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农村司法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农村司法工作总结

第1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为切实抓好我县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和《县农村电网完善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农网改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二、改革目标

县、乡、村按电力管理法规和社团管理法规规定分别成立县农电管理协会、乡镇农电管理分会、村管电理事会,一)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管理以郴电国际分公司为主体。制订相关农电管理制度,报上级理事会,乡镇农电管理制度报郴电国际、县农网办备案。各村与郴电国际分公司要签订农电管理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利关系,报县农网办备案。第一、二期农网改造村统一按照本次体制改革模式执行。

郴电国际分公司所属供电所负责台区总表的抄表管理,二)建立农电管理新模式。按照公益自治的原则。委托村管电理事会负责抄表收费到户、按时购电缴费,全面实现村组台区农电管理“三公开”即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建立“公益性、服务性”农电管理新模式,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三)规范农村电力管理。要通过农网改造。按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及国家相关农电管理法规,制订规范的农电管理制度、标准、流程,推行农村用电责任保险,规范农村电力管理。

三、改革原则

实现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部署、规范管理、综合配套、政府指导”原则。整顿农村电价与规范农村用电秩序相结合,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行“公益性、服务性”农电管理新模式,各级农电管理协会和村管电理事会受郴电国际分公司委托组织管理农村用电,广大农村用户既是用电者,又是管理者。

四、工作流程

并筹集农户自愿投工投劳款组织勘测设计乡村落实农电体改工作报供电所初核郴电国际分公司同意并与村支两委签订农电管理合同领取农网改造材料,乡镇、村、组申请农网完善改造县农网办、郴电国际分公司办理手续村委会成立村管电理事会。组织安装施工工程完工后,进行体制改革工作验收验收合格后,按新的农电管理模式正式运行。

五、农电管理

全县农网完善工程整体完工、村组农电管理规范、电力体制改革运作正常、经同网同价验收合格后,一)台区电价执行与监管。各台区总表电价和农村居民到户电价原则上按分步实施同网同价的要求执行。农村到户电价按国家规定电价实行同网同价,不得以任何理由乱加价、乱收费。

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二是实行村管电理事会抄表收费到户。村管电理事会每月中旬(13号至15号)使用红外抄表机对台区内各用户进行抄表,二)台区抄表收费管理。一是推行预购电制度。抄表后将抄表机数据录入当地乡镇农电管理分会“农网客户管理系统”由系统形成并打印出各用户的电费清单。村管电理事会将各台区用户电费清单在台区公布,依据电费清单收费到户,收取电费后在用户的电费收费手册”上进行登记确认。管电理事会应及时收取电费、及时对台区总表购电装置进行充值购电。台区各用户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拒付电费,否则由电力执法部门依法处理。三是规范台区总表抄表收费。完成农网改造的台区总表安装低压预购电装置,推广先购电后用电,供电所每月中旬对台区总表进行抄表,开具电费发票,月底进行结算,实行多退少补。

用户向村管电理事会提出申请,三)台区低压业扩管理。台区低压业扩(低压用户新装、换表、移表、增容、更名、临时用电等用电业务)由郴电国际分公司办理手续。村管电理事会按规定流程办理。台区低压业扩计量装置和低压线路必须严格按农网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安装,由管辖供电所验收合格加封后,才能搭火供电。未经办理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扩展用户、安装、更换电表或电表外搭火用电,否则根据《电力法》有关条款依法处理。

安装后由当地供电部门对表箱门加封。四)台区计量管理。台区低压居民用户、经营性动力用户电表必须经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或授权检定机构校验合格后才能安装使用。

村管电理事会协助管理;用户进户主线由村管电理事会负责管理和维修,五)供电设施的维护管理。台区变压器10KV引下线与10KV线路的搭火点电源侧设施和台区变压器10KV引下线、跌落保险、避雷器、变压器、计量装置、低压主线由郴电国际分公司负责管理和维护。用户计量装置及以下的设施由各用电户自行管理维护。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使用合格材料,符合安全规程,否则,供电方可拒绝送电。乡镇、村要支持郴电国际分公司加强对供电设施的维护管理,采取切实措施,严防人为损坏或盗窃电力设施。

杜绝发生拖欠电费现象。郴电国际分公司和村管电理事会要做好本村各台区窃电、违章用电及电力纠纷的处理工作,六)农电纠纷与费用管理。村管电理事会每月按时足额收取和上交电费。小纠纷由村管电理事会自行处理,较大纠纷由乡镇、郴电国际分公司、县电力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郴电国际分公司根据农电管理合同规定,每月或每季度按本村发生电费总额的5-7%支付返回款和管电效益款作为村管电理事会的管理费用,其提取的10-20%作为供电设施维修费用。该费用由村管电理事会和郴电国际分公司双方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村管电员根据工作量具体情况从管理费用中给予相应的津补贴,剩余部分作为村管电理事会的经费及管电补贴。此外,郴电国际分公司按全县居民生活用电电费总额的1%提取作为县农电协会的工作经费,确保农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县电力用户中鼓励用电责任保险。按照用户自愿、费用自理的原则,七)农村用电责任保险管理。为减轻用户因电力故障而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财产损失。由用电户向保险公司购买用电责任保险,严禁搭车或强行向村民收取保险费。参加用电责任保险的一旦发生电力事故或由此引发的损失,由保险部门依法、按程序进行理赔。

六、工作要求

第2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力管理;体制;改革

1引言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农村电力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农村电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将继续占人口的大多数,东西部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大。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关系农村经济先行工业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必须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改革路径和有关问题处理一定要积极稳妥。

2改革建议方案

根据国际上农电体制改革经验和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对于成熟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农村电网的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建设改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因此,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应根据发展中农村电力市场制定。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按一县一公司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和电力发展水平分别不同性质的农电企业[1]。对经济和电力比较发达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红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和电力发展一般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或电力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指导的农电合作社:对少数经济比较的落后地区和目前无电区域的农电事业,将原有农电企业改制或新组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发挥农电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广泛吸引农电投资,促进农村电气化;对农电合作社,主要依靠营业区内农村用电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国家辅助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国有全资农电企业,由国家从农电基金或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投资,并大力开发小水电,消灭无电人口,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产生造血机制,逐步走上农村电力的自我发展轨道。

改革方案建议主要包括:

(1)实行政企分开,将原由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水利水电厅承担的管电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各省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电职能,对全省发电和供电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电力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国家电监会依法对农村电力实行投资、电价等的监管。

(2)组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对各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运营和管理[2]。省电力公司接受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接受电监会的监管并执行省经贸委的生产计划和电力分配计划。

