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金融理财教育全文(5篇)

金融理财教育

第1篇: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关键词理性消费;财商教育;农业高校;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农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错误消费取向,容易诱导大学生陷入消费行为误区,导致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的现象[1]。当大学生无法承受过重的消费负担后,会找父母解决或同学朋友周转,有的会尝试到银行或贷款机构借贷,各种校园贷款业务由此产生。艾瑞咨询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大学生提前消费意识强,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39.3%的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花呗、京东白条等)申请过分期;7.6%的大学生使用过现金贷产品[2]。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识不足、理财知识缺乏,校园贷款办理机构又良莠不齐,一些不法网络贷款平台机构利用大学生的“弱点”,将“校园贷”变成了“高利贷”[3],给办理贷款的大学生带来了重大伤害。因此,帮助农业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十分重要。

1农业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与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消费与理财情况,在安徽农业大学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41份,同时开展线下随机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1.1消费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生消费具有以下特点。①每月生活费水平总体上偏高。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的占49.9%,其中每月生活费在1600元以上的占13.3%。这给普通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②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是家庭,自力更生能力不足[4]。基本上每个大学生的家庭都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只有不到20.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来补充生活费,16.8%的大学生能够获取奖助学金来补充生活费,通过投资理财来增加生活费的很少(仅2.5%),说明大学生经济不能独立,上大学还是要依靠家庭支援。③消费随意性大,基本上没有规划。20.0%的大学生有经常记账的习惯,80.0%的大学生偶尔记账或从不记账。“月初出手阔绰、月末节衣缩食”,大学生已经习以为常[5]。④一些大学生对生活费不足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当生活费不足时,53.7%的大学生向父母要钱。27.4%的大学生会通过打工来弥补缺口;约18.9%的大学生采取花呗付款、向同学和朋友借、信用卡透支或互联网贷款等方式[6]。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方式,借钱的数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旦无法偿还就会产生违约,从而陷入财务危机。⑤仍有部分大学生对结余生活费的处理方式不合理。月底生活费有结余的大学生,大部分采取存银行等理财方式,但仍有20.1%的大学生进行购物消费,这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1.2理财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的理财情况见表2。大学生理财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2.1理财规模较小。调查显示,80%以上大学生的理财投资额在1000元以下,理财资金来自家庭给的生活费结余的大学生同样也占80%以上,理财资金量小、来源单一,对大学1.2.2对理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调查发现,23%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学习一些理财知识、但有没有不重要,还有1%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理财能力。理财能力应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但实际上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7]。1.2.3理财目的的功利性太强。调查发现,24.5%的大学生认为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存在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大学期间的理财应以合理规划资金收支、做理性经济人为主要目的,增加实际操作经验,通过理财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但“赚钱”不能是主要目的。1.2.4对高风险的认识不足。一是存在片面追求高投资收益率的现象。调查发现,36.2%的大学生希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5%以上。高收益意味着必须承担高风险,但是一些不法金融平台不断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错误观念[8]。二是有部分大学生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7.2%的大学生选择购买基金、3.2%的大学生购买股票,这样的理财方式需要掌握一定的投资知识和技巧。此外,还有2.2%的大学生进行P2P、众筹的投资。目前国家已对P2P、众筹进行专项整治,这种方式最不可取。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理财方式选择上应该量力而行,尽量选择风险低、适合自己的产品[9],如银行存款、支付宝的余额宝等正规网络理财平台,在理财知识上升到一定水平、掌握理财技巧后,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的基金、股票、保险理财。1.2.5理财知识普遍缺乏。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选择理财产品的方式方法,32.6%的大学生根据所学课程或专业知识来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67.4%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推荐、新闻媒体、论坛、金融机构宣传推荐,或者其他方式来选择理财产品。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财商教育和理财知识[10],不会对理财产品进行利弊分析,更谈不上掌握投资理财的技能技巧。

2农业高校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机制的建立途径

2.1大学生自我能力提升是解决关键

一是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农业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按照的要求来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11]。大学生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学好知识、增长才干上,而不是追求享乐、相互攀比。合理使用信用卡、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不能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对P2P网络借贷则一定要坚决拒绝。二是合理规划各种开销,养成良好的记账意识和习惯。大学生通过记账及时掌握自己的开支情况,控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杜绝浪费,也可以为今后的理财积累一定资金。除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外,还可以利用手机记账APP来方便、快捷地记账,提高记账的效率。三是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掌握必备的理财操作常识与经验,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上的高知识群体,不论是在学校还是今后走上社会,理财能力都是一种必备技能,但大学生在投资理财上的误区必须加以纠正,否则容易上当受骗[12]。大学时期应该是理财知识学习与实践的黄金时期,是财商培养与演练的好机会。大学生不能认为“理财投资是富人的专利”,也不能想着“一夜暴富”,不能将理财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收入来源。

