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线上上课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线上上课的利与弊

第1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考试;考试作弊;类型;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针对不同的考试作弊手段种种

考试作为学习效果和资格水平的评估检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学业评估、官员选拔、职员聘用、升学、晋职以及工作评价等过程中广泛使用,在教育、社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考试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发展[1]。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考试从其目的性来看,除了为取得学历学位所必须的课程考试之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入职考试。大学生参加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毕业证、学位证,进行入职考试的目的是为进入理想的行业工作做准备,当然,大部分大学生只有先毕业才能就业。而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有的学校将其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有的学校并没有作要求,但用人单位却将其作为招聘人才的条件,因此,其到底属于课程考试还是入职考试,只是认识的不同,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不管是课程考试,还是入职考试,其考试形式、难易程度、学生对其认识及思想重视程度,都会影响考生作弊的动机和行为。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浸染、滞后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不合理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引导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出现[2],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考试作弊破坏考试公平、侵犯其他学生的利益、损害学校的声誉、降低高等教育的公信度,甚至造成学风、教风、政风、世风的浮躁与恶化,因而应该引起高校、教育者、受教育者、家庭等多方面关注。2008年,浙江大学的冯利君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5所不同层次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5.4%的大学生有过作弊经历[3]。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趋于普遍日益成为共识,作弊的方式也多样。传统的作弊手段主要包括偷看、夹带、传递、刻桌印/手记、代考/替考、违反考场纪律、手机作弊、换卷及其他类型,这些传统的作弊手段主要存在于大学生的各种课程考试中。学生用这些手段进行课程考试作弊最直接的诱因是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手段很容易找到试题答案。而与之相对应的入职考试,从考试的环境、方式、内容等方面来看难度都大于课程考试,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趋于隐性化、智能化,通常使用磁共振耳机、骨感耳机、针孔摄像头等先进的作弊器材与外界传递试题及答案来完成作弊过程,当然,这些现代作弊手段使用成本高,但“收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冒此风险。总之,高校大学生针对不同的考试采取不同的作弊手段:相对容易的课程考试,较多地体现传统作弊手段的“单打独斗性”;相对有难度的入职考试,较多地采取现代作弊手段,体现其协同趋势。

二、高校对学生不同的作弊手段采取对策

大学生课程考试的出题、考试、阅卷和成绩登录等环节主要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组织,高校在遏制考试作弊的行动中更具主动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作弊的动因,提出了各种应对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普遍认为高校应从以下方面来使学生不想作弊、不用作弊、不能作弊、不敢作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善考试体制,完善评价体系;加大监察力度,加强监考培训;规范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4]。上述对策建议的落实都会使得考试作弊问题得到改善,但大多涉及相关各方的思想问题,更具长远意义,很难“立竿见影”。加强诚信教育只是预防作弊的辅助手段,不可能杜绝作弊,而且当作弊带来的收益大于其风险时,诚信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提高惩罚力度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无数实践已经证明,无论处罚多么严厉,带有侥幸心理的应试者大有人在[5]。改革考试方式涉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更是战略工程。所以,从课程考试学生利用偷看、夹带、传递等传统作弊手段的特点来看,加强监考能使问题得到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改观。但从制度层面来看,严密的组织工作让试图作弊者无机可乘才是解决作弊问题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入职考试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与课程考试相比,大学生入职考试的组织更为严密,这体现在试题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号生成的随机性、座位编排的技术性、监考培训的重视性、防弊技术的先进性、阅卷及成绩登录的保密性等。尽管这些入职考试在考前、考中、考后等环节的组织更严密,但各种电台、网站频繁曝光的“高科技”作弊器材见证了这些作弊手段的隐蔽性、智能性、协同性,这些现代化作弊手段使用范围广、影响大,甚至可以异地操控,其危害不容忽视。其中最常见的是考场内外的协同。考场内外协同作弊是一种组织结构复杂的作弊形式,它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试题获取、答题和传送答案,试题从考场内到考场外、答案从考场外到考场内的传送过程主要是使用经过高科技包装的橡皮、圆珠笔、眼镜、钱包、隐形耳机等作弊器材通过无线微波视频、音频来实现。这种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往往使监考人员很难发现,所以,实践中主要通过使用屏蔽器拦截、干扰作弊信号的传递。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屏蔽技术是在普通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外面加上金属屏蔽层,利用金属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的功能。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防止了现代化作弊手段危害性的蔓延,但随着作弊技术和作弊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的防弊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刘朝亚,王润孝,支希哲.以优化课程考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2] 安玉发,郑培爱,卢兆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 张玉虎,卢旺.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应对策略[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4] 裴丹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2).