(3)各县(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电力发展水平分别组建县(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农电合作社和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对边远山村以及少数因当地小水电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自供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并积极鼓励农电公司或农电合作社对小水电自供区进行投资参、控股,条件成熟进行合并,实现一县一公司。各农电企业独立核算的企业,行使企业经营电网职能。

(4)实行主辅分离,将原来农电企业的所有多经产业从农电公司中剥离。学校、医院等成建制地移交社会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他产业的企业,明晰产权,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由地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经营收益。

3改革路径建议

体制改革分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模式。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即不是一个分步走、逐步展开还是一步走、总体推进的问题。两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渐进式改革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逐步改革整个体制结构:激进式改革是直接进行存量改革,并以此来促进新体制增量的成长。由于我国农村电力的市场总量、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等综合素质薄弱,所以我国农村电力管理要求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3]。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改善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新晨

4结束语

农电体制模式的研究尚无定论,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电力实际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创新工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电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李由.西澳的电力体制改革及启示,中国电业2002(4)52一53

第3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资产规模及盈利水平实现了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共成立农村商业银行966家①,数量占到全部农村金融机构的42%,总资产占到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的64%以上。但农村信用社在公司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内部人”控制、农村信用社与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实际控制下面临的道德风险等问题。

在盈利增长的同时,有多少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治理结构是否有利于或者已经解决了农村信用社长久以来面临的公司治理难题?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是否获得了提升,公司治理过程中哪些因素有助于或阻碍着其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促进其公司治理的改善,提升治理效率?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理论及实证层面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公司治理的争论在于:传统的、一般性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否也适用于分析银行公司治理?尽管这一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但仍有很多研究表明,诸如所有权结构、董事会制度、高管激励等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商业银行特殊的经济功能和内在的脆弱性,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使用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时,需要将这一特殊性纳入考虑。Ross Levine(2004)、Sang-Woo Nam和Chee Soon Lum(2006)等学者指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相比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信息虽然受到政府更为严厉的监管,但信息不对称依然严重存在。宋玮(2002)在其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更要特别注意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李维安和曹廷求(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他们随后的研究中(2005)明确指出,只有以银行特殊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才不至于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一般化为“银行的公司治理”或“特殊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具有一般金融企业的特征,同时,又兼具合作经济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虽然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种结构基本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朱文彬(2009)在其研究中指出,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社员大会的权力被管理层架空,理事会不对社员大会负责,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偏离“三农”方向。佘传奇和任翔(2011)的研究则认为,政府通过控制农村信用社的人事权并通过影响其信贷投向,从而间接实施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通过高管选聘,政府分享了农村信用社的特定控制权,最终导致农村信用社被内部人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社员及股东对于农村信用社产权监督的缺失也为控制权的转移提供了机会。荆春(2012)认为,农村信用社内外部治理结构均存在问题,原因在于:一是股权结构的内在缺陷使得社员(股东)无法充分履行民主管理职责,也无相关的动力;二是社员(股东)的素质与农村信用社的要求相差较远,社员的文化水平跟不上,主动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意识较差,使“内部人控制”有了可乘之机;三是县联社虽然是独立的一级法人,但由于省联社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广大社员和员工所谓的民主管理徒有形式,难以实施。

当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国外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研究公司治理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国内研究多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为主。一是关于股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王文莉和赵芸(2014)认为,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应保持适度集中,避免大股东“一股独大”和小股东“搭便车”。这样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绩效。二是关于“三会”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目前存在两类观点:一种是认为“三会”对农村信用社的绩效影响不明显;另一种是认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时间、不同要素、不同背景下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2008)。三是关于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曹廷求和段玲玲(2005)认为,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精神激励、管理者持股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马宇、许晓阳和韩存等(2009)认为,农村信用社总资产利润率与经理人能力和持股比例正相关,但是经理人绩效工资的实施却对总资产利润率有负面影响。

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凸显了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亟须通过优化治理机制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目标。本文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从理论层面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在微观层面使用DEA-Tobit两阶段方法对其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实证考察,并从内部治理角度,分析影响其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期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一)DEA-Tobit两阶段方法

本文选择X效率作为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对于X效率的计算采用非参数DEA方法,并参照Frei、Harker和Hunter(2000)关于X效率的定义(除规模和范围影响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以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总经济效率(综合效率,EE)作为X效率值,综合效率(EE)等于技术效率(TE)与配置效率(AE)的乘积,是二者的综合反映,用于反映农村信用社在成本投入既定条件下所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其中技术效率(TE)反映农村信用社既定投入下所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而配置效率(AE)则反映其在要素投入价格既定情况下,合理恰当分配各项投入的能力。在给出综合效率(EE)时,我们将1-EE作为其X非效率,反映在经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

考虑到使用DEA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不仅受到投入产出变量的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影响其大小的重要原因,因此以Coelli、Prasada Rao和Battese(199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为进一步检验其他环境因素对DEA测算效率的影响,将DEA与Tobit模型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DEA-Tobit两阶段方法。两阶段法顾名思义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DEA方法对效率值进行测算;第二步以计算出的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环境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判断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可以将DEA-Tobit模型表示如下:

为使用DEA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为各环境影响因素,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项。为了检验经营特征各因素对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在对X非效率值测算的基础上,以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营特征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面板Tobit模型的选择上,目前较为成熟的是面板数据随机Tobit模型以及面板数据混合Tobit模型。考虑到进行固定效应估计需要充足数据的现实情况,Honore(1992)提出采用半参数估计的方法来估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这种估计方法既解决了固定效应的估计问题,又无需对残差的具体形式进行假定,可以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得到一致估计量。本文将在随后的实证分析中,分别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混合效应三种模型进行估计,并采用Hausman检验、F检验以及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来确定所使用的模型。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样本,原因如下:首先,考虑到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且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2004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试点较早,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其次,虽然广东省经济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独大,而粤东、粤西、粤北处于落后区域,珠三角及非珠三角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等方面也对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为我们研究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绩效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样本;最后,广东省较早开展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末,全省97家法人机构中已有31家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剩余66家为农村信用社,而且目前已有部分农村信用社启动了改制工作,为本文研究产权形式对其公司治理绩效及结构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因此,本文选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目前广东省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97家,选取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样本,样本期为2011―2015年。其中,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包含30家农村商业银行②以及30家农村信用社③,这60家机构在数量上占到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数量总数的61.85%,总资产之和(15349.89亿元)占到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23587.73亿元④)的65.08%。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别分布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及粤北四个区域。

