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金融支付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金融支付行业前景

第1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移动支付市场呈现群雄争霸局面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突飞猛进。据比达咨询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亿元,环比增速24.%。预计2015年下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1763.8亿元,环比增速将达28.6%。

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移动支付市场百家争鸣。通信运营商、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各路诸候纷纷涌入,目前形成了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百度钱包、翼支付位居前五,快钱、平安付、易宝支付、京东钱包、连连支付奋起直追的群雄争霸格局。

可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成就了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翼支付等在内的各路巨头布局移动支付使用场景,并通过奖励、返券等方式鼓励用户尝试新业务也快速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

同时,移动支付快速增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其中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 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可以说,手机用户规模急剧增长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扩大。

移动支付从入口向生态圈演变

目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业务形态正逐步从单纯的支付向互联网金融理财、消费等方向转变,移动支付可信生态圈格局初步形成。

实际上从前五强发展的表现来看,其性也较为突出,那就是都在加强移动支付金融生态圈布局。这其中,在金融应用场景重合的领域争夺尤为激烈。以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为例,从电子红包和打车补贴短兵相接,到城市服务和便利店跑马圈地,再到商超领域对攻战,微佶和支付宝频繁“撞车”进行金融应用场景的争夺。

但在巨头金融生态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大巨头各其特点和优势。支付宝背靠阿里巴巴控制的旗下两个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具有天然的支付场景、品牌渗透相对成熟优势。财付通则以微信、QQ强大的社交用户作为根基,通过服务号、微信支付、摇周边和微信卡包等开发的移动开放平台,利用社交生态推动线下,拓展支付丰富应用场景。百度钱包刚整合百度全系的搜索、分发、LBS、团购、视频等优质平台资源嫁接百度钱包,在电影票、机票、旅游门票等票务市场和公交充值、拼车以及外卖市场切入构建庞大的生态圈。

在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构建中,除了BAT三巨头外,翼支付也不容忽视。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翼支付背后的中国电信拥有超过3亿的手机端实体通信用户,这为翼支付通过带有NFC的UIM卡来达到移动支付功能的普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显示,翼支付已经发展了1.5亿个人账户用户和近40万的企业用户。目前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增多,翼支付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在消费支付方面,翼支付可以提供从线上水电煤气费缴纳到线下乘公交、地铁以及商超购物的移动支付服务:互联网理财方面,添益宝不仅提供有稳健的货币基金理财,还有指数基金等进取型理财产品:天翼贷服务则为电信产业链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征信管理方面,“橙信分”征信业务,“橙分期”消费金融产品也已面市。翼支付已形成了支付、020综合服务、理财、融资、产业链、征信等多业条线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完善移动支付生态场景拓展是关键

艾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移动支付创造了新的使用场景,也使用户对移动支付和多种支付场景产生了理念化的新关联。目前消费者的用户黏性已经初步形成,使得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不断攀升,人们不会为了使用支付而去购物,而是在某个具体的消费场景里用到支付。未来要让用户养成习惯,并形成实际的支付转换,需要继续拓宽应用场景,进一步刺激人们在线下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借此提高用户的粘合度。可以预见,未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翼支付等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移动支付的付款方式。

第2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模式;竞争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及前景预测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模式。

互联网金融为解决网上电子商务交易而诞生,与支付、物流等环节紧密对接,为电商构筑了一个闭环生态系统,同时坐拥平台信息资源,其自由、开放、分享、公开、透明等理念有利于实现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自由、直接游走,而且降低违约率。这些因素导致互联网金融发展必将势不可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互联网金融虽然有可能实现人对人的直接交易,但并不排除中间仍然需要一个平台,只不过平台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挤压银行卡结算、收付等业务。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价格更低(部分甚至免费)、操作更加便捷且提供特有的延迟支付功能,更易为消费者接受,从而直接挤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己开始将资源优势延伸至线下,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业务,与银行在线下形成新的竞争;二是逐步向基金、保险等金融领域渗透。目前,已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取得基金销售资格,以较低的价格与银行开展直接竞争,虽然短期内由于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的规模还较小,但银行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主渠道的垄断局面正在被逐渐打破;三是改变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网上商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上交易购买商品,逐步形成了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的习惯,减少对现金、商业银行柜面服务等的依赖。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和信贷业务的影响

阿里小额贷款、人人贷等网络借贷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余额宝等也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着不小的冲击。一直以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由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快速、广泛、低成本等特点,以及对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信贷等融资领域扩张,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他们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其盈利。互联网理财产品有效结合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性,对闲散资金具有远超银行储蓄的吸引力。阿里集团余额宝与普通活期存款0.35%的利率和一年定期3%的利率相比,7日年化收益率可达到3.3%左右,推出至今反响依然强烈。这些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银行储蓄存款持续流出,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受到空前挑战。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现有银行的积极探索及尝试

1.电子商务平台布局

目前,农行的“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工行的“融e购”以及建行的“善融商务”等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都在运营或者筹建过程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建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在电商服务方面,提供B2B和B2C客户操作模式,涵盖商品批发、商品零售、房屋交易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信息、交易撮合、社区服务、在线财务管理、在线客服等配套服务;在金融服务方面,将为客户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服务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2.全方位打造网络金融服务

在网络金融服务领域,各大商业银行在提供外汇理财、保险、贵金属和国债等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是推陈出新,竞争激烈。中信银行与百度贴吧打造了国内首家网络“3D金融服务大厅”,首次以3D、游戏化NPC交互模式为贴吧的用户提供办卡、查账还款等服务。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成立了以个人境外留学、境外旅游、移民等出国消费为服务主体的出国金融中心,提供出国金融一站式服务。光大银行在新浪、搜狐、和讯等门户网站以及淘宝、银联电子等互联网站,全面部署光大银行网上营业厅入口,光大银行新浪分行、搜狐分行、和讯分行等,以及光大银行旗舰店等网络分支行,都将为网友轻松便捷办理金融业务。

3.银行体系外的新探索

2013年8月29日,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在国内电商平台纷纷破网开始涉足金融业务的前提下,传统银行业开始逐步接受互联网金融的洗礼,而民生电商则是银行电商化的一个典型,而且是一个纯粹的,形态最接近于一般电商平台的银行系电商实体。可以说,民生电商组织者是由一群专业的银行人士组成的,并且正在尝试打通银行的资金流和电商的交易信息流,把银行的后台业务和电商的前端交易结合起来。

(二)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1.搭建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

商业银行应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继续发挥信用中介功能,整合各类支付功能,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群发挥信用中介功能,成为各类电商的交易支付平台;继续突出互联网网上银行的功能和地位,从战略安排上应改变当前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提升网上银行地位,从技术上要继续丰富或者细化网银平台功能,优化网银用户体验,使网银涵盖银行的所有线上金融服务及第三方支付功能;最后是提供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整合服务。通过客户交易行为及数据分析,通过互联网与客户供应链结合、与中小企业信贷信息相结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金融、信息和物流服务。

2.加强风险控制以提升客户忠诚度

首先是商业银行要优化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既要灵活面对互联网金融客户便捷的金融需求,又要对发生的金融交易进行实时的风险监控,这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前移,把防控做在业务发生之前。其次是要丰富安全支付手段,这需要在支付环节为客户提供更为安全的支付工具。商业银行要丰富U盾、电子密码器、动态密码卡、短信验证等手段,可让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支付金额大小,进行安全手段的选择或风险控制组合。

3.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

商业银行要深入挖掘现有数据。包括个人客户的年龄结构、个人客户的资产情况、投资理财记录、信用卡客户的消费记录、企业客户的上下游交易记录、贷款记录、信用记录等等,要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有针对性地抓取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精准营销系统;商业银行要不断积累客户行为数据。就目前的情况,银行以个人或法人账户为中心,通过研究其在柜台结算、电子银行支付、信用卡支付、银行存贷等环节业务发生情况,分析客户具体金融行为,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客户提供结算、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刘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J].南方金融,2014,1

