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精选(九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第1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网络 应用 计算机

高校的教学模式是跟义务教育和普通的学历教育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年级制”也好还是“学分制”也罢,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得到了所有任课老师的认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随着不同的“局域网”、“校内网”、“城域网”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拓展,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开展的新式多媒体教学也在逐步的走进高校的课堂。但是,因为诸多客观因素存在的原因,新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授课的时候存在了诸多的漏洞,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谈一下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第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存储风险大。即便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至少也要有十几二十多个,再加上一些二级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任课老师的备课信息量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海量”信息来形容了。所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了录像视频辅助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补充手段,这也就是多媒体教学的雏形和前身,同时也是多媒体教学发展起来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多媒体教学的工作中尝试着依托“校内网”来进行视频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改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就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一个90分钟的教学视频的存储容量大概是200M左右,一门一学年制的专业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大约要有100个课时左右,那么算下来光这一门课的信息量最少就需要2G,如果加上一些实习视频的话,估计最少还要增加1G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的“校内网”服务器存储容量也不过就是300T左右,先不说把全校的视频资源上传到“校内网”服务器上了,仅仅是一个系,五六十门课的信息量的话,就足够让服务器瘫痪几次的了。另外,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使用点击“校内网”的频率呈几何图形般的整倍增加,给服务器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第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同步难度大。一般情况下,许多人都认为依托现有的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同步水平应该比传统的录像带视频辅助教学在信息更新与信息同步的水平上要高不少,其实这仅仅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而已。其实作为任课讲师来说,无论是作为新式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而言,还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好,所传递的教学信息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采取的形式改变了一下而已。但是由于原始的录像带视频资料已经不能在计算机网络中播放,这个时候还需要任课老师再重新录入一次AVI或者是RM格式的教学资料才行。如此说来就等同于把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翻拍一次,可想而知那个信息量和工作强度也可见一斑的。与此同时,由于需要重新翻拍和录入新的视频影像资料,任课老师的大部分精力要全部放在这上面,对于一些教科书中重新编撰的信息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解读,就很难做到把一些新增加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安全系数低。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进行处理的,无论是“城域网”、“校内网”、还是“局域网”以及“互联网”,如果没有网络平台作为支撑点,根本完成不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无论是上述哪种网络平台,其后门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如果8824端口处理的不当,很难做到平台信息的保密。目前有的计算机病毒信息经常以图片格式或者是视频影像格式作为掩护,隐藏在海量的信息之中,要么是定时定期的自动攻击服务器,要么就是自行盗链下载视频影像资料。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关于各种专业课的盗版辅导教材,其源头就是来源于此。

针对上述所产生的这些问题,作为任课讲师而言,是很难回避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正视和面对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问题来进行简单的研究:

第一,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进行信息固定存储

由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产生海量的视频影像信息资源,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靠架设大容量的服务器的话,不仅浪费教学资源,而且还很容易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带宽速度,要是依托“校内网”平台的话,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任课老师的正常信息上传及下载等日常工作。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各高校目前都建设有图书馆,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存档的电子图书的信息量也是庞大的,而且这个信息基本上是固定的,只要是录入一次的话可以供多人反复的使用。那么,假设我们把每一堂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视频影像资料当成是一本电子图书放到图书馆存档,等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的话,那么是不是就简单的多了呢?把原本需要在服务器上架设的几百甚至是上千T的资源完全固定到一个点上,然后等到该使用的时候再从这一个点上获取的话,那样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是最少的。

另外,从经费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做法也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因为作为图书馆录入电子图书的话,其服务器最少需要几百个T的容量,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对这么大容量的其它辅、付属性的设备资源,那么我们仅仅是把这个服务器的容量扩大了2倍左右,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平台所需要的资源来说,其付出的成本只不过是硬盘成本而已,其它的那些设备的投入资金几乎没有多少。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教学经费以便满足任课讲师的正常教学需要。

