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手术室护理综述精选(九篇)

手术室护理综述

第1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1对象

2005—2007届口腔医学院本科越南留学生38名,男9名,女29名,年龄21~23岁,平均22.01岁,3届留学生分届于2009、2010、2011年安排在本院实习。所有留学生仅有进行简单的日常沟通的汉语水平,书写能力欠佳。

2越南留学生特点

2.1心理特点

因越南留学生固有文化和外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加上、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也不完全相同,处在一个难于理解别人也难以被别人理解的新环境,留学生们的心理往往敏感而脆弱,除了怀疑和焦虑情绪之外,微小的刺激往往也被夸大甚至被歪曲地理解,从而产生埋怨和误解的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对于自身能否胜任中国学习产生疑虑,有很强的心理压迫感。留学生来校后往往遇到诸如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纪律约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个别人甚至会产生变异行为[1]。

2.2语言障碍

语言是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的最大障碍[2],越南官方语言为越南语,他们来中国之前一般只经历了半年或1年的汉语训练,中文水平不是很好,发音通常不标准,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只能进行一些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国教师一般很难听得懂,他们的语言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3带教方法

3.1带教老师的选择

针对越南留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的带教老师要求有良好人际交流技巧,相对固定,鼓励带教老师业余时间强化训练越南语,通过出国考察及查阅资料等多渠道了解越南国家的背景文化、、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与越南留学生交流。

3.2根据特点因材施教

因越南留学生的交流障碍和特殊的心理特点,要求带教老师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备课。在带教前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以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越南学生汉语水平有限,教师授课速度宜放慢,并经常跟学生们沟通,听取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鼓励越南留学生大胆用汉语与老师交流,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中文提示,让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提高汉语水平。教学过程中多加鼓励,通过设置平和、愉快的情景,营造师生融洽交流的氛围,带教老师常与学生座谈和沟通,相互适应语言。留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和朋友来到中国求学,他们希望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结交新朋友,以充实自己学习之余的生活,排解由于学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心理紧张或孤独感[3]。可以跟他们谈论一些广西各民族的风情与民族医药对疾病的治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越南学生忌讳3人合影,不能用1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3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在平时和越南学生的交往中应注意这些风俗习惯,以示对学生的尊重,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3.3多媒体情景教学

因越南留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多媒体教学对他们来说意义更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多媒体的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效果,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根据越南留学生实习目标,制作多媒体内容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布局、手术室无菌技术、颌面外科手术器械、外科洗手法、无菌手术衣穿脱、无菌手套的戴脱、无菌区铺设方法等。教学中不但有图片,还有操作过程,增强对事物认识的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4]。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动画效果、声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就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录像及光盘课件进行连续、真实的全程示范性操作,并多次演示播放,展示附有文字说明和演示各项操作的顺序方法。根据需要分解演示动作,难点部分加以讲解反复播放,这样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思考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优化教与学的两个过程[5]。在越南留学生带教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要使某些抽象问题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帮助加强理解和记忆,就必须使用通过有目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相辅且生动具体的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增加对事物的认识。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使其内容科学实用,表达简洁[6]。

3.4情景模拟练习

通过多媒体教学后,越南留学生对手术室已经有一个大体印象,对他们的学习目标也有一定了解,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模拟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带教老师需讲解并示范外科刷手、穿脱手术衣、带无菌手套、手术器械的认识及正确使用,尤其强调特殊器械,比如腭裂开口器、正颌器械、骨电钻如何使用等。同学们认真练习,互相帮忙穿脱手术衣,互换扮演病人在手术床上练习铺无菌巾,循环反复练习,带教老师着重指导,团体纠正或个别纠正,对个别操作能力差的留学生,重点指导,强化练习直至规范为止。教学法注重讲解、模拟、指导和重复训练相结合,讲解使留学生产生感观认识,模拟操作源于临床、结合实际,直观性强,使留学生由感观认识到大脑形成初步认识到客观认识。操作同时,融入相关理论,强化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讲解到模拟练习强化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第2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绩效考核 护士自评 护士长评价

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这一方法予以有效利用,充分挖掘护理人员潜能,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为高效、科学,是各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1~47岁,平均为(30.2±1.6)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1名,中专7名;工作年限为1~14年,平均为(5.2±1.2)年;职称为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名,高级职称6名。

