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影视后期论文全文(5篇)

影视后期论文

第1篇: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1.1气温变化特征

从1959~2012年齐河县逐年平均气温及其5年滑动平均可以看出,近54年来齐河县的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明显的阶段性,但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并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用最小二乘法对54年来的年平均气温进行拟合,线性函数为y=0.007x-1.074(r=0.262),可见齐河县年平均气温以0.07℃/10a的速度上升。图11959~2012年齐河县年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及长期趋势把1959~2012年各季及年的平均气温按10年一个阶段进行平均,与54年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表1),1959~2012年整个时段的气温可划分为冷、暖2个时期,1959~1989年为相对的冷期,该时段平均气温为13.5℃,偏低0.1℃,1969年是近54年来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2.6℃;1990~2012年为相对的暖期,该时段平均气温为13.8℃,偏高0.2℃,1997~2002年气温增暖明显,该时段平均气温为14.1℃,偏高0.5℃,近54年来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该暖期的1998年,平均气温为14.5℃,偏高0.9℃。从表1还可看出,不同时段各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各不相同,2000~2009年平均气温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夏季增温不明显,即对于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冬季最大,其次是春秋季,最后是夏季。

1.2降水变化特征

可以看出,近54年来齐河的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其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多844mm,前者是后者的4.4倍。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看,降水总量略呈增加趋势,用最小二乘法对54年来的降水量进行拟合,线性函数为y=0.212x+195.79(r=0.02),年降水量以2.12mm/10a的速度递增。逐年各季降水量按10年一个阶段进行平均,与54年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表2),1959~2012年整个时段的降水可划分为多雨、少雨、多雨3个时期,1959~1979年为多雨期,该时段平均降水量642.2mm,偏多10.5mm,其中1961年是近54年来降水最多年,降水量达1092.0mm,偏多460.3mm;1980~1989年为少雨期,该时段平均降水量503.2mm,偏少128.5mm,其中,1989年是近54年来降水次少年,降水量为371.8mm,偏少259.9mm,2002年是近54年来降水最少年,降水量仅248.0mm,偏少383.7mm;1990~2012年为多雨期,该时段平均降水量677.9mm,偏多46.2mm。从表2还可看出,不同时段各季节的降水量变化各不相同,季节性变化明显,如1959~1979年的春季平均降水量偏少,而夏秋季却相对偏多;1980~1989年的夏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偏少,而春季却相对偏多。可见一年四季的降水量均偏多或偏少的情况很少发生,若春季偏少,一般夏秋季偏多,若春夏季偏多,则秋冬季相对偏少,除个别年份,总体上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

1.3暴雨、冰雹、大风天气

对逐年日雨量达50mm以上的暴雨日及对日极大风速≥17.0m/s的大风日数和出现冰雹的日数进行统计,按10年一个阶段进行平均。结果发现,除1980~1989年暴雨日数偏少外,其他时段的暴雨日数均偏多,其中以1990~2009年更为明显,说明近20年来强降水发生次数强度比前期明显增加;就冰雹日数而言,1959~1968年次数最多,2000~2009年发生次数较少,2010~2012年最少,冰雹次数为0,1970~1989年发生次数无明显变化,为0.3d/a,整个时段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1959~2012年整个时段的大风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最初的21.2d/a下降至0.9d/a。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年份、季节气温的高低与降水的多少二者之间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但近10年来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气温偏高的时段主要在冬秋季,降水偏多的时段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即出现春夏季多雨、秋冬季暖干的现象。随着暴雨日数的增加,极端强降水天气出现的概率将增加,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也时有发生,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气候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2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1气温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齐河县的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对粮食生产来讲,气温升高有利有弊。暖冬出现,利于越冬作物冬小麦的安全越冬;积温增多,无霜期延长可以使农作物得到更多的热量,提高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产量,减少了冻害。气温升高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土壤有效水分将会减少,导致危害作物生长的水分胁迫加重,农业水资源短缺加剧。气温升高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加快,造成地力下降。虽然光合作用的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但土壤一旦受旱,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均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的繁衍代数将增加,还为各种杂草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气温升高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的蔓延,这就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和除草剂,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2.2降水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齐河县的年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明显,上升幅度远比不上气温上升的速度,降水量年际波动大,旱涝天气经常发生。齐河县的旱涝、大风等灾害本来就频发,随着气候的变暖,暴雨日数的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还会增加,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导致虫害的变化,干旱常导致大范围虫害,湿冷的环境也会导致虫害增加。单从气候因素方面分析,干旱和洪涝频繁的发生会导致一定范围内的粮食作物受灾频繁,致使作物减产或绝产,从而造成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冰雹和大风日数的下降,说明二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逐渐减小,农作物因冰雹和大风受灾的几率减小,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3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3.1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疏通河道,加固水库、塘坝,实行灌溉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旱能灌、涝能排,做到暴雨不倒坝,干旱有水浇,提高应对干旱洪涝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目前齐河县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正在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方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基本实现“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水利设施的建设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3.2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农业对于旱涝灾害最为敏感,也最为脆弱,受灾害影响较大。根据齐河县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种抗旱作物和推广耐涝品种,调整作物播期,趋利避害,减轻灾害威胁。如齐河近几年来推广小麦品种选取济麦22抗倒、抗病性好、产量也很好,济麦22是非常优秀的品种;对全县所有玉米高产创建田免费供应登海605和郑单958玉米种,这2个品种在恶劣的天气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和稳产性,对全县夏玉米生产战胜天灾获得丰收起了关键作用。

