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老年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第2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而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护理风险相对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护理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自身健康愈加关注,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于护理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院针对老年患者护理风险,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非常必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1日~2012年11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32例,女16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5~84岁,平均(70.88±8.05)岁。选取该院2013年3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31例,女169例)作为管理组,年龄65~85岁,平均(71.34±8.30)岁。纳入标准:年龄在65岁及以上者;需接受住院治疗、护理者,非疗养性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科室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就诊时进行基本的病情判断、健康状况评估,依主症执行护理路径,结合医师建议、患者状况,增加专科护理,补充注意事项,给予基本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当患者有家属陪同时,注重对家属的宣教,指导后者辅助完成生活、饮食、心理护理[2]。护理管理遵照执行常规的医院风险管理,并不给予老年患者专项管理。

1.2.2管理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专项管理,制定老年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遵照执行。①差错防范:老年病患者众多、病情各有特点,且广泛分布于各科室之中,其护理工作繁重、路径繁复,护理中易因主客观原因出现差错,例如患者合并症众多,治疗主症时可能使用相关合并禁忌药物;主要措施有:严肃职业态度,杜绝马虎大意;建立健全责任制,执行严格的追责制;促进建立差错提醒制度、患者信息制度,减少医源性的差错。②意外事件防范: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涉及意识、认知能力、活动能力损害病症较多,发病后多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活动能力受限,又因老年人受年龄、阅历影响,接受、学习能力较差,易发生坠床、摔倒、误吸、走失等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应对措施:完善、维护、整顿防护设备,如床头防护带、地板防滑垫、扶手、身份标牌、病房监控等,将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此外,加强巡视、监控,促进家属配合,执行全程监控;重点监控,如认知功能严重受损,但有活动能力易走失者,应加强监管,尽量避免外出,对于吞咽能力较差者,避免摄入过硬、油腻食物,等。③护患纠纷:老年患者病情多较重,危殆患者众多,患者家属心理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情绪,易产生纠纷;此外,老年患者步入老年期多固执,部分患者处于对病情的担忧可能伴有抑郁症状、脾气暴躁,应加强心理护理,选派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护理人员。④并发症预防:老年人抵抗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弱,又因病情多危重、多合并基础疾病,引发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应对措施:据症护理,对于脑卒中等可致泌尿系统失常等老年患者加强泌尿道护理,留置导尿管,严格操作,等,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提高皮肤护理标准,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加强康复性护理,可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促进血流畅通,定时翻身等。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护理差错、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效用对比 管理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组基护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安全事故、患者结局、医患纠纷情况 管理组护理差错、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基本管理内容之一,在目前医患关系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其目标逐渐趋于减少护理差错,强调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后医护人员责任[3]。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因后者多有家属陪护,医院对于此类患者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工作并不重视,这种现象在地方医院普遍存在;但有研究表明,护患严重纠纷主要由不良的治疗结局导致的。本次研究中,某院自开展老年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改善患者结局,降低死亡率,从而抑制了严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贞.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68-269.

第3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不良的心理、陌生的环境、日间活动减少等,因此,从患者的心理方面,住院环境方面,活动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良好的睡眠能够维持生命活动、保持健康的体魄,而睡眠的减少从医学角度来讲,可以使体内的部分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下降,抵抗力下降,给老年痴呆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我院收治的10例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患者来讲,可以帮助其建立有规律的活动和时间表,并指导其养成很好的睡眠习惯和方式,形成一定的生物钟,并每天定时去督促其进行一定的活动。对于5例日落越激、4例日间过度思睡、8例夜间过度烦躁和游荡以及3例早睡的患者来讲,我们常采用增加白天活动量的方式,来调整其睡眠时间及规律。对于夜间严重失眠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量的安眠药,建议其在入睡前,用热水泡一下脚,不看刺激性的电视和讨论刺激性的话题。对于轻度的睡眠障碍的患者,我们指导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的给予其自我照顾的机会。

2.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在智力、自理、理解能力方面严重受损,不能正确表达和概括,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沮丧、易怒等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极不利于患者夜间的睡眠。为此,我们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要严密的观察,在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痴呆患者中,75%的患者有睡眠障碍,因此,对于其中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原因,并给予合理的引导,认真的倾听患者的不适感及焦虑原因,然后以亲切的态度、平和的语调给予患者解释、安慰、支持、鼓励,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减轻心理压力,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3.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由于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为此,我们需为患者布置一个整洁、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以及有充足光线的病室环境。在窗帘、床单的设计上,可以不用单一的白色,换成淡蓝色、粉色等安静、温馨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情绪。同时,定期检查和维修环境与设施,以保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住院环境的安全。

