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学校家庭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学校家庭教育培训

第1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在校学生家庭教育支出逐年攀升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1年对500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支出是北京市城镇居民在校学生家庭消费支出的重点,且支出额节节攀高。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1171元,占消费性支出的5.3%,相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其中,2058户有在校学生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为2199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7.6%,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9%,而2942户无在校学生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仅为280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0.8%,占消费支出的1.2%。从不同教育阶段看,家中有高中和中专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达10%,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3%,其次为初中组,教育支出分别占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9.4%和12.5%。

另外,通过对2008~2011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可知,在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下图可知,各类型在校学生家庭其教育支出都呈现出随时间而增长的态势。以初中组为例,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7.0%上升到2011年的9.4%,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无在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0.8%下降至2011年的0.77%,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上学贵 “贵”在校外

教育支出的增加反映了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随着升学和就业压力的加剧,几乎所有家庭都不遗余力地在子女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各有特点,但校外培训班费用犹如一匹黑马,杀伤力强而有力。

学龄前儿童:培训班费成支出第一位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费用支出主要以托幼费和培训班费为主,仅此两项就占家庭教育费用支出的68.5%。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竞争的浪潮已经波及学龄前儿童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亲子班、早教班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使学龄前儿童的人均培训班支出达834元,成为比托幼费还高的第一位支出,占有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费用支出的38.2%。

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高且逐年递增

城镇居民家庭对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的教育支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杂费、书本费等各种接受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费用。近年来,由于推行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免一补”政策,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义务教育学杂费明显降低;二是家庭为了让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而投入的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家教等辅导费用;三是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而缴纳的择校费等。第一部分可归入校内教育支出,后两部分归入校外教育支出。以小学组为例,2008年小学组的校外教育支出为771元,2011年升至1402元,三年间校外教育支出增长了81.8%。2008年,校外教育支出为校内教育支出的2.7倍,到2011年,增至13.4倍(见右表)。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远远高于校内支出,且校外教育支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中,自愿的或选择性的支出是主体,所谓“上学贵”确切地说应当是“贵”在校外而非校内,“贵”在家长为其子女进一步扩展知识、提高能力而“额外”支付的费用。但是这笔校外支出在众多家长看来又是必须的,因为它投入的成果是进入好学校的敲门砖。

非义务教育阶段:培训班费、学杂费是“主力”

高中阶段,学杂费、培训班费和家教费是教育支出的主体,其中学杂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21.3%,培训班费和家教费占48.1%,这三项支出占家庭教育支出近七成。到了大专及以上阶段,学杂费成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支出。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有在校学生的家庭中,大专及以上组的人均非义务教育学杂费高达763元,占整个家庭教育支出的四成以上。与高中教育阶段相比,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培训班支出并没有明显减少。2011年大专及以上家庭的培训班支出为427元,占教育费用支出的近四分之一。我们分析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再有高考压力,但却有来自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或继续出国深造,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马不停蹄地考雅思、托福、计算机等级等各种证书,使得大学生的培训班支出仍然不少。

教育支出 有钱才能玩得转吗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收入高低,家长都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但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低收入户的校外教育支出差别较大。

分收入组看,高收入家庭投入课外兴趣班、聘请家教等方面的费用远高于低收入家庭。2011年北京市20%高收入组的家教费和培训班费为838元,占20%高收入组家庭教育费用的一半;而20%低收入组的家庭家教费和培训班费为239元,与高收入家庭比,虽然绝对额低,但占家庭教育费用支出的比重也达38.2%。校外教育在教育费用中的比重随家庭收入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这进一步说明了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多少及投入去向。以家教费、培训班费、择校费、赞助费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支出受到了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并且成为家庭之间教育开支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成为低收入家庭拼不起却又不忍放弃的“奢侈品”。

第2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家庭教育P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孩子的终身。教得好,孩子就很有希望成材;教得不好,则可能毁了孩子一生。家长专业不专业,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孩子的品行举止。相关调查显示:76.4%的家长有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意愿。因此,及早进行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帮助每一位公民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

