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品牌战略调研精选(九篇)

品牌战略调研

第1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vince-wide research of the brand-name enterprises, it has tease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in Anhui Province,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关键词: 名牌;名牌战略;问题;思考

Key words: famous brand;brand-name strategy;problem;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59-03

0 引言

名牌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对外形象的集中体现。实施名牌战略,对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对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1995年,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安徽省已经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如,奇瑞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江淮则在南美畅销流行。实施名牌战略已为安徽经济的助推动力。

1 安徽省实施名牌战略现状

1.1 名牌基础工作 全省各地十分重视名牌工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省16个市政府都对加强质量工作、推进名牌战略进行了专门部署,相继出台了关于名牌发展的扶持政策,制定了名牌战略实施规划,把实施名牌战略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16个市全部设立了政府质量奖,省直各行业、各相关部门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推进名牌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将推进名牌发展战略作为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安徽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省名推委先后制定了《安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安徽名牌产品评价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1.2 名牌经济效益 名牌战略实施以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根据我们的一项抽样统计,2012年,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722.8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9.57%;完成销售额为5360.3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2%,比上年增长16.8%。名牌产品产值3784.01亿元,是2007年产值(1563.72亿元)的2.42倍,占名牌企业产值的66.12%,比上年增长11.4%;销售额3486.86亿元,是2007年销售额(1742.96亿元)的2倍,占企业销售额的65.05%。

1.3 名牌数量 截至2012年,我省共有1051家企业获得名牌荣誉(包括原中国名牌和安徽名牌,以及服务业名牌),其中工业生产企业1026家。目前,我省共有37个中国名牌。共涉及7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和农业行业(含粮食)最多,各有8个,轻工7个,纺织6个,冶金和化工各4个。截至2012年,全省有效期内省级名牌总数1269个,位居中部地区前列。

1.4 名牌数量分布 从近四年我省名牌累计新增数量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合肥108个,数量超过50个的还有芜湖、宣城、安庆、六安、马鞍山5市,其他10个地市的累计新增数量均在19个以上。其中,合芜蚌地区(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地市)累计新增数量达155个,占全省比重为29%,皖江城市带(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九市)的累计新增数量达318个,占全省比重为59%。从产业分布看,安徽名牌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2 存在的问题

2.1 名牌企业区域分布不集中、结构分布不均 我省1269个名牌产品,1051家名牌企业多数集中在合肥、芜湖、宣城、安庆、六安、马鞍山、滁州、黄山等8市。我省农业及服务业的名牌产品为数稀少,工业名牌产品为数众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名牌战略的规模效应难以得到有效分享。

2.2 名牌总体价值不高 据World Brand Lab统计,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安徽省有6个,占总数量的1.2%,安徽省上榜品牌的总价值约370亿元,仅占500强品牌总价值65837.64亿元的0.6%。

2012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安徽有12家,占总数量的2.4%;营业收入方面,我省12家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共计6122.52亿元,约占总营业收入448969.65亿元的1.4%;利润方面,我省12家上榜企业的利润共计85.29亿元,仅占500强企业总利润20967.05亿元的0.4%左右。

2.3 名牌产品竞争力相对薄弱 我省实施名牌战略的底子薄、基础差,优势不强,名牌产品的含金量相对较低。截至2012年,浙江省名牌产品数达2528、山东省2467、福建省2153、江苏省2118、安徽省1269排名第五、上海市1122、河南843、湖北800、湖南583、山西440、江西省194。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我省许多名牌产品规模、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差距,品牌竞争力不强。

2.4 名牌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我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居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不够,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经调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才占到58%,尚有10%的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部分企业还存在着没有专职质量人员的情况;在调查的企业中,有32.4%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58.7%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工程研发中心。

2.5 企业创名牌的主体意识薄弱、缺乏规划 作为创名牌的主体,一些企业经营者没能看到名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企业在得到名牌产品后存在“名牌到手、终身享用”的思想,对名牌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企业对名牌战略根本不了解,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名牌的定位以及与名牌有关的营销根本不清楚,对如何维护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认识不足,缺乏措施。在调查中,24%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品牌经理职能的概念,大多数企业仅是通过其他部门职能来完成名牌的一些工作比如办公室、质量部门、营销部门等,大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很少有企业把名牌战略融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中。

2.6 名牌产品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存在着不当竞争和过度竞争的现象,与此相关的政府职能的配套改革、法律法规以及打假机制还不完善。比如无为的电线电缆行业、皖北的白酒行业、淮北的工业铝产业等,存在着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行业管理混乱等乱象。调研显示,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中不良的“示范效应”、政策执行方式的偏差、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2.7 创名牌缺乏过硬的推动措施 虽然各级政府对打造品牌经济十分重视,但在发展名牌具体工作中缺乏一定的优惠措施,如税收、融资、贷款等方面;而目前的政策对这方面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获得“安徽名牌”的企业,不能像获得“著名商标”那样进行质押贷款。调研中,很多企业希望相关部门针对获得“安徽名牌”荣誉的企业,能够给予税收、土地、政策方面的实惠,而不仅是荣誉方面的鼓励。

3 对名牌战略的思考

3.1 协调好名牌战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3.1.1 实施名牌战略要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壮大安徽经济 要发挥好名牌战略的杠杆作用,一定要把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有效结合起来。在培育、发展名牌时,要进一步发挥高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作用,建议各地要以高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的空间布局,把生产要素投向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注重培育特色,形成有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

