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精选(九篇)

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第1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1.实践策略

体育自身的实践性和过程性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创设了生成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所属院系及其专业方向,结合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设想,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道德的元素,引导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和训练中,展开更多地思考和个性化创新活动,让他们把个人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与体育活动和体质提升统一起来。根据体育项目运动及其技术技能的特点,体育教学应注重运用团队性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具有直接地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选择和运用现有的团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接力赛等,让学生在不同队友之间的磨合中,体验合作与努力对于个人成功和团队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尤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项目设计,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对彼此的了解,并进而学习了解、发现他人优点的方法,便于以后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培养扎实的能力和个性化的方法等。

2.主题模拟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或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运用课堂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开展主题或专题模拟性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与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为确保操作性和实效性,可以采取两种模拟方式:一是与其他学科配合性的模拟。按照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与不同学科,体育教师选择体育项目中的某个技能或环节,设计与某学科相关的蕴含职业道德教育的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科教育、体育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统一。二是学生定制性的模拟。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运用体育教学内容的就近性为学生定制某种职业道德模拟教学策略。如学生向体育教师定制增强时间观念的职业道德教育环节,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体育训练内容,如不能完成则受到负荷提升的体能惩罚,以强化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3.理论教育策略

鉴于体育精神在理论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共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是体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双赢的教学模式之一。根据体育运动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可选择两个切入点展开:第一,开展拼搏精神教育。教师应从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体验切入,让学生从体育运动开始时身体的劳累、肌肉酸痛等负面感受去思考,引导他们感悟经常性运动之后的机能提升所带来的身体健康,进而设想和思考未来的职业和幸福生活,培养其坚持拼搏精神。第二,开展创新精神教育。对高职学生而言,在未来工作中开展岗位性的技术创新、技能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兴趣性的专利发明创新等,都是推动他们职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的实施

1.对抗比赛法

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值得推广的比赛方法有两种:一是班级小组对抗法。体育教师个人根据职业道德的需要以及即时教学的体育项目,对班级进行分组,组织开展小组之间的对抗比赛,让他们在相互的协作、配合与共同努力中,达成不断转化对抗的不利局面、创造有利条件以获胜的目的。二是班级之间对抗法。这种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两个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在学校内或体育院系领导下的组织。通过这种对抗比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准确认识个人优势的能力,让他们在扬长避短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个人实力。

2.个性化体育方式创新交流法

为切实“深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文化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职业内涵、实践活动”中,以个性化体育方式创新发挥“全方位合力作用”〔1〕。教师在对学生创新方式进行科学性甄别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具有推广意义的体育方式,让有个性的学生进行比较性的展示,让其他学生从体能训练实效、技能动作美感,尤其是与他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目标职业的吻合性方面,做出理想性与前瞻性的判断,既可以直接选择作为自己以后的职业体育方式,也可以抽取其中的某种技能要素融入自己的创新方式中。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性的展示后,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所任教学生的所属院系及其未来职业可能性〔2〕,对他们创新的体育方式进行必要的矫正、整合或优化等。

3.角色扮演法

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和意向性的职业,为学生创编具有职业道德教育作用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感受未来的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管理性与被管理性的角色扮演,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与凝聚人心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如采取学生轮值做教师教学助理的方式,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参与进来,通过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指导同学与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使自己全面地体验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策略实施的绩效评估方法

1.纪律观念考核

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意识是任何职业最基础的共性优秀品质。在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考勤、学习认真程度、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与各种对抗比赛中的表现,直接考核学生的纪律观念。考勤方面如学生的迟到、早退、中途逃学等现象,课堂学习中如学生随便说笑干扰他人,在训练中恶意制造某种危险等都属于纪律考核的要素,教师要通过学生日常的各种表现,发现和评估学生职业道德的实际水平,并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告知与教育学生。当然,在学生学业考核的指标中,纪律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直接折射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奉献精神考核

奉献精神是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基础要素。虽然按照宪法、劳动法以及生产规律,付出劳动就要创造价值并获得报酬。但作为职业者依然需要出于各种需要或可能性,做出大于本职工作的各种付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能从维护整体利益与推动团队高效工作的角度,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等做出更多奉献性工作,如教育学生在上体育课之前,自觉地去相关部门领取体育器材,或在自己有闲暇空间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同学整理衣物,同时,对于出现特殊情况的同学帮助送到医务室或帮忙倒水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既需要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发挥,也需要教师探索与其他学科和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的研究和创新〔3〕。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是一言一语或某个主题活动,也可能是某堂课的系统教学,只要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树立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助力作用,教师都可以立足学科实际与自身个性展开。

参考文献:

〔1〕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5):85-87.

