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

第1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但是对于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来说,是不是非常有必要立即就着手接入互联网+的问题,我是持保守态度的。无论是从行业的本身还是市场环境来说,大多数舒适家居集成企业目前还不宜盲目做互联网+的接入。

舒适家居行业先增加市场容量,再互联网+。

从整体的市场规模看,舒适家居行业只是家居装饰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虽然整体看舒适家居集成市场规模增幅很大,但是因为市场的基数低,消费者整体的认知度不够,要想实现规模的放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舒适家居集成服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是中央空调和采暖两大块。中央空调的增长除了商业场所的应用以外,一些大户型的家庭装修增速也很快。江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采暖市场在快速增长,主要分为地暖和明暖,明暖的增长更快。受环境恶化和健康意识提高的影响,净水和空气净化在家居装修中也在快速增长,但是其他模块都相对很小。另外,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很强。而2014年以来房地产的持续低迷以及未来房地产走向都会严重影响舒适家居集成服务商的发展。所以,整个舒适家居集成服务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模式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规模的问题。

互联网+肯定是传统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已经有多家企业在尝试互联网化,我们尊重这种探索。但是,这个探索之后,活下来是最关键的。

舒适家居企业先提高核心竞争力,再互联网+。

我们看到,目前在装修装饰行业,已经有金螳螂、东易日盛等多家全国连锁企业,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行业领导企业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属于家居装修行业中细分部分的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各地的龙头企业规模大多在亿元左右,几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更多的都是规模只有几千万元的小企业,根本没有完成原始积累阶段,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互联网的改造。

互联网+肯定是舒适家居集成服务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资源配置最有效、合理的手段之一,最终是建立舒适家居集成服务的一个大平台或者生态圈。其边际效益更加宽泛,是跨界的整合。而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一定会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互联网+是要不断的试错来积累的。因为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和参考,舒适家居集成行业的现状是产业链较长,品牌商强势,而服务商的毛利低,所以现有企业的资本实力能否支撑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是存在很大疑问的。而现有舒适家居集成服务企业决策者知识层次的局限性,是否支持工艺的革新,也是一个制约。至于目前很多舒适家居集成服务商正在做的微信营销和平台都只是现阶段借助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营销手段而已,是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的营销互联网化,与真正的互联网+距离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市场的变化就是行业洗牌的过程。而这个洗牌过程的快速与深度是由行业中企业的实力和能力决定的。目前看,舒适家居集成市场无论是产品供应商还是服务商,都处于良莠不齐的竞争状态。品牌商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领导品牌,但是新品牌也是层出不穷。

先练内功,再互联网+。

与舒适家居集成服务商相比,舒适家居集成服务市场中的品牌商作为市场的主体,探索与尝试品类应用的互联网化可能性更大,难度也较小。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做某一模块的智能化控制,但这些距离真正的互联网+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真正能够让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互联网化的必须依靠服务商本身。

作为以服务立足市场的行业,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环境个性化强,涉及到的管理环节多,服务流程复杂,这使得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根本无力做快速规模化的发展。这些小微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管理的缺失。因此,舒适家居集成服务行业现阶段的耽误之急是练好内功,才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第2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任何金融产品都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对金融市场管理的关键就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互联网金融所改变的是传统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无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如何虚拟化和技术化,核心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技术,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样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的关键也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市场较传统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防范。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主要来自制度设计缺失、交易过程失控、风控手段缺乏和互联网应对方案缺位四个方面。

(一)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缺失1、未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特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的,已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求,如为控制传统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而设定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规定,对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较弱;对于P2P贷款、众筹融资等新的融资类业务无相关法律文件可循;在第三方支付领域,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网上支付业务的管理体系,但在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支付等新兴领域,很多政策仍处于空白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一旦发生经济案件,投资者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维护自身权益。2、监管主体处于多头和部分监管真空状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第三方支付由央行监管,互联网基金理财由证监会监管,互联网保险由保监会监管,市场处于分业监管状态,并且没有形成互动协调机制;现在互联网企业多为跨界经营,涵盖支付、信贷、担保、保险、基金理财等多个领域,各业务之间存在着大量关联和交易,由于各监管部门只负责相应职责,因此对于业务之间的关联和交易存在监管真空;同时P2P借贷、众筹融资、网络货币等新业态尚未明确监管主体,监管信用风险更无从谈起。

(二)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监控手段薄弱1、对参与主体的合规性没有设定有效验证,加大了交易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都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进行,使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很大。加之对于主体身份识别、信用违约记录、交易目的核查等信用风险评价要素并未设立系统的验证方案,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信用风险。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办理大额资金汇划时无需使用必要的安全校验工具;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不足的违规性问题无系统核查、也没有资本约束设置,目前已发生过多起卷款潜逃事件。2、对互联网滞留资金没有实现有效跟踪,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时,首先必须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开设账户,之后资金才能在互联网上流转。虽然在资金的调拨过程中,依旧离不开银行的底层服务,但从业务性质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事实上从事了与银行结算类似的业务。沉淀资金往往会在第三方处滞留一两天甚至一两周不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大量的资金沉淀会导致其信用风险积聚;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各银行系统账户轧差结算时,每笔客户资金的来龙去脉变得更为复杂,又相当于屏蔽了外部对资金流向的识别,使得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虚拟账户的任意主体,都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账户间的资金转移(如网络洗钱)。

(三)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缺乏互联网金融市场由多边信用共同建立,网络节点交互联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波及整个网络。由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隐蔽性强,关联度高,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手段。1、未与央行征信系统关联,信用风险识别手段单一。除传统的金融机构外,互联网公司尚无法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互之间也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目前互联网公司信用风险审核主要依托其网络平台,信用风险识别手段单一,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完全凭借各自的审核技术和策略,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互联网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多边信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技术风险以及平台的脆弱性对整个金融网络的影响不容忽视。2、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传统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难以运用。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具有无限性、广泛性、无序性等特点,海量的信用交易数据储存在网络后端的Access、Oracle、SQLServer等数据库中,在提取数据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不可避免地被大量无用信息所困扰,造成工作量大、分析效率低下,难以作出有效分析和判断。

(四)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各种非预期事件没有系统化应对方案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市场面对的是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健全的网络监管、各种非预期的电脑黑客以及不成熟的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和机密技术,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若爆发系统性故障或遭受大范围攻击,将可能导致各类金融资料泄露和交易记录损失。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基础架构所使用的大部分软硬件系统均是国外研发,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互联网金融设备较为匮乏,使得我国整体互联网金融安全面临一定威胁。而对于上述因素对金融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化应对方案。

