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

第1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 学校教育 创新 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也注重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图书馆藏书规模逐渐增加并得到发展。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师生服务,发挥图书应有的效益。下面,笔者想从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角度谈谈图书管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优化的图书管理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的图书管理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是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光学习教材的内容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学生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质,除了学习课本中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比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目前,我国开展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这刚好是图书馆教育的优势。

(二)图书馆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技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学生渴求获取最新的知识,他们走进中学图书馆,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借走一本书,而是期待着认识整个图书馆的信息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中学图书管理就担负着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把那些优秀的图书传递到学生们的手中,向学生传递健康、有益的信息。这个有益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我们日常的读者借阅工作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来实现。

(三)图书馆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

图书馆里有许多关于政治、哲学、革命领袖传记、英雄人物传记、科学家传记、革命故事、党的政策方针等图书,所以图书馆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中学生正处在认识人生、世界的成长时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图书所引导的思想感情能深深地蕴藏在他们心中,人物的榜样将成为他们的标准,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把图书馆办成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因此,这就更需要图书馆充分利用优秀读物,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德,确立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学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能促进学生成长

读书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养,锻炼人的思维。哲学、文学、艺术、通俗类读物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书刊。这些读物反映的思想、描写的人物、叙述的事件和情节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培养、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运用图书馆特定的气氛,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各种学科的图书资料,开展丰富有益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图书馆这个知识海洋里自由遨游,达到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促进成长的功效。

二、通过多种途径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

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不同方法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发挥其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一)图书要以读者为首位,在管理中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同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因此,直观明了的设置可以使读者对书库藏书布局一目了然。还应与更新计算机馆藏目录检索咨询系统相结合,帮助读者掌握计算机馆藏目录检索使用方法,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图书的具置。另外,还要设置新书架和热门图书专架。热门图书可以结合当前形势和社会需求,把一段时期内读者借阅率比较高的图书集中在专门的书架上,这样既便于工作人员管理,也便于读者迅速借阅。

(二)在保证书刊数量的基础上加强与读者沟通,重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好的图书馆首先得有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首先,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既要注重数量,保证质量,更要突出特色,且要符合本校专业化建设的需求。在充分了解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优势,在图书馆主页开辟“读者荐书”栏目,让师生推荐、参与购书;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文献建设联系卡片,推荐新书信息,了解文献需求。再次是及时向采编部门反馈读者意见,提高书刊资料的采购数量与质量。同时,对藏书体系和布局要不断调整,从注重载体形式的管理转换到注重内容的管理,做好有价值的传统载体信息数字化工作。

(三)良好的借阅环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改进服务措施势在必行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减负工作的深人,学校图书馆必然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场所。要想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绿洲,图书馆还要进行更新与变革:

(1)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要营造一种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培养读者的氛围,使读者能真正领略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关怀。这将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减少馆员与读者的隔阂和不必要的摩擦,提高了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2)扩大开放程度。学校图书馆要有开放意识,不仅要向本校师生开放,也要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开放;要树立“学生为本、读者为本”的观念,实施开架借阅。

(四)读者的公德教育必不可少

这要从图书管理工作者自身做起,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尽可能地给读者提供方便。很多读者都是带着要求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应该满腔热忱服务于读者,迅速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图书资料。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学生,作为管理员就应该主动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耐心地帮助读者查找所需资料,尽心尽责地为读者服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成为读者的朋友。同时,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利用环境来感染人。

(五)信息化、网络化是新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十一世纪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化的电子时代,各种文献资源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去分析、提炼、研究,并积极采取策略,构建图书管理的新模式。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书馆应该用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改进自身的服务方式,把单纯的收藏变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由单一的提供借阅服务向主动承担信息采集、检索、提供文献等任务转变,为更多层次的人服务,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

三、提高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增强档案意识

图书馆全体特别是领导同志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馆档案工作,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同图书资料一样也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争得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的基础上,逐步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议事日程上来,确定一名馆长主管图书馆档案工作,在图书馆办公室配备兼职的档案管理员负责全馆档案管理,这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健全管理制度

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包括八个具体环节: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统计、档案利用,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既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为了将工作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方便利用,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即档案规章制度来管理档案,这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图书馆档案才有生机和活力。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网络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快捷、方便、准确,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二是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应配合领导决策,配合馆内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资料,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服务;三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利用率。资源共享是文献资料的发展趋势,重藏轻用,封闭式的管理都制约着图书馆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宣传,使公众真正认识图书馆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四)努力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设备是现代化工作所需,也是时代潮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对档案进行存储、检索、统计分析等,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过渡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档案全文数字化,是实现档案全文信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的手段需要更新和进步,为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需求,对兼职档案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逐渐掌握计算机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部门应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复合型兼职档案员,现在大部分图书馆电脑已很普及,各项活动日益增多,服务逐步深入,工作的开展必然产生大量的档案,因此,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要求兼职档案员不定期的向软件输入,通过电脑管理档案可以使档案工作更为快捷方便、使用和整齐划一。档案工作比较琐碎、细致。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脑勤、口勤、手勤,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工作,同时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了解档案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第2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根据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主要有两种典型模式:独立型和联办型,其中联办型又分为与地方政府联办、与企事业单位联办以及与社区共建3种类型。从国内各高校的实践经验看,这几种类型各有特色和优缺点。

1独立型

此模式就是高校图书馆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社区服务方案,向所处的社区居民半开放或是全开放图书馆资源,提供各种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如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等。这是许多高校在社区服务的初期阶段所采用的模式,由于其资金和人员、管理体制基于高校图书馆,因此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管理方便,但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服务面窄的缺点。

2联办型

联办型社区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双重功能,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模式[3]。通过联合办馆,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图书馆资金的不足,又可以让协作单位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获取更多文献信息,实现共建双赢。高职高专图书馆所选择的主要是这种模式,它在解决高职高专图书馆资金困难的同时,对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2.1与地方政府联办即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联合办馆,主要是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双方根据“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共建[4]。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从地方政府获得经费资助;另一方面,高校承担起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向社会居民提供文献信息等服务。国内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如山东聊城大学和聊城市政府合资共建的聊城大学图书馆、安徽池州师专与池州市政府共建的池州师专图书馆、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等。它们都是由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共建,同时具有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双重功能,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公共图书馆文献借阅服务的同时,可以享受高校图书馆定题、查新等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5]。

2.2与企事业单位共建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大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与高校图书馆进行专业文献资源共建。共建方式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图书馆为双方服务。如西安石油大学与长庆油田实行校企合作,其中图书馆的建设属于合作内容“文化共建计划”中的一部分,合作方式为:长庆油田为图书馆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源购置费;学校的新校区图书馆以“长庆图书馆”命名;图书馆内设长庆油田的宣传专版,重点介绍油田发展历程和成就,同时设立长庆图书室,有针对性地收藏长庆油田专家的著作和油田出版的各种报刊、画册,深化学生对长庆油田发展状况的了解,并向长庆油田职工开放图书馆各类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6]。此模式的优势是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来丰富文献资源,加快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图书馆成为了企业宣传和人员学习培训的一个良好场所。不足之处是图书馆服务对象和内容的覆盖面过窄。