3.1.2 名牌战略要做精我省传统特色行业 安徽省传统特色产业行业较多,人文有文房四宝、徽菜、戏剧等;特色农产品众多,如淮北地区的砀山酥梨、阜南黄岗柳编、亳州中药材等,江淮丘陵地区的皖西白鹅、吴山贡鹅、八公山豆腐等,大别山区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等,沿江沿淮地区的优质水产品小龙虾、巢湖银鱼等;皖南山区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宁国山核桃、种类繁多;我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大别山区、江淮文化、皖北人文等。在实施名牌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我省的重点行业,产值规模行业,也应该关注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业,发挥传统特色产业的优势作用。

3.2 加大对名牌战略的支持力度

3.2.1 优先支持 对获得“安徽名牌”的产品,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名牌战略实施力度大的企业,符合国家有关需求,可优先安排土地、贷款、项目和资金支持等计划。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名牌产品出口企业所需的进出口配额,并在检验、税收等方面提供便利。

3.2.2 财税金融政策 重点扶持名牌企业,允许名牌企业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费,并计入生产成本,用于产品研制和开发。对名牌企业的前期投入、开发等费用允许税前扣除。拓宽名牌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名牌产品融资的机制条件,协助有条件的名牌企业申请国家各类政策性资金。

3.3 建立健全名牌保护机制

3.3.1 强化对名牌产品的保护 加大“打假保名”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打假协调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增强名牌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和各种技术手段保护名牌,发挥企业自身防范假冒伪劣侵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的主动性。深化和完善现有区域质监合作互认工作机制,努力拓展区域质监合作范围,为我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3.3.2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代码库,建立质量信用平台,公布不诚信企业,定期第三方权威的顾客满意度。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履行责任。

3.4 完善名牌评价工作机制

3.4.1 规范评审工作,控制数量和质量 要不断扩大名牌评价范围,完善服务名牌的评价工作,加大服务业品牌的评选比重。在评选的过程中,严格把关,规范相关的检测标准,严格控制名牌产品的数量,质量。加强对安徽名牌产品的动态监管,随机抽查,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发现不符合要求,弄虚作假的,必须给予惩罚,剥夺其“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真正做到优胜劣汰,确保名牌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3.4.2 建立数据库 建立安徽省名牌产品数据库,分行业和地区做好名牌的信息化工作,实现对名牌的动态管理,并且在名牌进行复审的过程中,可采取企业网上发送材料,政府网上审核的办法,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

3.5 开展相关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

3.5.1 开展相关的研究 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品牌价值测算、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宏观质量等研究,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开展相关的全省性活动,推动企业和全社会品牌意识的强化;建立名牌数据库、专家库。

3.5.2 提供咨询服务 专门机构应联合有关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等,协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创名牌产品规划,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经验交流、信息沟通、行业标准等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培训、名牌研讨会、相关讲座、定期组织论坛等,传播品牌文化,强化企业品牌人才队伍建设。

3.6 加大名牌宣传力度 除常规的展销推介以外,需要创新宣传形式,可以通过网络、专门展区等方式大力宣传,也可以组织参与如长三角质量评比等活动,大力推广宣传安徽知名品牌产品。宏观上,应该制定长期的计划措施,向省外、国外宣传推介具有较好品牌形象的企业或产品,同时要着重宣传推介安徽整体形象以及一些城市品牌,展示安徽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仲康.名牌战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66-166.

[2]佘元冠.品牌与名牌:企业名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陈燕平.政府与名牌战略[J].企业管理,2000(6).

第2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家电行业存在问题品牌战略

1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家电企业以前因政策保护而获得的优势逐渐丧失,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而且外资企业将在WTO条款保护下充分发挥其渠道拓展及营销管理方面的优势,并借助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形成研发、供、产、销体系,使我国的家电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国家电企业应该树立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一个企业的核心就是品牌,而现代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就是实施品牌战略。

2中国家电品牌的发展现状

2.1极致用户体验成就品牌价值

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较,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用户体验。目前,传统的家电企业正在迅速互联网转型,但是不能够盲目的进行转型,必须围绕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家电进行互联网转型,应该由店面展示转到线上购买,并且配合相应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形成一体。以用户为核心构建家电企业的产品能力和生态圈,不仅应该重视硬件能力,更应该强调产品和服务。用户体验是家电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用户对于家电产品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尤其关注,有了品牌效应,加上周全的售后服务,一定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群体。

2.2龙头企业跨界整合提升品牌形象

互联网使得家电企业另辟蹊径,同时一些IT企业也开始进入家电行业。比如小米、乐视等IT企业也在做智能电视,2015年天猫双11全天销量和去年相比翻倍,达6.6万台。乐视2015上半年超级电视销量约100万台,同比增幅达42.8%,远超过行业均值。黑电企业的高层们解释“互联网企业搅局,让市场更难做”。转型期间,跨界成为家电生态圈的“新常态”。比如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海尔和阿里的合作以及爱奇艺和TCL的合作等。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多种模式的合作,共同开辟新的市场。

2.3企业并购快速实现品牌多元化

目前,全球家电市场正掀起新一轮的并购潮,并购的真正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地位。惠而浦为了强化欧洲市场巩固霸主地位,2014年7月宣布以7.58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家电品牌意黛喜66.8%的股权。博世集团让博西家电和博世技术更好融合,以30亿欧元接盘西门子出售的博西家电的全部股份。从某种角度来看惠而浦与意黛喜两大品牌,在欧洲市场上面临着直接的竞争,特别是在产品品类、消费人群和市场网络等方面,拥有着一定的重合度。收购后的整合会相对容易,但是惠而浦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3中国家电品牌发展的成功模式

2014年BrandZ(TM)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家电行业有7个品牌上榜,品牌价值共计54.4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6%。国产家电品牌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大幅增加,品牌知名度日渐提高,全球化进程继续推进。

