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影视产业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影视产业发展报告

第1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1赣州气象科技服务现状

1.1专业气象服务现状

专业气象服务主要通过气象信息产品专业化、特色化来发展专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对气象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目前中心的专业气象服务主要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农业及一些国家、省级重点工程的专项服务等,为这些单位提供精加工以及专门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但目前公众气象信息产品代替专业服务产品现象较普遍,加工能力较低,产品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致使用户流失、效益下滑。总体来看,很多气象科技成果没有被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1.2气象信息服务现状

气象信息服务主要分为气象影视、12121气象语音信箱及气象短信服务。气象影视和12121气象语音信箱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天气预报信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等气象信息。气象部门从天气预报节目的广告片和拨打12121气象语音信箱的电话费中获得效益。近几年,气象影视和12121气象语音信箱一直保持平稳不增长势头。相反,气象部门与3家通信运营商合作的气象短信自推出以来,受到用户的喜爱,订制率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也稳步增长,成为气象科技服务的主要收入。但近年来,气象短信订制率也出现了稳定不增长势头。

1.3彩球广告现状

彩球广告业务球用气由氢气转换为氦气,提高了安全系数和成本。因其他广告公司彩球用气仍为氢气,价格便宜,导致气象部门彩球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1公众气象信息产品代替专业服务产品制约专业气象服务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主要通过气象信息产品专业化、特色化来发展专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对气象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其气象信息产品有别于公众气象信息产品,需要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的预报产品[2]。而目前专业服务产品普遍存在以公众气象信息产品代替的现象,这就在时间、空间的精细化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现状。比如,时间上,其常规产品是定时的短中长期加上部分临近预报,而用户要求任意时段都能提供预报服务,这是目前不够完善的地方;空间上,预报产品都是针对城市天气的产品,而用户需要的是一些密集的点或者湖泊上的天气。因此,公众气象信息产品代替专业服务产品是制约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长此以往,老客户对服务产品产生质疑,最终导致其大量流失,且制约新客户的拓展。

2.1.2预报准确率影响专业气象服务发展。预报准确率也是影响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转折天气及重大天气过程中,如准确率不高,会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不及时,落点、量级不准确会给用户防灾减灾决策带来不利影响,也是目前用户最不满意的地方。多次失误必将会使用户对赣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提供的产品失去信心。

2.2气象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2.1气象影视广告存在的问题。气象影视广告业务的下滑发展趋势,主要是因为人们获取气象信息途径越来越多,且在数字电视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广告客户对栏目水平、设备、编播、广告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广告客户不青睐天气预报栏目中的广告。

2.2.212121气象语音信箱存在的问题。12121气象语音信箱拨打率呈逐年下滑趋势,主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加之12121气象语音信箱设备老化,服务产品单一,信箱内容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所导致的。

2.2.3气象短信存在的问题。气象短信在经营过程中,营销推广工作主要依赖运营商,对业务的自主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另随着3G时代的到来,文字短信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短信类型的单一已经严重影响到短信推广、用户订制率的提高。

2.3彩球广告存在的问题

彩球广告业务球的用气为氦气,提高了人员安全系数,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成本。近年来广告业务行业快速发展,许多广告公司都具有施放气球的资质,使得赣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的彩球市场价位无法提高,利润空间缩小。另外,许多单位的庆典活动都直接由广告公司承办,广告公司为谋取更大利益,在策划庆典活动时往往用气柱、彩虹门或其他项目代替彩球;加上近2年来,赣州市城中心改造,导致许多地方不能施放彩球,造成许多客户流失。

3建议

3.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培养人才队伍

建立完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制度,结合赣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已出现和将出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认真研究,加强规范、引导,保障气象科技服务健康发展。另应发展壮大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服务人员学习、培训和技术交流,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

3.2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发挥气象部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在国家优先发展的通讯信息、新能源开发等产业上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研发服务产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专业气象服务,并杜绝专业服务产品以公众气象信息产品代替的现象[3]。

3.3更新影视广告设备

在数字电视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只有将影视广告设备进行更新,对节目制作全部改良,适应市场的发展,从而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

3.412121气象语音信箱多样化

12121气象语音信箱设备老化,产品单一。应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不同的语音信箱。如赣州是脐橙生产地,可以设置一个脐橙与天气信箱,也可设置其他一些农作物信箱,这样针对性较强,更能提高拨打率。

3.5实现气象短信产品多样化

目前气象部门推出的气象短信主要是以文字形式的48h城市天气预报,其内容单一、枯燥严重影响用户订制率。应将短信的种类多样化,譬如开发景区天气预报短信、气象生活指数短信、交通气象短信、重要天气气象短信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如今已经进入3G时代,3G是通信技术里程碑式的又一高点,融合了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包含声音、视频、文字、图像等信息呈现手段,3G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终端,必将对目前的信息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气象部门应牢牢把握3G时代机遇,可针对3G手机开发研制彩信动漫天气预报短信来发展新用户。

第2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3年广电蓝皮书视域开阔,权威分析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年度发展状况,关注国外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向,聚焦行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生动呈现改革发展的亮点和经验,还特别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广电十年改革历程做了梳理总结,揭示中国广电行业的管理思路和政策走向,分析预测了中国广播影视发展趋向。

全书由“总报告”“发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个案分析报告”及“附录”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统领全篇,呈现中国广电事业产业在2012年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并对2013年发展总体趋向做出判断;“发展报告”部分就新闻宣传、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视听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以及国际传播与交流等方面,权威数据,全面深入展现2012年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轨迹与改革脉搏;“专题研究报告”部分透彻剖析中国广电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焦点问题,如电视创新能力提升、主流媒体大外宣格局和全球华语传播体系构建等,兼具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价值;“个案分析报告”部分聚焦行业典型案例,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甘肃电影跨越式发展、四达时代开拓非洲市场等,精准生动地呈现其成功的经验与路径,提供借鉴和启示;“附录”部分提供大事记、各地发展改革亮点及节目制播、覆盖及收入、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发展指标,内容丰富,用权威、全面、翔实的数据量化展示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全貌。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八部广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享有政府主管部门及中央和地方广电机构的权威信息支持。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为蓝皮书作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担任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总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电视创新能力提升、主流媒体大外宣格局和全球华语传播体系构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广播影视技术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等重点焦点问题为本书撰写专题研究报告。

广电蓝皮书致力于从全球视听传媒视野和信息化融合化视野,报告和研究中国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最新状况,分析并解读全球视听传媒发展的最新形势,为实现中国视听传媒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各级广电行政部门、广电业界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威参考书和广大社会读者了解广电行业的必备工具书。

第3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2001年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

传媒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 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等问题,中国传媒业将面临着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挑战,同时受到国家政策一定的保护

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2年,中国广告业将平稳发展

投资机会

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 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 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歌华有线、中视传媒、东方明珠、强生控股等业务拓展空间大或有业绩支撑的公司

主要数据

1999-2001年1-9月报纸媒体广告收入前十名(亿元) 排名 1999年金额 名称 2000年金额 名称 2001年1-9月金额 名称

1 9.3 广州日报 13.02 广州日报 10.5 广州日报

2 6.29 新民晚报 8.48 北京青年报 7.4 北京青年报

3 5.89 深圳特区报 7.62 新民晚报 7.2 新民晚报

4 5.62 羊城晚报 7.03 深圳特区报 6.2 北京晚报

5 5.19 北京青年报 6.44 北京晚报 5.7 上海证券报

6 4.97 北京晚报 6.43 羊城晚报 4.3 深圳特区报

7 3.66 今晚报 5.00 今晚报 4.04 羊城晚报

8 3.27 计算机世界 3.85 成都商报 4.03 成都商报

9 3.24 精品购物指南3.37 解放日报 3.9962 今晚报

10 2.85 解放日报 3.29 深圳商报 3.9961 扬子晚报

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 行业传媒行业运行综述

一 行业运行回顾

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

从1990-2000年我国广告市场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7%,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广告市场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放慢。2001年的广告市场收入将延续这种下降走势。根据慧聪媒体监测公司提供的媒体广告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是负增长,报刊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由上年同期的33%大幅下降为9%。

在整个广告市场增速放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跌幅将居前列,而报刊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将比上年大幅下降。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和户外媒体广告则继续保持了升势,但由于它们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难以挽回总体颓势。根据AC尼尔森国际媒介公司的预测,如果综合考虑各媒体广告价格的实际折扣幅度,今年全国市场整体广告收入将有可能出现低增长甚至零增长。来自上市公司的数据也表明,2001年是广告业经营调整的一年。电广传媒2001年上半年广告业务收入与利润与2000年同期比均呈下降趋势;东方明珠来自东方电视台的广告收益也略微下降。

入关前的政策与结构调整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对比较敏感的传媒业融资问题、媒体与外资合作、跨媒体发展等问题都做了积极、具体的回应,显示中国政府深化传媒业改革、培育传媒航母的决心。