2.3与社区共建与社区中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业务合作和文献资源共享共建。通过此方式,社区图书馆可以借助高校图书馆优势的人才、文献和设备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与广东中山图书馆合作共建的桂花分馆。这种合作方式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有效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求,受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欢迎[7]。选择不同的模式,服务的效果是不同的。每个馆应根据本馆和地方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采取相应的模式,当然,也有可能是多种模式混合。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由于人员素质、资金、设备和服务水平有限,应根据本馆的实际选择联办的服务模式,在借助外力提升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的同时,提高本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开展社区服务的实践探索

1开展社区服务的前提条件

1.1高职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和本省高校图书馆“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图书馆需逐步开展对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高专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专业背景,结合学校的产学研项目,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活动,设置专人负责向社区提供文献传递和专家咨询服务。其中应包括基础信息服务,如图书馆向社区开放、借阅图书、查阅报刊、使用图书馆数据库、指导并帮助社区居民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培训教育讲座及面向社区开展读书活动等;还要有一定的高级信息服务,如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为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离退教授、工程师、科技工作者提供专题信息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图书资料室并实现图书馆与社区资料室资源共享等[8]。

1.2社区居民及企业职工对文献资源的迫切需要本校图书馆所处的区至今没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及省图书馆相距甚远,市民要到图书馆看书,只能利用节假日。而本院图书馆所处的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周围居民都希望能成为本院图书馆的读者。每年到本馆询问借阅证办理的人次逐年增加。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制订了社会读者办证的暂行规定,但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社会效应,社会办证人数并不多,只能小范围地对社会开展图书借阅服务。

1.3图书馆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是服务的基础本校图书馆始建于2000年,2010年初新馆投入使用,馆舍面积15050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席,馆藏纸质图书54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100多种,图书种类涉及各类学科,相对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购买有“书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以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5个专辑的本地镜像和中文科技期刊(重庆维普)的在线数据库。此外,图书馆还以成员馆身份加入“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并与省内主要高校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共享全省高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本馆自2000年建馆开始便实现了自动化管理,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网络化建设验收,2010年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网络化建设评估。目前正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成熟美观大方的主页已成为网络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不断开展,已逐步建成了集传统借阅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师生喜欢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信息中心。

2共建模式选择和方案制订

根据上述对图书馆社区服务的模式分析可以看出,联办型社区图书馆同时具有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双重功能,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典型模式。结合海南的省情和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定采用“联办型”模式开展图书馆社区服务,具体方案如下。

2.1与省、市图书馆联办,成为省、市图书馆的社区分馆淤由本馆提供场所、管理人员及文献资源,省图根据协议负责一定的资金,用于日常管理和文献传递费。本馆为周边的居民办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于由省图提供文献资源和管理人员,本馆开辟专门的书库和阅览室,向社区人员提供有限的信息服务。盂委托管理模式。文献资源和阅览场所由省图建设,为社区的一个分馆,所有权依然是省图,根据协议由本馆作为一个分馆委托管理,并支付一定的管理费。

2.2与龙华区政府联办,成为龙华区的社区图书馆当前,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的方式,也是地方各级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在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无法满足区域性需求时,由区政府与所在辖区的高校联合共建社区图书馆成为可能。因此,本校可以考虑与龙华区政府联合建立龙华区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文献资源服务的需求。主要的合作方式是由区政府下拨一定的文化建设经费给图书馆,图书馆购置符合大众需求的图书、期刊以及数据库,同时履行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向区属民众开放图书馆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

2.3与周边的企业单位联办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周边企业进行专业文献资源共建。企业为图书馆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源购置费,图书馆可以内设企业的宣传专版,重点介绍企业发展历程和成就,也可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阅览室,有针对性地收藏企业出版的各种报刊、画册,并向企业职工开放图书馆各类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3实施保障

3.1组织与领导学校领导要重视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与地方政府联系并确定联合办馆的相关事项。应有以院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及具体负责的办公室、宣传组、财务组等,保证联合办馆洽谈和协议签订的顺利进行。

3.2后勤管理保障(人员进出管理)主要是对进出人员管理的保障。如果只是与企业合作,对于人员的管理相对简单,向企业人员发放出入凭证便可以实现有效管理。但如果与地方政府共建,也就意味着本校图书馆将像公共图书馆一样免费对社会公众全面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这样一来,进出学校的人员就会比较复杂,这将打破以往的校园管理模式。如何实现校园的安全管理和实现社区居民到图书馆获得图书资源和信息服务两者的统一,将对学校的后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3.3图书馆场所及人员图书馆要根据联办的模式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对馆员进行培训,熟悉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规程,掌握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技能。场所的布局还要考虑儿童与老年读者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融合的馆舍形象。如果与企业合作,还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拓展相关专业服务的范围。

3.4网络技术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已很普及,读者对“虚拟社区”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因此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打造强大的图书馆虚拟社区,向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读者对图书馆的数据库有需要,但又希望在家里能访问并阅读,可适当引进VPN远程访问技术,实现读者远程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思考与展望

第3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诚信;图书馆;大学生

1图书馆诚信缺失问题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体现。①借书逾期不还。现在的大学生都普遍缺失时间观念,渐渐的时间观念问题就会延伸至诚信问题,对于既定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就是没有诚信。在图书馆借阅书籍,本来是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知识面,为学生创立的一个便捷的方式,但借阅书籍这件事竟然也侧面的看出了当今学生的品德缺失问题。借阅书籍当时,学校就会给出相应的书籍借阅时间限制,这样的时限一方面是约束学生尽快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样的书籍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利用,实现图书馆的成立价值,但很多大学生对其借阅时限没有正确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借书逾期不还的现象,而图书管理员对于这种逾期一两天的情况,也大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生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渐渐就使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不良习惯,认为晚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②图书损坏知情不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小心损坏了图书,或者发现图书有被损坏的迹象,大多怕追究责任,而选择对其视而不见、知情不报,长期以此,会造成图书馆的图书大量损坏,学生不愿意借阅,使图书馆失去了其功能性。大学生在借阅图书时,首先应该做到就是检查图书的完好性,借阅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好书籍,因为书籍是以学生的名义借阅的,归还时发生的任何事情也应该由借阅图书的学生负责,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诚信意义。③在馆内借阅完图书后,随意丢放。除了将图书借阅拿走以外,还有一些学生就在馆内进行图书借阅,图书馆内会附有桌椅,以供学生使用,但是学校为学生制造便利的条件,学生们却不懂得回馈,借阅完图书后将其随意丢在借阅的桌椅上,而没有放在指定的图书回收处,甚至有的学生嫌借阅程序麻烦,找图书馆的管理漏洞将图书私自带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算是盗窃行为。学生首先要按照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走正常程序借阅图书,其次在馆内借阅完图书后,为了方便管理员对图书的整理,将图书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2图书馆采取的相应措施