[2]李麟,冯军政,徐宝林.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2013,1

[3]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青海金融,2013,12

[4]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竟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第3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3-0027-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崭新的数字金融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功能的融合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业态和模式,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等金融的“外行人”逐步踏入金融领域,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降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成本,改变金融的格局与环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基于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为金融体系的完备、金融业务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金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引导创造更加丰富的金融新业态。

一、互联网发展催生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

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1.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平台基础和客户基础等。

第一,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金融模式,推进了金融深化发展,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撑。云计算通过分担电脑存储、计算及扩展等功能,提高了用户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通过交叉配置服务时间满足服务需求时间分布不同的用户需求,提高服务响应效率。陈甚澍(2012)认为云计算技术能够降低银行业的成本、风险,提升其竞争优势。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方式创造价值,成为驱动创新、提高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谢平(2013)指出,大数据为金融活动参与者的信用评级提供了支撑。在大数据技术运用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违约概率。

第二,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用于匹配参与者双方的需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基础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数据层,主要是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原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二是规则层,主要由交易规则、运营规则、管理规则、安全规则等构成;三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金融需求者提供集支付、理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当在模式创新基础上的用户累积数量达到质变之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层、规则层和数据层会出现联动创新的局面,呈现出向综合化或横向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三,互联网的客户基础强调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互联网的客户基础旨在汇集客户资源,覆盖长尾市场,这要求单个客户边际服务成本足够低和客户数量足够大以实现规模经济。借助于互联网服务渠道能够有效获取大量客户,同时降低单个客户的边际服务成本。二是互联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和便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市场用户信息的不断透明化,客户需求不断凸显个性化,借助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能够实现对客户的细分,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提升服务价值。

2.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主要包括支付功能、信息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其中,支付功能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信息功能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源配置是提高配置效率的支撑。

第一,传统支付是对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支付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实现债权债务清偿的制度与组织安排。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下,运营商通常将用户手机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通过扣除用户话费进行支付交易。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下,银行通过运营商获得通信网络服务,将用户的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支付。在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运营商、银行和商家合作,共同完成支付交易,合作方权责明确,有效提高了支付效率。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功能不仅优化了传统金融的“提供价格信息”的功能,而且使“价格信息”的内涵得以丰富。一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利率指标更加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引导资金的配置效率,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价值增长。二是信息的流?影樗孀胖Ц痘疃?,对这些支付活动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客户偏好、信用状况等信息,通过精准营销实现金融机构的价值增长。

第三,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是互联网技术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均能进行科学高效处理,解决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领域的信用评价问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互联网能够实现跨国界、跨时区和跨领域配置资源,拓展传统金融配置的范围和边界,为风险管理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交易工具,可深化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二、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动力分析

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这是金融模式创新的必要前提。从国内实践看,金融抑制、制度变迁和信息不对称为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环境和空间,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金融行业更为突出。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并增大了金融交易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不能确定企业的风险与风险成本,导致商业银行只能依据平均风险值来确定企业利率水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低风险企业由于借贷成本高于自身预期而退出信贷市场,信贷市场存在更多的是借贷成本低于自身预期的高风险企业。在此背景下,必将推动信贷市场利率上升,同时增加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从而造成大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可被视为一种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新金融中介”。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透明和有效,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资金配置效率。例如,P2P、网络众筹等金融模式的出现,从市场痛点出发,有效弥补了市场空白,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发展。

2.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制度变迁是以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突破原有制度的制约,解放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金融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制度滞后。从金融制度变迁的层面来看,我国原有的金融体系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系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然而传统金融机构的牌照垄断、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忽视中小微企业等因素使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发展。

互联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层面,为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国务院及各省部委纷纷出台相关规章,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政策层面,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在征信层面,互联网金融与征信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机构应运而生。

3.金融抑制

对金融进行过度管理会导致金融配置效率低下,甚至金融秩序无序。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形成金融抑制,使得金融资源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特征,例如政府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信贷资金流向限制、信贷配额限制、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限制等。

金融抑制导致了金融服务缺口不断扩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土壤,金融抑制下的市场需求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大量的金融资源被配置到了政府项目及国有企业等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互联网发展推动了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为金融抑制局面的改变提供了支撑。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行业内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对资金需求者的信用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价,将分散化的金融资源高度融合,推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方向

依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经济社会属性、产业组织属性和功能属性等角度分析金融模式创新方向,为未来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1.基于互联网金融经济社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金融功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向前发展。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感知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理念向传统金融持续渗透,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功能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农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具有较强的自给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等特征,此时的金融功能仅是货币功能。工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一体化特征,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国界流动,金融功能从支付结算到信贷功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文明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丰富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信息价值创造的渠道,信息数据出现了跨时空、跨虚实的交互。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从服务生产功能向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与价值创造功能转变。

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模式创新的出现,融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基因、创新思维和消费方式,创造出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改变了现代经济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这在追求金融活动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广泛用户在支付、融资与投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以关注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打上了关注内心、关注精神、关注感受的广义虚拟经济思想烙印,蕴含着社会生活价值重塑的社会经济生态变迁逻辑。

2.基于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演进方向表现为互联网系统与金融系统的相互交织和动态演变过程。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和传统金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使原本不交叉的产业领域实现了跨界融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向传统金融机构渗透,而且包括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g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金融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各种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持续交织、耦合与互动,生成新模式的过程。从互联网金融来看,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电子化、信息化等方式进行金融交易,并融入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具有形态虚拟化、运行方式网络化等特征。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满足用户心理需求,让其因享受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而感知价值。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对信息数据等无形资源的挖掘和分析,使价值形成方式摆脱了传统有形资源的路径。互联网金融将价值创造与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金融民主化、普惠化为特征的产业组织属性和价值创造的演进路径。

3.基于互联网金融功能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以长尾理论为基础,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降低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使个性化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资金的时间、空间匹配边界和规模得以极大的扩展。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经济时代,新的金融产品、金融需求、金融服务以及新的交易关系不断出现,冲击并颠覆着传统经济基础上的传统金融模式与功能,使金融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并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壮大。正如林左鸣(2011)所强调:“正是此类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的规则变化和观念更新,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并且可能。”

虚拟经济重新定义了金融行业的价值分工和商业模式,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和服务功能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将金融业态模式和本质功能加以网络化和及时化,是对传统金融功能进行的有益拓展,营造了新的金融生态圈及其价值创造方式。互联网金融精确对接用户的需求盲点,让金融回归普惠和民主化,让服务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满足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模式演进与功能拓展,既取决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渗透,又取决于现代社会大众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体验。通过金融模式创新与功能拓展,可向用户开放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制定权和所有权,为用户提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生活体验和全新的金融消费生态链。

四、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对策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迎合了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新趋势,带动了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和模式,不断地促进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1.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产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企业逐渐开始拓宽业务范围,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还在不断地创新和探寻新型的业务模式。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有两类:一是依赖技术进步而实现的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二是依赖与传统金融合作而实现的综合性平台和智慧银行等。

第一,基于技术进步的金融模式创新。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将是金融模式创新的新渠道。在移动支付方面,未来支付模式将围绕“金融+生物识别”开展。目前,利用指纹、声波、人脸、虹膜、指静脉等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集中在开户身份核验、缴费支付认证、自助机无卡取现等场景,如招商银行的“ATM刷脸取款”、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指纹支付”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刷脸付”“声波付”“空付”等。多渠道探索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是未来金融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金融数据平台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平台+数据+金融”。利用大数据金融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对用户信用进行评价,以及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等,推进金融模式深化发展。在直销银行方面,由于没有物理网点,直销银行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比如汇丰银行的直销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手机银行方式或其他电子渠道提供产品或服务。