今后,媒体可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融资,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视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国内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媒体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国外知名媒体集团进行合作。这表明媒体对外融资政策已经松动,媒体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已获支持,它不仅将推动资本市场和传媒的紧密结合,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传媒业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运做流程、人才布局等,积极推动中国传媒的产业化进程。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中央电视台频频与境外媒体展开从股权到项目层次的紧密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先是宣布与香港电视广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央视持股40%),双方将以平衡持股方式在英属处女群岛(BVI)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拓全球华过电视广播公司的海外卫星平台及其它网络发行中央电视台节目;而后旗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紧接着CCTV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600088)宣布出资港币1900万元与凤凰卫视合作制作以南北极地区及连贯两地之间所途经的路线为题材的一系列电视节目,该节目将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同时播出。 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的成立整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

据悉,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后,将形成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其固定资产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也 将过百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传媒航母。

据了解,集团建立后,将组建节目开发总公司、艺术演出公司、广告总公司、物业开发总公司、报刊出版公司、国际合作公司等6个新的公司。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开发、演出及广告经营将由集团统一策划、经营。此外,集团还将通过向地方电台、电视台提供节目或合作办台、办节目,扩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利用率和落地入户率。同时,集团将通过组建传输网络公司,对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整合,形成全国联网。但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根据WTO有关协定,中国并没有承诺开放广播电视,将严禁外资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网及电影制片厂。但中国将允许每年以分帐形式进口20部外国电影,允许外资参与改选、建设和经营电影院,允许引进境外广播影视节目,允许中外合作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允许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在内地三星级或国家标准二级以上的涉外宾馆、常住外国人的公寓以及教育、科研、新闻、金融、经贸等单位落地。

各地广电厅纷纷进行台网分离、组建广电集团、下属经营部门企业化改制工作,并积极寻找进入资本市场的入口;报业方面,报业集团的组建已蔚然成风,近日又有整合城市若干核心报刊而成的湖南日报集团和杭州日报集团相继挂牌。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与凤凰卫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合作,继成都商报借壳四川电器(现名搏瑞投资600880)、赛迪传媒控股ST港澳(现名赛迪传媒0504)后,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划转将成为ST黄河科(600831)的新控股股东,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0829)也公告,新华通讯社所属全资企业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将通过受让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些买壳上市的传媒集团通过重组减债、资产置换等形式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基本面获得根本改观,后续业绩增长也有了坚实基础。

民间传媒公司也不甘寂寞。它们不仅热衷于在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大撒金钱,而且在积极筹划通过多种方式上市。如他们中的活跃分子唐龙传媒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传媒资本大举进入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传媒还没有完成产业化就要面临市场重新洗牌,挑战是空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在2001年加速产业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重组。

二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00年的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

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美国是影视业国际化经营老手。根据1995年CNN财务报表公布的数字,CNN当年国际贸易收入4.45亿美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3%。按此比例,我国最大电视企业,中央电视台1997年43亿总收入中,应有5.6亿元来自国外,但实际不到1亿元。说明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4、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WTO的日益临近,国外的文化商人们已经全副武装瞄准中国精英人才了,他们甚至做好了精英人物的档案,随时准备用高薪买进智慧,为在中国传媒业最大限度获利做准备。

7、融资渠道单一

完全依靠媒体自身内部积累的资金筹措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传媒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还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大型媒体集团之间的差距。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传 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第二,中国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它们对传媒广告的依赖和重视有增无减,广告作为目前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此外,中国社会迅速的信息化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内传媒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进入壁垒,能产生一定的垄断利润;

第四,中国传媒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中国传媒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经营管理体制、经营规模,还是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传媒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市场将面临制度性的变革,最终将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优胜劣汰的市场铁律在这个领域也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将是传媒市场的充分发育和走向成熟。

从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与实业资本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的行业分类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这种分类给至今仍困扰人们的“传播文化业究竟是不是产业,能否上市”等问题以明确和肯定的答案,对推动中国传播与文化业的产业化,推动传播、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有深远和积极意义。

因此,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中国,摩根斯坦利预期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提前2-5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传媒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来的高速启动,目前,进入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新时期。

三、行业发展展望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保护

一、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复关”、“入世”谈判中,欧美主要国家一直坚持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至今并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待遇原则等若干原则,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1、上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将消除对美国出口品的广泛的制度,这意味着工业产品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从而影响传媒业的上游市场--原材料、机械设备、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既有格局。比如“入世”后中国将大幅度降低造纸业的关税,由目前的12%-18%下降到约5%-7.5%,这种调整显然将对报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国外厂商将能够在华拥有包括录音机、录像机在内的视听设备的分销权和经营权(外资可占49%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视听市场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视听设备制式之战的主战场。

2、对广告业的影响

中美双边协议规定,中国在三至四年内将逐步取消包括对广告领域的限制,在此期间,美国的服务供应商将可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外资广告业大举进入中国,无疑将对现有的广告市场产生强烈冲击。近几年来,外资广告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加入世贸后变化将更加剧烈。在现代媒介的运营中,广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商是媒介内容的买家,广告市场是媒介的下游市场,广告与媒介息息相关。国外大型广告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之后,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原有的广告客户关系将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理念和操作规程也将面临着与国际接规的问题,这种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每一家媒体未来的生存。

加入WTO之后,以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模式,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完全有可能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势力,将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权全部拿到手。到时候国内广告公司就将面临生存的危机,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也有可能全部被跨国媒体资本集团垄断,再高价卖给国内的企业,黄金时段的广告亦有可能充斥着可口可乐或者耐克,而成为洋品牌的天下,其文化上的渗透不可小视。

3、对节目市场的影响

“入世”后,节目制作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节目比重行将提高。虽然外国公司不能拥有和经营电视台,但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节目制作(主要是娱乐和财经节目,不包括电视剧)和节目的交流参与媒介市场的竞争。随着制播分离,节目的制作将完全市场化。由于跨国媒介巨头的节目制作上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也会给电视台制作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

4、对媒体的影响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国外媒体势必也会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定,要求国民待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预设下,不难看到的是,国内的信息文化产业也将面临从未有过的竞争对手。

在和美国达成的加入WTO的相应协议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一段时间之后,外国资本可以有条件地进入图书和期刊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期刊的开放将是中国媒体产业开放最为彻底、时间也很可能是最早的领域。

和期刊的机会相比,电视领域的开放程度明显要慢得多,开放进程的滞后主要源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覆盖面。现在系统外资金和电视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两个方面:制播分离和买断单一节目或时段的广告资格。

另外,入世后中国每年进口美国电影的数量将从10部增加到20部,其他象录像制品之类的视听产品的进口也会逐渐放开。

未来中国传媒业将同时面对

1、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按照“国民原则”,从理论上讲,国外的大众传媒也逐渐享受与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国外媒体或投资或控股或合办的期刊杂志、非新闻类报纸和书籍,这是国外媒体准备大举进攻国内传媒市场的一个信号。一些国际电视产业巨头垂涎我国的庞大市场,纷纷主动表示与我国合作、合营、合资的兴趣。美国电视产业三巨头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和新闻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多次访问中国,新闻公司董事长默多克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更是绞尽脑汁。美国的维亚康姆公司已选定MTV音乐电视频道这一娱乐形式,先行来到中国。迪斯尼已经携手“海虹”,正式进军中国互联网,而美国FOX公司办事处也已于不久前正式进驻上海。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国外传媒集团正在伺机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传媒业正面临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

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加速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凭借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使得竞争力飞快提高。

高投入使得在跨国传播中,文化产品的流向是单项的,即发达国家凭借资金的优势、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欧美大型传媒企业集团逐鹿欧美各国市场的同时,他们也把眼光盯住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增长潜力巨大的传媒市场,千方百计想渗透这个市场。 加入WTO后,他们凭借规模化经营和雄厚的财力,借我国开放市场的机会,进入我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加入WTO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利用企业优势与我企业竞争。国外传媒大公司发展已成规模,如好莱坞、迪斯尼,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都比我国先发展了一步。我国传媒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竞争力低,中外传媒企业规模实力的差距是明显的。

2国家政策的壁垒保护

中国已经制订出媒体融资的具体规定:

一、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内融资,或采取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及股份等形式募集资金;而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主体地位。

二、报纸、电台、电视台及频道、频率等由国家主办经营,不得吸收境外资本和私人资本。

三、报刊的印刷、发行等经营业务可以吸收国有资本,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业务可吸收国有、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四、报纸、广播、电 视的新闻网站,可吸收系统外国有企业的资金参与网站建设和非新闻宣传业务的经营,但不能吸收境外和私人资本,并且暂时不准上市。

五、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参与广电传输干线网建设,系统内资金可以参与分配网建设,但系统外单位不得参与宣传业务和经营管理。

六、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以吸收国有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吸纳广电系统外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资金的,不得超过四成九;同一国有企事业单位参股省级网络公司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两成五;广电系统的董事应占传输网络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