二、国际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在全世界都面临挑战。因为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而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对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管体制相对健全,体系内各类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机制较为完善,能大体涵盖接纳互联网金融新形式,不存在明显的监管空白,通过分析总结他们的管理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

(一)美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美国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发源国,一直致力于改造和完善风险管控体系,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更加重视对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这一新渠道业务,美国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根据互联网金融特点迅速补充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风险控制方面,从网络信息安全、电子签名、电子交易等方面补充出台了《网络信息安全稳健操作指南》、《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安全与稳健程序》等系列规则。如《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中规定,必须事前向消费者充分说明其享有的权利及撤销同意的权利、条件及后果等;消费者有调取和保存电子记录的权利,消费者享有无条件撤销同意的权利。2、构建严密的监管体系并建立互相协作机制。以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为例,出台了《爱国者法》、《电子资金转移法》、《诚实借贷法》等法案,并要求联邦和州两个层面,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核查手段重点对交易过程进行严密监管,最大限度减少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如《爱国者法》中规定,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为货币服务企业,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并及时汇报可疑交易,保存所有交易记录。3、设立专门信息平台,对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各类需求。随着大量金融业务迁至互联网上交易,各类高科技网络诈骗花样百出,对此,美国政府设立专栏网站,实时更新互联网诈骗、消费者权益受损等案例,开展广泛的互联网消费权益警示教育,促进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旨在降低互联网金融消费损失;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白领犯罪中心联合组建了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消费者一旦发现权益受到侵害,可通过电话、电邮和上门等多渠道进行投诉。4、微观审慎的监管。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变化,对新推出的各类产品制定详细完善的监管规则。比如对于市场新推出的众筹业务,主要是从防范风险、保护投资人的角度进行规定:首先是对项目融资总规模限制,每个项目在12个月内的融资规模不超过100万美元;其次是投资人投资规模限制,根据每个投资人的财务情况对融资规模有一定限制,比如投资人年收入或净值低于10万美元,总投资额不能超过2000美元或其总收入的5%。

(二)英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英国除了像美国一样,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框架内、补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进行了一些有特点的尝试。1、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监管职能。英国英格兰银行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当然也包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但因该部门制定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规流程较长,在具体法规流程未出台前,允许自律性较强的行业协会承担相关监管职能。如英国成立了全球第一家P2P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已发展成为良好的行业自律组织,协会章程对借款人设立了最低标准要求,对整个行业规范、良性竞争及消费者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充分结合现有征信体系,促进信用信息双向沟通。英国利用市场化的征信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征信体系,可提供准确的信用记录,实现机构与客户间对称、双向的信息获取;同时与多家银行实现征信数据共享,将客户信用等级与系统中的信用评分挂钩,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事前资料分享、事中信息数据交互、事后信用约束服务,降低互联网交易不透明风险。

三、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综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现状,参考国际管理经验,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丰富风控手段和建立互联网安全标准三方面构建管理体系。

(一)在现有框架下,补充完善互联网金融法规及监管体系1、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速度,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参与主体进行约束,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制定风险准备金制度,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特征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对金融交易过程加大风险控制,建立交易过程监控法规,通过现场和非现场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滞留资金实行有效跟踪,对于电子交易合法性、安全性加快立法速度,出台数字签名以及电子凭证有效性的条件和标准;针对网络金融犯罪加大惩治力度,以降低网络金融犯罪案的发生几率。2、根据参与主体特征,建立分工明确的监管框架。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传统业务向互联网的延伸,对其监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其风险主要来自网络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因此,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可监管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金融运营业务;互联网企业利用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手段和技术将金融业务嫁接于互联网,其风险主要来自金融业务相关方面,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要对其强化金融关联业务的监管,并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地带。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功能。2013年12月3日,央行下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与75家机构共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这被认为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高水准的行业自律机构,被视为互联网金融迈向行业监管的过渡性举措。行业协会可根据创新业务特点,在相关法律法规未出台前,先行设定行业标准,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在促进新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防止和缓冲风险影响。

(二)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1、丰富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数据库,加快配套征信系统建设。一方面,创建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全面采集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互联网征信体系数据库,同时关联央行征信系统,对比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另一方面,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传递给央行征信系统,实时更新征信信息,全面共享数据库信息,为客观评价企业和个人信用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2、设立互联网金融投诉平台,掌握一手信用违约数据。可以参照美国政府的做法,由央行、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互联网金融犯罪投诉中心,接受消费者多渠道投诉,掌握市场真实信用风险状况。同时设立专门网站,实时更新诈骗案例,进行互联网消费权益警示教育,促进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建立面向互联网市场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一方面,以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平台为基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甄选价值信息,并与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结合,开发综合型信用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整合、深入分析和加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评分机制和信用审核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参与主体多为非专业金融机构和人士,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可在数据库平台上增加信用风险自评模块,方便互联网企业通过平台数据监测自身风险能力、改进业务营运环境,完善金融网络多边信用环境。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标准,从根本上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我国应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接轨,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逐步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协调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此外,我国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求在数据加密、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脱离在硬件设备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技术上的独立。

四、结束语

第3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宗商品 电子交易市场

一、引言

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看,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的阶段下。基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并且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落实好“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胡俞越认为“互联网+大宗商品”行动计划将以市场为导向来有效整合大宗商品市场资源,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目标,立足现货、服务现货、提升现货,积极探索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数量

在“互联网+”的外部冲击下,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这种外部的冲击力内化为自身内部改革的动力,大量的传统大宗商品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升级,传统大宗商品企业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嫁接。如图1所示,1997~2015年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数量在逐年增加,已从1997年的2家快速地增长到了截止2015年底的1021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委员赵绍辉认为2013年是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元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数量为538家,同比增长了约10%,其中处于运营状态的为513家,处于无交易或停业状态的为25家,2013年全年交易额达8.7万亿元。截止2014年底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已达到739家,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约37%,其中处于运营状态的市场为661家,处于暂停交易或停业状态的市场为78家,2014年全年交易额超过12万亿。除此之外,数据还表明了2014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处于暂停交易或停业状态的市场数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2%。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截止2015年底,中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已达到1021家,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约38.2%,实物交易规模超过30万亿元。从近年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数量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整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种数量上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成本,拓宽了市场的辐射面积。

