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精选(九篇)

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

第1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者 英语培训

引言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在大型体育赛会的举办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以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来看要想使赛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达到物尽所用、人尽所能的效果,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就必须做得圆满,在对这些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中,英语培训一直是工作的重点。然而如何才能让做好英语培训工作呢?这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事论事”,认为只要训练学生的英语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从培训目标的设立、培训内容的制定、培训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

1. 培训目标

体育赛会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培训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具体而言英语培训的目标首先是为赛会提供满足赛会志愿者服务要求的学生,其次还应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我国志愿者事业的长远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为体育志愿者储备人力资源库,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培养人才。

2. 培训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英语培训内容的制定要结合赛会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具体而言英语培训的内容应分两个方向,一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的英语培训,二是面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的英语培训。涉及包括基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场馆培训、实践培训和个人素质培训等五个方面。在基本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志愿者要以非体育内容为重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志愿者要以体育内容为重点,其中个人素质培训是培训的核心,分阶段进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1重视知识培训

理论是指导实践最好的武器。要让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出色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先进行基本知识培训。知识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水平,还可以在校园中普及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知识,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为了实现知识培训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编写统一使用的英语教材对学生志愿者进行英语培训。在教材内容的制定上分为通用英语知识培训和赛会体育英语专业知识培训。通用英语知识包括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的管理、职责、权利、义务、交通、外语交际用语、礼仪规范等。赛会体育英语专业知识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礼仪知识、比赛场地知识等。

另外,在对学生志愿者进行体育英语知识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岗位的需要,根据服务的岗位不同培训的强度要有所调整。因为对于大多数岗位的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从事的服务只要求其了解体育英语知识即可,如从事交通服务、房间清洁服务、餐厅服务等的学生志愿者。而对于一些从事专业性很强的服务的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所从事的服务要求其具备较深的体育英语专业知识,如随团翻译、裁判等,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体育英语知识培训。

2.2场馆培训是关键

英语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要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只坐在教室里学一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志愿者如果不熟悉工作地点的情况将无法很好地完成志愿服务,特别是那些从事引路、信息咨询的志愿者,如果他们只知道如何用英语与人交流却不熟悉比赛场馆的设施、房间的用途、场地周边的环境等,根本无法工作,试想一旦出现指错路、给出错误信息等情况,轻则影响服务质量重则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场馆培训是关键,是让学生志愿者熟悉工作场地的设施、环境的有效手段。进行场馆培训不同于知识培训不应只向志愿者传达文字信息,这种间接获得的信息不便于记忆,也不直观,其实最简单、直接且能让学生志愿者记忆深刻的办法是带领他们到工作场地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请对场地熟悉的人给学生进行英语讲解,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事印象最深。这样的参观通常进行两三次学生就能掌握场馆及场馆设施等信息。

2.3实践培训是检验

实践培训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佳方式,实战经验有助于学生志愿者加深其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了解,在正式工作期间更加出色地完成志愿服务。从以往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的培训经验看,实践培训是英语培训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志愿者通过参加赛前的一些体育比赛志愿服务将在英语培训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从中得到锻炼。

3. 培训方式

学生志愿者的英语培训任务可以委托给各高校自主进行,因为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本学校的英语培训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认识最深,在英语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重点培训薄弱环节。培训前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统筹安排培训的一切事务,以便培训开始后所有工作都能有序地开展。培训的方式并不固定不变,在培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基础状况、动机千差万别等情况,因此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因人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那些在英语好的学生要作为骨干接受强化培训,以便让这样的学生从事专业性较强的服务,而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只需接受常规的培训,以便他们从事非专业方面的服务。培训的过程应该按照由浅入深让学生入门时对英语培训感兴趣,接受英语培训一段时间后对要从事的志愿服务充满期待,英语培训结束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应综合运用集中授课、网络教学、学生自学、模拟情景、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使学与练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既输送给学生广博的知识,又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在英语培训中真正有所收获。

4. 培训的师资力量

要培训出优秀的学生志愿者首先要组建过硬的师资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师资库,将那些具有培训志愿者所需的知识、才能的教师收录于资源库,培训时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师资力量,选取合适的英语培训教师。

结束语

体育赛会学生志愿者英语培训问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我国发展志愿者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培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菲.从雅典到北京奥运风云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3] 李颍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第2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035-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ork Plan o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Long-term Voluntary Service for National Fitness, it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the theory of legal protec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for national fitness under the view of jurisprudence.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long-term voluntary service for national fitness should face the difference of sports level in reality and choose the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tch and non-match service,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service, and organized and unorganized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s, the enacted rules should be checked and improved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of laws.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 Legal protection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使志愿服务与体育的结合达到空前的高度。在后奥运时期,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将从竞技体育逐步扩展到社会体育,从赛事志愿服务扩大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以2010年8月“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大行动”和2011年2月“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典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该规范性文件在第五条第二款中提出了:制定科学的法规规划,探索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规制度,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将志愿服务内容纳入各级体育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于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权利义务

从法理学上看,法律作为一种最有效、最权威的社会控制手段,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也就是说,权利和义务是采用法律手段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两个向度。厘定相关主体在应然层面上的权利和义务,以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之固化,从而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对全体社会成员产生普遍的约束力。因此,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的逻辑起点就在于明确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及相对方应当履行的义务。

1.1 体育权利的多维享有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随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变迁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权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集中表现为新兴的权利样式为学界所证立,并进而得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与保护。体育权利就是一项上世纪中叶以降逐步为学界所认可的新兴权利样式。体育不仅体现为竞技赛事商品化的消费模式,还体现为人类在生产劳动之余的精神需要,更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方法。正如马克思所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人类关于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体育运动,并分享体育运动带来利益的诉求,最终凝结为“体育权利”这个基本范畴。从实然法的角度看,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已经具备了国际与国内两个最高位的依据:国际人权公约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1年2月28日批准通过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2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构成体育权利在国际强行法上的渊源。《奥林匹克》也承认体育是一项人权。《体育运动国际》作出更加明确的表述:“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的自由必须从教育体制和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加以保证。”在国内法的层面上,《宪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体育权利”的术语,但是在总纲里规定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制定的《全民健身条例》第4条则明确规定“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现代的法政哲学在批判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二分法的基础上,发现了“三位一体”的权利公式:X is free from Y to do Z,在此,X代表主体,Y代表强制、干预、限制、障碍等阻止因素,Z代表行为。[2]据此,权利永远是包括“主体”、“免于外界侵害”和“积极行为”三个要素的关系。在全民健身的视域下,体育权利的享有和实现应当是多维的。权利主体既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促进并享受体育运动,而免于外界的干扰。例如,学生(X)免于过重的文化课负担(Y)而参加体育锻炼(Z)。权利主体也可以要求国家机关、民间组织以及其他公民来协助其实现体育权利,从而确保权利主体在体育领域得到充分和均衡的发展。例如,业余体育爱好者(X)免于知识的不足(Y)而获得专业运动员的指点(Z)。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获得志愿服务是体育权利的有机组成部分,系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物质帮助权在体育领域的展开,应当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1.2 对应义务的多元履行

体育权利的多维享有要求对应义务的多元履行。一方面,“体育运动是人类的创造物,不是本能行为,不经过持之以恒的教学,是无法产生的。”[3]公民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直接受制于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及传播,在学理或立法上的权利宣告尚不足以促成公民体育权利的有效享有。除了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配备特定的教职人员外,受众最广的群众体育则需要依托志愿服务体系来培育社会大众的体育能力,普及全民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另一方面,体育资源在职业运动与业余运动之间配置的差异造成运动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职业运动员肩负着挑战极限、为国争光的艰巨使命,理应分配到高于大众水平的体育资源。但是,重大赛事的承办和奖牌数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民族体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实质进步。因此,职业运动员在分享总量有限的体育资源以成长为运动精英的同时,势必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教授体育技能、普及体育运动的道义义务。这种反哺大众的道义义务最终融入志愿服务体系,并通过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得以落实。