〔2〕闫文.构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2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研究有效教学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体育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确保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1.以生为本,采用简单明了的检测方法掌握学生的体育能力。初中体育课堂是学生体育能力提升的场所,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体育理解能力,考察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案例进行现场示范模拟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能力组建体育学习小组,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行有层次的教学。

2.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确定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并结合他们的体育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如遇到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一些简单的、仅靠教师示范学生就能独立完成的动作,就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而遇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参与体育训练

1.合作学习,可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初中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更要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在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中得到提升。要使初中生逐渐理解并学会体育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完成动作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要由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师应选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力争学生在互帮互学互助的过程中该组成员的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在合作小组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采取随机型合作、异质性合作、同质性合作、帮教型合作、友伴型合作等合作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置身于不同的合作环境之中,已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便可根据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原则促使学生探究、思考、训练,达到小组内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发现学生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参与性。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作方式。如在教学“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当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然后再根据自我检测方法进行自我检测或者同伴互测。

三、加强体育课堂的常规性训练,因材施教

1.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性训练。体育课堂的常规性训练为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体育课堂常规训练。在进行常规训练时,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思考学生如何才能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上课伊始,教师要指导学生检查以及布置训练场地和指导体育委员整队,并逐渐开始课前常规训练。

2.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而对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通过努力也能够达到标准,进而提升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3.教师要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生本理念已经逐步走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师要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种角度吸引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使课堂效用最大化。同时,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杜绝造成运动伤害。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训练,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都玉茹.《营造环境,深化学习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教育,2010,(6).

第3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9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整体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保证,而且要求注重发挥体育教学环境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功能,如何使体育教学环境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和人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使我们深入了解和发现体育教学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其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创造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 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因素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它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丰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学校体育教学的经费主要依靠学校的行政事业拨款,体育经费的获取途径相对单一,而大多数的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体育经费的相对缺乏。目前,学校体育依然受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体育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这成为学生体质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体育课程时间设置及班级规模也均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

2 中小学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由情感环境、组织环境、观念环境组成,情感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情感状况,它由师生双方共同建立,由于体育教学是面对面、手把手的直观教学,建立良好的情感环境对于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显得格外的重要。情感环境包括了课堂教学氛围、人际关系等方面。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笔者将国家体育政策法规及校内体育规范、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知、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归类于体育教学当中的组织环境,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被很多的中小学校视为“副科”,这对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价值观念、学习观念、为人处世观念、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认可程度等是观念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学行为,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3.1 物质环境优化策略

关注和改善体育教学设施,重视提高体育场地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设施,开发新型体育项目;运用直观教学,活跃室内体育课氛围;实现良好的信息传导;合理布局场地设施。

3.2 情感环境优化策略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间的联系,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3.3 组织环境优化策略

争取和依靠校领导的支持;完善体育规章制度,规范体育教学;改变陈旧的评价模式,建立人性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

3.4 观念环境优化策略

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育学习自信心;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和舆论宣传,转变学生体育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 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

2003,39(1):24-26.

[2] 徐万勤.建构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5,21(1):28-29.

[3] 黄永良,傅纪良.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环境的构

建[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6):9-11.

[4] 周卫,李林.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建与优化[J].体育

科学研究,2004,8(4):79-81.

[5] 王国民.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教学环境优化[J].成

第4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相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高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但从现有问题来分析,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一些出现的问题也必须解决才行。类似师资问题,教学方式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场地和设备设施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也使得高中体育教学迟滞不前,得不到有效发展,对它的改革和创新也极为不利。本文从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出发,进而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高中体育教学所遇问题

(一)课程的开设不科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变化微弱。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的项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能够让学生多些学习和锻炼,实际情况是,目前教育还是跑步,篮球、足球占主要内容,学生认为项目太少,教学内容也没意思,对学生来说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也不愿过多参与,能找理由逃课的就不上体育课了。

(二)教学方式问题

多数学生认为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方式有问题,太过单一是主要情况。有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不重要,而体育老师也不在乎,因此双方对此都不积极,学生简单排个队列,做个操,剩下就是自由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还有的教师太过强势,不跟学生做过多沟通,直接就是做这个活动,做那个运动,不给体育课带一点乐趣,跟完任务似的,学生感觉也比较压抑,这样也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师资薄弱问题

