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第1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景观水体;设计

校园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好的校园环境能促进老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相当多的校园空间都有水元素,水景在整个校园景观布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在国内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营造与构建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水体景观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1 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及现状

景观水体设计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就开始有所体现。国学大学者胡适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和欧洲的大学相提并论,并认为“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以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运用轴线来组织景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此以后,我国校园建设速度加快,校园规模也逐渐变大,景观设计形式也比较成熟。进入18世纪后,封闭模式学校开始转变成开放且轻松活泼的自由民主校园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开始变得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关注校园与大自然的融合,水景景观也逐渐引用到校园景观之中,并成为校园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大学校园景观水体”关键词,可以看到近年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学术论文,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理论研究。例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校园景观水体设计一般从景观水体布置、水生植物选择、驳岸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由于高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以武汉为例,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老的相城河边,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他们普遍将校园传统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中,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特别是校园水景要体现其文脉特质,彰显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环境理念的不同,一部分以校园总体为规划,从立体层次来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有的以突出校园文化特点,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行为角度和心理角度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以突出校园经典形象,同时激励学生对于学校的向往感觉来设计景观水体,使景观水体变成学生休息小憩的好地方。虽然各个高校的方法不同,但是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得到重视是不容置疑的。

2 景观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备受关注的时候,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校园景观水体设计新兴,设计规划的同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前我们该如何发展景观水体的设计。

2.1 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设计方法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给后期的水体维护带来诸多不便,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通常是先破坏,再进行改造,对没被破坏的环境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湖中景观水体,如果水位下降或者枯水季节,水景就会失去趣味,这是湖中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保持池水的饱满就可以解决问题,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得到景观水体设计的新方法、新理念。

第2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校园景观;图底关系;平面;立面;空间

小学校园景观看似普通,但在学生的世界,含有内在的童趣。好的景观可以愉悦地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景观图底规划理论中,我们可以用图与底的关系分析学校景观的美,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判断。由于人们对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反馈更为积极。作为“底”(背景),主要衬托出“图”(图形)这一封闭形状,则是通过大脑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识别。图与底的关系是反映校园景观中的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人们的视知觉能力对图形感知。校园景观,由视知觉感知的图和底,空间形态的结构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美。针对我国城市小学校园景观的特殊性及场地的局限性、规划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小学校园景观关于图底规划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更深刻、具体的研究。图与底的关系不仅能为小学校园人性场所营建增添美,也使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建设、功能布局和环境营建等方面更为完善。基于图与底的关系,合理营造人性场所,确保更好的小学校园景观。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即“图底规划”,从微观的视角切入,以建立人性场所为支撑。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校园景观空间的建设,为场所精神塑造理想的土壤。人们对建筑实体与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图与底的思考,景观要素与其周围的环境及其所含有的色彩图案等也需要进行主观与客观的搭配,用符号形式美化人们活动场所。

一、平面上的图与底

校园景观从校园基址的平面上分析,当校园建筑物作为“底”的背景时,校园内的景观就是“图”。图作为景观元素的构成部分,是封闭性的。我们调研发现,校园的景观与其校园的建设用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从北湖小学和武汉市人民小学的校园总平面看,校园内建筑围合的空间为图,建筑被视为底。反之,校园景观及其周围环境就被作为底。当然,建筑也有其自身的装饰,图底的转换也与其自身的细部设计有联系。从平面的功能布局、植物搭配等,将校区景观内部的景观斑块和校园景观中生态路径进行拓扑分析,把景观斑块抽象为节点,把生态路径抽象为连线,系统分析节点与连线之间的拓扑关系,用于构建其生态校园路径的设计与景观搭配的和谐性。地面铺装也是校园景观细节设计的构成元素之一。用特色铺装图案对校园地面进行装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活动区域中一些游乐空间,是用图案形式绘制在地面上,划定出学生游乐空间。

二、立面上的图与底

景观元素的构成是由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存在的。当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为了优化校园景观,就应该对构成景观的建构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装饰。以回民小学的建筑外立面为例,该学校对其墙面进行了垂直绿化。绿色植被与墙体自身的色彩对比鲜明,如果进行图形的抽象,我们可以获取优美的图案。以建筑立面为背景,附着在建筑表面绿色植被有规律地装饰其上,图案美观。例如,很多小学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单一,可以借鉴回民小学的建筑装饰,对其外立面简单地垂直绿化,改善单调、乏味的表皮,使立面内容更丰富,提升校园景观的绿意与蕴涵。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为校园景观建筑外立面增色。校园景观设计的形式构成不都是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利用一些盆栽植物对小学校园室内外景观进行装饰。也可通过对墙体进行再设计,借用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特色涂鸦板报等形成校园景观独特氛围,如室内文化墙,或者是空间界面装饰等。盆栽植物中,借用花卉对校园景观进行装饰,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我们把经改良的墙面,为校园景观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校园的素质教育特色,同时摆脱校园景观设施的限制,合理利用景观元素丰富校园。如振兴路小学在校园内设计了文化墙,但是三个立体的构筑物确实为学生谋福利。如果在很有限的校园面积内,仅仅看到墙面部分是单调的、空洞的,通过主观性的设计使墙体的内容更多元。像回民小学有展示空间,利用建筑立面设计的文化墙及橱窗展示出学生的成果——剪纸图案。一方面体现了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墙体有效的利用,丰富了建筑内部立面效果。