1)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针对大学生借书逾期不还以及发现图书损坏不向管理员汇报的现象,吉林工商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首先借书逾期不还的学生,根据逾期时间的长短进行相对应的罚款,上至十元下至五角以示惩戒,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惩罚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对于这样的惩罚根本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反正也是罚款,干脆再晚几天。后来经过图书管理员的再三研究商讨,决定再有这类有失诚信的现象发生,对学生不进行金钱上的惩罚,而是惩罚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义务帮助,包括整理图书、打扫卫生以及图书分类等工作,根据情节不同进行不同时间的惩罚,而情节严重者在接受惩罚的同时,要在全校进行点名批评。2)实施图书管理大众化。图书馆是为了便利所有学生而开放的,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也应该实现大众化。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加入了“人人管理”的政策,即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在借阅以及还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身边有同学图书快到期了还没有还书,要提醒同学还书或者到图书馆办理图书续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过程,看到有图书存在损坏现象,及时将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让其对图书进行修补,保证其他同学借阅时图书的完整性。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里面的图书数量众多,关靠图书管理员一人对其进行管理,工作量大且不具有实时性,借助学生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现在众多高校对于图书管理的不二选择。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都会有自己的档案,记录整个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唯独没有相应的诚信记录,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是现下的大学普遍的采集学生诚信度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有效地警示大学生,加强自身的诚信度,以防诚信度过低记入档案,对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不便。

3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

1)学生信息资料同步化。想要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首先就要做到学生的信息资料同步化,图书馆的借阅计算机应该与学校的学生档案同步化,学生凭借自己的学生证进行借阅,通过计算机扫描,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院别以及学生号显示出来,在图书馆的计算机上显现出该名同学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并通过联网,在学生的诚信档案上做相应的记载,学生的诚信度应该是在一次次借阅中积累出来的。并将诚信信息实时公布在校网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诚信分数,这样的实效性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随时随地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诚信程度的测评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不是将学生的缺点展露在大众视野下,成为诟病学生的证据,因此,要注意诚信度的保密工作,让学生自己知道就好,学生没有做出过分的行为时,尽量不将学生的相关诚信资料向全校公布。2)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学生的诚信意识展现在图书馆的借阅计算机上,但要注意这只是表象,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仅是体现在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过程中,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很多的层面都有体现,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只是一种必要的警示,提醒学生注重起自身的素质培养,在生活中其他层面也要体现出诚实守信的品质。比如准时上课,及时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还有遵守考试纪律,不做违反考场纪律的事情。像这样的行为检测就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就是建立起专业的诚信管理队伍。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想要建立的更加系统,就要首先建立起诚信监督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中应该大到校长、小到班级干部,等级依旧按照学校的分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最高长官接收全体成员监督的形式,将诚信管理进行的彻底并且细致,保证学生诚信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全面性。

4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

1)开展诚信教育课堂。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下的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品质,因此诚信教育在大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可以采用开展诚信教育课堂的形式。首先,课堂形式的诚信教育会更加的系统,教师在要求过程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长春理工大学就将诚信教育设置为了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虽然有些人认为诚信品质作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中,有些多此一举,但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设置这样一门课程非常必要。长春理工大学将这门课进行的生动有趣,首先它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全靠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上课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有时运用课件进行具体事件分析,有时将学校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直接以话剧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的一门课让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而且一度成为学校的热门话题,让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度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讨论度很高,也受到了更多学生的注意。2)定期出版诚信教育的板报。长春理工大学在诚信课堂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诚信板报。因为诚信教育课堂是针对全校学生进行的,因此全体学生也具有表达自己对诚信看法的权利。开设诚信教育的板报就是将诚信教育的权利归还到学生手里,学生自发组件板报小组,制作关于诚信的板报,其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对诚信教育的理解。板报的出版应该跟紧诚信教育课堂的节奏,没进行一节诚信教育课,就有一快诚信板报绘制出来,有点像是上课的课后感,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其诚信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观察到的生活细节也不一样,只靠教师一个人的诚信教育会显得有些单薄,但加入了学生的观点,就会使整个诚信教育变得更加饱满。3)进行诚信调查问卷。进行了系统的诚信教育后,就要对其教育结果做一定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他们对学校展开诚信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诚信的理解,这样的调查问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调查,也是学生对于诚信教育的一种反馈,教师应该对学生在问卷中体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继续完善自己的诚信教育,问卷调查可以在无形中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而问卷调查应该不仅是面向学生的,也应该面向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学校中的服务人员,比如教学楼清洁员、食堂的阿姨或者宿舍楼的管理员,请他们也参与到问卷调查中,能够更加感受到学生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且能够直观的看到学生在接收诚信教育后的改变。4)收集诚信案例进行推广。无论任何人,只要以集体形式存在,领军人物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校园中的实际诚信案例,这样的案例因为就发生在身边,其真实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效仿心理,有一个人因为诚实守信受到了表扬,就会有更多的人争相效仿,也算是对中国人“跟风”心理的正向应用。但注意不能过分的放大诚信案例,一定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也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推广诚信案例的目的就是带动更多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诚信行为,但如果连诚信案例都是有水分的,诚信教育之前到的所有举动都会变得失去意义,甚至在学生眼里就是滑稽可笑的。因此,进行推广案例中的主人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更加的严于律己,会有更多的眼睛在看他的一举一动,监督他的行为,对诚信案例不进行夸大推广,也是对该学生的一种保护行为。

5结语

第4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档案 数字化建设

1 引言

图书档案在图书馆事业建设中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加强馆藏建设,而且对图书馆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均能起到引领作用。它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图书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内容,还是高职院校校级档案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更是数字化智能学校建设重点内容之一。怎样架构既合理又科学、既方便又实用的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网络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准和服务效率,是当今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建设现状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的使用率逐年攀升

伴随着本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扩招逐年增加。数以万计的在校生规模,与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服务愈加不相适应,尤其是被传统束缚而不重视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其被读者利用次数越来越多,据河南工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近五年图书档案使用状况统计显示,到图书馆询问、浏览、查阅、下载、打印电子图书档案各类读者,包括在校生、毕业生、教职工、校外学生、社会人员,无论是人数还是频次均大幅攀升,有压倒传统纸质图书借阅之势。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的使用覆盖面和领域不停扩容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服务重点是本校的在职学生以及教学、科研人员。在党的十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具备条件的大学图书馆要逐步对周边社区和中小学开放,于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迅速延伸,在保证本校读者需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向周边辖区居民和中小学逐步开放,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发挥公共资源的最大效能。如南阳师范学院开通的“超星图书馆”及“汉文化研究馆”,主要是面向南阳市武侯社区居民和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卧龙实验中学和南阳市八中提供学习服务。

