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多媒体互动形式精选(九篇)

多媒体互动形式

第1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介的简单复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告推广战略也从单纯的品牌推广阶段向更加细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化,开始注重和选择区域媒体、行业媒体以及更加细化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广告视觉传达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效应好,视觉传达样式多样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例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视觉传达的形式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电子显示屏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交车和地铁,它们以新颖时尚的姿态,发挥着各自的投放优势。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也广泛使用在展厅、书城、医院以及企业的宣传介绍中。这些新兴的广告媒体样式,不仅丰富了广告的传播媒介,拓展了传统视觉传达的层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传达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外滩游轮上的巨幅LCD显示屏广告,不仅因其尺寸大,而且因其良好的黄金环境,在黄浦江上移动的视觉吸引,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外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外滩独具一格的广告风景线。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告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视觉传达样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视觉体验。

二、交互性好,体现人性化视觉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传达上都给使用者更多的关心与服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交互式广告的真正意义在于体现了用户、广告客户和数字化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说,数字化多媒体提供高效的广告环境和资源,广告客户则可以自主地进行广告投放、更换、效果监测和管理,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及其表现形式。也只有建立了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交互式广告最和谐的环境,才可以让交互式广告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广告的价值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互动式数字多媒体广告不仅使用在商业广告运作中,甚至在非商业广告运作中也得到使用。例如,博物馆、医院、书城、旅游景点设置的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有助于帮助人们按需要获取信息。

三、技术先进,给广告设计提供更大创意空间

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影、多媒体电子屏幕、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提高了广告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使广告视觉传达作品的画面幅度加大,形象更真切感人;电脑及其相关软件在广告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使广告创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广告媒体。毫无疑问,广告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四、形成跨媒体传播的整合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广告使现有的各类相互独立的媒体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跨媒体平台。其实质,即统一所有的信息源与传播媒介,将全面的信息与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快速、低成本地传递给最大范围的受众,以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跨媒体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例如,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传达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广告信息的独特优势;互动电视除具备一般高质量彩色电视接收功能之外,将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向通信功能。就广告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化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整合时代。

结语

广告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目前,数字多媒体广告形式在我国已逐渐具备了社会影响力,其地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数字化多媒体广告形式将成为21世纪广告视觉设计的主流,甚至成为中国广告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胡飞.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3.3.

第2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一、师生互动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以教书育人为目的,采用特定的方式,让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起推动教学进程。师生互动通常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个体间或师生群体间在活动过程中的一切相互影响与作用。所谓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征,把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让多种媒体信息对学生产生作用,完善课堂教学,取得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教师较中小学教师有更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更应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和改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多媒体教学中的缺陷,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进行的师生互动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加以修正。在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往往是上课前准备好的,在制作这些课件的时候,通常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上课的感受和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学生回馈的信息,对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能让教师更好在多媒体教学中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效率更高地接受信息。 新形势下的的教学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境学习是这种转变的方式之一。情境学习通常是采用创设的学习“背景”方式,使学生在创设的“背景”的感染下感受、学习。经过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教师能够很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样的情境。教师依据学生的需求创设情景,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所以,在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学习,师生互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便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形成,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使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演示,学生就没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学习兴趣将会降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在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重课件制作,轻教学设计

在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重课件制作而轻教学设计。部分教师并非完全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考虑怎样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却注重表现形式。这些教师把重点放在界面精美、动画新奇、色彩变幻、音响效果上,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表面上很漂亮,却对辅助教学失去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可能取得相反的效果: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课件表面上。如此,肯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互动

这是比较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会犯的错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要传递知识,而且要交流情感。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和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演示讲解,知识只是单向传递,多媒体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形式上,由以前的教师单向传输变成现在的机器单向传输,并没有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

3、互动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只是停留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互动上,这跟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任何区别,体现不了多媒体的优势。如果能很好得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化技术,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得理解多媒体教学,领会不到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是用来单向传授知识,而不能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必须把多媒体教学的知识学习得更深,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师生互动的形式,而促课堂教学。

三、对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建议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从制度上和管理方法上促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学校应采取措施,让教师受到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要让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师的培训和辅导.另外,学校还应该及时更新设备,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进行。

2、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只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需求。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这种角色转化并非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肯定会失败的。 所以,好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就要做到在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的优势,很好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的过程。 要求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也要求学校持续改善硬件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杨彩霞.浅谈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8-29.

[2]张军.多媒体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32-33.

[3]李曲生.大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5-59.