(三)变量选择及说明

选取员工人数、可贷资金以及固定资产净值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各项投入指标,选取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正产出指标,不良贷款率作为负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中,员工人数用在职职工人数数据(单位:人),可贷资金等于存款、同业拆入与央行再贷款三者之和(单位:万元),固定资产净值用账面固定资产净值表示(单位:万元)。价格指标中,劳动力价格=人均职工工资福利及培训费用(单位:万元/人),可贷资金价格=利息支出/可贷资金,固定资产价格=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

考虑到本研究目的是测算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因此选择DEA投入导向模型来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测算。表1给出了截至2015年底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入及产出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三、实证分析

(一)公司治理效率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选取的投入及?a出指标,以及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 Solver软件对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效率值求解。求解出的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经济效率(EE)以及X非效率的统计特征如表2。

从表2的分析结果来看,总体来说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低于配置效率,表明农村信用社需要提高劳动力、资金及固定资产等要素的产出能力以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相对于技术效率而言,农村信用社在各类要素投入上的比例相对较为恰当,反映出配置效率相对较高。通过计算X非效率数值,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平均值为42.09%,反映出其公司治理成本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比较严重。同时,我们在计算其X非效率值时,将不良贷款率作为负产出纳入产出指标,反映其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对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作为对比,我们还计算了不考虑不良贷款率负产出的效率值。当不考虑不良贷款负产出影响时,计算出的X非效率平均值为38.27%,表明不良贷款会对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水平的测算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考虑不良贷款的影响会低估X非效率。

(二)公司治理效率特征分析

1. 不同规模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表3列出了2011―2015年样本总体、大、小规模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平均值的分组情况。可以看出,无论农村信用社规模大小,X非效率值从2011年起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近两年上升的幅度更大,反映出近年来其公司治理效率的下降。我们认为这与外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以及农村信用社自身公司治理推进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不同区域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长期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从表4中各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年X非效率的平均值,可以看出X非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整体来看,珠三角地区农村信用社的X非效率值要低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该地区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最小,整体公司治理效率最高,粤西地区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取值最高,其公司治理效率表现最差。在样本期内,各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X非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 不同产权形式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对样本总体按照产权形式划分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表5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的X非效率程度要低于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产权形式差异。

(三)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 经营特征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本文认为员工素质、业务结构侧重点及偏好、费用支出水平、资产质量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业务结构侧重点用涉农贷款占比表示;业务结构偏好用存贷比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反映;费用支出水平使用人均费用表示,反映成本控制情况;同时,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情况,使用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反映当前其资产质量。相关变量及其说明如表6。

为检验各因素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将上文测算得到的2011―2015年各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营特征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为了分析规模对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规模因素变量,使用总资产作为变量,最终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为各农村信用社的X非效率值,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代表可能影响X非效率的各项因素。

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及相关的检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采用Honore(1992)的方法及其开发的回归估计程序,具体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7。

根据表7,综合似然比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等三个检验结果,最终选择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作为分析方法。

从具体各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存贷比指标在10%的水平下显著,资产规模变量不显著,其他变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高素质员工占比越高,或者员工的整体素质越高对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效率越有利;在满足监管要求以及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能够承受更高的存贷比,意味着其对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能力越高,越能够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收益,表明其治理效率也相应地更高;用于人力支出的费用越高,对应的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就越高,也可以理解为激励带来的产出增加覆盖了所增加的人力支出成本;当农村信用社拓展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力度越大,在其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公司治理的效率也就越高,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此外,反映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指标――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与X非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一致,资产质量越高,表明其风险管理水平越高,从侧面反映出其公司治理的效率;反过来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也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促进资产质量的提升。

在其他变量方面,涉农贷款占比与X非效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预期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虽然涉农贷款相比其他贷款风险大、成本高,但部分涉农贷款利率远高于一般的消费类贷款⑤。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规定的涉农贷款“三个不低于”要求,促使各农村信用社每年都要考虑满足监管达标,在涉农贷款的统计口径方面,将一些并不严格属于支农贷款的项目纳入考虑。由此,可能导致了涉农贷款占比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涉农贷款占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约为0.08)。规模因素变量与X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公司规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并不存在简单的正向关系,不排除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

从各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看出,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资产质量、员工素质、存贷比及非利息收入代表的业务结构,而涉农贷款占比、人均费用支出的影响较小,规模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从自身经营维度为其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 产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产权改革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时,除将前述的变量纳入模型外,还加入产权形式的虚拟变量。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为X非效率值,为可能影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一些内生变量,分?e为员工素质(X1)、存贷比(X2)、非利息收入占比(X3),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X4),资产规模(X5),为变量系数,(X6)为产权形式的虚拟变量,当样本为农村商业银行时取值为1,当样本为农村信用社时取值为0,为随机扰动项。

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混合效应三种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结果显示,应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具体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8。

从表8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回归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到各变量,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结构的存贷比指标,以及反映资产规模的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员工素质、非利息收入占比、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有助于其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同时作为反映其资产质量的变量也是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对其具有正面的推动作用。此外,在模型中设置的产权形式虚拟变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并且与X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X非效率下降了,即公司治理绩效获得了提升,说明产权制度改革对提升其公司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3. 内部治理框架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着重从股权结构、董(监)事会结构激励机制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公司治理框架对于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及其含义如表9。

实证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为X非效率值,为可能影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内生变量,为变量系数,为随机扰动项。

样本选择、模型检验方法以及实证分析软件与上文一致,表10给出了模型检验结果以及参数估计结果。模型检验结果同样显示,应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

分析表10中各变量的估计结果: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员工、中层、主要管理者持股将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独立董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监督,对于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这一实证结果与关于农村信用社股权改革中股权结构不能过度集中的这一制度安排相吻合,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仅约为0.04。除上述显著变量外,其余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前法人持股农村信用社股份的目的并非获得股金分红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投资入股,以使在该社获得比市场更加优惠的贷款和资金,相比其获得的各种显性及隐性的“收益”,其所付出的“成本”非常有限。省联社直接任命高管模式,使得董(理)事长对于所在机构的经营管理缺乏足够关注,所以法人持股比例以及董(理)事长从业经验在回归模型中并未表现出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显著关系。对于外部监事占比未表现出预期的对于公司治理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当前外部监事的设置以及履职流于形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X非效率的均值为42.09%,表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比较严重,整体公司治理效率不高。特别是从不同维度的时序分析显示,在近两年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的影响下,X非效率均值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显示出公司治理效率的恶化。而在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上,从经营特征维度来看,影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不良贷款率、员工素质、非利息收入与存贷比。从产权改革维度来看,实证结果发现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从公司治理框架结构特征维度来看,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大股东的存在、较多的员工持股等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法人持股比例以及监事会的作用在当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未显现出来,此外,高管人?T持股水平对于提高其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并不大。