2.方法

2.1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要应用绩效考核,首要条件即是对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予以合理把握,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具有公正性与可操作性,促使护理管理合理、规范。绩效考核要遵循客观性,即以实事求是理念为指导,尊重事实,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将定性考核及定量考核有机结合。在绩效管理中,护士长应对上述原则予以遵循,对科室中各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当有问题出现时及时查找原因,对工作流程进行经常性反思,主动查找管理缝隙,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确定质量考核相应标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消毒隔离等,我院在对护理特征予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护士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并对考核评分标准予以明确,在绩效考核细则中写入核心质量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考核内容并展开讨论,将考核细则制作为表格,确保每人手持1份,同时护士长对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内容予以分析,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改,确保其符合护理实际。

2.3对绩效考核予以量化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是对手术室质量标准、工作能力、核心制度及服务规范相应要求予以量化评分并展开考核,利用数据为尺度,对全体护理展开公开、公正而公平的评价。绩效考核的量化考核可从不同方面展开,而我科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性质进行总结,与本科实际情况结合,从勤、能、德、绩四方面制定综合考核的实施方法、细则、打分标准,总分为100分,达标要求为90分以上。

2.4实行积分考核制度

按照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将考核标准划分为四条,各条标准总分为25分,满分为100分,具体内容为:(1)勤。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到患者,治疗室、手术室及办公室均保持整洁;(2)能。对患者病情与治疗反应予以及时观察,提高护理有效率,确保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90分;(3)德。具有高度责任心,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4)绩。护理书写合格率均在92%以上,患者护理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全体护士对医嘱予以及时、准确处理,确保急救物品准备充分,基础护理全部合格,同时消毒隔离完全合格,物资供应等及时、准确。

2.5分配方法

护士奖金总额=全科护理人员奖金总额÷科室护理人员总分值×护士个人总分值。

护士长取科室平均奖,系数由医院发。

3. 效果

实施绩效考核后,明确了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士逐渐树立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沟通协调,患者满意率、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手术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科室护理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第3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研究

doi:10.14033/ki.cfmr.2017.7.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 room.Method:965 cases of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numb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6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dex of nursing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medical activitie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operation room nursing qual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give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treatment for 1 month,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from 16% to 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治疗的场所,其中包括手术治疗、急救等措施。手术室是医院仪器最精密、设备最先进、新技术最先应用的地方,因此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最高[1],需要医护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素质和高超的护理技术,但是在目前的手术室护理活动中,仍然运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方法,此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护理知识和技术上存在很大漏洞和空白,不能很好地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价,造成较多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困扰医护人员及患者[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室护理治疗的患者共96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5例,女460例,平均年龄(30.0±2.0)岁,平均患病年限(3.0±1.0)年,将其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质量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年龄、患病年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次研究中手术室医护人员未发生任何变动,其中医护人员共20名,年龄22~50岁,平均(30.2±3.5)岁,其中本科及以上8名,大专8名,中专及以下4名;护师职称16名,未获得护士职称4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医护人员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状况记录在《质量登记本》上,按一定周期(1月)对登记本上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性改进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第一级为护士,其主要任务是落实质量控制要求,控制自己所涉及患者的护理质量;第二级为护理专科组长,其主要工作是对上一级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第三级为护理技术优良的护士长,其主要任务是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及对后续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3]。(2)医护人员要分析手术护理质量的综合指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制定新的评价指标。(3)医护人员要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纪录、分析提出应对之策,避免其再次发生。(4)医护人员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和失效模式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医务人员分析13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找出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1.3 观察指标

采用13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1)异物残留;(2)费用错收;(3)错误手术或患者;(4)管制药物外泄;(5)压疮;(6)手术器械数目错误;(7)手术器械准备不全;(8)未送患者病理标本;(9)患者意外受伤;(10)错用药物;(11)手术延误;(12)护理人员受伤;(13)漏签医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不良事件40例(1.151%),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80例(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医疗活动的主要进行场所,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的保障部门,其手术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其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表现,是医院提高医院管理的突破口与重点。良好的手术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医院人文关怀的力度,是响应医学伦理学要求的表现。因此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4-6]。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共发生不良事件40例(1.151%),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80例(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医疗活动中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指标进行质量控制能够较为全面的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整体情况反映出来,能降低手术室护理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值得在手术室护理治疗中上大力推广,并且为其他医疗活动的改进提供范例支持,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5(4):14-16.