通过立法,强化家长主体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高阿莉:花高价去买学区房、上好学校、高价上补习班等,这些都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本条件。俗话讲“三岁看老”,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影子,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和意志品质才是更重要的。对孩子的教育,除了依赖国家义务教育,也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社会上发生的一件件事,比如孩子因监管不到位失去生命,身心受到摧残,或者心理不健康导致自杀等,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所以我坚持不懈地提案“家庭教育立法”,让各个层面重视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可以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引导家长在生、养、教全程不缺席;可以为家庭教育营造法治环境,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强制对父母进行培训。

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父母在孩子系好人生第一颗钮扣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生育后承担着重要的教养责任,但有些父母对此认识不足。为人父母也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培训。家庭教育是社会风气的基础,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对于幼教、家政、教育等相关专业设立必修课,其他所有专业则选修。为此,政府应提供政策指引和预算经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向婚龄男女免费提供自愿参加的系统家庭教育培训课程。我们应帮助更多的“准夫妻”“准父母”尽早树立正确的家庭理念,促进家庭和谐、文明,使优良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以传承。

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学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庞学光:与学校教育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而当下,我们应该做的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学。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会建立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成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而开设家庭教育学,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而且有助于逐步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现存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专业。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从业资质和认证培训设立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此外,我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通过节日形式,组织各类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3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今天我们涧西区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百万暖心工程——教育培训券”启动仪式暨新闻会,面向我区小学生发放2000张“教育培训券”。这是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家庭压力的缓解,是体现爱心,促进教育的一件好事,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百万暖心工程——教育培训券”的启动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国家强盛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是关乎民族强盛,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目前,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们有一些家庭经济有暂时的困难,影响到这些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为了帮助这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使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发放“教育培训券,”由信步教育文化学校来承担这项工程的培训任务。

信步教育文化学校创办七年,践行“办学以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今年在我们涧西区开办了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管理规范,是一所可以信赖的民办培训学校。因此,区政府经过考察,决定委托信步教育文化学校来接收持有“教育培训券”的学生,给他们以良好的培训。

第4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我市1997年开始创办家长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14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家长学校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广大家长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实现了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子方法,有效地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家校结合,共同谱写了我市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一、创新办学体制,发挥“教育局、学校、关工委”三方面的主动作用

家长学校是普及和推广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的重要载体。我市在家长学校办学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家长学校的科学发展。

1997年,我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几位老同志开始创办家长学校,并提出“20万工程”的办学目标(当时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约20万人,“20万工程”是指组织20万孩子的家长参加家教培训)。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才“大厦”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工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关工委积极支持他们的行动。为了探索和积累经验,我们首先挑选城区学校二十七小和农村学校丰南中学作为办学试点,经过五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关工委的积极性,办好家长学校”的基本办学经验。10月,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在我市召开琼北片家长学校工作现场会,介绍了我市创办家长学校工作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然而,在后来推广试点经验的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问题。许多学校领导对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行动缓慢甚至消极对待,以致当时全市家长学校的办学率和家长的入学率均达不到40%。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创办家长学校只有“两个积极性”是不够的,关键是还要有学校的积极性。因为学校是家长学校的办学主体,它具备师资、场所、设备等独有的优势,可为家长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提供诸多重要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四有”的新一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中旬,我们在原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主办、关工委主动配合的“三主”办学体制,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工委三位一体,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这既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统一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能够充分调动学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老同志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工委三方联动的积极性。

怎样调动和发挥学校办家长学校的积极性?关键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党委分别举办了学习班,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发[]8号文),明确“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在学习中,当时的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郭仁忠强调“办好家长学校是校长的份内事,不重视家长学校的校长是不合格的、不明智的校长,没有家长素质的提高,没有家长的主动配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校长们通过办班学习,参观市27小、丰南中学等两所试点学校,达成了共识,增强了信心。从此,我市家长学校步入办学的“快车道”。截至底,全市公办学校100%挂牌成立了家长学校,做到l00%开设家长培训课,家长学校办学率从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100%,家长入学率从原来的36%提高到85%以上,巩固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95%。