七、经股份制改造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广电传输网络公司可在大陆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暂不允许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香港以及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八、电视剧、电影制作机构可吸收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参与制作、发行、放映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作,允许建立股份制公司;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单位、电影院等可以吸收境外资金合作拍摄影视片;允许外资改造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允许以中外合资、合作方式改造或新建电影院;但不允许在大陆建立中外合资的电影制作公司。

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将对违规融资的现象进行清理和整顿。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选择。所谓“收”,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转”,即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退”,即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媒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借鉴国际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我国传媒产业--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20年发展的历史轨迹。未来5-10年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将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超大规模媒介集团的问世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二是传播领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

(1)传媒产业企业化,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管理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 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的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2)综合性传媒比重下降,广告业务仍将稳步增长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 报纸刊登广告的版面占总版面的比例扩大,广告收入在报纸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而报纸的售价与其生产成本的差距继续增大。目前我国报纸广告刊登的版面占报纸总版面的比例基本上在20%至30%之间,而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约为40%至70%。广告播出时间占电视总播出时间的比重也会有所上升;随着专业性传媒和分类广告比重的提高,报纸的广告营业额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平面媒体增长速度加快,区域化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同质化依然是主要竞争特点,与立体媒体争夺广告市场的竞争加剧;

(3)媒介整合合作加快,市场格局开始重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六家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已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向集团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 新的报业集团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将促使报业集团向寡头竞争的新秩序发展;广电行业开始实施资源整合,制播分离、有线无线合并和台网分离是广电改革的主要方向,电视产业化将更趋深入,跨媒体传媒集团已现雏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为主、以报业为主和以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媒体产业化集团;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包括:承包某时段栏目、双方合作共同制作节目,利益共享;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目前受地方政策保护和政策性限制,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预计此障碍或将逐渐消除。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预测

1、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的广告业从1979年起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二十几年来几乎以平均40%左右的增长率突飞猛进,2000年底,广告经营额达712.66亿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改革开放后的一次最大契机,作为“经济景气窗口”的广告业也必将真切描绘经济动向与态势,在数量和质量上稳步发展。

1、从广告收入与GDP值的关系看未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全国近十年广告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广告营业额 国民生产总值 所占比值

1991年 35.08 21662.5 0.16%

1992年 67.86 26651.9 0.25%

1993年 134.08 34560.5 0.39%

1994年 200.26 46670 0.43%

1995年 273.26 57494.9 0.48%

1996年 366.63 66850.5 0.55%

1997年 461.96 73142.7 0.63%

1998年 537.83 76967.1 0.70%

1999年 622.05 80422.8 0.77%

2000年 712.66 89404.0 0.80%

广告收入与当地GDP值典型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79,所以大致可根据国家(地区)的GDP值来预测该地区的广告水平。

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广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在5%---8%之间,而到2000年,我国广告收入虽然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 %,但却在逐年递增,且中国广告平均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广告平均增长幅度(中国广告平均增长率为40.83%)。

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达1万美元左右,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高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为保持自身的发展并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未来20年内,必须保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低于4.5%,据此预算,中国广告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将达到1%-1.5%、2020年达到1.5%-2%。中国广告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2001年,广告市场发展遭遇困难。造成2001年广告市场困难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新出台的多项不利于传媒广告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成为推动整个广告市场下滑的导火线。2000年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 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放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分摊结转。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受这些负面因素打击,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应声大跌。尽管8月份国家税务局宣布将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扣税比例提高到8%,但是,广告投放企业根据新政策调整广告投放比例需要一段时间;二则还是有大量的行业受到法规的制约,对传媒的长期负面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法规仍将继续影响全国传媒业广告收入的恢复增长。

2、中国广告业所处发展阶段

2000年年底时,中国广告总收入为 712.66 亿元,比99年同期增长14.57%,其中电视广告收入为168.91亿元,占全国广告总收入的 23.7%,比99年仅增长了8.17%;广播广告收入15.19亿元,占 2.13 %;报纸广告146.47亿元,占20.55%;杂志广告收入 11.34亿元,占1.5%。其余近50%多的广告额由专业广告公司和其它兼营单位收入囊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从改革开放开始到90年代初期,中国广告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其特征是相对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长率持续走高,到1993年达到超级录的97.6%,但由于基数较低,年增加额低,基本在10亿元以内。2)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中国广告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特征是绝对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增加额较大,从1993年起一直在60亿元以上,且保持相对稳定,但年增长率开始回落,到2000年为14.57%。在未来的三、四年内,中国广告业将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约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中国广告业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持续发展期。也就是说中国广告业将再一次发生质变,这一次质变标志着中国广告业将走向成熟,其特征是,从外延的迅速扩张转向内涵的集约发展,广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大规模化和经常化,广告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些超大型广告公司。

3、广告市场的结构变化

在广告市场整体继续增长的同时,其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00年,电视广告分额下降21个百分点,仅仅增长8.17%,2001年一季度,除个别电视台外,绝大多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出现大幅下降. 电视广告的地位相对下降已成定局。

下表是1998年-2000年四大媒体营业额及年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1998年 1999年 增长 (%) 2000年 增长

报纸 104.35 112.33 7.6 146.47 30.3

电视 135.64 156.15 15.1 168.91 8.17

广播 13.32 13.3 -5.9 15.19 2.13

杂志 7.13 8.92 25.1 11.34 27.13

可以看到,电视广告经过高速增长后,已显疲态,而报纸、杂志等媒体继续较快发展。广告市场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内容市场

目前国内内容市场主要包括:财经资讯,电视非新闻类节目,电视剧。

财经资讯方面,路透(Reuters)、布隆伯格(Bloomberg)、桥讯(Bridge)的业务已部分进入中国,路透新闻通过和新华社交换信息的方式出现在国内媒体上。随着中国财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财经资讯的需求将会显着扩大,一旦政策有所松动,财经资讯方面的竞争将全面开始。

电视非新闻节目市场,以“制播分离” 为标志,需求旺盛,在争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分额的刺激下对高质量高收视率节目需求将持续增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使频率频道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在未来电视台竞争中,“内容为王”将成为基本规律,因而市场潜力最大,进入壁垒较低,竞争也将最为激烈。

电视剧市场较早放开,政策也较为宽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竞争将非常残酷。 资本市场

《中国媒体投资报告.2001》引述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媒体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从1995年以来,中国媒体投资的主体从政府投资转变为媒体自身投资为主,目前,媒体自有资金投入还占行业投资的大头,业外资金仅占可怜的2%。

入世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发展将带动传媒对资金的需求持续上升,而各种资本也有旺盛的投资需求,只是由于政府管制的原因,供需无法均衡。但前者将推动政策进行一定的边际调整,各种资本将以程度有别的形式进入传媒产业。

传媒上市(包括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在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持续增加;上市公司以股权合作、参与经营的形式投资媒体也将增多。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传媒难度会降低。

四、投资机会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着特点,面对时代华纳、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等国际传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的现实,尚处脆弱的中国传媒尤感成长与发展的紧迫性。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

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实现媒体集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则需要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规范传媒行业的运作,近期,国家出台了有关内地媒体集团融资的具体规定,并将在2002年上半年全面清理和整顿违规融资的现象。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处理,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违规融资清理整顿后留下的空缺,给相关的传媒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拥有实力雄厚的控股股东背景,具有较强的资源调度和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有中视传媒、东方明珠、歌华有线和电广传媒等。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下发的关于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文件,意味着传媒的结构调整、重组购并、传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经济活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并构成该行业最主要的商业机会。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成本制作高质量的专业大型电视节目,虽然风险较大,但一旦成功,将获得高额利润。市场对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

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 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

传媒限制政策的逐步放开会为传媒业的持续投资注入动力,传媒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传媒对舆论富有导向力也使得投资商可利用传媒的影响力从相关行业获利,再加上传媒集团在主板成功上市的刺激,国内的传媒投资热潮仍会持续升温,尽管业内外人士已经看到传媒泡沫在泛起,传媒对象和传媒机构的心态浮躁,为虚荣左右,虚假炒作泛滥。

媒体与投资一览表

媒体 投资方

京华时报 北大青鸟

经济观察报 山东三联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复星实业

中国新闻周刊 成功集团

计世系列 IDG集团

中计系列 CCID集团

新财经、理财周刊 强生集团

新周刊 三九集团

成都商报 博瑞传播

上海商报 巴士股份

第4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事件:2010年5月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由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2010年《文化蓝皮书》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和课题组的估算,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约1095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6000亿元人民币。

新媒体新业态开始唱主角

报告指出,2009年,在3G等概念的推动下,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目前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而3G无疑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2009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4亿户,比2008年增长6.1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6199万户,占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的35.63%,比2008年增长36.94%,这是自2006年发展数字电视用户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另按易观国际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第1季度,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到6824万户,其中第1季度新增用户约476万户,环比增长36.5%。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我国正迅速发展。

出版业保持持续增长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新闻出版业2008年仍保持持续增长、稳中有升的态势。2008年全国图书生产定价总金额为791.43亿元,期刊生产定价总金额187.42亿元,报纸生产定价总金额317.96亿元,录音制品发行总金额11.21亿元,录像制品发行总金额7.23亿元,出版物印刷工业销售产值976.90亿元。报告认为,2010年被称为出版业的改革决胜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将在2009年改革全面深化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全国出版机构的企业化转制。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产值,增幅达到50%,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