[2]鲁凡云.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4(5):281-282.

[3]康新玲.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10):361-364.

[4]林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11):65-66.

[5]黎追迹王淑和,陈月媚,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5,10(9):210-212.

[6]邱红,张金凤,刘兰莲,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15(4):1367-1369.

[7]吕润丽,宋萍伟.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83-2584.

第4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预防

临床上,外科手术室一直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感染可引起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为进一步降低在手术过程中造成的外科伤口感染率,提高手术预后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着重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预防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13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17~73岁,平均(41.73±10.24)岁;骨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2例,胃肠手术20例,泌尿外科手术7例,肝胆手术10例。参照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19~75岁,平均(42.23±10.33)岁;骨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12例,胃肠手术19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肝胆手术1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用药及饮食指导等;研究组予综合护理干预:①保持手术室温度21℃,湿度50%左右,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指标;在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作提示标语,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医护人员尽量减少出入频率,确保隔离、无菌消毒等操作。②术前1h剃除患者手术区域的毛发,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提前更换专用的手术衣、拖鞋等,认真清洁手部卫生,严禁携带与手术无关的物品进入手术室,同时对手术器械给予灭菌、消毒。③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需全程佩戴防护口罩以及无菌手套等,不得随意脱除。④手术进行时,及时清除伤口脓液或分泌物,在切口周围15~20cm处彻底消毒,预防腔内细菌、消化液对切口造成污染,必要时则使用全层保护器皮、洁净袋、肤保护膜等进行切口保护。⑤腹腔关闭时应及时更换手套,给予聚维酮碘液冲洗切口周围皮肤、皮下组织、肌层,再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无菌纱布拭干。⑥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原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使用剂量、次数,避免滥用抗生素。

1.3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伤口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伤口基本愈合完整;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伤口愈合稍延迟;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伤口愈合不佳;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伤口感染率以伤口出现相关不良感染症状的比例来评定,感染症状包括出现化脓、血肿、积液、溃烂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愈28(42.42%)例,显效25(37.88)例,有效10(15.15%)例,无效3(4.55%)例,总有效率为95.45%(63/66);参照组治愈23(35.94%)例,显效21(32.81%)例,有效9(14.06%)例,无效11(17.19%)例,总有效率为82.81%(53/64);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伤口感染率比较

研究组伤口感染率7.58%(5/66),其中,化脓2(3.03%)例,血肿2(3.03%)例,积液1(1.51%)例,溃烂0例;参照组伤口感染率20.31%(13/64),其中,化脓4(6.25%)例,血肿5(7.81%)例,积液3(4.69%)例,溃烂1(1.56%)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手术室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为医院感染发生率20%(重症医学科室除外),且该患者死亡率为非感染患者50%以上,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3]。所以,加强手术室外科切口感染的预防十分必要,这不仅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还需实行一种优质的手术室综合护理服务。护理学认为,优质的护理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也同样如此,优质的手术室综合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科切口感染以及手术效果[4]。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其中,外科切口感染率与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空气质量、手术器械、医护用品、术中医护人员、患者自身情况等均是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患者自身情况约占总因素的50%。有研究表明[5],当手术室环境达到空气湿度50%、温度21℃时,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较理想,切口感染较低。因此,护理人员给予手术室患者提供优质的综合护理服务,加强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完善全程护理等措施,对降低外科切口感染具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伤口感染率与护理效果均优于参照组,表明给予手术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促进治疗效果。原因分析为:综合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前加强手术室的室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的控制,抑制细菌通过不合格的空气环境进行传播;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操作流程,预防感染细菌的滋生;结合多种途径对切口进行保护,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以及药物过度反应。以上一系列综合措施,保证了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手术操作过程,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与传播,能起到降低外科切口感染,改善切口愈合,提高护理效果的作用。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的限制,关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预防中,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力,促进伤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88-90.

[2]张芳.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6(12):4.

[3]杨春林.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119-120.

[4]葛庆霞.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5,23:150-152.

[5]刘雪霞,王媛.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6):65-67.

[6]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77-79.

[7]丛金萍.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6(13):242-243.