为了进一步普及家长学校,更好地向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各级关工委和教育、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推进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建设,积极创建了白沙坊社区家长学校、长流镇美德村家长学校及新民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406所,据近3年统计,全市共举办家长学校培训课4300多场(其中1200多场、和各1500多场,这原因是由上“大课”改为上“小课”),每年参加培训的家长约50万人次,占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85%以上。家长学校总体做到了“九有”,即有牌子、有机构、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经费、有工作计划、有检查考核、有总结表彰,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市被全国妇联、教育部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省关工委、省妇联、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1月被教育部关工委列为“全国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这是全省唯一的一个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

“三主”办学体制的确立,不仅保障了家长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今,家长学校的社会知晓率达95%以上。前的海口,“家长学校”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现在家长学校在海口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家长学校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为家 长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家长学校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

有了好体制,还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之相适应,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14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在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市委、市政府对办好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我市将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了《海口市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及实施办法》,并以此作为各职能部门年终考核目标及一把手政绩的重要依据。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明办等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加大对家长学校的宣传和管理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海口晚报》、海口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1000多次报道了家长学校活动情况,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市关工委主任李金云在关工委主任会上,多次提出要把家长学校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抓出成绩、抓成品牌。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韩美表示:“对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要师资给师资、要场地给场地、要时间给时间、要经费给经费”。

为了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办学指导和规范管理,我们成立了海口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编印《家长学校工作手册》,并以市教育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的意见》,该文件对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组织机构、办学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此后又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家长学校管理的意见》、《关于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管理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市和四个区教育局认真做到“四个列入”,即将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列入本部门活动经费预算(市教育局每年按计划下拨家长学校办公经费5万元)。为了激励在职教师给家长学校授课,将在职教师参加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授课的课时纳入教师工作总量,纳入业绩奖励工资计算。每学期开学伊始,市教育局领导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抓好家长学校工作,并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例如,琼山区教育局历任局长不仅亲自担任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还亲自带队到基层检查家长学校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7年来,该区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创新、一年一个成果”的目标,通过召开家长学校工作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或研讨汇报会、或总结表彰会等形式,有力推动了家长学校的不断发展,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给予高度评价,她批示说:“琼山区教育局所办家长学校很好,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积极性,认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拥护,我感谢你们。希望继续努力,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学制、统一教材、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规章制度。每期家长培训班结束,经考核合格,指导中心学校给家长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市每三年召开一次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或表彰会。

三、抓好三个中心环节,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整体素质是否得到切实的提高,是家长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为实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转变、提升家长科学教子能力和水平,我们十分注重抓好家长学校的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授课方法方式这三个中心环节。

首先,狠抓师资培训。,我们组织10多名家庭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和教学经验较丰富的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成立了家长学校讲师团。他们当中有老教育局长,老教授、老校长和老特级教师。来,讲师团有针对性地对各中小学的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31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家长学校讲师约1600人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以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其次,编写家长学校实用教材。为了解决我市家长学校没有统一教材问题,,讲师团结合授课需要和家长素质现状,用一年多时间,组织编写了《怎样教育好孩子》,其中包括“怎样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等25个专题,内容丰富,针对性、科学性、可读性较强,颇受家长的欢迎。,我们又结合使用由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编写的《家庭教育讲稿选编》,我市被教育部列入全国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后,统一使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并配合使用以上两本本土教材。再次,注重授课方法方式的研究和改进。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有了师资和教材,授课的方法方式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家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初几年,家长学校的授课方式基本是上“大课”,由专家作讲座。经多年实践和摸索,我们体会到最佳的授课方式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并以上“小课”为主,即把以往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进行改革创新,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把每学期的家长会与家长学校培训课结合起来的“小课”。这种“小课”由班主任来讲,倡导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由于贴近生活,容易解决小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颇受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家长出勤率一般都达到90%以上。此外,还适当邀请专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即上“大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给家长解决共性的疑难问题。在抓好“大课”与“小课”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如琼山区教育局关工委组建“家长学校优秀学员巡回报告团”到各中小学作巡回报告,介绍和推广他们成功的家教经验,很受家长欢迎。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家校通,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和网址,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如孩子离家出走、早恋、厌学、迷恋网吧等。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每年接受家长咨询200至300人次,被广大家长誉为家庭教育的“及时雨”。