(二)交易方式

基于“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提供的交易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现货远期交易、即期现货电子交易、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中远期仓单交易、即期现货交易、协商交易、现货连续交易、现货递延交易、现货竞价交易、现货招标交易。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交易方式中主要以即期现货电子交易为主。截止2015年底,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共有超过1000家即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其交易规模在逐步扩大。同时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主要提供信息资讯服务如市场行情服务、行业研究报告下载服务、广告服务等,并不直接提供交易服务以及交易相关的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和结算服务等,此类平台如我的钢铁网、中国化工网等。第二类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如撮合交易、质量检查、资金融通、资金结算、货物的仓储物流服务等,此类平台如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广西糖网、广东塑料交易所等。

三、“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激增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的政策影响,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滋生了诸多风险,如法律性风险、投机性风险、流动性风险、资金安全性风险、账户安全性风险、市场运营风险、系统性风险、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商品监管风险、套期保值风险、套利风险、交易操作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等。

(二)监管不到位

目前,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单位数量多且杂乱,一旦出现问题存在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可见这些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监管是不到位的。例如2015年下半年泛亚金属风险事件,由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审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对稀有金属铟的交易服务,助长了其进行过度的服务创新,推出了“日金宝”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向投资者许以年化13.68%的回报,吸引了诸多投资者。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铋锗分会数据显示,泛亚交易所必须保证该交易市场的铟价每年至少18%的涨幅,才能支付其承诺给投资者和生产企业的回报和溢价。然而市场上的稀有金属铟价格并没有像泛亚交易所预期的那样持续上涨,最终导致泛亚交易所资金风险激增,出现了兑付危机。以上泛亚金属风险事件也给整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机构敲响了监管的警钟。

(三)市场主体各自为营

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许多传统的大宗商品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在线上创立自己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如上海大宗钢铁交易中心、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广东塑料交易所等,但它们由于针对的客户群主要还是原来传统线下的客户,各个市场想要维持它们企业自身的既得利益,放在自身市场上的某些有效数据只开放给其平台会员查看,对外开放度低,导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出现了各自为营的局面,缺乏有效整合。

(四)服务模式同质化

在“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提供的交易服务大多是以标准化的大宗商品为主,缺乏个性化、定制化这类增值服务。随着市场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新增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也同样提供与前期存在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相同的服务,基于这样的形势下,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的大多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都只是实现了大宗商品交易中部分服务的电子化,且其提供的服务模式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恰恰缺乏了一些带有高附加价值的增值服务,例如极其缺乏一些贴合顾客需求的一站式、综合性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服务。

四、“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趋势与对策研究

(一)发展趋势

1.交易平台化。随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如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广东塑料交易所、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上海大宗钢铁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上的平台来进行交易,简化了原来传统大宗交易复杂的交易流程。同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化也使得大宗商品的供求信息相比以往更加透明,减少了传统大宗商品交易中供求信息不称问题,由此可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交易的效益及效率。

2.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物流信息等数据,这些数据汇总起来的体量是非常庞大的。在大数据驱动的时代契机下,各个大宗商品专业市场需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识别、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提高自身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服务能力。

3.运用新技术。“互联网+”时代,涌现了一批新的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射频技术。在这些新技术应用的支撑下,将各类信息加入到互联网中,将会得到一个汇集百亿、千亿甚至万亿连接的网络,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发展无疑需要这样的契机,如果将大宗商品市场中关于商品、参与者、流程、数据等结合在一起,那么可想而知大宗商品市场的辐射面积将会大幅度地拓宽,它是与上万亿的网络覆盖面成正比的。由此可见运用新技术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对策建议

1.完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法律法规。中国政府要完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完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法律法规要着重注意以下方面如高级管理人员管理规定、信息披露制度、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高级管理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合规性检查年审制度、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

2.强化市场监管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商务部、各级政府等大宗商品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大宗商品领域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力度。为避免出现监管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各个监管机构务必把监管行为落到实处,必须严格要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各个市场主体在完全遵守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创新,进而推动整个大宗电子交易市场在规范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向上发展。

3.协同推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来协同推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有效整合。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即实施一些政策来鼓励在大宗商品领域竞争力较强的平台去有效整合现有的资源。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本身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把一些落后的、分散的、竞争能力弱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淘汰出局或者由实力强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兼并,进而推动整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有效整合。

4.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集聚效应来整合现有市场上的各类资源,从整体化的视角出发来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时刻谨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一种集交易、金融、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同时注重提高服务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增强服务的质量,进而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强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俞越.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大宗商品市场升级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22:68-69.

[2]刘莉.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2:88-93.

[3]姜超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01:64-67.

[4]蔡进.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6-9.

[5]蒋天颖,谢敏,郑长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现状与运作机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6]赵绍辉.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行业十大事件[EB/OL].http:///opiniondetail.aspx?doc=2014122290036, 2014-12-22.

第4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9月11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面向环卫领域的综合性平台――桑德环卫云平台正式。

从模拟视频中看到,这个融入互联网思维的平台可提供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到垃圾处理的综合服务,并对环卫作业、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物资回收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实时环卫数据。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桑德集团创始人文一波向《财经界》记者表示,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创新,可对环卫服务所涉及的各类设施运营及人员作业进行全程实时监管,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在他看来,此举或将改变传统环卫产业运营模式,顺应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趋势,预期将对未来环卫一体化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地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传统环卫产业亟需变革

从目前现状看,我国环卫产业还处于零散经营、粗放管理、不规范作业和很低的器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农村环卫状况和老龄化严重的环卫工作人员现状都不容乐观。

可以想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这样的状况显然难以持续,但关键问题是,谁来提升整个环卫产业的服务水平?