3.1品牌国际化虽任重道远,但已取得初步成效

海尔1999年走出国门,就将“创造世界品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如今,海尔为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创造世界品牌,在海外市场实施“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即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通过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本土化的发展,并实现了海尔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海尔创造本土化知名世界品牌打下了基础。

海尔根据欧洲消费者对高效能产品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MYZONE系列无霜冰箱,有根据欧洲人身材高大推出复式滚筒洗衣机等创新产品,满足了欧洲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美国市场,针对当地消费者需要清洗孩子衣物的需求便携式的小洗衣机、比普通空调节能10%的能源之星系列产品及可以装火鸡的冰箱等产品。日本市场,根据日本消费习惯及特点,满足日本消费者每天快速洗衣需求的10分钟就可以洗完衣服的高效洗衣机等产品受到当地用户的欢迎……海尔在全球范围内,以“网罗生活智慧,为千家万户打造不拘一格的智能家居体验”为品牌定位,为全球用户提供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等解决方案。

3.2品牌自主化创新任务艰巨,龙头企业成典范

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不断追求技术和质量,成就了自己的创新自信,并逐渐向全世界推广格力的自信。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说“格力的创新体系,就是一个永动机,只要在这个体系里,就会有创新的欲望,就会有实现创新的路径。”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和家电制造市场,这并不是依靠格力一家实现的,而是通过成千上万个像格力一样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家电企业共同完成的。

3.3品牌差异化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提升品牌形象

从2014年2月25日,TCL集团正式互联网转型时代下的全新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开始,TCL就开启了一个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时代。作为这一转型更具战略性的突破,2014年12月15日,TCL联手京东推出首款“网络定制智能空调”,实践了大家电的网络定制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TCL将空调产品的“定制权”交给用户,把以往用户不了解的TCL空调核心零部件明明白白展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外观、功能等方面的产品定制,同时还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

TCL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用户更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将品牌真正实现互联网化的内涵,重新打造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忠诚度,而另一方面,TCL借助与京东的跨界合作,可以通过收集后台用户数据,精准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最终反馈并指导接下来的产品生产,真正体现“用户驱动”时代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TCL以用户为中心,创新的流程受到用户的青睐。

4中国家电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4.1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会增加现有业务和利润,而且能够取得该种能力延伸运用后的溢出效应。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品牌发展的有力支撑,而现阶段,我国家电品牌的发展明显感到支柱不稳,就产品本身而言,我国更多的是凭借技术引进来达到与国际水平接近或相同,除了外观设计的差别,核心技术几乎没有差异。再说服务,至今我国的一些家电品牌对服务作用的认识依旧模糊,致使服务与产品本身脱节,盲目地许诺消费者免费售后服务的期限,无形中加重企业的负担。家电企业同质化使得大部分中国家电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我国部分家电企业能够凭借低价格策略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优势,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正是中国家电企业的致命弱点。

4.2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不注重品牌价值的长期培养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企业的灵魂。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品牌宣传。然而,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对品牌建设还不够重视,仅仅局限于短期的效果,不注重品牌的长期发展。还有很多国家的家电企业采用广告宣传,不惜花费大价钱进行广告宣传,不顾后果的透支市场,尽管在短期内能够初见成效,但是对品牌建设存在严重的影响,损坏品牌的声誉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还存在部分家电企业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更没有花费金钱在广告宣传方面,没有针对特定的顾客群进行品牌宣传,更没有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品牌建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广告宣传队绝大多数家电企业的影响微乎其微,有的家电企业甚至邀请国内外是著名营销专家进行品牌战略规划。

4.3缺乏自主设计和自主研究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的能力

我国大部分家电品牌在设计和研究部分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劣势。我国的家电企业很多都是引进国外的整体生产线,通过在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吸收再创新,尽管我国的家电企业存在少部分具有一定自主研发的能力,然而整体上和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家电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握及创新,家电企业生产依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问题比较严重。

例如: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贴牌生产加工基地,然而像电水壶这样的小家电的核心部件都需要从英国进口才能进入欧共体;在空调市场上,我国的变频空调的空调器不能自主设计出空调器的三大分手轴流,需要借助日本的变频器才能够实现;在我国的彩电市场,彩电生产的核心技术,比如中频解码芯片,必须依赖国外进口才能够进行生产;此外,在冰箱市场上,中国刚刚研发出杀菌冰箱时,国外的已经能够生产比我们国家先进的多的冰箱产品技。

5未来中国家电品牌建设的策略

5.1国际化品牌战略

中国家电企业从起步到成熟期仅仅经历了不足三十年的时间,家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是抓住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品牌。然而,面对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走品牌国际化道路。树立品牌国际化的观念,坚定不移的走品牌国际化道路,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对中国家电制造企业来说,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必须面对、必须接受的挑战,也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的企业未来持续、稳健增长的长远战略布局,更是中国民族企业做大做强,角逐于国际市场,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必经途径。这类品牌当前的努力重点,是如何更好地实施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创建世界知名自主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国际化经营运作水平。

5.2自主品牌战略

要创建自主品牌战略,在国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招募国际型人才。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品牌核心价值,加强品牌管理,营造差异化的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力塑造差异和品牌个性,根据消费群体的构成、企业的结构、市场的状况、竞争的格局勾画出品牌的“精髓”,确定品牌核心价值,并且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紧紧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展开。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创新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将品牌运作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做好目标管理,根据自身的品牌国际化战略规划,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做好品牌建设。

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需要进行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企业需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应该采取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成现有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要实施自主品牌的营销创新,加强品牌宣传。企业应该进行整合营销,在品牌营销宣传中整合知识和数据营销,再与政府关系沟通相结合。再次,实施自主品牌危机管理。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具备有备无患的危机意识,以备突发的危机状况;遵循以人为本,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开诚布公。

