些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体育理论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兴趣,课堂氛围相对比较沉闷,体育训练的氛围相对比较轻松但是难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很好的训练,教师对于体育训练的课堂难以把握,导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难以实现。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对于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该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促进大学体育的发展。

(一)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今后的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于创新性思维的认识。教师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提高可以树立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和训练活动中会逐渐引导学生去培养和开发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也应该进一步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提高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积极性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创造性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在一个相对舒适轻松的环境中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有着亲和力的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让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又不能无法控制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度。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情景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真是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技能,这种教学方式的设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中设置教学情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和知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需要设立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可以设置情景教学环节,将学生进行分小组训练和学习,通过比赛让学生去解决“如何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体育训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于情景教学的设计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情景设置,学生不仅仅能够发现快速跑中的问题,同时更能通过实践解决如何提高跑步速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践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学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的实践训练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如何提高体育训练效果的探索,或者是如何解决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果。

(五)注重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培养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在今后的大学体育的教学和训练中应该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支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的鼓励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而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中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对于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需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信心,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四、结语

第2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 培养; 创造性; 思维;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76-02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会有很多,而在传统教育机制中,重知识,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职责,并贯穿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关键在于开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粗神是完且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从教改方向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必须培养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其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最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它是指人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思维过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量子理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发现,这些都是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辉煌成果。那么作为创造性能力,只是少数科学家或专家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吗?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有新思想、新意识、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称之为创造,这就是心理学家也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确发现了不少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例如:在解物理习题时,有的同学的解题方法优于教师或参考答案;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在物理实验中,有的同学能够设计新的小实验,进行小发明,改进实验方法。如:在做了半偏法测量表头的实验后,有学生设计了用电阻箱替代法测表头内阻的方法,再如:在讲完万有引力之后,有的同学提出:“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在讲完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以后,有的同学问:“既然分子在运动,原子在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那么物体一开始是怎样运动起来的?”这些深刻的、带有哲理性的问题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创造性思维火花。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中都表现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善于鼓励,才能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于教学活动中,这应当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对某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有关,对科学知识的爱好、兴趣是把思想、感情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时期某种现象是偶然触发下的,也可以在确定目标的指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经验告诉我,有极大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维,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的地步,物理学史上,众多物理学家,多是兴趣魔力引导他们攀上科学的高峰,相反,如果学生讨厌学物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物理基础知识都难掌握,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在教师指导思想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传统教法是“注入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缺乏师生对话,更少动手做实验,就像活泼的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就会倦意绵绵。可见,转变教师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理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商店橱窗里里陈列的“吸水小鸭”长时间不停地运动是怎么回事?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老师用实物剖析它的构造,用桂图启发说明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激发学悄兴趣莫过于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力量。例如,介绍人类掌握了带电粒子的运动。热核反应温度高达一千多万度,反应物处于等离子态。提问什么东西能作为可近控热核反应的“容器”?学生想到用“磁场”。再介绍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科技成果,学生感到知识的力量并激发了兴趣。兴趣是学生们克服学习困难的无形动力,会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大门。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没有执着追求的毅力,会被困难挡住无所创新。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2.系统化物理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知识量×发散思维,学生平时只有注意系统化物理知识的积累,才能为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活力,为灵活的运用开拓广阔的天地,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相反,无坚实的基础知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离开物理知识的积累,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了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尽量挖掘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进行纵横对比和归纳总结。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指出使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运动都必须注意到这一共同点,才能区别不同的运动状态,并可从受力特点、运动性质、运动规律三方面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当每章复习或总复习时,可要求每个学生自己运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是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杂乱转化为条理,由肤浅转化为深刻的质的变化。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在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由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来审视本章的知识结构,用不同方法、形式整理归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东西。还可向学生介绍有效的复习方法。总之,应使用多种教法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为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3.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成功是艰苦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在科学史上杰出科学家思维方法,往往是在开辟人类知识新的领域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有力武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意义,并有计划地结合教材,介绍科学家丰富多彩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是穿插一些物理知识。如观察法、实验法、物理假设、物理模型、集中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要恰如其分地介绍各种思维方法的作用,并将各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引导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启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重视观察、运手实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教堂祈祷时,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为钟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发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能力。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学生,很多是高分低能,动手实验的能力很差。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2)科学怀疑的思维方法培养