14年来,我们紧紧把握好三个中心环节,使家长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提升了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通过办家长学校,使广大家长学员树立了正确的教子理念,掌握了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白龙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某的父亲原来十分溺爱孩子,有一次因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严格批评而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到学校里来大骂老师。在参加家长培训课后,他的教子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还主动向老师赔礼道歉,并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学会科学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从此孩子进步很快,小学毕业时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又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有一位姓郑的家长,因女儿有早恋倾向,便动辄拳打脚踢,女儿忍受不了父亲的粗暴行为,离家出走。他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后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主动向女儿认了错,与孩子平等对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女儿从早恋的“泥潭”中走出来,勤奋读书,高中毕业考取了大学。

二是使校风教风学风有了明显好转,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琼山一小原是一所较好的学校,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使该校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成为我市一所优质学校。,该校共有830人参加小学毕业测试,其中164人分别取得了4a的好成绩,37人被海南实验中学(即海南中学初中部)录取,全校德育考核优良率和体育达标率均达到了90%以上,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越。又如,地处郊区的长流中学在创办家长学校之前,学生斗殴事件屡屡发生,初三中考成绩全市倒数第一,高中只有6名学生,是我市一所较落后的弱校。,该校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自以来,该校初三中考成绩年年攀升,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省普通中学的前茅,被省教育厅评为高中课改样榜学校,并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

第5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家校协同;家长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11-04 

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和新社交工具构建起家校开展协同教育的新渠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整合现有的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微信工具,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沟通障碍,打破传统家校协同的单方面传递性,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研究通过对新技术和新工具在协同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找到了切入点,另一方面为解决家校有效协同,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现实性问题提供了实践指导意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教育研究内容。在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已构建了支持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较为完善的社会教育信息服务网络系统[1],为家校双方提供了有效、便利的信息服务和沟通的平台,开辟了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新环境。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网络与通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主要是通过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2010年之前,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方式主要通过QQ/MSN、飞信、博客、BBS、E-mail等社会性软件和家校互联平台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从1998年到2006年,国内关注家校通的相关研究,先后经历了以电话语音服务为技术手段的家校通,如重庆中微家校通;以互联网技术方式为主的家校通,如北京智响家校通;以手机短信技术方式为主的家校通,如中国移动、深圳梦网[2]。校讯通调动了社会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和沟通,实现零距离的家校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共育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腾讯公司自从2011年初推出微信以来,将微信应用于教育、学习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学者、一线教师都给予极大的关注,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样本源,以“微信”作为篇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至2015年,剔除与教育领域无关的数据,共检索出28条记录。若以“微信”或“家长培训”为关键词,则文献数据检索为0。 

综合文献分析来看,国内关于微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以微信作为学习平台进行家长培训的研究并不多见,相关的案例研究也是空白。本文使用微信作为学习平台开展微型家长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进而建立中小学协同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二、微信平台的设计与建立 

(一)前端调查与分析 

1.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 

 

图1 

如图1所示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各类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良好。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微信作为一种在移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即时通讯软件,自诞生以来,其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 

2.学生家长与教师群体特征明显 

据网络统计,微信的注册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现阶段小学生家长的年龄大致处于28-35岁之间。在网络生活方面,这一年龄阶段的人正是各种网络社交圈中的活跃分子,他们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的频率非常高。不少学生家长经常使用个人微信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也关注了不少微信公众号。大部分家长可能已接触过信息技术,具备培训所需的基础素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有精力参与到家校合作项目中去[3],所以,我们的实验对象选定为小学生的家长,两个实验班分别挑选为芜湖市镜湖小学A班和安师大附小B班。 

3.学生家长微信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调研,针对家长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前期的摸底。微信的使用频率普遍非常高,家长一周内使用微信的集中时间段在周一(占12%)、周五(占18%)、周六(占26%)与周日(占19%)。家长在每天使用微信的集中时间段为中午12:00-14:00(占14%)、晚上18:00-22:00(占36%)。为了确定家长培训课程的推送时间与形式,我们进行了家长群体的WiFi环境调查和图文喜好意愿调查。WiFi的覆盖率几乎为100%,工作与家庭生活环境中几乎都能使用WiFi,家长观看视频的WiFi环境比例为95%,数据流量环境为4%(总体数据比例为四舍五入的结果)。通过微信使用情况与意愿的调查,我们确定了家长培训的课程推送形式为图文为主,视频为辅(如图2)。 