第二,合作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方式从“大数据+电商平台”向“大数据+综合性平台”转型。商业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能够积累大规模的用户,并通过平台规则、互动机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合作背景下形成的数据、平台和金融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综合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融资担保和财富管理等,实现互利多赢的全新商业模式。未来将形成三大模式:一是以浦发银行为代表,关注消费金融和支付功能,利用高效的平台处理终端,构建跨平台、跨币种、跨渠道的支付体系;二是以招商银行为代表,关注创新财富管理服务,构建一个提供资讯、金融产品精选、在线理财顾问的全流程财富管理平台;三是以华夏银行为代表,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打造立足于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为代表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的银企合作模式。

2.金融模式创新的对策

互联网发展与金融模式的创新深化,重塑了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对金融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探讨促进商业银行创新的对策,为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支持。

第一,借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为尊重用户体验、开放包容以及公平普惠等。传统金融企业应借鉴互联网思维,为其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参考。重视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细微变化,根据用户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设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化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挖掘、整理和分析数据,把握产品发展方向和用户需求偏好,精准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增强用户体验;线上线下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用户获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线下主要是进行获客和增加客户体验,线上主要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便捷化。

第三,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金融服务或金融交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企业必须瞄准金融服务趋势,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通过开发各种软件,利用线上银行业务替代线下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郑州银行的“简单派”和“鼎融易”,通过自建或整合外部渠道,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广告宣传、新闻媒体和口碑等方式,推广渠道影响力。

第4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自2007年4月,陈生强加入京东商城后,历任财务总监、财务副总裁、京东商城首席财务官、京东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参与了京东商场的壮大与京东金融的诞生、成长。作为迄今唯一一位由京东内部培养的核心高管,陈生强有能力快速适应每个岗位的要求,自2013年9月,管理京东金融三年来,这位拥有北京理工大学MBA学位的金融专家更多的时候是用技术来构建京东金融的未来,这正是京东金融所需要的。

尽管目前在京东金融独当一面,陈生强依然不显山不露水,个人公开资料极少,并且不接受媒体人物类访问。即使是在京东金融的“大事件”上,比如去年股权众筹平台“东家”上线、今年年初的A轮融资都是由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亲自站台,陈生强则相对低调。

不过,或许正是这份专业与低调才让刘强东放心将京东金融交给他打理。此前有传闻称,在京东上市的时候,京东集团的重要投资人徐新曾对陈生强打趣道,“未来我们都要靠你啊,老刘(刘强东)说京东十年后70%净利润都来自于金融业务。”可见金融在整个集团的重要性。

资本向来青睐创新形态的企业,今年第一季度新晋独角兽公司名单出炉,京东金融以70亿美元的高估值位列榜首。市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没有天花板,今年4月26日,竞争对手蚂蚁金服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规模超过45亿美元,当前公司估值达到600亿美元,不禁让外界对京东是否会启动B轮融资以及融资规模“脑洞大开”。

虽然同样是从电商平台衍生出来的金融公司,外界很容易把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拿来对比。不过,从目前来看,蚂蚁金服不仅在估值上胜得一筹,而且已经连续三年盈利,并传出今年将启动主板IPO的消息,反观京东金融却依然背负着亏损的包袱前行。事实上,根据今年年初京东金融A轮融资的对赌协议,京东金融需在五年之内完成上市,如果想选择在A股上市,留给陈生强的时间并不算多。

定位金融科技

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陈生强又一次表示,京东金融是在京东内部创业的一家公司。所谓创业就是从零开始,虽然依托京东电商平台数以千计的交易量和上亿的活跃用户数据,但是金融毕竟是全新的领域,电商平台做的金融自然不会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没有模仿借鉴对象的时候,只有不断创新。

陈生强将京东金融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而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金融扮演的是一个金融底层的角色,我们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具有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的能力,并且对外输出这种能力。”陈生强介绍,已经投资了Zest Finance、聚合数据、数库、聚信力等多个数据公司,包括数据银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不同的类型,来完善京东金融的基础设施。

陈生强介绍道,京东金融的技术落地主要围绕着新风控技术下的信贷和机器智能化投顾两大应用体系展开。

信贷方面,京东金融通过有效利用电商数据、物流数据、仓储数据等,搭建了独有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了能够实现三分钟放贷的产品京保贝。在消费金融领域,针对C端(用户端)市场,2014年初,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上线,用户可以获取一定的额度在京东先消费,后付款,现在延伸到租房、旅游等领域。超过1500万的激活用户,几乎是一家中等规模银行的信用卡用户量。

今年白条和京保贝又向前迈进一步均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分别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京东金融将智能投顾落地在大财富管理领域,“京东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依托我们构建的金融科技基础,通过逐步打造量化投资平台、智能机器人投资顾问平台等,为用户做长期资产配置方面的服务,这其中既包括本地的资产配置,也包括全球化的资产配置。”陈生强表示。

据了解,自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以来,京东金融现已建立七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此外,在夯实金融门户基础上,京东金融希望依托京东众创生态圈,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当前定位类似金融科技公司,比如“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筹划成立的众安保险,其开发的产品场景化、碎片化的特质明显,切中用户主要的需求痛点开发产品。

京东金融对此也相当重视,无论是陈生强表示“众筹业务将只有场景之分,没有产品种类之分”,还是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认为“消费金融、众筹与理财等业务今后都将是场景化的”,京东金融都希望未来将产品镶嵌在场景之中,但是从京东金融的现有产品来看,并没有开发出能够真正符合场景化的产品。

“未来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将更多的与京东体系外的场景融合在一起,加速走出京东。”陈生强近日仍在强调场景化产品是京东金融发展的方向。

最重要的三件事

在京东金融两周年庆生会上,陈生强曾表示,两年来,我们一直专注做三件事情:风控、账户和连接。对于京东金融来说,这三件最重要的事到目前仍未改变。

对于一家金融机构来讲,风控是排在第一位的。“供应链金融有风控,消费金融有风控,财富管理有风控,保险有风控,众筹也有风控。”陈生强表示,风控是整个公司最核心的内容,与每个人都相关。

其次,陈生强认为,实名账户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互联网体系,是公司未来业务的基础。第三点连接则是公司的发展愿景,打通跟所有金融机构及合作伙伴的连接,为其提供基础。

“我一共给京东金融设计了十步,现在只走了第一步,后面还有九步没走。”陈生强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金融对金融科技的定位和要做的三件事有明确的认识,但是和开展同质化业务的蚂蚁金服相比,始终落后一截,尤其是账户体系的搭建方面,成为京东金融始终处于追赶行列的原因。

据了解,京东发力金融并不早,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早年为了规模快速扩张,刘强东优先使用货到付款,直到2012年才开始布局京东支付。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当前已经走出对淘宝的依赖,京东支付和京东钱包更多时候还是建立在京东商城的模块中。在去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张旗鼓的争夺线下场景支付时,京东支付并没有较好作为,商场、超市鲜有看到京东支付的选择,跌出支付领域“老大”的争夺。

用户习惯一旦养成,迁移成本必然高昂。而对于京东金融来说,坐拥上亿的京东用户,却把支付这块大蛋糕拱手让人,必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京东金融在其他业务上并未松懈,抢在其他平台之前上线众筹平台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目前以硬件为入口的产品众筹和以此为轴心的创业生态和孵化业务成为京东金融的优势业务。今年1月,在北京亦庄的京东大厦里,京东金融场景化众筹体验馆正式开业,陈生强的想法是将场景化与众筹尝试相结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坚持长期价值

虽然京东金融目前仍然在创业的过程中,在当前的创业环境下,资本与市场对公司成长速度要求很高。所以,陈生强很难绕开“何时能盈利”的问题。

根据腾讯科技整理的数据显示,京东金融2015年前三季度还亏损6.77亿元。从此前融资PPT流传出的数据显示,京东金融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净利分别为-1亿元、-1.45亿元、-1.18亿元、-2.68亿元、-2.9亿元。根据此数据,京东金融净利润亏损呈现扩大趋势,旗下七个业务板块中,仅供应链金融实现了盈利,其余均在“烧钱”阶段。