[5] 游兰菊.考试及成绩管理过程中的防协同作弊技术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第2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关注个性;情境创设;点化思维;多元课堂“生长课堂”是从学生的生命高度来认识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倡导教师在课堂研究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学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对话、合作,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发展本能和生命潜能。

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也是非常有思辨性的学问。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这门课失去了魅力,学生“被学”“跟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哲学对他们而言只是枯燥、抽象、空洞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离“生长课堂”相距甚远。如何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课堂彰显学生的情感、智慧和创造性,凸显人的价值呢?这是每位政治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下面笔者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一课谈谈“生长课堂”的实践。

一、感悟情境,追求“有境”课堂

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营造出某种教学情境与氛围,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动活泼地参与,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哲学课理论性较强,哲学智慧又源于生活,因此,哲学课更需要也更容易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哲学课的课堂魅力。

课堂导入情境的选择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笔者所在的城市――无锡有着丰富的生活化事例和文化资源,学生对身边的城市地理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有亲切感与归属感。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先播放一段“太湖美”MTV视频,展示无锡美丽的风景和现代城市风貌,展示无锡的城市标识“玉飞凤”,玉在古代寓意着高贵的品格,从而引发学生对成语“瑕不掩瑜”的哲学思考,在分析学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点,以学生身边的本土文化作为教学情境,拉近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自然、亲切,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同时又从哲学的视角审视生活。

二、关注生活,呈现“有我”课堂

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道:“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所有人都能打开自己,让个性差异都能得到关注,因为‘在教室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个性发展,尤其在哲学课堂,只有将抽象的哲学道理同学生生活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是政治课教学的鲜明特征。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从而增强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非常抽象且极易混淆的概念,笔者在设计过程中选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抽象的哲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同时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也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思维发展,关注课堂的生成。笔者结合寄宿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寄宿制学校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允许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机,因为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应该禁止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机,因为弊大于利;作为一名学生代表,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这类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多数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辩论,但也有学生提出了个性化的思考,指出寄宿生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要因人而异,对于自制力强的学生,手机可以发挥它的积极功效,利大于弊;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则弊大于利。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要予以肯定评价,鼓励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高效。

三、c化思维,探寻“有思”课堂

哲学是一门充满思辨性和思想性的学科,它能够帮助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认知事物背后的本质,引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一堂优秀的哲学课能够提高人的思维品质,给人以启迪,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基于哲学学科的特点,主要提升以下思维品质:归纳思维品质,从具体到抽象,个性与共性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品质,系统思考与问题解决;批判和创新思维品质,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比如在分析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两个知识点时,笔者呈现了两个生活情境:对寄宿生使用手机利弊分析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主次矛盾,而具体知识的呈现则由学生在理解情境材料的基础上自主归纳,从而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思辨的课堂,是生成智慧的课堂。在本课教学中贯穿着两条教学主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条以玉文化为主线,以成语“瑕不掩瑜”启示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课堂结尾处联系现实问题,辩证地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一条以生活为主线,由微观到宏观,由关注自我发展到关注国家、社会发展,进而升华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整堂课充满着哲学智慧,教导学生如何全面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

四、展示天性,打造“多元”课堂

课堂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他们对话、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才是成长的课堂。

传统政治课以“灌输”为主要授课方式,但这一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思想、心理成长需求,也不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政治课教学应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问题导学、课堂辩论、课题研究、分组合作等活动,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这一课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如“问辩人生”,以辩论的方式探讨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情系祖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矛盾;课堂结尾处以学生诗朗诵的形式展开,同时以诗歌的形式串联整堂课的内容,将课堂气氛又一次提升到高潮,使课堂充满诗意和哲学智慧。这样的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实现生生、师生的共同成长。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优秀的课堂应该如诗似景,丰富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地方,是观察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与真诚,洋溢着生命的温暖。“生长课堂”就是要回归生命的课堂,师生、生生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的发展本能和生命潜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这也是每位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3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高等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利用通信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1.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2.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3.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换卷子等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因为高科技的运用而消失,而是不断地翻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代考或者二人同在一个考场,由成绩好者做完试卷写上成绩差者的姓名,将试卷交上,差生则反之署名,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下次补考还能通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

二、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4.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些英语基础较差、多次考试通过不过的学生为了拿到学位证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或花钱买答案,虽然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将不授予学位,但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妄想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因为学生重视考试,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工作后未必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但学习成绩一般而素质较高的学生却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5.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2.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把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

[2]江畅.论教育考试作弊及其防治[J].教育学研究,2008,(1).

