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精选(九篇)

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

第1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是主渠道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探究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变化本质、探求知识内涵。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笔者不仅利用好已有的探究环节,还充分挖掘问题情境,自行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并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真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课本上提及的实验、探究、讨论的条理分析,还积极为学生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以便将理性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软水、硬水这一知识点时,为了现象明显,在肥皂水中滴入少许发泡剂(如甘油等),然后再分别滴入蒸馏水和学生自制的硬水中,震荡,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并且在硬水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清澈而上层为絮状物。由此学生自然地接受了“衣服在硬水中用肥皂洗过后为什么发僵”的原因。

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掌握了新知、提升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模糊的知识梳理为清晰的知识框架,达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的教学目的;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寓化学知识于现象中、寓化学技能于操作中、寓化学思维和化学思想于探讨交流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联系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在课堂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笔者受益匪浅。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水还存在于艺术界——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最令师生触目惊心的是一幅幅因水的污染带来危害的照片,让大家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又如在讲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时,也以交流的形式展示化学与生活关系,挖掘化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提升了环保意识,树立了保护家园、保护自然的信念,达到了将化学意识与化学品质的有机结合、化学意识与实际生活和谐统一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感受情景,激发兴趣、事半功倍。化学面对的是无限的资源,而我们处在有限的资源生活中。在无法用生动的身边事例说明问题时,图片情景不失为说明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得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讲授水危机时罗布泊的消失使得楼兰古国最终在版图上消失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潜意识的将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具体的应用联系在一起。教学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及其原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展示一幅拖拉机冒黑烟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并畅谈如何才能避免以后发生的措施等感想。引导分析预防大气污染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学以致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对化学的整体认识水平,为全面培养化学素养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交流是加油站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从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和生活中获取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是远不能满足时展要求的。我们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提倡每位学生学有所长,个性张扬。在教学之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提高,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首先,要注重引导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形、声等资料。收集资料不在于多,在于用心去做;不在于是否符合要求,在于敢用自己的资料与大家悉心交流。课前的搜集、课上的交流汇总,必然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搜集材料、学会筛选内容、学会归纳总结,就必然会有新发现、新提高。那么,驾驭化学信息、形成化学思维、构建知识结构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其次,要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信息的剖析,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对方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敢于设疑并通过实验等事实验证其真实性。大胆假设,认真归纳总结,就必然会得到科学的结论,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为拓宽学生化学领域视野创造了条件。大家的悉心交流、共同学习,使得学生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无形中将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系统形成科学素养提供了必要补充。第四,课后的知识拓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铺平道路,也为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第2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第3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5-02实施整体护理制度是我国护理工作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护理教学中,提高广大护生的职业素养使之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保证整体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巩固发展的重要因素[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得教师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从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训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多维度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校护理系多个班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级100人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共包括16个问题。即您知道什么是职业素养,您认为是否应该在学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您对护理专业是否感兴趣,你最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自学时碰到难题你会怎么办,过去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你喜欢哪种教学方法,您认为自身具有哪方面职业素养,您认为从事护理工作需要哪方面职业素养,您认为要从事护理工作哪方面职业素养需要提高,您觉得您哪些职业技能还需要加强学习或锻炼,您更愿意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做什么准备,您认为职业素养对您以后工作是否重要,您认为提高职业素养对您的帮助是什么,您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您希望学校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 结果与分析

从问卷中的数据分析发现:56%的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68%的学生对护理工作职业素养要求不很了解;关于大学生成功就业,42%的学生认为依靠人际关系和家庭背景,24%的学生认为依靠专业知识,15的%的学生认为依靠职业素养。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不强,职业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2.1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2教师应将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地结合,改变教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的单一性,改变以往只注重显性知识技能、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急功近利的教育习惯。

2.3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职业素养提升的主体,提升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确定每一环节的职业培养目标,使教育内容既有有专业指导意义又富有情趣,既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又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同时,还利用各项教育内容的特点作为榜样和范例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从而达到自我发展。本课题组将全面搜集信息和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充分论证本项研究的实效性,以期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2.4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表现出无法学以致用、工作能力不强、职业意识淡漠和职业态度不够端正的特点。因此,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联合,并能给在校学生以正确的指引,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现双赢。