而另一方面,蚂蚁金服2015年税前利润在30亿元到50亿元之间,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有传言称,其最早将于今年准备主板A股IPO。

对于和蚂蚁金服差距的原因,有媒体报道称,刘强东本人曾经公开承认,最大的失误是对支付的重视不够,认为支付没有价值。虽然此说法并未得到京东方面的确认,但支付业务上的后知后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东金融后续多项业务的开展力度。

不过,陈生强对京东金融的发展亦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金融行业是一个长跑的行业,资本并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依托创造用户价值才能走的长远。而要能够长期创造用户价值,不仅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更需要我们有一种能够坚持做苦活、累活,搭建底层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坚定。”

在今年京东金融取得融资不久,陈生强曾透露,2013年时自己和刘强东有一个约定。“如果京东金融做不好,是我无能,如果做好了,我希望核心管理层能财务自由,老刘一点迟疑都没有的说:成交。”

第5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瓶颈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登陆中国,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帝国。中国网络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场, 又面对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的出现将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分工将日趋淡化,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三、我国网络金融的未来趋势

(一)支付产业链持续完善,移动化与自金融将成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当前第三方线下支付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更加重视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未来线上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而NFC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移动支付在未来将成为手机继通信、娱乐、办公等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提高,终端制造商必然会在手机上内置支付功能,2013年将会有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手机面世,将会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取得更快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全力进军信息化金融业务,致力于多、快、好、省地帮助企业“搬运”资金。同时第三方支付企业会首先选择介入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其次会选择商旅、保险、物流行业等;此外,高端规模化制造业以及大型农业等也将有机会介入移动化与自金融。

(二)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将带动P2P行业蓬勃发展。信用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观国内,由于没有完整的信用体系,所以导致国内的P2P逐渐演变成为P2P2P,即个人对平台对个人,众筹平台的发展也渐渐演变成为预售平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过高。随着未来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可以借助P2P阳光透明的借贷程序,积极推动P2P行业蓬勃发展,对抵制高利贷,扶持创业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监管部门从防范转为鼓励,给民间借贷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三)依托现有供应链金融基础,实现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过渡。基于现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基础,下一步是改变传统的企业金融视角,从产业链金融视角出发,针对小微企业所处的产业链进行整体开发,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三难”问题。

相对于企业金融,未来产业链金融模式将在两个维度进行扩展:一是服务对象从核心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二是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从一种或多种产品扩展到全面的金融产品,如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交易撮合、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等,这就使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实现了批量化处理,极大地节约了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吴欣颀,朱辉,仇鹏.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前景研究[J].企业研究,2013

[2]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

第6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DCEP;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数字经济;金融

1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产业信息化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采用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克服监管障碍后,加密货币终将取代现金,并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已启动数字货币的专项研究,于2019年开始5个试点测试地区的内部试点工作……这绝不仅是一场货币形式的变革,更是一次大国间争夺构建数字金融体系主动权的博弈。2020年,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应用场景主要覆盖零售、餐饮服务、交通出行、工资发放等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落地后毫无疑问将对现有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目前的定位是不付息、仅替代M0,而第三方支付工具早已取代了大部分现金支付,这一现象更是加剧了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在支付体验上的竞争。到底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取代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政府不干涉的情况下,有多少民众会放弃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选择采用DCEP进行交易?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支付流程和存款流程三个方面对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进行比较。

2文献综述

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脉络。姚前(2018)提出数字货币思想由来是因早期密码学家思索手里的现金能不能像加密和签名的邮件一样,从一端转移至另一端而产生的[1]。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以比特币、狗狗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摆脱了有形货币的形态,但发展至今,它们更像是一种数字化的证券资产。吴金旺(2021)从辩证角度提出非数字货币火热的背后,既是民众对现有纸币和第三方支付的高期待,又含有对中心化形式带来垄断局面的担忧[2]。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特征与运行机制,从特征上来看,季晓南、陈珊(2021)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发行管理中心化与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并存、可控性与匿名性有机结合、币值稳定等特性[3]。此外,刘川等(2021)也提出“以信用作为信用背书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天然性地兼具便捷高效与币值稳定两个特征”[4]。从运行机制上来看,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5],理论上有两种架构模式:一是“中央银行—公众”的一元发行模式,公众直接在央行开立账户,央行不通过商业银行而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并全权负责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二是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二元模式,中央银行面向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发行和回笼,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并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6]。我国数字人民币采用的发行与流通机制便是二元模式,与传统的现钞发行流程基本一致,仍然保留了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降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对商业银行现有体系的冲击。此外,巴曙松等人(2020)还提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二是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监管,三是通过智能合约聚焦传统货币政策失灵[7]。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弥补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不足及两者存在的差异。张筱晨(2019)提出“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提高清算效率”,目前互联网线上交易的完成涉及央行、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个主体,且各自都拥有独立的系统和数据库,一笔交易的背后涉及多层清算与结算,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基于点对点交易的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将中间环节省略[8]。穆杰(2020)认为,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使互联网交易渐渐脱离了传统金融,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银行存款货币并以1∶1的比例与法定货币兑换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以及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满足人们对支付安全、便捷的需求,还能减少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9]。此外,郭艳等(2020)提出,法定数字货币作为货币履行交易媒介的功能区别于现有第三方支付工具,它具有无限法偿和支付全场景覆盖[10]。吴婷婷、王俊鹏(2020)通过比较央行DCEP与支付宝、财付通在法律效力、安全性、结算模式、隐私保护、离线支付等方面的差异,得出法定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业务、销售业务、征信业务[11]的结论。

3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比较分析

3.1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基础比较

法定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仅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具有无限法偿性,属于M0的范畴。而第三方支付则是一种由信誉佳、实力强的独立机构担任中介,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交易正常进行的网络支付模式。公众因日常充值、提现、支付的需求而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被称为客户备付金,其本质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的预收代付的货币资金,属于M1的范畴。随着第三方支付用户量和交易量的迅猛攀升,客户备付金存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形成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沉淀资金,为缓解大规模沉淀资金带来的压力与风险,余额宝、零钱通等货币基金应运而生,该资金属于M2的范畴。因此第三方支付的货币属性归属于M1和M2级别。

3.2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流程比较

支付是离现金最近的窗口。线下使用第三方支付时,用户间的交易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完成资金的调拨,平台的清算系统和财务系统会实时处理每一笔支付业务。这正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平台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平台经济的网络外部性又在不断吸引新用户进入,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移动支付的浪潮。2020年8月,建设银行针对试点地区的普通用户短暂开放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账户。开通账户需要从建行App的“数字货币”界面进入,提供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号等基本信息,成功后可以看见付款、收款、转账、扫码等基本功能。从中不难看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业务与第三方支付存在重合,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小额度、高并发的应用场景,并且在安全性、便捷性、服务费用等方面较第三方支付存在比较优势。(1)非离线支付。在充当中介角色方面,法定数字货币侧重依赖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只负责二次校验、更改信息的兜底工作,这种有国家信用背书的二元支付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整个支付流程更依赖于自身的资金处理平台、财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核算中心等。一方面,在这种平台模式下资金会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剧平台本身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信用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担保,却忽视了企业信用本身就存在安全性风险。(2)离线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离线支付是非离线支付的演变,它要求收款方必须在线,同时还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如智能手表、刷脸支付自助贩卖机等,前者在非离线支付流程添加了一个提前绑定设备的步骤,后者则是把流程中的出示付款码换成了识别人脸。不论是哪种形式都对交易场景有所限制,而法定数字货币则很好地规避了此类问题。首先,它支持收付款双方都处在离线状态下完成支付,付款方凭借个人密钥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再通过NFC近场通信将加密信息传送给收款方,由于交易信息已经使用密钥签名,因此无需担心收款方虚报交易,只需等待收款方联网后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对交易信息进行处理即可。其次,它不需要付款方提前准备并绑定离线支付时的额外设备或要求收款方更新收款方式,只需要交易双方的电子设备相互靠近即可完成交互。可见,法定数字货币丰富了支付场景,符合公众对支付安全、有效、匿名、便捷的期待。(3)双花预防。第三方支付作为唯一的中介机构会实时记录每一笔账款,并对数据进行中心化管理;法定数字货币在已公布的专利技术中并未说明解决方案,但很有可能会参考区块链的成熟技术,如UTXO模式(UnspentTransactionOutput)、时间戳等技术,或者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来有效规避恶意操作。(4)余额支付限额。第三方支付是基于用户日常支付金额和支付场景自动计算额度,年累计支付限额最高达20万元;法定数字货币则将数字钱包分为四类,用户开通账户后即可获得30万的年累计支付限额,可根据个人需要去柜台办理一类钱包,提高额度上限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3.3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存款流程比较