从法理上说,体育权利所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复合的、多元的,应当包括政府义务和民间义务两方面。(1)政府义务通过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来履行。前者指政府直接实施与执行法律和政策的强制性规定,针对特定的人或事而采取具体措施,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例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专项资金的拨付、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训;后者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规划对体育权利进行抽象意义上的保护,例如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其它行业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规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民间义务又可细分为公民义务和社会义务。《世界人权宣言》第29条宣称:“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公民都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义务主体,应当力所能及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义务劳动所内在蕴含的奉献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与志愿服务存在内在的契合,进而为志愿服务的法治建设提供宪法的依据。[4]社会义务则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领域所承担的义务。公民个体组建成特定的社会组织,以组织的名义履行此种义务。截止2009年底,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80%以上的县以及1968 所高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规范注册的志愿者已达到3047万人。[5]这些协会联合企事业单位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应急救助、大型活动等领域履行了大量社会义务,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发挥积极作用。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看,抗灾赈灾、扶危济困的志愿服务满足的是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群众体育等新兴领域的志愿服务将满足较高层次的社交和尊重需求,最终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从他国的经验来看,组织化的志愿服务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1996年有150万大众体育志愿者,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志愿者高达300万,瑞典的体育组织吸纳了50多万志愿者。[6]综上所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通过规范性文件来明确多元主体所应当承担的义务,确立政府行为主导、民间协同配合的义务分配格局。

2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立法取向

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不能回避体育权利实现水平存在的三大差距:第一,体育权利实现水平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城市中的体育爱好者具备了准专业水平的体育技能,而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在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上都相当薄弱。第二,体育权利实现水平在区域之间的差距。以2008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开支(不含教育)的统计数据为例,作为典型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分别为1048.78元、1017.03元和766.8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2倍、1.38倍和1.04倍;作为典型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分别为524.95元、498.49元和438.66元,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1.3%、67.7%、59.6%。[7]第三,体育权利实现水平在运动项目上的差距。、慢跑、武术等对场地和器械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群众基础广泛,已经逐步融入日常生活;而游泳、球类、攀岩等对场地和器械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尚未普及,与群众颇有隔膜。因此,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机制在模式选择上应当尽可能平衡各种资源,巩固优势,反哺劣势,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具体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2.1 赛事性志愿服务与非赛事性志愿服务相结合

体育领域志愿服务的最初形态就是赛事性志愿服务。经过20多年的管理运行,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实战演练,赛事性志愿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服务主体素质较高。大型体育赛事日程安排紧凑、比赛场馆集中,要求志愿者具有快速集结、快速分散的能力,高校学生就构成赛事志愿服务的主体。这些志愿者群体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等诸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二,体育精神影响较深。赛事志愿者大多年富力强,充满活力,自身就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积极参与者。从事专业赛事的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了志愿者热爱运动、普及体育、推广健身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有利于在赛后的日常生活中普及体育精神。第三,法律保障措施较全。赛事主办方将志愿服务纳入筹办体系的一环,预设了相对完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成都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成都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因此,体育赛事志愿服务资源能够为全民健身所使用,集中表现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培养、体育文化的普及传播和管理经验的借鉴参考等方面。换句话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直接借鉴、吸收并融合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体系。

在借助赛事性志愿服务的同时,发展非赛事性志愿服务是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赛事志愿者群体,那么,这些地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必须通过社区体育群众组织和村镇文化体育站(室)来组织动员,实施以“三边工程”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基础体育发展策略,即“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抓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搞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8]另一方面,赛事志愿者虽然在综合素质上具有优势,但在数量上相当有限。即使全部赛事志愿者都有精力和时间投身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领域,也不能满足赛事主办城市所辖居民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的大量工作应当集中在对非赛事志愿服务主体的引导、培养和管理方面。

2.2 专业性志愿服务与非专业性志愿服务相结合

专业性志愿服务是指由从事与体育相关职业的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具体包括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系统工作者、体育院校的师生等等。专业性志愿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技术水平高。专业性志愿服务的主体是体育运动第一线的参与者,通过常年的训练充分掌握各项运动自身的规律,无论在技巧还是体能上都无可挑剔,由其提供志愿服务能够直接提高群众的体育锻炼水平。第二,风险意识强。专业性志愿服务的主体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运动项目不可避免的风险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把握运动强度、力度和频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第三,社会影响广。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是社会公众人物,其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本身就具有动员和号召的意义,例如在湖北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上,由全民健身明星志愿者、羽毛球世界冠军韩爱萍执队旗,向社会发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倡议,在湖北省掀起羽毛球运动的热潮。专业性志愿服务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既增强了群众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又有利于体育从业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在积极倡导专业性志愿服务的同时,需要以非专业性志愿服务为补充。虽然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人员的辅导能够提高群众运动水平,但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互帮互助式的志愿服务必不可少。现阶段非专业性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企业、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层面。在社会责任面前,自利的企业也要追求终极意义上的善,成为一个好(good)的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共同体贡献资源,从而增进共同生活的质量。[9]因此,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不同形式惠及职工及家属的体育运动,如职工运动会、体育旅游、户外拓展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企业管理层和参与的职工都不是专业性志愿服务的提供者,但在非专业的领域从事了活动发起、资金提供、安全保障、技艺传授等志愿服务。自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弱势群体的体育运动需要。非专业性的体育爱好者借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平台,能够提供初级技术指导、体育精神传播、场地设施维护、社区文化营造等志愿服务。在乡村的层面,非专业性志愿服务可以借助于“三下乡”活动的平台推进,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普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在推动乡村医疗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村地区的国民身体素质。

2.3 组织性志愿服务与非组织性志愿服务相结合

组织性志愿服务是指在国家职能机关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开展有规划、有组织的志愿服务。从宏观结构上看,政治体制改革有目的地大幅减少了国家干预社会的范围,但国家必须越来越多地以“国家-社会”互动结构来取代终身隶属于单位管理的模式。[10]在当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下,国家在充分给予社会自治空间的同时,承担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福利分配等服务性职能。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这个基本定位也得到现行法律的确认,《体育法》第4条授权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内的体育工作;《全民健身条例》第4条规定地方政府在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上的义务,第5条规定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全民健身工作。目前各地开展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牵头、体育局主办、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总队具体落实的组织性志愿服务。

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开展组织性志愿服务,其功能主要在于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全民健身运动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公民,在组织性志愿服务不能覆盖的时空下,就需要依靠非组织性的志愿服务。国家在推动大传统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时,不能忽视民间小传统意义上的健身活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太极拳、八卦掌、举石锁、刁羊、舞狮、龙舟等等民族传统项目在民间的传承大多依靠非组织性的相互传授。这种爱好者之间无涉利益、不计报酬、共享资源的教授活动,其本质也可以归结为志愿服务。事实上,恰恰是这种组织松散、结构单一、关系简单的志愿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老年体育爱好者的需求,丰富弱势群体的体育文化生活。因此,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法制建设,应当重视并倡导这种非组织性的志愿服务。

3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本文并不主张专门制定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为名称的法律文本,而是建议以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实现诸法互补、保障有力的法治环境。在具体规范的建构上,需要着重清理并整合下述内容。

3.1 服务资格的确认

志愿服务申请与志愿服务审核被视为志愿服务启动环节。[11]因此,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提供者(志愿者)与接受者(服务对象)需要得到明确界定。考虑到这种志愿服务样式的受众具有全民性的特点,那么服务对象显然是包括了一切有现实需要的社会成员,这一点无需赘言。对于志愿者而言,各国都通过政策性文件或法律进行确认。如日本体育白皮书将体育志愿者定义为:为推进社会、社区、个人及团体体育的发展而不以换取报酬为目的的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的人。体育志愿者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它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不定期地为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之类国际性体育运动会服务的人;另一类是“社区体育志愿者”,它是指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定期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提供帮助的一类人。日本的体育志愿者由文部省认定的六种成员,既社区体育指导员、商业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少年体育指导员和休闲体育指导员等。[12]在我国,《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规定活动的内容包括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体育系统工作者志愿服务活动、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可知,志愿者涵盖但不局限于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系统工作者、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意识到,确认志愿者的服务资格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训体系,普及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高效顺畅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形成运行通畅的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制度。