3 建议与思考

3.1以提升护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护理教学改革

3.1.1主体参与型教学: 让学生走上讲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评价。目的在于:①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促使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通过小组内讨论,选派小组代表主讲,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④提高学生利用书籍、课本以及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3.1.2角色扮演教学: 改变以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为老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增强学生自主性。角色扮演时,如:有的学生扮演儿科护士,可以增加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识,有的学生扮演患儿家长,能够加深对患者的理解,有助于换位思考,增加体谅,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3.1.3学科知识竞赛: 一改以往由任课教师出题的传统,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出题,然后课堂进行护理知识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3.1.4成果固化提升: 所有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以PPT或学科海报形式上交存档。课题组成员将学生上交的材料汇总,仔细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加以推广运用。综合评定学生在护理专业课学习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再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在以提升护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护理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此次自主学习活动的反馈。结果表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搜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并增加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患者的理解。

3.2护理教学改革以适应整体护理发展需要: 实施整体护理制度是我国护理工作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重大变革。护理教学中,提高广大护生的职业素养使之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保证整体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巩固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适合整体护理模式需要的、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

3.3护理教学应贯穿护生职业教育始终: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得教师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从课程设计、理论及实训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多方位渗透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4 小结

职业素养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场价值观等方面[2]。职业素养是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3] 。建立并应用科学的、适用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护理教育者的紧迫任务,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10;

[2]胡伟,教育教学论坛,职业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2011年28期;

[3]梁建军, 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都教育学报,2011年第2期。

第4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 ATDE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 大学化学 问卷调查

ATDE教学模式又称“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教学模式、“爱的”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传播,但至今在大学教学中却缺少相应的研究和重视。当前大学教学仍普遍采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多样、重传承轻发现”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笔者自2009年开始在大学化学及实验部分内容中实施ATDE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从其应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进一步优化ATDE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笔者在2010级应用化学本科班“大学化学”及实验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继续采用了ATDE教学模式,并就此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讨论。

1.问卷调查设计介绍

1.1问卷调查对象

考虑到小专业班级学生基本功扎实,班级人数少,教学效果好。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我校A1011班(应用化学本科专业,4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进行了ATDE教学模式教学,选择A1111班(应用化学本科专业,41名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教学班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然后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实验班所用教材、任课教师、授课计划、教学学时、目标、进度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班ATDE教学过程由“提出问题(问)、建立假设(想)、收集资料及论证假设(做)、评价总结(评)”4个阶段组成,对照班传统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反馈”等步骤。

1.2调查方法

考虑到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保证问卷的回收率,采用课堂集中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前发放问卷,45min后收取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在文献研究(创造性思维理论、学习论、教学论、教育测量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基本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评价”这5个方面共设计了40道调查问题(单项选择)和1道附加题(征求意见),调研问卷见表1及表2。

2.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1、表2分别给出了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及对ATDE教学模式所持态度的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讨论如下。

2.1教学模式及满意度调查

实施ATDE教学模式以前,35.6%的同学对“大学化学”理论课不感兴趣,12.2%的同学对化学实验课不感兴趣,学生对现行教学模式满意率仅占19.5%,61%的同学希望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69.2%的同学不知道ATDE教学模式。实施ATDE教学模式后,87.7%的同学对该模式感兴趣,仅7.3%的学生认为ATDE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成绩没有帮助。

可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兴趣不高,满意率较低,而对ATDE教学模式又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ATDE教学模式的宣传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目前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亟待完成的任务。

2.2教学环节及学习习惯调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31.7%的同学害怕教师提问,不到一半的同学在课堂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并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认真评价并分析原因,仅12.2%的同学踊跃参与课上讨论,24.4%的同学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56.1%的同学对实验报告批阅意见或成绩认真思考,61%的同学认为课堂当堂练习对学习收获最大,实验过程中80.5%的同学会认真思考、规范操作实施。

统计结果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对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学评价缺乏正确认识,被动接受知识或评价。此外,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课堂练习很重要。可见,强化“问、想、做、评”4个环节,实施ATDE教学模式十分迫切和必要。

