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第1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兴趣合作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丰富了语文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

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涉及的知识面既深广又久远,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和信息来源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得到的。有些知识,由于资料的短缺或时间的匆忙,一时无法查找,教师在教学中只好闭口不谈或搪塞过去,弄得好不尴尬。而多媒体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是一个广阔的资源库,能提供语文学习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多方位信息,切实解决了广大语文教师查找资料难的忧虑。

2、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大多是一块呆板的黑板,教学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刚好能克服这一缺陷,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大大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创新。多媒体的人机交互、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了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同时传播同一教学内容,各种媒体互相补充,使知识的表达更充分,更完整,更易于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何乐而不为?”多媒体技术就给学生提供了激发兴趣的平台。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知识的网状结构和人机交互的功能,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为开发学习者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空中领悟自然和社会,感知人间的真善美,流露真情、真爱和真知,释放天然的潜能,激发丰富的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使学生在创新的路坚上定向前。

二、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多媒体技术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势在必行,但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多媒体代替。在当前条件下,多媒体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

3、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前面已经说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对课文学习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之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教师不能再以单维的思考方式、统一的标准答案宰制学生在阅读中的多维质疑,在写作中的自由抒怀。

4、多媒体应用须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第2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不解放孩子,我们的民族是要毁的。”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必须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符合课文目标要求的CAI课件,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就在此情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情景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要为教学服务,切忌盲目追求、哗众取宠、对教学产生画蛇添足的作用。“情景教学”还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不仅可以引情入境,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一 、从感知入手,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制作

语文中的情景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情景的好坏,使用的恰当与否,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读懂课文,深入领会,掌握本节课的要点所在。还要用心设计、精心制作达到惟妙惟肖,引情入景的境界。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指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不同媒体作用于人体的不同器官,例如录音、扩音系统作用于听觉器官,相当于耳朵的延伸;幻灯、投影作用于视觉器官是视听觉的延伸;而录像、计算机的信息存储等多种功能则相当于人脑部分功能的延伸,运用媒体教学,本身就改变了以往学生无论上什么课都只能面对同一个老师的单一模式,而是让媒体打破他们器官的平衡,并对感官的活动具有强制的作用。

二、是从理解入手,掌握重点,剖析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辅助教学的情景,在于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音乐,截取或制作合适的背景画面,放入最恰当的地方。目的在于掌握、剖析难点,从而达到情景教学的高潮,完成语文教学优化组合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长处,并通过媒体的组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不仅收到优化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以《月光奏鸣曲》配合《荷塘月色》重点段落的讲解;以清新明快的现代音乐来教授《绿》;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乐曲配合《 聊斋志异》的有关诗文,用古朴凝重的古筝独奏引出,《论语》的有关内容,用诙谐的音乐插入《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部分,再加上简洁爽朗、优美和谐的画面做背景,学生就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随着优美的画面,音乐的导入,使学生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世界。对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掌握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从学会做人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第3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优势 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实践体会。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利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多媒体可再现月色下荷塘的清丽脱俗,再现荷塘上月色的朦胧柔和,这里可以用语言描述情景,用画面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内容一般限制于课本和教师积累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可读量十分有限,但多媒体却可以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它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地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这样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斑羚飞渡》时,斑羚们面临进退维谷的绝境,为了种族的延续,是怎样在悬崖边上实现飞渡的呢?这时运用多媒体FLASH动画,将具体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并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清楚深刻地感受到斑羚飞渡全过程的悲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毋庸置疑,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增强,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地区的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就片面夸大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课件华而不实,不能紧扣教学内容。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容易过于强调华丽的外表,用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几十张幻灯片让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云,根本无法掌握教学内容,更别谈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了。

2.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师生难以交流情感。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软件,很难临时变更。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思路,因材施教,而只能根据课件,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模式中拽,事实上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另外,课堂上教师忙着操作,很多时候无暇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魅力牵引学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如果教师整节课都在操作课件,那么岂不成了放映员?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网络便利,一些教师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课件,结果干脆连备课也省略,上课前只是看看这些下载的课件,考虑课堂上怎样展示这些课件,完全忽视教学的主体——学生。久而久之,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的能力就会下降,教师没有了自己的创新思维,也没有了自己的教学观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及自身的朗读水平将随之退化。