近日,出版传媒牵手盛大文学,结成战略发展联盟,为的就是推动公司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新业态的形成和加速产业升级。另外,就在报告当天,财政部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规定,学习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中央所属文化企业已被认定为转制文化企业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文化企业转制步伐明显加快。因此,我国传统出版机构在2010年一方面要加快企业化改制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速产业升级,在网络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不断寻找盈利增长点,建立新的赢利模式以适应新业态的竞争环境。今后两到三年出版业势必经历一个“动荡变革”的年代,出版类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抢占先机,可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资平台,在跨区域整合以及产业升级方面更具优势。电影市场消费成新亮点

报告指出,电影产业方面,2009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456部,居印度、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位。此外,还生产动画片27部,纪录片19部,科教片52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供电视播映的数字电影110部。全年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增幅高达42.96%,全国城市院线票房收入达62.06亿元。此外,国产电影全年海外销售和票房收入达27.7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16.89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26.47%。统计分析显示,教育消费、新媒体消费、旅游消费和演出市场、电影市场消费成为2009年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四大热点。我们认为电影市场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转型、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将得到稳步提升。另外,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影视制作以及文化创意企业也将得到长足发展。我们十分认可今后将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不断创造具有吸引力、震撼力的“内容”将成为影视企业的核心价值驱动力。

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报告认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转型中的产业,自身也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空间。报告还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要明确5项任务:一是调整产品结构,既要满足消费需求更要满足生产需求;二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关键不是做大规模,而是促进竞争和鼓励创造;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四是调整技术结构,要有一个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五是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产业资源。

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7月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经预示着文化产业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从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正是我国文化产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线电视、出版、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势必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打破体制束缚、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突破融资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每一个文化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相信,今后几年那些具有适应市场化竞争的管理机制、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善于开发高客户黏性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在我国文化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下不断发展和壮大。

第5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持续发展动力强大

《报告》显示,平面媒体广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放缓,报纸和杂志上半年的增幅分别为16%和15%,均高于整体广告市场增幅。就报纸广告而言,虽然与去年的18.9%相比,上半年的增速略有降低,但央视市场研究资深顾问姚林认为,去年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基础上的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而今年上半年应该是常态的增长,报业广告仍然有着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电视媒体增长相对稳定,增幅与整体广告市场持平。从《报告》来看,电视媒体广告增长14%,中央电视台增长了0.4%的广告资源,实现了22%的刊例收入增长;省级卫视压缩8%的广告资源,实现23%的刊例收入增长。媒体刊例增长引起广告转移,中央电视台媒体的广告时长大大缩减,二线卫视则承接上游卫视的广告余量,广告时长均有大幅增长。此外,电台媒体潜力也在不断攀升,上半年增幅达34%,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对稳定,发展前景光明。

报纸广告明显复苏

报纸广告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广告量前三位的行业,即房地产、汽车和零售服务。受国家房地产调控影响,上半年房地产投放报纸广告明显复苏。

上半年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和汽车两个支柱行业的不同趋势。根据CTR数据,上半年报纸房地产广告成为最给力的行业,大增39.2%,零售服务增长15%,而汽车(交通)仅增长3.8%。对此,姚林认为,这再次印证了产业景气对广告投放影响的规律。

“房地产景气与广告投放似乎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当房子热销时,广告不会随之同步增长;而房子滞销时,广告却反其行之。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似乎成为一种规律。”姚林表示,始于2010年4月的房地产调控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从这次调控对房地产广告的影响来看,如果这种趋势成为规律,对下半年的报纸广告经营将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称,近期车市仍无反弹迹象,甚至有继续探底的可能,可以预计,如果车市继续维持目前的状态,下半年广告投放趋势不会改变。去年拉动报业广告增长的主力行业,今年或将成为最困难的行业之一。

全年增长先高后低

在宏观经济保持良性运行的大环境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幅为9.5%,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产品上游成本增加,企业主缩减营销费用,广告投放随之压缩。

第6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传播与文化产业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传媒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一样,属于高风险、高智力、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

传媒产业各媒介“产品”具有相同特征,盈利模式、收入构成相似,集中表现在信息服务增值更多地体现于媒体所生产的“产品”之外(即广告收入上),发行需求弹性较大和规模效益显著和集中度高。

1、对广告依赖性强。传媒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节目或者栏目附加的广告,这与其他产品的经济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广告是传媒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70%左右。广告商为了追求广告效果,便会对收视率高、受众面积大或发行量大的媒体产生偏好。

2、当同一细分市场中有两家以上非常相似的媒体存在时,处于第二位以后的媒体处境便十分不利,大量的广告会不按比例地给予优势地位的媒体,而广告商并不考虑第二位的媒体在发行量或者收视率上与第一位的接近程度。

3、规模效益显著。收视率越高,即受众规模越大,其广告收入就越高,而且广告的单位时间价格也越高;纸质媒体则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越高,广告的单位收益越高。因此,增加收视率或者受众规模即意味着单位广告价格的超比例增加,也意味着广告收入的乘数效应。

4、集中度高。电视、广播、报纸三大媒介广告收入居前的媒体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广东三个地区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3.71%,前十名地区的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78.91%。

我国的媒体广告业已经从初创期的高速增长向相对高速的稳定发展期转化。从1991年的35亿元猛增到2000年的712亿元,年均增长39.73%;从90年代初的每年翻一番,到90年代中期每年40%-50%的增长,到1998年至今年增长速度稳定在15%-20%的水平上。

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业务是另一收入来源,目前我国拥有近8000万有线电视用户,年收益基本稳定在100亿元左右。

二、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宏观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

2001年中办发17号文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影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目前全国省级网络公司均已成立并投入运营、区域内的干线网也基本建成;全国数千家地、市、县的有线电视接入网已连结1亿家庭用户。国内已经有26家报业集团。

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报业和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传媒产业化集团;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

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

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

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

根据达成的入世条款,期刊杂志将成为首先向外资开放的领域;中国每年进口外国大片增加至20部,3年内进口电影数目增加至50部;外资还被允许投资中国影院、投资制作及销售录音、录影带等视听产品,并拥有最高49%的股权;

电信、广电将在局部地区对称进入。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建设的意见》,推动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互破垄断、互相准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和国家电信产业政策的改变(打破“垄断”),传媒产业与电信业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二者相互渗透从而导致混合传媒集团的形成。

三、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情况

近年来,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份额上升较快。据总行会计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2年6月,广播电视电影业在我行的贷款余额为47.66亿元,占我行全部贷款余额的0.31%。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余额9.1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38.41亿元。按一逾两呆划分,广播电视电影业不良贷款余额3.02亿元,不良贷款率6.33%。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不良余额0.79亿元,不良率8.5%;流动资金贷款不良余额2.81亿元,不良率5.76%。固定资产贷款不良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

过去我行在广播电视电影业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广电中心大楼建设,借款主体是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事业单位法人,还款来源主要是收入节余和财政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直接影响了借款人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的还款能力;加之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实行的是收付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成本核算意识淡薄,造成我行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只能付息,不能按期还款出现逾期。

此外,也有对电视台频道发放贷款的。如湖南分行2000年对湖南电视台下属的经济频道、生活频道、都市频道先后发放贷款4000万元。对广告收入多的频道发放贷款可能是基于还款来源稳定,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考虑的。但是频道贷款基本上采取相互担保的保证措施,加之频道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频道贷款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难,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传播与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基本面

1、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2、替代性。传媒企业化经营的基本类型是生产经营、销售经营、需求经营;调整、选择好经营主导模式;收缩战线,发展主营业务忌多元化、跨行业规模经营;品牌建设;宽带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源渠道、人才队伍和广播、电影、电视、广电报刊等单位专有的信息采集权、制作权和权。

3、国家政策监管和准入障碍。省级党报、广播电视台为核心的集团,实行行政和事业分开的新管理模式,如出版局与出版社、广电局与广电集团分开等。提高行业集中度,如推动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职能转变。发展频道频率的专业化,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有效整合,如推动报刊种类和布局的调整,压缩总量,对大量的同质媒体实施兼并与联合等。市场整合,以集团为龙头,积极组建书报刊、音像制品的连锁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

(二)专业面

1、管理阶层的素质、公司的竞争力、运用债务的可能性、对附属公司的处理、与监管机构的关系、以及在各项影响公司长期信用的基础因素下公司的定位等。

(1)策略性方向。投资回报的准则、公司预期的盈利,及其地域分布相对于公司的管理情况及外在经济环境,公司的政策是否稳健?管理阶层对于潜在的环球竞争有多清醒?他们采取什么策略以面对这些挑战?是否有能力控制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否广阔的视野、策略,是否有深度和远见?能否及早辨认出问题业务所在以及比市场快一步洞悉有利的契机?