第3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 全媒体出版 纸媒转型

自互联网出现以后,纸媒出版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明显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即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发行”的方式。与传统的纸媒相比,其传播的速度和灵活性获得了大大的提高。①

因特网所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纸媒出版业无法安之若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的纸媒出版业都试图在网络上开拓版图,欲求发挥纸质与网络媒体的合力,纸媒出版业通过网络形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和变化,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使得“全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纸媒出版领域。然而,传统的纸媒出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取得更大的收益呢?

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分析

转型意在满足更多样的分众化需求,因此需要依托目前的传统纸媒体系,开发网络传播平台和新型传播终端,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集成多种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载体形式上可分为纸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形式;内容形式上包括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用来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上包括纸质、声像、因特网、3g网络、手机的相关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各种传统、网络和电信方面。

“出版”产品包容一切个体媒介特性。任意形式的媒体都是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类形式的媒体都要能够包容,在融合运用全媒体时,对各类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都要充分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纸媒产品的形象与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大型的媒介整合平台上,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内容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②

扩大传播覆盖面。全媒体涉及当前所有传播媒体,能够将人们所能够注意的空间进行相互的整合和填充。因此,纸媒出版转型之后要做到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化服务,对于相关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媒体和渠道,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

转型后纸媒营销策略的整合分析

全媒体出版阶段已经完全超越了纸质媒体网络阶段的各自独立的模式,纸媒、网络和影视等的互动将为扩大出版物的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进行融合。通过融合,可以在时效性上实现由定时更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到全时更新的变化,在表现模式上可以实现纸媒、影音、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同时发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改变,对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参与意识加以重视,形成“出版产品”与读者的积极互动,以扩大营销的精准性,提高营销的效果。

在互动的方式上,纸媒首先可以推出大量网络互动活动和互动板块,培养网站和社区的网络人气:一方面,将纸媒出版物和纸媒出版集团的影响力通过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特色网络板块转移到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网站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回应,大量提供类似于相关出版物的信息以及使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弥补纸媒在时间上的不足。通过这种与读者的无缝对接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出版物和网络的人气上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提升。与此同时推出短信平台,将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参与其中,短信平台将会极大地加强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完全可以实现与读者全方位、全时段的互动。③

无疑,数字时代的来临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生活中人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和基本通信手段。以后的信息发出端,无法得知信息的使用者面前的信息呈现方式(纸质、电子文档、影音还是其他),其最终的体现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出版物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将由出版业单向模式转换为个性化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与纸媒出版流程再造分析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之间的合作,使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因为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而逐步形成战略文化联盟。这种融合在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媒介之间的融合改变了纸媒出版的流程,首先,就作者资源的寻求以及组稿而言,传统纸媒编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营商所提供的原创作品资源,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其次,就编辑工作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于纸版的行为,编辑的对象范围明显需要扩大,一方面要实现传统方式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以数字的形式、音频资料的形式、视频资料的形式同步“出版”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互联网读物、手机读物、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读物;再次,就印刷而言,媒介的融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媒出版流程,将其划定在了一小部分业务范围之内,由于全媒体开发的新产品所具有的数字属性,其载体形式已经完全改变,相应的复制方式也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低碳环保;最后,就发行而言,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效率,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营销平台的使用,发行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营销的目标受众更加清晰、明了,用户的反馈更容易被获取,消费行为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多元化,相应的,受众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以实现纸媒出版的升级,纸媒出版体系内部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即围绕内容资源的开发,架构融合多种媒体制作的模块,共同从选题策划开始,合作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对选题开发、多媒体产品制作、成本收益计算、质量以及销售营销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监控,以实现媒介融合下纸媒出版的科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调整,更好地整合人、财、物以及信息流,实现媒介之间的共享与互赢。④

全媒体出版的经营模式分析

媒介融合处在一种自身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从最初报业集团之间晨报、日报与晚报之间采编系统的融合,到技术开发商利用网络平台融合纸媒出版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文化与消费高峰,整个融合的过程逐步深入,这种资本上的媒介组织合并或是合作,最终将朝向“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出版方式将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其经营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

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针对一些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浓厚、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选题,可采用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的经营模式,通过各媒介进行信息,利用全媒体展开整合营销,从而使版权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作品内容的电子版权、无线权、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开发经营,打造以纸媒产品为基础,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种资源的全媒体出版运作体系。⑤