例如说,西南地区某高校,学校在经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造之后,淘汰了一大批老旧的教学设备,新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等一批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通过几次实际教学操作之后就发现,视频影像的传输速度完全低于教学的正常需要,一段65分钟的教学视频光是下载播放就需要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大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耽误了教学进度不说,还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此,任课老师多有怨言。计算机网络电教辅导老师也很无奈,学校新添置的教学设备都是时下最高端的设备,而且都是通过公开招标购置的大型企业的产品,其产品质量是完全过关的,怎么经过改造之后其效果还不如以前传统的“大课堂”了呢?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课题公关小组,专门研究符合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经过电教辅导老师和硬件产品供应商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结所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构架的时候,忽略了视频影像信息在“校内网”中的传输这个环节,仅仅是理论上满足了信息存储量,根本没有考虑这些海量的信息在各接收终端的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另外,有的任课老师采用的是无线路由,其信号本来就不稳定,再进行这样的视频影像传输的话就更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了。经过多次实验和改造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改造方案。那就是首先把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固定服务器容量增大,又以前的800T增加三倍达到3000T,然后把原本放置在主机房主服务器上的视频影像资料全部转移到电子阅览室的固定服务器上,通过系统的改造,在原有的“校内网”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个“校内教育平台”,所有的教学信息都是通过这个独立分离的平台来进行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完全不占用目前正常使用的“校内网”资源。这样以来,就完全解决了上述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各任课老师都反应,通过改造之后“校内网”的使用速度也加快了。

第二,采取先进的技术解决视频信号互换问题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造之后,有许多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教学视频影像资料的确是需要淘汰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简单的进行“一刀切”式的全部回收,比如一些比较有威望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对某一个课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所存留的视频资料,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科学研究信息。如果盲目的都删除掉的话,对于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其实目前在技术上解决录像带或者是录音带的信息转换工作已经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了,利用一些相对较为专业的录制设备,就完全可以把若干年以前的录像带转换成为目前电子播放器能播放的电子格式。这样一来的话,多媒体教学辅导老师可以跟相关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有哪些多媒体课程必须要进行翻录的,那就一定要进行翻录,以便确保教学信息的完整性,但是有些多媒体课程因为专业性较强,无论是以前的教学资料还是新版的教科书,其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改动,或许是有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知识根本就是一样的,目前的许多任课老师甚至还没有以前的老教师讲的更为生动。那么,这些就完全没有必要进行翻拍或者是重拍。这样既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教学信息,又满足了正常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把任课老师从繁重的备课、录视频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教学研究,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第三,采用信息加密技术确保多媒体教学信息安全

针对视频信息安全这个问题,处理起来相对较为繁琐,也是现代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个既不能忽视,但是又很容易出现漏洞的一个环节。作为高校,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主体,也是各种社会资源信息的一个集中展示平台,同时,有的高校还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重大课题研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主要基地。如果简单的把信息资源全部屏蔽掉,就有悖于上述这些研究的需要,但是如果完全的把信息资源全部公开,那么涉及知识产权、涉及信息保密等情况应该处理的问题就相当棘手。作为目前通用的“校内网”或者是“局域网”,很难界定这几种信息的平台是否是在一个保密层面上,那么如何来进行信息甄别,如何来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又能为社会资源提供一定量的信息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式:

首先,把正常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管理。这里指的分类说的是把任课老师的教学视频影像资料按照“公开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个门类进行分类,可以开设几个不同的权限。比如说,任课老师可以开设成副管理员权限,有权对所有的视频影像资料进行修正、下载、上传;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段对所有的学生开设浏览权限,让学生可以随意浏览视频影像资料,但是不能进行修正、下载、上传;在上“公共课”的时候,要求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才有权限对视频资料进行浏览,对于其他不涉及这门课程的学生,不开设可以浏览的权限。对于专业技术课,根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实际人数开设访问权限,对于所有访问者的信息必须要做到实名登记,或者启动服务器IP追踪记录功能,必须把所有的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容被访问的时候的信息进行最少90天一个周期以上的存档;在上专业课的时候,需要多媒体教学老师和任课老师认真核对所有上课学生的个人信息,在进行实名登记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进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视频影像资料进行观看,完全关闭所有上传、下载端口。