5.3网络品牌战略

实施网络品牌策略,需要创建个性化的品牌深度。要实现品牌深度,需要充分发挥品牌自身的魅力,遵循个性化的原则,结合有效的宣传手段从而真正实现创建品牌深度的长远目标。同时,遵循系统的品牌传播,明确客户的偏好,根据客户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为品牌设计品牌文化,创造出新意,选择恰当的传播路径,正如可口可乐在新年推出“新年的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以及星巴克在圣诞推出的红色杯子,针对不同的宣传效果进行分析。

实施网络品牌策略还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在网络中,品牌宣传可以通过论坛、广告、微信、微博、搜索引擎等进行传播。而且,网络品牌还可以通过通过传统的传播途径进行宣传,比如电视广告、宣传栏、宣传页等方式进行。同时,实施品牌策略要注重客户关系的管理。通过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向客户提供安全舒适的网络环境等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从而意识到消费者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参考文献:

[1]廖春良,冯宗宪,程发新.中国家电产业国际价格竞争力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3).

[2]王欢.中国家电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对策及展望[J].商业研究,2004(3).

[3]朴英姬.加入WTO后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4][法]让・诺尔・卡菲勒.战略性品牌管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5]甘碧群.市场营销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6]刘重力.21世纪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7]曹艳爱:家电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J].家电科技,2006(11).

[8]王欢.中国家电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对策和展望[J].商业研究,2004(14).

[9]孙严育.我国家电业品牌延伸策略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6(08).

[10]吴嫦清.中国家电品牌国际化策略探析[N].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10).

[11]李刚.中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5.

[12]朱兴汉:家电制造业品牌运营研究[D].暨南大学,2005.

[13]王向岭.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J].科学与决策,2005(2).

[14]杨薇.OEM方式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经济师,2005(10).

[15]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对外经济,2006(9).

[16]郭峰濂.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J].经济师,2007(1).

[17]刘文纲.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演进与战略调整[J].宏观经济学研究,2007(2).

[18]卢进勇,张之梅.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7(2).

第3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品牌战略;品牌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设立28万余家附属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1/3的产值,这些成绩与跨国公司对品牌战略十分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三星集团在华的品牌战略

“三星”是一个亚洲品牌,具备强烈的东方企业特质,这点与我国企业有较大相似性,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学习。三星集团下属有很多产业,但“三星”品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三星电子的成功。

(一)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历程。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研发、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三星电子在华的推广战略。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而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调整了产品战略并实施了全球性的统一营销和广告战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在广告战略上,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由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按韩国人的说法,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我们更能掌握三星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管家”——忠实、专一和投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三星广告是成功的,它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道路。

(三)三星电子在华渠道战略。在渠道方面,三星电子对产品采用营销管理者责任制,对各地区采用营销员责任制。将城市、城镇、农村分为一、二、三级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及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多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布点,在取得市场主动权之后再向二、三级市场扩张,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除采用传统的销售形式外,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自己的专营连锁店,在一些地区采用非常灵活的中间商和百货商厦两条渠道战略:以中间商为主经销,以百货商厦为产品展示地,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三星电子在华创新战略。1998年至今,三星电子共获得17项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简称为“IDEA”),2002年度以5项大奖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平分秋色。2004年,实现销售额552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50强”评选中位居全球电子行业第4位;2005年,以719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2005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名中,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2006年,三星电子的CEO尹钟龙说道:“对于目前的三星电子来说,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移动时代精神”,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革新、创新,咬定高端手机市场不放松,力求功能和设计最完美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竞争战略

(一)研发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公司将以往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战略转为市场主导型的研发战略,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科技创新更具本土化特点。2002年12月10日,“LG电子”在中国设立韩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科研中心;2002年12月11日,“安捷伦”在中关村设立安捷伦中国通信技术与发展中心;同时,“三星”也在沪、京、津设立研究设计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500强中的两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我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早已进人中国的“惠普”、“宝洁”、“松下”、“飞利浦”、“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使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二)持之以恒的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把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与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相结合,大量吸收我国各类高质量人才,从而形成自身独特而强大的竞争优势。跨国品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链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政治、人文环境,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它们通过直接聘用中国员工,开设研究院、培训中心或管理学院,与研究型人才合作,开展各种比赛、奖学金、赞助等活动实施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首先通过收购本地品牌的办法,直接经营当地品牌;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利用当地市场的品牌,或创立本土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都给人一种“本土化”很强的亲切感。其实,利用当地品牌及经营当地品牌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的缓兵之计和障眼法,在不知不觉中渗入自己的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战略

跨国公司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它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品牌服务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品牌而进行,其产品战略、服务战略、渠道战略及本土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都是围绕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而设计的。

(一)产品战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产品都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4P营销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早在1960年就将产品(Product)视为营销4P中的首要元素,其他三个要素分别是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麦卡锡看来,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尝试开发产品的独特卖点,同时把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产品是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促销战略。成功的跨国公司除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给予一个有吸引力的定价之外,还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保持这种欲望。因此,促销战略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当然,针对不同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促销战略也有很多种类。而通常的企业促销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战略,即推动战略、拉动战略及组合战略。对于推动和拉动两种战略而言,给予各种促销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动战略涉及到把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动”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生产者将营销活动(主要是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对准销售渠道成员,引导他们赊购这种产品并将它推销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拉动战略则是生产者将其营销活动(主要是广告和消费者激励)对准最终消费者,引导他们购买该产品。如果拉动战略行之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销售渠道成员求购该产品。这些渠道成员也会向生产者求购。因此,使用拉动战略,消费者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产品的销售。组合战略则是推动战略与拉动战略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促销战略中,一般使用的是综合战略,单纯使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比较少见。