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全媒体出版的运作方式,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内容资源都需要所有媒体共同参与开发制作,更多情况下,它的形式体现为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因为受众对于某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选择是有一定偏好的,而且特定的资源本身也有最好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书、报、刊,也可能是电影、电视、互动性的网站,所以全媒体出版企业无须浪费人、财、物去开发所有的内容特征,只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传播渠道,使营销信息广泛化、受众消费方便化。⑥

纸媒转型的路径分析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所有的媒介在统一的行政指令干预下短时间内就完成全媒体出版的转型升级,按照其演变的进程,其转型路径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媒介之间的战术性合作。不同媒介都有着自身的运作方式,例如:新闻的采编系统与图书的选题策划系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内容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明显不同。因此,二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在初级阶段都始于自发的战术性合作,主要集中在宣传促销层面,即针对某一内容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的传播渠道为其充分造势,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并借助多种媒体的文化再造功能,延伸内容产品的视角,为读者开拓更广泛的消费空间。

媒介组织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合作共赢的案例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多,而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到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如何能够更优化地进行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降低媒介经营成本的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可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与重组来完成。因为只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加边际成本收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媒介之间业务形态的融合。组织结构的重组与融合是纸媒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真正实现范围经济效益,需要彻底地融合与改造各种媒介的自有业务形态。例如:对于内容资源的采集、形式的设计、价值创新点的选取、传播渠道的融合、营销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各种媒介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最终要形成一个集合多媒介优势,分时分步骤协同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方案。⑦

结语

媒介融合,纸媒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业态之间开始了互动与共赢,实现了各种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传播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因此增加了成本的边际效益,体现了范围经济的价值。通过融合,纸媒出版的著作权得到了增值,品牌得到了增值,企业文化也同样得到了增值。纸媒出版业自身也通过与其他媒介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达到了升级,并逐步向“全媒体出版”转型。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媒介融合怎样改变与促进纸媒出版业的发展,都要明确一点,即出版物要传播的是内容,而非载体本身。故不论其出版形式如何改变,是印刷形式的、网络形式的、移动形式的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其核心价值总是不变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出版物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

注 释:

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沈菲菲:《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8)。

③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浙江:浙江大学,2010年。

④陈伟军:《媒介融合视野中的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中国出版》,2010(11)。

⑤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⑥魏玉山:《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第4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 全媒体出版 纸媒转型

自互联网出现以后,纸媒出版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明显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即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发行”的方式。与传统的纸媒相比,其传播的速度和灵活性获得了大大的提高。①因特网所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纸媒出版业无法安之若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的纸媒出版业都试图在网络上开拓版图,欲求发挥纸质与网络媒体的合力,纸媒出版业通过网络形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和变化,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使得“全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纸媒出版领域。然而,传统的纸媒出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取得更大的收益呢?

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分析

转型意在满足更多样的分众化需求,因此需要依托目前的传统纸媒体系,开发网络传播平台和新型传播终端,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集成多种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载体形式上可分为纸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形式;内容形式上包括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用来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上包括纸质、声像、因特网、3G网络、手机的相关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各种传统、网络和电信方面。

“出版”产品包容一切个体媒介特性。任意形式的媒体都是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类形式的媒体都要能够包容,在融合运用全媒体时,对各类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都要充分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纸媒产品的形象与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大型的媒介整合平台上,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内容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②扩大传播覆盖面。全媒体涉及当前所有传播媒体,能够将人们所能够注意的空间进行相互的整合和填充。因此,纸媒出版转型之后要做到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化服务,对于相关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媒体和渠道,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

转型后纸媒营销策略的整合分析

全媒体出版阶段已经完全超越了纸质媒体网络阶段的各自独立的模式,纸媒、网络和影视等的互动将为扩大出版物的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进行融合。通过融合,可以在时效性上实现由定时更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到全时更新的变化,在表现模式上可以实现纸媒、影音、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同时发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改变,对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参与意识加以重视,形成“出版产品”与读者的积极互动,以扩大营销的精准性,提高营销的效果。

在互动的方式上,纸媒首先可以推出大量网络互动活动和互动板块,培养网站和社区的网络人气:一方面,将纸媒出版物和纸媒出版集团的影响力通过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特色网络板块转移到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网站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回应,大量提供类似于相关出版物的信息以及使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弥补纸媒在时间上的不足。通过这种与读者的无缝对接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出版物和网络的人气上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提升。与此同时推出短信平台,将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参与其中,短信平台将会极大地加强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完全可以实现与读者全方位、全时段的互动。③