本文认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必须具备下述条件:(1)自愿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这个条件的具备意味着主体的资格从普通社会成员转变为志愿者,其承担的义务也相应地从道义义务转变为法律义务。这是因为法律对普通公民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只能是倡导,而不能强制;但法律对参与特定组织机构的志愿者(尤其是注册的志愿者)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约束和管理。(2)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既然法律要对其进行调控,那志愿者必须具有承担相应法律义务的主体资格。(3)符合志愿服务内容所要求的身心及业务素质。这个条件在体育领域尤其重要,虽然没有必要作出一刀切的年龄限制,但对特殊的体育健身领域(如游泳、跳水、滑冰等)的志愿者要有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的颁布权可以下放给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4)接受志愿服务的相关培训。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招募志愿者时,必须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心理状况、技术要领、风险防范等事项的培训。

3.2 运作经费的保证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展日常工作和维系组织运作,都需要经费支持,志愿服务稳定的物质保障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国志愿服务常常以志愿者工作的无偿性和帮为名而忽略甚至回避经费问题。通过道德和舆论的引导确实能够发动志愿服务,但活动的牵头部门不应免除经费保证的义务。

政府机关牵头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应当由国家财政来提供经费支持。《体育法》第41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这个条文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地方政府有专门的体育事业经费,这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找到成文法的依据;第二,地方政府要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这又意味着这项经费的总量在递增,那么,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开展并不会影响其他方面体育事业经费的分配。

企业牵头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应当由法人自身来提供经费支持。《公司法》第18条规定:“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工会法》第27条规定:“工会会同行政方面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上述两个条文的配套实施,成为企业出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成文法依据。例如,在企业举办职工运动会的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爱好者等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培训和裁判服务,企业就应当为志愿者提供交通、通讯补贴以及服务期间的工作用餐。

社区等基层组织牵头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解决经费问题,包括体育公益金、政府机关的财政拨款和适当的经营所得。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社团组织经费48.2%来自产品销售和服务费,41.3%来自于政府拨款,欧洲国家非营利部门经费的60%以上都依赖于政府的资助。[13]乡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还是需要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

另外,志愿服务的接受者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缴纳相关的费用。一方面,这些费用能够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另一方面,通过对志愿者的补贴能够解除潜在志愿服务提供者的经济顾虑,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此外,对志愿服务的接受者而言,一定开支的成本能够敦促其积极从事体育活动,从而保障志愿服务提供者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切实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3.3 法律责任的明确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以“权利-义务-责任”的整体机制为运行基础。当义务的承担者迟延或拒不履行义务时,法律责任由此产生。例如,承担经费保证的单位未履行提供经费的义务,上级机关或相关的权利人就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强迫其及时提供经费。本文认为,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中,最需要明确的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非组织性志愿服务而言,志愿者所从事的是个人行为。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志愿者对服务对象造成的损害,还是服务对象对志愿者造成的损害,皆可按照普通的民事侵权责任处理,由侵害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被侵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则可以减轻侵害人的责任;如果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对于组织性志愿服务而言,组织者具体实施了招募、注册、培训、考核、表彰等管理工作,从而与志愿者本人形成一种内部的契约关系,该契约不得对抗服务对象。从民法理论上看,志愿者与组织者之间成立委托关系,志愿者以组织者的名义在志愿服务协议设定的权限内,与服务对象发生民事行为,那么,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就应当归属于组织者。如果志愿者存在过错,组织者可以向其追偿。这种设计也在一些地方志愿者立法中得到体现,如《成都市志愿服务条例》第29条规定:“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因过错造成服务对象及他人损害的,由志愿者组织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志愿者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行使追偿权。”另一种情况是志愿者遭受了服务对象的侵害,这种赔偿责任应当由服务对象承担,组织者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为志愿者提供适当补偿;但如果组织者自身存在过错,那么应当对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应当强调的是,体育领域志愿服务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志愿服务活动本身不具有营利性,所涉主体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当有限。因此,在明确各方主体责任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商业保险来化解风险。例如《海南省志愿服务条例》第20条规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安排志愿者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为志愿者办理相应的保险。”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显然属于有风险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承担着办理保险的强制性义务。

另外,志愿服务的接受者在体育运动能力上属于弱势群体,但在法律责任的分配和承担上依然是一个平等的法律人格。换句话说,志愿服务的接受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造成志愿者或第三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志愿服务接受者不听志愿者的建议和劝告,以危险方式从事体育运动,造成对志愿者的伤害或者器材的损坏,那么,志愿服务的接受者就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4 结 语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向体育领域渗透和扩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符合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法律和制度的手段,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无论对于志愿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对于志愿服务的接受者,都是不无裨益的。在《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内容考虑进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推动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2.

[2] Gerald C. MacCallum, Jr. Negative and Positive Freedom[J].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Vol. 76, No. 3 (Jul., 1967), p.314

[3] [希腊]古里奥尼斯.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M].沈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

[4] 于兆波.志愿服务立法的宪法渊源[J].东岳论丛,2009,(11):170.

[5] 路强.我国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3000万[N].人民政协报,2009-12-7.

[6] 周学荣.江波.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5,(4):5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EB/OL]. stats.省略/tjsj/ndsj/2009/indexch.htm. 2011-1-31.

[8] 侯玉兰,唐忠新.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01.

[9] McAdams, Tony. Law, Business and Society[M].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8:105.

[10][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13-316.

[11]肖金明,张强.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造[J].法治论丛,2010(5):18.

第3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青奥会 语言类志愿者 翻译服务 问卷调查

2014年8月,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约有两万名志愿者参与到赛会服务中,其中语言类志愿者负责与外宾、外籍运动员、外籍观众的英语交流与服务工作。语言类志愿者的工作为赛会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而语言服务的质量正是赛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赛会翻译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为此后国际赛会的语言服务积累工作与管理经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翻译研究团队学生成员对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翻译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志愿者口译与笔译材料,从而对翻译服务质量做出量化分析与评估,为提高翻译服务质量提出建设性建议。

目前,学界对翻译质量评价研究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西方研究者对翻译理论、评价模式的研究建树颇丰,其翻译质量评价研究大致呈现出以翻译理论为依托、以功能语言学及语言功能理论为导向的趋势。国内近年来翻译量化评价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量化准则指导下的译文质量评价研究由于其科学性、客观性受到不少译者青睐。2005年,黄斌兰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语翻译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探索性意见;2012年,任晓红分析了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质量的主要障碍;2012年,刘泽权、张冰对我国翻译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为以后的翻译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在此理论背景下,此次调查对象主要设为青奥会语言类服务的受众者,包括运动员、外国观众等。研究主要内容为对青奥会翻译服务质量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调查,网络媒体等资源,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概率统计,得出青奥翻译服务质量客观结果。其次,收集语言类志愿者口译与笔译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总体翻译质量做出综合分析,进而对青奥会志愿者语言服务质量与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最后,分析青奥语言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分析跨文化语言服务的得失,谈讨志愿者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的途径,为以后提供相关语言志愿服务提供参考。调查问卷问题及外宾评价见下表。