(2)财务理念。管理阶层对于使用借贷来进行合并、收购、以及资金重组(如股份回购和杠杆收购)的理念,均可反映债权人会否受特发事项所影响。公司对股东的承诺、公司资金分配的方法。

(4)往绩。管理阶层过去如何处理重大事项,如银根紧缩、法律诉讼、主要对手挑战和监管机制的压力。

(5)管理策略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董事、大股东、或主要的资金来源(如主要往来银行)影响管理决策的程度。

(6)管理层的团队作用。

2、公司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

(1)市场占有率展望。过去五至十年间市场占有率的改变,公司业务的增长趋势。

(2)分散业务支线和收益来源。各项业务对于公司整体盈利相对的影响,稳定的销售合约和公司顾客的分布情况。

(3)改善经营效率以提高在国内竞争力所需的投资,特别是未来用作研究发展和引入新产品所需的支出。管理阶层就未来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预测对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效率提供重要的线索,并可显示公司资金要求对其短期和长线资金架构的影响。

3、财务状况和流动资金来源。

(1)财务弹性。保持充裕的流动资金以准时履行债务,流动资金主要是公司创造现金的能力,其次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取得额外资本的能力。相对于销售预测额的应收帐款和存货周转期,以评估公司对短期营运资金的需求。

(2)备用流动资金。包括银行承诺的贷款额或可即时套现、抵押的短期资产。公司经营制造的流动现金周转,公司的借贷能力。

(3)评估备用流动资金的需求。短期借贷的性质和款额相对于资本的结构。公司跟银行关系的特色、历史和稳定性。

五、传播与文化产业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传媒资产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新闻宣传职能的采编部门,为非经营性资产;另一类是节目制作、发行、印刷、广告等不直接涉及宣传的部门,为经营性资产。国家重点监管的是采编类的非经营性部门,而广告、节目制作等经营性资产更多的是引入市场机制。

(一)基本问题

1、网络不统一。广电网络的有线电视接入网都是由全国各省、地、市、县分散建设并拥有的,全国大大小小的有线电视接入网有近3000家。这些接入网的投资主体混杂,技术标准差异性较大,各接入网之间互不统属,业务衔接困难。

2、双向改造、机顶盒入户问题。

3、广电网络分层收费,有效的收费管理系统协调网络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利益协调环节主要有:节目源和信息源、运营服务平台、国家干线网、省级干线网、各地接入网。

4、广电网络的投资压力、网络业务的机遇成本、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同时推进网络的双向改造和机顶盒入户,投资额太大,广电网络难以承受。双向改造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时间长。

(二)财务风险

1、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迅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速都突破了100%。一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有线电视网折旧金额较高;二是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

2、会计政策的相应调整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2001年各传媒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会计政策变更和调整包括:开办费在发生期一次性列支,不再在以后年度分摊;其他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无效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列入营业外收入的调入资本公积;计提“新四项”减值准备等。另外,有关上市公司取消减半税率优惠,统一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净利产生了压力。

3、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获利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司募集资金仍有相当部分没有产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传媒类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多用于有线电视网的收购改造或节目及电视剧制作,这些项目通常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成本支出大,投入初期获利能力较差。

4、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相应的行业限制出台对媒体广告业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效应。2000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入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税前扣除,无限期向后结转。8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将部分行业的广告支出税前扣除比例提高到8%,包括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这些相关规定对房地产、食品、医药等广告大客户的影响很大,相应的媒体广告收入也呈现单边下降趋势。

(三)债权优先次序

(四)合约执行性和履约时间性

(五)协议期限和条件

声明规定在所有债务完满履行前,合约任何修订不能生效,合约亦不能终止;

例如:维持资产负债表关系的要求,如杠杆要求、资产净值。

(六)担保

(七)政策风险

1、大众传媒与资本的错位。作为国家所有的大众传媒,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只是内容的提供者,而生产内容的许可证是党和政府特批的,是不能在市场上交由资本控制的。

2、传媒经营的稳健性与资本的扩张性相冲突。作为中国传媒的主体的大众传媒,即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都属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健康稳定的发展。

3、目前还没有就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而制定相关的法律及法规,现有政策对于媒体经营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也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各项合作协议本身难以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一旦发生违约的情况,投资者很难保护自身的利益。投资媒体在具备获取暴利可能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受政策限制,投资方只有经营权,不能拥有媒体的品牌。一旦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投资企业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

六、传播与文化行业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

收视率

发行量

受众面积

七、传播与文化行业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广播电视媒体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一个电视栏目的制作、播出为例,电视栏目的制作成本包括了设计、准备即制作产品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与节目发行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属于固定成本,这一部分成本集中了栏目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甚至对于部分节目而言是全部成本,这部分成本构成的产品称为“母带”,母带的成本不因节目受众的数量大小而发生任何变化。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广播电视媒体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而增加一个观众与减少一个观众一般都不会影响其成本的大小,因此观众的数量或者说受众的多少对其成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增加观众却可以大比例地增加收入,包括单位成本的附加值和整体的广告收入。所以,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在成本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是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广

告收入需要收视率的提高和受众面积的扩大。可变成本在广播电视中占有比较小的比例,一般增加发行数量在表象上只能摊销很小部分的固定成本,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可变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第7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一、广播和电视

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有电台、电视台1900多座,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90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00多家,年生产电视剧1000多部10000多集。

目前.电视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创造力等各种要素指标.在整个广播影视产业链条中.居于关键环节、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目前主要应从下面三个环节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产业:

(1)转换经营机制.把广告经营当作产业来经营.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目前,广告收入仍然是各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广告收入在全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0%以上(个别广播影视集团的总体经营收入比例关系有例外)。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广播电视机构来说.其他诸项产业收入之和所占份额还不到10%。因此.紧紧扭住广播电视广告创收不放松,仍然是目前最理智的抉择。

(2)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方式,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进一步理顺广告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长期形成的对于广告的过度依赖,也确实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广告在投向和投放量上发生变化.经济形势便会出现波动。出路就是在确保广告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内容产业、网络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经营创收在总收入中应有明显增加。

(3)积极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的综合开发。面向市场、面向国外扩大电视剧、电视节目的销售.增加节目销售收入。以电视为龙头对经营性资源进行电视、广播、电影、音像、报刊、出版等多种媒体的多重开发、多重利用。

广播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由于电视的快速增长,使得广播整体相对于电视处于弱势地位。但近几年又呈现出了较快增长的势头。2003年全国电台广告收入超亿元就有7家。2004年又有江苏、山东等省级电台广告收入过亿元。广播要保持目前较快增长势头.并获得更大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

(2)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

(3)进_步增强广播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

由上可见,发展广播和电视产业与推进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密切相联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就是.把允许经营的广播电视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具体政策和做法包括:

(1)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可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组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浙江广播影视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深化频道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将广播电视频道的经营部分(包括频道的广告业务、延伸产业、节目购销、经营推广活动、政策允许的相关栏目制作和运营)剥离出来.组建完全企业性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频道经营有限公司。目前.集团旗下的广播交通、旅游频率已成立交通旅游传媒公司.电视影视文化频道已组建影视娱乐传媒公司。

(2) 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在确保频道频率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租赁、承包,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台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进行企业化经营。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重点单位.在推进频道公司化改革方面,将旗下的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广播频道、生活时尚频道以及东方卫视率先实现公司化改制。第一财经注册成立上海第_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属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拥有经营权、人事权和分配权。生活时尚频道注册成立上海时尚文化传媒公司。东方卫视注册成立东方卫视传媒有限公司.由集团投资6000万元。

(3) 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例如山东视网联媒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 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2004年12月28曰开始施行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暂行规定》,以政府令(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令第44号)的形式.进一步规定,境外专业广播电视企业(港、澳、台地区可包括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境内其他投资者,可以合资、合作设立专门从事或兼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业务。至此,外资被允许进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政策和具体安排完全明朗化。

二、电影和动画

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近70家电影制片单位.年生产故事片100余部;有电影院6000多家.已建成区域和跨电影放映院线35条。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影产业发展,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1月8曰又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发展电影产业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包括:

(1)加快实现电影整体从计划亊业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国有电影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模式。目前广电系统的四大电影集团中影集团、西影集团、上影集团、长影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国企的转制和改制。从2004年12月31日起,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由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现代企业.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股份制公司。

(2)要运用资本运营的办法.吸收各方面资金组建股份制电影公司和电影上市公司。鼓励电影系统外国有、民营、外资参与电影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电影企业之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和资本结构改造,条件成熟的,可争取上市。据2004年12月在浙江横店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信息,目前中影集团和西影集团正积极筹备上市.有望将经营触角延伸到资本市场,为电影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3)要进一步推进电影集团的发展,鼓励电影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电影企业,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大型电影集团。

(4)允许境外制片机构同境内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影片制作公司。允许境外公司以合资形式成立影院建设公司或改建电影院,外资比例可达75%。2004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在内地以合资、合作方式改建电影院.投资比例不超过75%。2004年11月28日开始实行的《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令第43号)对境外机构进入电影业做出了更加开放的规定。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快推进国产动®产业的振兴。主要措施包括:(1)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运作:(2)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扩大动画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品牌;(3)扶持动画片生产基地建设。