所谓科学的怀疑并不是无根据的怀疑一切,而是抓住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物理相矛盾的事实,经过艰苦的研究,提出了电子假设,发现了光电效应方程,并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科学怀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它,不仅有益于学生在校学生,甚至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工作也会起到解放思维想、激励创新的作用。

(3)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必须具备的优秀的思想品质,这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方法。所谓分析是从整体到局部,所谓综合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进行分析综合思考时,应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4)联想思维能力培养

联想思维是指事物由些及彼的创造性想象,遇到问题联想与之相似或相关事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产生认识,找到答案的心理过程。一般人都知道在一杯啤酒中投入一颗砂粒,在砂粒下落过程中,就会在它们周围出现汽泡所呈现的痕迹。物理学家格拉塞尔观察后运用联想思维,设想用液态氢代替啤酒,用高能粒子代替砂粒,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高示高能粒子径迹的汽泡室。

(5)发散与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咱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是指为了求得某一正确结论,利用已有的信息,对现有的许多设想方案进行集中、筛选,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思维有形式。一项发明创造,一般到要经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交替过程。例如“如何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进行多方面的联想,提出多种答案。如:

①用单摆公式法:g=42L/T2

②用落体法:g=2h/t2

③用倾角为 气垫导轨=g=a/sin

④用天平和弹簧称:g=G/m

⑤用打点记时器和纸带:g=s/T2

⑥用圆锥摆:g=Lw2sin

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多角度设计实验,可以克服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其实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处理同一物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说明发散思维能力越强。

爱因斯坦曾明确宣称:“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直觉思维能力从表象看,是出现在无意识中,用为思维创造过程的高潮,是以头脑中的某些知识、经验、能力的储备为联合攻关的基础。

第3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创造性思维通常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映出来的,想要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利用数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这就能够综合运用到数学中的各种知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数学的概念和法则的理解运用,不仅能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如何利用数学教学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1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行不悖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发散思维往往是其核心.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要在学生了解问题、掌握真正核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多维的思考方式,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的灵活而敏捷地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唯有“发散”,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才能深刻地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方法单一、过程枯燥.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做例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探求多种解法,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立体几何中点面距离的计算,可以作垂线段来求解,也可以用等体积法求解,其中等体积法较为巧妙别致.

在解题时,不要满足于把题目解答出来就完事大吉,而应向更深层次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变化题目的条件、结论等.可以看出,对数学问题的回味与引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处理问题,增加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综合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2常规思维与逆向思维共同作用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去思考的一种方法,它是把人们常规的思考方式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反方向去思考,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往往习惯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极易形成思维定式.在解决新问题面前,这种思维定工是一种负迁移,作用是消极的,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寸步难行.所以,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同时,养成经常逆向思维的习惯,破除常规思维定式的束缚.

在逆向思维的培养中,要重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逆向教学,同时,强调一些基本方法的逆用:从局部考虑不易,是否能整体处理;一般情况下不好办,考虑特殊情况;前进有困难,退一步如何;正面入手分类太多,对立面如何;从“执果索因”与“由因导果”两方面寻找解题途径;直接证明不行,则考虑用间接证法;等等.

3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使用

在训练逻辑思维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逐步学会猜测、想象等非逻辑思维,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就是经过先猜想后证明得出来的.正如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的:数学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学生的猜想、直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支持,保护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启发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上来,切不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挖苦、嘲笑,扼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运用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直接给出时的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通过直观因素来解决抽象问题,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观察力和概括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疑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5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使用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也有求同的成分,而且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从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才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奇性.例如,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因后一项恰好是前一项的q倍,很多同学认为利用后一项、前一项及公比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的求同;至于如何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思维的求异点.学生们勇于探索,各抒己见.有同学提出:将前一项乘以公比q转化为后一项.也有同学认为:将所有项都用首项和公比来表示.还有同学想到:将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公比.多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活跃.然后通过比较,异中选优,大家认为“前一项乘以公比转化为后一项”较为简捷!