对于庞大的环卫产业而言,仅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显然杯水车薪。最根本的解决之道,需要整个产业的变革。

文一波认为,跟其他传统产业一样,环卫产业更需要实现投资、运营、设备维护和人员水平的提升,推动产业一体化经营。如果要让产业做大还要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

尽管我国当前已是互联网产业发展最为快速的国家之一,但不可否认,由于受机制体制的限制,一些传统产业还未能与之进行很好的产业结合,低水平的环卫工作显然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产业代表。

案例比比皆是。文一波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机器包括车辆很落后,没有根据中国环卫的特点对环卫车辆进行设计。比如说洒水、吸尘、压缩、运输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很多城市社区都有垃圾转运站,不可持续的垃圾中转运输清扫方式依然是我们的主要方式。”

一些集镇和乡村的环卫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很多农村的河、池塘都变成了垃圾的消纳场,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样的产业格局下,整个环卫产业变革势不可挡。在环保领域已经深耕二十余年的文一波提出,要真正使环卫产业可以持续,必须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动产业向自动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变革中也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在他看来,未来,随着社会对环卫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环卫要求的提升,此前增长较慢的环卫产业会迎来一个极快速的增长。

探索“互联网+环卫”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推进,互联网和其他产业之间已经不再纠结于“谁颠覆谁”的问题,身处最前沿的产业大佬们越来越发现:其实,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传统产业需要与互联网结合才能找到挖掘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样地,互联网也离不开传统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支撑,互联网等于虚幻的存在。

最重要的,其实是要找到两个产业之间最合适的结合点。这并不是说,用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方式,替代掉现在的环卫工人作业,而是需要“有一套体系对环卫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文一波认为,在整个引领智能环卫全产业链的模式中,应包括软件、硬件、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多个产业的结合。

在这个理念下,环卫产业的互联网思路变得日益清晰:即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起一个以智慧环卫为核心的综合平台,提供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到垃圾处理的综合服务,并对环卫作业、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物资回收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实时环卫数据。

在业界看来,建立这样一个环卫平台还有未来之义,因为平台的开放属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不仅仅局限于环卫作业,还能实现多业务协同,包括废气物资回收、物流、广告,以及废气物资回收之后的线上交易,系统的数据会不断地累积并进行未来的开发。

打造互联网环卫产业群

作为环卫云平台的先行者,桑德环境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已开始积极打造这一生态系统。

据了解,自2014年来,桑德环卫已陆续签约湖北宜昌市、河北宁晋县、湖南永兴县、安徽蚌埠市等环卫项目,并已在全国成立近30家项目公司,一线员工超过8000人,清扫保洁面积超过5000万O,服务人口超过300万人。

这些传统的环卫服务项目,都将是环卫云平台的重要依托。桑德环卫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平台对环卫服务所涉及的各类设施运营及人员作业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可以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这只是初期目标,文一波提出,环卫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就是要通过为各级环卫管理元素配备不同的感知设备、智能终端,形成一个信息互联互通的物联网络,实现环卫及环卫业务处理计算机化、业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共享网络化及管理决策科学化,全面提高环卫运营服务能力。

他希望未来能“利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科技手段,构建起以互联网环卫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基层环卫运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城乡最后一公里物流、依托环卫运营的广告、环境大数据服务及其互联网增值服务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环卫产业群”。

这就需要环卫产业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在业界看来,互联网打通一切,环卫产业模式变革怕的不是竞争,而是没有竞争。

业界的担心不无道理,按照我国以往的创新经验,最先尝试和接受新兴模式的往往都是市场化需求迫切、行政限制少的地区。传统的环卫领域更是不能避免这样的模式惯性。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环卫领域的模式创新一般都是从比较偏远的地区入手,像北上广这类环境卫生诉求更为迫切的大都市反而容易固守成规。

第5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来自移动互联行业的投资者、开发者、行业专家、媒体人等百位参与者将被分为十个小组,就移动互联网领域的20个热点议题进行讨论。

活动将至,主办方今日揭晓了活动参与嘉宾与热点议题。据悉,参与活动的投资者包括:上地天使投资、蓝驰创投、CyberAgent Ventures、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想投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DCM等国内外知名投资公司。

活动当天将现场《Mobile workshop 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发者调查报告*数据简报》完整报告。

关于移动互联的20个细分话题包括:

系统平台——不同OS与浏览器走势分析;浏览器的开放平台机会;Web App在浏览器端的机会;Android变异系统机会分析;从OS进化看开发方向

应用工具——典型、热点应用工具分析;不同类别工具市场成熟度集中度分析;应用工具开发盲区;跨平台工具开发;App安全、统计、工具开发

social社区——IM-微博-SNS等主流应用分析;Kik类市场机会分析;碎片时间与用户社交使用行为分析;与LBS相关的SNS;Social开放潮分析

娱乐游戏——热点排行游戏产品分析,游戏应用盈利状况分析,不同游戏平台动向分析,音乐类产品应用与版权渠道分析,手机视频市场前景探讨

电子商务——团购如何通过手机到达用户;电子商务植入Apps;基于Apps的电子商务Network可能性;移动支付与Apps微支付市场推进分析

广告营销——App如何用来营销;典型Case Study;移动广告网络;用户习惯-偏好-场景与营销方法,移动广告-媒介接触与营销效果评估

LBS——位置服务如何超越Check In;LBS与SNS、电子商务、微博、结合状况及融合前景;GIS、街景、AR与LBS 关系变化趋向;Layar分析

手机阅读——电子书、电子杂志在手机端市场前景;手机与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未来市场格局分析;典型、热点手机阅读应用产品分析

生活服务——移动互联与本地化生效消费资讯服务的最佳结合案例分析;房产、餐饮、娱乐、电商、团购、地方门户网站的移动互联网布局

特别例外——编外主题,非常规话题,创新、特异主题

渠道分发——App海外市场在i OS、Android等多平台分发渠道分析;如何选择优秀的商;、联合运营与直接卖掉产品之间的分界如何把握

版权合作——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音乐、出版物、游戏版权交易市场状况分析;版权渠道选择;计量与计费方法;版权保护新技术手段

推广合作——App自己的营销怎么做,推广方法与营销渠道;用户发展、流量推广与交换;提高用户黏性的关键;如何以免费带动收费

技术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所必须关注的重大技术创新;AR增强现实技术、3D显示技术与应用、html5与内容应用分发、云视频

应用商店——运营商、终端商、OS、浏览器、第三方等不同应用商店发展状况分析 ;开发者的跨平台策略; 如何利用In-app payments杠杆

终端设备——从终端技术、产品形态看应用开发方向;终端的标准化与开放平台选择;终端厂商的价值链扩展路径差异及前景分析

电信产业——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应用层的新动向分析;运营商的OS、IM、微博、Kik、移动支付业务分析;移动互联网生态基础变化

互联网公司——门户、视频、搜索、电商、社区等互联网公司的移动战略;在互联网App化的当下,Web思维如何转换为App思维,具体如何行动

娱乐产业——娱乐产业的移动机遇?音乐、影视、电视业者进驻移动互联网的路径与方法,传统基于SP的无线娱乐产业如何向App转换

特别例外——编外主题,非常规话题,创新、特异主题

第6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互联网时代;数据业务;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How to Marketing Data Services in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Li Jincai