三、空间中的图与底

图与底的层次变化,校园景观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较佳效果,就要增加使用多种途径来强化景观的进深感。巧用空间的关联性创造景观的层次感最为常见,为景观的深远感增添特色。校园的有限利用空间使建构筑物(即为“底”)营造,而该空间中植被、山石、水体等构成景观的元素作为“图”,校园景观空间富有层次性、趣味性。这里的“图”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对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结合,营造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加上对同一季节不同色相的植被进行合理组织,“图”又有其内在的内容,即把色彩鲜艳的植被为“图”,颜色单一、同一色系的绿色作为“底”。建筑物的六个面围合成空间。“空”为使用,把“空”的空间作为“底”,其内置入一些供学生实用的家居,即为“图”。前进二路小学校园对室内景观设计运用了色彩艳丽的室内家具设施,符合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装饰性的室内家具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学校校园的边界部分是用实体墙与外界隔离,对墙体及其周围环境装饰,使其优化。如某一小学校园白色的边界墙面装饰了彩色墙绘,墙体边界留有花池,种植球状的常绿灌木与墙体之间进行了分割,使人们好奇绘画时,保持一定的距离美。这样,搭建了空间层次变化,既使单调的墙面软化,也使校园增加绿意。综上,正是基于“图底规划”模式,以微观视角,认知图与底的关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构建校园的“积极空间”,活跃校园氛围,符合学生活动,获得诗意的校园景观环境。为校园均衡发展,使校园景观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每个校园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不都是完美无瑕。校园景观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潘京.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图底规划”设计探析[D].长安大学,2008.

[2]朱丽敏.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图底关系浅析[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11):76-78

第3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校园公共设施包括校园道路标识系统,校园休闲景观系统、校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分类,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大众的设备或物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设施发展趋于多样化。现代高校内的公共设施起着协调校内外师生与校园环境关系的作用,是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高校校园生活需求的公关设施,使之与高校整体发展协调,公关设施的设计方法尤为重要。

校园公共设施的用途

高校公共设施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种特殊的校园艺术品。对于宣扬校园文化,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公关设施主要有一下用途。

1.导视作用

以传达视觉信息为主的设施,包括道路标识、建筑物标识。主要形式有路牌、路标、宣传栏、广告招贴栏等。

2.卫生作用

以清洁卫生为目的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垃圾站、卫生间盥洗室等等。

3.休闲作用

以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有公共座椅、台桌、景观小品等。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1.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

现今高校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师生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校园环境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影响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评价。高校公共家具的外观造型设计也要与校园整体规划相一致,才能满足整体的统一性。虽然公共家具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局部环境中各自独立,承担各自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整体系统中,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即便单体家具设计构思新颖,创意独到,但如果不能与整体校园环境协调统一的话,依然是不成功的设计。

2.与校园文化发展相吻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校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不同高校推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创建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除课堂教学、实习、设计及校园基础物质建设之外的一切校园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校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校内文体活动、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环境布局、美化等方面。高校公共家具在校园中是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物质设施,例如宣传招贴栏,路标路牌,另外还有校园内的景观小品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载体,因此在高校公共家具设计时要符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特色。

3.与人性化设计相匹配

为了满足校园公共场所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师生群体的需要,怎样使他们在使用中感到便利、安全、舒适是设计此类产品必要的考虑因素。

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1.整体环境与单体设施的协调统一

整体环境协调与否关系到一个高校校园环境的规划程度水平高低,设计师在设计公共设施的单体时,第一应时刻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对色彩的选择、材料的运用、纹样的处理等方面。其次设计方案应进行反复的比较推敲,以大环境树立全局观,但同时要注重细节的表达,也不可过于笼统粗糙。第三,在每一个不同的单体设计时都应具有统一表现的元素,即共性表现,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使局部的单体与全局的整体环境相融合,实现统一中有变化,个性中体现统一。

2.视觉化效果的协调统一

在现代化的高校校园中,视觉标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配色和装饰时,必须注重视觉效果的完整度和统一性。首先,高校的校徽、校旗和校园文化等符号标识,应合理地体现在公共设施之中;其次,色彩是视觉系统中最易显现的元素,在选择配色方案时应尽量选取该校校园内的特相,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与该地区地域特色相协调;第三,在设计时应注意将该设施与周围的景观设计风格相统一,不能过分跳跃突出,把握全局效果,这样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衬托校园整体环境。

3.功能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共设施产品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这一基本关系,并将其充分融合。高校公共设施服务于校内师生,功能性必须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设计者在对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产品创作时,必须先了解该产品的主要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功能需求方面尽可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功能使用的科学性。同时,在外形审美与视觉环境方面,形式美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当代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应尽可能多考虑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整体配色方案等形式美元素,使功能与形式完美协调,和谐统一。

结语

第4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方案构思,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use natural layout, barrier-free design, for disabled persons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n liaoning province build a function is reasonable, perfect equipment, use convenient, the environment is comfortable, distinctive campus.

Keywords: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barrier-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1995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批准的我省唯一一所残疾人全日制中等职业专业学校。这里的孩子们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而成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的身体残缺了,但他们同样可以拥有完整的、精彩的人生,因此为他们提供一所功能合理、设施完备、使用便捷、环境舒适、特点鲜明的崭新校园,是全社会以及设计者理应具有的责任和思考。

区位条件

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选址位于沈阳市东南部,沈阳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南拓的节点位置,基地北侧与正在建设中的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和训练场地的柏叶体育训练中心仅400米之隔,规划用地总面积200,000,总建筑面积100,000。新校区区位优越,位置重要,交通方便,随着柏叶体育训练基地的落成、省残校新校区以及规划中其他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必将为这一区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对其城镇化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地轮廓呈不规则形状,地势整体北高南低,沿东西方向呈两侧高、中间低状态。基地周边的城市道路已基本形成,配套基础设施尚在规划中,目前主要人流与车流自南侧营祝公路进入。

方案构思

利用自然、合理布局

场地周边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良好,基地内部有东南角现状小树林以及中部由北向南季节性的汇水沟渠,对校区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目前以及未来东、南两侧规划道路的交通噪声污染。因此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建筑与环境的最佳组合关系,优化布局,动静分区,消除环境的不利影响,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益。

尊重环境,协调肌理

纵观基地现状,因其多为居住建筑故建筑布局和环境肌理也呈现出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向水平展开以及行列式布局为主并与大地自然结合的状态,建筑与环境整体上和谐统一。正在建设中的柏叶体育训练基地也遵循这种和谐原则进行布局,舒展顺畅。新校区规划整体上也应延续这一规律,使整体效果更加突出、和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因地制宜,经济美观