3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服务信息化创建面临的困境

3.1 传统的图书馆图书档案服务理念

“重藏、轻用”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烙印很深,还在侵蚀着35岁以上的图书管理者,甚至包括图书馆的领导干部,只认为验收好书、藏好书就万事大吉,图书馆工作就等于干好了,殊不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管好书还远远不够的,深入挖掘知识,为读者提供纵深信息服务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高职院校对图书馆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经费的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工作仍停留在数字管理的边缘化,没有进行更深层的技术改造,当前现有图书档案管理软件难以支撑数字化建设要求,这些软件只是辅助纸质图书进行简单的电子管理,不具备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格式化和自动化管理。

3.3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开发应用率低下

在图书馆图书档案管理上,长期受高职院校图书馆 “重藏轻用”偏执思想影响,仅仅注重图书档案建档书卷,忽视图书档案快速流通,致使图书档案成了“尘封黄历”,再加上图书馆管理者不注重馆藏图书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缺少图书档案主动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意识,则这些图书档案将彻底失去其应有价值。

3.4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跟上时代

据调查发现,现如今图书馆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甚至部分人员连最基本的图书档案情报专业知识都没有,这些人员大都是校领导的家属、亲戚或引进人才带来的家属,纯属照顾,显而易见,这些人员满足不了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再加上高学历的情报信息管理专业的顶尖人才都不愿到高职院校就业,更加剧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匮乏。

4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重点

4.1 科学规划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方向和目标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供数字化图书档案信息为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员提供学习和实践服务。图书馆应根据广大在校老师、学生及社会公众的需求,对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投入产出效能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规划,有的放矢地进行统筹部署。一、对那些经过鉴定、甄别的还具有重大保存价值的濒危图书档案加紧进行数字化工作;二、对那些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图书档案及时数字化;三、对利用或咨询次数较多的图书档案加快数字化;四、对那些有地域特色或宝贵的图书档案及时数字化,确立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方向和目标,有条不紊推进数字化图书档案建设进程。

4.2 加快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

加快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强化读者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提升服务水准,是数字图书馆建成的内在要求。数字图书馆将切实能够实现根据读者的需求实施读者定制服务,以及学科跟踪服务,还有能够深入推动学科馆员建设等。所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后,图书档案管理者将能够科学管理图书档案资源,根据读者需求,整合各种类型数字资源,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服务,进而使图书馆图书档案服务工作将得到质的提升和量的飞跃。

4.3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风险控制制度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持续不断的大量资金注入做保障,在整个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因为国家政策、学校规章制度,还是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人员调整或资金预算等诸多因素,均将会出现一定的预期风险,这些预期风险主要有:

(1)系统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的突变,从而使软件系统的开发中止。

(2)资金链断裂或年度预算偏低以及超支从而使有关硬件设备购入延迟或搁置。

(3)机密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过程泄密。

(4)数字化过程可能发生的知识侵权、产权纠纷等。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风险控制制度。制定各种预案以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如建立财务风险防控预案、技术保障风险防控预案、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预案、网络安全风险防控预案等,把各类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保障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丁恩多.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

[2]陈瑞萍.土地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2(03).

作者简介

姚雪(1977-),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现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

第5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24-03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既坚持快速发展,又着力提高质量,在规模扩展与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高职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使高职教育呈现出诸多变化。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办学;高职教育开始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新的评估指标体系“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评估指标体系由本科压缩型向高职特色型转变;师资引进与培养由学科型教师向“双师”结构转变,重视“双师”素质,建设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课程系统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变稳定的学科课程为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办学模式由单一学校办学向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积极争取政府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和境内外合作资源,使办学模式趋于开放式、多元化;培养方式由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影响

新评估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图书馆被视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教师、实验室和图书馆)之一,其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年),还是在2004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图书馆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体现,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2008年4月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中,开始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注重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动态评估,图书馆在《评估方案》和数据平台的地位处于边缘,不再是一类指标,图书馆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面临新的定位。

开放性办学 一直以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封闭,服务对象特定,一般局限于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高职院校都在建设“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了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结构走向多样化、社会化。特别是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逐步走向深入,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也会更多,合作企业的员工也会对图书馆提出服务请求,图书馆的服务自然也就要走出校门,延伸到合作企业中。

教学团队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创造性实施高职教育领域质量工程的关键举措。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重视实践的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注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组织更加灵活,课程教学的实施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室、实验(实训)室、生产现场、工地等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相比,学生获取资源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到图书馆的时间相对减少,对文献的需求也不再迫切,读者到馆率和图书流通率都呈下降趋势,图书馆必须变革自身的服务方式,从借阅制度、开放时间到借阅地点的设置上自觉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构建灵活的学习空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在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于2006年正式成立的,学院图书馆同样面临着高职教育模式转变带来的冲击。近年来,图书馆积极面对挑战,在“服务,因你而变”的服务理念下,主动求变,在读者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探索。

第6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1.1 前提条件。高校档案与图书具有许多相近之处,比如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前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向大众提供各自所储备的信息资源,业务开展多通过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而且二者在著录项目内容、著录的标识符号、著录格式、目录组织的程序上都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档案更侧重于原始记录性,图书更侧重流通性[1]。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图书、档案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距离,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使得各类档案、文献信息的组织趋向统一,向一体化方向整合。

刘旭光、刘蔚在《浅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中,提出图书与档案“结合”的几个可行条件:①图书档案同宗同源;②现代档案学和现代图书馆学具有相同的学科内核和构成体系;③图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具有共同点;④档案工作、图书工作对库房、物资设备、现代化管理设施的要求基本一致;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保障;⑥在档案工作和图书工作的实践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这些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原则、方法上的共性,成为两者整合的先决条件。

1.2 履行原则。信息资源整合指将某一范围内,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散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

信息整合并不是简单做加法,在进行中有许多需要遵守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又称完整性,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里尽力保持信息资源对象的完整与全面。②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对整合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科学论证,在确保整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化基础上开展。③层次性原则。一是整合数据的层次性;二是指信息资源整合的结构性;三是检索操作的层次性。④最优化原则,整合后的信息资源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将原本并不是紧密关联的数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能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信息和知识,使一加一大于二。[3]