 

图2 

(二)微信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模块一:家长培训 

该模块是中小学协同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模块内容,我们将每次推出的主题型家长培训课程链接到自定义菜单栏的【家长培训】部分,通过该模块让家长之间参与到每次的主题家长培训活动中来,该模块相当于课程培训学习的一个主要窗口与进入途径。2.模块二:家校协同 

该模块是传统网上家长与学校的一个缩微版,其中内容涵盖: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视频、好书推荐、绘本推荐,通过丰富的家庭教育知识的推送与不断更新,给家长一个自由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从而让家长能够获得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全方位地提升家长的个人素质与教育观念。 

3.模块三:联系交流 

该模块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沟通与交流的通道,内容包含:关于我们、留言板、二维码、投票、家长微社区,这些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能够有一个更加顺畅的交流通道与机制。家长可以把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反馈给学校和班主任,以便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家长培训的实施与反馈 

(一)前期宣传与试测 

前期与芜湖市两个拥有不同教育理念的小学进行了对接合作,选取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芜湖市镜湖小学一年级的两个A班与B班,以“告家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让其带给家长观看并按要求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以此对家长进行了初步的简单宣传。两个班共117名学生,家长也按照“告家长书”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我们前期试测推送内容的形式是每周的周一与周五晚上7∶30单向推送学习材料,不需要家长给予反馈。前期阅读量非常少(如图3),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前期单方面送达人数与阅读人数比例逐渐下降,最高19%,最低6%,表示家长的兴趣与参与度非常低。 

 

图3 

(二)中期动员与正式实验 

通过前期的试测与家长参与的情况,我们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单向无反馈、无教学策略的纯图文学习内容的推送,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将家校协同的模式切换为家长培训,引入培训的模式与机制。 

1.家长培训的动员与宣传 

前期简单的“告家长书”式的宣传效果较差,所以,我们采取的是多方位宣传与动员,与两个对接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形成长期合作监管的机制,一方面由平台教师到相关的实验班级进行演讲,对家长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由班主任在家长会中宣传与动员,平时在每一次家长主题培训时,都通过“家校通”相关官方通知。 

2.家长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家校合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因此,家长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统一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确: 教育绝非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不可能仅靠学校和教师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它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协作;其次,培训应该帮助所有家庭为学生建立支持学习的家庭环境[5],因为中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再次,为家长提供策略和信息: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以及如何搜寻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最后,培训还应该帮助家长建立信息化的交流网络,使家庭和学校、家庭和家庭之间信息交流更加方便、高效、快捷, 确保中、后期校外培训的顺利展开。通过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与家庭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为主题家长培训,培训主题为《好习惯伴成长》,培训分为4讲(如表1),培训时间为一个月,每周为一个专题的培训时间。 

表1 

[第一讲\&读书与陪伴\&我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第二讲\&榜样的力量\&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第三讲\&耐心与兴趣\&改变孩子“三分钟热度”\&第四讲\&学习与假期\&我和孩子如何过暑假\&] 

每个主题以图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推送,每次培训结束后会有相应的在线答题测验,以检测来提升家长培训的参与度与认真程度。题目的设置难易分明,并且由亲子共同参与其中答题与学习,由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来大幅提升家长的参与度。 

整个家长培训的模式如图4所示。 

[前期] [家长主题培训] [准备与宣传] [中期] [培训与监测] [后期] [分析与反馈] 

图4 

3.后期反馈与数据分析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家长培训,镜湖小学参与稳定人数18人次,占全班比例为(30%),师大附属小学参与稳定人数40人次,占全班比例为(70.17%)。整体数据(如图5)相对前期单向推送而言大幅度提升:平均最高87%,平均最低20%,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下降趋势。 

 

图5 

参与家长培训共4次,培训参与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原因分析: 