6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做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是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名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7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在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自行解答,或给出多种答案,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8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多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创设好的思维环境,并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9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就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但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同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其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第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第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引导学生自己研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第五,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手脑并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10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三、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行;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培养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下,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巧.数学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11).

[2]陈亮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3).

第4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最主流的讨论热点之一。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无疑将成为创新思维培养对象的重点,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应该被作为重中之重来讨论。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注重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一、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要想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首先要给大脑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应用到学习上可以理解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使其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和用课文内容编排的情景剧,使生硬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精彩,以此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活跃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又可使学生把创新当做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多肯定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是在课堂上,课后的练习也至关重要。课后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同时更是课本内容的延伸与升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环节。但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后练习只是单纯的对课本内容的重复记忆,只能促进其对课本内容印象的加深,而无法促进其对课本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探索,更无从提起使其通过对课本内容与课堂的理解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思维模式出现定式,想象力与创造力被拘束,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为了改变这种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首先注重课后练习这一环节。在对课后练习的挑选上,我们一定要倍加用心,使课后练习不但可以完成大纲的教育计划,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无硬性正确答案的题目,不论学生给予怎样的回答,只要其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培养其爱动脑、喜创新的习惯。同时,适当的鼓励与肯定也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那些开启创新意识较缓慢的学生,只要他们有所突破就加以赞许,这样做不但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可加快其对创新性思维的理解与发挥。

课后练习重要,课堂练习也不可小觑。课堂练习由于与教学时间间隔较短,学生兴趣会更浓,记住的知识也相对较多,因此课堂练习不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消化课堂内容,更是帮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此时的学生可能问题会更多,甚至偏离课本内容,但这正是其在思考、在创造的最好例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一定不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打压,相反,我们应尽可能和学生一起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不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考验吗?

三、应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

在当今社会,交流方式已经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了,市面上关于说话艺术的书更是不占少数。小学生涉世未深,对文字的理解还不全面,但对教师的语气、眼神、动作等,学生还是能分辨的。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眼神、语气、动作都应引起注意。这也可以理解为不只是语言,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这对学生来说都可以成为被肯定的标志。被肯定的学生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侧面看,这也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方式之一。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第5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1. 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代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创造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和勇于探索新知的轨道中,不仅有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1.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主体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也因此对学习失去热情与信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任务是借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习,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就有很大的提高.

1.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而且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只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探索,他们需要将问题进行分析,从已有的结论中进行类比、发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能够得到有效训练的.

2. 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由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国部分高中的数学教学采用了这一方式.但因为这一方法的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对其做更多的理论研究.本文针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以下策略,旨在使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2.1 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对教师的要求

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课堂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很强的抽象性,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认为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会有拥有创造性思维,因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实,这是对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误读.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性因素,它依赖于学生的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运用此种能力进行创新活动,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一些运用逻辑思维不能解决或解决起来很繁的问题自然就会重新审题、联想、类比、创造,从而获取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

2.1.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教师是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训练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给予学生指导,或者只根据已有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导,妨碍学生的新颖的解题思路,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得到发展.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指导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2.2 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注重的是思维过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体现在学生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加强他们的自觉能动性,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习惯.

2.2.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传统的数学教学也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主要针对的是解题时观察题目所给条件与所设问题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一章中,利用几何法解答题目往往需要借助于辅助线,如何作辅助线也就成为解题的关键,只要找到辅助线,题目便迎刃而解,此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即可视为解题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所要求的观察力却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学生从新的视角观察问题,并要求学生突破原有的解题方法,另辟蹊径地寻找解题方法.例如,在上面这一问题中,一个立体几何题一般存在多种辅助线的作法,同时,学生还可以采用向量法等其它方法.寻求得到不同的解法可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这些不同寻常的解法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

2.2.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6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2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它倾向于首先就一下子以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获得答案(这个答案可能对或错),而意识不到他赖以求答案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由科学家们一时的直觉得出猜想、假设,然后再由科学家们自己或几代人,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懈的努力研究而得以证明。如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等。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3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动手能力,举例说明,教学内容有图形拼组的课程,其中有关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在讲解概念后,结合课课堂所学内容,给出一系列的动手型的例题:(1)剪一个长方方形;(2)利用长方形纸做笔筒;通过这种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综合的培养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造性思维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G633.6