另外,把所有电教信息进行加密分类处理。这里指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把一些涉及教学核心信息的内容、社会资源公共内容、以及重大研究课题内容信息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加密处理。比如说,一些学校会议室召开的社会人士以及学校公共讲师的社会类型论坛课程或者是演讲,没有必要进行加密处理,完全可以列为公开的公共信息资源,既能在“校内网”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浏览,又能通过服务器转接方便“互联网”上的人观看视频;对于一些教学核心信息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籍信息、选报的公共课以及专业课信息等内容,把一些基础知识简单处理,把一些教学核心信息加密处理,除了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才能通过登记个人信息浏览这些内容以外,所有的信息上传、下载、修改端口等全部关闭;对于一些学校辅助政府资源进行的重大研究课题内容信息等,要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把所有信息进行完全加密处理,除了确保所有技术参数、研究进度、实验信息等内容仅给参与此次研究的人员开设权限,其他任何人都不开设甚至是浏览权限在内的任何权限以外,还在把服务器的杀毒指向完全挂在此类加密信息之下,要严格的根据各种制度对这些信息及时的进行有毒信息扫描,确保这些信息的完整性。

其次,把多媒体教学服务器进行双IP绑定。前文中我们谈到过,就目前技术而言,任何一个网站或者是任何一个服务器因为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其安全性并不能完全的保证,由于其后门处理的不当,均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信息漏洞存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从而传播有害信息或者是收到直接攻击。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攻击就是ARP攻击,此类攻击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原子能爆炸的形式虚拟出诸多虚假的访问,在瞬间增大服务器的外部访问量,导致服务器直接瘫痪,从而造成所有信息直接外泄。针对这种恶意病毒攻击,多媒体教学老师应该会同计算机网络专业老师对重点服务器的IP地址进行循环双绑定。这种绑定所处理的是如果有外部不知名访问突然增大的话,那么这些访问就会在服务器中来回的循环,就像在操场上跑步一样的一个圈一个圈的跑,永远没有终点,从而缓解服务器的正常工作压力,直接破坏这些恶意病毒攻击。于此同时,根据服务器记录的攻击来源IP,把虚拟服务器的IP指向马上切换成攻击来源IP,这样就相当于被受力越大,自身受到的攻击也越大,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完全化解典型的ARP攻击。

第2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最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对教学的有效性、新颖性等都有了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方面问题,导致多媒体技术的功效无法完全地发挥出来,因此,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重点之一。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然性及其现状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黑板+粉笔”,很多学生都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这样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严重的阻碍。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初期,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要点的理解上都稍显不足,导致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之后,无法达到预期希望的教学效果。考虑到这一情况的出现,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应当将科学的论证分析作为研究的基础,考虑小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等进行相应的课件制作,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手段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下要求小学教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开展愉快教学。针对这一指标,小学教师就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将声音、光、色等相互结合起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仔细备课,做好教案的编制,然后在课堂上将书中所需讲授的知识要点书写在黑板之上,但是也可能出现教学内容还没有讲授完就下课的尴尬局面,这样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不仅可以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如果学生还没有巩固完善,下课之后也可以查看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增加了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也对数学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改善。通过意境音效、画面展示、生动解说的方式,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不断地丰富,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0的认识与加减法》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画面上有三个蘑菇,但是被小白兔一个又一个的采走了,那么现在还有多个蘑菇呢?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示,不仅能够对学生认识“0”的概念有帮助作用,同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小学数学教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2.将多媒体技术联系到学生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情全面摸清的基础上,做好多媒体教学设计、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够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时候,可能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时间,也只要求了学生能够指导钟表上的时针、分针,能够认识12个数就可以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时间的画面,让学生知道遵守作息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日常对时间珍惜的良好习惯。所以,将多媒体技术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样也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够不顾及学生实际,盲目联系,提出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3.注重多媒使用的灵活性

