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第1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4-02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第2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新课改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倘若采用的方法不当,就会事倍功半。

下面是我在新课改下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

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他们兴趣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定不要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在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课文的要求:除了掌握本文的字词以外,还要找出精美的句段以及本文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疑问?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反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对全篇课文就会有整体的感悟,对于疑难问题也就如同一层窗户纸,上课时老师一点学生就会明白。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梁衡先生说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一切知识都以记忆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于文中精美的句段一定要熟记下来,把它牢牢地记在大脑里。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背诵精美语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头脑不断丰富、得到开发,真正地成为信息材料的储备库;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三、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注重情感投入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什么?它是在教生活的本领,在教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跟要学习的文章做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生活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如:我在教学胡适的《母亲》这篇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回家多观察自己的母亲,把自己母亲的性格特征记录下来。上课时,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母亲,然后再来学习本文,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母亲”的,都写出了母亲的哪些方面,形成比较。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不仅了解了作者的母亲,而且也了解了自己的母亲,在脑海里对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去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下一番苦功夫,精心钻研。讲课时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而应该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指导点拨。在讲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要先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对于多篇相类似的文章,我们可以精讲一两篇,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去领悟、去赏析。要让学生把精美的句段找出来,进一步进行揣摩:揣摩语言、揣摩选材、揣摩人物、揣摩思想、揣摩手法、揣摩风格。然后,再把这精美的句段仿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风格,抒发自己的思想。

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独创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虽然让学生放开了手脚,但不是绝对不管了,而是在适当地方教师加以指导、点拨或集体讨论。

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好文章就像一杯咖啡,它有回味感,值得你去慢慢品味,你对文章读的遍数不同,你的品味就会不同。阅读教学中,绘声绘色的朗读万万不可缺少。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真诵读有利于学生回归文本。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读、精心研读、边读边想,一定要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从中有所感悟。

诵读的方式很多,可以读整篇文章,可以跳读,可以选读,而这些诵读方式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记住一些陌生的字词和精美的句段,这样在写作的道路上就又多铺了一层基石。

第3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方法及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上教师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学习只为参加考试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教师真正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因此,教师应运用现代新型技术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指出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应对现阶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应对安排。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初中教师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全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下,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数量少,致使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学习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始终难以提高。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帮助、辅导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水平。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往往用较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课文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没有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学生能进行阅读的时间少,阅读量少

由于初中生在升学压力以及学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采取见效快、所用时间少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语文成绩,而不采用长期的阅读锻炼来提升语文能力。再加上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比如,初中语文课本在章节复结中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并给出了相关推荐书籍,如《简・爱》、泰戈尔的诗集、《格列佛游记》等等。然而,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往往对其忽略,没有给学生进行阅读性指导。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也没有在课外对其进行阅读。

二、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理念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现代阅读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教学为辅的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特别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师完全占用课堂时间的传统教学方法,抛弃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语文阅读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课内外阅读书籍、名著的习惯。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经常性地阅读,增加阅读教学的课时,减少教师占用课堂的时间,这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阅读技巧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毕竟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学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步入学生的生活中。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带有疑问的前提条件下先通篇阅读文章,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首先让学生泛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文章,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细读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品读文章。学生多次阅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在阅读时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也可以写阅读感悟,总结阅读技巧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在阅读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快速提高学生阅读技巧的首选方法,它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对课堂阅读的补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外阅读作业的安排,还要把课外阅读具体化,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防止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应付了事,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事例引出话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优美语句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语文教学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讨论一些名著和优秀的文章,我给学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等等经典语句。

(2)增加阅读时间,掌握阅读技能

阅读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读、写、听、说、思考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如:听,即学生听取教师对课外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建议,借鉴其他同学阅读的技巧。说,即向别人讲述阅读书籍的故事情节,复述优美语句。思,即思考作者写作目的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另一方面,学生仅仅掌握课外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最终改善课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阅读优秀的文章。课后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阅读作业,写读后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地对初中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仔细研究方法与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新课程语文阅读改革理念的教学方法,对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万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4).

第4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模式构建 新课程标准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的窘困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的阅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260万字的规定,激荡着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心灵。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影响,语文课外阅读基本被教师和学生抛弃,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被割断。尽管,近年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教者们仍然心事重重,他们不知这260万字如何打下去,如何使学生内化它,如何检测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因而,在课外推广阅读这一想法始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较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迟迟得不到提高。

2.语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偏差

在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师心中,课外阅读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而已,做不做,抓不抓都一样,有的甚至把学生看课外读物,当成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广大学生心目中,课外阅读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教师恰当指导,学生随便捡书而读,加之教师无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恰当的检测手段,使学生漠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直到初中毕业后,都没有原原本本地读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阅读书目。在较多家长心中,应试教育现状使他们也很难放开手脚“纵容”自己的孩子去接触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捧读小说视为“毒瘤”。