3.3发挥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减灾进行增利

气候灾害消耗且浪费气候资源,使气候资源的价值大为降低,甚至全部丧失。因此,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应该包括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气候灾害。如2013年齐河夏粮生产根据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呈现“前高中低后高”的特点及小麦苗情,全县在农业局的指导下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在返青、拔节期的小麦管理上以控为主,后期的小麦管理上以促为主,既防倒伏,又促增产,尽可能多地利用气候资源,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3.4加大生产科技支撑

第2篇: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一)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带给建筑企业的负税变化

虽然增值税的实行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抵扣减税,但在建筑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规模与经营管理方面的限制,使上游的建筑产业无法全部被覆盖到增值税的范围之内。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沙土等的施工材料很难获取增值税的进行发票。此外,相关的工程施工设备已经购置并计入相应的折扣,因此无法再归入到进项税额的抵扣中。同时建筑企业中的劳务成本所占比重较大,也无法列入到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中,同时还需花费大部分的成本安装相应的税控系统。

(二)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的问题

1、抵扣链条不健全由于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较大,并且施工复杂,所以涉及的领域也较广,施工中所需的建筑材料要通过不同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但不同的领域所使用的增值税率不同,相应取材较为方便的材料大多数情况就地取材,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并且施工中的劳务成本也无法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种抵扣链条的不健全情况,使建筑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后无法获得充足的增值税发票并进行相应的抵扣,影响了其自身的负税情况。

2、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仅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经营方向有关,同时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漏洞百出。此外,建筑企业忽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账目、发票等管理的杂乱无章,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3、建筑工程概算、造价及招投标问题不断在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后,对于建筑工程的概算以及造价和招投标的工作都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营改增涉及到进项抵扣的问题,所以对于工程的概算与造价的计算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招投标的工作中也应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收政策。

二、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纳税筹划

(一)树立正确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意识

在相关的改革方案中,经过实际的测算可以得知,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带给建筑企业的负税变化并不乐观,使得其生产经营的竞争与环境更具挑战性,因此应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行,实时关注营改增政策在建筑企业的实施方向与动态,有效加强准备工作。

(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会计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财务报表的项目与内容也要进行修改。此外,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与变动的解释。对于增值税发票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因为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相比更重要,因此,在其出具、等级以及报销和抵扣的过程中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相关的要求与规范,应积极安装税控系统,对发票进行相关的防伪检验,并且与相关的税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而针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劳务成本无法进行抵扣的情况,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来代替相应的人工劳务,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效率,降低人工劳务的成本,通过机械设备的使用抵消劳务成本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的问题。

(三)合理使用纳税筹划手段

根据企业的规模与经营状况选择相应的纳税人身份,尽量选用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的负税。同时,在进行相关材料的采购时,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时,应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有效减少负税。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其自身的税务处理能力,增强专业技能与相关的业务水平。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有效帮助企业预防营改增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