虽然多媒体技术应有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如:在《找规律》这一部分教学中,在利用课件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环节去尝试自行“找规律”,并非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完成教学。只有通过创造实践环节,才能够帮助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一部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所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再配合上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对教材的理解,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 媒体应用 问题 选择 最佳时机

人类的脚步迈向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科技与教育也在不断的相互促进,科技在因为教育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科技也在影响着教育。特别是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旧时的教育思维、模式也因为与科技的结合而诞生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现代的高科技的信息化教学媒体让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小学教学过程应该在新的教学媒体的应用下,使小学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

“一人、一书、一黑板、一黑板擦”是原来小学课堂的标准配置,教师的辛苦、学生的乏累让传统的小学课堂有些沉闷。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课堂的科技化水平的提高,“一书”“一黑板、一黑板擦”逐渐分别由“一幻灯片”“一投影仪”所替代。媒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作用在于变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有益于学生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在小学领导及教师逐渐重视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教学媒体在教学课堂的应用也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一、教学媒体在小学实际教学中的优势

只有用于储存和教学为目的媒体,才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媒体要用在教学活动中,从而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即教学媒体是指用来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并用于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媒体。然而教学媒体在小学实际教学中发挥着它独有的优势。

首先,教学媒体是可以表现空间形态、大小;时间顺序;运动形式变换的。其次,教学媒体可以照顾到教室中的每一个同学的,让声音、影响的传播范围变宽。然后,教学媒体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加的浅显易懂,能把内容用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最后,教学媒体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的教学形式多样,有益于教师的教学热情。

二、小学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媒体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教学媒体科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教学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过去传统课堂中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地图、卡片、实验演示装置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20世纪以后在课堂中引入的电子教学媒体,例如:语音室教学系统、投影仪、录音机等。

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应用教学媒体就成为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以三年级数学为例来简析一下教学媒体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首先,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则运用数字媒体创设情境。其次,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创新思维。最后,运用教学媒体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小学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教学因为长期都笼罩在传统教学形式的云彩之下,教学的形式普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局限在被动的接受上,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并没有将教学媒体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只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还有部分教师整堂课都用教学媒体,缺少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有教师只仅仅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未突出重难点。

四、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小学实际教学中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独立,优势互补,和谐统一的。摒弃传统教学媒体,将会使原本的课堂缺少味道,带来极大损失。然而,现代教学媒体是作为传统教学媒体的延伸与发展而存在的,传统教学媒体则作为现在教学媒体的极大补充而存在。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的最佳时机

小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可以从四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教学对象,在小学低学龄的学生倾向于形象知识学习;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特点制约着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一方面是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个不同的目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去完成。一方面是教学条件,教育工作者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经济能力、教学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来选择教学媒体。

第4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教师 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就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来讲,现在有五个多媒体教室,可以完全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我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认识。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多媒体资源的能力发挥不够。我们知道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它充分运用多种媒体的功能,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甚至是电影,这样,多媒体就成了一种娱乐工具而不是教学手段;这样,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多媒体工具使用不当。在教学实际中,典型表现为: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好像流水账,想到哪就记到哪,对于课堂媒体的使用,心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安排。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对于教学效果来说,可能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好。

1.3 教学互动性不强。传统教学,是课堂授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能够及时的和学生互动,而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老师往往只注意自己的屏幕,少了对于教育主体学生的关注。这样一来,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

2 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2 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现代化的关系。教学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要实现教学现代化,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二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地位应该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应该是知识的主人;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谈”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那多媒体课件永远只能是强化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

第5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多媒体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物理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理现象,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物理课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就目前情况来说,物理课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物理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课件内容的针对性较差