由于基地的地势条件,对竖向设计应重点加以考虑,以与自然完美结合并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各类建筑与场地,避免大挖大填,做到场地内土方填挖平衡,打造生态化的经济、适用、美观的特色校园。

弹性预留、持续发展

新时期学校园规划、建筑的趋势正在向整合资源、弹性规划、弹性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迈进,固定僵化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各类学校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新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从规划和建筑设计入手,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理念,采取适应性、通用性更强的弹性建筑设计手法,采取普遍性与特色化相结合的环境与建筑要处理方法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是对于本次课题而言,残疾人这一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又向设计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多方案的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了我们对于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规划建筑的指导原则,重点落实在如何针对特殊的环境肌理、特殊的场地地形地势、特殊的使用人群、特殊的发展需求作出全面、合理和最适宜的回应。

构思形成

延续周边肌理,建筑主要以东西方向水平展开。结合场地地势的竖向变化,将水平建筑架空于两侧较高地势之上;

最大限度的保持基地原始风貌,建筑仿佛从地面生长而出,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结合场地中间地势低且平坦的现状,创造方便、安全、宜人的步行和残疾人通行空间。其他场地依坡就势,既有情趣又有经济性;

在用地中部和西侧预留兼顾近远期发展的空间,既能满足当前实训教学之用,又能形成优美环境,并为未来发展留有充分余地。

建筑单体通过通用化的单元形体进行相互之间的错动组合,校园整体既统一又活泼,俯视校园的建筑布局和沿主要城市道路的建筑轮廓,仿佛一艘巨轮扬帆远航,也象征着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这里的莘莘学子的顽强信念和美好明天。

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

方案基本目标: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最短化生活区与教学、体育活动区的距离,道路通达、生活舒适、教室明亮安静、景观丰富。

方案特殊目标:克服基地本身条件的不利因素,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使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融入周边环境;

充分表现对残疾人的显著个性差异的尊重,表达社会对残疾人和有特殊教育需要人群的人文关怀;

以学校功能特色和地块特色为基础,注重建筑和景观的特色研究,营造具有浓郁特殊教育特色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无障碍设施设计完善,满足残疾人日常使用要求;

通过相应的设备设施使残疾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达到沟通信息的无障碍;

校园的设计建造将成为特殊教育的展示窗口;

在当今生态城市建设框架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可持续的校区建筑环境。

功能分区

方案将基地划分为南北两大片区。

南部片区东侧布置公共服务与接待区,北侧为实训区,南侧由西至东依次布置图书馆区、教学区与行政办公区。

北部片区由西至东依次布置能源生态大棚、生活区及文体活动区。

校园由三条轴线控制,南北方向轴线为主要的步行和残疾人通行体系轴线,校园主入口、大气磅礴的礼仪广场、交流活动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均布置在这条轴线之上,从营祝公路上望去,广场、建筑、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整体感和强烈的视觉震撼。

东西方向轴线为校园特色景观轴线,设计有意增加南北片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层次,不但可以满足宿舍区对日照的要求,还可以形成一条宽阔的景观长廊。校园次要出入口也布置在轴线东侧。

平行于基地东侧在建道路的轴线是校区的体育轴线,这条轴线与柏叶基地形成呼应,是柏叶基地体育功能和形态的呼应和延伸。

交通组织

校园设两个出入口,南侧为校园主入口,与南北向轴线的步行景观轴相连;东侧为校园次入口,与东西向校园特色景观轴相连。

车行以外环主干道,连接各功能区。

第5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回眸2016,从一开始,就有梦想。一句“同心筑梦”,让我们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全校师生一年来为了万载二小教育事业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毅力、智慧和汗水。2016年作为万载县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创新年,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突显本校特色和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发展,用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育人品牌。

一、群策群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育人场所,而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魅力、突出环境育人的重要因素。万载县第二小学自搬迁到新校区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得到长足发展,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校园文化项目的打造与建设。

为了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丁琼莹任组长,后勤负责人郭学斌与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林建华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任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紧密围绕我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开构思与设计,力求创新显特色。

2.不惜代价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在2013年刚搬到新校舍来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全面施工,让校园着上了浓厚文化氛围的彩装,但随着时间的侵蚀,有不少设施都陈旧脱落。学校乘着“校园文化创新年”这一活动之机,为了进一步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品牌,更好地在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上展示学校环境育人的魅力,2016年我校再次大投入地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建设。

3.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并进,深化校园文化主题。

为了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得到深化,在过去的一年,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采取了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双线并进的做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突显环境育人之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动设计与校歌等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至善至美展示校园文化成果。

通过精心设计与构思,2016年里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主题更突出了、育人氛围更浓了、由原来单一的环境文化发展为了环境与活动育人并行的立体式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深入构建,学校特别注重借校园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培育。

1.绿色长廊为孩子展示环境育人之特色。

为了让校园环境文化主题突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特设计了一条绿色长廊,这一长廊不仅是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好场所,更是学校打造“清雅立德”主题文化的特色之路。整个长廊集育人格言警句、学生作品、令人奋进的励志名言于一体。这条长廊的起点设于行政楼前广场,广场中有展示学校活动及办学特色的展板,有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字等安装于广场两侧墙体,使得一进校门就能体会到学校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除了墙体的美化以外,在长廊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地面上也画上了孩子做游戏的各种图案,从而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孩子在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精美书屋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之阵地。

让学生懂得读书好的道理,知道读好书的重要性,学校特建造了两处精美的小书屋,并通过学生好书共享活动——各自提供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书放进小书屋与全校学生共享和学校再购置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书充实到小书屋。这一个学期以来,在课间及放学后小书屋处就门庭若市,孩子们都喜爱到小书屋去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与此同时学校再设计了一个大型读书活动,把学校读书风气推向高潮。

3.动听校歌为孩子树立立德爱校之思想。

在这校园文化创新年里,我校新谱写制作了学校校歌——追梦。校歌的创建,不仅体现了校园文化再上一档次,还将校园文化向立体方向发展。再通过全校性校歌的推广学唱活动,对进一步强化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显著。