3.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不足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

4.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构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1.把握课外阅读的特征

(1)趣味专题性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所谓“专题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个性的最优发展。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进行所谓的“专趣味题研究”。

(2)灵活开放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灵活开放性表现在:阅读时间上,不受课内阅读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限制;阅读环境上,打破了课堂或教室的限制,阅读地点可根据阅读的需要灵活选择,如阅览室、路边等;阅读内容上,它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可扩展到各门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自主合作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表现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选择拥有自主选择权,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合作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课外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的统一过程,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讲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既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又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2)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环境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较好的阅览室等,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自身榜样、同伴榜样的树立,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浓厚氛围。

(3)构建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组合前要考虑到阅读学习的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4)推荐课外阅读读物

我们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读物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青春类书籍等就可以推荐。此外,也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同时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5)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提出四种读书法:①信马由缰法,②蜻蜓点水法,③囫囵吞枣法,④改弦易辙法。阅读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求,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精略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

(6)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组织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如竞赛类活动、讲座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

第5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 模式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5-01

中学英语课程开设以来,老师们都十分关注单词的教学、句型的教学、语篇的教学及语法的教学。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然而,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是很多教师遇到的难点问题。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实际上是通过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以及阅读材料的语境这三者之间交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阅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二是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三是阅读材料的语境。

二、阅读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有利于语言的习得,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可分成三个阶段

1.Pre?鄄reading phrase

其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部分在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应注意的教学要点:快速浏览和预测。在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方面: 标题、小标题、图片或图表、大字或大写字体、大写单词、斜写单词或下划线单词、数字和大黑点。与此同时,处理单词也是非常必要的。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

What is the text going to tell me?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going to be?

Where will I find the information I want?

这种预测性活动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2.During?鄄reading phrase (while reading phrase)

其目的主要是达到“假设与检测”的真实过程。该环节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应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先易后难,逐层推进,调动学生最大的探究真理的欲望,获取不同层次的满足。步骤有: 1)整体粗读(Skimming),领略内容大意。2)分段细读(Scanning),把握内容细节阅读,注意语言结构。问题属于意思外延理解的难度。3)深层理解阅读(Comprehensive Reading)。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问题的设计属于文章主旨理解的难度。

3.Posting?鄄reading phrase

其目的是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活化教材,创设语境,实现能力的迁移,发展语言输出能力。原则是先说后写,先机械后意义。

四、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碰到生词或重点句型、语法时,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方面的零碎讲解,而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

很多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教师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注重读懂短文,而忽视整体语境,忽视让学生整体运用。

3.注重单纯地阅读课文,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单纯的阅读课文,读熟课文,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注重课内阅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课上书本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其余基本上学生就再也没有阅读的训练了,完全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五、阅读课教学的几点见解

1.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

在课前,老师就要有上课的思路、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有大量的思考、花很长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课教学模式。因为只有教师首先丰富了自己,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驰骋。

2.确定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语篇有效延伸的必要性

第6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0余万字。这么庞大的阅读量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仅靠有限的教材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阅读这一有效途径来辅助完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传承文化、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活化思维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个人持以下观点:

一、培养小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从媒体获得直观知识,对静心读书兴趣不浓,因此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我们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有趣味的课外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乐中学,趣中获”。其次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从有限的文字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第三,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应以表演、游戏等形式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第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从而使小学生自觉进行课内、课外阅读。

二、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应赋予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要教给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比如边读边想法、联系实际法、情感体验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其次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要把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将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第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时应注意精略并重、读写结合,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归纳总结,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逐渐领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推荐小学生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

好的书籍记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痕迹与脚步,传承着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以及年龄、个性特点等向小学生推荐不同种类的课外读物,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比如:推荐低年级儿童的课外读物应倾向于短篇、完整的幻想性题材故事,中年级儿童应推荐童话类、传记类、历史类等富有神秘性、创造性的读物,对于高年级儿童则应倾向于游记类、传记类等带有悲剧色彩的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的兴趣与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第7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关注课外阅读活动,尤其在中考与高考语文科目中,考核课外阅读的内容比例逐年增加;另外,小学语文新课标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学习要求,要求小学低段的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段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是从当前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忽视了阅读指导工作,导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

1.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课外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与效果仍有待提升,现有的课外阅读情况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了解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他们很少主动阅读,缺乏阅读动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他们缺乏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逐渐失去了阅读学习的兴趣,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1.2课外阅读方法不得当

高效率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较为随意,所以没有达成预期的阅读效果,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不重视课外阅读环节,对小学生的指导与帮助非常有限,这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非常不利。