三、结束语

第3篇: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当历史变迁到齐国之后,齐国人追求时尚成风,礼制也被流行淡化,上层社会的装束也影响着服装的审美,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色,国人皆好服之”导致紫色价格昂贵;《史记•苏代怡燕王书》“齐紫,败素也,而价十倍。”看着紫色价格如此昂贵,齐桓公甚感担心,问管仲怎么办。管仲说:“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于是公谓左右曰:“吾甚恶紫臭!”当天宫中无服紫者,次日,城中无服紫色,三日,国中无服紫色。韩非子讲的故事反映了当时齐国上层人物对礼数的逆反心理。对传统礼教的是一个颠覆。色彩上紫色颠覆了传统朱色而引起流行,齐国尚紫色对后世服装色彩产生影响深远。后代紫色脱离卑贱从而成为正色。春秋时期各国衣冠服饰的等级差别已经标准化和教条化。齐国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为了适应社会及人们审美消费观的变化,必须时常翻新商品的花样,齐人逐渐养成趋时嗜新的风尚。“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篇)。齐人常常开辟一代新潮流,如齐国人喜欢巨冠,常常显达高贵的冠戴在帽子上。在齐国时期,当时的齐人女子有着男装的现象,据《宴子春秋•内片杂下》记载,“女子而男子饰者,断裂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君使服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买马肉于内。”公曰:“善”使内勿服,而国内莫服之。齐国这种开放的对后世也产生很大影响,如唐代服装不断推陈出新,女子穿男装在唐代也形成一大特色。女着男装反映了一个国力强大与开放对服装产生的直接影响。

齐国服饰形制

当时齐国管仲因阻挠齐桓公回国奔丧继位,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但齐桓公知道管仲有才能,于是不但不记前仇,还重用管仲,帮助自己最终完成霸业,于是带钩便成为了护身的象征。在山东临淄商王村1号战国墓出土的带钩,造型生动,样式各异,如实地反映了齐国当时带钩的流行程度,而这种装饰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品的重要特征。

从章丘女郎山出土陶俑可以看出,腰间束丝织大带,腰身束的细小,可证这种束腰时尚已成习俗。春秋战国以来特别是儒家提倡的古礼制抬头,礼服常服都要求“短毋见肤,长毋被土”,齐国丰富的衣料文化发展对后代服装造型影响很大。绕襟深衣的长度越来越大,这样穿裤子就成了多余,宽松的服装以至于后来导致各国行军打仗不便,引发了赵国武灵王进行服饰的改革,学习胡人穿着服装,让士兵改穿行动方便的裤子,推动了服饰的变革。

齐国服饰对后世的影响

服饰面料的材质、颜色、装饰手段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均会受到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齐国国力强盛,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当时纺纱技术非常高超,如纺麻技术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有些高级麻织品因其工艺难度高,价格甚至超过丝绸。在周朝服饰制度中,头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麻布做头冠是纪念老传统的古礼。周代规定做冠用30升的细麻布(这里的升是指的纺织品经线的密度,在幅宽2尺2寸的内经纱如果是80根为一升,如果是80根的2倍为2升,升数越大,织物越细薄),30升的总线数相当于现在每厘米内48根,这个密度与现代丝绸的密度相当,能把麻纤维手工纺织到如此精密,难度是相当大的,可见当时的手工艺发展的水平。春秋时期由于桑蚕丝的发展应用,用80升的丝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质地均匀,所以人们都用丝制品代替麻纤维,后来就连维护旧礼教的孔子也开始接受这个变化。《论语•子罕》中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其意思就是说用麻布是礼制的需要,现在用80升的丝比麻更便宜,所以从节约的角度,我也接受。而高超的纺织技术也决定了齐国的服装无论是形制、色彩、纹饰、质料还是各种首饰都构成了齐国服饰的形式美,也充分体现了当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艺术特色,这些服饰特色对我国后来服饰的丰富与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现在的服饰设计艺术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4篇: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关键词:影视制作;后期制作;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