第5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61-03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1]。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外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由于手术室的特殊性,加上近年扩招,学校护生较多,医院无法满足护生的参观实习要求,护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学习受到影响。本研究利用临床实训中心的模拟手术室,探索运用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大专护理二年级自然班中,随机抽取9个单数班440名护生为实验组,平均年龄(19.50±0.71)岁;9个双数班425名护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9.67±0.60)岁。两组护生年龄结构、一年级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授课主要教材、课时和教师安排相同。授课时间为二年级第3、4学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单元总课时12节,其中理论2节,操作10节。理论由本校同一教师授课,实验由8位职称、年资相当的教师分组带教,实验项目共5项,包括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外科器械的识别和传递、手术患者的准备(备皮、手术和皮肤消毒)、手术器械台的建立和手术铺单、手术室护理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方法如下(综合训练项目)。

1.2.1 课前准备 ①护生分组:16~18名护生为1组,8名护生参与角色扮演,其余护生作为评价者和学习者进行观摩,参与课堂讨论。②课前探索:本堂课为综合实训,此前护生已完成了本单元4次实训,已具备本次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设计4个情境,课前2周分配角色任务,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手术室核查制度要求和实训室训练场地,开放实训室与医院手术间连接的视频,供护生观摩熟悉。③用物准备:实训室老师准备所需用物。如平车、扇形器械台、器械托盘、手术床、无影灯、麻醉台、立式血压计、手术包(布包、剖腹器械包、手术衣包)、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兔子1只、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器械核查单等。

1.2.2 课堂教学(90min) 第一步:介绍(3min)。由带教老师介绍本次实训内容、参与者和目的。第二步:汇报(52 min)。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角色扮演者演示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包括患者安全核查3个情境(12 min)、术中配合1个情境(40 min)。要求:护生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态度严谨。扮演者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三步:讨论(30 min)。表演汇报后,师、生围绕课堂汇报情况及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讨论。第四步:总结与评价(5 min)。老师对本次综合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评点,提出改进意见;护生汇报者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讨论情况。实训后所有护生完成一份实训总结和课堂评价。

情境1: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1日下午。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家属。内容:巡回护士术前访视,进行术前评估和安全核查。包括患者身份(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必要检查结果、交叉配血结果、有无特殊感染、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情境2: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30~60 min。方法:角色扮演,由4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家属。内容:按手术通知单、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血型等。清醒而有能力回答者自己说明身份,意识不清者或婴幼儿通过腕带识别,并由其合法亲属确定。无误后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分别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名。

情境3: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后麻醉前。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麻醉医师。内容: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手术间时应核查。麻醉实施前麻醉师主持与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无误后三方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情境4: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手术进行中。方法:角色扮演,由5名护生分别扮演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助手,其中手术医师、助手另有教师扮演。内容:剖腹探查术的手术准备及配合。角色分工:①器械护士: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准备无菌器械台物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协助消毒铺巾准确传递手术用物保存标本关闭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敷料手术结束后清洗、整理器械。②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做好台下的配合工作。协助术者进行无菌准备三方核查麻醉配合术前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安置手术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补充用物、监督无菌操作、病情观察等关闭体腔前后与器械护士核对器械、敷料协助包扎切口、固定引流物患者离手术室前主持三方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③手术助手:手术区消毒自身无菌准备铺单参与手术。④手术医师:手术开始前主持三方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主刀完成手术。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医学教育中的模拟医学教学,是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桥梁,因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且有真实感又不受时间限制,是目前国际教育界正在推行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2-3]。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而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4]。将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以下简称新教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表1显示,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 0.01)。新教法中教师是导演和主持人,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4个情境,护生课前研讨情境角色、查阅资料、观摩手术室真实手术情节、观看手术操作视频,再反复演练,体验角色,最后在课堂中展示,这一过程强化了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实现了由知识再现到知识创造的飞跃,能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自身表演和观摩师生表演、课堂讨论,老师-护生、护生-护生多维交流,由“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护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帮助护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容易形成印象深刻,也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效果。