据国家广电总局有关统计数据.200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59家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电视台设有动画栏目164个,每周播出动画片3.4万分钟。20CH年9月1曰.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正式试播。10月28曰.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卫视开播.这是国内第一家获准通过卫星传输的动画专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也于12月28曰开播。根据有关政策.在确保动画频道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按照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探索动画频道企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已组建上海炫动卡通传媒有限公司,对炫动卡通卫视进行企业化经营。

三、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电视

到2003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网已近4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广播影视网络已经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但网络业务开发不足,不少网络公司还面临亏损。目前.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政策和做法有:

(1)广播影视网络在确保传输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开发网络新业务。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远程医疗以及其他网络服务。

(2)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播影视系统拥有优先投资权、保证控股和拥有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充分利用股份制等形式形成规模化的产业运作。

(3)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整合,组建全国和省(区、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目前.北京、陕西、内蒙古、江西等省市区已经完成了本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江苏、山东等省市也在积极推进全省网络整合。这对于巩固和完善传输网络的基础产业地位将产生重要影响。

早在2001年6月29日.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资产入股创立的现代企业。到2002年6月.完成了全省广电网络资产(包括西安在内的11个地市和96个县的广电网络)的评估和入股.总资产9.54亿元。各地市广电局都是董事会成员.各市县广电局都是股东。网络公司组建后.收购了上市公司黄河科技,并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产业开发摘掉其"ST帽子.并以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公司的名义在上海证卷交易所挂牌交易。目前.上市公司业绩良好。

2004年11月江苏以全省广电网络资产为基础.组建江苏省广电网络投资有限公司.实现省、地(市)、县(市、区I三级贯通。公司由省、市、县以网络实物资产和现金资产出资入股.引入其他合作者投资.省级出资人相对控股。据统计.到2004年底,江苏已有省级干线网1800公里.市级光缆干线4900公里,城市有线电视分配网24万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8的.84万户,入户率达38.7%。

2004年是中国广电行业的数字发展年"。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特别是数字电视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要求和安排。

(1)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由模拟转到数字的升级换代。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主要任务是将用户终端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山东青岛、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城市通过整体转换,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三种模式。其中青岛市的做法是,通过有线电视数字化.把家庭的电视机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增加了节目套数,增加了政务、新闻、股市、生活等海量的信息服务.免费向用户安装机顶盒.适当提高收视维护费。

(2)付费电视的开办以中央、省和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广播影视机构、拥有节目内容资源独占优势的国有机构及其它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据国家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负责人通过"在线对话"的信息,到2004年12月初,总局共批准开办79套付费电视频道(全国播放68套,省内播放11套),批准开办14套付费广播频道(全国播放9套.省内播放5套)。其中已经开播的电视频道为44套(全国平台36套.地方平台8套).开播的广播频道7套(全国平台6套.地方1套)。

到2004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组建的全国范围付费电视频道集成商有5家: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中广电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以及北广传媒数字电视公司。到2004年12月初.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向全国有线电视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输送的频道已经达到11个.成为全国播出频道数量最多的数字付费电视机构。

四、广播彩视类的报刊、图书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类的报刊、图书以事业建制.侧重宣传功能.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目前关键在于转变体制,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积极开发产业功能,形成新的出版产业。

作为广播影视类报刊、图书龙头的广播电视报.最大的资源来自于广播电视。随着都市类报纸、时尚类杂志、互联网等媒体竞争的曰趋激烈.广播电视报刊的垄断资源逐步丧失,承受的市场压力越来越重。出路首先在于转变机制,从事业体制转为企业体制,成为面向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就是要整合同质资源,变内部恶性竞争为适度竞争。一方面.尽力扩大平面媒介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广播影视类平面媒介运作的基础上.逐步涉足广播影视书刊以外的图书、报纸等出版物的出版经营。另_方面尝试以产权和业务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或资产重组.组建广播影视报刊出版中心(或公司)。在内容资源、广告客户、出版印刷、物流配送以及发行网络和渠道方面.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营效应。

目前,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整合内部报刊、图书出版单位.组建起了中广报刊出版发展中心。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北京北广传媒报刊出版有限公司,由集团公司和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所属的电视开发公司、广播发展公司共同出资。公司将立足于纸介媒体市场.对报纸、杂志、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及相关产品的发行业务进行投资和经营管理。预计在3至5年的时间里.公司将建成一个拥有(控股)3种以上报纸、5种以上期刊、1家出版社、1000个发行终端(即文化连锁店丨的平面媒体集团公司。

此外.浙江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了浙江广电报刊出版中心,其旗下的《大众电视》杂志社吸收社会资本合资组建经营公司进行企业化运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按照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组建报刊中心,整合《东方文化周刊》、《江苏广播电视报》、《广告大观》等报刊.全力推进发行和经营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目前也在积极推进《山东广播影视报》、《时代影视》等报刊的整合及公司化运营。

五、广播电视高新技术产业

1、卫星直播电视:

卫星电视有距离远、覆盖面大的特点,并且建设经费与节目播出者、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无关。其传输中间环节少.信号质量高.受自然因素干扰程度低。特别重要的是内容空间巨大.可以满足曰益增加的电视频道传输需求。可以预见.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将对目前的有线电视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一者的竞争关系。

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是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继有线电视网络之后广播影视业又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服务产业。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三步走"战略更明确提出,在2005年底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

2、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业务:

这些新媒体、新产业虽然短期内可能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应当抢占先机.尽早培育、开拓和占领市场。目前这些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移动电视业务,已经全面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2004年5月28日,北京公交移动电视开始试播,此项业务由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运营。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由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所属北京电视事业发展集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歌华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北京公交移动电视内容主要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为移动电视广告。2004年底,装有移动电视的公交车达4000辆,北京地铁移动电视和出租车移动电视业务也在推进当中。

第8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4月20日的开幕式由广电总局科技委秘书长周志强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代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到会致辞,对第八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08)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新媒体的发展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NWC 2008对于新时期推进我国视听新媒体的大发展,促进广电行业新媒体业务的大繁荣,增进业界的技术交流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做了《广播网帮助互联网――通信广播因存储而走向融合》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当前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2010年互联网将崩溃?”谈起,明确提出不会的,因为广播网将帮助互联网渡过难关。报告预言网络将会出现两大创新:出现播存结构,广播进入下一代;广播帮助通信,出现双结构互联网。所谓播存结构,就是通过互联网把全国最有影响的一千种报纸、期刊、网站的全部内容(

第二个主题报告是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郭炎生的《从广播电视的发展看三网融合》。他从有线电视数字化、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等十个方面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在回顾了“三网融合”政策十年的论争与十年的博弈之后,他提出: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技术问题不是瓶颈,政策问题是关键,部门垄断要打破,竞争有利于发展。“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他特别指出,“三网融合”不是广播电视媒体与电信、计算机媒介之间的融合。在谈到对策和建议时,他强调:一是实行双向准入,不对称开放的政策。放开电信业务,适度放开广播电视业务;二要统筹规划、典型引路、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三是建设具有播存功能的双结构互联网。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定推动“三网融合”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避免恶性无序的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科技部CNGI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景做了《国外网络视听产业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他认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导致传统音视频媒体产业的重构;全球的互联网新媒体处在对传统供应链延伸和优化的阶段;互联网音视频新媒体出现了从产品向服务转移的趋势;开放的产业环境是推动音视频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中国传媒大学宽带研究室主任曹三省做了《新媒体环境下的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提出了Web3.0的几个本质特征:开放整合、普适化、人性化、有效有序。当前主要互联网门户发展特点是:Web2.0业务、技术与应用构成其共同的发展战略核心,存在不同程度的Web3.0探索;发展战略各自不同,各自的“杀手级”应用均以各自资源优势出发;新技术―新概念―新盈利模式―新业务,层层带动。最后他介绍了运行于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示范基地的网络化视听媒体互动业务制作平台。

4月2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侯自强的《互联网新媒体》主题报告开场。在报告中他提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无所不在、低进入门槛和多对多的个性化媒体。新媒体是运营在公共互联网上,以多种方式提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视频流量的猛增,需要解决运营环境和分布管理问题。一些新的标准如P4P等正在发展制定中。手机电视向移动多媒体广播演化,进一步与宽带移动互联网融合构成宽带无线多媒体。对广播运营商而言,在UHF/VHF频段融合宽带无线接入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展宽带无线多媒体是最佳选择。

在接下来的媒体新技术专题论坛中,《构建Web2.0 TV大社区―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介绍了曙光集群存储技术以及掌中微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广东移动等的合作案例。北京尚为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做了《打造新媒体门户,共赢新传媒明天》的报告,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移动流媒体内容制作及其应用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方正的技术解决方案,北京时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悠视网成年礼――如何服务飞速增长的多元化在线直播需求》的报告,介绍了悠视网的发展情况。