1.3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中,很多小学生无目的、无计划,阅读的过程也没有积极思考或讨论,更很少有学生做笔记并写读后感,他们阅读学习的过程非常被动,只是盲目地追求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阅读活动应付了事,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

2.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课外阅读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反思以往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积极制定改进对策,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体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作用,顺利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2.1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内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教室内开设图书角,每个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大家互相借阅、共同交流读书经验,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数量,也能提高阅读质量。其次,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引导小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每周至少保证1-2节阅读课,并且利用午休时间或者下午时间,给学生创造阅读学习与讨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再有,学校定期组织阅读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大会、读书笔记竞赛、读后感征文大赛、课外阅读报告会等,调动小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具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通过海选的模式评选“读书小达人”,激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2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达到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想要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非常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阅读并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步筛选的方法,提高阅读有效性。其次,阅读过程要注重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一定的质疑更利于学生把握阅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遣词造句,通过阅读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质疑,一边阅读寻找答案,同时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才是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再如,教师也可鼓励家长参与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模式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3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夯实的语文知识也对他们学好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以外,更要关注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思路与阅读方法,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小学生的字词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生字、生词,阻碍了阅读进展,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认生字,更要指导他们独立使用工具书,一边阅读一边做好批注,只有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另外,阅读学习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同时调动小学生手、眼、口、脑等多重感官,通过观察与思考,掌握阅读的真谛。

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积极运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扩展阅读量,通过创设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第9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结合我的观察以及实际调研来看,学生阅读时普遍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语文阅读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提出看到成段的文字就会有枯燥感,对于阅读内容无法快速记忆,反复巩固又觉得很枯燥;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一些问题,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巩固,甚至是采用大量习题练习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能动『生就被大大削弱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任务,阅读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形成语感,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以下是笔者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索和尝试:

一、抓好课堂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阅读教学是最基本的,只有站稳基本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成效。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多数小学生都是在一种被动、刻板、严肃的语文课堂中参与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师更需要提升课堂魅力来抓好课堂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教学的科学方法。比如,结合《快乐的节日》这一个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参c课堂阅读很可能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在语文课堂上,我播放了关于《快乐的节日》这首儿歌,歌词和课文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学生感受着儿歌中轻快的节奏,对于歌词就有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比如,结合“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这样的句子,学生甚至可以跟随着儿歌的音乐进行舞蹈,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效的掌握了阅读的方法,通过歌曲的播放,学生心中就对歌词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能更加游刃有余了。

二、提升阅读品质,体会阅读感悟

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升阅读品质,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并且进行有效的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太善于表达,所以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融入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渐渐地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没有与学生进行阅读过程的互动。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我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所以要想全面提升阅读的品质,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阅读感悟,要善于将阅读感悟表达出来。

比如,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我由谈话导入,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将学生引进故事的内容,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重点词语开展认读训练,在扫除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开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提出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公公有什么本领吗?”于是我随手画了一个太阳公公的简笔画,很快学生们主动进行回答:“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生存的地球将会漆黑一片……”随后我又画出了风,“同学们,你们知道风有什么本领吗?”学生们跃跃欲试,说了很多。于是引出今天要阅读的课文。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有更深的感悟,进而联想到我们当下的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之处,也都有缺点,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这种辩证的意识,参与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拓展阅读材料,课内延伸课外

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来说,课内的知识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内的阅读,显然是不足够的,也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可以适当进行阅读材料的拓展,将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在教学中,教师进行阅读材料的拓展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比如,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拓展,将拓展的材料呈现到多媒体屏幕上,学生观看的时候就会一目了然。所以我认为可以将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对于阅读材料进行拓展之后,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了解到课堂内的阅读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引导学生再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准备或正在阅读的、感兴趣的课外书拿来给老师审阅一下,看看其是否具备阅读价值,值得去观看。在有意识、有步骤、有层次地阅读指导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不仅懂得了用正确的眼光甄别、鉴赏、提炼课外读物,还潜移默化的让课外阅读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温床”。

四、做好阅读记录。提升语文素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就要鼓励、引导小学生做好阅读的记录,通过做课堂阅读记录,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记录的好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看到有启发的句子,看到写的精彩的句子时,学生都可以将其记录下来。

在平日的阅读过程中,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小的记录本,结合平日的阅读积累,将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与此同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还比较有限,所以学生在进行阅读记录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将一些不认识的生词记录下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都很热衷于这项记录,所以在语文课堂之外,我每周留出一点时间,给学生们进行课堂阅读的交流,学生可以将课外获得的一些有“营养”的句子拿出来分享,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一起去认知。

五、关注阅读生成,反馈阅读成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关注阅读生成,关注成效,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比较有限,自主阅读的成效比较低,教师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可以更注重阅读成效的有效生成。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跟我一起开展阅读的互动,通过互动来进行阅读成效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