(Inner Mongolia Co,Ltd.,China Mobile,Hohhot010010,China)

Abstract:Data from the new Internet era,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business marketing data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Keywords:New age of the Internet;Data services;Marketing;Strategy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Web技术的互联网产业也逐渐成熟;由于开放性思路在互联网产业中的深入,数据业务在当前新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在新互联网时代怎样进行数据业务营销?为公司和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数据业务营销人员必备的一种销售技能。在新互联网时代,要想做好数据营销业务,必须从我国新互联网时期数据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的剖析,针对数据业务在各级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全新的营销策略,并将不同需求的数据业务市场进行业务目标的细化,提出实施数据业务营销的策略。

一、新互联网时代下数据业务的现状

新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让丰富的数字资源能高效、安全的实现共享;数据业务是根据传输协议,在不同的功能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业务;是指通过移动网络在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上传送语音、视频及各种信息事务处理的数字传输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特别是现代化联系方式的使用,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数据业务的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增加,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通信巨头之间为扩大数据业务的市场份额展开了竞争,各个运营商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移动网络,拓展新的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首先,数据业务量迅速增长,为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和使用特点,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商不断地推出新的数据业务应用平台,大大地刺激了数据业务量的增加;其次,移动数据产品的用户群对运营商推出新业务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移动数据应用也越来也普及,其数据业务的发展也上升到主流业务的地位;再次,移动数据用户群体的需求专业化、多样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群体需求迫使运营商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进行数据业务的详细分类,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采用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个性化化数据业务服务。

二、新互联网时代数据业务在各级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Web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运营商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采用不同的竞争方式占领着移动数据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数据业务营销工作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拓展。综合分析数据业务在新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中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数据业务营销在面对不同群体需求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业务促销方案及策略的影响。在各个运营商打入市场、占领市场过程中,多样化、专业化的促销活动是每个运营商惯用的手段,移动数据营销也不例外。由于在促销过程中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促销手段也应该进行科学规划,并且不断发生变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而现有的促销方案及策划形式单一,层次化不强,从而造成数据业务的促销活动起不到应有效果的状况。

(二)数据业务中业务价格定位的影响。有些移动通信运营商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以价格战争夺市场,忽略了必要的成本控制和预算,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一些数据业务的营销,因缺乏市场的考察和对消费群体科学地分析,没有对市场中移动数据的消费群体进行详细的分类,造成层次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导致营销达不到必要的效果甚至造成某项数据业务的营销失败。

(三)数据业务营销中产品定位与服务的影响。数据业务中的每一个产品都是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移动数据产品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有些地区受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数据业务发展不均衡,手机短信平台的业务量占全部数据业务效益一半以上,而一些附加值高的数据业务营销率比较低,收入相对较少,这些数据业务的拓展还没有达到数据营销的需求;其次,虽然产品的业务平台很优秀,但是缺乏对应的数据业务服务措施,致使移动数据产品和服务相对分离,不能将数据产品定位及数据产品服务有效地结合,甚至会导致优秀产品失去应有的消费市场;再次,层次化、多元化的移动数据产品是面向不同客户需求而开发的,有些客服面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时,不能及时准确地给予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这也给移动数据产品的营销带来不良影响。

三、新互联网时代数据业务的营销策略

(一)移动数据产品促销方案科学化的营销策略。在进行数据业务产品促销之前,应针对本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和竞争对手进行深入调查及分析,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价格的竞争很重要,但是循环的降价又会阻碍本产品的客户使用新的数据业务;这就要求在促销的同时与移动数据传输平台的主要供应商建立密切、可靠的伙伴关系,从而达到以价格的优势占领同类数据产品市场较大份额;同时,科学地选择不同的媒体进行推广宣传,扩大数据产品的宣传声势,针对不同需求目标的消费群体,在他们集中生活或工作的地区进行多样化宣传推广等。移动数据产品促销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移动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数据业务促销前,必须对推广宣传的费用及预期新增加的利润找到一个平衡点,科学地进行促销规划,达到占领市场与扩大效益的双赢局面。

(二)复式定价模式促进数据业务的营销。每个移动数据产品的价格决定着这个产品的消费群体定位和市场的占有率,在数据业务营销中采用资费复式组合的方式,给消费者一个印象价格,同时制定弹性灵活的价格方案;既让消费者感觉到资费的低廉,同时让消费者对所用的数据业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有效地增加市场份额;同时,面对竞争对手推出同类的产品时,应该与其保持合理的产品价格差距,这样既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现有的客户群体使用新的数据业务。

(三)数据产品多元化及营销渠道多样化的数据业务营销策略。在对数据业务进行营销、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应坚持在原有移动数据产品基础上进行细化,在移动数据产品的定位策略上,以主打产品为主要载体,拓展外延的服务品牌,形成一个强势产品带动多个附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局面,同时还要建立渠道、新业务渠道等多层次的营销渠道,从而达到本品牌的数据业务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互联网;电力营销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国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联网工程快速实施、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全球电力互联网建设逐步启动,智能互联电网的建设使得风力、太阳能与水力等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有了新的可能,在互联特高压电网和智能自动化配网的强力支撑下,可就地将可再生能源通过分布式发电产生的电能接入到电网中使负荷平衡,同时同微网联结在一起,继而将配电网,甚至是整个电网的运行模式改变。在智能电网快速向前发展和“两头放开”的新电改进程中,社会各界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并网以及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给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的电力营销带来诸多影响和巨大冲击,下面就问题入手,对智能电网下的互联网+电力营销展开具体分析探讨。

一、智能电网和互联网发展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一)对购电电价的影响

智能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电力输配网将一改以往单向的树形结构,向着双向、多元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电设备价格逐步降低,更多的电力用户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电设备,使其兼具电力消费者和分布式电能生产者的身份。但在现行的《电力法》中,电力消费者与生产者并没有统一,是完全独立的,即使是有自备电厂,兼具电力消费者与生产者两重身份的企业,其在业务流程上也依然是单向、独立的,所以不论是电能计量,还是电费的收取都是分开独立进行。目前分布式发电特别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尚未完全进入商业化阶段,所以还无法完全以商业化市场竞争为准进行定价,同时也不具备直接参与到电力市场竞争当中的能力。因为受限于发电成本,国家针对分布式电源实行价格扶持政策,采用固定的电价。这样就会把供电企业购电均价提高,使供电企业成本增加。