第4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

资深营销策划人和品牌管理专家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导师

中央电视台战略顾问。

著有:《叶茂中策划・做卷》、《叶茂中策划・想卷》、《叶茂中的营销策划》、《创意就是权力》、《广告人手记》、《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转身看策划》、《新计划理念》。

叶茂中营销策划认为,合理的战略规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对市场的深入洞察,品牌塑造、产品力打造、灵活选址、推广策略、营销手段、创新研发能力等等均是餐饮品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工具。但对于很多中国餐饮品牌而言,这些重要工具却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土餐饮企业要跻身优秀餐饮品牌的殿堂,从现在起,不仅需要走好每一步,更需要过好“每一重门”:

第一重门:规划战略远景

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与理想,那他的一生极有可能是碌碌无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远景,没有发展目标,那将极有可能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甚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被淘汰出局。

方向大于方法,对于企业而言,真正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的战略。完美的竞争战略并不是要成为行业的第一,而是要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这体现出战略规划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战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实效,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注重细节,更要在战略层面上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

在各地市场发展情况各异,市场环境也不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综合考量,制定针对性策略,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搞“一刀切”。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很多餐饮企业经营者往往由于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了解不深入、不透彻,从而难以制定清晰、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

另外,由于很多企业都有“短期利益近视症”,片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注重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注重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品牌发展,因此,往往会错失市场发展的良机。

仔细分析起来,中国餐饮企业战略规划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品牌发展规划缺乏,没有明确发展目标;

2、市场运作随意性比较大,只关注眼下利益得失,不看未来发展,

3、对市场和竞争环境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市场定位模糊;

4、主次不分,执行无章法、无计划;

5、即使有了企业战略规划,也难以得到推行,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差。

第二重门:整合社会资源

总体来说,中国餐饮企业大多数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多企业都是靠小店起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才逐渐发展壮大,其资本的来源主要是自身经营的积累,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基本没有机会获取社会资本,从而导致企业升级困难,拓展资金紧张的问题。

一方面是受到规模、盈利模式的限制而融资难,另一方面是还有一些企业即使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有了一定规模,但还是抱着“不借钱”传统观念,大有将“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到底之势。

当然,每个餐饮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单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也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时代在发生改变,市场在发生改变,竞争对手在改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而不懂得或不敢放开手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多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值得借鉴的是,百胜旗下的“东方既白”,正是整合了西方快餐连锁的高标准,又结合了东方人的餐饮习惯于口味,不仅整合了百胜集团的社会资源,更融合了中国主流餐品的品种,以及兼容了消费者对用餐环境时尚化、整洁化的需要,交出了一份“荟萃中华”的答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方既白极有可能成为中式快餐的领军品牌。

第三重门:重视品牌塑造

叶茂中营销策划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升级,餐饮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餐饮企业而言,还缺乏品牌塑造的意识,品牌观念、塑造品牌的能力还不强。

缺乏品牌意识,不能从上而下贯彻品牌观念,品牌不能真正深入到市场层面,致使很多餐饮品牌竞争力无法真正体现,参与市场竞争自然也没有核心优势。

品牌塑造一般而言对应两大层面:物质与精神。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口味、菜品质量、服务,就餐环境、门店装修等等构成品牌物质层面;而品牌价值、形象、个性、内涵、品牌故事等等则构成精神层面的内容,只有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修炼”好,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力。

如真功夫的品牌表现,正是基于自身的物质诉求“蒸”,嫁接功夫文化,利用“功夫龙”的品牌载体,将物质与精神层面很好的做了结合,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了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高度,这也是将来的跟随者很难超越的品牌壁垒。

第四重门:重视市场调研

所谓市场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去收集和分析有关市场营销问题的信息,以帮助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解决营销决策问题,它是联系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信息桥梁。

但目前市场调研在国内所处的环境却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对市场调研报有怀疑态度,认为市场调研可有可无。市场调研到底能为我们企业带来什么?在营销中能不能发挥作用?很多企业依然对市场调研存在很多的误区。

正是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让很多餐饮行业经营者对市场调研的认知还很模糊或者说不是很重视。很多餐饮企业的老总们都有一个固有的习惯,那就是对于市场的了解与判断都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与经验,经验取代了市场调研。

我们说丰富的经验当然重要,但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时,仅仅凭借经验、感觉来拍板的原始性决策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不做市场调研,凭经验、凭感觉等方式对市场进行判断,不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不对消费者深入洞察,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具针对性、不准确。

只有对市场了解深入,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凸显产品特色,因此,餐饮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对市场有深入的认知。

本土很多餐饮行业,一味的热衷于跟风、模仿,而不是深入去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竞争对手,可想而知,这种简单跟随的经营最终结局将是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出局。

第五重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营销竞争手段高度同质化、单一化这一痼疾一直在桎梏着餐饮企业的发展。

很多餐饮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广告费花了不少,促销活动也做了很多,但花了很多钱却效果不显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关键在于这些营销手段太司空见惯,对于消费者而言没什么新意。

因此,要让营销手段切实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消费者,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化需求出发,营销手段也要随之更为丰富、实效。

第5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品牌定位中,品牌的传播意愿和消费者对品牌定位感知相对一致性是此页调研的重点。同样,如何确保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并将不一致性最小化,对于传播实践和理论而言都很重要。

此项调研的目的在于对比研究服务品牌在品牌定位中采用的媒体类型,同时探讨企业管理决策、企业采取的传播方式和目标人群对于品牌定位战略的认知情况三者之间的一致性。

此项调研采用文献法、面对面深入访问等方式。调研结果表明,采用三种传统媒介往往无法将企业管理决策成功转化为相应的定位传播内容(包括电视、报纸和宣传册、小册子、宣传单、广告牌)。同时,调研发现,管理决策的传播内容未能传递出想要传达的信息,其概率为19%;而23%的管理决策,既未能表现为传播策略,也没能让受众感知。