提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除了稳妥推进其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其股权结构设置,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稳步提高并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水平也是重要的着力点。

注:

①截至2016年末,该数据为1055家。

②选取全省已经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部31家机构中除广州农商银行外的30家机构。由于本文实证数据获取以广东省联社作为数据收集平台,广州农商银行属于广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虽形式上受广东省联社管理,但高管任命等一些实质经营决策并不受广东省联社影响,在实证数据的获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未将广州农商银行纳入样本。

③为了便于比较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差异,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除选取全部已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机构外,在剩余67家农村信用社中,按照存款规模大小选取了前30家农村信用社。

第4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一、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为把这一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我们改变了“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在工作中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与乡镇政府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及乡镇汽车客运站建设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由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自年起,县政府便将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列入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对各乡镇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各乡镇要把乡镇客运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文件,要求各单位全力以赴支持这项惠及全县人民的大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这项工作设置障碍,凡涉及农村客运站的相关手续一律从简办理,并明确了办理时限,凡涉及农村客运站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缓的缓,县运管所自加压力,精心组织和安排,于年10月底在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都有客运站,95%的行政村都通公交车的目标。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拥护、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市交通局、市运管局领导也多次对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进行调研,提出了很好指导意见。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一是建好路网。近年来,随着我县干线公路网络化工程,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我县城乡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3.8公里,县道134公里,乡道171.4公里,农村公路880余公里,构筑起县域内干线公路“二纵一横”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实现了在县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能到县城的公路发展目标。二是建好站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多方融资,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7个,招呼站98个,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农村客运中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农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努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县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县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由218家调整为2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将原有的186辆农巴车平稳的清退出了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15个乡镇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乡镇农村道路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乡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运管局要求,制定了《县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发展规划》和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县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条件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运。

(四)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们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县所实施业务领导。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们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票价、统一监督电话、统一服务证、统一编号、统一车型、统一门徽等。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年,首先开通了至李店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至李店的18辆客运班车,以大循环的方法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路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我们按照《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的要求,落实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实行公交化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许可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我们在大力开展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县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乡镇之间、乡镇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县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运车辆达到二级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自愿加入公司的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经验

1、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必须立足现实,又要有所创新。

我们根据客运企业现状,公路网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成立县交通运政公司和县运政公交有限公司,由他们对我县城乡公交实行区域化经营,避免多个经营主体的恶性竞争,避免因市场过度分割、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统一站点布局,及时合理调剂运力,提高客运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政府调控和行业管理。

县农巴经营者对经营期限观念不强,有的线路车辆私下转让价格被炒到20多万元。为使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对原经营者采取"过渡兼并法",即由交通运政公司或运政公交公司兼并原中巴经营者,并给其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其营运和服务接受公司统一管理,最后对其进行了顺利改造。

在车型的确定上,我们要求既符合公交的要求,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改造,所发展的车辆均为符合欧ii标准的环保型车辆,并实现了同线同型。由于做到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所创新,改造工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顺利实施。

2、工作既要符合情理,又不违背法律。

在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时,我们针对各项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使这项工作在推进中在法律上没有漏洞。坚持中巴经营者改造自愿的原则,对不接受更新的经营者,允许其在原经营线路上继续营运,直至核定的经营期满后退出市场。坚持了政策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基本方法,公司具体操作,个体中巴经营者参与,运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注重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过渡兼并办法的规定,原营运车辆由原经营者自行处理。后来考虑到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对已按照运管部门要求更新的,明确也可以纳入公司管理。原先我们准备整条线路适用一种方法,以线路为单位整线同时实施改造,后来因为同线路经营者难以形成一致,就调整为成熟一辆改造一辆。总之,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办事,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3、要由交通部门担当主力,也要将这项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乡镇的参与、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向上级多汇报,与横向单位多沟通。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宣传、、工商、财政、监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顺利开展。社会各界群众十分支持,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

4、既要对经营者进行宣传发动,也要营造舆论环境。

在经营者中我们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宣传工作政策,划分西片和东片两个工作组,着重对原经营车主开展小范围和一对一的思想工作,认真接待个体经营者来访,会同乡镇村组干部走访经营者家庭。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议百余次,接待个体经营者达到130余批次,走访了近160户经营者家庭,使经营者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开始接受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

5、既要交通运管内部齐心协力,也要充分团结和调动各种力量。

第5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莱芜市 三赢

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递增速度在增加老龄人口。山东省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293万,占总人口的13.98%,省内重要城市和沿海县市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5~18%,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省老龄人口比例要达到35%。按现在人口控制增长速度,我省老龄人口将达到4000万。由此可见,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中最难解决的是毫无保障的农民的养老问题。

十六大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精神,之后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精神,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山东省莱芜市依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探索性的在全市开展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将政府、保险公司和村民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山东省莱芜市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

1、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基本情况。山东省莱芜市政府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莱芜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莱芜市辖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等四区及22个乡镇(办事处)、1058个行政村;2006年总人口124.48万,其中农村居民869056人、5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261477人。截至2007年8月29日,全市农村居民参保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共计214464人,参保率82.02%,共发放65周岁以上参保农村居民存折77829个,发放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4669740元。

为完善现有的保险体系,2008年9月18日莱芜市市委市政府又颁布了《莱芜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补充规定》。

2、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实施思路。莱芜市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是:在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低点起步:将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个人交费起点低,采用趸交方式最高720元,最低360元,80岁以上的不用交费;6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从2007年7月份开始,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30元。《莱芜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补充规定》中进一步补充规定,2008年以后统一收取720元/人,每年10月份参保一次。

(2)全面覆盖:全市所有农村居民只要年龄达到50周岁,人人可以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3)逐步提高: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政府的补贴额度,逐步提高参保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发放标准。例如,2008年2月份后养老金由30元增长到40元。

(4)城乡衔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逐步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衔接。目前,已参保的农村居民,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能够自由转出。

3、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做法。

(1)政府补贴。市、区财政根据6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实际参保人数(包括80岁以上居民),按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补贴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2)个人交费。原则上50周岁为养老金交费起点,凡年龄在50—79周岁的农村居民趸交一定费用就可参保。

(3)市场运作。莱芜市政府看好中国人寿品牌价值的巨大影响力、在全市所占的重要位置、遍布各乡镇的服务机构和在全市百姓心目中的良好信誉,故委托保险公司负责全市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取、管理、保值、增值和养老金的发放等工作,实行市场运作。

(4)专门监管。莱芜市政府成立了专管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领导小组,设立了综合办公室和审计监督办公室,负责政策的制定、解释、协调及养老基金管理、养老金发放的监督工作,确保基金发放及时。