[3]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1996,(4).

第4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54-03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诚信为本,无诚信不以立人、立业、立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泛滥于大学校园里的考试舞弊行为。高校考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发挥着检验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不惜违背诚信立人之准则,违背考试公平公正之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成绩,这不仅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人深省,迫使教育者们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这一道德缺失现象引起足够重视与反思。

一、作弊行为成因分析

1.道德评判标准的改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从迈入校门的那一天起,无论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成绩都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前途,这就使得考试本身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而在很多学生看来,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考试成绩也只是自己达到目的的一种凭借。这种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考试本身所应持有的道德价值与态度。如果说中考与高考的严格性在很大程度上尚且抑制了学生们冒险作弊的冲动,那么相对管理不那么严格的大学考试环节便使得学生们的作弊行为有了萌芽的温床。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考试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所考的内容只不过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缺乏权威性,而这一价值判断则直接影响学生们对作弊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降低了心理谴责底线,从而使作弊行为有了“坦然为之”的可能性。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高等教育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术界亦或社会各业界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事物往往无法透彻分析,考虑得比较简单,极易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盲目跟从的行为。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们则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不仅要适应社会生活中好的一面,更要学会适应其灰色的、消极的一面。尤其在当下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时期,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是第一着重的要素。大学生们在重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很少有“改变”不良社会现象的理想与能力,相反的,对于社会上某些宣扬不劳而获,或是为达目的不惜借助旁门左道等各种途径的价值观却显得更加容易产生认同感。在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愈发偏离正态标准的大环境下,处在初涉社会阶段的大学生们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往往更容易受到种种负面风气的影响。

3.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当今仍有相当部分的大学依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缺乏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的关注。课程考试则多注重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不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考试形式单一,往往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丧失学习的动力,亦或是部分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产生厌倦情绪,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这样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上。然而当下整个社会虽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然有其深厚的土壤,分数依然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学业有成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往往促使学生们不惜冒险作弊,通过这样看似捷径的手段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而这样虚假的分数实际上对于教学活动评价本身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根本无法正确反映教学成果的优劣与学习效果的好坏。

4.考试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课程考试监考不严与巡查不利,往往也助长了考试作弊之风。监考教师及相关考务人员处在考试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如能切实按照考试管理要求,认真履行考场各岗位职责,加强巡查与监管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将作弊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监考教师责任心缺失,监管不严往往是导致考场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最直接原因。

二、大学生作弊心理解读

心理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人格。根据笔者观察总结,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侥幸心理。侥幸是一种依赖于外因获得欲求的心理,带有凭运气一赌输赢的心理因素。侥幸心理是导致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少数学生平时不肯刻苦努力,在考试时就想尽办法钻监管不严的空子作弊,虽然自己明知道此行为已经违反了校规校纪,存在被严厉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的危险,仍然心存一线希望相信自己运气不会那么差,或者觉得自己被抓的可能性比较小等。

2.虚荣心理。虚荣心理是指以虚假方式保护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直接关系学生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甚至是推荐保送研究生等重要环节。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成绩尚可,为了想要取得更高的成绩,不惜冒险在考试时舞弊,以便取得更多的荣誉和奖励,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成为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又一心理因素。

3.盲从心理。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作弊行为源于盲目跟从他人的心理,尤其是当得知身边某位同学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了好成绩时,从羡慕、认同到跟从的这一心理活动便容易得到激发,甚至有个别学生可能还懊悔自己为何没有一同采取这样的方式取得高分,完全忽略了这种取得高分的途径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将给自己的道德品格抹黑。一门心思只想着别人可以这么做,我自然也可以,随之就加入了作弊学生的行列。

4.义气心理。在考试作弊行为中还存在几种常见形式,包括传递答案、替考、交换试卷以及故意暴露答案以便同伙抄袭等。这类过程往往涉及至少两名以上学生共同作弊。究其原因,往往是本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出于友情、哥们儿义气,想要“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顺利通过考试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这类学生往往是非观不成熟,他们并非不知道此等做法属于违纪行为,将会受到严厉惩罚。但不答应同学的请求又怕“得罪人”,怕影响同学关系,从而出现了协同舞弊的现象。殊不知此等心态不仅幼稚可笑,还害人害己。

三、反思与对策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以上几种心理因素都属于大学生对是非观认知存在偏差而产生的心理误区。在看待考试作弊这一行为上,学生固然未必不知道考试作弊可耻,但同时在认知结构中也存在对考试作弊可能带来好处的认同。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学校、社会及家庭的深层次因素。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必须从多方面齐抓共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良性向上的考试氛围。