4.纷呈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之平台。

在谱写校歌的同时,学校还请校园文化专业设计机构结合校园文化主题策划了一套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利用这个方案指导学校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开展。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这一育人根本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精彩图片及相关优秀作品再次上墙展示,不仅让孩子在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

三、再接再厉谱写校园文化新篇。

虽然说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但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无止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还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编辑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至今为止,我校还缺少一套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三爱三淳”主题教育与学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对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与设想,计划将古城文化与学校“清雅立德”文化相结合,编写一套以古城文化为背景,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素材的校本教材。本套校本教材预计在2017年七月前定稿。

2.开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做到淳校风、淳师风、淳学风之“三淳”。认真用好校本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计划利用2017年上学期编写出校本教材,在2017年下学期将开设与校本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三爱三淳”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布置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办公环境。

第6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以党提出的“立足科学开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指引,以《区创建生态市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建一批社会文明昌盛、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社区”,同时培养、提高中小学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依照《生态市建设责任任务》的工作要求,区的创建目标是:到年,争取“绿色学校”的比例≥80%,“绿色社区”的比例≥50%。

区共有16所小学,幼儿园8所,目前已有2所小学建成“绿色学校”:实验学校和善耕中心小学。计划在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学校”(小学)4所,(幼儿园)3所,到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区现有社区48个,已建成“绿色社区”三个:路街道拙政园社区(省级)、街道社区(市级)、街道通和社区(市级)。计划到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社区”9个,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对照该项目标,区各学校、各社区围绕创建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要加强宣传,强化管理,完善创建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及考核要求

1、绿色社区

创“绿色社区”共有八项任务:

(1)烟尘:

社区内无燃煤锅炉且使用清洁燃料,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大于90%,烟尘年投诉不超过3次。

(2)噪声:

社区内企事业的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社区内无小五金加工场;

小区内机动车禁鸣;

年投诉少于5次。

(3)环境卫生

社区内机动车及人行道清洁,路面平整;

建筑外墙、院落围墙清洁美观,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

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无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

饮食流动摊点清洁、规范,无占道排档。

(4)环境面貌

社区内各种车辆有序停放;

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区域河道保洁,无漂浮物,水体无黑臭现象。

(5)绿化美化

新建社区(年以后建成的)绿化覆盖率大于35%,改、扩建社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

区域内四季有绿,新建工程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地面绿化、硬化,无土地。

(6)“三产”管理

“三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炉灶使用清洁能源,油烟治理达标,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批发、销售经营和使用点;

年投诉少于5次。

(7)施工管理

建筑工地围拦施工;施工车辆及时清洗;易污染的材料封闭运输、堆放;工地炊事使用清洁燃料。

(8)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社区内环境宣传氛围浓厚,有专门的宣传橱窗,有环保公约,组织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

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有环保书报阅览;

建立一支环保绿色志愿者队伍;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一批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2、绿色学校

创“绿色学校”共有五项任务:

(1)组织管理

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绿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创建有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总结;

中层以上领导、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环保培训,校内开展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

创建活动中做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

(2)学科渗透

各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学科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活动有记录、检测有成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

每学期学校和班级有专项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学、班队活动结合,师生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教育的资源,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4)校园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校园,能绿则绿,护绿保绿,花木有植物标牌;水塘水不低于四类水,无焚烧树叶和垃圾现象;

办公、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卫生;

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置,对有毒有害废物妥善处理;

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有计划、有目标、有运行措施;

学校自身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校办企业、学校设施及施工现场不产生污染。

(5)教育绩效

通过师生问卷测试、校园观察和走访社区,了解学校师生对创建的认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巡视校园、师生生活区、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参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省、市及区级各类环保活动中的获奖论文、教案、作品、书画等,学校或教师获得省或市、区级的表彰等。

(6)附加分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论文、教案在部级或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环境活动中获奖。

3、绿色幼儿园

创“绿色幼儿园”共有四项任务:

(1)环境建设

园内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园地;

园内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饭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垃圾分类处置,无师生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通过观察下水道、烟囱、垃圾池,检查是否有园内自身产生的污染;

有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的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创建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大、中班的环境教育有教学计划、措施和总结;

环境教育活动的各类资料齐全。

(3)教育过程

领导、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及幼儿园培训的计划、材料等;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情况;

充分利用园内、社区、大自然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培养儿童对优美环境的体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学期大、中班中至少有一期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4)教育效果

通过对教师问卷测试、幼儿提问,了解师生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通过查阅幼儿行为记录、座谈等了解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园、教师有环境教育的经验、论文获奖。

(5)加分

幼儿园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区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的论文、教案在市环境教育评比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实施步骤

1、绿色社区:

(1)编制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

(2)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3)建立创绿色社区组织网络;

(4)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营造创建的氛围;

(5)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环保监督岗,对社区街巷、河道、绿地等社区公共环境进行监督;

(6)制定环保绿色社区公约,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7)社区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如“六五”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活动有记录、照片;

(8)培育一批倡导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9)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垃圾分类收集,电池有回收箱,污水管网到户;

(10)小区清洁能源利用率高,无烟尘污染;

(11)小区河道清洁,无漂浮物和黑臭,有专人负责保洁;

(12)三产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油烟、噪声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13)社区创建的目标、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台帐、汇报总结等资料齐全;

2、绿色学校

(1)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把创“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3)编制专项的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4)各年级各学科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年度计划中,订出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渗透教育要求,环境教育有方案、教学有教案、学生有收获;

(5)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6)结合“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特别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8)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的专栏,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9)环境教育的资料齐全,计划、方案、教案、论文、总结及获奖作品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

五、实施计划

年11月前,申报一批“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细胞工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环保接班人的大事,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将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创建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区环保局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区教育文体局负责辖区小学及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社区和街道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妇联负责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城管、建设部门配合做好关工作。

第7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范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一)

为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特制定2020年我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某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平安校园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师生违法犯罪案件和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校风树立、师德学习,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工作原则

综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齐抓共管和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要在进行治安秩序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整治和管理并重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工作重点和措施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治理难度大。在做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反复就治理什么问题”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的安全稳定,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健全责任体系