4.用药安全的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脑部疾病引起的综合征,包括:记忆、认知、定向力以及人格的改变,因此,在用药方面,患者易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我们应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指导。比如有很多患者会忘记吃药,吃错药甚至是不能记起自己是否吃过药等,对于这些口服药,我们需妥善保管,到吃药的时间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同时在患者吃药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发生,需及时告知医生。

二、体会

第4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5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96-01

在临床上,老年糖尿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为一种心身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特从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6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15±1.16)岁;患者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6.53±1.04)年;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71.13±1.21)岁;患者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7.41±1.13)年。对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指引患者做适量体育锻炼和放松训练,且做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进行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该种护理措施是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以认知干预、松弛放松、应对干预和情绪干预等内容。(1)认知干预:该种护理措施主要是包含聆听、理解、解释、鼓励和疏导等内容,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疏导患者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和防护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疑惑感,同时,便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等。(2)松弛放松:护理人员通过渐进性放松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引患者在安静环境中选取舒适放松卧位或是坐位,深呼吸3次,5―7s/次。护理人员紧握患者右手5s,之后放松,重复1次,2次/日。(3)应对干预: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培养一些相关兴趣和爱好,便于患者获得家庭重视感和满足感。指引患者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中出现的事情,便于减轻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应激反应。同时,指引患者通过问题解决应对方法消除应激源。(4)情绪干预:护理人员应将所有糖尿病患者集中在一起,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康复。该种措施可通过团体情感支持方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于出现侥幸心理和否认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引其正确认识疾病,发挥自身主观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3疗效判定[1]

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 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P

3.讨论

基于糖尿病具有较高发病率、难治愈和治疗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极易出现情绪不稳症状,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为一种仅考虑患者临床症状的护理措施,其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不利于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为一种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措施,其不仅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症状,还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

参考文献

[1]成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7):203.

第6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出现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以下特点:①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疼痛症状往往不典型以无痛型者多见。有相当多病人以腹痛、胸闷、憋气、眩晕以致意识障碍为主。②快速心率失常中室早、室速或室颤不罕见,但房早、房颤更多见,特别是有心房梗死时,往往出现玩固性房颤。③由于此种病人多有一定程度的窦房结纤维化和淀粉样变,因此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④老年病人以无痛性反复多次小面积心肌梗死发作时,病人往往无明显症状出现,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是其主要表现。这主要是可收缩心肌减少所致。⑤老年人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一旦一支阻塞后,因存活心肌代偿功能差,可引起排血量下降,影响未闭塞冠状动脉的灌注,使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故一般病情较重。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恶性肿瘤等也有老年组发病率的情况,因此,在心肌梗死时往往由于并发症多而治疗困难用药也受到限制。⑦室壁瘤发病率高。老年人反复多次心肌梗死形成疤痕或广泛心肌梗死可出现室壁瘤。⑧老年人心肌梗死与脑动脉硬化同时存在时常有各种精神症状。⑨老年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当肺间质中水分稍有增加便进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因此当心肌梗死时较易在肺底部出现中小水泡音。⑩老年人心肌梗死突然昏迷或猝死较年轻人多见。

2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2.1 对患给予热情接待并及时安排好病房:护士以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取得病人的信赖,容易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生活能力差的患者要给予细心、耐心的照顾,多进行交谈、解释和诱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做好生活护理: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绝对禁止一切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保持环境安静。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患者适宜进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便秘时可适当应用缓泻剂,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而加重病情。

2.3 经常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仔细观察其精神状况、血压、尿量、胃肠道反应。地高辛的反应对老年人表现在视力模糊,以致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做心电图,或在心电监护下动态观察,以避免药物中毒。在利用扩张血管药物、利尿药物时可同时补钾,否则患者可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泛力等低钾症状。对长期服用者应注意预防性低血压。

2.4 基础护理:①及时吸氧,并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②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切勿过快,根据病情一般15―40滴/分钟。③严格记录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④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重度休克和心律失常等。

3 讨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比较常见,老年人多为因慢疾病导致身体衰竭,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不出现疼痛,心肌梗死为逐渐梗死,由于没能超过“痛阈”可不引起疼痛,无典型疼痛是老年人痛阈升高所致。