2.3学习评价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对“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成绩评价方式满意率分别仅占24.4%、29.2%,51.2%的同学认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仅注重知识点、忽略素养,60.5%的同学认为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包括知识、素养及操作能力的综合能力,41.5%的同学承认缺乏创新精神,39%的同学承认缺乏提出和分析问题能力。这是因为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以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忽略或不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使得部分学生对实验草率应付,且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理论课成绩评价仅注重平时作业、考勤及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参与过程和能力(如合作学习能力、信息查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考查。传统教学模式中成绩评价方法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考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创造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班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ATDE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文献检索与信息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C3H3素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充分认可ATDE教学模式中“教师+小组+学生本人”及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可见,ATDE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积极参与意识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ATDE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针对ATDE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课时方面,48.8%的同学认为是课时太少;师资方面:41.5%同学认为是教师综合教学、科研能力不够;学生方面,43.9%的同学认为主要问题是知识基础不够,61%的同学认为ATDE教学模式最适宜用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统计结果说明师资素质、教学课时及内容、学生学习基础是影响ATDE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3.“ATDE”教学模式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结果,说明“ATDE”教学模式顺应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及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营造和谐、民主、合作、创新、宽容、活泼的学习氛围,精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注重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然,在具体实施ATDE教学模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如下。

3.1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和实施ATDE教学模式

虽然ATDE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受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课时不足、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和短视性以及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的困扰,不少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堂上的使用及大面积推广的做法持怀疑的态度。这说明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不理解或畏惧心理,尤其是很多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明确,产生了某些消极应对的情绪。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了解ATDE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含义,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作用,明确ATDE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目的,逐渐接纳和积极应用ATDE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随时收集师生对ATDE教学模式的意见,通过分析研究不断总结、完善。

3.2合理设定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基础上,ATDE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具体对每一堂课程因教学内容性质不同,不要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基本操作实验中,可以偏重学生“三基”及C3H3素养的培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则应注重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重要的不在理论推导、基础知识或技能的介绍,而是创设情境,设疑、提问,然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参考信息或传授相关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正确的数据或结论。

为了消除学生对“大学化学”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充分体会生动、有趣和实用的学习过程,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非常重要。要注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参观考察、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制学习,提倡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

3.4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指导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了对概念的讲述、原理的阐发、知识的罗列、严密的推导和精确的测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严谨有余,张力不足”。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氛围沉闷压抑,尤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力争做到文理通达,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活力四射”。

ATDE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质疑设问,并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创造“有容乃大”的学习环境。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放”,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合理的建议。教师及时地发现、挖掘和肯定学生“闪光点”,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让师生问有更多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第5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通用职业素质 素质训练 培养目标

1.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业结构发生了升级换代的变化,一些传统职业逐渐从历史的舞台淡去,同时一些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职业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的工作岗位发生着变化,人们不能再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因此,岗位的变化,人员的流动,需要人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的和普遍的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与职业理念一起构成了所谓的“通用职业素质”。

1.1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

通用职业素质由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内容构成。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等。职业理念是人们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的指导观念,包含了为什么而工作、怎样工作、怎样与企业共命运等内容,由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两个要素构成。

1.2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技术的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的特点如:从以学历教育为中心转向从技能教育为中心;教育内容都是以岗位行为为导向;教育以绩效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本质上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直接为受教育者就业需求服务,所以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虽然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同,但有一些素质是共同的,是适应各行各业或各工作岗位的。

2.案例分析

具体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方式,主要总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三种手段: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

2.1理论介绍

引进案例:《大学生就业指导》。

传统的课程就是介绍如何找工作,但是当前我们面对的是“90后”,他们在应试教育失利后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心理严重。

改进方案:讲课之前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简要介绍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总结自己的优点,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就业方向,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2行为训练

各种职业素质的形成有一个由认知、情感、意志到行为、习惯不断积淀的过程,行为训练依据这一认知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引进案例:《线路工程实训》。

传统课程教学就是老师讲理论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完成。

改进方案:由于学生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今后大部分学生将会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将通用职业素质渗入。在讲课过程中可将整个课程看成一次工程实例,将学生分成两队:一对扮演客户,一对扮演规划局的工程人员;由客户设置一些障碍问题,工程人员现场解决,然后客户根据问题解决的好坏、快慢、工作态度等来给工程人员打分;工程人员内部也根据各自完成工作量,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互相打分。然后两组互换角色,再打出相应的分数,所有分数的平均分即为该学生的这门课的最后成绩。