此外,不管定位战略被采纳与否,采用报纸传播渠道,其传达信息和受众的认知较为一致,而采用电视或其他媒体,一致性会减弱。而定位信息传播的渠道可以多元化,不一定要有非常严格的传播规则。调研表明,只有“品牌名称”定位战略的传播信息和消费者感知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而“品类第一”定位战略往往无法奏效,其原因在于很难把它转化为有效的传播信息。   此项调研表明,对于传递服务品牌品牌信息,三种传统媒介有着不同的影响力。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市场目标,采用相应的传播方式,以增强品牌传播信息和消费者品牌认知的一致性。

第6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关键词:城市名牌;企业名牌;名牌战略;战略管理

一、导言

目前,我国的名牌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基础的名牌战略,在发挥乘数效用、提高区域经济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大城市名牌建设力度,构建科学的名牌战略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一轮战略目标。

品牌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品牌产品、企业、企业股东、供应商、最终顾客、中间商、竞争者、金融机构、大众媒体、政府、社会公众、相关企业和品牌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而品牌生态管理就是对整个品牌生态系统的管理。除了要构造企业内部品牌系统的战略外,还要通过精心地组建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品牌群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城市名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实施城市名牌战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上其他著名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名牌产业不完善

底特律以汽车而闻名,米兰以服装而著称,优秀的名牌城市无不有优势名牌产业支撑。而我国城市普遍没有形成特色名牌化产业,更未形成城市标志性名牌产业,与国际一流名牌城市有较大差距。

(二)政策环境不完善

西雅图市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制度,为风险资本投向高科技创业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等,营造了极具竞争性的企业家氛围。提倡最新技术信息自由流动,支持创新冒险。相比而言,我国城市虽然出台了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但是立法的滞后、人文创新创业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座世界级的名牌城市除了交通体系外,还需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必须能够使公司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发展名牌产业的承载能力。我国城市能源和资源的匾乏、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国际一流名牌城市有一定差距。

(四)名牌产品分布不均衡

名牌产品布局和发展不均衡。很多城市名牌产品主要集中于几个甚至一个行业中。这样造成城市的名牌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城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设计

城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模式”)是由企业、政府、市场、各级协会以及社会各界五方面构成,它是一个品牌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名牌和名牌之间共同组成了这个系统,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共同推进城市名牌战略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若干子系统的综合体现,其基本着眼点是城市的远期利益。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一)企业:提高自身实力,打造名牌产品

企业在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所有其他实体都要围绕如何使企业成功打造名牌来运行。企业创立和发展名牌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优质名牌产品。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它的名牌或主打产品。打造名牌产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内部运行机制,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2)树立国际质量标准的观念。企业要创名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切实贯彻国际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2、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名牌的重要内涵,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要把服务看作产品的组成部分,把服务质量看作产品质量的延伸。(1)树立“用户永远是对的”理念。不管在发生什么问题,错的只能是厂家,而不是用户。(2)建立完善的服务设施。重视对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强服务硬件建设。

3、科技创新。名牌必须以一流的技术作后盾,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1)在产品项目的选择上,注重高技术含量。技术在引进时就坚持高起点和技术超前性。(2)对引进的技术及时消化吸收并加以创新。(3)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成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二)政府:制订全面规划,综合协调,完善名牌创建的支撑和保障体系

政府在模式中要起到一种全新意义上的保护和干预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其特征是政府、产业经济、文化建设、社会生活能够很好地协调配合,通过政策引导或倾斜,使模式有效、持续地发挥作用,造就出更多的名牌企业,形成良性的反馈循环。

1、科学设计名牌战略。政府应该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区域功能、自身特点和在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名牌战略进行科学设计。这种设计反映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战略概念,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方面目标战略与其实施的步骤。

2、完善扶持名牌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名牌产品的形成,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应有效地发挥政府导向和宏观调控作用,制订中长期名牌经济发展政策。(1)制订扶持政策。扶持企业开展海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活动;研究制订降低某些行业和企业税负的政策措施。(2)制订激励政策。提供研发资金和创新风险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费用的投资;制订名牌奖励制度,对成为部级、省级名牌的企业,拿出资金予以奖励。

3、协调名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对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协调各行业、部门及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部门、资金、空间结构、文化及对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的积极调动。

(三)市场调整:按市场规律调整各生产要素

模式是以创造城市产业发展能力和资源的市场为导向的。不以创造城市产业发展能力和资源的市场为导向,就不可能实现城市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因此,城市名牌经济的发展也应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加速优质资源、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向本地聚集,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名牌经济的社会效应,全面营造名牌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和环境氛围。

(四)各级协会和专业咨询:为模式提供服务

各级协会和专业咨询机构在模式中处于顾问的地位,有协调整个系统的作用。

1、建立市场化名牌价值评估机制。成立市场化、专业性、非盈利性的民间名牌价值评估机构,逐步设立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量化考核过程和结果,对名牌竞争力及价值做出较切合实际的评判。

2、建立“名牌经济专家委员会”,协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让其担任咨询服务机构,同时提供各类培训,引导投资方向,进行企业诊断,指导经营管理。

3、探索开办名牌与经济等专题对话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和职业企业家、经理人,组织大、中、小等各类企业集中交流,解决现有企业拥有者的观念问题,提升企业经营群体的整体素质。