成熟有经验的教师还体现为对课堂调控驾驭的能力。如果教师一味依赖多媒体,那么势必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失去主导地位。

4.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4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语文;现代教育理念;发扬利用

当今,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节奏大大加快,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但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从多媒体教学优缺点两个方面着眼,探究解决途径,使多媒体得以与大学语文教学很好地整合,发挥其最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老师教、学生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媒体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在教学革新活动中彰显了其突出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以视觉、听觉为出发点,具有界面内容生动、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教学中‘文本内容’到‘体验内容’的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和再现各种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场景相关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从而实现了教学容量的最大化,课堂的交流得以无限延展;大学语文内涵更丰富,主体感更强,说大学语文课堂采用的是立体式景观教学非常恰当。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大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新颖性。比如在讲解《雨巷》时,先响起曼妙舒缓的乐曲,之后,让男女组合和着美妙音乐一起朗诵。从大屏幕中看到的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诗一般的丝丝细雨,还有色彩斑斓的油纸伞以及丁香姑娘那忧郁的眼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多媒体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深的东西通俗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一个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候,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对而言没有形象思维发达。以前只可以抽象讲解的知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得形象了。传统教学中各自独立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在多媒体中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被带进一个生动活泼、充满诱惑力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味觉、嗅觉都得到充分调动,思维空间被打开,理解力进一步提升。多媒体一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难易就得以调节,大学生顺理成章地实现了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信息网络传输准确又快捷。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语文的教育资源在全国甚至全球得以共享。多媒体课件依据网络支持,得以不断完善不断传播。其表现力及交互性进一步优化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过程实现了革命性的创新。

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教学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是必然的。在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们对文学常识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些经典对他们来说不再难以理解,大学语文学习被提高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多媒体运用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

使用多媒体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平等使用视听资料。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可以对视听资料任何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学生就能够相对独立、自由、深入地思考,增强对教学的参与意识和对教学主体的认知。从教师角度来说,来自大学生的自由、丰富的思考能够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同时也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机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须真正尊重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课件质量有待提高、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等。某些课件就是手写教案的电子版。板书由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化为现代的“屏幕+键盘”,乍看教学方式上有一点点改变,而本质上无非“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的优势并没得到发挥。大学生最初还可能感觉到一丝新鲜,但久而久之,这种单调的转化就乏味了,课堂气氛回复平淡,授课效果难有多大改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徒留形式。

课件作用被无限放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束之高阁。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喧宾夺主。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与运行上,把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忽视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沦为课件的奴隶,课件成主导,教者被动,学者也被动。常规成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被挤压得荡然无存,师生互动被人机交流所取代。表面的热闹过后,脑子里空空荡荡,没有留下知识的光芒,最为可贵的深思联想也被扼杀在一目了然的表象之中。

影像图片的滥用导致大学生想象力的萎缩。正如古语所说“物极必反”。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竭尽全力搜集各种图片、影视资料,于是出现“过度包装”,内容繁杂无序。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结果就是削弱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这种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大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大学生对于文本的理性思辨被“热闹”冲淡了。“语文课被上得大同小异,这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执教者的手脚,并导致他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由性思考和个性之张扬。”

三、多媒体应用误区产生的原因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首先是许多大学语文老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不是十分熟悉。有关专业人士曾经针对大学语文老师利用何种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用PowerPoint的占95%,用Flash的占15%,用Au—thorware的占10%,用3DMax的占4%,用Dreamweaver及其他工具的占1%。”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大学语文老师多使用电子幻灯片技术,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要求使用技术水平高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说往往不现实: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这些软件,对专业软件的认识程度不高。

其次,缺乏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能代替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一个大学语文老师若忽略了对诸如教学心理学、教学传播学等理论的再学习,就会导致一种现象产生,那就是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流于形式,更不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件,课件成为资料的堆积、技术的展示。大学生们感受不到多媒体运用的亲和力,甚至感到还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合适。