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存款意味着提现,当支付指令发送给平台的清算系统后,平台会自动扣取提现金额的0.1%作为提现费用。提现费率一直以来都是公众争议的话题,为了缓和争议,支付宝和微信都推出了“支付换取积分,积分兑换免费提现额度”的活动。而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央行会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12]。在节约交易成本上,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从货币的最终去向来看,资金都流入了存款账户对应的商业银行。从资金划拨的性质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提现是通过网联、银联等银行接入方式把滞留在平台的资金转移至商业银行的个人账户,是两个商业主体间的转移;法定数字货币的提现是个人数字货币钱包余额存入数字货币存款账户对应的商业银行,更类似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取款业务。从整体来看,法定数字货币的存款不需要授信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是直接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在交易流程中绕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降低个人信息和消费偏好等隐私被盗用和窃取的可能。

4比较分析的结果

基于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在支付流程、存款流程等方面的比较,不难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在以下两个方面优于第三方支付:

4.1安全性

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基于国家信用,第三方支付依靠平台的商业信用。其次,虽然由于高并发性是目前区块链技术难以克服的难题,但法定数字货币在密钥保密、防范双花等方面的设计上会采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UTXO、时间戳等技术,确保用户数据信息仅由央行获取并不对外泄露。而第三方支付则依托于银行的账户体系,采取“账户紧耦合”和中央账本的模式,交易的匿名性差。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法律允许和用户授权下可以收集与使用用户数据,平台利用用户历史数据在其应用场景和“支付+行业生态圈”进行大数据杀熟的情形屡见不鲜。

4.2便捷性

从支付的应用场景来看,小额度、零售端、高并发的支付场景是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了零售、餐饮、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竞争的主要战场。首先,“双离线支付”功能、本位币的法偿性和个人客户无服务费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在传统的线下交易场景中更具有优势。其次,第三方支付结算主要通过网联、银联等商业银行的接入方式进行,而法定数字货币的支付可以省略其中间环节,“支付即结算”,提高了支付效率。因此,基于上述结论可以预测:法定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会产生替代和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1]姚前.数字货币的前世与今生[J].中国法律评论,2018(6):169-176.

[2]吴金旺,申睿,马利华.中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浙江学刊,2021(2):111-119.

[3]季晓南,陈珊.法定数字货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与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21(1):94-98.

[4]刘川,张庆君,桂杨.货币演进视角下的法定数字货币再认识[J].西南金融,2021(4):75-84.

[5]封思贤,杨靖.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2020(5):68-79.

[6]田慧芳.法定数字货币还有多远[J].中国金融,2019(4):72-73.

[7]巴曙松,张岱晁,朱元倩.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金融发展研究,2020(11):3-9.

[8]张筱晨.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商论,2019(7):55-56.

[9]穆杰.央行推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机遇、挑战及展望[J].经济学家,2020(3):95-105.

[10]郭艳,王立荣,张琴.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结构与功能[J].经济研究参考,2020(1):46-57+69.

[11]吴婷婷,王俊鹏.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影响、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20(7):25-37.

第7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1、互联网金融的勃发态势、类型及特色

互联网金融是依靠互联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而构成的虚拟货泉市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利用使患上互联网与金融企业日趋紧密地结合在1起,发生了互联网金融这1新生的金融服务模式。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含各大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化、阿里巴巴以及京东等第3方支付公司的互联网金融、宜信、人人贷及拍拍贷等互联网企业的网络金融服务以及银行与第3方支付企业的合作等。其中,基于B二B技术以及B二C技术的电商企业及其第3方支付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的主导者,其对于国际国内贸易的广泛介入以及高速发展正在扭转着传统的贸易格局以及支付结算方式。除了此之外,在我国既有的金融格局下,金融资源分配极不平衡,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模式下很难患上到解决。因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拓展其P二P网贷业务,聚焦此类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提供了比商业银行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此违景下,1个融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以及网络融资等服务于1体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异军崛起。

一.互联网金融的勃发态势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相对于较晚,二一世纪最初几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起步阶段,此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是企业及产品信息。随后,跟着网络支付市场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开始依靠P二B以及P二C技术开发出第3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以及银联在线等,鼎力推动电子商务中的在线支付业务。最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拓展速度显明加快,货泉金融业务出现出多元化以及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信息中介以及在线支付业务外,还开始踊跃拓展众筹、数字货泉、网络信贷、网络理财销售及大数据金融等货泉金融业务,乃至有1些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去中心化”发行虚拟货泉,如曾经经大幅起落的比特币以及亚马逊发行的亚马逊币等。但是,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货泉金融业务主要集中于第3方支付结算方面,且其网络信贷业务正在迅速成长。据统计,二0一三年我国互联网支付比例已经接近五0%,其中以银联支付为主的银联派占市场份额的比重超过四0%,以支付宝以及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派所占比例超过三0%,其他第3方支付平台企业所占的比例约为二0%。①此外,在P二P网络信贷方面,截至二0一四年八月,我国的P二P网贷平台数量到达一二六三家,介入P二P网贷投资的人数突破五0万人,行业存量资金到达三三七.六亿元,同比增长一00%。跟着互联网金融及P二P网贷的延续升温,1些拥有金融违景以及大型企业团体违景的重量级玩家开始入场,预计网贷投资者数量及成交金额都将有巨大增长。其中,成交额过亿的P二P网贷平台将到达三0家,成交量将超过七0亿元,约占当年P二P网贷成交总量的五二%。②

二.互联网金融的种类

目前,依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其货泉金融服务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是支付结算类货泉金融服务。互联网支付结算又可分为两种。第1种是基于B二B技术的互联网购物网站,此类网站以糊口购物以及挪动支付为主要功能,可以实现客户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如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互联网购物网站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支付宝、财付通等线上支付平台。第2种是一样基于B二B技术的独立第3方支付平台。此类线上支付平台1般通过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来展开电子支付结算业务,如目前国内最大的第3方支付平台———快钱,已经胜利推出了包含人民币、美元等在内的多币种、跨地域、跨银行以及跨网络的信息化支付清理业务。第2类是融资类货泉金融服务。它也可分为两种,1种是网络信贷的中介服务平台,如拍拍贷,其作为1种无担保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可为借贷双方提供资金匹配服务,借贷金额、利率及期限等内容则由借贷双方自行约定。另外一种是电商参与型互联网融资平台,如阿里小贷以及京东供应链金融等。电商平台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非结构化指标对于其信誉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风险评估,进而作出信誉等级评定,然后根据该等级量化抉择是不是放贷及放贷额度。第3类是投资理财保险类货泉金融服务。投资者通过具有相干从业资历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购买基金、保险、股票、债券以及信托等投资理财产品,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及支付宝等第3方支付平台企业目前均可提供该类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色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来勃发并对于传统货泉金融模式形成巨大冲击,除了其能提供并兼容传统金融服务机构的各种业务外,还源于其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经营服务理念等所构成的诸多特色:首先,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空限制。只要在网络笼盖的地区,即可展开互联网金融,且能让用户享受二四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互联网金融可应用网络开放、同享以及透明的优势,基于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深度发掘以及科学分析用户的信誉等级、经营状态以及投资偏好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拥有针对于性的个性化服务。其次,互联网金融可进行碎片化理财。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1般关注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群或者VIP客户,致使小额客户群体难以享受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如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1般具有金额等级限制,低于限额则没法购买并享受相干的理财服务。而互联网金融则提供了碎片化理财方案,以解决这1问题。如支付宝用户中月收入五000元下列的用户占到近九0%,三000元下列的占到约七0%。①支付宝将其碎片化的散钱通过余额宝业务会萃起来,使其与货泉基金对于接起来,实现保值增值,从而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再其次,互联网金融拥有快速、便捷以及高效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产品立异速度无比快,如支付宝、财富宝及活期宝等投资理财产品以及P二P网络众筹等融资产品都能在极短期内面向市场需求及时推出,而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及时立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互联网金融还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于称问题,将供需双方会萃在1起,为之提供动态、清晰的市场供求、产品价格