受升学率压力,学校对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学校提倡一切可以利用时间来学习文化课程,加之有的语数英教师占用体育课,体育教师兼职其他职务,这些都对高中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削弱了体育教师的职能,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和专注度。

(四)场地和设备设施问题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即使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再好,没有好的场地和环境做保障,那体育教学的工作也是难以开展的,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中学校不愿意在体育课上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为是资源浪费,这也就限制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发挥,同时,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体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二、高中体育教学相应问题解决策略

(一)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主

高中体育教学时,要尽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询问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看他们想怎么做,共同为提高体育教学而相互探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不会觉得课程设置太过局限性,也会要求主动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即使课程满足学生,但是理论知识学生还是要掌握,以免做其他运动时使自己受伤。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一改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和学生之间拉近距离,多征求学生意见,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通过自己亲自做示范,多和学生互动,我相信一定能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学到体育方面的知识,并能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适当放松。

(三)加强师资方面的培养

首先,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不要吝啬培养体育教师,也不应该给体育教师安排过多的其他杂事。其次,学校可以多组织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了解更为专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增强自身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责任感。最后,学校也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引入好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增强了,那么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就变得简单。

(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创造好的场地

好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完备的体育设施做支撑,很多高中都面临体育场地不大的情况,也有的学校没有最基本的体育设施,不是篮球不够,就是跳绳不足,再不就是损坏情况无人问津,有时上体育课的班级多了,更是矛盾重重。因此学校要争取各方面力量,把场地和基本设施问题解决了。

(五)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

学校领导都重视升学率,这是共性,但是更要明确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好的身体素质才是学习甚至以后工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的关键时候,一定不要错失这样的机会,否则即使学习了知识,也垮掉了身体。学校领导应该表明态度,去倡导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运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育的道路还有很长要走,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也要为学生和体育教师创造好的环境,体育教师本身也要多学习,多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5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

1引言

高校体育特长生是具有学生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一个群体。他们既面临着参加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任务,又必须完成大学期间的文化课学习,其中的英语学习是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难点。由于体育特长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再加上繁重的训练任务引发的身心疲劳所导致的英语学习效率的低下以及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特长生的英语水平在体育院校的整体学生中处于下游水平,更无法与其它文、理、工等基础较好的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因此,研究高校体育特长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对于提出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促进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高校体育特长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高校体育特长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可以通过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认知因素、时间投入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体现出来,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6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互动;引导生成;体育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31-0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高二学生二(2)、二(3)、二(5)、二(8)为实验班,人数220;二(4)、二(6)、二(9)、二(12)为对照班,人数225。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

二、研究策略

1、开放的预设,体现互动中的生成

(1)活用教材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单纯在学校的运动场,局限在一节课里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相联的,具有很大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

(案例1)把体育课的内容与应急自救互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结合高二学生好学、好动、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注重把身体锻炼与日常生活中体育项目相联系。

溺水急救

学与练

1、搭桥:A、铁索桥 B、吊桥 C、独木桥D、荡桥

2、过河:A、跨步跳 B、半蹲走 C、平衡走 D、匍匐前进(等时轮换)

3、落水:①、同伴跑跳钻过自己翻转的呼啦圈,模拟游泳救人。②、拖人跑(救者一手模仿游泳,一手拖落水者抗阻力跑)。③、上岸后,将落水者腹部放在自己肩上,快步走马观花10步。④、模拟人工呼吸和心脏体外按摩。

教与学⑴、分发小组练习卡片。

⑵、启发引导并参与学生搭桥活动。

⑶、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过河和救护比赛。

⑷、组织学生表演,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2)弹性设计

①准备活动自己编

②教学内容超市化

③练习器械自己制

④游戏活动自己创

⑤放松整理,“跟我做”

2、宽松的环境,催化互动中的生成

在教学中,我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以便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生命流”。首因效应、南风效应、尤其是马太效应。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3、多维的互动,拓展互动中的生成

(1)教学指导“显隐”策略

实施“显隐”策略,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受阻时,教师应致力于“导”,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练习;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顺畅时,教师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大胆探索,或者干脆作为学习的一分子,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和练习之中。

(2)学习疑问“踢球”策略

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提问,“老师,一定要这样钻圈吗?”教师可以艺术性地处理这些提问比如“你觉得自已怎样钻圈最快呢”等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实践,培养自我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评价“模糊”策略