对问卷调查的具体总结为:1)在被采访的外国来宾中,有61%的男性和39%的女性,由于采访的随机性,结果无法保证完全的平衡,但总体来说样本没有过于失衡。2)受访者主要是观众,游客和运动员,分别占31%、31%、29%,还有少部分的奥组委成员、随队官员、教练等。3)受访者中30%母语为英语,70%母语为其他语言。4)受访者中大部分表示自己对中文毫无了解,20%会一些中文,值得注意的是,还有7%的受访者可以用中文交流。5)对于青奥会志愿者组织情况,绝大部分(82%)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其余18%表示还有进步的空间,没有受访者对此次志愿者组织情况表示否定。6)青奥会的宣传渠道众多,约一半的受访者是通过青奥会的官方网站得到关于青奥会的相关资料,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渠道、朋友和志愿者了解青奥会的各占约1/5。余下的受访者是通过青奥宣传手册和工作了解,所占比例较小,小于10%。7)对于青奥会纸质英文宣传资料,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而言,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表示满意,30%的受访者认为纸质宣传资料质量很好,数量上有所欠缺,7%认为质量差,数量多,余下5%认为数量质量都不能使人满意。8)对于青奥会的宣传性标志与标语,64%的人认为功能健全、翻译准确。余下的人认为大多数标志是正确的,少部分存在一些拼写和语法方面的错误。9)81%的受访者在青奥会期间有志愿者为其提供语言服务,19%表示没有接受过语言服务。10)89%的受访者表示志愿者在交流时的态度非常地体贴和耐心,余下的小部分认为志愿者与他们交流是态度尚可。11)57%的受访者表示志愿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39%表示志愿者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余下的受访者则表示志愿者能切实帮助到他们的地方很少。12)至于青奥会相关翻译工作的准确性,63%表示肯定,36%认为翻译具有相对准确性,只有1%表示翻译不准确。13)81%受访者在需要语言志愿服务时,都可以迅速找到志愿者并得到帮助,余下则相反。14)对于青奥会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总体来看,4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优秀,48%认为差强人意,余下3%表示不满意。15)60%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对外国文化了解很多,37%的受访者则认为志愿者知之甚少,余下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什么都不了解。16)在与志愿者交流中,受访者遇到了许多不同问题,主要有:志愿者的词汇量不够交流困难,占42%;志愿者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很流利,占36%;志愿者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占12%;志愿者对场馆不甚了解,占4%;志愿者不够热情,占1%。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组从调查中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第二季夏季奥林匹克在南京的举办,确实吸引了大量外国友人来到南京,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到,课题组采访的外国友人中,青奥会的观众和运动员及其他青奥会的外籍工作人员就占71%,游客中,不仅包括普通来华旅游游客,也有部分游客借青奥会在南京举办的契机来到南京,一方面观看赛事,另一方面也借此在南京旅游。青奥会为外国友人了解南京,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此外,本次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南京的城市形象和国家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切实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可见,体育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体育运动上的交流,更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其次,受访的外国友人只有30%母语为英语,其余均为非英语,母语为非英语的外国友人很大一部分无法用英语交流。这启示语言类志愿者在提供语言服务时,不仅要重视英语翻译,还要兼顾其他小语种,使得赛事的语言服务更加完善。

另外,在对青奥会的宣传效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的官方网站和社交网络等对活动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举办一些大型赛事或活动时,网站的建设和大众媒体的利用必不可少。

此次调查研究表明,对于青奥会志愿者服务质量而言,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满意,主要体现在对总体志愿服务的肯定;对青奥会纸质、网络、标语等宣传质量和力度的肯定;但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1)纸质宣传品数量上的短缺,原因可能是对赛事的宣传重要集中在电子资料、网站等。大众媒体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宣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赛事期间,纸质宣传也不可或缺,纸质资料可以给阅读者以更加直接、可靠的信息,也便于查阅和保存,所以在以后的相类似的活动举办时,纸质宣传资料也必不可少。2)对于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有4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志愿者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受访者遇到的问题,他们无法完全帮助他们解决。调查分析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外国友人在提出问题时可能表达不够清楚,目的不够明确;志愿者本身技能不够,处理问题或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志愿者语言能力的不足,跨文化交流存在问题;志愿者缺乏对场馆的认知;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等。有鉴于此,在以后的活动举办中,涉及跨文化志愿服务时,一方面要对志愿者外语掌握度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有针对性、高效培训。通过培训,语言类志愿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英语水平与实际使用的差距,找到了自我提升的目标和手段,领悟到沉着冷静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应急处置各种突发状况。在做好竞赛职能测试的同时,交通、技术、语言等保障职能同样需要得到充分的检验。我国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活动举办还是成功的,几乎没有人认为青奥会语言类志愿者缺乏礼貌,但是在给予志愿者很大程度肯定的同时,也看到11%的被调查者认为志愿服务态度一般。因此,有必要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严谨对待志愿者招募工作,选择真正对语言服务具有热情、乐于奉献的志愿者,为以后的语言志愿服务的前期准备及培训提供有效的参考,完善语言类志愿服务体系,切实高效提供志愿服务。

就青奥会翻译质量来看,调查显示翻译总体水平令大多数受访者满意,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接受过语言服务;在需要语言服务时也能迅速找到志愿者;外文资料翻译准确度高;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态度体贴热情。但是,1)我们的志愿者对外国文化了解程度不够,这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误解,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不理解;2)此外,部分志愿者的语言能力不足,词汇量不够,交流缺乏流畅性,大部分青奥会志愿者都是各大高校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尽如人意,口语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都可能造成沟通的低效;3)还有受访者表示宣传标语的指示等有少量语法和拼写错误,研究小组认为,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有:编写标语等人员的语言能力不足;标语宣传等完成后对标语正确性和准确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能进行有效的审核与修改。这提示我们在类似活动举办时,对外文标语的审核中应该更加严谨、更加严格。在这样一场奥运盛会中,需要以更谨慎的态度对待,确保编写标语的人员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总的来说,此次青奥会语言服务组织是有序的,翻译服务质量总体优秀,但是这次赛会规模巨大,难免百密一疏。

综上所述,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走访专家并通过网络、媒体、报刊、书籍以及相关的各类途径来获得有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路径,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对比,从而建立调查方案模板并分工实施。其次,根据研究对象及主要问题,针对性设计调查问卷和相关问题。通过对青奥会语言类志愿者实地走访,向其服务的中外友人以及赛会工作人员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之后汇集资料,对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整理、筛选、统计和分析,对青奥会志愿者语言服务质量与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研究探索出优化建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路径多样化,调查对象全面,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分析青奥会翻译服务的得失,致力于打造更好的赛会翻译服务体系,更好地展示南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何三宁,张永宏.层次分析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当代外语研究, 2012(11).

[2] 何三宁.再探翻译质量评估参数[J].中国翻译, 2012(2).

[3] 何三宁.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4] 李雪峰.青奥会跨文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J].体育科研, 2014(3).

[5] 李雪峰.论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导向作用[J].运动, 2015(10).

[6] 李雪峰.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大学体育教育[J].体育科学研究, 2014(4).

[7] 李雪峰.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4).

[8] 潘敏,嵇芳.多丽丝・莱辛小说中家庭题材的变化和发展[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4).

[9] 潘敏.黑暗中的话语者――浅析《赎罪》中的角色艾米丽[J].语文学刊, 2013(11).

第4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一、勇挑重担、全力以赴,志愿名片在绿港*大放异彩

(一)赛会志愿者水上公园绽放“蓝色微笑”。赛会志愿者是最为专业的志愿者。根据奥组委和赛事服务要求,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共有2300余名志愿者分别承担着奥运会26个业务口和残奥会24个业务口的岗位服务。累计服务40天,志愿者到岗2.7万人次,累计服务27万小时,使水上公园成为志愿者服务最多的场馆之一。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场馆有一个特殊的业务口——竞赛组织中的起点码头扶船员业务口。这里的志愿者要“趴着”为各国运动员服务。每隔10分钟进行一场比赛,就要趴在地上完成一次扶船任务。在正式比赛前2分钟,趴着工作的志愿者要把运动员的赛艇不差分毫地放进起航器,再靠自己双臂的力量支撑运动员船艇不再晃动,直至比赛开始。成绩打印分发志愿者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需要志愿者不停地奔跑于各部门之间,每份报表必须在5分钟内送达并由对方签字确认,再送到下一个部门。“能说会道”一口标准的英语口语是岗亭志愿者的共同特点,每天长达4-5个小时的服务里要为国内外的观众提供位置、方向问题的答疑。被安置在主看台附近岗亭中的志愿者,还有接待引导裁判员、运动员家属以及外国首脑官员的重要任务。上岗前他们都接受了非常严格的培训,对场馆内有几个观众出口,卫生间和垃圾桶的位置等信息都熟记于心。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纷纷向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很多外国友人得到志愿者的满意答复和热心帮助后,感激的和志愿者合影留念。无论是美丽端庄的颁奖礼仪,还是着装朴素的场地服务;抑或是观众引导、媒体运行、艇库管理……奥运会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有他们辛勤的劳作、优质的服务、无偿的奉献、热情的微笑。在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媒体和观众的心目中,志愿者们成为了赛场上真正的志愿明星;美丽的水上场馆,定格了志愿者们可爱的“蓝色微笑”。