无疑,数字时代的来临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生活中人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和基本通信手段。以后的信息发出端,无法得知信息的使用者面前的信息呈现方式(纸质、电子文档、影音还是其他),其最终的体现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出版物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将由出版业单向模式转换为个性化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与纸媒出版流程再造分析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之间的合作,使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因为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而逐步形成战略文化联盟。这种融合在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媒介之间的融合改变了纸媒出版的流程,首先,就作者资源的寻求以及组稿而言,传统纸媒编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营商所提供的原创作品资源,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其次,就编辑工作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于纸版的行为,编辑的对象范围明显需要扩大,一方面要实现传统方式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以数字的形式、音频资料的形式、视频资料的形式同步“出版”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互联网读物、手机读物、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读物;再次,就印刷而言,媒介的融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媒出版流程,将其划定在了一小部分业务范围之内,由于全媒体开发的新产品所具有的数字属性,其载体形式已经完全改变,相应的复制方式也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低碳环保;最后,就发行而言,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效率,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营销平台的使用,发行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营销的目标受众更加清晰、明了,用户的反馈更容易被获取,消费行为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多元化,相应的,受众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以实现纸媒出版的升级,纸媒出版体系内部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即围绕内容资源的开发,架构融合多种媒体制作的模块,共同从选题策划开始,合作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对选题开发、多媒体产品制作、成本收益计算、质量以及销售营销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监控,以实现媒介融合下纸媒出版的科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调整,更好地整合人、财、物以及信息流,实现媒介之间的共享与互赢。④全媒体出版的经营模式分析

媒介融合处在一种自身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从最初报业集团之间晨报、日报与晚报之间采编系统的融合,到技术开发商利用网络平台融合纸媒出版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文化与消费高峰,整个融合的过程逐步深入,这种资本上的媒介组织合并或是合作,最终将朝向“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出版方式将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其经营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

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针对一些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浓厚、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选题,可采用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的经营模式,通过各媒介进行信息,利用全媒体展开整合营销,从而使版权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作品内容的电子版权、无线权、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开发经营,打造以纸媒产品为基础,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种资源的全媒体出版运作体系。⑤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全媒体出版的运作方式,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内容资源都需要所有媒体共同参与开发制作,更多情况下,它的形式体现为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因为受众对于某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选择是有一定偏好的,而且特定的资源本身也有最好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书、报、刊,也可能是电影、电视、互动性的网站,所以全媒体出版企业无须浪费人、财、物去开发所有的内容特征,只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传播渠道,使营销信息广泛化、受众消费方便化。⑥纸媒转型的路径分析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所有的媒介在统一的行政指令干预下短时间内就完成全媒体出版的转型升级,按照其演变的进程,其转型路径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媒介之间的战术性合作。不同媒介都有着自身的运作方式,例如:新闻的采编系统与图书的选题策划系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内容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明显不同。因此,二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在初级阶段都始于自发的战术性合作,主要集中在宣传促销层面,即针对某一内容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的传播渠道为其充分造势,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并借助多种媒体的文化再造功能,延伸内容产品的视角,为读者开拓更广泛的消费空间。

媒介组织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合作共赢的案例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多,而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到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如何能够更优化地进行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降低媒介经营成本的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可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与重组来完成。因为只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加边际成本收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媒介之间业务形态的融合。组织结构的重组与融合是纸媒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真正实现范围经济效益,需要彻底地融合与改造各种媒介的自有业务形态。例如:对于内容资源的采集、形式的设计、价值创新点的选取、传播渠道的融合、营销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各种媒介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最终要形成一个集合多媒介优势,分时分步骤协同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方案。⑦

结语

媒介融合,纸媒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业态之间开始了互动与共赢,实现了各种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传播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因此增加了成本的边际效益,体现了范围经济的价值。通过融合,纸媒出版的著作权得到了增值,品牌得到了增值,企业文化也同样得到了增值。纸媒出版业自身也通过与其他媒介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达到了升级,并逐步向“全媒体出版”转型。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媒介融合怎样改变与促进纸媒出版业的发展,都要明确一点,即出版物要传播的是内容,而非载体本身。故不论其出版形式如何改变,是印刷形式的、网络形式的、移动形式的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其核心价值总是不变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出版物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项目名称为“黑龙江省出版产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1554150)

注 释:

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沈菲菲:《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8)。

③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浙江:浙江大学,2010年。

④陈伟军:《媒介融合视野中的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中国出版》,2010(11)。

⑤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⑥魏玉山:《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⑦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2006(7)。