二、惠及政府、保险公司及农民,实现 “三赢”局面

山东省莱芜市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将政府、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农村居民三者有效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共同来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农村居民支付较少的保费(趸交),由保险公司进行商业运作,结合政府财政补贴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了“三赢”局面。

1、政府的财政补贴投入压力减少,赢得了较为理想的民生保障。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发展和谐的重要问题,因此政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采用此项养老保险办法,有效配置了资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政府来说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贯彻落实了十六、十七大精神,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其次,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实质创新,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再次,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一体化进程大局。最后,抓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解决农民群众的养老难问题,有利于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山东省人寿保险公司莱芜分公司作为合作的商业机构,赢得了名利双收的局面。从名誉方面讲,对保险公司彰显中国人寿实力和服务水平,为今后业务发展提供了绝好机遇。保险公司管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借助各级政府的行为和当地媒体的宣传,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快速提升中国人寿的良好形象,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快速拓展农村市场,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实现“稳居莱芜最大,争做全省最强”的目标。

从收益方面讲,保险公司的保证账户基金按余额2.5%的收益,并根据总公司红利派发方案分红,而且可以按每次注入基金帐户金额的1.5%提取管理费 。

3、农村居民以较少的投入,赢得了年迈后的养老保障。农村居民历来就没有什么养老保障,年老后就靠子女养老。但是随着农村发展,子女生育数量减少,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农村养老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这项保险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较少的投入,换来了较为长久的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三、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6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为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区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我区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期我们对我区近三年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区农业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数据

据区公安分局治安科的数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我区户籍总人口50096人,其中农业人口2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3.5%。其中,农村低保人口为705人,五保人口为75人。

(二)法律援助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我区设法律援助工作机构一个,即法律援助中心,直属区司法局管理。主要负责全区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批、分案及部分案件承办。下辖3个镇(街)也依托司法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但无专门编制和人员,日常工作由司法所人员具体负责。

(三)近三年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

为把法律援助民心工程落到实处,从20__年开始,我区就向全区城市、农村低保人群发放了《法律援助服务卡》,累计已放发了《法律援助服务卡》16960人次。通过这种形式,不但宣传了法律援助,也将“可能请求法律援助”的困难群体置于法律援助保护网内。同时,将全区2镇1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全部行政村都指定了法律援助联络员。20__年 8月,又在区门户网开设了“法律援助在线”网络平台,义务对法律援助咨询进行解答。形式的多样化,使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__年至20__年,我区共受理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数174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共有40件,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23%。其中:

20__年,我区受理并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数96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3件,工伤待遇争议8件,追索劳动报酬1件,离婚1件,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1件。受援人中农民工73人,为农民工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 70万元。

20__年受理并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数为30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有人身损害赔偿3件,追索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2件, 追索赡养费1件,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1件。受援人中农民工6人,为农民工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 1万元。

20__年受理并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数为48件, 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有人身损害赔偿1件,工伤待遇争议10件,追索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3件,离婚2件,追索抚养费2件,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有1起。受援人数中农民工15人次,其中为农民工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 22万元。

二、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从我区近三年法律援助工作的数据来看,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呈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需求呈不断快速上升趋势

从绝对数量来看,除20__年数量相对较小外,我区办理的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案件比例来看,我区办理的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则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20__年涉农案件占办案总数的14.6%,20__年就占到了23.3%,20__年则上升到了39.6%,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5%。从咨询方式来看,148电话咨询减少,来访者居多。

(二)我区农村法律援助需求相对集中

从近三年办理的涉农法律援助案件数据来看,我区农村农民的法律援助需求集中体现在工伤待遇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其中,工伤待遇争议18件,占受援总数的37.5%;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或人身损害赔偿7件,占受援总数的14.6%;追索劳动报酬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6件,占受援总数的12.5%;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和离婚等6件,占受援总数的12.5%。同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也开始凸显。

(三)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增多,且多为群体性案件

近三年来我区因劳动争议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逐年增加,并多以群众体案件的形式出现。主要是追索劳动报酬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案件。仅今年1-4月,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就受理了两件此类案件,涉及农民工人数67人。即周安礼等51名农民工诉__茂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案、张昌文等16名农民工诉__宏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案。

三、当前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宣传不够,农民群众知晓率不高

从数量上来看,我区涉农的法律援助案件绝对数量很小,在整个法律援助案件总数中的比例也不高,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还存在很大潜力有待挖掘。当然,涉农法律援助案件总量少,一方面与我区区小、人少,农业人口数据小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因为宣传少,广大农民对法律援助工作了解得不多,导致部分农民在需要法律援助时不能得到应有的帮助。一是深度不够,尽管每年都在开展宣传,但是没有深入到基层镇、村、社,很少有与农民

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二是镇街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各镇街开展法律援助的宣传极少。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悬挂标语、散发传单、坐台咨询等,导致农民群众了解较少,不知道可以借助法律援助来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基层法律援助力量薄弱,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外出务工农民的不断增多,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等纠纷将呈不断攀升趋势;同时,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农民寻求法律帮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我区法律援助力量非常薄弱,目前,仅有编制1人,在编工作人员1名,光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批及日常的法律咨询、接待和各类调研、报表报送已不堪重负,更不要说办理具体的援助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了。随着法律援助案件的日益增长,这种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三)涉农法律援助范围过窄,经济审查要求过严

目前我区正处于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时期,农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农村中各种利益关系也会发生大的调整变动,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也会不断出现。但根据《__市法律援助条例》和司法部的相关规定来看,农民可以享受的民事法律援助范围主要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几类,范围比较窄。而且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申请法律援助,受援对象还要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无形中又设置了一道门槛,将一些确实需要援助的农民拒之门外。此外,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农村居民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标准执行,但我区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标准,“经济困难的证明”在实际操作中难于统一,有很大的随意性。

四、加强我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为确保我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援助宣传的广度。要结合“3·15”、“12·4”等维权日、法律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大型法律援助宣传,并在主要街道、社区悬挂过街横幅、标语及制作法律援助宣传栏,让全社会了解法律援助制度,关心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形成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宣传手段,增强法律援助宣传的深度。要采取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宣传载体,通过举办法制电视栏目、提供在线法律咨询以及现场解答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宣传,把法律援助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到基层农民群众心中,同时还要继续开展《法律服务援助卡》发放活动,以最直观的形式,让老百姓了解法律援助,知道在何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让他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怎样去寻求法律保护,使“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难题得以解决。

(二)加强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充实法律援助队伍力量

重点是增加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的编制名额,充实法律援助队伍力量。建议编制部门改变过去根据本地人口确定机构人员编制的做法,根据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编制,保证老百姓的维权资源、格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此外,还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的基础建设,扩大法律援助办公室面积,设立专门的接待室,改善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的窗口作用。