1影视后期制作

1.1影视后期制作

影视后期制作是用拍摄获得的材料或软件制作的动画,是通过特技镜头构图润色,镜头切割转化并调整,最后形成完整的影片的工作,一则完成度高、质量上佳的影视作品,除了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作之外,优秀的影视作品最终得以完美呈现,往往离不开后期制作的功劳。大量的影视作品使用了后期技术,这使得电影后期制作行业变得相当吃香。影视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制作的最后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影视节目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在当下影视行业中,影视后期效果的突出表现,也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节目组会倾向于影视后期制作,以提升节目地竞争力。以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一档节目为例,其在节目内容编排上算不上太过新颖,而独特精美的后期制作为节目增色不少。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未来几年数字影视制作行业需要的影视人才数量将超过100万,尤其是高层次的导演、策划和后期制作人才,在未来的人才缺口非常之大。

1.2影视后期制作流程

影视后期制作能有效润色作品,提升作品的表现力,而该流程的重要环节包括剪辑、特效、配音等方面,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

1.2.1初剪此流程也被称为粗剪。剪辑全过程通常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因此需要转磁来把拍摄素材从摄影设备传到电脑上,然后在电影导演和剪辑人员才能开始初剪。初次剪辑中,电影导演将按照脚本制作的顺序将拍摄材料的图片放在一起,并将其剪辑成没有视觉动画效果、旁白和背景音乐的视频版本。这个版本是在整个影视制作中第一次看到制作结果的过程。

1.2.2精剪在精剪部分,剪辑师需要将原始裁剪影片根据客户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效合进作品中,成为商业影片的屏幕上的视觉画面。在粗剪之后,剪辑人员已经基本了解了视频的基本框架,通过反复浏览粗剪片子,找出影片问题并解决,精切过程需要调整影片的细节,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影片的结构和基调。适当调整镜头的节奏保证前后镜头的逻辑合理,最终保证视觉上的流畅体验。

1.2.3选曲创作和选曲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自行创作音乐,影视作品就有独特的音乐,音乐可以与画面完美结合,但成本会更高;如果选择大众音乐,成本经济,但因为这不是原创的,它也可能用于其他广告电影等影视作品。一些重要的段落需要添加音乐来加快节奏和促进情节发展,这时候剪辑人员需要根据影片导演的意愿和自己的艺术素养加以判断,最终做到选曲合理、能促进影片的情节发展。

1.2.4添加特效特效是在不能单独拍摄,而是通过后期剪辑或者电脑制作产生。添加特效一般会使用非常专业的特效制作软件。大众比较熟知的是超视觉效果电影,都是因为特效用得得当恰当才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效果。

1.2.5声音合成在这个阶段需要影片制作人员完成影片的叙述旁白。音效师将把配音与各种旁白匹配起来,合并所有元素,并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该阶段非常重视对节奏的把控,根据情节调整音乐、根据时长优化内容处理,做好音乐的剪接、视频的转场、前后镜头的逻辑等,在该阶段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表达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观众的兴趣度等。

2影视后期制作常用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后期制作整个工作环节都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影视后期剪辑效率和效果的案例比比皆是,以下将以影视后期制作整体流程为例,分析在其中应用了哪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并为广大后期制作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2.1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主要是和视频制作甲方协调沟通,通过后期剪辑人员的发挥创造,以及前期的素材准备情况,合理对客户的需求以及影片的制作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一环节所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并不多,主要是社交软件和网络搜索软件。

2.2构思分镜

拍摄主题确定后,就是画面的设计和把握。尽管后期制作不需要不需要很高的叙事能力和画面感,但视频制作人在拍摄前必须对画面效果有一定的设计预估,这样他在后期制作时也能运筹帷幄,确定好主题也便于设计素材收集方案。在该阶段比较适合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是思维导图的设计和使用,其能在计算机上清晰透彻地展示出来。

2.3素材采集

影视后期制作需要的素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通过摄影器材自己拍摄的素材,另外一部分是互联网上找的现成的素材。现成的素材一般是通过网络获取,也有的可能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或者相关软件的支持。从网络上获取的素材需要检查是不是商用素材,在一些外网经常会有生肉资源下载后再通过PR剪辑。除了视频素材之外,还要搜集音频资源、图片资源、字体资源,无论是什么资源都要保证其不侵犯他人的版权。