2 高校图书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策略

2.1 整合机构以加强资源整合的基础。学校行政体制改革。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需要打破常规,建立全新的体制。在当前高校,图书、档案等具体工作被划分在不同管理单位,从领导人员到具体业务人员鲜有互通,尽管档案、图书业务相通之处很多,但由于各单位、部门的利益纠葛和管辖范畴等诸多因素制约,彼此的联系很少,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设备、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虽然目前已有实践,但采取的是纵向合作的模式,具体操作为存在隶属关系的文化机构在一定层次上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并未突破平行、不相隶属组织之间合作的瓶颈。[4]面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对图书馆和档案馆进行重组,将办公设备、划拨款项、人员编制和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融合,以优化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信息资源配置。例如天津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图书馆,采取馆长负责制的一馆两中心,即文献信息中心和档案信息中心,以实体融合换取优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个人工作观念更新。高校管理者从图书、档案事业共同发展方向进行变革的同时,个人也应对图书、档案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观念进行更新。作为高校图书或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适应知识创新工作的新观念。如今,“互联网+”概念的实践日益普及,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多项事业得到飞速且长远的进步,这就需要高校的图书、档案工作者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图书、档案的知识创新服务之中。正如梁继宏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与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探讨》中提出的举措:“实现图书、档案等文献采购编目、查询、借阅等服务工作全程网络化,将传统的图书档案、资料服务工作方式改变为开放型的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将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为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服务,用非常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知识创新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文献信息服务。”[6]

2.2 聚合资源以巩固资源整合的进行。数字化平台建设。高校档案、图书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结果往往需要通?^建设一个全媒体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予以实现,指基于校园局域网,在同一个平台提供整合信息服务的工作方式。这个平台应是一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它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通讯与网络的综合技术平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广泛性。该系统可实现信息、信息交流、信息反馈及互动等功能,最终得以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多维度集成式服务。[7]高校具有更为便利的整合实施条件,例如,数字图书和档案资源整合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条件,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时间和行业的限制,更益于整合图书、档案以及更多其他类型信息机构数据库及功能,并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服务。

人力全方位培养。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才成为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之一,所有的发展、竞争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所以想要对图书、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就要发掘和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使三者的整合快速完成。图书、档案信息整合最需要的是一批既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技术,又具备图书、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擅长外语、懂得统筹管理、了解业务内容,并掌握了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工程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虽然高资历的复合型现有人才很难得,但这种人才的培养和寻求具有先天优势,不仅部门内工作人员众多,因相似背景易产生相互的交流,这就可使单向人才通过各色见闻和学习成为图书、档案整合一体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再通过学校层面的激励制度,及理念培养,这些越来越重要的人才可实现自给自足,已达到收集人才的目标。

2.3 融合服务以保障资源整合。倡导“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在信息收集与构建方面,在校大学生对信息资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尤为需要个性化档案的构建。不仅具备私密性和特定性,还应是动态的,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应该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建设的追踪,进行客户体验反馈,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信息提供与推送方面,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类型的用户对知识内容、服务方式、检索结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信息管理领域越来越重视通过定制与推送方式实现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在于借助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主动评估和预测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兴趣,根据用户需求主动地提供推送服务。

3 高校图书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价值

3.1 有利于改善高校的内部管理。改善了信息管理的手段,使图书馆、档案馆不只是知识信息和资料的搜集、存储、传播基地,也成为知识??新、信息技术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化。改善了机构管理手段,借鉴信息整合的再造,习得多种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图书馆、档案馆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带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思维,解决分工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第7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藏书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51—02

一、前言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处理已经脱离了手工操作,在图书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档案存档、归类、整理及查询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校发展的需要。现对中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二、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是对图书馆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是图书馆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借鉴以往经验的可靠依据,是长期积累的静态信息,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和信息传播功能。

(一)图书馆档案是领导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档案是图书馆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图书馆各项工作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图书馆业务档案具有延续性,是学校和图书馆领导了解馆内历史、安排布置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图书馆档案资料在工作和活动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对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整理之后,就具有了凭证和参考价值,可为领导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使领导决策和制定计划及总结工作有了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二)图书馆档案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读者服务等基础工作,只有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档案是在为读者服务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资料转化而来,如实地记载了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过程中的思路、措施和方法,是各项活动的历史写照。在图书馆服务的探索过程中,认真做好图书馆的档案工作,完整和真实地收集、整理、记录服务工作发展整个历程的所有文件资料,如:服务项目发展阶段的思路、活动过程、组织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等,这些档案资料将为图书馆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提供可靠的信息价值。既为制定图书馆的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又为推广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都有着重要的查考作用。

(三)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学研究与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

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是开展图书馆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图书馆档案系统地记录了图书馆的发展和演变,详细登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图书馆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各时期取得的成绩和科研成果等,这些材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它可以为图书馆的业务探讨、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可靠的材料,为图书情报事业和学校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编史修志是图书馆一向长期而不可缺少的工作,图书馆档案记载着图书馆各种情况信息,能为编撰图书馆史志系统提供档案资料,在图书馆史志的编写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了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那么的完善,致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总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就行了。

(二)设备太落后

学校图书馆大多没有实现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图书档案的分类、编目、存档、归类、整理以及读者对文献的检索等等工作还是原始的传统的手工操作,不论是图书档案管理员、还是读者,要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

(三)制度不健全

中职学校在管理中虽然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管理混乱。中职学校的档案形成于学校日常管理、教研活动和教研成果的开发推广中,档案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如果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很难保证档案材料收集完整。

(四)管理不到位

在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大都是办公室人员兼职,并没有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管理精力投人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长期日积月累形成的,没有专人管理会使多数应归档的文件散落于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完整和不系统;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三是少数中职学校没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无法集中管理,缺乏保护措施,不利于档案的管理。有的学校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五)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文书档案材料较多,纸质档案最多,其它档案如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甚至没有。

(六)利用不充分

图书馆是每所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辅机构,也是学校对外的“门面”,有其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因此,开展独立的档案工作,建立完整的现代化档案体系,有利于图书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各项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档案工作并非可有可无,它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档案意识

图书馆全体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应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参考意义,高度重视图书馆档案建设工作,逐步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在图书馆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员负责全馆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档案管理员应及时主动地向图书馆领导提供他们所需的档案材料,让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档案的作用,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档案的重要,从而能争取图书馆领导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图书馆档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档案的建设、开发与利用。

(二)建立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

要搞好图书馆的档案工作,将工作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齐全,促进档案的开发利用,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档案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完善,这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要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出既符合《档案法》的要求,又适应于图书馆工作开展的一系列完整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如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作为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因此,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与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图书馆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利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普及和提高图书馆档案人员应用计算机管理的水平和高科技知识的能力,引导档案人员在全面系统地了解档案的基础常识和工作方法,尽快掌握有关档案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促进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与现代型转变。

(四)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积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档案才有生机与活力。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采用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完备的档案检索工具,编制档案分类目录专题目标、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利用者更方便地查找有关档案信息。二是搞好宣传工作,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五、结语

总之,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应相应完善,使其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段艺萍.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9,(5):30—31.

[2]中国档案局.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J].中国档案,2007,(2):9—10.