第三,大学语文学科特点被忽视。大学语文教育本质上属于人文教育,精神层面的东西居多。精神财富必须通过学习和心灵感悟来获得,而不能靠外力去占有。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由于忽视大学语文的学科特质,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导致无用信息泛滥,非但无助于教与学,反而再巧成拙、事与愿违,与科学、严谨、和谐的课堂要求背道而驰。

四、趋利避害。实现多媒体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要使大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教学的实施者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是关键。首先,大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其次,高校也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师们有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个性,正确看待教师的悟性,真正把课件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对老师的束缚;鼓励创新和自主研发课件。

第5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1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方式

1.1多媒体课件

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创作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即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当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效果会很好。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学过程中凸显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特点,提供给学生感性的、直观的认知材料。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的时候,通过再现情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使学习进入新的、更为深入的层次。

1.2博客、QQ及论坛

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网页,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内容相当于作者本人的随笔、日记和资料库,使用者可以对文章分类、管理、隐藏、编辑,是具有个性化的知识仓库,通过不断更新,对网络传达着实时信息。另外,它还内含许多其他与主题相关的网站的超级链接和别人对日志的评论。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和信息方式,博客简单易用,信息可长期保存并能按时间和专题归档整理,有明确的主题,便于开放共享与协作交流,这些特点使其特别适合于目前提倡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在QQ空间、新浪或搜狐BLOG等已广泛使用。已有教师团体及个人将博客运用于教学,将其打造成为学生学习记录、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学活动的协作、校内外沟通、信息新闻、学生优秀习作展示等各式各样的平台……形成了学生电子档案、师生或家校之间交互式评价媒介或者是教学活动的协作式平台,发挥着意想不到的积极的作用。QQ和BBS则在提供即时互动、交流方面发挥了非常便捷的作用,也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1.3学科教学或培训网站

学科教学或培训专题网站是教育教学的平台,可以是教师个人建立的学科网站,也可以是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建设的教学资源、教学故事、专题网站。各科教师在不同栏目中自己的课堂实录视频,写下教学故事或教育反思,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等都可以在这个专题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科教学专题网站是教育机构给教师提供进行教育研究的平台,由于专题网站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易于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曾多次通过网络会议开展教师业务工作部署及培训。今年在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届时优质课将晒到网络平台上,形成一个非常实用的资源库和互动平台。孝感市早在几年前已开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教师开展常规培训。另外,目前有部分学校倡导教师使用开发商提供的协作教学研究网络服务,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以注册会员的身份在网络上搜索、使用某些网页教学资源,诸如多贝网上有大量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师的专题培训内容……这些形式开启了异地同课的样本,为偏远地区的师生同步加入部级优秀教师的课程甚至海外的实时课程提供了可能。

2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2.1提升师生综合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流畅的表达能力,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的手段,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时,其实质是大量知识内化的过程。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的共识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关于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库,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他篇目作为学习的资料,了解论语的精萃及深远影响,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建立这样的资料库的前提下,还可创设一个BBS,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资料库与网络社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心智的发展。

2.2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

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用途,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在人机互动、网络互动中,通过查找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比如在进行古诗鉴赏课时,可以设立一个窗口,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讲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相比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事半功倍。

2.3培养师生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

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开发教师和学生潜力,调动积极因素,“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制、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级的学生与另一个班级、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教与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不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也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1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文章当中的语言描绘一一配图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很多课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完全没有必要去浏览那些直观的图片。文学的意象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信息技术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了。

3.2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和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但不是取代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需要语文实践和训练。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获的。如: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如果多媒体将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儿,投学生感官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单纯迎合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必然会削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而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信息技术难以形容和传达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3.3多媒体教学不能妨碍课堂生成与情感互动