(1)培训时间选择在实验学校期末考试期间,第三次培训时已开始期末考试。 

(2)家长与班主任热情与工作重心的转移。 

(3)家长习惯于QQ群、校讯通等沟通机制。 

两个实验班级参与数据差异原因分析: 

(1)两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 

(镜湖小学:成绩至上) 

(师大附小:综合素质) 

(2)两个班级班主任年龄层次与特点差异。 

(镜湖小学:班主任为从教多年的中年女教师) 

(师大附小:班主任为年轻女教师) 

(3)两个实验班级家长教育理念与参与热情差异。 

四、总结与展望 

本课题运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教育教学需要展开。将传统家校协作的模式迁搬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入mobile-Learning,运用新型信息技术与家校协作相结合运用,探索出一条社交媒体时代家校协作新出路新途径。研究运用ADDIE模型,在平台建设前期运用访谈和纸质问卷形式进行前端需求分析,然后,利用所得数据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微信平台的搭建与设计,在实践平台运行中采用电子在线答题与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在后期运用有效的评价体系与管理。最后,对家长和相关学校老师进行质的研究,访谈观察,从而丰富研究层次。 

参考文献: 

[1] 李运林.协同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DB/OL]. http://k.edusun.cn/first.aspx?Urlname=Subj_Result.aspx?id=118. 

[2] 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 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01). 

[3] 李晔.家长培训: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 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02). 

[4] MARTIN E. Ford,Marie S T. A further search for social intellige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S0160-7383), 1983,75(2):196-206. 

[5] Steven.B.Sheldon.Linking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erships in 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to Student Achievement on StateTests[J].The Urban Review,2003,(35):151—153. 

第6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一)公立学校不能无法完全容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在民办学校,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农民工会把子女送去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无形中加重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校外艺术教育师资问题

农民工子女为了节省入学费用,大多选择一些教育费用较低的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这些入学费用低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聘用一些职称较低,工资待遇较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校外艺术教育受到限制。

(三)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正式的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中,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革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教学质量。然而,在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培训机构,往往会因为受到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出现不规范、随意现象,把艺术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四)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难在家里对子女进行艺术熏陶和辅导,他们比较注重技能的培训,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十分在意。从而造成了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减退,进入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十分不如意。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以上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投入偏少,在艺术教育方面获得的资源和支持相对不足,而这是和农民工子女对校外艺术教育的渴求极不相称。以下就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及国家政策三大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力争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

(一)校外教育机构教育方面

第一,艺术教育的定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艺术教育定位入手,加强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校外艺术教育是兴趣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并为国家培养具备艺术素养的人才。第二,校外艺术教育资源的完善。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校外艺术教育,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强艺术教学工作。一是艺术团队建设。艺术团队建设是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建设艺术团队提升机构在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声誉,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二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展示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三是争取政府拨款扶持,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受教育条件。第三,家校合作。校外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缺少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庭教育的实施,农民工子女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学习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艺术兴趣。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还会对他们的艺术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培养艺术修养的条件,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

(三)国家政策方面

第一,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校外艺术教育法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校外艺术教育问题急需国家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和学校责任。第二,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支教和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共同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第7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培智学校 教育职能 扩展

一、培智学校教育职能扩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展开,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意识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和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进入到培智学校接受教育。家长们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接受到了有质量的教育。然而,从1981年在北京市成立最早的培智学校开始,我们的学校从设备设施到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针对单一类型的智力落后儿童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来设计的,不能满足教育对象多元化的变化,故而教育教学质量也一直受到社会的诟病。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调整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我们就很难完成特殊教育的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出现的新情况,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除了特殊教育课程观的改变以外,还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课程的变化。除了课程内容选择上以智力落后儿童生活活动为基础,关注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技能以及就业能力以外,还表现在“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少培智学校针对《方案》的要求配置了相关的场地、教具、设备等。与此同时,《方案》也带给培智学校和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些我们以前忽视的词语如“探究”、“交往”、“情境”、“对话”等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然而,当我们审视现实的培智学校教学时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培智学校传统的教育职能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需要。因此,需要对培智学校的教育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