1.扩大人才评价指标。无论何种作弊行为,最终目的指向都是为了谋求更高的分数,以此为在校期间的各类评优、评先、入党、保研,乃至将来的求职应聘等增加筹码,使得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权威指标之一。此外,社会在衡量人才时,也不应当盲目追求漂亮的成绩单、英语四、六级证书或是学历学位证书等,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却很少综合考量,这也使得很多大学生重成绩轻能力,变相助长了考试作弊行为的蔓延。因此,根治大学生作弊行为,则必须首先建立多元化全面性的人才评价体系。

2.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另一个必须做出改变的是很多高校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课程考试多为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与复述,忽视专业理论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与实践运用。整体试卷知识面覆盖比较窄,以闭卷书面考核形式为主,且客观题的数量要明显多于主观题。实行开卷、答辩、论文、操作及口试等考试形式的科目所占比例较少。这种课程评价体系是极不科学的,不仅与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还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产生通过作弊这一捷径获取高分的不良动机。

3.完善考试监督机制。监考老师监管不严格,巡考人员巡查不到位,以及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不给力等,都容易成为作弊行为滋生的土壤,间接助长了学生铤而走险的勇气与风气。在期末考试前,必须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岗位职责教育,增强监考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监考的具体工作规程与要求,要求监考教师务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课程考试工作。同时还应加大违纪处分的执行力度,处罚与预防相结合,旨在增强学生对考风考纪的敬畏心理,共同树立良好的考风。

4.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心理引导。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个阶段的大学生自控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特点,学校应将诚信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与荣辱观,树立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第二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2]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景明.高校考试作弊行为的理性思考[J].教书育人,2010,(1).

第5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MOOC 优点 弊端 建议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又称“慕课”,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简称。MOOC是由许多世界著名的学校共同建设,网络课程内容涵盖众多领域,课程资源是免费的。世界各地渴望知识的学生,只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学习名师讲授的课程,与教师在线交流,进行讨论。MOOC还设有作业和考试环节,当你达到一定要求结课时就会获得证书。MOOC所引发的教育风暴,让人们对未来MOOC教育充满了热情。

一、MOOC教学的优点

MOOC教学有其受众范围大,课程门类齐全等不可忽视的优点,此外还有如下的特点。

1.MOOC拥有大规模在线、开放式免费的来自于了世界顶端大学的资源,包含一些前沿性、令人关注的知识,资源的质量有保证。

2.MOOC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人数的限制,学习同一门课程的人数可以成千上万,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世界各地学习者都可以做同学进行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分享。

3.MOOC教学遵循了大致的教学设计流程,它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知识主题,教学目标明确,课程之间的顺序和关系衔接紧密,使学生更清楚、明确地领悟到教师所传递的教学内容。

4.MOOC的课程多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且视频的时间不会太长,属于塔中观察经验――电影电视这一层,MOOC使教学媒体更具体化,降低了课程的学习难度,视频丰富的表现力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MOOC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生事物的发展带来的不可能全是益处,MOOC同样如此。MOOC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重视MOOC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MOOC教学得以健康发展。

1.英语水平。MOOC的教学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使用了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这成为了国内学习者的头疼之处,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习者来说,即使有些课程下面有中文字幕,但是听着英文在看下面的汉字,易使学习者的思维断节,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的英语课程翻译速度和翻译质量,都难以满足学习者的要求。

2.学习者中途退学率高。中国的学习者近千年来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式的学习方式,适应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对于在电脑这一端没有外界监督的学习者来说,需要十分自觉地屏蔽一切干扰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大多数学习者是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能够将课程坚持下来不半途而废的学习者可谓凤毛麟角。

3.缺乏传统学校的氛围。学习者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程知识,还应包括拓展人脉、独立生活、集体的社交体验等,而MOOC只是学习者一个人孤单的坐在电脑前学习,没有类似学校的那种人文环境。同时,MOOC缺乏与其他学习者同步交流的机会,在论坛上留下不会的问题,不一定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如果长时间下去,学习者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失去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放弃MOOC。

4.埋没优秀学生。MOOC的学习者人数庞大,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材施教。因而可能导致出现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而被埋没。

5.缺乏社会认可度。MOOC教学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学习者在MOOC上获得的课程毕业证书,在各种求职中是不予承认的,这将导致学习者可能只是凭一时的兴趣去学习MOOC,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三、将MOOC教学弊转利的建议

MOOC带来了一次教育变革,但是在应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寻求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将弊转利。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点简单地浅谈一自己的看法。