校长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承担主体责任,副校长是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者。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三项制度”,要层层承诺,层层签订安全稳定岗位责任书,建立校长包学校、年级组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每月至少组织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一次安全稳定工作办公会议,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研究、部署、分析和解决一定时期内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活动要做到“五有”,即:有创建机构、有活动方案、有长效机制、有活动资料、有活动效果。

4、强化校园安全基础保障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校园安全基础保障,提高校园治安防范工作能力。一是增强治安保卫力量。明确岗位职责,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二是提高技防水平。利用一定资金完善校园重点部位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建设,并做好技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有效工作。同时,要切实将人防与物防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学校安全。三是建立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积极主动联系所在地的综治部门,协调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工商等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活动,重点治理流动商贩等非法经营和打击校园周边骚扰学生的“无业游民”,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周边治安环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生命安全。

5、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饮食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要加大对食堂检查力度和密度,下大力提升食堂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堂的卫生安全和饭菜价格:二是校舍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要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有关校舍工程要求和会议精神,特别是要做好危房校舍及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严防校园师生伤害事件和不稳定事故的发生;三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健全消防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大对防火安全的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四个能力”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水平。要加强校园用电设施的改造,及时更新陈旧老化的电线、电缆等设施,坚决取缔学生宿舍内的违章用电。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做到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安全疏散出口标志齐备、有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四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常识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习惯。

6、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二是通过法律进校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办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在师生中大力普及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作用,帮助学校解决法制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水平。责任到人,快乐施教,严格管理,有效防范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发生。紧紧围绕“六五”普法、“安全教育日”、“综治宣传月”、“交通安全日”、见义勇为主题宣传活动、法律进校园、“12·4”法制宣传日、“爱路护路”宣传周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板报、橱窗、墙壁创设安全文化平台,悬挂校园安全条幅和标语,加大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文化传承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7、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

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落实到人,并做好预案演练工作。一旦突发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参加救援的人员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有序抢救,尽可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要严格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信息收集、处理及报送工作,对拖报、不报、谎报重要信息而延误事故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二)

为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解决我校当前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保证我校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2020年某中学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某”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某大精神,上级部门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意见的精神,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以创建“平安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搞好安全文明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学校创造安定的环境,巩固我校综治稳定成果。

二、工作目标

实现“五无”工作目标,即:无校园内刑事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造成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引发系统恐慌的重特大恶性案件或社会治安案件,无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师生伤害事故,努力探索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逐步实现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构筑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综治责任三大体系,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综治工作

(1)、认真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

综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各处室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本校和本处室的综合治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综治工作责任制,将综治工作列入各校、各处室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调处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依法妥善地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各校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倾向性苗头及时报校长办公室。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凡发现教师家长上访、、火灾、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和严重疫情以及群体闹事等,在最短时间里报告校长室,发生重大事件学校将在一小时内报局办公室。

2、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要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措施。

(1)、增强治安保卫力量

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成立了由杨爱民任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切实增强学校的门卫力量。

(2)、提高技防水平

各校、各处室要切实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将高档物品存放好,特别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财务室、微机房等重要部位的安全管理,适时安装好报警系统,确保学校安全。

(3)、整治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靠公安、文化、城南镇治安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和书刊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建立保持学校校园和周边良好治安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采取有力措施,为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师生食品卫生的检查和管理,加强门卫工作,严格登记制度,落实防盗措施,贵重物品落实专人保管。要经常检查、维护、维修校内的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工具等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午餐、师生饮水、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报警求助、应急处置设备必须齐备,确保安全有效。学校要在节假日建立值班制度,同时向家长发出有关安全的公开信,学校的值班安排及时上报教育局办公室。

(5)、加大创建力度,争创“平安校园”

进一步提高“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组织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各部门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德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继续加强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

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远离”主题教育,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

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要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反动、出版物,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筑起一道防、迷信、反动信息的“防火墙”;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3)、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

要经常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要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防爆炸、防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食堂、教学楼、专用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严格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4)、加强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方案,改进对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点,要通过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定期家访,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开展好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学校综治工作,不仅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以“实、高、全”为创建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切实维护校园的稳定,为打造“平安某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三)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稳定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某精神,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我校以学生为本,扎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造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文明的育人环境,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深入贯彻《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我校综合治理工作以服务师生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改革实际,认真研究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2、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师生违法犯罪案件和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的校风建设、师德学习、学风树立,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综合治理工作原则

1、综治工作以人为本,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

2、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要在进行治安秩序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整治和管理并重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综治工作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

学校高度重视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综治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我校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组 长:某(校长);

副组长:某(法制副校长) 某(副校长)

成 员:

(二)制度建设

1、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强化规范教师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建立校园卫生安全预警、学生活动安全预警等方案,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学校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夜间巡逻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2、学校在物防和技防两方面加大投入,增强物质装备,在关键部位设置防盗门、防盗窗、防护栏等。加强班主任监护、教师值日等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24小时校园治安自防和巡逻、巡查制度。在校园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

3、积极维护师生思想稳定。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教师理论学习、学生主题班会,学科渗透的思想理论教育等,加强师生意识形态阵地的宣传教育。

4、建设校园安全环境,确保师生安全。通过积极整治校内环境,做到校园无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确保无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内防火、防雷设施齐全有效,使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环境满意度高。

5、努力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师生员工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净化育人空间等途径,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宣传校园安全文明,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开展法制讲座,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实施班主任联系电话公示制、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制等举措,打造家校一体的安全网。

6、灌输生命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社会安全常识,了解相关法律和规定,尽量多积累一些处理突发情况的自救自护经验。

四、具体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2020年2—4月:了解有关情况,制定计划; 开展宣传教育。

2020年5—6月: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放有关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环境巡查及整治,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2020年9—10月:召开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盗安全教育。

2020年11—12月:继续深入开展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整治、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搜集整理阶段性工作资料。

2020年01月:总结、提高;资料归档。

第8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浙江省严州中学创建建德市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