(五)社会各界:形成氛围,合力支撑模式的实施

名牌产品群体的形成,需要浓厚的社会氛围。社会各界对模式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利用窗口行业,可以在来往城市与其他地区的飞机、火车上等播放推介名牌的专题介绍;在市内公交车和星级宾馆提供城市形象的宣传图片和文字简介;引导规范出租司机交流用语,扩大城市名牌在乘客范围内的宣传。

2、借助新闻媒体,拍摄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故事片和宣传城市名牌的形象片,选择重要媒体买断一定时段播放;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名牌城市的理念、风格和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

3、举办专题活动,开办名牌展览会,邀请国内、国际名牌参会,扩大社会效应,强化城市名牌形象,提高城市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

四、实施城市名牌战略管理的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城市要整合招商、生产、质监、流通等主管部门职能,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名牌产业的发展,成立城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领全市名牌经济的发展;下设各专门委员会,各区市成立相应的机构,综合协调、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成立名牌企业协会,建立健全模式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

(二)政策保障

出台今后十年的城市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在财政、技改、新产品等诸多方面向名牌企业倾斜。如对企业承担的属于关键、前沿性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引入风险投资机制,资金投入实行政府补贴、企业自筹、社会融资的方式;对重大技术改造贷款给予适当贴息。

(三)市场体系保障

大力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咨询、专利、贸易;大力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标准、检验、实验室;舆论保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名牌经济发展,为名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法律保障:有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名牌企业市场竞争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成员构成特点及其利益平衡[J].商业研究,2000(10).

2、王东民.品牌生命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品牌生理生态学[J].商业研究,2004(6).

3、邓旭东,杜晓娟.培育品牌生态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1).

4、张,张锐.品牌生态管理:21世纪品牌管理的新趋势[J].财贸研究,2003(2).

第7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品牌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过去,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或者说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基本受到同一种企业管理思潮的影响,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推进,我国众多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企业品牌事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家拥有良好口碑的企业都在进行着品牌的建设。企业品牌承担着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品牌建设本身就属于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思路,而且企业的品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企业品牌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创立、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并且是被企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品牌则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根据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许多世界性的品牌都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二、企业文化背景下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仅只有三十多年,所以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我国企业与世界著名企业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品牌建设存有如下问题:

1.战略层面短视。我国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在市场经济中,倾向于寻求短期利益,并且侧重于关注企业战术方面的运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有某种程度的机会主义,不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在2014年,我国仅有不到40%的企业将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的高度。另外的大部分企业甚至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无视、忽视、漠视等现象,或者有的企业仅是在宣传上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但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少之又少。这种战略层面的忽视必然使得企业文化背景下企业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率非常低。而根据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品牌建设优秀的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市场知名度,以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那些不重视企业品牌建设的企业则通常发展的并不如意。

2.品牌建设投入不足。我国企业由于不重视品牌建设战略层面的考量,也就直接导致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不足。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品牌经费投入的增长比例也相对很低。因此,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品牌附加值较低,未能树立起全球品牌的形象,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品牌建设投入增长比例,以促进我国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

3.电子商务建设力度不够。根据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将在未来的商业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如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电子商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电子商务的飞跃式发展。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企业品牌建设节约了约为一半的成本支出,而且带来了超过两成效率值的提高,而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三、企业文化背景下加强品牌建设的策略

1.从战略层面重视企业品牌建设。从战略层面对企业品牌的建设高度重视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地根本。从企业战略层面的高度可以对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建设流程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并立足于公司治理结构下以构建完善的品牌建设机制和配套制度。之所以需要在企业战略层面的高度下对企业文化及品牌进行梳理,是由企业战略的总领性、全局性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企业软实力之间的竞争,而企业的品牌在企业的竞争中充当着良好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在发展中要有品牌意识,依托企业文化,不断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树立品牌、维护品牌,将品牌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二,企业在发展中要运用好自己的品牌。只有当品牌被消费者认同并且接受的时候,企业的品牌才具有了意义。曾经有很多人认为,企业的品牌就是打广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企业树立品牌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广告对产品、服务进行宣传,但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是否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当初因广告而风靡全国的公司,现在还屹立于市场竞争中而不倒。

2.加大企业品牌建设投入力度。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就必须加大相应的投入。只有加大了的相应的投入,才可以更好的开展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企业的品牌建设要融入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过程中,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如果不能够持续有效地投入,那么所谓的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不过是一句空话、套话。企业品牌与企业经营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并不是立马见效的,企业品牌的建设产生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到成效。因此,企业在推行品牌建设时,应当具有耐心,反对急功近利。

3.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电子商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推行品牌建设时应当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根据近几年来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为此提出了新型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平台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中的运用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更加具有市场渗透性。

4.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当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第一,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等特点,确立一个品牌战略,也就是要树立一个怎样的品牌,以及这个品牌能为企业带来的成效。由于企业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应当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而不断创新,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想树立一个品牌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维护,而毁掉一个品牌则只是瞬间的事情。一个企业要时刻存有危机意识,不断地改进品牌战略,整合品牌战略资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百年企业。

四、结语

第8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三个行业的品牌建设战略,分别是快速消费品、服务和耐用品行业。

基于对以往文献的研究,本文列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的品牌战略清单,在快速消费品、服务和耐用品行业分别随机抽取200个品牌,一共抽取了600个品牌。然后,将列入清单的品牌战略运用于这些品牌,进行理论测试,以便观察在不同的行业品牌建设战略有哪些差异。

调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行业,品牌建设战略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单一品牌战略主要用于耐用品行业和信任度比较高的服务行业。而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和体验服务领域,多品牌战略最常被用到的。因此,随着企业品牌建设在不同的行业受到重视,多品牌战略将是一种发展趋势。此外,就耐用品和信任度比较高的服务领域而言,单一品牌战略很少被使用。而对于快速消费品品牌和体验服务品牌而言,企业正在尝试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战略提升品牌资产。