实施“模糊”评价策略是通过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反复实践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比如当学生的练习顺利时,教师可以用“你真棒”“就这样练”等肯定性语言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学生的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用“不要怕,再勇敢点”等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的睿智,凸现互动中的生成

(1)找准起点,因才施教――“让学生先动手”进行引导生成

教学新知前,让学生先动,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

(案例2)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教学,运球学生多多少少会一点。我就先让学生自由运球5分钟,从中了解学生运球基础掌握的情况,然后教学设计由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练习――分析、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提高练习变为:易出现的错误示范――学生尝试练习――正确错误比较――学生改进练习。谁知,学生被错误的动作所吸引,练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练得就非常的用心,技术的理解逐步加深。

(2)由此及彼,趁热打铁――“巧用学生的话”进行引导生成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 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3)“贴膏药”游戏在实践中运用得很普遍,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总是处于“抓有”的位置,而抓不住其它人,导致该跑的不跑,该抓的不想抓,跑动不积极。有学生说:在游戏过程中,听到教师的哨音后,逃者与追者的一方立即对换角色;逃者贴了以后,则追者变成新的逃者,被贴者变成新的追者,由于角色互换不及时而手足无措,学生在笑声中游戏,这时学生又提醒了我能否增加另外两人同时进行,两人逃两人追(要求:不允许两合追一人,只能追自己要追的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练习的密度。

(3)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妙用学生的错”进行引导生成

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4)在田径项目中的快速“跑”教学怎样跑才会快?学生马上有人回答:用力跑会快,接着做原地“用力”跑的动作让学生们观察“快”吗?这时肯定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再次回答是大步幅,我的第二个动作表演是大步幅的慢动作,学生很快明白教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快频率和大幅度的密切配合,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4)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活用学生的话” 进行引导生成

上体育课时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出乎意料时学生学生把最真切的感情流露出来,教师要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从而生成教学的创意点。

(案例5)那是10月份的一节女生课,我正带领学生做行进间准备活动,最后听信号加速跑时,为了避开学生,没在意脚旁边的一块小垫子(给学生练素质用),一个趔趄没站稳,感觉要摔倒,我下意识地就势做了个后滚翻,化险为夷。学生见此情景一下呆了,见我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说“老师,好帅!”“老师,好厉害!”我灵机一动,为何不借这事件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学习后滚翻动作呢?于是我立即宣布:本节课我学习后滚翻动作,就是刚才老师做过的动作。讲解、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还有小部分学生和老师“摔倒动作”决一胜负,意外的事件想不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顺势延伸,乘胜追思――“善用学生的问” 进行引导生成

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案例6)学习滚翻动作后,有学生问我“滚翻有什么用?”“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滚翻的动作是有差异吗?”学生就七嘴八舌“如果从山坡上滚落时身体应该是横向滚动,并尽量减速,摔倒应一侧先着地”“我看过电视报道,就地滚动可以远离火源,避免危险”“从高处往下跳,团身落地,接快速滚翻,可以缓冲身体重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等,“前后滚翻能不能稍稍变化发展成新动作?”,学生展示了:鱼跃前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前滚翻分腿起、远撑前滚翻、并腿后滚翻等。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

5、不断反思,优化互动中的生成

课堂生成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不断反思和矫正,对自己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要不断反思。对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引,积极意义的生成要导得开,切忌生成泛滥,不加节制,要掌握一定火候,获取一定经验,使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在反思中不断优化。

三、操作策略

1、兴趣是互动课堂“引导”与“生成”的最佳融合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位体育教师都认真地进行教学的引导,可效果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充分的满足,有的却不尽人意。其关键是没有寻找到学生们最关注的热点“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引导学生寻找到最感兴趣的东西。

2、互动的课堂教学是“引导”与“生成”的实践平台

在实践中,对于课堂中引导与生成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以下体会: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

(2)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对学生们有创意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3)教师要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

3、在互动中挖掘“引导”与“生成”的认知点

教学中的“引导”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具有很大的弹性。“生成”是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体育教学,教师应以“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有弹性、富有个性化的设计教学,善于寻找“引导”与“生成”的相通之处――认知点,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把握,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4、创新是实现“引导”与“生成”的终极目标

(1)充分创设个性表现的教学环节

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想得到别人的称赞。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是我们提高学生表现欲望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教学达成的努力方向。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动作进行热身活动;要求高年级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的改造,自我创编简单的舞蹈或徒手操等。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教师的引导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让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2)充分引导问题的多种假设