这种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角色的充分扮演也使得他们对每个职业所要求的素质有所了解,增强了目的性和针对性。

2.3课堂分享

课堂分享训练是一个多项沟通过程,一般以团体的形式开展,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以团体形式进行辅导的过程。这一环节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学生间分享感受。

引进案例:每门理论课程的最后总复习。

传统方法: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结束后总复习时都是老师归纳整门课的重点,学生被动复习。

改进方案:教师不再归纳总结,而是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找出重点难点,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对指导教师的依赖。这种训练形式活泼、参与度高、效果明显,可以培养学生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素质训练效果及反思

近两年来,我按照方案在校内对不同对象试验尝试,均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效果。总体评价是可喜的,而且良好的效果已反映在学生成才和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

每次训练当天都会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训练结束后,都会以问卷和重点座谈的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总体说来,经过培训,每套方案均达到的共同成果是:

3.1培训的效果和作用方面

总体认为培训前后的变化明显。如: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与对自我的认识与自信心提高到97%;在欢声笑语中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日常课堂上感受不到同学们那种团结,但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而且彼此都有了一定的默契。

3.2素质和能力提高方面

团队意识和对团队的信任度提高100%;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效沟通和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关注度均为100%;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对自我的意识加深和自信心提高;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3.3对教学模式反馈。

很喜欢这样的改变方式,在快乐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和内容都很新颖,很吸引人,比日常教学更有思考深度,体会更真切;喜欢实践出真知。

3.4对学校和训练教师的建议

希望今后能将通用职业素质渗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4.结语

将通用职业素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可行的、必要的、急迫的,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必须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培训,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是哪种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哪种工作,进而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做出初步的合理的规划,使其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都玉洞,梁军.职业技术教育规范化管理实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8.

[3]车希海.现代职业教育教育实用手册.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第6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G623.5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谓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方法使用的全过程,是促使个体有效开展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数学品质。所以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标准绝不仅是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或数学成绩的高低,而是突破数学这一学科工具束缚后,人们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与理性精神。因此,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1]。

1 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的教学核心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但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调整,数学的占比及其各考点的权重一直都在变化。数学课程是一门基于逻辑推理与辨证思维结合统一的课程。学生必须在老师带领下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然后使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在数学活动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结论并探究数学发展的历史。逐步形成数学核心概念运用过程,理解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拜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原始认知,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2]。

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是对数学历史发展是认知,主要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杜宾斯基APOS 理论三种认知形式。而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研究理论。其研究方法表现为运用大数据、多实验次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对一定数学规律的理化总结从而形成知识脉络支持理论发展。他指出所谓认知发展,就是个体自出生以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面对问题情境或对事情的处理上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的不同,而这种适应在个体成长期间是一直连续变化的。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即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来概括的。所以当主体适应环境时,就会通过图式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创造,并由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构建动态的心理认知结构,并达到和环境的动态平衡[3]。

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取决于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表现在数学的教学核心上,具体来讲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教学核心发展与概念时的学生认识与汲取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交流协作与问题解决应该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全过程;“问题-互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放弃课堂教学主体的身份,确立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以问题引导互动的发生,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2.1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

“问题-互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科学的动力,重视师生互动中问题的导向作用,能有效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异思维与探索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科学规律,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从这个角度上看,“题-互动”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科学理论的内涵是相契合的。建构主义理论以教育主体为核心,突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通过教育情境的建构,促使教育主体主动探索、挖掘、认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为更好地实现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施与培育,可以尝试在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4]。

2.2互动中突出问题要求,关注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

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问题-互动”教学带给小学数学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课程观念的变革,即:将数学课程作为生成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其课程目标的设置指向两大准则――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素质养成,最终落脚点在于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问题-互动”教学立足于数学课程的深度开发,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在问题与互动密切关联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强调在数学课堂互动过程中突出问题要求,推进数学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5]。

2.3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问题-互动”教学的构建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将互动中的问题主线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以问题主线引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6]。宏观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注意区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学习层次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必修内容为主线,突出数学中的核心内容。微观上,每节课的教学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中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践应用知识、数学发展知识这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期培育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 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推动着小学数学教育开展改革探索活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有着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贯穿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全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的特殊交流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互动”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互动交流与合作中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追求卓越创新的意识与精神,这一教学模式已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孙朝仁, 马敏.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应用型数学实验[J]. 中国数学教育, 2015(21):36-40.