2.2学校教育是主要环节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将科学、合理的生活和消费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投资理财选修课和金融理财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付诸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抵御和防范不良风气侵染的能力[13]。同时,还要开展防诈骗宣传教育。二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财商也称为金融智商,简单地说就是对财富的认识和赚取财富的能力。财商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运用理财投资知识来提升理财能力的一种手段。财商教育可以帮助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金钱观念。除了基本的课堂理论教学外,高校要把消费理财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举办金融知识大赛,成立理财兴趣小组,开展省钱活动大比拼,提供网络模拟股票、债券市场操作等机会,帮助大学生熟练运用学到的理财知识与技巧,从而提升理财能力。三是打造崇俭尚廉、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内报刊、公益广告、校园网、官方微博和微信等多种渠道,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观念,推行理性消费和可持续发展并存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正面宣传教育的效果。

2.3家庭教育是必要补充

家长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因此家庭对大学生开展消费观教育与理财引导是不可忽视的必要环节[14]。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关心了解子女的开销情况,不能纵容不合理的消费需要,在发现有不当行为后,要采取有效方式及时遏制,引导子女养成适度节俭、不浪费的消费习惯。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消费决策,家长要邀请子女参与决策,同时关注子女在学校的理财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和支持资金。家长教育要合理把握尺度和界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难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会同学校妥善处理。

2.4政府和社会引导是重要保障

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运营,设置市场准入的“高门槛”,加强校园贷款的监管力度,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金融环境。对于面向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贷”,应当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引导商业银行开通面向大学生的小额信贷业务,增加官方授权信贷的服务范围和力度,妥善解决一些大学生的贷款需求。大学生是金融机构未来的潜在客户,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发一些操作简单、资金量小的“大学生理财产品”,让大学生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体会到理财带来的乐趣,金融机构也可以从中获取客户资源和“轻微”盈利,从而实现双赢[15]。社会上要增强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坚决抵制攀比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反对享乐为主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3结语

第2篇: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关键词:拆迁家庭;理财方式;理财认知度

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原住民就地转为拆迁家庭,拆迁家庭或就地安置,或接受拆迁补偿,其中又以拆迁补偿居多。接受拆迁补偿的居民获得的拆迁补偿款如何打理,这就涉及到拆迁家庭的理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拆迁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状况。

一、拆迁家庭的理财方式选择

理财,是指对财务(包括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的目的。一般而言,理财包括了公司理财、机构理财、家庭理财、个人理财等。其中,家庭理财就是通过管理家庭的财务,实现财务增值效能的家庭活动。基于对拆迁家庭理财方式的选择,课题组首先选择淮安市A地块的拆迁家庭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和访谈。根据淮安市棚户区改造计划,2019年9月淮安市对A地块进行了征收,该地块及周边征收工作共涉及到1119户,征收房屋面积21.26万平方米,拆迁补偿共有两种补偿方式:产权交换式补偿和货币补偿。研究中对拆迁家庭中选择货币补偿的300户家庭发放了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5%以上。通过调查发现,拆迁家庭获得货币补偿之后的理财方式选择主要有购置房产、银行存款、投资产业、改善生活、购买股票(基金)、购买政府国债等,如图1所示。

二、拆迁家庭理财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调查中了解到,拆迁家庭不同的理财方式选择有诸多影响因素,经过梳理汇总可以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生活状态

调查中了解到,生活状态是影响拆迁家庭理财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调查的287户家庭中,有147户有2套以上的住房,15户有3套以上的住房,房屋的拆迁并不会对其生活造成多大影响,这部分人选择更多的是银行存款和改善生活。只有1套住房的家庭大多选择购置新房,其中以学区房为主。当然,这里面还有超过20户的家庭持观望的态度。