引言

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因此对教与学双方的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过程的学科, 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不断扩展思路,选择最佳途径的过程。同时,它也是思维能力的高级过程,其本质在于求新、求异、创新,而教与学的灵魂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但是由于现行的教育模式所限,这一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笔者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粗浅认识,期望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有益借鉴。

一、强化创造性思维的价值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价值性。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来培养创新精神,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强化数学教学的创造性思维是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如在课堂上采取游戏、竞赛等方式。另外,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要知道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性。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他们,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一旦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被激发起来,其创造性思维也会到发展。

(三) 树立发散意识,培养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具有独创性、变通性和灵活性,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型和探索性问题等。

(四)注重实践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要经常主动地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日常生活的万花筒中寻找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使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果你去买商品,你会选买哪一家的?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如何定价才能使商场获得最大利润呢?

问题情境: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进价为每件40元,当售价定为每件60元时,每星期可销售300件。经调查发现,每件商品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设每件商品涨价x元。请根据题意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独立思考:

问题1涨价后每件商品盈利________元,商场日销售量少卖__________件,涨价后的销售量为__________件,一周的利润为_____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问题2在上述条件不变,销售正常情况下,要想获得6090元利润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

问题3设涨价x元后,商场获得利润是y元,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

合作交流:

问题4:若把问题情境中的条件:“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改为“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你能求出该商品定价多少元时,商场能获得最大利润吗?请写出解答过程。

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3、问题4思考:你是商场经理要获得最大利润,应选哪一种促销方式?定价为多少元?

请你仿照上述问题,大胆编出一道符合实际的试题。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开放题,可以使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学生要解决这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必须要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8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那何为发散性思维呢?发散性思维有何作用呢?我们该如何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呢?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性思维、放射性思维、扩散性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的思维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朝着不同方向扩展,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许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这也就容易产生有创见性的新颖观念。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准之一。

总理曾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创业创新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而要具备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故发散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小的方面说,当前政治高考对学生那种简单再认、再现知识题目的考查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给出的参考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答案后面一般附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或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也可得分”的注解。面对这样的考查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那发散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学习或者复习中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M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而发散性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是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需要进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想象力,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学习或者复习内容自主设计一些问题和情境,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想象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例如,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为什么还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一个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回答这样的设问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回答这样的设问需要同学们以设问为原点进行多维度的发散思考,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加以探究。

二、坚持全面的观点,激发逆向思维潜能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现象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同学们要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从而形成新思想。法国某著名生物学家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非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已知出发,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这就影响并妨碍新思维的构建和对新知识的吸收,这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相互矛盾的。例如,《经济生活》中“绿色消费的核心和主旨”是常考点,其中有一些知识同学们容易弄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时,同学们一般先死记硬背,然后从已知出发去判断选择,这样有些同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此处我们可以反向设问,层层推进,把思维打开:“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追求是什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绿色消费坚持什么主旨?”从结论往前推,倒过来思考,能使问题简单化,产生“柳暗花明”的逆向妙境,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思维模式,也有助于养成发散思考的习惯。

第9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践能力;设疑启智;自立探究;发散性思维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图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教学都应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教材中的插图,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生活中小到细菌大到星球,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够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获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对学生激发兴趣的调查和分析,我们遵循以学生探究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以教师的适当指导与点拨为支点,以学生的小组探究实验、互相质疑、交流与讨论为主要学习形式,建立了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先思、再导、联想、感悟”,介绍如下:

1.先思: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学生提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我肯定了他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并鼓励他课后自学三角函数中的正切知识,以便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问题开始,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再导:引导参与,讨论交流,体验创新

问题创设:针对学生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提出问题。

集中讨论:选取部分小组的学生,述说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讨论,如何达成共识,谈收获,议疑难,让教师和学生仔细听,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收集。同时对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注意调控学生的课堂纪律。

小组交流: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可以再次暴露问题。

教师点拨:这一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时,不断阐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再进行突破和创新。

3.联想: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不断总结,归纳整理,以方便以后的学习和教学。

4.感悟:体会数学本质和内在规律,拓宽思维。

四、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多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