⑧尹章池:《关于出版媒介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编辑之友》,2009(5)。

第5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人类生活方式变化,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成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新的形式一新媒体。作为新技术、靳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吸纳传统媒介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各种交互技术,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与传统设计门类相比,新媒体视觉传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全方位地进行信息传达;其次,在设计方法上,既借鉴已有媒体又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设计方法。

1媒体形式的发散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畴,走向更宽厂一的领域。数码艺术、数字影像、网页交互、多媒体广告等相继出现,数字视觉在不断挑战已有视觉形式的同时,也在充实着视觉传达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产生一种新的媒体,以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支持下开拓新的传达领域,继承发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这种“新媒体”综合多种媒体形式,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结合互联网与交互技术,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交换性,成为新媒介、新技术条件下一种特定的传达方式,真正实现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传播。

2视觉传达的变异

作为视觉传达的最新发展,新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具有原则上的相似性,但在传播、显示、操作等方面,“新”“旧”媒体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相对于印刷品而言,显示屏幕更适合“浏览”而不易于“阅读”;“新媒体”中各种信息以相互链接的方式存在,彼此没有顺序上的固定位置,信息随浏览者的选择以非线性的方式输出,而传统媒介,无论是书籍或是影像,信息呈现都受到预先安排的顺序制约:传统传达领域对于技术更新的反应相对迟缓,而以高速发展的科技为其信息传播基础的“新媒体”则要求设计时刻与科技紧密结合,并随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出更新的传达形式。发展迅速的“新媒体”为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段,帮助实现更多的创意可能,为大众带来更新鲜的视觉体验与更富于趣味性的信息获取过程。“新媒体”不仅使得设计过程发生变化,对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也产生深刻影响。活动的版面布局及全方位的交互要求设计者时刻以运动的眼光看待版式编排和视觉效果,不但考虑静态的视觉效果,还要设想视觉元素与观众互动之后可能呈现出的种种样貌,通过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对信息传达的干扰或画面的不美观。视频、动画将作为常用元素,与文字、图形共同构成版面。“新媒体”的易编辑性也使设计师可以设计多种版面方案和视觉效果,随时更换以应对观众的日益细分及不同喜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有效完成信息传达。 3互动式编排灵活自由

融合多种媒介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新媒体实现了同一平面中多个、多层信息的同时显示,并可根据浏览需要任意放大缩小、摆放、堆叠屏幕内容,信息呈现不再受版面尺寸或显示区域大小限制,交互式操作的加人也为传达过程增添了趣味。德国波恩联邦美术馆内陈列有一个以法老图坦卡蒙统治下的古埃及为主题的互动展示。在4.5平方米的展台上投射,有顺着尼罗河谷延伸的整个法老统治区域地图,重要的城市、寺庙或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信息在地图相应位置都有标注。参观者用手触击任意信息点,与之相关的文化、宗教信息便会以文字、图像、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开,每组信息下方都会显示一些控制图标,可实现浏览链接信息、重新播放等功能。参观者面前的展示区域往往会有多个信息点,若在当前信息播放时又点击另一信息点,当前信息会自动关闭,并在原位置展开新的信息。同一位置、同一显示区域中,通过参观者自己选择、控制可交替显示多组信息,结合标注于地图上的地理位置,使参观者更易于理解各组信息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有限的显示区域内尽量详尽的信息的展示。在实现有效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获得最佳视觉美感是对视觉媒介的普遍要求,“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介的版式风格又结合自身特性发展出了独特的编排方式。

4传达方式丰富多彩

第6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互动 研究

一、多媒体互动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记笔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维。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的听记,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互动式教学,就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为指导,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它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学生积极地课堂表现又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进行备课和授课,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因此,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

在互动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新时期高校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在台下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仍然属于表面文章,仍然以教师为主,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关注。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既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也是多媒体设施的控制者,因而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直接决定互动教学理念能否得到贯彻。目前多媒体手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能够有效进行多媒体互动的教师却不多。有些老师将多媒体等于电子教案和板书,将教学的基本内容直接播放出来,这样,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成了一片片枯燥的文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根本谈不上教学互动。有些教师对课程形式的关注超过对内容的关注,不考虑课件内容是否对教学真正有益、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追求课件表面的美观和信息量,忽视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学生无法真正接纳和理解教学的内容,互动更是无从谈起。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室的控制台一般都是固定的,教师要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进行幻灯片切换,教学中通常不能离开控制台,其注意力也要很大程度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上,这样,教师难以像传统教学一样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与之进行眼神、手势等情感交流,多媒体反而成了互动的障碍。