在引导体育活动时应多设计几种假设,以便在实践中能够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案例7)在教授排球自垫球的内容之前,本人事先预计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和问题。自垫球时,为什么小臂一定要并拢伸直?为什么手臂不能弯曲?为什垫球的高度尽量控制在2米左右?为什么接触球的一瞬间,下肢要配合上体做屈体动作?......这样,本人对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了充分的预计和假设,所以上课时对学生在练习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并适时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所提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小臂并拢是为了增大接球面积;控制球的高度是为了提高击球的稳定性;下肢的屈体动作是为了接触球的一瞬间给球一个缓冲......,课后同学们感到收获颇多,对所学动作大部分能够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

四、引导策略

1、预设之内的生成,点拨引导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案例8)在教学“障碍接力赛”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若干个垫子和呼啦圈,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规定的区域内,要求各组学生任意的选择四件器材来组成两个障碍,设障碍和过障碍的方法自定,目标是争取第一。

指令一发出,学生都忙开了,有的选择四个垫子,也有的选择四个呼啦圈,也有的选择圈和垫子搭配。验证的最好办法是比一比,我问学生:“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呢?”

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绕,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跳,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钻等等。

“你们将如何设计本组的障碍呢?”

“我们可以把垫子或呼啦圈立起或平放,可以把垫子和圈结合起来设置,还可以把垫子和圈交替使用......。”

学生的方法真是多,想法也很奇特。我说:“那你们就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赛吧,看看哪一组设计的最合理?”

学生又开始忙开了,很快每组都设计出自己的“障碍”,各有特色。

比赛进行的较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我问获胜的一组:“你们用什么诀窍取得了第一?”

有的学生说:“我们觉得跑最快,所以我们用绕和跨。”

马上我听到了反对的声音:“我们也是绕和跨,怎么比他们跳和钻的还要慢啊?”

“是吗?”我说,“那我们听听第二名的意见?”

第二名的小组马上有人说:“我们采用跨和跳也很快的,只是我们有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他接力棒掉了。不然我们就是第一了。”

“还有,还有,我觉得跳和钻也是挺快的,我们也是因为接力棒掉了才慢的。

“那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说。

有的学生说:“老师教过的,接棒的时候手掌要竖起来,手指要分开。”

“是这样吗?”我故意把整个手五指分开。

“不是不是,手要张开,但是其他的四根手指要并拢的。”

“那你们做做看?”我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

于是,又进行了一次比赛,尽管结果还是有第一,二,三名的区别,但是学生的整体反应,速度,都比前一次快了很多。以至于最后一次,各个组过障碍时大都采用了直接跳或钻的方法,因为他们明白过障碍越简单越快的道理。

“还有什么问题吗?”比赛完以后,我又问了这个问题。

“还有,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两个人合作过障碍接力比一比啊?”一个学生问。

“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我表扬了他,“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吧。”

这次的比赛比前几次都要精彩,学生在比赛的时候不仅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同伴,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少有的配合与默契,尤其是当学生手拉手一起跑的时候,组内的加油声更是震耳欲聋。学生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为了小组的胜利,所有的人都奋勇向前。最后,我对所有的小组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表扬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时候,往往有学生争先恐后的喊起:“老师,我还有……”真实的教学情境就是这样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临场的智者,进行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能充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能力、智慧和艺术。

2、意料之外的生成,选择引导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的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和生成的过程。

3、稍纵即逝的生成,及时引导

在教学中,时常可以碰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或学生无意的举动,如果教师不去注意,也不会很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善于观察与判断,抓住教学中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及时进行引领,却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产生无法预约的效果。

(案例9)一次,在教《前滚翻》一课时,在教给学生方法后,我让学生自主尝试滚翻,可还是一片东倒西歪,有的学生半低头,用前额顶住了体操垫,翻不过去,有的学生双手用力不均匀,滚到了一边,更多的学生还是出现了分腿的现象,轻松地站起来的学生几乎没有,真是惨不忍睹。当我再次喊到“预――备”时,只见班里体形较胖,练的满头大汗的张超将刚脱下还来不及放好的T恤衫往下巴下一夹,含首夹着衣服和大家一起完成了这次前滚翻。嘿,真怪了?每次都翻不过去的张超竟然也像模像样地翻了过去,“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能翻过去了?”我以为他找到了办法,连忙说:“张超,请你再来一次。”他将T恤衫放好,又做了一回,但失败了。“哦,原来是这件T恤衫的功劳!”我恍然大悟。我连忙让他把那件T恤衫夹在下巴下再试一次,他又轻松地成功了。学生们也好像明白了,还没等我说话,他们便开始模仿张超,纷纷将身上的小衫脱下,夹在下巴底下,赤膊做起了前滚翻。嘿,效果还真是好,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顺利地翻过去了,也有了十分漂亮的动作。成功了,我与学生一起欢呼起来,庆祝这意外的收获,张超同学更是乐在其中。