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有不可预设的一面。正因为课堂的“不可预设性”,所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时在课堂上难以发挥作用。多媒体的制作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多媒体课件。课件一旦制成,教师及课堂往往受限于课件。呆板的预设妨碍了活生生的生成,教师很难发挥特长、形成个性。教师把多媒体作为粉笔和黑板的代替品,虽然是一种进步,却抹杀了教师的个人风格。带有感情的教师范读、隽美的板书与优美的简笔画,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是任何课件的文字和图画所不能取代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教师的魅力所在。但是,不适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教师更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而忽视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沟通,人性化的教学就会被冷冰冰的机器取代,严重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

3.4避免不顾学科特点盲目使用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但有些课堂如果片面追求信息化会喧宾夺主,产生流于形式、只玩花样、不求实效的问题。无关信息的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人文性,忽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忽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盲目效仿其他学科搞认知训练或视听欣赏,总让学生丢掉课本抛弃语言看屏幕,这些做法违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了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通过阅读、感悟、联想、贯通,对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让学生达到对文学的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的薰陶,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第6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化激活支撑;实践与研究

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以微型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普及。而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了“星火燎原”式的运用和推广,即使是广大农村校园也基本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的理想化教学目标。实际观察和专项调研信息表明,多媒体技术不仅刷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照亮了课程教学活动的各类时空阵地。但“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历一个不断适应和逐步完善的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多媒体课程模式在“全面构建”“合理使用”等方面同样如此。那么,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全面而又深入地运用到课程活动的各类环节中呢?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试从以下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语文“听”力训练的效果

语文教学始终强调“听说读写”的整体性。然而“说”的训练备受关注,“读写”训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听”练却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并未与实际教学产生直接关联或明显互动。尤其是在信息环境下,我们发现“听练”地位不升反降,甚至产生诸多“误区”:①学生与媒体高频率对话,弱化了“听练”地位;②文字投影显示代替了口述教学要求,减少了“听练”机会;③课件或电子白板的运用,让音频使用更加走低。我们在审视以上误区的基础上,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强化“听练”的地位和质量:①听写。录音播放字词句段等听写内容,速度由慢渐快,教师动态巡视与个别指导。②作业布置。把教师口述、板书与录音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听后逐项记载作业内容。③纠偏改错。如录音播放典型的错误作业或各类病句,让学生听后迅速判断并作出正确回答。④配乐诵读。以音乐和谐诵读,既可渲染语言,反映作品情感,又能增进诵读情趣,增强诵读体会。⑤用于听力测试。主要有听后口头回答和笔答两种方式。

二、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说话”训练的效果

“说”不仅是“写”的基础,还是培养语感、表情达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形式。就小学生而言,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然而由于其心智发育的规律性,整体上仍存在“语言不规范、说话不完整”现象,尤其是部分小学生存在“说不出”“说不清”甚至“不敢说”“不会说”现象。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说话训练让小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说清道明”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循循善诱外,还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性因素和力量。以刚入学“自我介绍”为例,许多学生是“有问就答”“多问少答”。对此,笔者用多媒体演示“自我介绍”的情境,让他们边看边学,然后再进行自我介绍。有了这种榜样示范,学生的自我介绍就既全面又细致了。

三、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悦读”训练的效果

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活动,能够提供大量的感性思维素材,扩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范围,让语文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等因素的限制。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无限表现力和强大感染力非常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实现入情入境的理想化教学目的,为“阅读”走向“悦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如教学的《七律•长征》时,为了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了诗中的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在激情观赏后,有学生提问如下:“老师,这些是不是真的?难道红军战士就真的不怕死吗?”笔者意识到应该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情感教育,于是为学生简要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革命事迹,最后以“红军为什么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取得最后胜利”为话题组织讨论,让学生最终理解“不怕”“若等闲”等词语的内涵和分量,由此获得阅读训练与情感教育的“双丰收”。

四、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语文“习作”训练的效果

习作训练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不容忽视的重难点教学所在。小学生之所以深感习作难,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习作情趣和习作素材。多媒体技术具有储备海量、更新快速、操作便捷等优势功能,非常有利于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既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习作情趣,又能提供丰富多元的良好素材。比如,平时师生共同建立“习作素材仓库”,运用超文本方式把“图、文、音、频、动”等信息链接起来,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元、不断扩容的超媒体系统。学生根据习作需要可自主选材、信手获取。