(二)城市志愿者“蓝立方”里打造城市亲情。“张张笑脸生动灿烂,汗水映蓝天。轻轻的道声:Howareyou,我与您相伴。”自20*年启动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活动以来,协会共招募城市志愿者3.7万人,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地处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等关键地段的19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一年多以来,各个站点经历了春节、元旦、五一、十一志愿服务周、“好运*”测试赛等重要赛事活动的历练与检验。奥运期间,累计上岗4.1万人次,累计服务12.73万人次,开展特色服务30余项,接待外宾1.3万人次。为更出色的完成奥运会、残奥会的服务任务,经过严格的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城市志愿者们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形式,丰富站点服务内容,开展了民间剪纸、健康咨询、义诊、塑料袋换环保布袋、奥运知识有奖问答、“微笑*—爱心留言板”等特色活动。在4平米的“蓝立方”里,有刚满周岁的双胞胎兄弟合影留念,有年过花甲的老人热情参与,有雷锋形象的化身、影视明星吴军的激情客串,有外宾感激的笑容,有市民倾情的感恩;更有伤痛时的抚慰、胜利时的喜悦、雨中的无私奉献,烈日下的任劳任怨……他们用青春与热情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以良好的形象和一流的服务,默默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参赛运动员、官员、国内外媒体记者、观众、游客以及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提供最合理、优质、便捷的志愿服务。

(三)驾驶员志愿者甘当奥运平安舵手。“把握平安方向,承载奥运梦想”。我区来自于63家单位的170名驾驶员志愿者,在69天的服务时间里,始终牢记“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工作目标,累计上岗127个班次,出勤7000余车次,行驶里程共计6万余公里,取得了服务中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的佳绩,得到了*奥组委交通部和场站领导的首肯,获得了“交通服务看T3,T3服务看*”的高度评价。

(四)社会志愿者掀起绿港志愿风。百年奥运,今朝梦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全区3.2万社会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自去年12.5社会志愿者公益项目启动以来,滚滚“志愿”热潮席卷绿港新城。区内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热血青年、朝气蓬勃的大中专学生、睿智精干的大学生村官、热情质朴的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各行各业人士纷纷踊跃报名,在短短一个月内,共组建社会志愿服务队249支,招募并启动公益实践项目137个,占全市18个区县公益实践项目的1/10。随着奥运脚步的日益临近,7月30日,万名社会志愿者吹响出征号角,以“奉献奥运志愿有我”为主题开展的系列志愿活动此起彼伏。3.2万名奥运会、残奥会社会志愿者,3.2万颗奉献的爱心,在志愿的征途上,入社区、上街头、进农村,先后开展了环境美化、绿色出行、秩序维护、义务指路、文明倡导、扶危助困等5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市民10万余人次,在绿港的每一个角落掀起阵阵文明向上的志愿新风,并让奉献在人们的生活中延续。

二、及时总结、探索机制,志愿者机制成为奥运宝贵成果

(一)成立协调中心,做好志愿者后勤保障。成立*区志愿者协调中心,是*志愿者协会在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中心由志愿者协会及其直属团组织抽调的近24人组成,分为协调组、宣传组、督察组等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做好志愿者保障和服务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应对。赛事期间,协调中心及时解决了志愿者服装、用餐和思想教育、文化需求等问题。

(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制定了《志愿者管理、激励和总结表彰办法》,对志愿者实行系统化管理。通过积极协调,为每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配发了视频手机、腰包、微笑圈、药品等激励物品。创办了《志愿先锋》刊物,共编发50期,开辟了志愿动态、志愿现场、志愿驿站等版面和先锋新闻眼、先锋加油站等栏目,深受广大志愿者的喜爱,适应了志愿者的精神需求,实现了志愿者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一系列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使志愿者对服务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没有一名志愿者退出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者“零流失”。

(三)推行“首问责任制”,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任何一名志愿者在被问及任何一个问题时,都要对求助者“一帮到底”、“负责到底”,直到事情圆满解决。通过实行“首问责任制”,志愿者们热情、优质、细微的服务感动了服务对象,许多外国运动员、观众和游客对志愿者积极、负责和人性化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强化监督考核制度,实现志愿者“零投诉”。为保障志愿者服务水平,*区志愿者协会建立起志愿者考核监督工作体系,每天都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志愿者的培训、考勤、服务态度、工作表现、工作效率、表彰奖励、被投诉等情况均纳入到志愿者监督考核工作体系。志愿者上岗率达到100%,没有一名志愿者受到服务投诉,志愿者的表现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五)树立志愿者先进典型,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志愿者管理团队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典型,先后推出拾金不昧驾驶员顾晨光、城市志愿者的“勤务员”李长亮、优秀项目负责人张传侠等60余名先进典型,并通过《*日报》、《*青年报》、*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进行报道,在志愿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良好志愿服务氛围。驾驶员志愿者单宝辉母亲去世仍然坚守岗位,感人至深;城市志愿者周鼎立家在灾区仍然坚守站点;社会志愿者郑贺勇救落水儿童,弘扬了大无畏精神。对各类先进典型的广泛宣传,促进了广大志愿者服务热情的持续提高,在志愿者中进一步弘扬了奉献精神。

三、积累经验、成效显著,志愿事业在服务奥运中走向成熟

(一)促进人才培养,在实战中培养了一批志愿者骨干。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克服高温酷暑和持续作战的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表现出专业化的素质;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研究探索了“个性化”服务方式。通过服务赛事,培养了一批优素质、高水平的志愿者骨干,锻炼了一支朝气蓬勃、能打硬仗的志愿者队伍。

(二)建立长效机制,在探索中积累了服务大型赛事的经验。赛事期间,各场馆的志愿者均实行“馆校对接制”。不同的是,其他场馆都由志愿者来源学校作为志愿者的主责单位,只有*区由志愿者协会作为赛事期间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责单位。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协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摸索了志愿者培训、管理、激励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积累了服务大型赛事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指导今后志愿者工作的规律。

(三)培育志愿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了志愿奥运、奉献和谐的氛围。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测试赛时被称为“橙色旋风”,奥运会期间被称为“蓝色微笑”。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一步传播了奥林匹克文化、文明礼仪知识和志愿者文化,使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志愿者,了解了志愿精神,社会上形成了“有困难找志愿者,参与奥运当志愿者”的氛围,依托奥运的契机掀起了志愿者报名的高潮。

第5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亚运(亚残运)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10-03

2011年1月23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合主办的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群体获得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集体奖。这不仅是对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亚运(亚残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平台开展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

一、在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共招募志愿者约59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广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分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20个专项工作团队,在各大赛场、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以及12个区(市)的街道、社区,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运行支持、交通指引、文明倡导、治安巡查、帮残助困、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他们用青春和热情,以“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全方位”为志愿服务目标,唱响了“一起来、更精彩”的志愿者口号,为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亚残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盛大体育赛会庞大繁杂的运作系统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或缺。

亚运(亚残运)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由于是成批成建制地由广州地区各高校选拔和派出的,而且相对集中于大学城各高校亚运场馆和服务区域,因此为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完全可依托其所在的高校以及各高校派出的作为场馆各部门、各服务队管理人员的干部、教师和辅导员,针对志愿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工作岗位进行通用知识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场馆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进行奉献、责任的志愿精神,坚韧、进取的体育精神,包容、友爱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重新整合志愿者的多样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自觉把奉献的热情和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转化为高水准、专业化的服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把“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与“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灿烂的微笑、认真的态度服务亚运(亚残运)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齐心协力,朝着打造“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目标迈进,从而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深化四项教育,增强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

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举办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广州亚运(亚残运)会是亚洲人民的体育盛会,它承载着亚洲人民的期望和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它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综合实力的又一次全方位展示,是广州进一步打造国际化都市和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两个亚运会的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进程,广大学子莫不欢呼雀跃,爱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要求参加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为此,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注重国情和形势教育,增强民族使命感;注重国家安全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