3.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年医学发展很快,而医学教材常落后于临床,如完全以教材为中心,将不利于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整合的理念[5],而新教法充分实现了这一理念。本课堂综合实训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设计4个情境,清晰展示了一台手术完成(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展示了手术团队应履行的工作职责。设计的操作程序与目前临床实际情境一致,既将教材中理论要点融入实践教学中,且增加临床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人文关怀等重要内容。护生通过情境角色的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角色语言和行为,自觉内化所学知识;情境4中的手术操作应用兔子做剖腹探查术,展示手术全过程及术中医护配合,情境真实,层次清楚,表演者配合默契,护生有身临手术现场之感,通过情境角色的演示,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护生对课本中描述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及手术团队的角色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手术安全核查是手术团队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结合目前临床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术前护士3次核查和手术团队“三方五次”安全核查情境[6-8],突出了手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了手术团队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让护生熟悉了核查的内容,更理解核查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3.3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堂综合实训为护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升护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新教法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共同探讨、查阅资料、团队模拟演练,有利于提升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践体验中,术前访视、核查过程等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而模拟手术的成功就和真实手术情境一样,需要手术团队共同努力,手术中团队成员的配合、协作和鼓励能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保障手术安全,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或出现安全问题,手术中还可能出现意外,需要手术团队配合共同处理,这有利于培养护生合作精神和临床实践能力[9-12]。

综上所述,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月琴.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9.

[2] 陈玉清,常亚杰.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2,(1):102-104.

[3] 付宏,李世芬,陈其芬,等.以情景教学法提高新生儿复苏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34-135.

[4] 秦永杰,赵坤,吴强,等.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03-204.

[5] 马秀梅,潘春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思维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21-122.

[6] 赵书去,杨圣俊,李玉琢,等.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5-266.

[7] 任雪英.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4):97-98.

[8] 柴锐,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1,11(6):114-115.

[9]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10] 李焱,金霞.专科专控的评价方法在护理质量监管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2,24(10):65-67.

[11] 王燕飞.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设备管理[J].医药杂志,2011, 23(2):101-103.

第6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门诊术后疼痛;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17-02

门诊手术患者在医院手术和观察的时间短,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1],对患者护理不足容易导致患者应对不良,加剧疼痛的感觉,可以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患者的全面康复,笔者对门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对80例门诊四肢良性小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随机抽取4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40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1.2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

1.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精神往往处于紧张状态,情绪波动大,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语言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怎样良好地暴露手术部位,所使用的麻醉方法及效果等;术中护理人员要以稳定患者的心理为出发点,保持沉稳的形象,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善于运用体态语言,护士的体态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2]。手术后帮助患者在休息室暂时休息,观察病情变化,告诉患者手术的效果,术后的注意事项。

1.2.1.2维护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手术室环境保持整洁安静、调节光线、减少噪声、去除异味,根据气温、病情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一般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约为55%。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肢体语言,帮助患者取适宜的,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和不适,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使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

1.2.2疼痛护理

1.2.2.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IASP)曾对疼痛定义为:与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觉和情绪之体验;美国疼痛专家麦加福利曾说:“疼痛是经历过疼痛的患者对他所做的任何陈述、疼痛所发生的时间是患者所提及的任何时间。”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明白疼痛是无益的,患者有权享受术后无痛。

1.2.2.2加强对疼痛的评估术前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既往疼痛史、处置方法,希望达到镇痛的目标。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往往感觉切口疼痛,疼痛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呼吸浅快等,一般术后24 h内最为剧烈。护士要学会正确使用不同的评分工具,并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术后疼痛评估手段主要有:主述疼痛分级评分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3]。

1.2.2.3疼痛处置的教育有研究表明,术前心理应激水平与术后疼痛呈明显正相关系,在术前常规教育基础上增加疼痛教育,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了认识,形成比较准确的期待,术后疼痛程度就可降低[4]。向患者讲叙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说明大部分手术后疼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并且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向患者说明如何表达疼痛反应,疼痛反应包括疼痛强度、性质、持续时间、部位,护士将根据主诉所反映的疼痛特点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及时向护理人员叙述心中的担忧,避免过分焦虑导致对疼痛的耐受性下降。避免诱发或加剧术后疼痛的因素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因素[5]。向患者介绍自我镇痛方法,在正确使用止痛药的同时辅助使用其他的方法缓解疼痛,如放松、想像、冷敷和热疗等。

1.2.3健康教育

1.2.3.1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护士根据掌握的门诊手术患者的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再次收集资料,评估确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详细的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计划,并在随访中了解并督促执行。

1.2.3.2进行随访与咨询对观察组每位患者出院时进行登记建立联系卡,由专业护士负责在患者出院后采取电访、等方法,评估患者门诊手术后疼痛的程度及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咨询。

1.2.3.3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动员患者家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选择家庭督导员督促患者康复锻炼,注意伤口换药、拆线和复诊时间,协助患者遵医行为养成。