1.解决语言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国外大学用英语进行教学的现状,但是我们国内可以进行精确的翻译,及时赶上翻译的进度,保证翻译的质量,努力弥补学习者由于语言障碍而没有办法学到课程的情况。

2.和大学进行学分互换。针对学习者的高退学率和缺乏自主性,国家可以颁布政策,将在MOOC中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大学中的学分进行互换来督促学习者进行学习。我们知道,在大学中许多学生会修不感兴趣的课程来获得学分。如果采取这种机制,我相信会使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MOOC上找到相关知识。

3.加强社会认可度。想要更大发挥MOOC教学的益处,就要加强MOOC的推广度,国家和教育部门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加深社会上对于MOOC的认可,尤其是在MOOC上取得的证书应当要被社会认同,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为了更好地职业发展去学习MOOC。

4.增加即时在线交流工具和区域学习者聚会。针对学习者提的问题不能快速高效地得到回答的问题,可以在MOOC上增加一个即时在线交流工具,在电脑的另一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辅导,使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讲解。为了增加人文氛围和培养社交能力,可以按照学习者的地域,定期地组织同一地域的学习者举办一次小型的聚会,增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5.监测学生学习行为。为了不埋没优秀的学生,可以开发一个学生学习行为监测软件,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期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哪些学习者学习效果好,哪些稍微差一些,对优秀的给予鼓励,对于差的进行辅导帮助。

第6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体育院校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 对策

1.引言

《辞海》将“考试”解释为:“学校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制度,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常用测试形式,它不仅是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选取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且是督促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学校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以此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安排。然而,自考试这种形式出现,作弊就如影随形。我们日常所说的考试作弊,就是指在考试过程中,考试者为了获取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分数而采取的弄虚作假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在当今大学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学风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体育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予以剖析,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是整顿体育高校教学秩序、治理育人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找有关大学考试作弊、诚信的文章及资料50余篇,利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在中国知网查找相关文章,查找相关书籍15部。通过对以上文献资料的参考、分析、归纳,为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以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每个学校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5份,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8%。同时,还通过到宿舍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QQ、人人网网络资源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果。

2.2.4逻辑分析法。

整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通过访谈及调查得知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总结,从而得出相关结果。

3.体育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常用方法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提高,在高校中考试作弊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常规作弊方法逐渐演变成高科技作弊,作弊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在对体育院校学生有关考试作弊常用方法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考试作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抄袭。

在考试中学生利用座位前后左右相邻偷看、抄袭他人试卷答案。在阶梯教室中后排比前排位置高,后排的学生就比较容易看到前排学生的试卷;以论文形式进行作业评定时很多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章的抄袭;在必修课理论考试中发现有学生利用课桌进行作弊,即事先将考试内容刻画或书写在课桌上,以在考试中抄袭。在问卷调查中,有474人认为在考试中抄袭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法。

3.2夹带资料。

夹带资料进入考场,伺机进行作弊的形式在体育院校考试作弊形式中较为普遍。随着各种印刷技术的发展,夹带的资料越来越微型,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监考老师不容易发现,如缩微复印等。在问卷调查中,有423人认为在考试中夹带资料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法。

3.3高科技作弊。

高科技作弊最典型的方式是手机短信。手机在大学校园开始流行之后,便成为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提前交卷的学生或预先知道考试内容的学生通过手机发送有关试卷答案的短信至约定学生的手机,从而完成考试作弊。尤其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利用手机进行作弊的情况较多。除此之外,通过无线发射器发送无线信号至约定学生,微型耳机成为传送答案的有效途径。

3.4交换试卷。

在考试中利用监考教师无暇顾及之机,两个相邻而作的学生交换考卷抄袭,再伺机交换回来。这种方法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3.5替考。

在术科考试及各种补考、缓考中易出现此类情形。利用监考教师不熟悉学生的特点,让其他同学进入考场替代考试,在试卷上写上被代考者的姓名。

3.6其他。

除了以上五种体育院校学生最常用的作弊方法之外,还有诸如暗示、泄露试题、贿赂教师等作弊方法,但在体育院校学生考试作弊中不经常出现。

4.体育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在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的“你认为在哪些考试中最容易出现考试作弊的情况”这一调查中发现,在以下五种考试中经常出现学生作弊的情况(见图2):一是必修的理论课考试,二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三是随堂的开卷考试,四是实践课中的替考,五是补考、缓考及重修考试。因为这五种考试各有特点,其考试成绩对学生某些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成为考试作弊的主战场。通过对体育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交谈,发现目前导致我院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主观原因。