在互动交流环节,就“技术趋势与新媒体变革”这一主题,李幼平、侯自强、尹逊钰、李涵、徐浩宇、高国连、夏中华等嘉宾展开了讨论。嘉宾们围绕2010年互联网是否会崩溃?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网络视听技术的新发展等问题与台下参会代表展开互动交流。

4月21日上午宁夏自治区广电局副局长赵利宁主持了“管理与应用专题论坛”。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所所长、研究员董年初做了《网络视听业务规范管理与加快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了56号文出台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广电行政管理部门为监管主体;视听新媒体步入依法管理轨道;将积极促进视听网站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管理网络视听业务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业自律、行政许可与技术监管。对视听媒体发展的基本走势做出判断:视听媒体的二元格局已成定式;网络成为视听媒体重要传播手段;网络媒体正在重组媒体广告市场;网络媒体正在改变受众分析方式。他着重提出广电媒体的应对策略:一要清醒认识商业网站的快速成长性;二要把网络视听业务发展纳入重要议程;三要建立台直属事业主体或台控股企业;四要强化网站宣传联动经营功能;五要努力打造完整产业价值链。

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徐玮峰做了《网络电视――从媒体大国到媒体强国》的报告,提出网络电视有机会在未来中国从媒体大国到强国中发挥力量;中国在视频互联网的趋势中可以从传播渠道及技术发挥全球的影响力;网络电视同传统电视会有很好的结合点,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共赢;表示PPS网络电视愿意在这个跨时代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广电总局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黄薇莘在《兴利抑弊,促进网络视听媒体繁荣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网络视听迅猛发展,成为丰富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传播方式。但不良网络视听内容也亟需治理。如节目,血腥、暴力内容,低俗、恶搞类节目,恶意攻击、抹黑党和政府的视听节目等。因此必须要兴利抑弊,促进网络视听媒体繁荣发展,引导与规范网络视听媒体的发展。要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做了《网络电视商业模式及其结构探讨》的报告,提出传统电视节目传媒商业模式出现瓶颈,音视频产业结构正在悄悄改变,商业模式也在重构之中。要做网络音视频产业的创新者,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网络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建设开放产业环境,推动音视频内容制作业发展,做大做强音视频服务业。

广播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所马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网络视听服务的研究情况:流量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网络视听服务流量的时间分布在黄金时段与广播电视相近。报告特别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网络视听服务国际发展与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基本情况及阶段性研究成果。提出网络视听服务已经开始争夺广播电视的用户和用户的消费,但暂时还没有明显分流用户。广播电视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广电业的政治影响力目前仍很强,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产业力是控制力,政治力巩固要依赖产业链的延伸,融合提供了广电产业发展的机会。从产业角度竞争不可避免,关键是协调,协调的方法得当,广电行业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无锡广电集团太湖明珠网只是一个地级市的广电媒体网站,但在网站排名中却名列前茅。其总监林刚做了《共同突击――视听网站对广电传媒的盛情邀请》的报告。他指出:视听网站是广电传媒危机的报警人,传统广电传媒面临四个方面的危机:收视率不能认可之惑;创作成本不能承受之重;话语权不能把持之痛;技术创新不可突破之急。他认为,视听网站是广电传媒突围的同盟军。广电传媒对于视听类网站采取的政策与态度应该是合作“突击”。合作对于视听网站、对于广电传媒都具有积极意义。而管理政策应具有引导双方合作的主观倾向,目的是为了加强建设,打击违法网站。

第9篇:影视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异常动荡,从几大金融机构破产蔓延至国家破产,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不仅影响了银行业、房地产、零售业,还逐步波及到作为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子类的传媒产业。中国传媒业已经和将要受到何种影响?这是业内人士与传媒学界不能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们拟从历史事实和逻辑关系层面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传媒产业应对金融危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世界传媒业难逃金融危机影响

从世界传媒产业的发展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绝对优势。四大西方主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了整个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在时代华纳、索尼、迪士尼等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西方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产业市场。美国现在的传媒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目前,美国的经济专家都不愿断言经济减速所直接影响的产业板块。然而,传媒产业内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一旦经济疲弱现象长期持续,哪一个行业都无法在衰退中幸免。美国一些资深媒体行业分析师和投资家认为,虽然美国的传媒企业和集团运营重心各有不同,但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经济紧缩的影响。

在所有传媒大亨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能感受经济放缓带来的切肤之痛,因为与其他影视制造同行相比,哥伦比亚的盈利主要依赖广告收益。高盛公司的分析师表示,在他们所关注的娱乐传媒产业板块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最不被看好的企业。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人员预测,美国经济放缓之后,哥伦比亚公司的广播业务收益有可能下降2%至6%,而伯恩斯坦公司的经济专家则估计,一旦经济衰退,哥伦比亚公司每股股票的收益可能遭受20%的重创。

除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金融分析专家对迪斯尼公司的前景也不十分看好。有经济专家认为,迪斯尼公司的股价在经济放缓后可能收缩12.3%,原因在于迪斯尼公司21%的经济收益来自广告收入,另有约25%来自主题公园营业额,而这两项收益随时会受旅游产业效益波动影响。花旗投资的分析师近日则将迪斯尼股票定级为“售出”。经济分析专家们也清楚地看到,迪斯尼与其他传媒公司一样,经营策略发生巨大转变,已经不能与美国前几次经济萧条时的传媒企业同日而语了。投资公司的调查分析显示,经历过199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迪斯尼公司的主营收益已经从主题公园转移。新闻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透露,新闻集团不再依赖某个单一市场或某种单一媒体,收购境外的MySpace、天空意大利以及东欧国家的电视播放系统,正是新闻集团向经济快速增长国家扩张的明证。

而作为美国几大传媒巨头之一的时代华纳也并非局外之人。近一段时间,华尔街的观察家们都在拭目以待,看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雷•布克斯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来保护这个易得衰退感冒的传媒大亨。时代华纳近年来将收益重点从电视网络转移,尽管人们还不能确定广告收益衰减对数字产业有哪些影响,也无法预知次贷危机能够减少多少网络用户,分析专家们仍相信转移经营重心能够抵御部分衰退风险。

其他传媒广告投放的形势总的来说不容乐观。瓦乔维亚证券本月的报告中预计,2009年投向杂志的广告支出将减少2%,投向报纸的广告支出将减9.8%,较此前预期有所恶化。但福克斯商业新闻网(FoxBusinessNetwork)广告销售部副总裁麦卡恩(JohnMcCann)表示,部分广告主别无选择,不得不留在这块市场。“对金融公司来说,那些幸存者必须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悄无声息是不行的。”但很多广告主有仍可能选择削减广告投入。“大部分(广告主)会等待市场平静下来再做行动。”福布斯网站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潘菲勒(JimSpanfeller)说。[1]

10月13日,俄罗斯记者联盟发言人称,此次经济危机最受打击的是俄罗斯媒体行业,广告投放量正在急剧缩减。俄罗斯记者联盟组织及媒体与民众社会发展中心负责人伊格尔•雅克文科接收采访时说:“通过广告市场,传媒领域被波及得最快也受打击最严重。数百家公司已经破产,主要都是从事广告业务的。”他说,即使是国营或公共媒体也不会幸免。再过2——3个月,因通货膨胀和大量公司破产所造成的需求结构改变会让这些公司也体会到结算和零售压力。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最新的调查显示,由于各国企业都削减了IT及广告开支以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在线广告业务在经过连续五年的高速发展后,有可能在2008年停止增长。另据报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英国广告市场整体支出同比下降0.7%,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广告支出同比下降27%。

目前看来,索尼公司似乎在所有传媒巨头中最能抵御经济危机,因为它没有经营电视网络业务。经济专家分析,索尼的娱乐产业目前还没有受到美国经济影响,其电视业务主要关注技术整合,与美国广告业增减没有多少关联,即使有冲击,也主要来自于电子领域。商业部门的统计显示,美国2月份零售业下滑0.6%,电子产品本月的销售减少0.2%,但电脑游戏的硬件和软件销售量猛增34%,对于索尼公司的游戏业务无疑是个利好。

二、金融风暴与传媒产业关系的复杂性

就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金融风暴来看,防御性行业,如传媒、计算机设备、零售业、通信设备和医药生物等都是受到经济周期下行影响最小的行业。但在世界各行业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传媒行业受到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无论是美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媒体是否为执政党耳目喉舌工具,其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其实都大体相近: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广告收益为主,其他经营路子为辅的产业化模式。因此,金融危机一旦使经济低迷,那么企业必将受损,投入媒体广告减少,媒体产业相应受损。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关系。无论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是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来看,都存在这样一个链条,只是按照时间纵向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传媒受影响的程度、范围等有所区别。下面以1997亚洲金融风暴和这次金融危机相比具体说明:

首先是表现在影响面的不同。1997年的金融危机源于泰国,横扫东南亚,进而影响到全球,受到重创的国家有泰国、韩国等当事国。当年的金融风暴始于亚洲,从亚洲扩散开来,相形之下西欧、美国等国家所受影响要小于亚洲圈子,并非这次金融危机一样迅速席卷全球。相应的,原来在较小范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居于美国、西欧等国的传媒行业受影响更小。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于作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短时间内迅速冲击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西方国家占据全球95%传媒产业市场,而他们以美国为代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因此,可以说传媒产业整个行业所受影响面积更大,范围更广。而亚洲等国家所受影响现在还比较小。这场来势迅猛的金融风暴虽然正在蔓延至全球,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亚洲及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迄今还未明朗。10月16日,光线传媒内部人士透露,金融风暴并未影响该公司登录A股的计划,该公司总裁王长田近期频繁与华兴资本共商私募上市事宜,同时光线内部已悄然推行年薪制与期权制。他认为,光线上市计划并未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让他更感欣慰的是,自金融风暴发生以来,投资者未减少对光线的热情,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他想象。当然,这也许是他们自身的乐观态度或是猜测,或者只是阶段性现象,对今后的发展仍需审慎观察。

此外,不同时期金融风暴对传媒产业发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几次金融危机对传媒产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近几年全球传媒产业的发展迅猛,相关行业如电影、游戏、动漫产业等相比前几年都有很大发展,传媒产业外延扩大,因此此次金融危机所波及行业范围也将相对更加广泛。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系列传媒产业(含电影这样的大传媒产业)的反应都显示出此次危机波及范围的广泛,美国电影相关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美国的影院市场一直处于冰冻期,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一名都没能超过3000万美元,大部分时候都在2000万美元上下徘徊。而两个月之前,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一般都在5000万美元以上,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好莱坞此次也将面临资金流产、上映推迟、影院萧条、罢工回潮等问题。一些公司为防止将来“断货”,将已经拍好的影片推迟上映。《哈利•波特6》就从原定的今年11月推迟到明年夏天上映,007新片《量子危机》也推迟一周。美国媒体预言,随着金融危机持续蔓延,这种情况将层出不穷。此外,其他传媒娱乐产业也相继有所反应。美国高盛公司将手中娱乐公司股票减持10%,标准普尔传媒娱乐产业信用评估专家称传媒公司未来一个季度的业绩收益将最先反映出经济下滑的初期影响。

拿中国来说,最近几年新兴媒体的出现,相关动漫、游戏、影视、娱乐产业等与传媒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必然大于之前的金融风暴。1997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传统媒体占据着传媒产业的绝对统治地位。近年来,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幅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这样一来,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市场变化也会比原来更快更直接地影响到中国传媒产业。不过,现在的传媒产业抗击风险能力也更强,更加成熟理性。97年金融风暴发生时,当时的互联网还未兴起,相关企业对发展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在烧钱,所以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大家都仓皇而逃,加上当时资本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不甚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再追加投资,从而造成很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企业中途夭折。而现在虽然出现了金融风暴,传媒行业更能够看清楚形势,包括一些投资者,这样就使得该有机会的公司依然有机会。

不同国家、地区的媒体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方式是有差异的。例如,中国与国外传媒产业不同的地方就包括赢利模式的不同,中国媒体的广告收入占行业收入的比例大于西方媒体。此次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广告行业,进而影响赖之以生存的传传媒行业。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势必会使企业减少宣传资金,对广告宣传的投放也就相应缩减,这样一来,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减少后,媒体收入也相应减少,这必将影响到国内各大大小小传媒。而媒体的广告结构不同,在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会不同。[2]就《成都商报》来说,其广告中有50%以上是房地产广告,此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最大,因此,如像《成都商报》这样一半以上依赖房地产广告的传媒产业所受影响将会比其他依赖房地产广告比例少于它的传媒更大。

不同种类的媒体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也是不同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就金融风暴爆发后月数据资料显示,网站点击率、电视收视率均有上升,特别是各大门户网站,因此网络、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并不至于惨淡。反倒是时效性较差的杂志面临严重的广告缩水。

网络和电视:由于网络是现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捷、最简单的渠道,互联网甚至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将事件图文声并茂地展现出来,而且具有可反复浏览的信息保存性和深度阅读的专题性,其及时更新的速度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人们为了尽快获得更多更新的关于金融危机的消息,上互联网成了人们的普遍选择。纽约时报媒体集团首席广告官丹尼斯•沃伦(DeniseWarren)指出9月份金融危机反而造成了纽约时报网()访问量激增,广告增长明显高于上述水平,“由于无法预测这部分流量,因此我们无法提前销售广告。”丹尼斯•沃伦表示。而金融信息网站Boursorama的点击率增长了50%,仅7日一天点击量就达到了105万次。

除了网络,电视也具有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除了浏览网络,每天打开电视了解金融危机最新消息也成了另一种快捷方式。据调查显示,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电视台收视率,特别是新闻频道普遍上升了。美国CNBC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创下了自“9•11”以来的最高收视记录。CNN的收视率增长了27%,而福克斯(FOX)的收视率则增长了35%。此外,另外一个导致电视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原因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率以及高涨的油价,正在让球迷们、歌迷们远离球场和演唱会现场,更多的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人更多地选择在家看电视或上网在线收看。

报纸和杂志:几家欢喜几家愁。金融危机使金融类杂志销售火爆,《经济学家》杂志一位发言人表示,该杂志的零售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25%,其增长与金融危机爆发,读者对金融新闻关注升高有关。培生集团(PearsonPLC)旗下的《金融时报》在美国10月份零售量提高了30%;《华尔街日报》几周来零售成绩也提高了20%,《华尔街日报》网站九月迎来2,450万读者,创单月纪录,较去年同期上涨137%。法国经济类报纸《回声报》9月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1.5%。而据英国《独立报》报道,随着金融海啸直卷全球,世界知名杂志《花花公子》也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面临破产威胁,近日盛传,赫夫纳可能要裁员度过困境。听到这一风声,赫夫纳旗下明星纷纷跳槽,以求自保。这一举动无疑是雪上加霜。赫夫纳一手打造的商业王国股价最近由6.2英镑急跌至1.55镑,生意亮起红灯。据83岁的休•赫夫纳说,目前他的股票已经跌了七成,传言要被迫裁员以渡过经济危机。“面对当前突如其来的经济气候,我们认为有必要创造一些能令华尔街微笑的东西”,《花花公子》的高级副总裁兼摄影总监加利•科尔得意地说。根据《花花公子》的要求,所有年满18周岁居住在美国的女性,只要能够提供曾经或正在华尔街供职的证明,并且填写完备相关资料,就有机会前来拍摄。目前该“选秀”活动已经开始,路透社消息称,《花花公子》计划在2009年2月份推出以华尔街女性职员为主题的专辑。[3]由此可以看出,相比起其他媒体在金融危机来临后收视率、阅读量有所激增的情况,杂志的境况并不看好,一些投资人甚至撤销了对以往杂志的股份。

三、传媒业应对态势及突围策略探析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传媒业发展前景阴云密布,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传媒业巨头们也不得不为经济衰退作些准备,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各大传媒集团都已陆续采取措施谨慎应对本次金融风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莫维斯说:“如果美国经济下滑——很显然已经出现——影响我们所经营的广播和电视业务,我们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召开的媒体峰会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莫维斯开始未雨绸缪进行战前动员。他对参会人员解释说,传媒企业运营和转产存在诸多方式和途径,哥伦比亚公司已经削减了部分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公司管理层有能力应付经济放缓的形势。

中国传媒产业如何应对本次金融危机?这是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此次危机还继续持续发展中,我们都还不知道它将带来多大的影响,如何发展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紧密跟踪深入分析不断调整应对步伐是必须的。根据以往经验,结合现阶段媒体产业特征提供以下应对措施供传媒行业参考:

1、做好内容,稳定与扩大市场。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市场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倍加关注,给了媒体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大受众群的契机。

2、降低营运成本。由于广告缩减影响媒体收入,媒体应该在降低自身营运成本上下功夫,节俭开支,降低成本,必要情况下进行人员及机构的精简,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其次,开拓新收益渠道,开发新的文化产品,谋求自身突围。传媒产业可以拓展到游戏、影视等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

4、进行其他关联产业的开拓,可以抓住在相关产业“抄底”进入的机会。从宏观来说,拉动内需也是必然之势,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下,一旦扩大内需,市场需求就会跟着放大,传媒产业应该进行相应的产业战略布局。

危机所造成传媒产业乃至整个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对危机最终杀伤力的评价显然已经超出了经济学家预期的范围,其影响不仅在金融体系和经济层面,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步显现,因此,传媒产业有必要做好更长远的准备以应对这场未知的风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各媒体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媒体特性、资源结构、战略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注释]

[1]《分析:金融风暴对财经媒体亦喜亦忧》路透社10月16日记者RobertMacMillan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10月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3]《金融危机后,<花花公子>选择脱内衣》2008.10.17凤凰网(/)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2.〔美〕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宋伟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4.LucianPye(1969),CommunicationsandPoliticalDevelopment,Princ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