第8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档案馆 融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G450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人们对图书馆、档案馆的融合服务研究日渐兴起,这是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合作和结盟日趋紧密的基础上产生的重大课题,其融合服务研究与实践已在国际行业间产生了广泛影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了图书馆、档案馆之间的联系,也为彼此间的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在图书档案界合作的过程中,二者由最初的实体结盟起步,逐步演变到虚拟融合的愿景目标,从而建立起以资源集成和知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门户系统,为用户获取文化资源和信息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

一、当前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合作融合的现状及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以欧美国家为例,他们开展图书档案融合服务起步早,规划性和实践性强,管理与服务效果显著,从分析欧美国家图书档案机构合作的战略规划和典型项目中,剖析其融合服务模式,对我国及高等院校开展相关工作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制定图书档案合作的战略规划

时间追溯到20年前。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推出了面向21世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北京宣言》,为图书档案界的务实合作制定了战略规划。《北京宣言》围绕“两个专业、同一前景――21世纪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合作”这个主题,明确了两大机构继续保持良好合作的发展和延伸,在保留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开展新项目、开辟新空间,如新领域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等项目。

之后两大机构又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发表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向和具体规划,为落实《北京宣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两大机构相继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如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IFLA 2006 ―2009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要在资源共享、无缝存取等诸方面,更加强化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合作。国际档案理事会则提出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推动档案馆的外向性业务扩展,尤其与其他文化机构包括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成立新型的联盟体系,促进档案界与外部机构的有效融合。在国家层面上,欧美一些国家的图书馆、档案馆都在各自的战略规划中强调二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促进融合的主角是政府机构和公共专业组织。由其发起相关项目倡议,并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规范项目成员伙伴的使命和任务,确保项目的有序开展和达成。

(二)机构主动参与合作

1993年,在美国政府的白皮书中,提出应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和科学发展的需求。由于其中没有涉及到文化建设的议程,而数字环境下艺术和人文社科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联合网络信息联盟及盖蒂信息研究所发起合作项目,以回应政府在艺术和人文社科方面遭遇的挑战,并在其报告中发出了应当由部级的各类团体参加的倡议。此后,由人文和艺术机构作为基础性组织,发起成立了美国国家网络化文化遗产倡导组织,参与其中的有教育组织、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甚至非公有性质的基金会,这些组织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成员包括63个文化机构和45个大学图书馆。

(三)积极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

数字环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外的学者和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挑战,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网络化的合作,力求做到每个项目开设网站,提供相关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方便。如英国成立了由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理事会构成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文化部门的合作,促进图书馆、档案馆的创新。其设立了一系列创新项目,如聚宝盆项目,这是一个拥有包括英国博物馆、艺术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在内的超过6 000 个收藏品的在线数据库。

(四)多样的合作模式

项目开展的范围很广,每个文化组织都有可能涉及。如有全球性项目、国家项目、地区项目等。从合作的模式看,包含战略伙伴关系、面向社区服务、设施共用、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等形式。国外的组织注重对最佳实践的培育和发展,制作出项目指南,指出入选最佳实践的标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开展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理论研究少、实践性差,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国内有的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融合服务实践,只是单纯地把二者在行政上归于一体,但融合的程度不深,从内涵上而言,仍然是两个机构生硬地结合在一起。鉴于国外先进的经验,为更好地保存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从国家层面进行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使命。而作为处于科学研究前沿阵地的高校,理应在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服务的研究及实践方面走在前列。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作为高校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也在走过60余年的发展之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校的图书和档案工作都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担负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基础性建设必不可少。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两者在管理和服务上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条件。2015年12月,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这是对原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重新修订,是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和规范性文件。2008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比较,在运行、发展、规模、影响力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推动二者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融合,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思考。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高等学校“图强档弱”的现状。

(一)资金优势差异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第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运行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年购置量应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全校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由图书馆统筹协调、合理使用。而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五章条件保障中,有以下表述:“高等学校应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图书馆作为高校为师生服务的重要部门,教育部对在校生人数与馆藏图书比例、馆舍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其硬件配置、资金配套都是硬性的,而且要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改善。相较于高校图书馆的“恢宏大气”,档案馆则略显“寂寞孤单”。作为高校的一个部门,在很多高校中,档案馆多不属于中层单位,而归于一个中层单位来管理。它基本上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高校事业,却又忠实地记录下高校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足迹。随着高校档案馆的馆藏不断增加和丰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人群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传统的视角下,档案工作可以被搁置,可以被延缓,可以优先发展教学科研一线而将档案工作“放一放”,所以在资金投入上显然不够科学,与高校事业繁荣的大趋势,尤其与其他部门如图书馆的资金配备相比就显得捉襟见肘。

(二)受众认同差异

图书馆与档案馆都是高校基础性的服务部门,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但在受众心里,二者显然不属于一个层次。如果说高校是人类传播知识的摇篮,那么高校图书馆显然就是摇篮中的摇篮。图书馆是学子们必须要去的地方,师生都离不开图书馆,可以说,高校没有图书馆,学生离开了图书馆,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档案馆,多数在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时,集体参观一下,以后就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接触和再次走进档案馆。这是因为档案馆藏资源多是学校自身的历史沿革和文献资料,对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扩充意义不大,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与档案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个大热,一个冷门;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罗雀”。

(三)人员优势差异

高校图书馆一般设有采编部、流通部、网络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古籍与特藏部等部门,在人员配备上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优越。《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具体聘用条件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确定。以某211高校为例,全馆现有30余个书库和阅览室,有阅览座位 6642 个,各阅览室及书库全部开架服务,每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由此可知,图书馆人员的数量及质量一定要有充分的保证,才能确保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有序运行。而其档案馆是国家二级档案馆, 在人员配备上则明显不如图书馆,档案馆现有专职工作人员7名,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2名,馆员4名(另有兼职档案员170余名)。从我们调研的高校来讲,图书馆员的专业技术力量明显强于档案馆员,无论是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

(四)技术优势差异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高校图书馆迎来信息技术的革命。充足的配套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让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飞跃。除原有的传统纸质图书外,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电子网络数据库,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做好信息的加工整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群和其个性化需求。高校档案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部分高校还是以纸质档案材料为主,网络化管理及服务还是流于形式,这固然与受众面较窄、查阅者少有关,但与技术应用的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

(五)服务意识差异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受众面比较广,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水平十分重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每个图书馆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赢得广大读者的先决条件。而档案馆由于受查阅制度、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动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受众面小,前来要求服务的多为特定人群,档案工作者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意识不强,加之宣传不够,封闭式的服务模式导致工作主动性差,坐等上门的观念重,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服务的益处