一般来说,一堂物理课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主次之分,重点诠释的内容需要教师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着重讲解,而只作为了解的内容可以稍作解释,无需进行太多的强化,让学生有所了解便可。然而,目前物理课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大多物理教师没有对物理课实际内容做主次区分,使得课件资料过于全面,信息量过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重要内容同普通教学内容混淆,不但影响到了教师的教课效率,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重要的教学知识,从而影响到了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二)教学资料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较小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引用的相关教学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强化和了解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物理知识,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料选取过程中,应该挑选关联性较强、说服力较大、实用价值较高的文献资料来辅助物理课程教学。然而,就目前我国物理课多媒体教学来说,物理教师在这一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很多资料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起不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无法体现出物理课多媒体教学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物理课堂教学,也影响了物理课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性较差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辅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工具,而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然而,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很多物理教师都存在着错误的看法。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物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对物理教学内容的一种强化和解读,以较为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去掌握相关教学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起到一定的辅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如果整堂课完全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讲解物理知识,不但会造成教师自身能力无法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得到提升,也会降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一错误的理解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 物理课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改进措施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提升物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水平的辅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但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取代和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际教学工作,这样不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准备工作时,首先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明确教育大纲中所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次要教学内容,然后再依据相关结论进行课件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光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散射这些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且能够依照相关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因此,物理教师在课件准备时,所准备的课件资料应该针对这些内容,如演示光的折射、反射原理的实验视频,以及光折射、反射的原理解说图片等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教学工作变得简单化,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而对于其他光学知识,如光的组成、光的波长等等,是目前学习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因此可以只做简单的了解,搜寻一个或两个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而无需过于重视这些内容的解说。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物理教学工作。

(三)教学资料同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

教学资料的选取一定要同教学内容相符,针对性要高,如果关联性不强,形式无法服务于教学内容,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物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准备时,要搜寻关联度较高的资料文献,要反复进行资料的观察和审核,不要过于草率,一定要做好课件的保质保量,保证实际教学质量,保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推广,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不够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同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放投影片,放一段音乐、放一段电影。这样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他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使用不当在教学实际中,不恰当地应用电教媒体的典型表现为: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些课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的从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一直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起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设计不尽合理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考虑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但目前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只是为一节课而制作,所以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多媒体课件教学呈现方式多采用线性播放,教师在操作时,只能“进”,不能“退”,幻灯片之间没有相应的链接和转换按键,如果某一环节操作失误,就不得不重新开始。学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使用时要处理好3个关系。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这一特殊的辅助教学工具,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根据“适时适量”的原则,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可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

第7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教学创新

引言

基于对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了解,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具有科技含量高、教学内容难度大以及教学针对性强的特点,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采取混合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为整个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应当结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及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教学方式,使整个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

1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的内容

所谓混合教学方式,主要是结合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整个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保证课堂教学在教学氛围、教学全面性和教学效果方面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通过应用混合教学方式,扭转了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局面,使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有力的支持,在教学针对性和教学全面性方面得到提升[1]。混合方式的应用,对整个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混合教育方式尝试着将多种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教学创新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目前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应用混合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趋势。结合当前高校教学实际,混合教学方式对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对混合教学方式的了解,混合教学方式既包含教学内容的融合,同时也包含教学方法的融合。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反映出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实现了全面创新,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见,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应当对混合教学方式的内容进行细化,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形式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也要保证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在落地实施中能够得到混合教学方式的有力帮助,从而推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发展,为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的实施

2.1课前阶段

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课前阶段是重要的准备阶段,在课前阶段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并设计出教学方式的融合模式,将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方式混合在一起,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特点制定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方式能够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融合,在教案当中突出教学方式的融合特点,使混合教学方式能够在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达标,能够针对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予以有效实施[2]。基于高校教学的特点,混合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按照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做好应用,其中在课前阶段,应当从准备教学内容、编写教案、确定教学方法以及梳理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使混合教学方式能够形成对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课前阶段的有效准备,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准备,使高效多媒体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以满足课堂教育需要。通过完善的准备和细节方面的把控,使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在课前准备阶段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提高课前准备的完善性,保证课前准备能够达到教学要求。通过这一方式,使整个混合教学方式在落地实施中能够得到细化,保证混合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避免混合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内容针对性不强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2.2课中阶段