在体育教学中用衣服作为辅助器械,来提高学生的动作,似乎有些不妥,但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已找不到更好的东西来代替。事后我也及时向学生说明,并指出,我们可以用手帕,或者纸片来进行辅助,效果会更好。

4、思维停顿的生成,引导顿悟

当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感到无法应对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领,防止教学陷入僵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引领或示范引领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上的停顿,促使他们顿悟.

(案例10)在柔韧性练习教学中,当进行到“搭桥”练习时,学生全都傻了眼,一个个都楞在那里,不知怎么办,于是我及时出示了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用身体搭出来,学生一下子都明白了,生成了拱桥、立交桥、双孔桥、独木桥等形状,其中有一个校舞蹈队的学生用下腰搭出了拱桥,我让学生来学学,学生又都傻了,我马上借助多面体,进行了仰卧推起成桥的演示,还没等我说,学生都按照媒体演示的方法,两人一组练了起来。最后,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达到了教学目的。

5、生成的品格行为,价值引导

真正的教育,教师首先要在人的价值取向上给学生以引导,以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获得和谐发展,同时也应该对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换句话说,教育在完善人生的同时,必须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必须起到“引导价值”的作用,让受教育者拥有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和自立的精神。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对学生学习体验的观察

班 级 学习兴趣 表现欲望 赞 赏 关注程度

实验班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相互合作、帮助。 非常想表现,欲望很高,渴望体验。 会主动的赞赏同伴,人际关系良好。 非常在意师生的关注,感受到与别人不一样。

对照班 兴趣也浓厚,但相互之间缺少配合协作。 部分比较要表现,部分害怕表现。 多数个体相对独立,对表现好的同学不是特别欣赏。 无所谓,只要不是太差就行了。

表2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比

内容

班级 学生积极性 技术动作学习 动作完成质量 学习效果自评

高 中 低 快 中 慢 优 良 差 优 良 差

实验班 69% 31% / 32% 60% 8% 28% 69% 3% 35% 61% 4%

对照班 46% 49% 5% 20% 64% 16% 16% 72% 12% 23% 68% 9%

互动中引导生成式课堂,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学习,从而使课堂气氛很热烈,对所学技术动作无论是学习速度、完成质量、学习效果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表3 对学生体育学习意识比较统计 %

班级

调查

内容 实验班 对照班 差值

A B C D A B C D A、B比较

勇于发问意识 31.4 67.6 1 0 23.5 57.9 10.8 7.80 17.5

探讨研究意识 94.6 4.1 1.3 \ 51.6 38.6 8 1.8 8.5

自我发现意识 26.5 70.4 1.9 1 22.5 56.9 13.7 6.9 17.5

主动创新意识 61.3 34.1 4.3 0.3 48.6 26.2 20.1 5.1 20.6

查阅资料意识 33.3 61.8 2.9 2 25.5 43.2 23.5 7.8 17.3

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和意识非常积极的学生94.6%,远远高于对照班51.6%的比例。这说明互动中引导生成式的教学满足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健康课学习的兴趣。为此,使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实验班学生自我发现意识和主动创新意识显著高于对照班,其原因是对实验班进行引导生成性学习,使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质疑,追求答案,而教师适时的引导、答疑,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实现预计和外延的多层教学目标。

六、建议与总结

在实践中,很难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来判断学生生成中有价值的观点。因为,学生生成的问题肯定是非常琐碎的,那么是否具有其价值性呢?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要进行筛选与判断。所以,如何来提炼学生生成问题的价值有效性方面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总之,互动中引导生成式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整体。传统的预设关心学生“你学会了吗?”而今我们则更关心“你是怎么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尊重学生意愿和需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提高生成活动的质量,并通过学生的生成来进一步引导新的活动。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形成了强而有力的知识链,而我们的学生就在这一节节的链条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获得更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树伟等《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 炜《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当代教育科学,2005