1.3评估方法

门诊手术后24 h分别对患者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分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

2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根据表1可以看到对照组疼痛程度Ⅰ级和Ⅱ级的例数较多,观察组0级和Ⅰ级的例数较多,两组计数资料按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判断χ2=6.63,P

3讨论

在发达国家,疼痛作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对疼痛机制的研究已经到了分子水平,对于手术后持续疼痛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此外还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有关。改变传统对待疼痛的认知,正确、及时、客观地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使患者生理、心理各方面处于最佳状态,安全度过围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是护理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虽然性别、年龄、性格、经历、手术部位、手术种类等主客观因素使患者对疼痛的体验不尽相同,但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提高患者对门诊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对疼痛的耐受性,有利于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芬,赵施竹.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80.

[2]姚国梅.心理护理与语言艺术[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78.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4]陈维娅.疼痛教育对门诊手术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9(2):59.

第7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中图分类号]R61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58-01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差错事故发生的机率最高,且后果严重;因此,手术室差错事故的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类差错事故,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易发生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1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因素

1.1人员因素 ①责任心不强或违规操作导致工作失误。如:手术物品准备不足,术中器械物品缺失,操作不规范,或手术室物品挪作他用等易发生差错。甚至有的还造成严重后果。②护士经验不足导致执行不力。如:摆放损伤组织或神经,术中低体温导致苏醒延迟,心跳停止,插气囊导尿管损伤尿道,棉片裁剪过小或标志带过短造成点数不清等。接受手术的病人中高龄,年幼,危重,体弱比例增加,有的甚至接受多器官手术.手术室护士若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足;也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

1.2 管理因素 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流动性大,造成手术室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②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对婴幼儿、躁动者,没有针对性约束措施,易发生意外伤害。③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导致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如药物浓度配制错误导致大规模院内感染?带教失控造成未经灭菌器械用于手术等。

1.3 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虽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员素质提高和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本。

2手术室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2.1 预防手术错误。许多医院为预防手术错误,进行了多方面讨论和实践。我院也在使用使用录有病人手术信息的手腕牌,手术部位使用不脱色划线笔打勾或做标记,使用“手术病人接送卡” “手术病人术前核对表”。也实行在手术室门前对病人进行“三问” “三查”,即“问人名,问病名,问手术名” “查病历,查身体,查携物”。把好手术第一关。落实术前四级查对(接送员,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和术者查对),在手术切皮前再由术者,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核对病人姓名和手术部位,把好手术安全关。

2.2 防止用错药物。手术室应严格规范用药,可制定常用药物配制标准卡以方便护士配制和确保剂量准确。抽药注射器标注药名,浓度,并保留安瓶,便于使用前查对;药品应归类放置,标签醒目,药盒与内置药必须药名,批号,浓度,剂量一致;与常用药剂相似的浓度高,作用强的药剂(如10%KCl,10%NaCl,2%丁卡因,与常用的0.9%NaCl,0.3%丁卡因外形相似),若查对不仔细极易导致用错药,故不宜放在手术间,以降低差错的发生,手术器械台上常用专用药杯以免与盐水、酒精等液体混淆,同时,各手术间应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纠正问题。

2.3 防止输错血。从血库取血后,护士应立即回到指定手术室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不可拿着血液又兼顾其他工作或随手放下,这样既容易导致血袋污染又易造成血液破坏,甚至输错病人。血液加温,宜在手术间进行,不同输注对象的血液应分开加温,避免在同一容器内实施多个病人血液加温。血液加温至34℃左右为宜。

2.4 防止跌撞伤。接送车用前检查滑轮,卡钩,护栏等性能,定期清除车轮线头;运送途中推车人员站在病人头侧,有利于观察病情和保护肢体;遇路面障碍,坡,坎,应扶稳车身,减速;婴幼儿,语言不通,躁动或意识不清者,让亲属在手术等后厅陪护待麻醉医生就位后才送回病房。接台手术病人要避免在走廊等待或麻醉,必要时应交代注意事项,使用保护床栏,并在看护视线范围内。

2.5 防止伤。为全麻插管俯卧位病人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病人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导致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凝胶垫),预防面部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