、收益范围以及交易情况等信息,最大限度晋升了交易可能性以及便捷性。 2、互联网金融勃发对于传统货泉金融萎缩的影响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勃发的态势既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反应了资本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时期请求。这是由于在传统的货泉金融格局下,我国的金融资源分配相对于不平衡,商业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更偏向于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团体及高级VIP客户提供货泉金融服务,而泛博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个人散户1般都难以享遭到专业的理财服务,其资产保值升值的机会相对于不多。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但扭转了传统的消费交易模式,而且在必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的货泉金融格局。相比于过去传统货泉金融1统天下的格局,如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勃发象征着传统货泉金融业务总量的相对于萎缩,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络。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勃发也给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带来了1些发展困难。

一.传统货泉金融的萎缩趋势

在互联网金融未兴起以前,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干的投资以及消费及由此发生的货泉金融流动基本由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垄断。各大商业银行据此广泛吸收社会存款,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向优质客户投放贷款,赚取利率差额,经营支付结算业务,取得服务收入。除了证券、股市、基金等金融机构吸纳的资金外,商业银行几近全体承揽了我国货泉金融业务,且证券、股票以及基金等投资理财流动的运行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介入与支撑。但是,跟着互联网金融的勃发,与消费以及投资相干的货泉金融流动开始呈现1个新的中心,且其容纳的资本总额以及业务总量1直在延续扩展。显然,互联网金融及相干业务的拓展在必定程度上紧缩了传统货泉金融机构的资金容量以及业务空间。据艾瑞咨询统计以及预测,二0一四年中国第3方支付市场交易范围已经达二三.三万亿元,预计二0一五年将到达三一.二万亿元,二0一六年将到达四一.三万亿元,远高于同期银行卡收单的交易支付范围及增速。②此外,在信贷融资方面,截止到二0一四年底,我国网贷运营平台已经达一五七五家,全年交易量超过二五二八亿元,相比二0一三年,称患上上是爆炸式增长;其平均注册资金约为二七八四万元,同比增长1倍,其中注册资金在一亿元以上的到达四八家。二0一四年,中国网贷平台交易量保持了月均一0.九九%的增速,且其综合收益率达一七.八六%,均大幅领先于商业银行同期的水平。③互联网货泉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即象征着传统货泉金融业务的相对于萎缩。

二.互联网金融勃发态势下传统货泉金融的发展困难

互联网金融的勃兴扭转了传统的货泉金融的服务格局,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货泉金融共生共存的基本格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货泉金融既互相联络又互相影响,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对于传统的货泉金融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致使其货泉金融业务相对于萎缩。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于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信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增进金融资源的公平公道分配,减缓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都是1股巨大的推进气力,其本身在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传统的货泉金融机构加速金融立异步伐,以适应金融资源市场建设及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趋势。对于于传统金融货泉机构1统二0一五.0五天下的资本市场来讲,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已经对于商业银行等构成有效竞争,而以商业银行动主的货泉金融机构在展开货泉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灾题:1是银行信贷业务遭到冲击。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对于传统货泉金融业务影响最为显明的方面便是信贷业务。如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小贷以其简化的放贷流程以及快速的放贷时间博得泛博中小企业及个人散户的好评。截至二0一四年上半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量到达二000亿元,所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到达八0万家,当前的融资范围为一五0亿元。特别是其融资本钱相对于商业银行更低。据统计,阿里小贷的融资本钱仅为八%,对于外贷款利息则为一二%~一八%,其平均占款周期为一二三天,贷款年化利率为六%~七%。①显然,与传统的货泉金融机构相比,阿里小贷的融资本钱、利率水平及放贷风险都相对于更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干众筹融资平台可以依托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技术支持及由此构成的强大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对于每一1个客户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及沟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于称带来的交易障碍以及放贷风险。显然,以商业银行动主的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尚无能力做到这1点。2是降低了银行的负债业务。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以赚取利率差额是传统货泉金融机构的首要运作方式。跟着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其支付宝以及余额宝业务也应运而生,严重冲击着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二0一四年末,百度钱包呈现后,愈来愈多的人通过绑定银行卡并提交个人信息的方式介入到互联网金融之中。如今,愈来愈多的人已经不愿将可安排收入存入银行换取绵薄的利息,而更愿意将钱放入支付宝以利便购物,还乐于将暂时不用的钱放入余额宝以赚取比银行利息高患上多的利息。如斯1来,商业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吸纳存款的能力相对于降落,严重制约着其负债业务的展开。据统计,二0一三年,中国社会消费品交易总额为二三.四四万亿元,平均每一天二亿元,而支付宝每一天的交易金额到达一0六亿元,约占到日均支付总量的一/六。截至二0一四年第3季度末,余额宝投资理财基金总量已经达五三四九亿元,年化收益率高达四.八三,约为同期银行存款收益的一二.八倍。②3是严重冲击着银行的中间业务。我国传统的货泉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它们除了经营负债业务外,还通过经营异地转账、跨行转账中举3方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赚取手续费。互联网金融兴起后,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或者转账再也不被收取手续费或者仅被征收很少的费用,且单笔转账金额要比银行大患上多。如余额宝的单笔转账金额为五000元,而商业银行网上银行1般客户的单笔转账金额1般仅为五00元,且其收费额度要远高于余额宝。以跨行转账为例,当前建行跨行转账要收取交易金额的0.五%的手续费,收费额度最低为二元,最高为二五元,而使用余额宝进行跨行转账只要选择次日到账,则不需要支付手续费,且若使用手机余额宝转账的话,则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且能在一0分钟内到账。不但如斯,互联网金融的第3方支付工具还可向用户提供理财、保险等业务,更是严重冲击着银行的同类中间业务。

3、互联网金融勃发态势下传统货泉金融企业的应答路径

当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货泉金融业务造成为了不小的冲击,致使其业务总量以及盈利范围相对于萎缩。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是新生事物,其成长需要1个进程,且在未来发展中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解决1些固有的技术性、安全性及政策性问题,而商业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历经长时间发展,拥有范围优势、客户基础以及政策扶持等先天优势。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平台、运作模式等完整可以为商业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所用。因而,互联网金融的存在以及发展有助于倒逼银行等货泉金融机构加速转型步伐,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请求,提高金融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与公道性。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应该逐步适应互联网金融勃兴的时期趋势,充沛应用本身资金雄厚、认知以及诚信度较高、货泉金融运作经验丰厚、专业人材众多及客户群体庞大的优势,踊跃鉴戒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平台以及运作模式,推动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及相干服务的网络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踊跃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货泉金融体系的改革与立异,服务于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经济发展大局。