关于产品或服务品牌建设战略,本文认为,当面临较高的购买风险时,品牌经理有可能依赖于多品牌战略,耐用品行业和信任度比较高的服务行业就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当商业风险比较低时,品牌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单一品牌战略。当然,这三个行业而言,就品牌建设战略选择,其实是由这三个行业内部独特的结构所决定的。

第9篇:品牌战略调研范文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市场发展,极大的带动了中国酒店近年来发展,中国酒店产业格局形成非常巨大变化,在经营模式上出现激烈竞争现象,面对当前环境转型升级模式,很多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不断走向战略研究模式。运用品牌化战略形式保证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最核心问题就是对于品牌进行很好定位,强化品牌营销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注重对于营销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服务的差异化。

关键词:酒店管理;公司;战略研究;

一、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的目的

1、随着酒店行业调整发展,行业环境对于企业发展有新的挑战要求,必须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现对于酒店管理全面估量,从企业发展整个全局提出长时期的战略规划,在日益激烈竞争下,实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合理酒店管理方案。酒店管理公司会受到内外部观景影响,为了确保酒店管理目标成功落实发展,需要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实现对于管理战略性实施,同时进行合理控制动态管理,在整个管理理论过程中,需要管理公司不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企业管理中最重要问题就是人员活动和技能提高,提高企业对于内外部环境适应性认识。

2、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一般分为几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目标、战略制定、战略评价和选择,及时对于战略实行控制,对于酒店管理实现资源、地位和战略能力分析,战略选择会涉及到产品和服务开发,要及时将战略转化行动能力。

二、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措施

1、国内外对于酒店管理战略研究有非常大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品牌战略意识、网络营销战略、人才战略和经营管理措施,首先要做好酒店管理品牌策略,逐渐发展像假日集团、万豪集团和希尔顿集团等品牌酒店。运用新的品牌模式分析品牌延伸效果价值,也是一种成熟的企业经营战略,在酒店集团化管理中要不断管理合同、资产运营和战略联盟相互结合。

2、还要提高酒店管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高酒店运用人员的外语和文化素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国家化经营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高级酒店管理,提高酒店管理用人制度、员工待遇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3、充分\用网络化新技术实现对于酒店运营管理,比如对于电子预定、网络预定、电子信息和电子结算等技术利用,根据市场定位实现网络清晰认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个性化酒店服务产品,对于供应商、旅行商和客户监理信息档案管理。建立饭店互联网分校系统,加强饭店联盟合作,实现酒店之间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系统核心电子分销渠道,监理良好酒店管理网络竞争机制。

4、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如果酒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管理,最重要就是制定集团化服务质量标准,对于酒店管理工作人员要实现很好质量认知和工作绩效考核,有效的努力工作实现高水平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酒店公司发展战略。

三、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中技术措施

1、我国酒店最早引进外资和国际接轨行业,在改革开放形式下,酒店管理公司主要以事业接待为主要业务,随着中国各方面快速提高,尤其是经济发展带动了酒店管理技术提高,随着人员服务素质提高,酒店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2、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也不断应用到酒店行业管理中,互联网运用使得酒店管理更加趋于信息化,能够更加轻易认识品牌之间差异,科技管理方式和工具广泛运用使得酒店的管理更加具有竞争力,对于竞争性的服务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竞争,需要利用宽带、机顶盒、网络和 无线网络实现很好酒店管理。

3、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对于客户服务,在酒店产品创新和竞争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合理信息技术,比如对于建筑、装修和设计领域新技术发展,使得酒店的硬件项目更加具有竞争化。

四、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

1、旅游业已经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国家对于关于旅游和酒店住宿管理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全国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导中国酒店发展,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国家旅游酒店发展,旅游业是未来十年历史发展方向。

2、旅游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不断促进了国内外酒店集团竞争机制,连锁化和集团化竞争促进中国酒店发展方向,很多民营企业也在中国酒店扮演重要角色,国家大方针政策是国有资产会退出酒店管理领域,民营企业是中国未来酒店市场发展主要主体。

3、《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都是国务院通过的推出国家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旅游业发展培育成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产业,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很大导向作用。

五、企业战略管理意义

1、酒店管理公司战略研究注重对于企业发展实现,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战略管理能够很好适应酒店管理一种计谋,战略化管理能够很好提高企业生存发展,充分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确定企业战略化控制,对于市场行业,战略性管理主管重要,也是非常容易获得成功的战略模式。

2、市场机会非常多,各个领域酒店管理都需要战略性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先进经验,在国内外贸易发展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联系都是相互紧密的,需要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加大竞争实力,提高科研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经济良好转型,提高酒店管理整体竞争力。

3、加强对于酒店管理集团化经营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强基地酒店建设,需要基地酒店强有力支撑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对于基地酒店品牌孵化,为集团化品牌宣传提供很好推动作用,促进酒店销售业绩和资产管理增值。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于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酒店管理集团化要实现对于自己长远战略远景发展目标实现,要不断锐意进取,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定值发展战略方向,加快集团化平台构建,提高对于酒店管理项目支持力度。在对于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合理树立文献、分析数据、调研公司和数据收集,提高酒店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经营新型管理模式,加强酒店品牌管理服务质量,塑造良好酒店管理模式,注重营销差异化和信息管理平台差异化,提高酒店管理服务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方向红,姚建园,赵程凌云.新形势下国际酒店集团在江苏地区的发展策略研究DD以洲际酒店集团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9 (06):18-19.

[2]徐晓乐.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我国发展策略研究[J].品牌,2015, 07(08):218-22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