(二)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电力市场向良性竞争状态的自由电力市场过渡,可以说电力市场化是在智能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制度基础。从分布式电源的投资方式与运营商来看,其实力不是很强且分散。针对此种情况,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电、售电等电力市场主体,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电力生产、销售环节。从目前电网企业关于坚强智能电网的定义可见,是基于传统垄断性电网建立起来的,最终形成的智能电网将带有一定垄断性;从能源发展趋势与分布式电源自身特点来看,未来分布式发电设备与储能设备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电网的垄断性,并在零售市场上彻底打破垄断性,让电力市场竞争更为自由。

(三)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风能、太阳能与水能等分布式发电极易受到自然因素限制,相较于常规的化石能源发电,因为存在随机性与间歇性特点,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影响对电力用户安全可靠供电。

(四)对用户需求的影响

智能电网下电力营销的关键技术就是能够及时响应、满足用户需求,通常都是以需求特性波动因子与供应取向幅值的偏离大小为量化指标,可以将供需一体化特有的联动特性更好地体现出来,维持电力供需平衡,并利用电价差异这一经济杠杆激发电力市场主体活力。供电公司的运行成本、售电量、售电均价等电力营销层面都在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影响下发生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针对用户方单向售电的模式,供需双方在并网售电模式下有了利益上的博弈。

(五)对电力营销服务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发展处于起始阶段,需要在不断实践发展中认识和研究智能电网给电网终端用户带来的影响。从本质上来看,在终端用户方面智能电网所体现出的互动性概念,就是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与通信技术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到并网后的变化反映出来。在电网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建设方案中提出了先进性和实用性、前瞻性与双向互动、信息采集全面覆盖等多个建设原则,拟实现的功能有智能用电服务与支撑三网融合、家电控制用电、水电气热“四表合一”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以及社区信息服务。这样在智能电网通信信道的支持下,智能电力小区成功地将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互联网与电力网融合在一起,既保证了电力的安全生产,又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上来,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阶段针对智能电力小区的技术实施方案中既包含了三网融合技术与光发电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又包含了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分布式电源,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终端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电网企业将为电力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能源供应综合服务。

(六)对电力营销模式的影响

国家实施新增配电市场和售电市场放开的新电改,供电企业须提升竞争力保存量市场抢增量市场,电力营销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垄断“坐地电商”向市场激烈竞争的“度电必争”的“推销电商”跨越。国家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电力营销必须适应从线下服务的“传统电商”向网上互动服务的客户触点可及的现代“互联网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跨越。

二、电力网络营销的现状

(一)电力营销体系不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变革,电力体制改革虽然经历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系统重发电轻用电以及到市场经济过渡阶段重输变电发展建设轻配网建设发展和重生产轻营销的烙印根深蒂固。目前供电企业还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电力营销体系,诸如后勤物资保障影响基建与生产,基建与生产运行检修制约电力营销等等,未真正构建起以市场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营销体系。在国家推进绿色发展、“互联网+”发展战略以及“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新电改,供电企业内部各专业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集约整合,供电企业与广大电力用户电力销售服务互动信息未实现高效、准确、稳定的交互,因此,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有待加快试点研究与全面推进。

(二)供电企业内部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未完全形成

受一直以来电力销售垄断经营体制影响,供电企业内部员工的奖惩激励在公平方面考虑过多,但在效率方面没有拉大收入差距来充分体现按业绩贡献率等进行分配,因此,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业务技术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营销人员不具备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

由于电力生产和销售特殊性,国家对电力销售一直采取垄断经营方式,虽然供电企业内部不断强化以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服务为宗旨,这种自上而下的非员工主动自觉行为,未经过激烈的甚至残酷的电力营销市场竞争洗礼,供电企业内部员工并不能刻骨铭心地完全树立起危机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更谈不上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互联网+电力营销市场竞争意识。

(四)营销人员市场经济业务知识匮乏

一直以来,电力营销模式都有很强的垄断性,使得服务型的供电企业未体现企业的市场主体角色,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造成了供电企业员工市场主体角色缺失,电力市场经济和电力互联网营销等相关业务知识匮乏。

三、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网络营销的应对策略

(一)供电企业要加快构建其完善的营销理念和营销体系

在以市场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树立供需双方能够在电力网络平台上进行双向互动、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以及通过公平竞争或合作开拓电力市场的经营理念。加快试点和全面推广建立能够与电力网络营销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于用户个性化需求及定制化需求的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电力客户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或网络办理报装用电(售电前服务)、电费缴纳(售中服务)、故障报修(售后服务)等用电业务,逐步建立起网络电商的新型电力营销服务体系。

(二)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证电力网络运营质量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力网络营销的基础保障,所以,供电企业要在此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与建设力度,使企业的网络安全得到有力保证。在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时采用防火墙通道的方式,使电力营销网络有可靠、高效的网络系统作为支持,有效保证运营质量。一方面,要加强以提升配网自动化为核心的满足电网末端服务的智能电网规划与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试点研究和推进水、电、气、热信息采集网络与有线电视、通信数据、互联网融合战略合作,为网上互动的触点可及的电力营销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同时,加快实现供电企业各专业信息共享,为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提供充足的高效便捷的信息支撑。

(三)树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供电企业竞争实力

在网络经济时代,供电企业必须认识到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单单只是价格、质量和服务上的竞争,网络竞争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客户忠诚度成为争夺的焦点。基于此,供电企业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在兼顾公平与效率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按业绩贡献率为主的工资待遇分配机制,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市场竞争服务意识和潜能,激发降本提质增效和市场活力。

(四)加强对营销队伍的建设,为电力网络营销奠定基础

作为电力网络营销的主力,当前电力企业的营销队伍当中缺少既掌握电力专业技术,又懂得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且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为此,要在营销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市场经济原理和法规、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互联网网络知识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网络经济和现代营销相关知识培训及典型试点等实践。

结论

在电力市场逐渐开放、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营销体系和手段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因素。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给并网电价、电力市场、用户需求与电能价格体系以及电网终端用户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未来的电力营销应以智能电网为依托,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在智能电网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电网与电力用户间的双向互动,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制定出能够将产品价值真实反映出来,灵活的电价形成机制,合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彭松洁.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的营销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47-47.