一.鉴戒互联网金融经验,推动网络化过程

互联网金融的勃发患上益于大数据及云计算带来的技术优势及其适应消费以及投资市场需要的运作模式以及业务立异。在我国既有的金融格局下,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国家政策鼎力扶持下我国货泉金融格局的主导者,不管是资本总量、专业人材、客户基础仍是社会诚信度,传统货泉金融机构都拥有显着优势,其货泉金融业务的相对于萎缩只是其适应互联网金融这1新生事物进程中的暂时现象,是其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不踊跃以及技术暂时后进的结果。互联网金融代表了货泉金融业务发展的时期趋势,特别是在国际国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今天,1国若不

加速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必被经济全世界化的大势遗弃。对于此,在相对于后进的违景下,商业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除了充沛整合优势资源,踊跃推动本身的网络化过程,鉴戒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平台、运作模式以及业务类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展开合作外,别无他途。此外,拥有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以及人材基础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踊跃研发基于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充沛介入到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去。 二.加速金融立异步伐,晋升服务质量

互联网金融的突起不但在必定程度上紧缩了传统货泉金融的生存空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传统货泉金融的不足。以融资信贷为例,在传统的金融格局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主要面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优质的VIP客户,而泛博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个人散户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长时间患上不到知足。①互联网金融企业恰是在第3方支付充沛发展的基础上,将聚齐起来的资金资源、社会人气以及客户基础聚焦于此类客户融资需求长时间患上不到知足酿成的市场空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网络众筹等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了此类客户的融资需要。因此,与其说互联网金融的众筹融资是在跟银行竞争,还不如说是在填补其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酿成的市场空缺。对于此,商业银行应该加速金融立异的力度,推出既能保证收益率,又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相干融资产品,降低中小企业等小微客户的融资门坎,简化程序,缩短周期,晋升本身对于这部份市场空白的参与能力以及竞争能力。为此,在展开该类客户业务时,银行应该充沛鉴戒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业务产品,争夺培养出拥有必定甚至可观利润的金融产品。

三.明确本身定位,扩展差异化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尽管对于传统货泉金融造成为了不小冲击,然远未到达可以撼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货泉金融格局的境地。况且,互联网金融作为1种新生事物,其在我国的勃发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其未来成长不但存在安全性、技术性及政策性等困难,而且将面对于传统货泉金融机构网络化带来的剧烈竞争。实际上,对于于中小企业等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并不是意识不到其存在,而是在金融产品相对于匮乏且立异乏力的情景下,根本无利可图。互联网金融相干众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存在传统货泉金融机构遗留的市场夹缝当中。传统货泉金融机构不但是市场经济前提下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还肩负着保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及金融秩序不乱的重担。因此,商业银行等传统货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勃发带来的剧烈竞争中应该明确本身定位,不能完整以经营利润为动身点随便调剂自己的运作模式以及业务规模,而应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规模内,坚守传统的线下业务阵地,晋升服务质量,扩展差异化优势。

第8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记不清是几天前了,在地铁口的水果摊是现金支付的,还是因为卖水果的大叔着急出门没带手机,现在钱包里的几百元现金到月底都花不完。”张莉向记者回忆最近一次的现金交易。作为一家IT技术公司的公关助理,平时工作忙碌,在生活上更加讲求效率。张莉表示,几年前掏出手机付款可能还是一种“时尚”,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习惯”,自己在购买商品时,除了大额消费选择刷卡外,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情况居多,电费、话费、房租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用她的话说是“省事儿、方便”。

65岁的退休职员孙大妈就与张莉观点不尽相同,“我觉得钱还是踏踏实实拿在手上更靠谱,不是经常有报道手机扫描二维码被盗刷银行卡的新闻吗?”孙大妈出于安全考虑,每天都会使用现金,当然也有手机支付的情况。孙大妈告诉记者,每天到菜市场买菜付款的时候,跟朋友在微信上抢的红包就派上用场,不用找零,回家记账也方便,但是自己不会主动绑定银行卡,无现金支付不会是自己的优先选择。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岩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无现金社会”一词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具体指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无现金社会的构想根据现实条件逐渐汇聚清晰,其支付工具包括互联网支付、刷卡支付、二维码支付、近场支付(NFC)等。薛洪岩强调,无现金社会不等于“消灭现金”,无现金支付同样是一种资金流动的方式,“量变引发质变”的哲学理论是行不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目前我们讲的无现金支付替换为“非现金小额支付”更为贴切,最终非现金支付并不会取代现金支付,只是为消费者多了一种支付方式的选择。

后发先至日常生活更便利

谈到对无现金支付的最深感触,张莉向记者讲述了去年在泰国自由行的经历,“一般我们到国外需要换足够的当地货币,花不完还得再排队换回去,但是那次旅行没怎么使用泰铢,当地很多消费场所都支持国内的支付软件进行支付。”张莉告诉记者,付款流程与平时国内支付相似,店员输入付款额,应用软件就会根据实时汇率计算出人民币价格,还可以免除任何手续费。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随着国内无现金支付迅猛发展,越来越多游客走出国门的趋势使得国内第三方支付巨头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无现金支付市场。

根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统计来看,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2倍多,交易量达3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而研究公司福雷斯特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率为39%,金额为1120亿美元。以此估算,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已接近美国的50倍。

“全球各国都在推进无现金社会,我国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徐洪才介绍,西方国家信用卡文化深厚,无现金支付方式主要采用POS机刷银行卡的方式,而我国信用卡发展时间不长,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普及程度仍然不足。而正是这个不足,使得电子支付没有受到旧体系的阻碍,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我国消费者更倚重于手机支付。“我们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让很多国家羡慕,这种势头非常不错,而且城乡发展比较均衡。”徐洪才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无现金支付的讨论非常热烈。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还发起一项有意思的留学生民间调查,将无现金支付列入“新四大发明”中。可见无现金支付提供的便利之处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求,我国在无现金支付领域具有更广大的市场空间与普惠需求。

金融最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徐洪才引用欧洲央行零售电子支付调研为例,最终发现在众多支付工具中,银行卡支付、电子借记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最强,特别是具有消费透支功能的贷记卡,零售支付系统和服务市场在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无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作用和消费信贷功能,能把人们潜在的或随机的消费需求变成消费支出,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由于西方国家的体制影响,政府在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并不突出,市场还未出现颠覆国民支付习惯的软件,当现在的日本还不能实现账户实时从银行账户划账时,支付宝已公开宣布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4月18日,由联合国环境署、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作为理事,和首批15家联盟成员一起倡导低碳运营、提升商业效能,加速从现金到无现金支付的转化,无现金联盟被认定为该计划的延续。

据蚂蚁金服高级专家广利透露,杭州在无现金支付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前段时间杭州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抢劫案”:两个外地流窜案犯连续抢了4家便利店,但由于店内大部分使用无现金支付,所抢款项还不够往返杭州的车费。目前,出租车、超市便利店、餐饮门店、美容美发、KTV等行业已经能够大范围覆盖支付宝支付,杭州可以做到仅靠一部手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夯基础信息安全须给力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火热,无现金社会发展迅速。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为现钞投放回笼承担了巨额费用,现金交易需要经过存取、交付等环节,手续繁琐,支付不便,增加了市场主体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推广无现金支付,有利于减少现金流通,缩短市场交易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徐北指出,由于现金交易无需经过第三方,具有实时性、隐蔽性、高流动性的特点。“推广无现金支付,由支付清算系统记录交易,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市场主体的支付行为,提高经济交易的透明度,避免出现洗钱行为,堵塞现金交易的漏洞。”此外,无现金社会对改善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经济环境;改进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普惠;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都具有促进作用。无现金支付给市场和个体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无现金社会真的那么完美吗?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2.8%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每周使用的用户则高达约60%。薛洪岩表示,移动支付作为无现金支付的主力军,从软件安全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到资金安全都在网络环境中有了新的表现。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网络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和诈骗勒索时有发生,各大第三方支付企业“各自为营”,存在竞争关系,都对无现金社会的发展形成阻碍。