4.1.1爱慕虚荣,投机取巧。

体育院校学生多年进行竞技体育运动,具备较强的自尊心,求胜心理较为强烈,好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同与尊重。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之下,一些学生产生了虚荣的心理,在考试中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以求取得好的成绩。通过与体育院校学生的交谈发现,因这个原因考试作弊的学生并不是考不及格,只是因为在平常的学习中投入不足,或者对自己取得好的成绩没有把握,但又急迫地想要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便不惜通过考试作弊来获得好的成绩。在问卷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爱慕虚荣、投机取巧是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4.1.2追求利益,不择手段。

学习成绩是大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实施了学生综合测评条例,但考试成绩在其中的地位仍很重要。在大学中,评定各类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及入党资格等均会参考考试成绩和排名,因而学生对考试成绩就非常重视。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取得荣誉,一些平时不刻苦学习的学生便在考试时不择手段,而另一些平时勤奋学习的学生看到那些平时不用功经作弊取得高分的学生而感到不平衡,为了不被成绩差的学生赶上,自己也只能铤而走险,于是考试作弊变得越来越普遍。

4.1.3心存侥幸,蒙混过关。

这是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从学生决定作弊到作弊过程中贯穿始终。这些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合格成绩或是较好成绩的捷径。尽管体育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三令五申,学生也明知考试作弊违反校规校纪,但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再加上一些学生对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考试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即使发现作弊行为也不会检举,甚至暗中“帮忙”,另有一些教师监考不严,这些都使得作弊学生心存侥幸,决定碰碰运气。

4.2客观原因。

4.2.1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体育院校学生大部分为体育专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中阶段一直进行体育专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而文化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进入大学后,要进行各种科目的文化学习,但是薄弱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部分学生往往在尽自己能力之后,还是不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取得至少及格的成绩,这部分学生便“被动”地在考试中作弊。这个“迫不得已”的客观原因使得学生铤而走险,不能不说是目前学生体育训练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这个矛盾的产物。在问卷调查中,有96.4%的学生认为因为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所以才会考试作弊,以求得合格的成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不严是导致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主要因素。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本身是抓好考风建设的关键。一是目前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工作,教学不认真,随意停、调、串课的现象较为严重,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真授课,但对学生缺乏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经常旷课,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差,只能通过作弊来通过考试。还有个别监考老师不负责任,不能严肃对待监考工作,在考场上对作弊现象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样,作弊学生就会增多。二是命题不科学、考试方式不合理。考试内容尤其是公共课,死记硬背题较多,灵活运用、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题少,再加上多数教师采用同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题等),这反而便于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特别在选择、判断题上,更是容易使学生看到别人的答案。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授课、命题、阅卷教师往往就是同一个或几个教师,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同时扮演多种角色,讲课时要随时指出考试重点,命题前要划出范围,命题时又要使试题覆盖面趋小。诚然,这番“好意”是为了照顾学生,但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缩窄,也使学生猜题、押题成为可能。考试前用划范围、划重点来迎合学生的错误要求,使他们有“备”而考。

4.2.3考试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体育院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考试机构管理制度,但却存在考试机构管理制度职责不明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罚制度。主要表现:一是对违纪学生处理缺乏严肃性,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是处理力度不够。二是监考机制不够健全。部分监考人员缺乏经验,监考不严,不能很好地维持考场纪律。另外,部分监考人员不负责任或碍于面子或不愿意惹麻烦或因对作弊学生受严肃处理而予以所谓的“同情心”,不忍心将学生的违纪行为当场揭穿。还有部分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替学生说情,纵容作弊。

4.2.4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尽管整个社会都在高呼注重素质教育,但学生在校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硬性指标。奖学金的评选、优秀荣誉称号的评选、学位的获得等都与学习成绩挂钩,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单一的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成绩的重视非同一般,甚至产生错误思想,为了取得优秀成绩不惜考试作弊,做出错误的举动。这样的评价方法直接导致极其恶劣的结果,对培养全面均衡发展、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人才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5.预防和杜绝体育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与对策

5.1加强学风教育,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与督促检查。

预防和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治本的方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从个人的思想意识上明白学习的意义和道理。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教育其通过个人的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和突破;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建立一对一帮助小组,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鼓励其慢慢赶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心中有数,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在学生中间要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日常教育、个别辅导、学先进等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观念,在班级乃至全院端正学风,让歪斜的学风思想没有可乘之机。

5.2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台帐。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理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同时在每个学期要建立学生的诚信台帐,登记学生的诚信记录,将诚信记录纳入学生管理档案。在每个学期末,都要广泛动员学习,对考试作弊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前告知,并认真组织年级学生进行考试诚信签名。