[2]赖允珏.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6(5):42-45.

[3]刘友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10):57-58.

[4]孙缤.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科学咨询, 2016(41):73-74.

第7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核心素质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76-02

新课程标准对现阶段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还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载体,以及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价值的重要手段,优化有关教学题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说明。

一、高中政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所指出的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人才需要,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聚焦于“既重知识,也重能力,更重价值观培养”的理念上。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下面就这几个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政治认同的培育。首先对政治认同的培育,是指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支持和拥护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比如要反对,全力实现我国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基本政治观念。在实际教学指导中对学生政治观念进行引导,防止学生因认识不足导致整体核心素养的欠缺。

2.理性精神的培育。第二,理性精神的培育,高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能力,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要注意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让学生太过感情与义气用事,从实际角度思考问题,针对问题找准解决办法。

3.法治意识的培育。在当下社会,人人都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同时,需注意完善和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尽量列举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更加具体,增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也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4.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最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还包括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学生要具备一个良好公民的特性,还需在公共参与场所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体是各行各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高中生作为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国家栋梁,养成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里,要善于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创设情境以及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质的效果,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让学生体验生活,完善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为了使所学知识内容得到加强,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适应并习惯这些核心素养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认识,从而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效果。下面总结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在高中学生核心素质培育的实践性教学策略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能加强知识内容的理解。枯燥抽象的理论阐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后其感受也将更强烈和深刻。比如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政府的权利时,可引导学生一起扮演当事的农民、政府官员、以及普通群众,就有关土地使用的纠纷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结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还可通过情境再现或是互换角色扮演,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得更加形象具体,利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走入生活,调查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贴近日常生活,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事先做好调查研究,整理出能够反映现实情况以及与课本理论最为接近的内容,进而进行深入讨论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对当下高中生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现象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或是直接访问的方式,总结出高中生的消费观念,进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对解决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76页)

3.体验职业,志愿服务。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义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认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高中政治学科中《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去体验劳动岗位,让学生通过这种经历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从看似简单的工作中考察他们细心、耐心。

4.巩固学习,加强训练。最后,为了保障学习效果,教师要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至一起,对学生仍然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加强理解。比如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文化教育》这一章节,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就有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联合在一起加以讲解,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构建。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性教学策略研究中,教师需对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还有公共参与素养进行培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 飞.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提升能力――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西卷)[C].2013年

[2]陈 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福建卷)[C].2013年

[3]秦祖栋.浅谈传统美德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R编(下)[C].2007年

第8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动手操作;数学习惯;信息技术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孩子通过联系实际的问题串,理解情境、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东西南北这一课时,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带学生去操场,在操场上,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开心,非常兴奋,当老师指着太阳,告诉他们,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现在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比起刻板的告诉他们,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他们一定会更加印象深刻,也一定会觉得数学课真有趣!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进而使学生@得对数学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

例如,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花边、五角星……)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怎么会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一般的和等腰的)、平行四边形、圆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了上面的动手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可以得到验证,并及时反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三、培养学生数学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孩子数学习惯的培养。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知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一生之影响的重大。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效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的竖式计算教学就是培养数学习惯的一个良好的契机。竖式的书写格式要求,数位要对齐,不要忘记进位点,画横线要用直尺等。另外,在计算后要进行验算。在培养数学习惯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培养孩子数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要培养的学生的探索能力,质疑能力,千万不要让学生变成一个“有样学样”的小书呆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可以这样设计情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然后拆开平铺再观察,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的动手、直观演示,模型可能是一致的,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维上却是千变万化的,得到的结论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这是提供学生发展思维的极好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所得。

五、培养学生乐于总结的好习惯

学过一段知识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特别是对解题出错的地方进行反思总结。这一部分,可以借助整理与复习,也可以自己组织学生总结。这一段时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哪些知识点上你出现的错误最多,和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等。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自省的好品质。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老师性。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是有条理的,那么学生将会是有条理的,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是对数学和生活的热爱,那么学生感受到的、学到的,也将会是对数学和生活的热爱。

比如,淘气的作息时间这一节课,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作息表展示到白板上,一定会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更亲近于生活,更亲近于他们的老师,也更亲近于数学。

七、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子白板能将现实生活中与知识点有关的学习素材引入课堂,使静态的学习过程变得开放、多元。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知识技能,学会制作PPT,学会使用电子白板,要适时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升华。

总之,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数学素养决定着一个人他会以什么角度去看待并解决一件事,是有理智的,是有逻辑的,而不是杂乱的,随心所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件重要的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耐心,细心,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清龙.培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A].2010.