(二)团队精神教育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办好两个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至关重要。但是怎样才能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好协调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呢?答案在于团队精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团队精神教育,注重对大学生志愿者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要有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要有办好两个亚运的大局观念,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避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甚至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相互拆台的消极现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志愿者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的协同效应,成为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三)爱校荣校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各所高校,他们在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表现,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广州的形象,也代表了培养他们的高校的形象,检验了所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决定了所在高校在社会中的印象和地位。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通过爱校荣校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念,强化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及与学校同舟共济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们将以校为荣、为校争光的热情转化为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服务,为祖国争光的实际行动。

(四)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

广州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的一次盛会,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很多是来自亚洲各国的有着不同文化习俗的群体或个体。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跨文化交流及志愿服务的困难,如果处理得不好,甚至还会产生国与国之间政治层面的问题。进行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应侧重于亚洲各国文化的介绍、交际能力和外事礼仪的培训,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亚洲情怀和世界眼光,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国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更新服务观念,能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及应对敏感政治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妥善处理好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大学生志愿者价值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志愿者活动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可以推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通过志愿者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开阔眼界,锤炼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而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

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做好两个亚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价值主体,关注其价值追求和实际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并引导其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统一,把国家的需要转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

(一)关注和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

关于人的需要的研究,赫茨伯格曾提出过双因素理论,即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人们都具有避免不满意不愉快的需要,这是低层次的需要;一类是指人们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贡献的需要,这是高层次的需要。解决和满足这两类需要必须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激励因素。那么,大学生志愿者有哪些需要呢?教育者要从他们的动机去了解和分析。张俐俐、张茹曾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动机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她们得出结论:成就动机、自我提升、自我奉献都是构成高校体育赛事志愿者动机的最主要因素,而获得成就、自我提升、自我奉献都属于主动参与动机。亚运会志愿服务管理者应注重对志愿者主动参与动机的培养,并努力满足至少不能伤害这种主动参与动机。把握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需要,教育者们就可以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生活上的关心,满足大学生志愿者们所希望获得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等方面着手,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实际需要的同时解决好思想问题。

(二)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价值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亚运(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指挥、服从大局,能吃苦、不怕累,乐意奉献的精神,但是他们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自强意识、价值意识非常强烈,如果管理者和教育者不能认识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践的主体和主体价值的地位,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组织安排工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志愿者的感受和难处,态度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或采取过去我说你听单向式的灌输方式,必然会适得其反,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可能因为觉得不被尊重、感情受到伤害而采取不合作、在网上散布负面消息,甚至串联罢工的消极行为,这些都会给亚运(亚残运)会的举办,给中国和广州的形象带来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把尊重个人与服务集体、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坚持原则性与尊重人、理解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和因人施教结合起来,把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配岗时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专业、专长、兴趣爱好和本人意愿,让他做他愿意做、擅长做的事,对于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志愿者可以委于重任,让其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或参与团队的管理,让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和团队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应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畅通沟通渠道,如设置意见箱、意见卡、热线电话或指定各业务口服务队专人负责收集意见,对志愿者所提的意见及时回复限时办理,意见被采纳的给予奖励,从而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尊重的需求,提高他们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主体和客观相互作用的方式,它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心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目标。方式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从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来说,更多地侧重于后者。事实上,在亚运(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以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充分体验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乐,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动力。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的激励是对这种追求自我价值行为的认可和赞许,能够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这种原动力,使志愿者能够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为此,亚运(亚残运)会的组织管理者专门进行了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制作志愿者笑脸墙,颁发志愿者服务荣誉徽章,评选每日微笑之星、优秀党员示范岗,表彰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式的激励方式,以及运用学校新闻网、校报和工作简报等媒体充分报道大学生志愿者中的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和引导其他志愿者们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服务工作,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被社会认同的内在需求。

(四)凸显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教育

虽然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报酬和回报的奉献活动,具有无偿性、利他性的特点,但并不说明志愿者们没有需求,不需要关心。特别是当他们在志愿服务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时,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是靠感情激励人,组织管理者和教育者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是大学生志愿者持续保持志愿服务热情的关键所在。人文关怀可具体体现为:集中为过生日的志愿者庆祝生日;在天气气温骤降时,学校领导亲至各场馆、服务点慰问大学生志愿者,送上御寒衣物;看到供应商供应的饭菜难吃,管理方贴心地给就餐的志愿者提供辣椒酱作为作料;建立志愿者之家,供志愿者休息、交流、娱乐;成立心灵驿站或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舒缓和解决志愿者的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设立新生活驿站,为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调整学生宿舍熄灯和热水供应时间,为晚归的志愿者提供方便等。这些都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事虽不大,却将关爱渗透到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志愿者倍感温暖,感动不已,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种良好的感情基础上,志愿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就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省略,2010-12-13.

[2]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4.

[3]张俐俐,张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动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9-35.

第6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年本人担任余姚市二职校团委副书记职务。在上级团委和校党政领导的支持、关心下,*年度开展了一些团的基础工作,还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争做跨世纪有用人才。现将一年的学习、工作述职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1、本人作为团员青年又作为团的基层干部,政治思想上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严格履行团员义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团员青年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校青年教师中,不管是理论学习或业务能力,处处带头做好表率,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崇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2、作为团委书记,更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本人任职期间,能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带领全体共青团员始终将政治学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经常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时事政治和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写好学习体会文章。经过一年的努力,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3、本人在任职期间处处为人师表,办事坚持原则,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团员青年,指导各班团支部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教育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团干部,抓典型、树榜样,以榜样促进步。4、本人平时勤勉自励,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学习积极进取,倡导求实精神。现在正就读于浙师大研究生课程班。不管是对学生教育的系列活动和团的自身建设中,总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精神来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常常思考学校团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提高团干部和自身工作能力,如何在原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等问题,力争在团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同时还向兄弟学校学习团工作经验,总结阶段性工作,积累经验,为学校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扎实基础。二、踏实认真工作,积极努力创新本人在任职期间,能针对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重点,利用团市委的文件精神,找准学校团工作的着力点,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曙光计划”,成人预备期教育,新世纪读书计划,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团建设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跨世纪一代有用人才。1、半年来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组织团员青年打扫烈士陵园,入团宣誓,一二·九成人宣誓仪式,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召开主题班会,召开主题团日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倡导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校团委结合学生特点在上半年组织了“五月的鲜花”系列活动,其中有师生篮球比赛、女生呼拉圈比赛、校首届辩论赛、“我为歌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班徽设计比赛,下半年又举行了“新生辩论赛”、手抄报比赛、“二职·让梦腾飞的地方”演讲比赛、班级大合唱、师生同一首歌、“青春节拍”元旦文艺汇演。学生们踊跃参与,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发现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3、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力求形式多样,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开学初,制订计划,号召、发动全体团员青年招募和教育,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现志愿者活动已形成规模和特色。建立了“校导游礼仪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优势,为梁弄旅游的发展服务。在校内还成立“好帮手”服务队,为全校师生服务,共计服务对象300余人次。本学期对草坪志愿护绿工作进行了重新承包,承包比较踊跃,草坪打扫质量较高。4、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指导我们团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在假期前制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分期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成立了社会调查活动组,暑假有计划地组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特别是02畜牧班的学生利用所学专业,在暑假里承包了杭州湾食品有限公司6个养鸡大棚,进行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反映较好。三、正视工作不足,努力迎头赶上本人任职期间,能根据上级团委的指示要求做了一些工作,如果有成绩,则应归于上级团委领导及学校党政领导支持和帮助和校团委各位委员的配合。如果有工作上的失误和不足,主要是自己主观上存在的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经验问题,主要存在的有:1、虽对团工作有满腔热情,但遇复杂事情时,没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而往往事与愿违。2、对校团的基础性工作抓得较好,注重务实精神,但在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不够。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知识面待于提高。以上是本人一年来的述职,如有不适,望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导。

第7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微笑,是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表情。6月5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一主旨表达了每一个北京人的心声。北京团市委书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关成华介绍说,在这三年内,志愿者工作将分成四个类别:迎奥运志愿者服务项目、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项目、残疾人奥运会赛会志愿者项目和奥运会筹备期间的奥组委前期工作项目。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条件是:第一,必须在18岁以上才能参加赛会志愿服务;第二是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第三是有一定外语基础,可以进行交流。无私奉献——志愿精神第一要义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便有来自军队的志愿者参与奥运会的工作。首次公开招募志愿者,始于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普莱西德湖只是一个2700人的山间小镇。该届冬奥会期间,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运动员等有5万多人,可天公不作美,一直大雪不断,组织者忙得不可开交,只好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帮助参与接待、运雪等工作。