徐北认为,无现金支付的根基在于社会诚信,延伸出交易诚信和安全约束服务。信用是稀缺资源,也是一种生产力。因为它能透支未来,提前消费投资,撬动杠杆拉动经济发展。除了消费者加强防范意识外,保障信息安全不受决堤之忧,各有关部门之间加强联动、深化协作,建立起多方位、全覆盖的诚信信息系统,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预警和有力约束。一直以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支付环境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信用发展水平、支付习惯和不同消费群体,有重点地开发、推广适合农村的新型无现金支付工具,将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落实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抓实、抓细,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

广利表示,建设无现金社会需要多方努力,包括政府的引导、各行各业的协作和配合。站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角度,介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小额支付的应用场景基本到位,但三四线城市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三四线城市的商户端移动支付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并且用户支付习惯还在形成阶段。”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前期帮助用户和商户了解和学习一个新生事物的成本投入是必要的。

徐洪才指出,在积累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画像,信用评价不再是局限于历史的、静态的信息,而是能够动态地分析经营预期,做到精准的风控决策,信息安全对实现无现金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出现资金安全泄露事件,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打羰浅林氐摹O喙刂澳懿棵疟匦虢立起实时、精准、强效的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不仅要筑牢防护墙,还要主动出击,提升网络技术,提供安全支付环境,切实打消用户的顾虑,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金融安全技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保障金融安全。

一视同仁金融机构要创新

流通简便快捷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在大数据时代推动下,金融行业的跨界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金融传统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有金融企业的相关风控体系,已经难以承担为其自身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在金融机构体制方面同样应当迅速升级换代。

近期,支付宝(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要求限期改正,处以罚款人民币3万元。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未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罚款3万元。财付通方面回应称对相关情况将按照要求进行落实,同时蚂蚁金服发言人称已经修改程序,将严格遵守中国央行规定。

在银行业从事多年工作的赵鹞表示,“相比去年通联支付被罚款1110万元,银联商务被罚款2653.7万元,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已对第三方支付部门手下留情了,如果企业再喊委屈有些不应该。”

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监管机构所给予的宽容态度。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明确,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处于“灰色地带”,给其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赵鹞认为,金融服务有很大的公共产品特点,对社会影响和辐射范围很广,具有外部性和传染性,风险可以放在不同篮子里,希望第三方支付企业学习传统金融业务,把握金融本质。从人民银行发出的罚单处罚支付机构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已进入加速洗牌时期。

“金融创新产品不能总放在温室里呵护,央行从严惩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才能保障无现金支付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赵鹞如是说。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颁布,监管部门明确了第三方支付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方的市场地位,规范了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为第三方支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金融业务门槛较高,虽然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大客户”业务不能与传统金融机构分庭抗礼,但是从小额支付场景入手,用户渗透效果是显著的。徐洪才表示,面对失去的支付市场份额,有些传统金融机构放下身段学习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行为值得赞扬,但采取价格补贴等营销举措是激进不可取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做加法,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展开合作,了解用户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实现共赢。”但也有业内分析人员指出,面对第三方支付已经占领的阵地,最佳介入时机已经错过,所有的补救努力很难产生理想中的效果。赵鹞建议,传统金融机构应采取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策略,持续保持安全稳健的公众形象,努力提升现有支付产品的客户体验,坚决守住大额支付市场,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移动支付产品。

回想生活中我们较为常见的是扫码支付,假设街边的小商小贩使用POS机是怎样的情景?薛洪岩表示,我国能够未等到信用卡使用成熟就快速推进无现金支付时代,在于刷卡付费的手续汇率存在。当传统金融机构发现来自第三方支付威胁的时候,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得到市场的认可。但目前只是刚开始,银行积分优惠体系已经十分成熟,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有很大优势让第三方支付望尘莫及,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迅速将芝麻信用的应用场景推广到租房、医疗、保险、共享单车等方面。

薛洪岩解释道:“市场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积累,对交易场景和流量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垄断,并借由其产品的客户粘性及良好的客户体验,充分发挥领先放大效应,快速抢占大部分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市场,培养了大批具有新型支付习惯的忠实客户。”以上这些不属于消费金融产品,信用卡等贷记支付工具特有的循环信用消费功能有助于建立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培养社会诚实守信理念,第三方支付企业创造的产品和银行的消费积分换产品本质上是不同的。

第9篇:金融支付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传统银行业 影响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金融行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格局,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积极创新技术、服务和产品,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一)类型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格局与经营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可分为第三方支付、众筹、P2P信贷等。首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资金支付中间平台,独立于买卖双方之间,为产品交易提供平台,可分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互联网。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担保功能,包括易宝支付和快钱等;后者不具备担保功能,包括财付通和支付宝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业务方面出现重叠,二者属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其次,众筹。众筹主要是指利用合法渠道或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能够让出资者获得相应报酬,可分为奖励制众筹与股权之众筹这两种方式。最后,P2P信贷。其主要指的是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利用P2P平台来完成融资借贷,但是该平台不能确保出借人资金的安全,只提供借贷人信用审查等服务,因此出借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以借贷,不再需要通过中介服务环节,有利于降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通常互联网金融采用透明公开制度,以便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情况加以及时了解,避免投资融入方违约和造假等现象出现,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交易便捷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可以简化交易操作程序,缩短交易时间,优化银行服务,提高银行办公效率。例如:客户可通过金融服务平台来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金融产品;如果客户达到相关基本要求,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完成相应地支付业务,不受时空的限制。大数据应用。传统银行在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保证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准确性,而这恰好是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互联网金融是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实现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微贷技术等,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详细了解个人客户与微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经营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信用等级与客户信息数据库。审核信贷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对信用记录与网络交易为参考依据,然后进行投资;如果贷款对象违约,企业可利用网络平台和收集其信息,降低投资者风险和违约成本。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当前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主要的地位,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汇款、账户、自动支付等服务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

(二)创新金融战略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该模式进行科学利用的优化创新,能够在部分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增强竞争实力,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些互联网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再满足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开始利用挖掘与积累的数据信息优势,向融资领域进行扩张,如小微企业信贷和供应链等,未来可能会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较大冲击,打破银行的传统盈利放肆与经营模式去,抢占客户资源。

(三)加快利率市场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扩张,使其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接受与认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是以借贷双方平等自愿交易为基础,交易过程合理透明,能够实现市场的秩序化。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可以准确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对客户群体利率加以详细了解,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有效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市场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政府决策中存在的偏差加以调整,增强传统银行业对金融市场的调节控制能力,实现利率市场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当然,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会影响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也会对客户造成一定的图像,如客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为了解金融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够对自身的借贷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借贷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四)拓宽银行业务渠道

传统银行的业务基础就是客户,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而当前个人客户与中小企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更为青睐,在新型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更能够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因此传统银行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价值的实现形式,大力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此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便捷性,获得大众的支持与喜爱。可以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传统银行原有的价值实现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来实现高速的服务。

(五)加快金融脱媒

在金融业务往来过程中,传统银行具有资金中介的职能,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脱媒体,让传统银行的资金中介职能逐渐边缘化,有效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职能。从支付层面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支付与结算服务,如转账汇款、自动分账、收付款等,代替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从融资层面而言,资金供需双方可以搜索平台为依据,对交易对象加以寻找,在此基础上由双方完成融资交易过程,以此简化交易程序,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的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需要以市场发展要求为依据进行适当改革,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构建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金融战略,尽快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虽然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但是传统银行也要看到其带来的契机,明确该模式的应用,积极汲取有利的管理方法及发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同时传统银行业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加以高度重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享客户资源,开展网络信贷等业务,从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实现优势互补。另外,传统银行业应该深入研究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及智能化,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并深度整合银行核心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渠道,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造成的冲击,实现传统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应对,将网络优势加以有效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创新金融战略,加快利率市场发展,拓宽银行业务渠道,加速金融脱媒。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探索出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共赢,促进社会金融功能的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2]张砾.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4,30:56-58

[3]蔡秉轩.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51

[4]吴明霞.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0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