 

建德市教育局、环保局:

我校从2000年10月,就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在教育局、环保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近一年来,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建德市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我校市环保局与教育局的指导下,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得分为97分。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学校的创建工作

1、指导思想

明确绿色学校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贯彻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主动参与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学校工作大局,以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努力打造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扩张学校品牌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开放式办学、科学化管理”为主题,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促进高中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的典范。

2、工作目标

(1)创建建德市级绿色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

 瞄准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到2010年办成教育思想理论有建树、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生成材模式有新路的,综合办学实力居于杭州市前列的一流名校;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体现办学特色,能参与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的部级示范名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校创建工作的分期目标

到2004年11月,完成建德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查,接受教育局与环保局的初查与验收,并对后期进行的评估验收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2005年开始创建杭州市级绿色学校。

二、我国从2002年起就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2004年3月进一步充实调整,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征       副组长:陈志红   邵卫民  程 遥  

组 员: 高勇   陈建平   陈云宾   潘维真    黄柏华   叶跃进  刘雪珍  

     赵光明  夏安腊  陈乾芳  廖望  邓秀红  吕根来(校家长委员会主任) 

     周亮(朱池村书记) 鲍婉婷(学生会主席)

 2、工作小组:    组  长:程  遥 

组员构成:

办公室:高  勇  主要负责创建"绿色学校"的档案、宣传工作。

教务处:陈建平  主要负责环保教育课程的安排工作和教师环保教育工作

政教处:陈云宾 主要负责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方案、计划、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开展各项环境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

   教科室:潘维真 主要负责"绿色学校"创建、环境保护的科研课题工作,教师的环保知识培训工作

 团 委:夏安腊主要负责开展校内外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校园环保、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总务处:黄柏华 主要负责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及各种环保设备等硬件的配备工作。

    家长代表: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

教师代表:李钢成  陈伟祥  李伟标 全体班主任

学生代表:全体学生会成员

三、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创建方案工作思路与行动规划,提出了相应原则与创建要求

 (一)创建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学校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思想道德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中,纳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应采用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推行和倡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即通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检查纠正和总结提高的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建立机构、组织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档案、交流信息等环节,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科学而系统地推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并通过有效地持续不断的改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共同参与原则

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学校不仅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指标及实施方案,而且强调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中层领导、一般教职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同时鼓励家长、社区、有关专家、媒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

3、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持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特别是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本校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创建要求

1、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增强“绿色观念”

(1)全体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环境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绿色学校的内含和创建意义。

(2)加强环保知识培训,安排热心环境教育的老师分赴省内外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论水平。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教育作用,全力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力。

(3)要充分发挥学校整体德育功能,利用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载体的广泛宣传和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提高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积极创建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环境意识,建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并用以影响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用于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行为,立志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5)积极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在社区和个人生活中自觉注重环保实践,自觉遵守公民环保规范: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消费,环保选购;C、重复使用,多次利用;D、垃圾分类,循环回收;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2、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加强“绿色管理”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战略,切实加强“绿色管理”。

(2)成立绿色学校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校为各类环境教育活动提供资金和物质、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认真负责。

(3)学校各项管理措施有力,要体现环境保护概念,降低污染,垃圾减量,节约和回收资源,节能等环保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学校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在实施方略上做到“三抓”:“抓教育明理、抓实践导星、抓特色创优”。

在工作环节上力求“三个结合”:与德育工作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与创文明学校结合。

在学校工作中保证“三个体现”:行政工作要有措施体现,学科教学要有内容体现,社会活动要有收获体现。

(4)创建愉悦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互相信任、尊重,共同探究科学,形成民主、开放的“绿色管理”,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环境规划,鼓励改革,支持创新,追求发展,善于协调,集体决策。

2、构建立体网络,壮大“绿色队伍” 

(1)转变观念,把原先只有生物、地理、美术、物理老师参与环境教育扩展到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电教等各学科老师都重视参与环境教育。

(2)积极发挥学生在创建活动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学生环保小组,参与学校环境管理。

(3)在培养全体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还要利用学生与家庭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将环境意识带入家庭,培养家庭成员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形成全社会都参加保护环境的“绿色队伍”。 

(4)积极与有关环保部门联系,充分利用社区力量,争取指导与支持。

3、加强渗透,深化“绿色教育”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上级部门有关环境教育要求,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出具体安排,细化要求,一一落实。

(2)通过环境教育公开课、渗透环境教育教案评选、环保知识测试、环保社会调查、环保主体活动、环保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事、技能,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可持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全球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人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5、认真组织,开展各项“绿色活动”

(1)组织观看环境教育的电影,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纪念日全校性主题宣传活动。

(2)开展环保夏令营、环保征文等活动。

(3)、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签名活动,各班确定承诺口号及宣传标语。

(4)、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征文活动。

(5)开设环境教育公开课,开展渗透环境教育教案评选、环保知识测试、环保社会调查等活动

6、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绿色档案”

(1)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总结经验。

(2)做好绿色学校档案工作,长期积累,分类清楚,形式多样,文件完整。

四、根据计划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1、统一全校认识,形成集体意志

(1)通过全校大会、党派活动、群团活动、学术活动、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学习、讨论,提高对创建市级绿色学校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创建绿色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明智选择;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以改革、创新和发展为动力,促成学校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反思自身办学实践,总结出具有示范作用的新鲜经验的有效途径;绿色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绿色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的标志是人文化。要将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作为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人心,成为集体的意志和行动的共同准则。

(2)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保持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好教代会、工会等群团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学校团结、奋斗、进取的昂扬斗志和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线条作用,实现全体学生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争取学生及其家长理解、配合、支持、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工作。

2、根据计划统一进程。

创建工作计划经行政会通过后,成为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的指南,在没有非常特殊的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必须无条件地遵从。学校要根据工作方案制定操作性强的执行方案,规定各项任务的具体推进策略和措施,划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各部门必须在学校的执行方案出台20个工作日内,编制部门落实执行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项任务目标完成的时限和措施,上报学校备案。