(一)实现资金配置的均衡化

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面临着不断发展的瓶颈,由于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图书馆工作则会紧跟高校事业的不断壮大而壮大,而档案工作则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窘境,原因有以下几点:高校决策者认识不到位,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关方面投入不足,如馆舍建设、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维护、档案机器设备购置,专业化档案管理软件及档案信息化、安装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及防盗报警安全系统等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升级与完善。而当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一体进行管理和服务时,则会在二者的投入上不分彼此,有利于二者结成一体,全方位地进行建设,实现资金配置和利用的最大化。

(二)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力量明显强过档案馆的人才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在人才的内涵建设上。而当二者进行融合管理与服务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与利用,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在各有专攻和各自占有优势岗位的前提下,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能、多人胜任一岗的能力。

(三)实现共享资源的科学化

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实现统一的技术服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前面,作为融合的一个整体,档案服务理应在技术上与图书馆共同进步。

(四)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化

二者的融合服务前景广阔,而且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不管是对图书还是对档案来讲,在探索和完善融合服务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高校大图书大档案的理念,使二者的融合服务深入人心,增强读者及受众群体心中的认同感,进一步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未来,进一步感知高校档案馆的厚重历史文化,这将促使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打造优质服务团队,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融合的实施途径

(一)制订高校图书馆、档案馆融合规划

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融合应该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融合。在数字环境下,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取是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的共同课题,虽然二者在各自领域都进行着数字化建设,但是却没有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极易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均属于高校内部的工作部门,避免了行政方面的干预和阻碍,开展相关合作也会顺理成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的融合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从融合的实践来看,效果显著。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融合服务研究将为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档案馆的合作融合走出一条新路。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制定好战略规划,提出科学融合的方案,必将为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在当前数字化融合服务相关的框架和方法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可以采取试点项目的方式,在部分高校中建立示范性合作项目,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如在有的高校可以进行“有限”的融合模式,即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馆藏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进行二者馆藏提炼后的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个过程并不追求一种大而全的全部馆藏资源的融合,而是将最能体现二者文化精粹的资源进行统一的采集和组织,实现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改变,建立统一的文化平台。有的高校可以开展体现本校馆藏特色、专业建设的融合,实现数字资源对本校发展的有效保障。总之,高校开展的融合研究和实践应各有侧重,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服务、有利于数字化实现为主。

(三)开发图书档案融合的统一技术标准

在分类标准、编目技术的使用上,图书和档案都有本质的不同,开发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是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公共馆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攻关,在借鉴现有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图书档案融合的技术标准,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四)建立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是体现融合服务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馆际之间跨库检索的有效手段。在构建主题门户时,要注重开发一个资源实质整合、检索手段科学、获取资源便捷的功能系统显得十分关键。开发系统时,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在深入了解用户的前提下,洞悉其需求性,才能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文化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赵红颖,李洋.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23- 27.

第9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摘 要:文章分析了班级图书角的不足,并提出班级图书角的优化与创新形式――“班级微图书馆”。并对“班级微图书馆”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珠海三中“班级微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展望了“班级微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132-03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提出“班级微图书馆”的设想,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班级微图书馆”对班级图书角进行优化与创新,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

1 “班级微图书馆”的特点分析

1.1 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班级微图书馆为节点,建设“总馆――分馆”微体系

班级微图书馆是从图书馆的角度进行的界定,相对于学校图书馆而言,班级微图书馆是相对微型的图书馆。跟以往的班级读书角或班级图书角相比,“班级微图书馆”通过在各个班级建设微型图书馆,形成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班级微图书馆为节点的图书馆微体系,类似公共图书馆的“总馆―分馆”体系。在校园搭建基于“学校图书馆―班级微图书馆”的阅读平台。

1.2 班级图书柜量身设计,统一美观

过去一些学校提出建设班级图书角,但是没有统一打造班级图书柜,导致书柜的式样各异。后来个别学校才慢慢出现统一的班级图书柜。“班级微图书馆”建设之初,图书馆深入班级进行了多次调研, 根据教室位置量身设计了班级图书柜,并统一为每个班级配置了班级图书柜,构建了实用美观的阅读平台。

1.3 图书来源多样化,图书流通快、更新及时

以往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主要是学校统一购买或老师、学生的捐赠,图书有好有坏,图书更新不及时,甚至没有更新。而班级微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的主要来源是学校图书馆。图书馆为每个班级开通一个读书卡,图书借阅权限(最大量)为200本,通过班级团借的方式给班级微图书馆提供源源不断的图书资源。由于这些图书是可以随时更换的,图书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另外,班级微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漂流站,是学校漂流活动的节点,接收图书漂流活动的图书。当然,师生自筹图书、捐赠图书、学校专款购买的图书以及班级订购的书刊都是班级微图书馆的图书来源。

1.4 班级微图书馆由图书馆统一管理,有统一的规章制度

在班级微图书馆的建设与利用过程中,学校图书馆不仅为班级微图书馆配备书柜、提供图书保障,还制订了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对微图书馆进行管理。例如:统一的建设方案、统一的班级团借规则、格式统一的微图书馆图书目录。要求班级安排专人配合 “班级微图书馆”的管理,做好“班级微图书馆”图书的管理、借阅以及使用登记。

2 “班级微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以珠海市第三中学为例

2.1 班级微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班级微图书馆”的概念源于班级图书角,主要指在班级设立班级图书柜,放置一定数量的图书,以供班级师生共享、共读。“班级微图书馆”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并在班级设立微型的图书馆,搭建“学校图书馆―班级微图书馆”的两级阅读平台,从而把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服务和读书活动延伸到班级、延伸到学生身边。在进行班级团借以及微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让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提升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与技能。此外,在阅读推广中,班级微图书馆是图书宣传与读书活动的宣传载体、是图书漂流活动的漂流站,是连接图书馆和读者的桥梁。

2.2 班级微图书馆的建设实践

2.2.1 对班级微图书馆进行美化。各班按照《珠海三中“班级微图书馆”计划》的建设方案,对班级图书柜与背景墙进行装饰美化。得益于班主任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很多班级的微图书馆美化装饰到位,而且把图书角的美化装饰跟教室整体布置紧密结合,跟绿色校园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班级特色与班级文化。

2.2.2 给班级微图书馆一个有特点的名字。同学们在精心布置“班级微图书馆”阅读区域的时候,还喜欢给班级微图书馆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比如:“图书角”“尚文苑”“SEVEN”“书苑”“心灵驿站”“纳川馆”“书香苑”“梅香阁”“书香溢柜”“悦书阁”等。

2.2.3 充分发挥班级读书卡的作用,挑选各种各样的书籍,丰富班级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咨询班主任、图书馆老师或语文、英语等学科老师,了解一些图书目录,也可以通过班级调查,掌握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然后派代表到图书馆挑选图书。通过向图书馆班级团借,这些图书就成了班级微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与此同时,班级还可以在图书馆拿到班级微图书馆所借图书的目录,目录清楚显示图书的名称、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每本书后面还有很多借阅人签名的空格,以便在班级借阅的同学做好登记。