2.4视频剪辑

视频剪辑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软件,根据个人需求及技能掌握情况加以区分,现在很多Vlog博主使用手机剪辑视频,或者是会声会影、爱剪辑等,而在很多影视剧或者长视频的制作上,还是要通过电脑端采用非线性采集软件来完成。比较常用的PC端软件有Adobepremier。Adobepremier易于上手,只要先把拍摄好的素材放到素材库里面,再拖拖进时间轴,从时间轴上进行切入和切出选择,最后,将不同的素材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即可。除了Adobepremier以外,finalcut也有很多应用,但是其只能在MAC上运行,注定了使用的广泛性不比前者。

2.5声音设计

复杂视频上的修音、混音等工作需要采取专门的音频编辑软件方可执行,一般情况下,后期剪辑人员用得比较多的专业音频编辑软件为AdobeAudition。AdobeAudition软件提供包括混音编辑特效处理于一体的音频多样化处理功能,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音频处理体验,用户可以从允许他们听到的实时音频特效中获得个性化声音音频处理解决方案,其循环工具和高质量、免专利费的音乐循环软件,有利于提升影视作品的声音质量,为后期制作人员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同时,其制作的音频素材可以直接拖入到Adobepremier中使用,也大大降低了其操作的困难程度。

2.6特效合成

特效合成是指将自然界中不存在或者难以以现实的拍摄手法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在计算机上通过各种素材的结合与再加工,实现完美呈现的工作特效合成阶段一般是视频后期制作的最终环节,也是决定影视作品制作效果的关键环节,关于平面的图像合成,比较常用的软件有photoshop。视频特效制作常用的软件有Autodesk3dsMax等。

3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3.1增强作品的观赏性,让影视画面更加精美

影视后期制作能为影视作品提升很强的观赏性,1982年版《西游记》为例,在剧中一些腾云驾雾喝妖魔鬼怪搏斗的特效场景都是通过后期制作来实现了,尽管目前看来,《西游记》中的技术和特效表现较为粗糙。而在该剧播出之后,仍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孙悟空腾云驾雾、天宫、西方极乐世界表现的各种后期效果,都为观众的观影带来了很强的视觉体验,而现实的影视拍摄发挥空间是很有限的,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弥补了现实的拍摄所难以表现出来的效果,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通过后期制作能让画面更加精美。通过现实事物与虚拟事物的结合,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

3.2保证视觉体验的同时降低影视作品拍摄成本

影视后期制作的目的在于,它能表现出来,一种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后期实地拍摄的话,很难拍摄出效果的一些场面,如在泰坦尼克号中如何表现沉船的场景,若真实地将沉船的场景,在现实中表现出来,那么在现实中所要重现的成本太高了。而通过特效镜头与后期特效的处理相结合,能将沉船的场景真实地体现出来,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了影视场景,而且还降低了影视制作的成本,一举两得。尤其是一些自然灾害的景镜头拍摄,若单纯地依靠天气等重现,那么会给影视作品的制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后天》中体现出来的纽约洪水涌入全城冰冻的惊艳场景,也是通过计算机后期制作得到的,能给观众带来的是极大的视觉震撼。

3.3迎合观众的观影喜好,提升作品票房

观众是否对影片满意决定着影视作品最后的票房,而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观众喜欢看一些刺激的有惊艳特效效果的影片。通过对2019年中国观众的观影喜好和票房成绩分析,中国科幻电影和国漫表现成绩惊喜,以票房第一的《攀登者》为例,此影片讲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历史时刻,而特意壮举并不为国际认可,也缺少足够的影像资料,《攀登者》不仅为观众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攀登珠峰时的艰难,也为此壮举留下了历史还原的珍贵影像,在影片中诸多特效的使用加深了观众对攀登珠峰艰难的体验。也体现出,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这种有刺激的特效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

4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原则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也应当秉承一定的原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需要保证影片的整体结构的严谨性。如果拍摄的影视素材过多,那么需要对影片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对部分影视素材进行浓缩和精简,在保证影片的经典性的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第二,控制影片的整体结构,后期制作的剪辑过程会对影片的整体流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场景的转换,镜头的切换等可能会把影片整体的节奏打乱,一些后期制作的特效反而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莫名其妙的情绪,基于此,要加强对影片节奏的控制保证场景转换镜头切换音乐搭配能成为故事讲述的辅助,而不喧宾夺主。第三,保证影片制作的情怀,后期制作只是影片制作的一个辅助,并不是影片制作的一个灵魂,若一个影片端简单地以后期制作“秀肌肉”,那么这肯定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影片应该有营养,不“灌水”,真正能让大众从我们的视频中有所收获,这样才算得上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这一点需要剪辑人员和影视创作人员,都秉承一颗初心,有情怀才能保证影片优质,这样才能谈技术在影片制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旭,徐亮.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探索——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5):611.