(三)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率

要在镇(街)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网络建设是,将法律援助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居委会和村、居民小组。一方面,实行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在各行政村甚至村民小组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村民如有法律援助需求,可以向联络员进行咨询,在联络员的指导下向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材料进行审批。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工会、团委、妇联、民政、劳动等部门设立特殊群体维权工作站,将法律援助工作覆盖到社会各个群体。

(四)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加大涉农援助案件办理力度

针对农村法律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把与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纠纷纳入法律援助范畴,扩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重点是严格按照《中共__市委办公厅__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将困难农民土地、林地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中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困难群众因交通事故和医疗事故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农民因假冒伪劣生产资料(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事项,免予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

第7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今年我区年种植业总产值达3亿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2.14万吨,平均亩产455公斤;油菜3.5万亩,午季产量亩均产量151公斤;小麦0.35万亩,午季均亩均产量390公斤;蔬菜复种面积8.79万亩,总产14.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肉类总产量10000吨,畜禽出栏量为生猪3.5万头、家禽45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为18000亩,其中精养池塘面积10000亩,龙虾养殖面积为40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000吨;全区共繁育各类淡水鱼苗8100万尾,投放各类鱼种1600吨。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如今已逐渐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现代农业种植格局。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的种植品种在我市已小有名气,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镇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2938.51亩。义城镇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2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打工收入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

(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且重点在“转变农民传统习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工夫,拟通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和项目实施来提升全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全年共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授课十余次,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60多期,田间课堂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10000多人次。今年共实施重点技术项目四个:一是部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部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配方肥使用量达4000吨。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实惠。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1]

更多关于农委年度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0年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老干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电话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生产企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社区居委工作总结

2010年建筑公司工作总结

2010年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2010年工厂车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还专门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通过这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我区农业科技含量。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制定区、镇(街)层层落实责任制,从组织落实到任务分解,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产品追溯制,要求各基地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二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豇豆、韭菜、莲藕、葡萄四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4次(春季和秋季专项行动),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同时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确保全区农资市场安全;四是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集中强制免疫方案。全年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9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7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43万毫升、猪瘟疫苗59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90万羽份,耳标4万多套。集中防疫期间防疫禽流感300多万只次、猪口蹄疫5万头次、猪瘟5万头次、免疫注射牛羊1000多头次,全区的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实现了2010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发地和疫源地的动防目标。

(六)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包河区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工程。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村也相继纳入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今年以来,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并利用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加大投入,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今年共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2938.51亩,租期16年。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我区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年底顺利实现60%的文明村要求。全区54个村今年已转为社区的有16个,实际现有38个行政村。五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今年已全面启动14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至今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七)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助推农机化发展

一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用科普赶集、会议、报刊、电台和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政策贯彻不走样,使购机补贴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宣传,今年我区共有2户农必一农业园区自筹资金35.29万元购置大中拖等农机10台套,享受财政购机补贴7.56多万元; (2)

更多关于农委年度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0年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老干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电话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生产企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社区居委工作总结

2010年建筑公司工作总结

2010年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2010年工厂车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二是做好农机及驾驶人员年度检审工作。全年共检验变形农用运输机343台、联合收割机8台、小型犁耕机41台,驾驶员年审394人,新办农机入户169台,驾驶证37人。三是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共开办培训班4期,培训新机手37人、机手450人,有力保障了农机使用安全。四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程。今年午秋两季收割期,我们从灌输等地引进了近百台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机收面积5万亩,机收率94%,为农民节支增收300万元;五是做好农机油菜秸秆循环利用工作。通过“江淮平原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

(八)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全年共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巩固年活动、“为新市镇建设添光彩、为都市农业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与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和“七一”纪念活动。活动中,一是重视到位。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广泛宣传;二是组织到位。分别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三是效果到位。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党委和所属各支部共召开座谈会6次,开展个别访谈218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20份,设置意见箱6处,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94条;清理过时的制度10多条,新建制度10多条;在“七一”纪念党88周年的活动中,通过上党课、看电教片、集中学习、组织党员体检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九)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完成其他各项重点任务

1、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区位于合肥东南上风口,域内有骆岗机场及合宁、合安等高速公路,辖大圩、义城、烟墩、淝河四镇及骆岗街道共5个农业镇街,现有农业耕地近9万亩,年种植油菜3.5万亩、水稻5.26万亩,年产秸秆2万吨左右。由于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禁烧初始,我们就充分认识禁烧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此,在区农委的统一调度下,我们成立了“禁烧”值班小组,不惧高温风雨,在重点“易燃”区域进行20多天24小时的轮岗值班。同时利用大圩镇圩西村实施的部级重点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将秸秆机收后腐熟还田,有效、圆满地完成了禁烧任务。

2、认真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和监管工作。认真学习新的外来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的生态学知识培训,开展普查工作。对 “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施动态监测,常态化管理,普查与定点相结合,春秋两季以区政府名义防除文件,适时防除通知,9月底,召开铲除现场会,组织全区200多人对区政府附近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围剿,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一枝黄花蹲点包片,积极监督核查,促进一枝黄花铲除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营造氛围,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意识。

3、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10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由我委承担全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今年全区参保品种有4个,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全区约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该保险,完成投保率百分之百。

4、加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进程。一是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编印了《包河区农经工作资料汇编》XX余份,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门会议、送政策下乡等多种形式,将政策精神原原本本地向镇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传达;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在5月份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镇街、村居负责人参加的全区土地流转专题会议,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要求各街镇、村居积极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规范签定流转合同,并报发包方备案;三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无擅自盘剥、截留、扣缴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四是新建了区镇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投资10万元,建立健全了区、镇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并与市农委相应网站联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五是建立了包河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大圩镇、烟墩镇依托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土地流转平台服务窗口,并配置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自7月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以来,区镇两级已累计接待服务来自省内外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规模投资经营主体12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和为农民提供流转信息、流转合同等服务XX多人次。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量的58.89%。

5、积极落实好各项富民惠农政策。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解释。

6、积极组织参加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一是包河区参加合肥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二是制定并印发了运动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人;三是落实了专项参赛经费,及时开始运动员报名、体检、选拔和训练等相关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此次参赛成绩喜人,共获得了10个比赛单项奖,我区也并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 (3)

更多关于农委年度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0年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老干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电话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生产企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社区居委工作总结

2010年建筑公司工作总结

2010年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2010年工厂车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7、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一是组织本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二是编印《合肥市包河区滨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指南》,散发给参会的中外企业代表;三是邀请部分企业到我区大圩镇和牛角大圩实地参观考察。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重点任务安排