学校全程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定期统一核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作为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3、挖掘严中文化,建设人文校园

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反思创建工作的全过程,调整学校后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工作节奏;坚决将学校的中心工作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的管理和推进,重点是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教师业务考核评价办法;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和人文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建设和发展品位。

(1)认真发掘百年严中办学的历史积淀,解读“进德修业”的校训,“务本求实,开拓创新”的严中精神;加强对学校制度文化的梳理,编制;

(2)编制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整体规划和实施人文校园建设;

(3)建设学校的组织文化,提高管理运行效率;

(4)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纯正学校校风教风学风;

(5)各类管理渗透环境意识,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检查经常化。

4、推进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档次。加强渗透,深化“绿色教育”。

(1)教师理念更新,参与率高。学校利用教师论坛,周一教师集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对学生指导到位,有实践周指导、社团指导、活动指导顾问等类型

(2)教育到位,列入课程与计划,学科渗透与日常经教育相结合起来,做到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经常化。发挥校会、班会、广播站、橱窗等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宣传有关知识与理念。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相关主题班会,出一题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广播站宣讲制度化经常化。业余党校开设专题讲座。

五、学校自查情况

(一)自查得分和结论

根据《建德市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比照我校创建工作实际,项目指标11扣1分、13扣2分、20扣1分、自评最后得分为97分。自评结论为符合建德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标准。

(二)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人文化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指向。学校制定并严格实施了《严州中学绿色学校创建方案》,配套制定和实施了环境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政教主任陈云宾同志参加过杭州市组织的的专题教育培训。校内各班主任、及中层干部参加过有关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生物、地理、政治、语文等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就环境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社团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进行学习研讨和教学研究。学校有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专题教育宣传橱窗,定期轮换宣传内容,学生处每学年配合地球日、植树节等活动至少安排各班举办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校训、办学理念、学校承诺等固定用语。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手抄小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料较为齐全。学校购置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报刊十余种,图书若干册和一批音像资料。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学校制定和实施的《绿色学校创建方案》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较好,政治、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做到了学年有1—2次环境教育研究课。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贴切、自然,教育效果好,普遍受到学生喜欢。高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题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以“严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等社团为骨干的团队活动中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充分。每学年各班至少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组、教师均开设有环境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组及其教师所开选修课的教学计划、讲义或教案详实。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学校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并开展综合教育教育实践周活动,均配备有适量的指导教师,常年有计划地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学校近三年来坚持实施“学生会管理与综合教育实践周管理校园”办法,全校师生参与了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活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环保协会”利用假期积极主动开展环保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手抄小报、环境征文、环保黑板报、海报等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90%以上。

业余党校学员每学期三次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成立环保协会,评比环保小卫士;举行“绿色与我同行”专题征文比赛、海报评比;全校各班均参与爱心纸工程,设立旧电池回收桶,回收率较高。

4、不断加强校园建设

本校为新建设的学校,园林化设计,学校可绿化地段均得到了绿化,绿色生态校园初步建成,学校有植物几百种,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步开发出吻合学校课程理念的校本教材。学校校园绿化率不断提高,校园的净化、美化不断加强,高标准的教学楼窗明几净,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所有设施均符合环保要求。

(1)每年绿化费7万多元,添置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天文望远镜,还有其他各类设施及活动经费投入,大大超过相关指标。

(2)校园环境优美,园林化设计,富有人文气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化率达51%,有十大风景点。校园有各类警示牌,石头文化初具规模,三室文化(教室、寝室、办公室)制度化。

5、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对教师有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的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学生环保知识教全面,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坚决,学生问卷测试合格率应该达到100%。学校师生环保意识强,行为习惯好,学校是无烟学校,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校园整洁,学生无乱丢、乱吐、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学校对食堂、小店等供应场所的食品包装、用具、用品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学校实行严格的门岗制度,严禁师生将严重污染环境、不易降解和能耗高的商品带入学校。学校师生环保参与意识强,通过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家长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家庭改善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有近几年师生创作的环保小论文、获奖环保手抄小报、教学论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

第9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景观设计的相关教学,在西方最早要追溯到园林设计和建筑学的教学中,旨在培养从事花园建造和公园规划的专业技术人才.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也开始大面积爆发,如城市交通拥挤、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文化弱化等.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对从业人士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同时,艺术行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也开始介入到景观设计中,诞生了新的领域,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景观装置等.为提升城市景观的营造水平,培养环境艺术的专业人才,国内高校开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后又称为“环境设计”)专业,其中包含了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主要的教学板块.在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优化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课程逐渐被重视,其主要原因分为两点:第一,实际的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中,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包含,传统的室内设计或装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知识盲区.第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城市问题,为景观设计师的才能发挥提供了空间,并推动了景观设计成为了新兴的独立学科.中国自2011年,将承担景观设计研究功能的“风景园林学”学科推动成立,大量的专业师资和技术人才为环境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课程提供了教学保证[2].第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激发了同时具有艺术和景观工程背景的人才需求量,社会对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增高.如特色街区的打造、小城镇旅游市场的开发、城市家具的创作等.越来越多样并且精细的设计领域诞生,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置的景观设计课程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2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角色功能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拥有近十年的办学历史,虽然时间有限,但发展迅速,在该校艺术设计同类专业中学生数量最多,教学课程体系最为丰富.其专业课程涉及建筑,绘画,材料,植物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与景观设计方向同名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开办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专业基础课后开始进行高强度的设计课程,《景观设计》的出现,与同学年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景观植物基础》等牵涉大量景观领域知识的设计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为学生的景观设计知识体系的培养奠定基础.风景园林学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是一个宏观的课程体系,一般由景观工程,城市绿地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门核心课程组成.并且,由于生源基本为理科生,对工程类的知识消化较快,使得风景园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对景观设计行业的适应性要好.相反,环境设计由于除了景观设计方面的课程以外,还包括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等多个模块的课程,导致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被压缩.在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中,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基本是以同名课程《景观设计》承担核心教学角色,以园林绿地规划和景观植物基础为辅助来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少,需要一定程度的内容压缩,强度会比较高.再加上艺术生源对于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尺寸,工程材料等理工知识接受速度较慢,使得授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也要求景观设计课程需要重新的角色定位,使其具有环境设计的“艺术学科”特色,与风景园林学专业的培养教学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3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困境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学生的课程主要以美术和室内设计体系课程为主.所以,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画图软件,但是对景观设计没有相关概念.此外,《园林绿地规划》主要承担城市设计和城乡规划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而《景观植物基础》主要承担植物的认知和病虫防治等理论知识的构建.这两门课与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由此,《景观设计》将承担景观设计方向的主要核心内容.笔者以安徽农业大学《景观设计》课程为例,用以说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困境和对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景观设计》课程容易存在如下的教学困境:第一是时间紧张,任务较重,需要有效的穿插不同环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为及时了解学生的了解和接受情况,需要设置当场的设计任务和作业,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得到反馈效果来帮助课程的进度调整.第二,学生的“艺术思维”主要是以图面美观为目的导向,这样容易使得设计本身的逻辑性不强,经常出现“拍脑袋”的生成方案.授课教师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思维从“美观导向”转变为“科学导向”,讲究设计本身的功能性和科学性.第三,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单独讲授课本的知识无法使得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过程.需要任课教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中.第四,学生在景观设计的课程作业完成过程中,容易存在创新能力无法被激发的窘境,主要是由于学生容易依赖信息量强大的互联网,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拼接,从而“拼凑”出自己的方案.同时,学生往往受到现实生活中场景环境条件的干扰,对一些细节设计形成固定的认知和思路,难以形成新鲜的想法.