[3] 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J],1997.9

[4] 顾鑫盈《从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J].天津教育,2004.2

[5] 耿建忠《关注课堂生成,让教学在动态中进行》[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6] 陈秀玲《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兼机制和特点分析》[J].教育科学,2003.5

第7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0引言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通过选取合理的方式,借组一定的设施,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进而人类鉴赏美的能力,以及去创造美的思维的一种教育。再者,体育是一项通过人体来体现的运动,人体本身表现出来的动态美就是一种体育美,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蕴含在体育中的美,发现其中的魅力。譬如,速度、力量和耐力在田径运动中体现出了美感;刚性美在球类运动中得到很好地体现;柔和美孕育在体操中。同时,体育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解运动,讲述简明扼要,示范动作也一定要标准。对于场地布置,要做到合理整洁,教学方法要做到有趣新颖,这些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和查阅相关文献,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1.1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增强学生的体制,强健体魄,促进身体的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应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包括体育中的形体之美、动作之美,以及蕴含的心灵美,使锻炼身体和提高审美能力相结合。因此,体育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对于身体训练的运动,还应该安排一些培养学生智力、灵活度、协调性的球类活动,增强他们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做到技战术美、智慧美和协作美相互统一;如体育教师可选择太极等一些技巧类项目,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1.2美化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的场地和教学器材。体育教学器材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加以巧妙构思,一个好的活动场景的创设,会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体育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根据上课内容来安排场地和选取器材。整洁美观的场地布局,完好巧妙的设备器材,才能给学生一种优美、新鲜,赏心悦目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就会自觉地进入教师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中,并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1.3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要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比如说性别、年龄和体质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1)示范讲解

体育教师对于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应该做到准确标准、大方得体、协调优美,给学生留下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提高一个空间。同时,可以通过美学的力量,激发他们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讲解动作也要做到简单,通俗易懂,而且还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给学生展示体育的美感。

(2)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场地,将训练队伍编排成方、圆、曲、直等多种形式,从直观上唤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这样,学生就能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学习内容与比赛形式相互结合,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同伴练习欣赏到体育之美,加以评分可以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通过自身的练习体会到美,使美从内容和形式上得到统一。

1.4培养体育运动美德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内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譬如,在1000米训练中,有些同学由于体能跟不上,出现了退缩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不断鼓励他们,鼓励他们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在体育比赛中,我们要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对比赛结果要胜不骄、败不馁;作为观众,我们要文明有序,热爱集体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心灵美和行为美。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培养了自己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1.5注意仪表、衣装整洁,重言教更重身教

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美的仪表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整洁的着装可以感染学生,高尚的情操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欣赏和理解,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体育教师起到传授和引导体育美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老师的谆谆教诲,身教要高于言教,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在教学中,要文明用语、态度诚恳、态势优雅、仪表整洁及教学艺术精湛,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2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体育教学时学校培养对学生美育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活动可以让人身体强壮,而美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风貌,健和美两者从来都是不可分割开来的。将审美教育渗透入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来进行,体育活动的练习、比赛都能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美化心灵,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体育教研部)

参考文献

第8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一直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都深受“发展至上观”思想影响,认为体育教学追求的应当是有效教学,而对于达成有效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否具有正当性则被忽略。随着我国大量体育教学中为了追求有效教学而采取各种体罚、暴力最终造成学生致残事件的发生,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正当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道德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及人权意识不断增强的现代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追求有效教学,而是在采用符合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的正当、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下追求有效教学。目前,中职中专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方式的采用亦存在诸多不正当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与改进。

1正当教学基本概念及内涵

肯尼斯?斯特赖克认为,正当教学主要是指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应符合人类最基本道德的一种属性。从教育的基本道德法律层面而言,正当教学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内涵:一是合法性是任何教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正当教学至少应是合乎法律法规的;二是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正当教学应是符合人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和要求的,即以人们日常伦理道德规范准绳来甄选教学方式方法,并促进学生道德性的发展;三是学生作为现时期教育教学主体,正当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各项受教育的权利;四是正当教学应体现公平性,不以学生学习基础、成绩、品行、能力的差异而实行差别对待,而应一视同仁,公正、平等对待。

2中职体育教学重视正当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2.1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有效教学的时效性价值

传统教学观追求的是教学的时效性,即在预期内达成预定教学效果或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注重的往往是对教学手段的开发和运用,彰显的是教学的经济性价值。教学手段是对于教师的教而言的,因此传统教学观讲求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作为教学另一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及能动性,学生情感、思想行为、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约束,影响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即素质教育角度来考虑,就需要以教学活动的伦理性视角来考察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的正当性问题。