[2]胡雷钢.数字媒体技术对影视动画制作流程的重构与协同[J].大众文艺,2020(06):159-160.

[3]杨诗.试谈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0(3):82-83.

[4]文凌.影视后期制作中AfterEffects文字特效制作[J].电视技术,2019,43(22):68-69.

第5篇:影视后期论文范文

【关键词】影视艺术概论;教学;方法;探究

一、课堂讲授法

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电影理论、电影历史、经典影片、电影大师等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和系统梳理,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中外电影史发展脉络、主要电影流派。譬如介绍电影流派相关知识诸如产生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地位、获奖情况时,采用课堂讲授法可令学生迅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影视知识。以外国电影史为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到外国电影史的发展可以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声时期的电影,主要包含无声时期电影的形态特点、代表作品,以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的电影、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欧洲先锋派电影为代表;第二阶段是经典叙事时期的电影,包含大制片厂制度下的经典电影叙事及其电影作品;第三阶段是现代电影时期,包含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如《公民凯恩》等;第四阶段为高科技时代的电影,包含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等。再看中国电影史,同样可通过讲授法令学生了解中国早期国产电影的特点及经典影片,譬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优秀国产电影以《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为代表。接下来介绍十七年电影的艺术特点及本阶段的优秀影片,如《林则徐》、《早春二月》。在新时期电影中主要介绍第三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特点及其作品,可将第五代导演中的张艺谋和第六代导演中的贾樟柯作为重点来介绍,因为这两位导演都是目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导演之一。关于张艺谋,电影作品重点介绍其最优秀的电影,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印象系列则可介绍《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等。贾樟柯可重点讲授其《三峡好人》《江湖儿女》《山河故人》等代表性影片。

二、课堂参与法

除教师课堂讲授外,还可让学生适当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主动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譬如在讲授导演风格的时候,教师介绍同一故事由不同导演执导,作品风格和艺术水平有较大差异,以电视剧《红楼梦》为例,该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简称央视版;一个是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简称新版。两个版本电视剧的取材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剧作风格、导演风格却很不相同,各有千秋。教师可选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宝黛初见》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讨论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央视版更为经典,表现在场景设计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在场景设计方面,该版将现场众人的言谈举止都表现出来,既有主角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言谈举止,也有众人的说笑反应,因此是一个综合立体的见面场景。演员表演层面也表现不俗,陈晓旭把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贾母则把祖母对孙儿的无比疼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比较而言,新版《红楼梦》宝黛初见场景镜头中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他人被排除在镜头之外,令观众无法了解现场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场景设计上和央视版有较大不同。但也有同学比较认可新版《红楼梦》,认为新版人物服饰华美,色彩和光线运用更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欣赏趣味。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可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既要说明自己的主观喜爱,更要客观地进行艺术比较,从演员表演、场景设计、气氛烘托、色彩光影、音乐配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令学生对影视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影视实践法