第7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老年糖尿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常诱发夜间低血糖的出现,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手足颤抖等,严重时可出现精神及行为上的异常。若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则可诱发重要器官的损伤,甚至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现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夜间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预防及护理措施,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年龄在59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岁,病程在2至2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6年。口服降糖药治疗19例,应用胰岛素治疗37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与患者取得沟通,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消除患者的内心恐惧,对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进行充分的认知,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1.2.2 加强病情监测

对患者睡前血糖值进行密切监测,其中将血糖值在6mmol/L以下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另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充分了解,对患者的表情及神智给予重点观察,并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同时对患者的主诉做好记录与分析。

1.2.3 健康教育

(1)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嘱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足够的了解,并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包括头晕、出冷汗等相关临床表现予以充分掌握,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且初发性的低血压患者给予充分宣教。

(2)饮食的健康教育。将控制饮食作为饮食教育的中心内容,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宣教工作。

(3)用药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能够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要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并注意在服用药物时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服用剂量,同时需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讲解,并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另外,嘱老年患者在外出时携带注明自身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疾病类型,当患者出现意外时能做出及时抢救。(4)适当运动嘱老年患者能够适当进行运动,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但注意的是不能空腹运动,并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下,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适当进行扫地、浇花、慢跑等有氧运动。

2 结果

全部患者共56例,共发生5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8.92%。低血糖患者经过正确护理措施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该组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第8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老年肺结核疾病指的就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高龄人所患的结核疾病,其中主要包含了年龄在65岁之后方发病的人群、65岁之前患病延续治疗没有恢复健康的人群[1]。老年肺结核的患病概率与死亡概率比较高。笔者将对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所接收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所接收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在65~69岁之间的有41例,70~75岁之间有33例,大于等于76岁有24例;56例为初治,42例为复治。全部患者都进行了细菌学、CT或者是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其中58例为痰菌涂片阳性,40为涂片阴性。

1.2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因为全身器官功能均出现衰退趋势,应激水平较差,缺少典型的临床的表现,很多病患往往没有盗汗或者是发烧等反应,一些病患没有极为显著的呼吸道症状,一些病患则是在对其他疾病进行检查的过程发现,甚至还有部分病患被误诊为肺气肿、气管炎或者是感冒等。老年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四点:一,男性大于女性;二,首发症状通常为低热或者是咳嗽,其次表现为咯血和气促;三,排菌病患较多,且痰菌涂片阳性所占比例较高;四,合并症、并发症等较多,且同时存在多种疾病。

2.护理措施

2.1常规性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给老年患者,病房经常通风,确保空气的畅通,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与湿度,每天进行1~2次的紫外线消毒,且利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桌椅等进行仔细的擦拭[2]。告知患者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用纸捂住口鼻,避免传播飞沫。不能随地吐痰,应该用纸包住,之后进行焚烧处理,经常将床褥和衣服拿到太阳下曝晒。确保生活习惯的规律,确保足够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对于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其采用舒适的,且处理好生活护理,保证皮肤与口腔的清洁,定时帮助患者改变,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2.2心理护理

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极为漫长且单一的治疗过程。该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治疗等和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3]。不但能够对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将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带来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绝望、悲观、恐惧、自卑等,对疾病的治疗与治愈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帮助患者及早的熟悉医院的环境,采取安慰性的语言和患者多加沟通,耐心的倾听患者诉说,同情患者的处境与痛苦,应该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尊称老年患者,尽量称呼其名而非床号,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避免角色矛盾,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接纳,进而有效提升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3用药护理

肺结核的治疗方式为化疗,而治疗的重点就表现为患者是否能够坚持进行化疗。老年患者服药的规律性,且完成足够的疗程也同样十分重要。没有规律的进行化疗治疗或者是停药时间过早,这均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首先采取“全程管理”的模式,应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治疗的中止,确保服药的规律,加强治愈率,防止耐药病例的出现[4]。其次,在治疗之前,对患者展开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清楚掌握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案,了解将会发生的药物反应,进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关注,以便提升患者的自我遵医水平,提升患者的康复率。

2.4饮食护理

老年肺结核疾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尽量吃容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最好选择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食物和适度的豆制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便确保大便的畅通,例如香蕉、百合、木耳等[5]。由于受药物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因此,食物应该注意色香味俱全,以便提高患者的食欲,禁止食用刺激性、油腻以及辛辣等食物,禁止饮酒吸烟。加强患者的营养,不但能够改进患者身体的营养情况,提升机体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3.小结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情比较重,且较为复杂,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该依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且充分结合老年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一般性护理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全方位的护理,以便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冬玲,王真理,张美玲,等.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33):11