四年后,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志愿者群体成为奥运会举办中一道特殊风景。盛会期间,有5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奥运会的各个场馆和奥运村中。该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称之为”和平时期动员起来的最大自愿力量”。

当时,先后为中国赛艇队服务的三名翻译、两名陪同,全部是志愿者。一位陪同是个年轻女士,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每天早晨,她先到公司处理完工作,再匆匆赶到奥运村。另一陪同是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已经做了祖母,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到奥运村,做陪同并兼职司机。

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必定有令人称道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在志愿者的定义中,“自愿”及“志愿服务”的字眼,表明了志愿精神的第一要义是“无私奉献”。

有些人对志愿者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甚至有人报名志愿者是抱着个人目的,比如想看免费的比赛,想接近体育明星,想见大场面,想多些经历,广交朋友等等。对于这一点,奥组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认可和尊重志愿者目的的多样性,但一切日的的买现郡必须建立在“奉献和服务”的前提上。奥运志愿工作只有一个纯粹的目的,那就是为奥运会服务。

去年的雅典奥运会招募了一支奥运会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有6万人之多,其中包括40多名中国人。他们中既有70岁的老人,也有不满10岁的小学生。无论是走在雅典的大街小巷,还是奥运会的赛场、驻地,总能看到身穿带有奥运会标志服装的志愿者。

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岗位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餐饮服务等30多个领域。能接触比赛的只是那些分布在竞赛场馆内,为运动员或者观众服务的极少数人,这个比例不会超过5%。95%以上的奥运志愿者不但看不上现场比赛.甚至连电视直播也看不到。

不同岗位之间,差别也很大,工作并非想象中那样体面、有趣。头顶烈日收门票、协助疏导交通、引导进场是家常便饭;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在场馆开门前到达,在媒体会结束后离开更是日常工作。

“1994年美国世界杯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志愿者,赛前的平均流失率达30%。在比赛开始之后,还有一部分志愿者离开了岗位。这就是志愿者培训计划面临的难题,需要10000名志愿者,实际上要培训13000名以上的志愿者。”经历过多次大赛、并在大学期间多次担任志愿者的北京奥运经济专家黄为说。

“在志愿者工作时间内,会有无数观众询问卫生间在哪里,哪里能够买到水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志愿者还要经常帮忙寻找丢失的书包、手机,以及找不到家人的孩子。”黄为清楚地记得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些嗓子沙哑、被晒得黝黑的志愿者们,也因此感触颇深。

志愿者的工作大部分没有报酬,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大多数人是默默无闻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47000名志愿者分为两类:12000名无报酬,35000名专业人员仅有少量报酬。正因为如此,这份工作被称为“神圣的工作”。

职业精神——志愿者须时刻牢记

可以说,绝大多数志愿者的岗位都是苦差事,服务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艰辛。然而,既然报名做了志愿者,就要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志愿”二字。原本是为观众服务,眼睛却直勾勾地目丁着场上比赛;或者一有机会就离开自己的岗位,偷看比赛;围住明星索要签名,见到大场面就往前拥;想溜号就溜号,想退出就退出……这些不“职业”的行为,都是对“志愿者”这个神圣称呼的玷污。

吴戈是一名来自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他通过网上报名成为雅典奥运会志愿者中的一员。组委会给他安排的驻地距工作赛场有两小时的车程。每天,他5点起床,路上要倒几次车,9点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4点下班。下班后,吴戈本该回到驻地,但他用过餐?—就会抓紧时间看自己感兴趣的比赛。志愿者的证件可以使之免费进入任何赛地,他也只有在下班后才有时间看这些比赛。吴戈每天赶回驻地入睡时已是凌晨,虽然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他却说:“我觉得值,毕竟这是人生难得的经历。”

“现在好多人都觉得当志愿者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但实际上,志愿服务就是无酬劳动,就是帮助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享受。”正在等候2006年都灵冬奥会志愿者通知的任燕玲说起自己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当志愿者的感悟时,一下点中了志愿服务的本质。“在雅典奥运会时,志愿者和奥组委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志愿者去不去、去了怎么做都要靠自律。”作为一名律师,任燕玲有自己专业的视角,她很恳切地说:“奥运的精神就是参与,志愿者所体现的就是参与精神。要当好志愿者就要深刻体会奥运精神。”

“开始的时候,我在申请表上填的都是场地内服务,就是想去看比赛。到了雅典之后,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奥运村的网吧里。”清华大学英语系大三学生张跻朝也是清华大学雅典奥运会志愿者中的一位。虽然和最初的设想有些距离,但张跻朝并没失望,反而更激动了:“去雅典之前,我一直以为当志愿者就是去场地里面帮帮忙,后来才明白志愿者在各个方面都对奥运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场地内的志愿者是很累的,后来我还偷偷庆幸没分配到那里工作呢。”张跻朝说着就笑了起来。虽然工作没有想像中那么有意思,但大家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那个大的环境和氛围中,你会很自然地融进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志愿者还是运动员,都会被奥运精神所感染,全心全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张跻朝说得真心实意,顿了一下之后,还特意加上了一句:“我觉得只有参加过奥运会的人,才能体会那种感觉。”

“有一对老夫妇,都70多岁了,每天和大家一样工作很长时间,而 且很满足。”张跻朝很佩服这一对已经自费参加过三次奥运会志愿服务的老人。“还有韩国的志愿者们,他们的工作是我认识的外国志愿者中最辛苦的,每天负责打扫运动员房间,但他们总是一脸满足,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热情与能力——缺一不可

奥运会除了需要志愿者良好的服务意识之外,更需要他们一流的服务能力。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就表达了自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关注,一是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将展现什么样的姿态,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志愿者是否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胡波教授曾指出:“在培训出具有志愿服务意识和概念的志愿者后,我们挑选奥运志愿者的标准就只有两个字——技能。”

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三者之中,外语特长是基础,专业知识是保障,礼仪知识是关键。作为东道主,我们有责任提供多语种服务以实现与来宾的无障碍沟通;我们有责任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以满足奥运的高品质要求;我们也有责任以身作则,待人以礼来展现文明古国的风采。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其公众参与度、专业延伸度和文化包含度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作保障,就很难收获一次永世难忘的奥运记忆。

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通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奥林匹克知只、国情市情、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志愿者拘权利义务、紧急情况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奥组委将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相关教材和多媒体教程课件,依托互联网远程教育或课堂面授等方式进行通用培训。

专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服务领域的具体要求,培训志愿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培训将以面授为主,主要由奥组委以及指定的培训机构来组织实施。

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岗位的基本情况,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工作场地的相关情况,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志愿者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岗位培训将以面授为主,主要在各个服务场所,由各个场所的主管负责人员来组织实施。

另外,根据岗位需求,还划分为专业志愿者和非专业志愿者,这两类志愿者的比例各占50%。

难得一次——经历弥足珍贵

到目前为止,—迎奥运志愿者的人数已有50万人,包括高校专家、学者、大学生、在职人员等各界人士,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语言交流、保护环境、社会交通等方面为北京奥运宣传。奥组委前期工作志愿者现有100余人,负责资料整理、解答来信等工作。其他两类志愿者还没正式开始招募。按照计划安排,残疾人奥运会和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是在2006年8月开始,并将延续到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大约需要7万人.残奥会志愿者需要3万人,总共10万人左右。赛会志愿者10万大军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志愿者项目在具体运行中还有一系列的运行计划,包括宣传、招募、选拔、培训以及在岗位上、赛会期间的服务和激励计划、赛会运行等7个运行计划。4个项目和7个运行计划,就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全部内容。

根据往届经验,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包括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媒体记者、赞助商、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内容涵盖了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开闭幕式服务等职能领域。

志愿计划启动是否意味着报名开始7并非如此。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围绕奥运会志愿者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的确立,也包括招募工作。最核心的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将在明年8月开始。