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既具挑战性,又活泼有趣,还可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学生可以任意分组,人数不限。经验显示,小组多为5到8人。对于编剧、摄影、剪辑、配乐等,学生自行协商各自分工。编剧往往是文笔较好的同学,剪辑通常用的软件有PR、会声会影、Vegas等,其中以PR最为专业。整个影视实践过程都需老师全程指导,譬如题材选择、剧本编写、演员表演、拍摄技巧、后期剪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一)分组选题环节学生自行分组一般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会按照宿舍或兴趣等自行分组。该环节教师主要进行选题和题材指导。鉴于学生身份,大多数学生会选取校园题材,譬如校园贷、网络游戏、网恋、校园霸凌、心理问题等。以校园贷题材微电影《果果的生日》为例,该剧讲述女大学生果果因为爱慕虚荣,深陷校园贷无力偿还,最终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重新回归正常大学生活,感受到同学和老师浓浓的情谊。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微电影《自赎》则讲述女大学生冉冉沉迷网络游戏,当舍友和班级同学忙于考研、求职时,她却不分白天黑夜在宿舍玩游戏,导致七门成绩挂科,最终幡然醒悟,找到自赎之路。校园霸凌题材微电影《校园霸凌》则讲述转学而来的女大学生朱悦遭到同班同学排挤和欺凌,最后在同学和老师帮助下,她认识到遭到校园霸凌的时候,不能一味忍让,而要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才不至于让坏人一再得逞。这三部微电影都是校园题材,都非常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剧本写作环节剧本乃一剧之本,其地位十分重要。剧本写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拍摄效果。鉴于学生为中文系学生,文笔较好,这一点无需多虑,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写剧本的经验,因此不少小组写出来的剧本初稿不是剧本,而是故事梗概,或者类似于小说形式的文本;也有的虽然具备了剧本的特点,但不是分镜头剧本。这时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包括剧情故事、人物关系、写作形式和镜头语言的修改。

(三)作品拍摄环节接下来是拍摄环节,演员多为学生自己,拍摄器材多为智能手机、单反相机。因是校园题材,所以拍摄场所主要在大学校园,如食堂、教室、宿舍、校园,学生可随时就地拍摄,较为灵活自由。和社会上的影视制作单位比较起来,学生作品往往充满了创意思维,形式灵活生动,学生借此拍出了自己的生活、困惑、思考、梦想和青春。虽然学生们拍摄的作品尚存缺点,但学生都对此种实践形式非常喜欢,且收获颇丰。

(四)作品交流环节当学生拍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没课的晚上或者周末进行作品展示与交流,组织班级同学以观众身份观看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每放完一部作品,由学生进行点评。在关闭灯光的教室里,观看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该种形式的观摩、交流和学习经历注定令学生终生难忘。在欣赏他人影片长处和看到自身影片短处时,对影片的鉴赏能力获得很大提升。在同学点评交流完毕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可从学生作品的选题、编剧、表演、配乐、画面、剪辑、字幕等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此种形式的影视实践作品既可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纳入成绩测评与考核,也可从中选取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省市乃至部级比赛。实践经验显示,学生拍摄的优秀作品思维具有较强创新性、剧本写作趣味盎然、拍摄手法独特生动、剪辑技巧新颖另类,目前已有多部作品参赛并获奖。

四、评论写作法

影视批评是指批评主体在影视鉴赏的基础上,依据影视理论和批评方法,对影视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从而做出价值评判。这对本科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影视鉴赏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角度,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影视艺术的鉴赏角度,一种是文学艺术的鉴赏视角。影视艺术的鉴赏角度主要包含视觉元素、听觉元素、演员表演、导演风格等,文学艺术的鉴赏角度主要包含故事情节、叙事线索、主题蕴涵、细节情境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撰写评论,步骤如下:

(一)确定兴趣影片和影片兴趣点学生首先找出影片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就是论文的切入点,从此切入点深入下去,可首先确立选题,将兴趣点进行理论提炼,进而拟定标题。

(二)围绕兴趣点展开论述接下来就是展开论述的过程,围绕这个兴趣点从哪几个角度、哪几个层次入手展开阐释,可先列出提纲,确定每个提纲论述的问题,进而确立小标题。标题须是对所要阐述问题的概括性表述。

(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查阅资料,这些资料应包含两类:第一类,关于影片的相关资料,如影片的制作、票房、获奖、评价、拍摄等;第二类,关于影片的研究资料,即学者们对该影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唯有掌握现有研究成果和现状,方能知道自己的研究创新点在哪里,以便在论文中深入阐释。

(四)论文写作环节在该环节,学生很容易写成影片观后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论文写作思维及语言表述都和读后感截然不同。就写作思维而言,它和文学作品天马行空的写作思维不同,论文写作思维是一种理性规范的思维方式,要对照所阐释问题的逻辑顺序,逐步展开论述,要求层次清晰,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简洁凝练,避免出现口语化表述。

参考文献

袁玉琴、谢柏梁2005《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