5.3加强考试内容的主观试题,减少考试前命题划范围。

科学命题,减少客观题、死记硬背题目,增大主观题、综合论述题型的比例,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各种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还应将技能操作作为考试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可大大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

5.4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试纪律。

教育部在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均予以开除学籍。在高校中,每年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校方开除。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试纪律,树立正确的考试风气,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考试作弊的严重性。

另外,还要严格监考制度。制定监考老师监考职责,要求监考老师严格履行监考义务,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要加强巡考,监督监考老师的工作。合理设置考场,从客观上杜绝考试作弊条件。对考试过程出现的作弊行为应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在学校内通报,防止出现求情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邬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2]武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10,6,(5).

[3]明哲.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浅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廖慧萍.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再思考[J].考试周刊,2010,(46).

第7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镇海区实验小学五(2)班

———杨昕瑜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被创造出来以后,世界的信息技术就开始不断改进,不断推广。如今,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一台计算机了,而它的用处不是为了计算,是用来上网的。

这个星期三,我们一起上了一节有关网络的活动课,刘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探讨了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所以本堂课的主题是《网络的利与弊》。

在上课时,老师给了我们一组资料和数据。从资料中显示,有许多人因长时间面对显示器,过度疲劳而导致了猝死的现象。从数据中我们知道了在3000多万的中国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就达600万。据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4%的中小学生有上网经历,有的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形成了“网瘾”。

后来,我们为了进一步探讨主题,还展开了班级精彩的“小小辩论赛”。

现在,我对本堂课做出总结:

网络的利处:

1.网络上充斥着太多的新闻,以前我们在电视报纸上看新闻,现在在网络上看新闻,甚至前一秒发生的事件我们后一秒就能得到消息。

2.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3.网络游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假如没有网络,我们不会这么及时地了解这些,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缘由始末;假如没有网络,我们还在为现实中的勾心斗角折磨着,很多心事只能放在心里。

弊处:

1.网络上形形的新闻,好坏难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

2.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太过便捷。很多人过分依赖网络。

3.网络游戏成为导致青少年堕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在校学生过分迷恋网络游戏,从而分不清游戏和现实,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假如没有网络,我们尽可放心观看电视上的新闻节目,在一个真实的前提下评论新闻中的人和事;假如没有网络,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会亲自去做,增强我们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假如没有网络,很多青少年可能会把时间更多的用在学习上。

第8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24-0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凭借图像、声音、动画、音像等信息为学生展现生动立体的数学模型,将抽象生僻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丰富具体的实物,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空间,做到图文并茂、形神兼备。尽管如此,初中数学教学有其特定的教学环境和特殊的教学群体,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吸收接纳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就必然会给正常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知识的相互冲突,也会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带来障碍。

1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根据中小学生的课堂信息接受实验获得的数据可知:“相同的信息量传达给实验者,如果单纯地运用语言文字作为传递媒介,实验者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是运用图像信息作为传递媒介,实验者可以记住25%;而如果是上述两种传递媒介相结合,实验者可以记住65%以上。”伴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设备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诸多元素,将课堂教学引导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停留在教师在黑板上运用课堂教具进行粉笔绘图,学生在下面观察掌握,整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不能体现数学图形的对称之美。在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后,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中色彩绚丽、图案优美的轴对称图形,立体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进行直观的观察。这种教学情境的渲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课堂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为所用。反映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虽然不能像别的学科对动手能力要求那么强,但是也是很强的可操作性,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手、脑和眼三者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

比如在教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教学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一种两地之间的实际生活场景,建立一个两地环节――A地和B地,然后设置各种路线和交通工具,学生可以触摸选择,根据自己选择好的工具动手摆放。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对比和讲解,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容易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互动环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形式,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课件的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辅助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多媒体反馈给教师,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满足了他们小小的虚荣心,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关于三角形的空间特点”的时候,可以通过PPT展示自行车、金字塔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的三角形的结构原理。在PPT旁边可以设置一些选择性的按钮,将三角形的空间特点作成按钮形式,当学生操作正确时,就会提示“答对了”;当学生点错了按钮,就会提示“再想一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建立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几何美,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在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操作中,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多媒体过多使用引起发学生的厌倦情绪等,这些弊端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