2.6 防止皮肤损伤 。电刀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区,与身体纵轴垂直(如监护电极,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的部位,以免造成电流旁路烧伤了;金属负极板不易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宜使用,也不重复使用一次性负极板,调整,仪器报警或切割效果差时,应及时检查,不可随意增大切割功率,经颈,胸部烧伤电刀等与面罩近距离时,可改鼻导管给氧或调整流量。切割过程笔头不要碰触纱布,以免助燃;小儿使用驱血带,其袖带应用绒面布料并用纱布内衬,以防加压后造成点式伤;同时在袖带边缘内衬纱布,阻挡因抬手导致消毒液反流,消毒完毕取取。

第8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访视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手术,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ASA I或Ⅱ级,随机等分为3组。无访视组(A组):不进行术前访视;常规访视组(B组):术前一日下午进行简单术前护理访视;心理护理访视组(C组):按照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术前访视。测量并记录术前一日8时,入室后即刻及镇静吸氧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并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结果: A组和B组入室后即刻的MAP、HR、RR和AVAT值均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及C组同时值(P<0.05或P<0.01)。在镇静吸氧后,A组和B组的MAP、HR和RR值较入室后即刻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三组的SpO2值则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访视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水平,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顺利实施。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术前访视;心理护理;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19-02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女性,而子宫切除一直是该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之一。但子宫在女性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患者对麻醉、手术又缺乏合理的认识,因此,子宫切除患者在术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严重的不良心理应激可影响麻醉、手术和围术期护理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机体的顺利康复。术前心理护理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观察三组子宫切除患者的焦虑评分、呼吸及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术前心理护理访视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为今后提高术前心理护理访视的质量和未来制定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的规范化术前访视程序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首次接受手术,择期行子宫切除患者90例,年龄35~50岁,体重46~65kg,ASAI或II级。所有患者无呼吸、循环、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亦无心理障碍和应用抗焦虑药物史。术前常规备皮,无术前用药,不放置胃管和尿管。

1.2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无访视组(A组):不进行术前访视;常规访视组(B组):由手术室固定护士于术前一日下午行术前护理访视,访视内容仅包括记录及核对患者一般情况,常规查体,交待术前和术中注意事项等,护士表情平淡;心理护理访视组(C组):由B组同一护士进行护理访视,除常规访视内容外还进行心理护理,护士态度热忱,称呼亲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情感。其内容包括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诱导患者叙述恐惧、焦虑的原因,并作针对性解释,疏导和心理抚慰。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情况以及有关麻醉和手术的详细信息,告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应对方法,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自信心。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子宫的生理功能,着重阐明子宫切除后不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更不会出现减退、衰老提前等不良生理反应,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所有有患者入室后15min开放外周静脉输液,A组和B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并面罩吸氧。C组患者则静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和吸氧。在完成各项检测指标的数据采集后便开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手术。

1.3监测指标: 用美国GE-Dash 3000监护仪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1日8时(术前)、入手术室后10min(入室后即刻)和静注咪达唑仑并面罩吸氧后10min(镇静吸氧后)的MAP、HR、RR和SPO2值。并于术前一日下午(术前)和入室后即刻由患者自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nxiety visual analogue test,AVAT),其为一根长100mm的直线,0mm代表完全无焦虑,100mm代表最强烈的焦虑,由患者根据自觉焦虑程度在直线上作标记,并记录长度[1]。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年龄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三组患者MAP、HR、RR、SPO2值的变化:A组和B组入室后即刻的MAP、HR、RR值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和C组的同时值(P0.05或P0.01),且B组升高更为明显,明显高于A组和C组的同时值(P0.05或P0.01);C组入室后的MAP、HR和RR值则无明显变化。在镇静吸氧后,A组和B组的MAP、HR和RR值较入室后即刻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三组的SPO2值均有明显上升(均P0.01),见表2。

2.3 三组患者AVAT值的变化:A组和B组入室后即刻的AVAT值显著增高,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和C组的同时值(P0.05或P0.01)。与术前基础值比较,C组AVAT值则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1 三组患者年龄及体重比较(X±s)

表2 三组患者MAP、HR、RR和SpO2的变化(X±s,n30)

与术前基础值比较,*P

P

表3 三组患者AVAT评分比较(X±s,mm)