经过课前准备阶段,在课中阶段需要将混合教学方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内容重点做好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融合,使这三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课堂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形式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检验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通过记录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及时反馈混合教学方式的特点和混合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调整混合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混合教学方式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混合教学方式由于涵盖的教学手段多,在具体实施中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在宽松的氛围下落实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能够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关注点开展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因此,通过混合教学方式,能够保证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在课堂教学阶段获得更多教学方法的支持,在整个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取得积极效果,并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教学目标落实中满足教学需要。

2.3课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需要对混合教学方式进行复盘,根据记录的教学信息,检验混合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如果存在瑕疵,需要对混合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将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划分,以提高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满足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因此,做好课后阶段的复盘以及课后阶段的调整,是混合教学方式应用当中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对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课后阶段往往被忽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应当对课后时间予以充分利用,应当在课后阶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制订专项复习计划,对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展开全面复习,并总结课堂知识、掌握教学规律,按照课堂复习要求开展复习工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课后复习阶段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延伸课堂教学范围以及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在课后阶段有效应用混合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后阶段的复习效果和满足复习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根据课后阶段的特点以及课后阶段的教学实际,推动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使混合教学方式能够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和课后阶段复习问题的重要手段。

3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的评价

3.1教学效果评价

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方式应用中,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能够检验混合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混合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整个教学效果的评价,混合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凸显,整个混合教学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整个混合教学方式在应用中实现预期目标[3]。基于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能够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作出评价,同时,也能够对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整个混合教学方式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按照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对教学结果的关注,能够使整个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在实施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保证混合教学方式能够成为推动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持手段。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能够掌握混合教学方式的特点以及混合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个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

3.2教学创新评价

在对混合教学方式进行评价时,不但要做好教学效果评价,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创新评价。混合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有力的补充,继承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同时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使整个混合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上得到全面提升,满足教学需要。从当前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来看,实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方式是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持手段,同时也是高校多媒体基础课程教学创新的侧重点,对整个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对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了解,通过混合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检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并根据教学结果进行合理调整。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检验混合教学方式中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从这一点入手,能够保证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在实施中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支持,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够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依托混合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检验。

第8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 “多维一体”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吴尚义(1956- ),男,宁夏石嘴山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育教学;郝琳(1978-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传播学。(北京 1011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英语专业(国际传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65-02

为适应21世纪国际传播格局,培养用国际化语言传播中国声音、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国际传播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以英语专业为背景的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受到青睐,国际传媒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很多媒体对传媒人才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拿来就用”,实现“零培训就业”。这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一、英语专业国际传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未能突出传播实践性特点。当前,对于国际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多高校还在软硬件不够成熟的条件下仅凭当下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看到其巨大的市场潜能,纷纷仓促应对,开设了一些相关英语和传媒类课程。在真正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所教和所学内容有知识断层,专业体系架构不够健全。虽然实现了英语和传播两门学科的叠加,但两者似乎没能够恰到好处地衔接融合在一起。例如,各个高校国际传媒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选教材等都是效仿一些起步较早的传媒院校,未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课程体系交叉衔接不够,课程实践空间不够,导致国际传播专业教育与市场关联得不够紧密、应用型人才培养遥不可及。我国高校国际传播学科的课程设计亟待突破传统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实现英语和传播两个课程的细分化、纵深化特点,又要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力度,以“融合”应对“融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其实践空间,以实现国际传播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兼容性,培养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的“多面手”。

2.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知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实践性特点。针对国际传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殊性,教学要时时刻刻体现在其可操作性上。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的相关课程,如英语新闻写作、英语新闻阅读、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每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大部分老师的理论知识仅停留在当年在校所学的基础之上,后期教学中没有能够及时更新,再加上大部分老师没有实际媒体工作经验,因而教学手段基本是延续传统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脱离实际,所谓的案例分析也只是纸上谈兵,与社会第一线完全脱节。虽然近几年部分学生在校内媒体做一些实践,但学校媒体与社会媒体从运作机制和实用性上存在天壤之别,由此学生一旦在媒体单位实习或者工作,给我们学校反馈回来的信息则是他们很难将学校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的新闻事件有效嫁接。