三、提高多媒体互动教学的对策

首先,教师从备课阶段就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互动内容,而不是只去制作教学课件,去一味的通过电脑屏幕来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媒体也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重跟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问答形式不要拘泥于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扩展性的提问,旁征博引,与台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的知识入脑入心,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教学灵感,思想碰撞出火花,形成课堂氛围的良好互动循环。

第二,教师要用心设计多媒体教案,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简单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授课也不是简单的教案演示,而是要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授课内容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达到完美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不可片面依赖多媒体。有些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超大, 文字过多,挤占了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想象的余地而对于一些公式演算等内容,用板书带着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其中,显然更有利于增强互动。先进的设备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会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现代教育提倡一种开放性、启发性的教学,为此教师在课件制作上,应注意启发式教学的渗透,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要注意其不利因素,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

第三,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来。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课件,制作好的课件放到课堂进行对比,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先熟悉,又使课堂教授过程更加顺畅,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思考。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高竞争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多媒体教学的互动中来。另外,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上台点击内容,回答问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简单的分类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游戏,让学生自己点开答案,并在讲台上告之其他同学,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肖慧. 互动式教学在高校多媒体课堂中的运用[J]. 职业圈,2007.7.

[2]刘淑珍. 大学生对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学习模式的态度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7.

第7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人类生活方式变化,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成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新的形式一新媒体。作为新技术、靳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吸纳传统媒介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各种交互技术,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与传统设计门类相比,新媒体视觉传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全方位地进行信息传达;其次,在设计方法上,既借鉴已有媒体又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设计方法。

1媒体形式的发散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畴,走向更宽厂一的领域。数码艺术、数字影像、网页交互、多媒体广告等相继出现,数字视觉在不断挑战已有视觉形式的同时,也在充实着视觉传达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产生一种新的媒体,以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支持下开拓新的传达领域,继承发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这种“新媒体”综合多种媒体形式,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结合互联网与交互技术,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交换性,成为新媒介、新技术条件下一种特定的传达方式,真正实现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传播。

2视觉传达的变异

作为视觉传达的最新发展,新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具有原则上的相似性,但在传播、显示、操作等方面,“新”“旧”媒体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相对于印刷品而言,显示屏幕更适合“浏览”而不易于“阅读”;“新媒体”中各种信息以相互链接的方式存在,彼此没有顺序上的固定位置,信息随浏览者的选择以非线性的方式输出,而传统媒介,无论是书籍或是影像,信息呈现都受到预先安排的顺序制约:传统传达领域对于技术更新的反应相对迟缓,而以高速发展的科技为其信息传播基础的“新媒体”则要求设计时刻与科技紧密结合,并随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出更新的传达形式。发展迅速的“新媒体”为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段,帮助实现更多的创意可能,为大众带来更新鲜的视觉体验与更富于趣味性的信息获取过程。“新媒体”不仅使得设计过程发生变化,对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也产生深刻影响。活动的版面布局及全方位的交互要求设计者时刻以运动的眼光看待版式编排和视觉效果,不但考虑静态的视觉效果,还要设想视觉元素与观众互动之后可能呈现出的种种样貌,通过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对信息传达的干扰或画面的不美观。视频、动画将作为常用元素,与文字、图形共同构成版面。“新媒体”的易编辑性也使设计师可以设计多种版面方案和视觉效果,随时更换以应对观众的日益细分及不同喜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有效完成信息传达。

3互动式编排灵活自由

融合多种媒介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新媒体实现了同一平面中多个、多层信息的同时显示,并可根据浏览需要任意放大缩小、摆放、堆叠屏幕内容,信息呈现不再受版面尺寸或显示区域大小限制,交互式操作的加人也为传达过程增添了趣味。德国波恩联邦美术馆内陈列有一个以法老图坦卡蒙统治下的古埃及为主题的互动展示。在4.5平方米的展台上投射,有顺着尼罗河谷延伸的整个法老统治区域地图,重要的城市、寺庙或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信息在地图相应位置都有标注。参观者用手触击任意信息点,与之相关的文化、宗教信息便会以文字、图像、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开,每组信息下方都会显示一些控制图标,可实现浏览链接信息、重新播放等功能。参观者面前的展示区域往往会有多个信息点,若在当前信息播放时又点击另一信息点,当前信息会自动关闭,并在原位置展开新的信息。同一位置、同一显示区域中,通过参观者自己选择、控制可交替显示多组信息,结合标注于地图上的地理位置,使参观者更易于理解各组信息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有限的显示区域内尽量详尽的信息的展示。在实现有效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获得最佳视觉美感是对视觉媒介的普遍要求,“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介的版式风格又结合自身特性发展出了独特的编排方式。