2.2教学过程和结果并非完全预设

固然如备课、课前准备、实践过程一般由教师掌控,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教学是“生成的”,它的生成性在于“预设”只是一种合理构想,在此构想下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而并不是绝对能达到的理想效果。比如受场地、器材、环境、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执教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干扰,教学实践过程及结果往往无法达到准确设计或预期要求,而教学过程一旦过去,教学结果一旦生成,便无法还原,从而导致教学实践陷入机械教学观的境地。据此考察,传统有效性体育教学实则是过多的注重教学的预设性,而忽视了生成性因素。

2.3教学方式从单纯灌输转为多位互动

传统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其形式是单纯的灌输,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和“教师中心论”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但当前教学活动突出的是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活动也由以前的“一人对一物”演变为“多人对多物”,教学活动中人的“交互”作用得以彰显,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多变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提高,在此情形下便有必要进一步考察教学的正当性。

3中职中专体育正当教学策略研究

3.1确保每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基本权益

体育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相关及密切配合的教育学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方法之一,是人在接受每一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因此,可以说,无论大中小学,每一位学生均有参与体育教学,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而作为学校及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基本权益,而目前我国学校,尤其是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偏远山区及农村中小学,由于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及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往往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对于一些残疾或调皮学生,常常以劝阻或禁止他们上体育课。因此,确保每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基本权益,学校及体育教师应从思想认识、行为指导等方面积极鼓励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3.2确保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的相关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具有教育、指导、组织、管理职能,但一直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拘于片面化,主导行为强制化,由于体育教学是一种带有极强互动性活动,教师这种强制行为往往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确保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通过师德及合理方式去感化影响和指导学生积极科学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通过一些不正当方式或手段来强制阻止或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合理方式或手段优化教学实践,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科学化方式即通过不同学生心理、生理的自然发展规律采用与之相符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并将这些方式方法优化、合理适用,尽量达到体育教学实践的合理化。

3.3确保教学实践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参与体育活动是每位学生应有的基本权利,但中职中专同其他办学性质学校一样,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相对的,其教学实践活动也多种多样,而对于一些如教学比赛、体育游戏之类的教学活动来讲,学生对于比赛、游戏规则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有些学生较为了解规则,而有些学生不太了解,又或者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别,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比赛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有失公允,而作为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或方式尽量确保教学实践活动的公平、公正性。以教学分组比赛为例,四组教学比赛,男女各两组,其输赢结果自然是早有定论,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一组男生获胜,如果教师不加以调整或不采取一定策略的话,比赛就会变得索然无味,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参与积极性必然不高。如果想要使学生提高参与兴趣,就需要增加比赛结果的悬念性,这时就需要教师调整游戏规则,如让较弱的队伍先行完成部分任务,或加入如猜拳、比大小等偶然性因素,就会增加比赛结果悬念,相对也就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与积极性,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9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22-001

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我国中小学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步伐,购置了大量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并接入了互联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增强信息技术能力,经过多轮信息技术培训,基本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准备了充分条件。《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规定,“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大力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全省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应用。以网络教学资源为重点,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按教学设计理论,整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学媒体,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承,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系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是随教学活动的展开,在连贯的教学中自然引入的,并且以不打断连贯的教学过程为前提。

二、多媒体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和多样性、超文本,使传递、呈现教育信息的方式和通道多样化,便于教师操作应用,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良好互动、交流的过程,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及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将有利于学生的参与研讨,有利于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当前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纵深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体育教学中,课件的选择、设计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都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违背了体育教学的特有规律,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由于多种原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却未能实现显著的教学效果;其次,有的体育老师面对教学难点,试图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自身的示范教育,出现以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的不良趋势。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其工具功能,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

四、提高多媒体教学绩效的策略

应用多媒体,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使课件在教师的操控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取长补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必须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通过对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运用多媒体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是体育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应用多媒体,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体系。我们要用科学辩证的唯物主义认知观点看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避免体育教学单纯一味依靠教育技术手段,明确“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提倡体育教学要和多媒体技术手段适度搭配,鼓励师生在体育课堂进行积极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技术和教学的完美结合,相互促进。还要从人发展的角度、从多媒体自身的特性、从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手段,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之前,先进行技术培训,掌握较好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图片)要选择合理,难易程度得当,适宜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水平。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能够加速中小学校普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督促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加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使他们能跟上信息时展的潮流,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