与术前基础值比较,* P

3 讨论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以至于许多女性错误地认为子宫是保持女性特征的唯一器官。因而担心子宫切除后会改变女性形象,降低女性魅力,影响夫妻关系,加上对麻醉和手术又缺乏正确的认知,所以,术前大多数患者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和进入手术室时,其表现最为强烈[2,3]。研究发现,50%以上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在情绪上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恐惧等,而一般手术患者的发生率仅12%~14%[4]。本研究通过对90例患者术前一日AVAT评分统计,有56例患者评分高于60,即患者处于明显焦虑状态的发生率高达62.2%,从而表明子宫切除可引发患者较为强烈的术前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不是孤立地发生于某一局部器官系统,而是全身系统的综合变化,既有生理系统的变化,又有心理行为的改变[5]。焦虑则是不良心理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其生理反应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患者直观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和B组患者入室后即刻的MAP、HR、RR值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升高,但静脉给予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的咪达唑仑后两组的MAP、HR、RR值均迅速回落至术前基础值水平,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就证明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所致急性心理应激反映是其循环和呼吸指标急剧波动的主要原因。至于本研究常规术前访视组(B组)患者在入室后即刻的MAP、HR、AVAT值的升高较无术前访视组(A组)患者的升高更为显著的原因,则可能与访视者对受访患者的态度、表情、说话方式方法,尤其未能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就其疑虑给予适当的疏导、鼓励、安慰和关心,访视中忽视了患者的实际需求,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或访视显得简单匆促或敷衍了事等单一或综合因素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缺少安全感,进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有关。而术前心理护理访视组(C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情绪稳定,MAP、HR、RR值维持平稳,其AVAT值较术前基础值不仅不升高反而下降,这就有力说明术前心理护理访视可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恐惧的程度,这一结果与相关报道相一致[6,7]。

近些年来调查显示,国内目前在术前心理护理访视方面还存在着不够重视,操作简单,不规范,且未能对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作针对性心理护理等诸多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8~10],因此,除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必须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真正提高心理护理访视质量。

综上所述,术前心理护理访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降低麻醉、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增加,从而使麻醉、手术和围术期护理得以安全顺利实施。此外,术前心理护理访视必将有力地促进手术室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体现护理个体化及人文关怀的护理观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235-241.

[2] Mitchell M. patient anxiety and moderm elective surgery: a literature review[J]. J Clin Nurs, 2003,12(6):806-815.

[3] 霍彬, 李晓菊. 二尖辨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8(4): 74-75.

[4] 王芬, 李春波, 吴文源. 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21(9):638-642.

[5] 余良胜, 李东来, 沈隽, 等. 心理干预复方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医药, 2009,4(12):1012-1014.

[6] 郑志惠, 郑晓华, 傅爱风. 早期心理干预对创伤骨科病人焦虑的影响[J]. 现代护理, 2005,11(16):1289.

[7] Asilioglu K, Celik SS.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education on anxiety of open cardias surgery patients [J]. Patient Educ Couns, 2004,53(1):65-70.

[8] 吴英. 术前访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与实践, 2010,7(5): 116.

第9篇:手术室护理综述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64-03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手术室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且较为繁琐,导致工作压力较大,这些极大的影响其工作质量及工作态度等,因此有必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倦怠感干预,以便达到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1-2]。本研究对层级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4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23例和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组)23名。对照组的23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30.6±5.8)岁;护龄:10年者6名;文化程度:中专7名,大专14名,本科2名。观察组的23名护理人员也均为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30.7±5.7)岁;护龄:10年者6名;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3名,本科2名。两组的年龄、护龄构成与文化程度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根据手术工作量及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工作程序的安排,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步骤实施每项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特长、需求及经验积累情况进行护理程序的安排;②根据难度的不同将护理工作进行分级处理,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工作安排,尤其注意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尽量给予满足;③对护理人员工作间的衔接进行密切干预,尽量保证上级与下级工作的合作效果,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④对于每阶段的护理工作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需求进行下一步层级护理程序工作分配,最终实现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将两组干预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进行评估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护理工作质量由护理管理人员组成质控小组进行评估,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其中评分≥95分为优秀,90≤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工作质量优秀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无职业倦怠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无职业倦怠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不同于病房及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细致繁琐,且工作时间与工作量的不确定性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耐性也有较大考验,这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相对明显,极大地影响到其工作状态,最终影响到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4-5],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其职业倦怠感的改善,以期全面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研究显示,不同的护理模式不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于实施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影响也极为明显[6],因此在护理模式的选取方面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