1、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立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申报工作。“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除做好当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农业技术项目外,还积极申报2010年省、市农业新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全力助推我区农业迈上新台阶。

3、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公共资源向镇村服务中心集中),推进“四个优化”(优化农村社区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五个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水平、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与全省“第一城区”相适应、具有滨湖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之路,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4、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5、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建立一批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全年目标百分百完成;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

  4  

更多关于农委年度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0年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老干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电话部工作总结

2010年生产企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社区居委工作总结

2010年建筑公司工作总结

2010年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第8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渠道营销;企业发展;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项目总体思路

为加快县分公司及农村营业员外呼营销队伍的建设,及时开展区域电话营销,在市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成立了县分公司电话营销分台;并将电话营销延伸到农村营业部,公司管理层就农村营销分台系统开发提出建设性意见,经后端技术人员经过1个月的研究,自行开发一套电话外呼营销系统,在县公司电话营销分台试运行,在160多个支局营业部正式全面推广。

(一)县营销分台建设

县营销分台工作模式是统一采用现有外呼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县公司业务发展,分台外呼统一对外显示外呼营销号码,由县公司抽调业务技能、业务知识、营销沟通能力较强的员工加入电话营销队伍,主要针对县公司的目标客户通过电话呼出对客户开展主动营销工作,公司目前分别在所属五个县公司建立五个县营销分台,专业外呼人员共22人。

(二)农村电话营销分台

农村分台主要应用于各农村营业部,利用自研开发的外呼系统,营业员利用收费及业务办理闲时,通过电话外呼开展针对农村客户的业务营销和关怀回访工作,有效带动了农村业务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客户感知和满意度。

二、项目实施方案和过程

(一)提升队伍素质,做好培训支撑

为提高销售人员的电话营销能力,营销分台成立后,我们先从基础做起,由话务中心的资深话务员和管理人员等内训师针对县分台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岗前培训,由于刚成立员工对此工作岗位及性质的认识不及了解,首先对电话营销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和定位对大家进行培训,让大家从思想认识上对电话营销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对员工的业务进行培训班,针对县公司及农村营业员由于文化知识及接受能力不同,我们主要从营销知识、电话营销技巧、现场模拟、录音点评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并为各类业务营销提供了统一的外呼脚本及支撑。

为最大程度发挥电话分台系统的功能,切实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规范农村电话营销,市公司于3月起,通过教师讲课、现场模拟、录音点评等形式,分六期针对农村支局所有营业员进行了营销知识、电话营销技巧、电信新业务及转型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并制定电话分台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确保该项工作扎实落地。同时话务中心组建了营销策划小组,对营销脚本进行及时纠偏和优化,并科学精确提取外呼营销资料,合理分配外呼资料。确保外呼资料的有效性,以便提高营销成功率。对每项外呼营销产品要求员工进行情景模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练,了解客户可能提出的问题及需求,找出应对方案和措施。在进行外呼前要求每位员工做好充分的营销准备,通过系统认真查看客户消费及相关信息,便于在开展营销时可结合用户需求来针对性地推荐产品卖点,向用户推荐合适的产品。

(二)实施统一管理、有效全程管控

为确保县分台和农村分台的有效运行和外呼质量,建立日通报、周汇总、月分析制度,由于县分台和农村分台工作环境及外呼条件不同,针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县公司是销售人员集中同一工作场所进行电话营销,针对县分台销售人员当日外呼情况及业务营销发展业绩进行通报,让每位员工掌握自己每日的销售情况及与其他员工的不及之处,进行交流介绍。找出营销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大家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农村营业员的外呼时间不同,采取市公司定期培训及县公司的二次送培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分台外呼人员进行培训和帮扶,让每位电话营销人员的业绩和营销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市公司统一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人员的外呼量、销售量、销售成功率和质检结果由市公司进行统一通报、统一考核,每月评出营销高手和营销能手并在绩效考核中给予激励兑现。

(三)精确管理、定期检查

为了确保各分台能够规范运行,公司制定了各种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业务规范、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等。如《营销分台业务管理流程》、《营销分台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营销分台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及办法。

为加强电话营销分台的管理,逐步提高分台人员的外呼营销能力,落实精确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结合话话务分台实际情况制定了分台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营销分台的基础管理工作、营销成功率、业务发展占比、针对性外呼营销情况,目标客户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外呼量等,考核结果和县公司领导班子以及经营部主任绩效挂钩,通过考核促进了分台的健康发展。

市公司不定期对县营销分台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管理情况、基础资料建立情况、外呼营销评估质量、绩效考核等,以及员工绩效考核中是否将质检及考试结果给予兑现。

三、项目实施成效

通过电话营销分台建设,并由市公司话务中心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质检、统一考核,定期进行通报,以规范电话营销分台的运行,员工的营销意识及营销技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县公司营销分台业务办理成功量逐月上升,目前县分台的发展销售占比已达县公司的30%以上,为公司带来收入贡献为10.7万元/月,月利润为8.2万元,年利润为达126.4万元,但成本支出仅占年利润比为1.98%。

农村支局电话营销分台试运行,160个农村支局营业部正式全面推广。其中一项增值业务通过分台销售成功量占总发展量的50%,客户价值每户提升10元,共为企业带来24.6万元收入,阜阳农村营业员已成长为销售的主力军。通过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外呼人员的不断培训和帮扶,电话营销队伍的营销能力及沟能技巧有明显提升,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客户感知。