3.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不能有效嫁接,缺乏实践性特点。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它是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全球交流的日益频繁,新媒体成为时代的新宠,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而媒介融合使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向数字化转型,新媒体领域将是未来国际传播学生就业的一个广阔的领域。各个高校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学校师资队伍中没有及时培养或储备这样的专业教学人才,为了应对社会形势,各个高校都是硬着头皮开设这些课程,老师都是临时抱佛脚,没有新媒体从业经历的老师也许理论知识上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涉及实践恐怕有点力不从心,因而使我国高校国际传播教育在实践性方面出现了“瓶颈”。

二、英语专业国际传播专业“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1.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真正体现实践性。为体现课程的可操作性、应用性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将基础专业理论课和社会实践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分化,压缩理论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弱化理论,逐步加大社会实践课时的比重,学生的成绩考核也会做相应调整,将社会实践课单独划分出来评定学分。如作为国际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讲,首要具备的能力是能在一种时间紧迫的高压状态下采、写、编出英语新闻,因而高校院系应该通过对英语新闻的采、写、编等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操作来考核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至少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得到实现和强化,一个是在课堂实践课中体现,一个是在后期专业媒体实习环节中体现。

2.构建功能性、融合性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平台,真正体现实践性。要想传播实践出成果,首先要有完备的教学硬件。美国大学校园媒介社会化程度较高,既有报刊、电台、电视台,又有高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摄录、编采齐全的实验室,有的甚至拥有大通讯社的供稿专线,学生的实践平台较高。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受各种因素影响,现有条件还不能建立如此专业庞大的多媒体技术平台,但至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将校内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虚拟演播室、编辑机房等进行有机整合,联袂打造成多媒体实验室,为学生实训和实践构建必要的技术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将课内教学、课外实验、社会实习有机融合,真正体现实践性。目前,各个高校最棘手的问题是不能把课堂教学与专业媒体社会实践有效融合,因此建设课堂教学、演播室实验、媒体实习于一体的实践体系迫在眉睫,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校内实践(课堂实训、校级媒体实训)和社会专业媒体实习等,把这些实践有效贯穿衔接,才能体现国际传媒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课堂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训练虽然相对比较单一, 没有把实践放到社会真实的大环境中去演练,但这种形式的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教授英语新闻写作这门课的过程中,虽然要求学生自拟英文新闻选题并策划,自行拍摄,最后利用非编系统编辑出一条英语视频新闻,但不难发现整个操作过程,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的,完全没有体会到真正媒体中高压状态中的紧迫感,要真正采编出一条符合播出要求的新闻,除了课堂实践外,还要借助第二课堂实习的提升。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将第二课堂与课堂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让学生真正感受媒体人应承担的责任。目前,且不从专业角度评判,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广播站、校网站,甚至会有自己的校电视台。国际传媒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将整个学校当作一个微社会,熟悉媒体的操作流程,有效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自己的创作团队,当然任课老师也要参与其中,进行人员调配和指导,对学校所发生的任何新闻事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报道,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 使学生明白一项特定工作必须具有的实际技能(如采访写作、编辑或者版面设计等),更清楚工作相关的职业环境和团队需求。

专业媒体实习教学。当前,我国高校传媒教育当务之急是“拆墙”,拆除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墙”,拆除学界和业界之间的“墙”,联手媒体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使理论教学和传媒现实达到“无缝对接”。过去建设实习基地的困难在于学校完全依赖媒体,将学生直接推向媒体机构,很多时候学校是为了完成学生必须实习的硬性指标,没有对媒体进行实地考察,也没有考虑自身学生的实际特点,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媒体实习中抱有“应付”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实际工作,让原本是一个互惠共赢的好事违背了双方的初衷,导致媒体单位总是培养不出得心应手的实习生,而这些“游击式”的在校实习生在媒体单位也很不受欢迎,甚至被拒之门外。如果学校能与媒体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专属本校的实习基地,实现集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校企融合模式,那么实现学校与媒体的共赢将不再是什么难题,学校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媒体单位储备和培养新闻后备军。