作者简介:

第9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认识和总结范文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成为他们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甚至重用的核心因素。“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研究”课题组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提前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2011年10月26日返校采集电子照片(大三部分学生在9月份开学的时候申请提前顶岗实习,学院对这些学生的状况很关心)和2011年11月12日南洋学院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为契机,对南洋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2009级学生(2012年夏毕业)和校园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调查方法有两种: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南洋学院即将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提前顶岗实习的同学是请假回到学校的,时间非常紧迫。所以我们的问卷调查只有一页纸14道选择题。在召集学生座谈的时候我们发放《2009级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51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51份。参与座谈的学生来自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汽车系汽车营销专业,财经系会计和金融与证券两个专业,机电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建艺系建筑设计专业等共五个系八个专业。

《2009级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分别从职业规划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职场礼仪、实践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责任、职业理想、工作纪律等方面设置题目。在被调查的51名同学中,50名同学都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但只有13人真正对自己进行了规划,占调查总人数的1/4强点。

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同学们在人际交往能力(42人)、团队合作能力(39人)、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时间管理、职场礼仪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欠缺的方面。其中28人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扎实,20人认为自己的实干精神和时间管理能力最缺乏。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认为还有待提高。

在时间和纪律性方面,绝大部分同学(48人)能够遵守单位的时间规定,一半以上同学能够遵守公司非常严格的纪律。只有个别同学工作纪律性不强。

在51名被调查学生中,49位同学认为职业素养对于找工作很重要,但是这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整体的素质水平还需要提高。他们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较之刚进校时务实理性了很多。

2 笔者的认识

2.1 原因探究

高等职业院校本是针对企业培养人才的,为何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呢?原因有很多,和我们国家教育的大环境、教育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方式更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2.1.1 职业教育观念的偏差

中国一直注重知识、技能型的传统教育,“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国教育的经典总结,班级口头传授是一直以来的主导教育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被推崇,在实践中仍被忽略。不管是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人员,大家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末流,对于诸如职业素质之类的提法不屑一顾,认为这些东西是虚的,没有什么用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潜意识里认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是企业的任务,和学校没有关系,因而忽略了职业素质的教育。在校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和工作,意识不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2.1.2 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在高职院校大概有两种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理论课主要讲理论和知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是依据课本,在课堂上采取口头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必动脑,不必动手,作业和考试也都是知识性的,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过关。这种教育方式养成了学生被动、懒惰的习惯,不积极、不认真、不主动规划职业,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直接造成了职业素养的低下。

2.1.3 实训课的局限

在高职院校,实训课本是一个特色和亮点,而学校和教师往往致力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工作以后的事情。所谓的实训纯粹只是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机会培养职业素质。

以上三个原因,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状况。

2.2 对策微探

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我们可以建议改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的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等等,我们寄希望于教育部门。这些往往见效慢,也很难付诸实践。笔者在此仅结合广州南洋理工学院的情况探讨具体的做法,供教师、教育工作者参考。

2.2.1 由口号转向真正的行动和训练

在南洋学院,领导和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院领导组建“军政教导队”,借鉴部队的训练方法,每天早训,加以强化训练,举办活动,从身心两个方面加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军政教导队成员言谈举止堪称模范,在学校里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些学生在找工作以及工作中明显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指导课不再纯讲理论,而着重于训练和行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部分,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充分的自我认识,还结合演讲、模拟表演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在职业素质课堂上,将职业素质细化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几个部分,采用演板展示、游戏、猜谜语、案例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

管理系还结合本系职业开设了“职业素质”实训课。尽管仍然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训练,可是这种重视“职业素质”的想法和做法值得提倡。

2.2.2 改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