通过县分台和农村营业部电话营销分台的建设,分台人员的营销能力都逐步提升,各项营销业绩有明显提高,大大促进了县公司和农村营业部的业务发展,而且有效降低了成本。

第9篇:农村司法工作总结范文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d、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0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珠洋村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各种农作物为收入。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亩年产粮食一千斤右左,按照每斤一元计算,一年每亩只能收入一千元左右。当我于XX年年8月份被福州市委下派到该村以后,就深入群众、田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村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调研可种植蔬菜、水果等面积较大,其中可种植蔬菜800多亩,种殖蔬菜年亩产值达一万多元。在调研中还发现余能涛夫妻俩利用自己的一亩耕地种植各种蔬菜年收入在一万元右、刘其杯同志也有同感。可种殖茶叶、李果、毛竹、杨梅共有1000多亩。种植蔬菜丰富,有悠久的传统,地处海拔630多米属无公害高山蔬果。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村市场的局限性,蔬果因价格问题成熟后销路难,大多数积压腐烂。在这情况下,农民久盼能通过某个组织或某个公司销售出去, 我作为市挂职的第一书记听说后很是担忧。如何使在家的20?农民发动起来,发展种植、养殖走向致富,带动30?在外务工底收入人员返乡一起走向富裕。通过多次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网查阅其他地区的做法。在与县农办几位领导商讨后,认为可以联合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与福州蔬菜公司联合起来把生产产品推销出去,是个可行的办法。为此,我专门请示大洋镇主要领导。镇领导非常支持镇党委书记张剑锋、镇长温智育还特派经管站站长檀怡敏同志协助,在市、县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在农办和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真诚手合作下?特说明;潘月华总经理多次到珠洋村协调,还表示坚决无偿地为社员服务,并赠送每个社员半吨有机肥,价值1000多元?,在珠洋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协商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现公司,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XX年年9月份成立福州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充分依托蓝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在商品流通、组织购销、科技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益。与优势企业联合开展生产、销售反季节蔬菜、水果,让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生产与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2010年12月份被中共永泰县委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市新闻单位多次报道过,特别是2010年元月18日福建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发展建设,省电视台教育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大约10分钟。福州市电视台于2010年6月8日第一套 18时40分和第三套21时,福州新闻“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7月1日市委副书记方、纪检书记清海同志还带领市委农办、农业局、气象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在县委书记黄忠勇、县长林强、副书记郑立等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到珠洋考察,亲自查看合作社基地、听取村第一书记叶儒有的汇报和与社员交谈,了解生产状况和产生效率等。对合作社的发展讲了,“六个很好”。2010年7月12日19点30分省电视台经济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

  1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二、让首批参社人员先产生效益,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首先是村财和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预支购买菜种、有机化肥(蓝丰公司赠送)、农药等,待收成产生效率,再回收成本。让他们先富起来带动周边群众自动参与,特别是去年的经济危机,使部份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参加合作社。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由当初只有十八人至今已达一百多人参与。种?面积由当初不值五十亩发展至今累积达二仟亩。

三、合作社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使农田的价值提高,由原每亩单净种植水稻产值只有一千元左右,提高到最高达二万元,最低也有七千元左右。二是合作社实施种植、销售信息共享(蓝丰公司负责),农药?单价约降价30??、化肥?单价约降价15??、种籽?单价约降价20??统一采购?据统计为社员减少投资约二十万元?,技术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集中出售,实现了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三是使农民打开市场,了解行情,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扩大再生产,走向集团化,走进大市场?如刘其杯同志在成立合作之前夫妻俩亩年只有种二至三亩,而今发展种植马柃薯12亩、西红市53亩、大白菜21多亩、青瓜53多亩等、长年聘用当地农民工十多人?。四是减少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肥的成本,由其生产直接销售给农民,减少广告费。五是提高农田的作用率,发挥海拨高、气温低的优势,研究制定一年四季种植各种品种(春、夏、秋可种槟榔芋、生姜、西红市、青瓜、四季豆、等,冬季可种植芥菜、观音菜等通过冰霜冻非常吃)。六是农民合作社与福州市气象局农业研究站,共建试范基地,气象局还免费赠送合作社马铃薯种一千多斤,优良稻谷种100斤(合计总价约一万元)。马铃薯己收成,亩产达4000多斤,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七是聘请县农业局、县科委有关专家免费为社员讲授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八是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赠送给农民合作社有机肥50吨约十万元,各种种仔20斤约三仟元,各种农药50瓶?袋?约伍千元。九是在这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解决部份农民工返乡就业难的问题。?如陈乡长2010年返乡种西红市13亩、槟榔芋9亩,当年净收入达8万多元,远高于在外务工。今年更加扩大发展,己种西红市约23亩、槟榔芋12亩等。2010年就更多返乡如:张志花、余能钻等种植西红市、大白菜、槟榔芋等、余世旺返乡与其父一起发展养猪、李仕文返乡养羊等?。十是2010年11月12日农民合作社参加2010年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即第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副产品展。参展产品有;大白菜、槟榄芋、生姜?红姜?、花菜、粥鸡、煊鸭等。中共福州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市农办严金官主任、陈水?d副主任、贸发局林厚新局长、郭水平副局长等,到珠洋村的参展点检查指导,对布置很满意。通过这次的展销会大大地提高珠洋村的知名度和对珠洋村特色产品的了解。参展四天来共出售大白菜500斤、槟榄芋XX斤、生姜?红姜?3000斤、花菜500斤、粥鸡200头、煊鸭200头等,金额达39350元。最后一天还供不应来、许多市民在问福州那里有我们的生姜、槟榔芋、大白菜等产品买,并建议我们在福州设一个专卖店。福州电视台12日晚6点40多分、9点多、11多三次报道珠洋村参展点。

四、合作社不断壮大发展。

农民合作社成员由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已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已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2010年农民合作社共筹集资金186万,发展种植槟榔芋130亩 、西红市150亩、席草80亩、花菜60亩 、长豆80亩、四季豆60亩 、青椒19亩、青瓜65亩、姜70亩、日本白皮蚕豆30亩、上海青50亩、大白菜50亩、观音菜50亩等累积共计约980亩。发展养猪330多头、养羊160多头、养鸡鸭各约XX多头,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高社员一人净增收入六万元以上,最少社员一人也净增收入一千多元,平均每个社员净增收约七千元,全村人均平均净增收提高三百多元?不包括在外务工的收入?。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部份农民工还乡看到2010年在家发展种、养的社员收入比其在外务工还多的情况促进下,2010年部份农民工也还乡加入农民合作社,壮大合作社的新生力量,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至2010年11月份共筹集资金343万元,发展种植西红市271亩、生姜93亩、槟榔芋152亩、莴笋杆52亩、大白菜130亩、 马柃署11亩、四季豆12亩、黄秋葵10亩、青椒39亩、席草52亩、地瓜132亩、扁豆12亩、青瓜398亩、花菜12亩等共计1232亩,种殖水稻263亩,预计种植面积比2010年翻一翻。发展养猪331多头、养羊80多头、养鸡鸭各约1800多头等,预计种、养数量累积比2010年翻一翻。 预计社员人均收入会比2010年翻两翻。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五、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无法建保鲜仓库,提高收益和购买电脑,上网公开农民合作社的种植、养殖情况信息。二是技术人员不足,有些病虫害要带到福州请专家“就诊” 、三是三名聘用专职人员都未发补助(出纳、仓管、技术和信息员)。

六、下一步。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及品种和养殖。二是争取资金建一个保鲜仑仓库和有机化肥、农药、种子等的储存仓库。三是聘请一名专职的高级农科人员。五是争取资金修建灌溉主渠(河道清淤和加固)达到五十万一遇。六是为满足福州市民的要求,准确在福州开设一个超市专卖合作社的产品。

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有;资金不足

【2】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