同时,高校可邀请传媒业界人士定期到课堂中去进行实践教学,不断开拓新的思路,也可以以项目合作的形式, 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实际媒体策划、节目制作中, 真正策划制作新闻产品,让社会来检验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成果,实现传播专业与教学实践的有效对接, 不仅仅是把媒体的人才优势资源引入传播专业的办学中来,校企共同办学,也在实际环境中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英语专业国际传播专业建立实践评价体系

1.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目前高校固有的学术考核机制使国际传播专业教师面临压力,要做既擅长专业理论讲授,又能熟练指导生产实操的“双师型”教师。如果将理论教学与媒体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这两项指标作为国际传媒老师考核标准的话,恐怕没有几个老师能真正达标,这使得现行师资考核机制陷入尴尬。我们常说,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就要强调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不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到媒体单位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国际媒体挂职锻炼,逐步将其引入高校教师考核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实现老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重构和有效对接,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再造,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精良的适应媒介的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

2.建立学生“考试学分+实践学分”双重考查机制。针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将媒体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查指标,但目前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没有严格的评估体系,针对学校必须实习的硬性要求,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应对的办法往往是东拼西凑,甚至弄虚作假应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实践考查机制,使学生实践逐步由有法可依步入有章可循。必须对学生实验、实习的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量化标准。学生在原有各个理论学科考试学分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实践学分”考核机制,除了课程该拿的理论学分外,可留出一部分以“实践学分”的形式补足,根据学生发表文章的媒体单位级别、学生制作的视频节目在播出单位的收视率高低,给予“实践学分”,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传播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媒体用人单位考查鉴定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凭证。

我国各高校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应敢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宜时代和专业的观念和做法,应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势,有效利用学生自身特点,建构一种集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媒体大实习相适应的“多位一体”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松明.也谈新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青年记者,2007(7).

[2]郑春龙,邵红艳. 2007.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第9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多媒体 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且凭借其动听的声音及形象的画面,增加教学的容量,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在拓展知识面、开发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在分析、观察、联想与总结的基础上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明确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其目的是借助直观、形象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及过程全面考虑,从而确定多媒体的选用,使教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种子萌发知识的时候,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植物种子萌发和发芽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物,分散了难点,学生就能轻松掌握。

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能更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靠按动鼠标来完成全部教学,而忽视语言、板书、直观教具的作用。一节生物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依据内容而定,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在生物教学中,对于简单易懂、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抽象难懂、不易掌握的教学内容,则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达到轻松掌握重点、难点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得益彰。

3 多媒体应配合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完整快速的展示,但实验教学是不可替代的,多媒体只能配合实验教学应用。生物教师可在实验时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能只用多媒体回放实验过程和告知实验结果。由于生物教学的目的包含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而生物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只进行多媒体教学,而不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不符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要求。

4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

有研究显示,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中,有30%是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有50%左右是参照他人修改后使用,另外高达20%是借用他人课件在课堂上直接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问题重重。多媒体一般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及计算机等,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一是可用动画表现生物内容,图文并茂,二是随时随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对结果进行干预,其缺点是在许多宏观物体运动的表现上,不能达到实物演示和录像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应用恰当可以发挥启发思维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应当避免冗长文字的出现,教学课件只是辅助,并非教材的替代品。另外,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应当注意风格、整体的结构布局、图片播放和排列次序以及字体的颜色等跟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符合。教学中,教师作为应用多媒体的设计者和教学者,要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恰当、合理、适时。

5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兴趣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以信息量大为主要优势,结合初中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爱问、爱探索,而多媒体的爆炸式信心恰恰让他们的眼界大为开阔。在生物概念和理论性知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讲生物书上的知识点,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自然不会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更谈不上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生物课程相关的媒体资源,创造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

6 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

在如今倡导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实际动手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例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作多次演示,让学生掌握准确使用实验用品的方法及操作步骤,随后,学生再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教师从旁加以指导完成,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新思考、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完善

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完善需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元、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使学生忽视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中合理、优秀的部分进行优化组合,达到优势互补,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东辉.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技术,2014(4),165.

[2]鞠强.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