4传达方式丰富多彩

第8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已经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展到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来临。

当下我们正处在体验经济时代,受众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带动了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和广告互动传播媒介的到全面发展。需求带动技术的升级,新技术带动新媒介的出现,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互动广告媒介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介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介将继续保持活力。

麦克卢汉将媒介描绘成感官的延伸,并宣称新媒介进入某种文化后就会改变这种文化下人们的感官平衡,并改变他们的意识。人们的意识在主动和被动改变下产生新的需求。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书中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将受众看作有能动性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基于一定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使需求得到满足。用户的满意度来源于传播形式与人的之间建立的连结,这种源于本能的设计并不是独立机构或设计决策的结果,而是通过一系列设计和体验决策来创造一种整体的满足感。它可以通过关注细节的交互、激励设计、或故事驱动的体验来达成“使用与满足”理论。

2014年的全球娱乐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希望娱乐体验更加“自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广告体验将为广告的良好口碑和连带效应带来更多优势。良好的创意优势和优秀的策划、执行力,成为品牌及广告公司的目标,如何为企业增加社会化媒体形象和提升消费者的粘性,增加互动体验机会是广告生存之道。面临各种数字营销策略,背后的动因来源于技术和消费者期望共同持续演化。由技术引导的体验经济下广告的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

互动广告的媒介

数字时代的广告是以分享、开放、互动、主动为特点,事实上,今天的互动广告是媒介融合下的产物,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多样性。

本文作者将以企业对于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的分类,来论述数字时代的广告媒介的传播。

1.线上广告(ATL)创意

ATL(above-the-line),“线上”广告,通过大众媒介来影响消费者,如电视、电台、报纸、户外、互联网、各种移动终端等,也包括赞助、大型事件营销,公关等。

科技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利用大众媒介影响消费者的手段越来多样化,基于多媒体的互动方式有增强现实、多点触摸、全息幻像、270度幻影成像、多通道影像融合技术、地面互动、电子翻书\投影翻书、多媒体电子沙盘、电控调光玻璃等。如此多的技术可被线上广告使用,而线上广告的互动更多需要解决的是创意问题,把技术展示真正的用来提升产品的形象,加强品牌关联度,真正有价值的互动是你要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和你想要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的信息需求埋在互动里面,让人自然而然地去接受你提供的信息。

变形金刚永远是一批人心中永远的经典动画形象。DDB巴黎为玩具制造商Hasbro联合了折纸艺术家Betrand Le Pautremat创建的平面广告(如图),教大家如何通过折纸技术一步一步的折出自己儿时心目中的英雄。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可变形的平面广告”上的虚线以及折法指导,从折飞机开始再变形成机器人。动手参与的过程是寻找记忆的曼妙之旅,而成品又是真实地收获,这样一个简单地互动方式却十分难忘。

2.线下广告(BTL)创意

BT(Below-the-line),“线下”,主要指与消费者发生直接接触的媒介,如传单、赠品、试用等等,大多数促销或地面推广活动都可以划在线下中。

广告不仅仅是单向地向人们传递一些信息,线下互动广告能够使广告跟受众产生互动,这种互动首先是行动上的“亲身参与”和“亲密接触”,之后从思想上产生影响,最后这种参与互动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记忆。而受众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事物,还可能向其他受众分享,从而带动更多地消费者参与其中,形成更大的

影响。

瑞士医疗保险公司KPT,在倡导“少生气,多微笑”的健康理念之下诞生了一台弹球机。采用人脸技术,通过参与者的笑容来控制弹球机(通过脸部追踪软件在传送到连接着内部系统的Arduino板),现场排队参与的受众每个人都在装置面前试着各种表情的微笑,自我参与的同时也成为现场的主角,很多人在关注你的战果,是个美妙的体验,而这个体验的主题将被参与带到家人、朋友身边形成二次

传播。

所以,也有这样的说法:ATL是“空中部队”,是“拉动”消费者接触品牌;而BTL是“地面部队”,是“推动”消费者接触品牌。

3.在线广告(OTL)创意

在线广告是通过企业网站 、社交网络、富媒体、网络视频、文字链、聊天室、即时通信、移动通信、搜索、短信、EDM、EPR 等新媒体开展广告活动、广告作品的创意、策划、执行。而传统的以banner为代表的互联网硬广形式遭遇瓶颈,逐渐被原生广告、实时广告所取代。