过多利用多媒体,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多姿多彩的课件,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纯“理”环境带来崭新的变化。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产生依赖性,长此以往,这种依赖心理也会导致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变得毫无新意。一方面,教师习惯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课堂讲解和现场板书,容易造成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会降低逻辑思维能力,忽视数学演算,使得其数学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不当利用多媒体,数学教学也容易本末倒置 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在很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将知识点简单化、生动化,习惯了制作、播放课件,这种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当使用,很容易造成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件内容讲解上,而忽略了课堂板书的书写和答疑解惑。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多媒体课件所吸引,忽略了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这种本末倒置也让数学教学变得得不偿失,师生之间也将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讲授”关系,互动性更无从谈起。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掌握能力有限,导致教学的局限性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掌握能力也会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些数学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学习、理解和使用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由于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往往以讲解幻灯片为主。而初中数学知识属于基础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等专业软件,如果教师掌握能力差或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的话,就会给初中数学教学设置很多局限,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容易在学生中产生负面影响,这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思想认知期,他们对待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倡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倡导课堂情境的创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此外,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造成课堂教学的脱节,既要引导学生充分吸收多媒体所灌输的知识,又要积极掌握数学规律,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万亚妮.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之利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

[2]苏晓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之利弊分析[J].考试周刊,2014(7).

第9篇:线上上课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高校;作弊;考试管理

一、研究背景

考试是现阶段国内高校检验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时考试成绩也成为在校大学生评选各种奖学金和荣誉的关键指标。因此,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来说就不言而喻。大学生考试进行作弊时,尽管最终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点都抱有侥幸心理,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更高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往往在自制力不强或一时冲动,进行了作弊行为。尽管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很大,在多数情况下,期末考试(非部级考试)中,监考教师对作弊行为重视不够,仅对作弊行为予以制止,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上报教务处,违纪学生处罚数量相对较少。而违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有恃无恐,愈演愈烈,当这种情况人数较多时,就形成不良的考风和学风,甚至某些原本诚信考试,努力备考的同学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行列中,从而破坏了优良考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诚信考试的管理模式设计

(一)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加强诚信教育。大学生在学校中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将自己的崇高的追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努力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从而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人无信不立,诚信自古至今就作为修身处世的重要法则,是立身之本。不论是社会公德建设,还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建设,诚信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在高校中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氛围,让诚信的种子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牢固树立诚信考试意识,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其次,从心理教育入手,加强学生对考试目的的认识,引导学生弄清考试为了什么、考试结果能表明什么,从而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考试。

(二)利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高等学校纪律处分条例中,对考试作弊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严重者甚至可以开除学籍。而在本科院校中,考试作弊受留校察看以上处分者,不能获得学位证。作为大学生来说,经过十余载的寒窗苦读进入大学,四年大学生活后,不能获得学位同时还要背着处分,对其个人的发展影响巨大。个人在毕业的求职过程中,必然会处处掣肘,去国企、央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基本没有机会。而每年毕业生因为考试作弊,导致个人就业困难和前途发展受影响的比比皆是。在高校中,应该利用好这鲜活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大学生知道,考试作弊不仅仅是不诚信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一旦考试作弊,违纪成本极高,是个人和家庭难以承受的痛。诚信考试是对自己个人品德的检验,同时也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负责。

(三)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布局。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英语等级考试、省市事业编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由于考试纪律严格,反作弊系统先进,监考人员专业,考场布置合理等原因,大大降低了考试作弊的机率。而高校的考试中,考虑考试成本等的因素,例如硬件设施和考试经费投入的等因素,很难做到与部级考试相等的考试环境。但是,由于日常的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有别与部级的考试,降低了高校对反作弊设备等硬件的要求。高校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加强监考人员的培训和考场的优化配置等,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考试作弊的数量。

(四)建立科学考核机制,降低考试分数比重。目前,国内高校的学生考核,绝大多数科目基本上按照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数来进行考核学生。这种情况下,一份试卷的分数往往成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重要指标。出现了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分数高,就能说明一切的消极影响。正是这种原因,增加了家长和学生对分数的盲目崇拜,导致部分学生考试作弊。通过改革高校的学生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机制,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整体考核中的比重,破除一份试卷决定一切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的日常考核,对降低学生考试作弊大有益处。例如:对整个学期进行分段考核、课堂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日常表现与试卷考核相结合等。

(五)加强理论知识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高校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不实用,没有针对性,很难转化成生产力,学生对课本知识兴趣不足,基本上处于混学分混毕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待考试也是一样,往往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通过考前突击或考场作弊等手段应付考试。而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计是个系统工程,各个高校也在采用多种措施进行改革,但是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改革力度不大,进展缓慢。作为一线的教职人员,应该在备课、授课等方面,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课堂师生互动形式,提高课堂授课的个人魅力,将教书育人的理念、为人处世的思想传递给大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