五、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语文“综合”训练效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道风景线。皮亚杰强调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这就是说,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趣的学习心态,又培养了他们勤学好思、实践创新的学科能力素养。如果将之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的话,定能收获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比如,在教学《变色龙》《金蝉脱壳》等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人与动物”为活动主题,共同设计如下综合性实践课程:(1)蚯蚓(或其它小动物)生活习性探秘(生活观察、网络搜集,交流)。(2)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网络材料搜集,成果汇报)。(3)动物知多少(网络搜集,动物知识竞赛)。(4)想象人与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创编一则童话故事(习作,发到网上接受评价)。这一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对动物的情感意识,并有效培养其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综上所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犹如扑面而来的“科技春风”,不仅可以唤醒广大师生的现代教育思想,更能够为优化课程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只要我们科学、合理而又充分地善加运用,科技之花终将绽放在校园内外。

参考文献:

[1]荆明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J].学周刊,2011(25).

[2]张艺译.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

第7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有兴趣,才能够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瓶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清晰动感的模拟动画和视频录像,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善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实现整合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力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及其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教师适当点拨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教学更是形象教学的最佳手段。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学生审美感受,调动积极性。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发散思维

其实,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有精彩的开始,还需要有完美的结尾,正所谓“有始”还需“有终”。既要有效导课,也要巧妙结课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疲劳, 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这时,如果老是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来组织教学,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重新进入活跃状态。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触发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

三、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注重丰富的阅读材料

网络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 ,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动物》、《赤壁之战》、《聪明的乌龟》时,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兴趣,因此,网络教学轻而易举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广泛阅读时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个人会终生受益。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同作用优化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标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去恰当选择电教媒体,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声、像、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对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作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如,在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学生围绕“古寺”一词进行资料查询后,围绕一个主题 《话说李时珍》,学生利用word 制作成自己的演示文稿形式,与大家共享交流。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的信息不仅来自老师、网络,也感受同班学习的成果,师生的得到时的交流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提高,教师对新的信息体验也受益匪浅。这样,教与学的目的都能达到优化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象、声音、图片的能力,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显示了其辅助教学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软件设计时,有多种不同的响应方式可供选择,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教学信息传递的任务,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三元双向反馈机构。不仅能优化教育环镜、提高课堂效率,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乐趣,更重要的是它在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具有任何一种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

第8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55-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激发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突破重点、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韵母an和ang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让“ang”的g闪动或者变色,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q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

3、加强读写训练。在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遍,可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第二遍,录音没有了,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遍,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4、培养语言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去向等展现出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想法。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在电脑里画出来,或制成模型,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他们理解了在这三个句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写话中准确地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贷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妙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1、查阅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笔者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余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2、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了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

第9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能以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课件与传统语文课的备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有显著差别的,它要求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借助计算机采集、加工、存储、输出信息极为快捷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充实,增加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更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之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拓宽教学时空,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详实、典型的具体经验或感性材料,为思维活动的展开构筑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在教授学习重点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省时高效地将整节课或整个章节的内容层次显示出来,它有利于学生建立有机的知识结构和形成长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为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自主发展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这也应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仍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误区。只有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给多媒体教学以恰当的定位,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

从近年的实践中看,我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辅原则。忌喧宾夺主。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存在着教师过于依赖技术,降低了对教学尤其是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没有真正认清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位置,某种程度上上了一堂科技展示课而不是教学课,这是喧宾夺主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多媒体演示代替板书;二是以多媒体演示代替思维活动;三是以多媒体演示代替文本阅读。其实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最大限度的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技术展示。

其次,要坚持实用性原则,不宜哗众取宠。为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应当从时、序、量、度四个纬度上寻求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教学效应。一要适时、适序。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时机的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必须注意时机,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效果。二要适量、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但应当注意“量度”的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在量的多寡而在效能上,过犹不及,这个“量度”应当体现在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