第8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红橙 产业转型升级

一、引言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是为了不断加快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各行业的创新能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而拟定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代表,不仅可以有效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还可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结合,提高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以形成更大范围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数字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并且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水平。种植业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而红橙作为廉江的三大法宝之一(三大法宝:红橙、电饭煲、杨桃),红橙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大地促进着廉江经济的发展。

二、红橙产业的当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就以廉江为例,廉江红橙虽被誉为“国宴佳果”,但是这个名号也仅局限于廉江地区,而对于市外、省外的人们对廉江红橙并不了解,足以说明红橙的知名度相对来说并不高。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引起各领域的不平衡发展,这对红橙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为廉江市农村较为分散,城乡之间联系不密切,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红橙物流的配送。城乡之间交通不便捷,容易使商业贸易出现停滞。廉江市区与红橙的种植地相距较远,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交通不便利,运输网络不完善,导致运输红橙农产品的成本高,阻塞农产品供应链。

参差不齐的红橙品质,导致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在当地,人们判定农产品的水准较低,红橙种植户对红橙的种植技术不重视,加上一些无良商人为了从廉江红橙市场中获取利润,比如将化州橙伪装成廉江红橙,以较低等品质的果种流入各地市场,大大地影响红橙口碑,导致红橙在互联网时代中出于相对劣势地位。

当地人们文化相对落后,“互联网+红橙”的理念淡薄。部分红橙种植户并不了解网购、互联网等,也不能正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这种理念的缺失会导致红橙发展相对滞后,阻碍廉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并且粤西地区人才结构不合理,70%的专业人员集中于教育和卫生系统,缺乏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人才流失严重。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廉江红橙遭受着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黄龙病,导致大面积的红橙树枯死,生产产量大量下滑。并且廉江红橙的周期较短,仅有三个月,11月、12月、1月,1月后在廉江地区能够采摘的红橙几乎产完了,但红橙种植户并不懂得运用新保鲜技术对红橙进行深加工,品牌不能让人深刻认识,红橙产业链停滞。

综上述原因,廉江红橙的品牌影响力不断下滑,生产链条出现停滞状态,廉江红橙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说,廉江红橙应该跟上互联网“步伐”,把握好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促进红橙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升级优化,为传统农业的重大改革提供动力。

三、互联网+对红橙产业的影响

(1)“互联网+”有利于传统行业扩大产品销路,打开国际市场。红橙卖方通过互联网将产品推销出去,不仅扩大了红橙市场,打响廉江红橙品牌,还能辐射带动廉江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

(2)“互联网+”有助于真实把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减少产品滞销。传统的红橙生产者一般依托自然因素、天气状况来估量市场对红橙的需求,这样很大程度会导致产品滞销,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商业交易,卖方可以从买方处得到第一手需求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在网上销售红橙,减少农产品的滞销、浪费。利用网络指导红橙的生产和销售,

(3)“互联网+”有利于改良传统种植方式,提高种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品,而更愿意选择新颖的产品。果农可以利用这一商机,利用互联网所收集的准确及时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良传统种植方式,改进种植技术,为拓宽红橙经销的市场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4)“互联网+”有利于红橙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的集聚。如今我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也越来越分散,并且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利、信息不流畅,导致人们的个性化的需求无法集中。而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点,它能将红橙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和供给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规模较大且集中的网络平台。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互联网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红橙的辐射带动力,同时也为红橙运输成本的减少提供了条件,提高了产品流通效率。

(5)“互联网+”有利于创新红橙的物流技术和保鲜技术。红橙与其他水果相比起来,保鲜时间较长,按常理来说,在物流技术与保鲜技术方面不需要太过于讲究和专业化。但随着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运输的路程越来越远,对红橙网络销售的挑战也随之增加。“互联网+”创新了红橙的物流保鲜技术,比如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平台,通过一系列冷链技术将农产品以高品质状态输送到目的地,使农产品走的更远更好成为可能。

(6)“互联网+”有利于推动政府财政税收的增长。“互联网+”为廉江红橙销售打开了外地市场,红橙被销售出去的同时也为廉江市免费做广告,对廉江市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红橙市场价值量的提高也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

四、加强互联网+红橙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1)充分利用互联网,注重廉江红橙品牌的打造。互联网能够为产品实现产业化,促进红橙产业的优化升级。廉江红橙作为廉江市的支柱产业,廉江政府应该注重廉江红橙的品牌打造,颁布相关政策,实现红橙种植的专业化、集约化。在政策上实现“互联网+红橙”,打造优质红橙供应链体系,打造优质廉江红橙品牌,促进传统支柱行业发展,真正形成“一地一味”、“一城一业”、“一村一品”。

(2)加强对“互联网+红橙”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理念的了解。在加强人们文化素质建设的同时,从知识层面上提高红橙种植者和销售者的互联网的应用能力。

(3)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缩小城乡之间信息化的代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现如今廉江市电商企业比较稀少,从事网络技术性人才很匮乏,人才的缺失也是“互联网+红橙”转变的一大障碍。

(4)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从目前的廉江市的发展状况来说,要实现一个完整的网上购物体验是较困难的,因为该地区在很多条件上都制约着完整购物体验的形成。所以说要加强“互联网+红橙”建设,政府应该完善交通基础信息网,加强城乡联系。

(5)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保证红橙及其农副产品的品质。红橙品质在市场上参差不齐,这更是给“互联网+红橙”模式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可以引进农资、农技、农具三大板块,让红橙果农的生产更加的标准化,只有生产标准化了,才能够让产品走的更远。

(6)借助互联网,实现地域性土特产平台和交互性供应链采购平台的建设。所谓地域性土特产平台,在丰收季节,果农可以以地域为标志通过网上直销,扩大推广。

五、总结

“互联网+红橙”为红橙产业这一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新机遇,根据廉江市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红橙”是具有一个值得期盼的前景的,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互联网+红橙” 但两者的结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整合协调能力,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红橙种植户、消费者在这一战略实现的贡献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淑娟.2009年广东省廉江市首批荔枝出口美国[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9,(06) .

[2] 关安全.廉江市红江橙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果业信息,2009,(02).

[3] 许忠.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J]. 中国市场,2009,(41).

[4] 王大文.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问题分析[J]. 中国市场,2007,(15).

[5] 张国栋.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D]. 北京邮电大学,2009.