4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方法

《景观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课程,其以空间设计手法的传授为主线,穿插对社会调研的方法和景观工程进行相关的理论阐述,并且,通过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理论部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达到真正的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技能.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同时为了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对涉及到的相关技能模块进行锻炼,包括手绘方案快速设计和计算机模型设计等.在此过程中,由于设计学习需要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传达和灌输.笔者围绕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为主要核心内容,提出教学方法的三个改进方向:

4.1将方案设计与社会调研的训练有机融合

景观方案的目标对象是场地空间,而场地空间则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调研场地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对后期方案概念的生成有直接的推动的作用.当前在景观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对方案基地的图纸片面研究,容易“以形论形”,缺少对场地形态生成背后的社会调研支撑.又或者,学生将任课教师布置的社会调研任务落实的不够,只是“走马观花”的快速看看场地,这使得调研部分除了留有些照片资料外,对场地方案的有价值参考资料不多[3].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须将方案设计的训练和社会调研的训练融合在一起,作为完整的一套练习流程布置下去.流程包括以下方面:网络资料的归类整理(场地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学术论文的整理(寻找相似案例设计的切入点)、田野调查(访问与记录)、设计方法的讨论、空间设计概念草图生成、方案完善.在此流程中,方案设计在总体设计逻辑中的循序靠后,前期学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进行社会调研.同时,在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记录的时候,须组成团队来进行任务的分配.这样相比与单人调研,可以使得短时间内获取较大的信息量,避免个人调研出现重复现象.小组成员在团队调研的大范围中,选取一个小的方向或角度来推导方案的预期目标,包括提高空间的公共安全性、保护场地的文化记忆、提升场地的经济价值等.基于个人的预期目标,选取场地的调研数据获取种类:包括人口数据、商业业态数据、微气候数据、交通数据等,随后根据数据的反映,将方案方法和形式深化到空间的规划或设计中,包括设施设计、植物造景、空间规划等.

4.2将艺术思维训练与工科思维训练统一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景观设计的了解最开始源于艺术思维,并且由于高中美术考试和大学低年级基础课的艺术思维训练,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思维逻辑缺少必要的严谨性,具体表现在:重视图纸的美观程度,忽视设计的合理性;重视空间划分的形态表现,忽视空间的功能科学性;重视部分理论的学习,如色彩理论、美学理论、装饰理论、造型理论等,忽视项目的可落地性,如工程概预算、材料尺寸和调研设计等.这就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与风景园林、建筑学等工科专业毕业生竞争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岗位时,显得“纸上谈兵”,竞争力下滑.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课程中,须重视将艺术思维与工科思维训练的统一:首先,须预留课时带领学生认知材料与尺寸,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的知识理论,更要带领学生深入实地,当条件允许时,在建成或未建成的场地指认材料,并且当场衡量尺寸,加深学生记忆.其次,训练学生的模型制作技法,设计模型是将设计者的想法开始落实到场地,并进行模拟从而再次敲定设计思路的过程.在“艺术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将模型作为展示设计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忽视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推敲”“实验”等作用,这就使得任课教师要将模型的制作过程融入到方案设计的引导中,二者合二为一,推动学生的工科思维的训练[3].

4.3将学校学科特色与景观设计课程结合起来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大学,在此学科群的背景下,环境设计除了要建设好基本的设计课程以外,还需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学科特色,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安徽农业大学一直都以服务“三农”为立校根本,环境设计专业的方案作业选择上,也处处体现了农大的学科特色,如乡村景观规划、古聚落保护、植物造景与生态修复等等.在与景观设计学科相对强势的工科院校相比,安农大环境设计专业注重对农村和农业领域的介入,弱化造型设计的劣势.同时,方案项目结合了浓烈的地方特色,如任课教师开辟专栏介绍徽文化中的徽州园林、徽州建筑、徽州聚落、环巢湖湿地景观等相关的理论,将设计项目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中来进行训练.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概念或方案积极引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形成产学结合、产学互动、产学创新的局面.

5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相比与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等空间设计类专业而言,其的课程体系的形成较晚,需要更多的时间摸索,在培养体系中,景观设计课程如何从“从风景园林学科移植而来”到“为环境设计专业量身定制”[3],尚需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让环境设计的学生自身或知识获得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必须要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课程提高兴趣,增加课程教学的互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不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良,并与其他课程内容形成良性的交叉和互动,使得学生在景观设计类课程中真正获益.

作者:唐洪亚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何淼淼.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