二、培智学校教育职能扩展的维度

培智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承担哪些教育职能,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此,笔者将立足于培智学校传统的教育职能,从应然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培智学校应对教育对象变化而产生的教育职能的扩展。

1.加强培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

教师的培养、发展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培智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教育具有实践意蕴。但就我国的师范教育培养体系来说,学院式的培养模式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轻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也只是短期的教学实习和教学见习。我们并不否认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承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是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距离熟练的处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还有一段距离。离开真实的教学情境,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反复结合,师范生很难在师范教育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这样的毕业生进入培智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由于各类残疾儿童之间的异质性、同类残疾儿童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课堂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适应压力。事实上,要熟练处理课堂中的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每一个新手教师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磨练。一个成功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又需要运用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才能保证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的满足。目前,我国培智学校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有热情、积极向上、有一定理论基础、愿学习的一面,但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和特殊教育实践能力两方面都需要提高。因此,如何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培智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教师的职后发展多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下,多是在假期里依托于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来集中进行的。这些培训常常是由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或者是普通教育的一般培训,远离教师的教育实践,对教师的具体工作缺乏有效的关注,不能准确、系统地告诉教师理论所对应的教学行为具体是什么。还有一些对于教师来说似乎不是必须通过培训就可以学习的东西,比如计算机应用。这样的培训不但耗时,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帮助不大。因此,多数的职后培训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改善难以产生实质影响。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加强结合实际的校本培训。

加强培智学校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就是强调学校要承担起促进教师职后发展的责任,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通过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种集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和反思于一体的新型的教师专业学习的生活方式,把学校变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场所。让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专业成长。美国教育家约翰・古德兰说过:“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有更好的学校,但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的更好的学校,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

加强培智学校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校要给予教师学术自由。教师主要是依赖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训练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学校要尊重教师已有的教育生活经验,把教师的教育经验作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

第二,打破学校为了管理和组织活动而把教师分成学科教研组的规定,重视教师之间的协作,通过一些跨学科组的问题的解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第三,与高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理念,帮助教师通过个人的反思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

第四,构建网络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如果几所培智学校联网,校际间可以互相支持,交流信息,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这些网络中包括各种学校,那么教师所获得的理论的质量将会更高,数量将会更多。

第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制度,在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上予以一定的制度保障。

2.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

当前,很多特殊儿童家长表现出对培智学校的过分依赖。当把孩子送到培智学校后,家长就认为孩子进了“保险箱”,认为孩子能够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家长把培智学校当做孩子的暂时养护场所)。这种想法是自然的,但这些家长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可以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殊不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效取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家长的这种想法给了学校一种无奈的选择,即我们的学校承担了本应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包办了孩子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而实际上,在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是有分工的。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作用是不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学校虽然承担了家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但是却不能完成家庭的教育任务,培智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培智学校与特殊家庭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方案》提倡以智力落后儿童生活活动为课程内容。我们知道,家庭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学校课堂模拟情境中训练学生形成生活技能时会面临许多困难。即使我们这样做了,学生回到家里也需要有机会运用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生活技能。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那么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生活技能在家庭环境中不断得到强化,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就会得到巩固。

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一方面是要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孩子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保证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承担做家长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家庭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以下好处:首先,可以减轻培智学校的负担,使得培智学校有精力抓好学校教育;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如果家庭能够正确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么,就会在孩子上学期间以及离校以后都能为孩子提供连续的支持;再次,家庭承担起教育责任,在为孩子提供教育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共同探索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有效途径。这样,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得到最佳发展。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培智学校应该建立一套针对残疾儿童父母的特别咨询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不仅仅指的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改变,而是培智学校的办学方式和学校职能的改变。如果单凭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改变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教育咨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那只是从眼前利益出发。没有培智学校办学方式和教育职能的转变,就不能保证培智学校的长远发展。

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咨询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与特殊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以保证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可以通过让父母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

第二,成立家长咨询中心,定期为家长提供培训,教会家长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学校教育成果在家庭中的应用;向家长宣传我国特殊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服务,为不同类别的孩子能够得到合适的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如:自闭症的孩子应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残余听力的孩子应该及早到专业部门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等。

第三,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指导家长交流与学习,发挥家长的互动作用。有时这种咨询优于教师的咨询。