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由投资人Fred Wilson最先提出,它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营销理念,这个理念的诞生基于媒体营销模式的创新。用投资人Fred Wilson的话描述起来更简单:“原生广告是一种从网站和 app 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 app 本身的可视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网站、app本身的广告,这种广告会成为网站、app 内容的一部分,如Google 搜索广告就属于这一范畴)。”简言之,原生广告是“设计特制的一种媒介形式,让广告成为内容的一

部分。”

常见原生广告的形式有瀑布流式排版、推文广告;图片嵌入式广告;网格式广告等,它的广告内容化,用户相关性方面将在用户体验、媒介商业化、广告主营销效果三方面创建共赢。如保时捷中国在花瓣网上进行的类pinterest原生广告投放(如图)。

互动媒体的融合是互动广告媒体的发展趋势,个性化的信息传达,订制式的营销策略在消费者数字化的能力增强的环境下,对即时、创新、个性、简单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而媒介的融合也是有效解决需求的途径。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作者简介:迟俭辉(1981-),女,黑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研究;

第9篇:多媒体互动形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 多媒体 多媒体广告

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扩大,网络营销的广告市场也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增长势头。

由此可见,网络环境给企业的营销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企业要在网络市场上开展营销策略、广告活动,必须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为主要表现手段。多媒体广告就是将广告信息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唤起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在网络营销中也主要采用多媒体广告进行信息传播。

网络营销中的多媒体广告表现形式

文本类广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信息传播媒体,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广告媒体。常用于制作说明性、描述性的商品说明。其广告效果为:内容直观,叙述清晰、明确,可反复阅读、理解,如网页广告、文本链接广告、论坛置顶广告、博客广告等等。

图像类广告。此种广告媒体投放形式以图形、图像表现为主。在Internet上通用的格式有GIF和JPG两种,比如:电子邮件广告、横幅式广告等。电子邮件广告通常以图片的形式发送到受众的邮箱中,使用户了解营销内容。横幅式广告是最为有效的直销工具,位于首页或各个频道页面的最上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动画类广告。此种广告媒体投放形式以动画表现为主,其格式主要为FLASH格式。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形象、趣味,具有交互性和自主性,吸引受众注意力。其应用有插页式广告、通栏广告和“浮层”广告等等。插页式广告又名 “弹跳广告”,当浏览网站或栏目时,在该网站或栏目打开之前先插入一个新窗口显示广告。 “浮层”广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且可以加入音效,浮层广告丰富的效果更能满足不同广告主的需求。

视频类广告。视频广告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广告形式,其格式主要有flv格式、wmv格式、流媒体格式等等,具有感官冲击力强、内容丰富、 互动性强、实时信息更新等优点。比如在网络视频流媒体上投放的视频广告。这种广告媒体能以唯美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流畅的动作和悦耳的音效,使品牌价值得到出色的创意表现。

虚拟现实类广告。这类广告以三维技术建立一个虚拟现实的环境,让受众在逼真的广告场景中感受品牌魅力和商家的服务。如房地产营销网站,制作出楼盘地图指示动画、装修效果图翻页动画、样板间三维展示模拟动画,全方位、立体、动态地展现出楼盘的特点,给客户一个全新的体验。顾客可以通过鼠标的移动浏览虚拟现实场景,犹如身临其境,增强商品的说服力,提高楼盘的销售量。

多媒体广告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特点

多样性。互联网中多媒体广告提供了丰富的营销方式,这极大的丰富了广告主的选择,提升了网络营销的价值。它改变了企业主广告信息传播的单一模式,使商品信息呈现更多样化或多维化,更具有感官刺激和视觉冲击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广告效果。

集成性。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使多种媒体信息统一获取、统一组织、统一存储及多媒体信息表现合成等方面。企业主可以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建立网络营销的竞争平台,整合媒体传播资源,为商品或品牌销售活动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增强广告活动的跟踪、反馈、测试环节的功能,从而使广告活动目标更加明确。

交互性。用户可以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操作,它缩短了用户和企业的距离,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使人在获取广告信息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正是上述这些特点使多媒体广告在网络营销的应用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优势。一方面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宣传内容具体形象,用户可以清楚地查看、了解、掌握商品的相关信息。当然多媒体广告在网络推广时还有许多局限性,比如网络营销中受众对象范围是否明确,如何评估广告效果?因此,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应用中还需要采取相应地手段去进行完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中的广告活动会从网络走向更多的数字媒体形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和荣.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的利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