[2]潘彩芳.老年肺结核并糖尿病的护理[J].医学文选,2009,23(4):495-496

[3]杨萍芬.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0):10-11

第9篇:老年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全身情况比较衰竭或呼吸肌疲劳,咯痰动力不足。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受阻会加重肺部感染。咯痰困难在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比较常见,也成为护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老年咯痰困难患者采用多种模式排痰,促进痰液的排出,并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69~87岁,平均75.5岁。其中慢性呼吸衰竭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下呼吸道感染5例。均存在咯痰困难。

2 促进排痰的措施及护理

2.1  原发疾病的治疗及监测:采用敏感抗生素、祛痰、止咳平喘、吸氧,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观察体温、呼吸频率、咳嗽情况、SpO2变化。排痰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听诊肺部,根据痰液滞留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正确体位,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先清除咽喉部的痰液,再清除肺部的痰液。

2.2  心理护理:耐心向老年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有效排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缓解病情是重要的环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指导患者在深呼吸之后适度用力咳嗽,尽量使淤积在肺深部的痰液向外排出。

2.3  手工叩背排痰:患者侧卧,护理人员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成半握拳状态,腕关节用力有节奏的用指腹与大小鱼际叩击患者背部,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鼓励患者咯痰,叩击的力量频率以使患者痰液顺利排出和患者耐受为宜[1]。要求护士细心掌握节律、频率、叩击的力量和持久。部分患者如不易接受应做好解释工作,注意患者是否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及骨质疏松,避免发生皮下出血和病理性骨折。手工叩背排痰法,是在叩背时气流振动和咳嗽的动作使肺泡或支气管内痰液流入气管被咯出,要求患者体位配合,本组患者中17例采用本法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2.4  振动排痰机排痰:叩击时,患者取侧卧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一手持叩击头手柄,另一手持叩击头于患者右侧背部按从背部(右下向上,由外向内)——左侧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脊柱——侧胸——胸部的顺序, 缓慢移动叩击头进行振动叩击。两组每次叩击10~15 min,操作停止后即进行排痰,4次/d,餐前或餐后2 h进行。振动排痰机综合了叩击、振动和定向挤推的治疗力,具备人工智能的治疗程序,具备独特的低频振动、深穿透性、振动和叩击相结合、力量均匀、频率稳定。提供两种力量,一种是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垂直力,对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及代谢产物起松弛和液化作用;另一种是平衡于身体表面的水平力可帮助支气管内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同时具有使紧张的肌肉松弛,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纤毛蠕动的功能[2]。

2.5  雾化吸入:选择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的雾化吸入液,我们采用生理盐水10 ml加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及地塞米松2 mg、沐舒坦40 mg,进行雾化吸入,2~4次/d,30 min/次。本组患者均配合应用疗效满意。

2.6  电动吸痰:如果老年患者痰液黏稠,经过上述措施仍然不能咯出,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提示呼吸道有较多分泌物阻塞,应及时电动吸痰。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和损伤。

2.7  其他措施:病情进行性加重,SpO2进行性下降,潜在呼吸衰竭可能。必要时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当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取下活动假牙,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SpO2,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操作前一般使SpO2达到0.90左右。配合操作医师进行鼻腔和咽喉部的麻醉,观察患者情况,床边必备急救药品推车在急救时使用,有时多科协作。少数情况可作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措施。

3 讨论

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呼吸系统退化、呼吸肌收缩无力引起肺容量和肺活量减少,纤毛运动减弱,排痰困难。因为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小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通气与血流灌注均减少,导致潜在的低氧血症,往往会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生。如果合并脱水、电解质紊乱,呼吸道干燥,使纤毛活动进一步减弱。排痰更加困难。如果未排出的痰淤积于肺底,形成痰栓,阻塞下呼吸道。会加重肺部感染。有学者认为痰液黏稠度和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是影响排痰效果的两大因素[3]。也有学者认为痰液滞留的部位及相应的支气管开口也是重要的的因素[4]。

雾化吸入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人工叩背法、振动排痰机的应用均可增加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对老年咯痰困难患者采用多模式排痰护理干预大大减小了电动吸痰的频率,减少气道损伤。老年咯痰困难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排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缩短病程,减少二重感染,缓解病情。

4 参考文献

[1] 王莲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位与排痰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34.

[2] 吴  莹,安如俊,谭小芳.G5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内科患者排痰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10(1):50.

[3] 马燕兰,韩忠福.全身麻醉开胸患者术后排痰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