[6]戴建中.电子商务概论》(高等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网络微小企业;融资体系;互联网络;电子商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07-02

一、网络微小企业的影响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值得关注的是,网民的快速增长也使电子商务得到迅速普及,我国网购用户达到1.9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用户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增长了59.7%,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网络应用。

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网络微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等产生了很多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市场范围涉及相对较广

互联网普及之前,企业的市场与拓展仅限于传统的生产、销售等业务。受到地理区域的制约,企业的市场开拓速度与广度也受到了局限,生产规模与潜在的消费者也被限制。但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大量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跨国经营也更加自由便利,大大扩展了销售范围,这往往又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了微小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企业经营成本较低

凭借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网站推广和支付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直接达成交易。这又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手段有很大不同,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尤其节约商务沟通和非实物交易的成本,包括信息搜索成本和企业各方面的管理成本等。减少网络微小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交易成本。而企业管理上的扁平化也可以使得微小网络企业运作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三)企业竞争力较强

互联网上购网站种类很多,微小企业要想生存,也必然面临着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现代交易手段也是对一家微小企业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驾驭能力的考验。电子商务给各个微小企业带来的机遇是公平的,就看企业能否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根据市场变化设计和制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网络商品交易对于企业的人、财、物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赋予企业更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又能够使微小企业检索各种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

(四)经营方式较以往变化较大

互联网的出现和商业化应用,使许多网络微小企业可以凭借这一平台尝试产品销售。其生产和销售方式与传统生产销售相比区别较大。经营场所分散、工作时间弹性较大,支付方式多样化给到企业可以及时与消费者和供应商进行沟通的机会,获得相对以往更多的供求信息和技术变化趋势信息。企业的促销方式也从以往的人员推销转向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降低促销费用。只要微小企业通过努力,市场的国际化开拓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可以形象地认为,企业不出家门,就可以感知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就要求网络微小企业经营者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背景和对于电子商务的掌握能力。相比欧美国家,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起步稍晚,它在中国经历的时间也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让人难于置信,网络交易额没年都数倍、数十倍地增长。电子商务、网上商店,也帮助企业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慧聪商务网、环球资源网都是比较有影响的电子商务平台,人们可以在一些平台上免费浏览信息、免费开店、免费产品信息,会员制收费模式也同样给网络微小企业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互联网为网络微小企业提供了互动、多样和相对便利的购物平台。

二、网络微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特点

微小企业融资难在国际上也较普遍。世界银行通过调查45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情况之后,在2008年11月发表报告认为,由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高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它们从银行获得借贷就处于劣势。在研究方面,因为对微小企业融资问题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因此在分析方面大多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起研究。参考各类文献,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较为普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首先,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可以减少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交易费用可以节约,从而减少融资成本。因此,内源融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情况并不乐观,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留存利润空间不大。二是在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较长的信用记录,我国股权、债券等资本市场也还不是很成熟,门槛也较高。因此,对微小企业而言,要利用上市或是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方式融资不太现实。即使是门槛较低的创业板市场,大部分的网络微小企业也无法满足其上市要求。再次,结构治理不够完善,大部分微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在管理等水平上还需要提升。其次,在向银行融资款方面,微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并非易事。根据统计,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服务型微小企业中仅占5%左右。由于商业银行对于其客户的考核大多关注大中型企业,对微小企业多少存在有信贷歧视,在借贷问题上,自然就形成了各企业间的不平等待遇。另外,服务型微小企业的贷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资金需求,贷款频率高、数额少、风险大、时间性强,因此很难引起银行的兴趣。所以,尽管有许多可能的融资渠道,但对于解决我国微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还存在许多障碍和瓶颈。

网络微小企业作为微小企业较典型且占比较大的群体,以上概述显然对其更加适用和贴切。根据网络微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总结特点如下:

(一)网络微小企业贷款期限短

网络微小企业贷款是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的一种全新的融资业务。其贷款人群与大中型企业的法人不同,更主要的是侧重于对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的网络商家、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或农户这样的一些人群。网络微小企业的贷款期限短、资金用途多(以流动资金形式)、使用周期短。

(二)网络微小企业贷款金额小

网络商家的贷款额度很小,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贷款额度因贷款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贷款条件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抵押和质押条件等。银行需要在对网络微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有新的认识,它们更看重的是借款人本身的素质和经营状况。这同样也驱使银行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适合网络微小企业的信贷产品。

(三)网络微小企业需要有第三方评价的支持

网络微小企业的业务大多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由于产品的差异性小很容易被仿冒或虚假操作,导致微小企业的信用记录的可信度降低。有些网络小企业遇到贷款难,主要是因为贷款的信用历史短以及小企业缺乏抵押品。通过第三方网络上收集到微小企业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数据,以及参考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可以为银行正确评估其贷款需求提供帮助。

三、未来网络微小企业融资可尝试的创新之路

(一)设立专门的网络商家金融机构

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成立专门的网络商家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专门的网络商家金融机构对网络商家的经营状况、商家人品、能力等信息的了解会更加深入,盈利性要求不如商业银行那么高。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责主要是对需要扶持的微小企业提供方法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

(二)积极开展各类金融机构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较发达,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也很快,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成为网络微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联储2003年调查结果表明,56.8%的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43.2%的小企业从非银行类机构获得贷款。也就是说,有四成多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通过非银行类机构得到了满足。如我国目前开展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吸收公众存款,经营贷款业务的新型机构,是我国旨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而进行的重要金融体制创新。应尽快开展试点工作,为对各类有紧急融资需求的微小企业提供安全、规范的贷款。

(三)信用卡融资业务

美国与2003的调查显示,小企业通过信用卡借款获得融资的小企业数占比为48.1%,5年上升了14%,成为微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渠道。针对网络微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贷款期限短的特点,各大商业银行机构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信用卡市场,适度扩大个人和企业信用卡授信额度,使部分网络微小企业短期、小额的流动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信用卡融资得到满足。

(四)发展多元化的直接融资市场

20世纪后期美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致使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大企业纷纷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使银行业将注意力向小企业领域转移,并创造出一系列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小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因此,我国也应采取鼓励大中企业更多通过市场方式获得融资,进而促使银行贷款更多地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的发展策略。与此同时,加快二板、三板市场建设,为优质小企业创造市场融资平台。还要加快对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小企业直接或集合发行企业债券的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微小企业贷款问题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借鉴海内外合理的经验,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微小企业贷款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 张功平.微贷何以可行[J].中国农村金融,2011,(10).

[2] 马小红.C2C网上商城信用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13-15.

[3] 刘月超,余欣.微小企业融资:融资瓶颈如何“突围”[J].中国金融家,2007,(9):35-39.

[4] 潘如军.小微贷款:创新银行信贷特色化发展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