据悉,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采取公开招募和定向招募相结合、集体报名与个人报名相结合、网络申请与书面申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募流程主要是:申请人报名、材料审核、工作预分配以及面试、初步确定岗位、发出录用通知、志愿者接受任务、背景核实等步骤。最终签署承诺函的人员将正式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在指定的岗位和时间为北京奥运会或者残疾人奥运会提供志愿服务。

第8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一、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根据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思想引导大纲》,配合团省委“青春导航行动”,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推进“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案》,建立学校、院系级骨干培养人才库,组建培训师资队伍,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和挂职锻炼,并认真积极选派优秀学生骨干参加全省和全国培训。

3、以重要纪念活动为载体,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成长。围绕建党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92周年、国庆、“一二·九”等纪念日和端午、中秋等节日,持续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年”主题教育活动。

4、探索先进青年典型思想引领新平台。配合全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海选活动,开展第五届“南医大十佳青年(教职工)”评选,同时通过“青年学子之星”评选、“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体验报告会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广泛宣传对青年有启发意义的青春创业故事、青春成长故事和青春奉献故事。

5、健全青年学生舆情网络体系。全面贯彻实施高校共青团“红网工程”,完善基层团组织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太阳花”网站和《工作简报》、《百艺》、《志愿者之家》等团属传媒的舆论引导。做好团省委、省学联《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的发行工作。

二、健全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服务工作

6、围绕纪念建党周年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追寻红色足迹,奏响青春之歌”为主题,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年”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第二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集体舞大赛、“党在我心中”党团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纪念活动、第九届“阳光杯”新生风采大赛、第十一届学生社团巡礼、团支部拉力赛、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7、继续深入开展“三百工程”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进公寓、团支部拉力赛等形式推进“读百部好书,唱百首好歌,吟百首好诗(词)”的“三百工程”深入开展。

8、规范指导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引入学生测评和考核淘汰机制,逐步完善学生艺术团体授课老师选聘制度,并尝试礼聘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督导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艺术团体整体业务水平。召开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参赛准备暨团委艺术中心工作座谈会,精心组织参加各项比赛,同时认真完成教育厅委托的5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配合做好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论证制定我校独立进行艺术特长生专业水平测试工作方案,摸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艺术特长生招生机制。

9、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志愿者组织,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活跃。

10、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备战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保障体系。努力搭建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服务平台,配合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11、健全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根据团省委《关于构建江苏省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试行我校具体实施方案,从生存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和贡献性实践三方面引导大学生知行统一,同时探索建立我校共青团“大学生实践教育专项基金”。

第9篇: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化;志愿服务

当前中国,由于志愿服务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大众所熟知的志愿服务主要在大型赛节志愿者、关爱互助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分析社会有机团结时提出社会分工这个概念,并将此作为考察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认为它是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社会分工是一个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将这个“分工”概念扩展到志愿者体系后,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当社会的志愿者体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专业化志愿者也就成为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步骤。

一、专业化志愿服务的界定

大学生除了热情、积极性、创造力之外,最大的优势便是接受专业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专业,利用高校知识优势开展志愿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举办的大型赛节活动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政府大型赛节活动的有力支撑。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礼仪、餐饮服务志愿者出色完成了女足世界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第26次南极科考队、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羽毛球汤尤杯等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专业化志愿服务是依托专业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而且有效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可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专业化青年志愿者队伍,一般有专门的队伍名称、相对固定的队伍成员、定期会开展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成员固定性、知识专业性、培训系统化、目标明确化、活动延续性的特点,能有效深化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专业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参加有影响力的大型赛节活动;建立以专业知识服务社区的长效项目,例如电脑维修、电器保养、烹饪指导、外语家教、形体训练等;依托专业技能参加社会公益大赛;通过“三下乡”社会活动开展专业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单凭“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质朴热情是不够的,志愿服务是一个既求量又求质的活动,必须用专业知识来引导,走专业化的路线。

二、目前专业化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组织的骨干精英和管理人才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必然对志愿者组织的骨干精英和管理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多数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是在校院(系)两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团组织是志愿者行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各级团干是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主体。由于团干流动性强,大部分团干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的教育培训,不具备管理志愿组织的经验,影响了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大学生志愿者的骨干精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领军人物,但由于没有全面专业的培训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自己策划的志愿者项目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也在高年级时纷纷退出志愿者组织,大大削弱了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高职院校因为学制只有三年,此问题尤为突出。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培训未形成系统

目前,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在校团委的领导下设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各院系设立分会。这样的组织框架,是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难以摆脱自发自为的局面,得不到专业老师的更多支持,不适应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服务活动的发展,更不利于专业化志愿者的培养。许多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不能充分有效发挥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领作用,而且专业服务队、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还很薄弱,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靠使命感的凝聚和引导,加入到奉献互助的行列中,他们不靠市场经济的利润动机驱使,没有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志愿服务在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面对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志愿者紧靠简单的入会和填报几张表格来管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专业、特长、愿望和需求,只重视招募数量而忽视质量,会为后期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带来许多问题。没有专业的培训,激励机制也单一,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志愿者成长。

(三)缺乏必要的条件保障

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在目前的体制下,政府没有划拨专项资金,各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普遍紧张,真正落实到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经费极为有限,大学生志愿组织又无法直接获得社会募捐,经费不足成为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存在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缺乏法律法规支持成了高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的另一瓶颈,缺乏法律上的界定使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对自身和服务进行准确定位。作者所在的湖北省也已颁布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但目前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契合时宜,有助于推动建立志愿服务的领导协调、宣传发动、规划立项、招募培训、投入保障、激励表彰和权益维护机制。湖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周洪宇曾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制定《志愿服务法》的议案,认为很有必要制订一部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来规范、指导志愿服务事业的开展,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三、加强专业化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专业化志愿者组织建设,树立专业化志愿服务精神

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下设立专门的专业项目队,除了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外,让专业团队的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提高专项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品牌性专业志愿者服务项目。高校需要在健全学校志愿者组织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志愿者基层组织与专业服务队的扶助和指导。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有“牵手未来”、“春晖”、“楚韵之旅”、“爱我百湖”和“E时代”等志愿者专业服务队,再配备上高年级骨干志愿者,这种项目团队式组织模式运作起来既可以细化职能分工,强化服务功能,又能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组织效能。同时,作为专业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需要在服务的过程中以更加积极、更加专业的志愿服务精神投入自己的服务中,这就需要志愿者树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庞大的志愿者群体,要想紧紧地将志愿者凝聚在一起,需要的是志愿者精神的内驱力,激发志愿者的认同感及作为志愿者的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

(二)健全创新专业化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

第一,做好招募、培训工作,促进专业化发展。在志愿者的招募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做到广泛招募、合理选用、精心培训。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志愿者培训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作为专业化志愿者,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也是维持志愿者热情的必要举措。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有必要加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学校主管部门一般是共青团组织聘请院系优秀的专业老师,作为志愿服务的指导教师。除专业老师培训外,可以增加在线培训、视频培训、拓展培训等。培训的内容要相当丰富,针对服务岗位、服务事项、服务需求做出培训计划,辅以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辅导,以“日常培训+项目集训”来指导志愿者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坚持推行注册制度,建立起大学生志愿者信息资源库,促进志愿者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不能将团中央推行的志愿者注册制度流于形式,有条件者还可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联网工程,建立起规范的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登记卡。可以采用晋级模式,即将有志愿服务意愿的志愿者分为校园志愿者到专业化志愿者两个层次。对新招募的低年级志愿者编入校园志愿组织中,通过参与专业化要求不高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培养志愿精神;经过专业评定和服务评估的校园志愿者晋级为专业化志愿者。专业化志愿者可以有机会参加校内外各种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量化考核。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对志愿者服务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励。极少有一项事业仅仅满腔热情就能发扬光大,也没有哪个组织仅仅凭借精英领袖或青春航标就能长盛不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以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为主的星级认定制度,定期评价和总结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励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使志愿服务内化为自觉行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加大跟踪考评和监督。服务结束后,专业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建设非常重要,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获得回报。高职院校的专业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托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表彰激励大会,给予相应的“素质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