3.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培智学校一直是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个体间差异不是很大的普通儿童来说,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对大量儿童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培智教育发展的初期,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传统的学校科目(只是在程度上打了折扣),因此,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而目前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设计的《方案》,实用性课程目标已经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些与智力落后儿童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技能,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中完成,显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社区为基础的真实情境性教学策略就成为首选。

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就是在学生社区生活的自然情景中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地点有了很多的扩展,教学场所从教室转移到了室外,从校园里转移到了校园外,转移了到社区里。

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就要求培智学校能够主动进入社区,利用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和活动动机,增强他们的记忆,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的干预,也使得社区组织对本社区内特殊儿童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特殊儿童离开学校后顺利的融入社区生活早作准备。这样,培智学校、家庭和社区可以形成一个教育系统,共同担负起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当然,在特殊儿童离校后的社区生活安排方面,政府有更大的行政权力。但是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更了解学生,更懂得教育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智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行动责任。

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开发与社区文化相适应的生活技能课程。评估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可能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对学生的期望,将这些期望与学生的生活技能课程结合起来,教授学生以后在这些环境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第二,学校演练与社区运用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内容在学校中演练以后,再到社区的真实情境中具体运用,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是能保证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二是能保证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从而保证学生能形成在社区中生活需要的技能和习惯。

第三,充分利用社区中的潜在力量。社区中会有很多退休老人,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知识还有时间。经常组织一些学生和退休老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增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训练,如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结语

教育职能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学校应该为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负责。培智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应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时,不能消极坐等,更不能无所作为.而应及时转变观念,强化教育职能,承担起特殊教育机构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陈云英.培智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与建议.教育研究,2007,(11).

[2]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2007.

第8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家长学校是实施家长培训工作的主阵地。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管理和运行,确立学年培训专题,组织或聘请教育内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定期讲课或作报告。2011年,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赏识教育为培训,并广泛筛选教育内容,购买了《新父母学校》、《周弘教你赏识孩子》、《优秀父母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等十余种培训用书和视频资料,确保了家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让每位教职工转变观念,学会赏识,自觉地做赏识教育的推动者、宣传者。同时,我们学校联系社区、村委会等,利用周末、晚上等时间,对家长集中培训。我们遵循培训的“灵活性”、“实效性”原则,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集中观看影像资料、发放明白纸、自由学习教材或网络视频、开设家长论(讲)坛等等。让每一位家长都认可赏识教育,让更多的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多的家庭在赏识教育培训中受益,让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在“赏识”中脱颖而出。

为了充分调动家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谋划策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2010年12月,我校一改过去由班主任推选“家长委员会”的做法,发动全校家长自荐或推荐相结合选举家委会。家长们踊跃参与,学校根据家长的参与,增加家委会委员的名额,由每班1名增加到每班2~3名,拓宽了家长的参与面,也壮大了家委会的队伍。学校新一届“家长委员会”人数较多,我们又选举组建了“家委会常务委员会”,使其成为家教指导工作的有力保证。为了充分发挥新一届家委会的作用,学校领导与家委会常务委员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开放日制度》和《“标兵家长”奖励制度》,使这个团队更好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对学校日常的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家委会常务委员会的作用,我们注重挖掘家委会成员的智慧。在重要活动实施前,我们发放家长建议征询表,积极听取意见,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家委会常务委员会显示出以下优势:

(二)家长自主性强。家长委员会进校进班,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家委会组织的活动,主任、秘书长亲自协商制定活动方案,从设计到实施全程跟进、谨慎管理,往往为了协助学校活动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

四、家委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活动

(二)家校共育研讨座谈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家委会与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召开各具特色的一系列家长座谈会。

五、坚持“家长接待日”、“家长进课堂”等做法,创新工作方式,鼓励家长全面参与学校管理

六、实践后的收获与思考

七、第二次进社区培训设想

第9篇:学校家庭教育培训范文

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要关注50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等各种形式。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对在职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要侧重家校合作的技巧和策略的培训,运用丰富的具体的案例,在受训教师之间,在教师与培训者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开展讨论,提高能力,增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