2.2.4 做好图书分类,安排专人管理,进行阅读推广。微图书馆的图书到位后,班级可以对图书进行重新分类,比如:历史类、教辅类、名著类、英语类、小说类、工具书、参考书、综合类等。班级会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根据班级情况,制订班级借书规则。班级微图书馆的管理员会采取一些措施向同学宣传微图书馆的图书。如制作“我推荐”的栏目,利用课前演讲介绍好书。有漂流图书的时候,班级还可以设立“漂流吧”,引导同学阅读漂流图书。

2.2.5 做好读书笔记,开展班级读书活动。班级微图书馆注重收集同学的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班级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微图书馆的背景墙,展示大家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比如:把好书推荐、好句摘抄、读书心得写在便利贴或纸条上,粘贴到背景墙上;或选择一些较好的读书心得,字迹工整地写到彩色纸上,粘贴到背景墙展示。另外,学科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好班级微图书馆的书籍。

2.2.6 配合学校图书馆文化节,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学校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图书馆文化节,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例如:图书漂流活动、读书征文活动、图书捐赠活动、游园猜谜活动、心意贴活动、微书摘活动、语文阅读指导课、“您选书,我买单”书展活动等。作为学校图书馆的一部分,班级微图书馆是所有读书活动的宣传载体,活动的宣传和海报会粘贴到班级微图书馆。另外,微图书馆是图书漂流活动的漂流站,捐书活动的捐书点,在开展征文活动时,征文活动推荐书目上的一些图书也会在微图书馆进行展示,以供大家选择。

2.2.7 保持和学校图书馆联系,关注微图书馆信息。每学期,图书馆都会通过学校讯通、微博、微信、广播站、宣传单等方式向班级班级微图书馆建设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开展班级团借,建设班级微图书馆的通知;班级图书管理员培训与交流的信息;图书馆文化节读书活动的信息;班级微图书馆借书排行榜;期中班级微图书馆检查评比信息;期末班级微图书馆图书归还信息;微图书馆未还图书目录等。所有班级微图书馆都严格按照学校图书馆的统一安排,才能保障微图书馆建设的有序进行,保障图书财产的安全。

2.3 “班级微图书馆”的运行机制

2.3.1 开放时间。班级微图书馆建设地点在班级,只要班级开门,微图书馆就面向班级所有学生开放。尽管还没达到24小时开放,但是,从早上到晚修结束(班级熄灯),班级微图书馆都处于开放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上的不足,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借阅。

2.3.2 班级团借制度。学校图书馆制订了“班级微图书馆”团借的规则和“班级微图书馆”的管理借阅规则等规章制度,为每个班级开通班级读书卡,通过班级团借的方式向班级微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图书馆为班级办理好团借手续,并打印出班级团借的图书目录,反馈给班级,以便班级做好图书的借阅登记和统计,做到有序管理。

2.3.3 管理队伍与要求。根据学校图书馆的要求,每个班级微图书馆都由班主任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主要工作包括班级团借、班级图书柜与背景墙的装饰美化、图书资源建设、图书管理以及使用登记等。班级图书管理员是否喜欢阅读、是否了解图书、是否用心管理、是否细心服务,直接影响着班级微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的好坏。因此,班主任要尽量选择有责任心、喜欢阅读的学生来从事管理员工作。图书馆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耐心介绍班级微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注意事项。另外,图书馆定期召开班级学生管理员的培训会议,介绍班级微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经验交流,树立典型。此外,图书馆的学生助理(义工)有100多人,在班级微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读书活动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4 评价方法与手段。在珠海三中“班级微图书馆”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展书香班级的建设与评选活动,开展班级、学校“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并且制定了珠海三中“书香班级”的评选方案,以及珠海三中“阅读之星”的评选方案。通过各种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充分利用“班级微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按照班级读书计划以及班级读书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撰写读书札记、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心得、书评等。此后,在班级微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处为了推动班级微图书馆的建设,在班风班貌检查指标中,加入了班级图书角建设这一项,占1/6的分数,跟另外5项指标一起,形成班风班貌检查的新指标体系。随后,学校又制订了开展“美化教室”的活动方案,开展“美在教室”评比活动。“美化教室”的方案中涉及“班级微图书馆”的内容,要求班级安排专人负责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管理,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并且尽量体现班级文化,做出特色。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很好地推动了班级微图书馆的建设与实践,一批批班级微图书馆呈现在全校师生读者的面前。在学生读者评价方面,图书馆通过进行读者借阅排行榜、阅读之星评选等手段,激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利用好班级微图书馆。

2.3.5 资源与经费保障。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在阅读环境营造、图书经费、读书活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目前图书馆藏书多达80,000多册,班级微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保障。在班级微图书馆建设中,学校拿出近40,000元为每个班级添置了班级图书柜,搭建了“班级微图书馆”的硬件平台。另外,学校每年坚持投入稳定的经费,保障学校图书馆、班级微图书馆的图书经费和读书活动经费。

3 “班级微图书馆”的应用成效

基于“学校图书馆―班级微图书馆”的阅读平台,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下了很多功夫,利用图书馆文化节读书活动、珠海三中图书馆微博、微信、广播站等载体,宣传推广班级微图书馆,推动班级微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清新田园风、古典书香风、创意动漫风……每个班级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打造微图书馆,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班级微图书馆的最大贡献在于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把更多的读者请进了学校图书馆,彻底激“活”学校图书馆。图书馆从不起眼的图书室蜕变成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在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图书馆内人气很旺,流通书库(藏书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甚至户外的阅览桌椅等200多个座位基本满席,期中、期末更是“一位难求”,经常出现“占座”的行为。图书馆逐渐成为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同学养成了到图书馆阅读、借还书、写作业、自习的好习惯。据图书馆管理系统显示,2013年图书流通总量达到79,957册,其中借出图书40,404册,还回图书39,553册,按照全校2,500人算,学生的年均借书量16册左右。图书馆还以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向读者推荐好书,受到了关注与好评。

4 “班级微图书馆”的前景展望

班级是学校里的基本单位,做好班级的读书活动,对建设书香校园、学习型校园具有推动作用。如果“班级微图书馆”能够与课堂教学结合、与班级读书结合、与班会课结合、与班级文化融合,并且尝试探究分级阅读理论以及“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应用,必然能够为班级图书角提供新的思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与应用价值。但是,“班级微图书馆”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力,是否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还需要学校根据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静.书香溢满班级 阅读滋润人生:谈书香班级建设的几点做法 [J].作文教学研究,2010(4).

[2] 王亮.关注校园文化新的增长点:论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J]. 课外阅读,2012(17).

[3] 文安强.建立和完善高中班级图书角之我见[J].广东教育,2010( 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