(二)年龄状况

调查中发现,青年群体更倾向于购买小额股票或基金,中年群体热衷于购置房产和银行存款的大比例相当,3%选择购买政府债券的均为中年群体,利率大约在1%上下。值得注意的是,有较大比例的老年群体选择购置学区房,更多的是为了子女的下一代做准备。

(三)教育程度

调查中的一个发现是,理财方式的选择与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不完全呈正相关的关系。总体来看,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理财相对更加理性,以银行存款和购置房产为主,投资产业的比例极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家庭更加感性,投资的热情更高,选择银行存款的比例较低。

(四)职业情况

不同职业的家庭对理财的关注方向不同,从事经济、金融等方面工作的家庭,理财方式选择更为多样,几乎都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的经历;公务员、事业单位家庭以购置房产和银行存款等相对稳妥的理财方式为主;自由职业者的理财方式选择与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有较大的关系。

(五)社会环境

调查中发现,拆迁家庭选择何种理财方式,还与不同理财主体的宣传、周围相关人群的理财倾向,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反映出社会环境之于拆迁家庭理财方式选择的潜在影响较大。

三、拆迁家庭理财方式与理财认知度的关联

在对理财方式选择的分析中,有一个概念不得不提,那就是理财认知度,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取理财知识的过程,是对理财的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含义不难理解,衡量理财认知度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三个:对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获取理财信息的难易程度和个人能承受的损失额度。为了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分析,研究将理财方式与理财认知度进行关联,旨在发现之间的微妙关联,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拆迁家庭理财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拆迁家庭理财方式与理财认知度的关联较大,各种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不同。其中,以年龄状况和职业情况的关联最强,生活状态、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次之。结合在调查中的发现,以年龄状况和教育程度为例。对于年龄因素,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供投资的资金不多,理财认知度不深,往往热衷于购买一些股票和投资一些产业,但额度都相对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积蓄的不断增加对理财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需求,理财的认知度会逐渐增强,购置房产、投资产业等的比例逐渐升高。对于教育因素,学历与理财认知度并不完全成正相关。总体上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收入也相对较高,居民理财方式的选择更加稳定和理性,以购置房产和银行存款等保值型理财方式为主,投资产业和购买股票等方式的选择比例不高。

四、基于理财认知度提升的理财建议

(一)做好对自我生活状态的正确评估

生活状态评估是自我对现有生活状态的一种认知程度,往往有纵向和横向对比两个维度。调研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是,部分拆迁家庭存在盲目跟风选择理财方式的情况,除了理财认知度不高以外,对自我生活状态缺乏科学的评估也是主要原因,明确以改善生活为主还是投资为主?比如,有一定比例的居民除了拆迁房之外还有2~3套住房,仍然不顾一切的选择购置房产,不但没有能够改善生活条件,反而又背上了巨额的银行贷款。针对性访谈了解到的原因,有些居民的回答是,看着房价一直在涨,看大家都在买就跟风买套作为投资。由此可见,对自我生活状态及其今后生活的计划打算是进行合理理财的前提和基础。

(二)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拆迁居民获得拆迁补偿款后的打算是进一步投资,但在选择何种投资方式时有些举棋不定,大多数居民提到了购置房产,理由很简单,该区域的房产价格一直在稳中有升,购置房产保值比银行存款合算。也有少数居民提到了投资产业的问题,但限于资金有限,不知如何下手。对于存在的诸多顾虑,有必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因为政府的宏观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是相互影响的,无论是房产价格走向,还是产业发展趋势都必然以此为依托。因此,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习理财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70%以上的拆迁家庭有一些最基础的理财知识,理财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是金融机构的宣传和亲戚朋友的推荐介绍。对于如何提高理财认知度,金融机构的宣传是主要渠道之一。比如,金融机构专业的理财顾问可以帮助居民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财信息,并有针对性的讲授理财知识,增强居民的理财能力。相反,可能会因为理财认知度不够而造成损失。此外,拆迁家庭还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平面和网络媒体,系统学习家庭理财知识,增进对风险、收益和不同理财产品的认识。当前,微信理财APP和网络理财课程也是可供借鉴的选择。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形成自主理财意识和能力,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增强理财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优理财方式

理财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能承受的损失程度,调查中发现,拆迁居民并没有把这项因素考虑在内,更多考虑的是选择不同理财方式的增值程度,并未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基于经济学的考虑,理财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有赢有亏是经济活动常态,家庭理财同样如此。因此,居民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明确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居民自身的理财能力,充分了解自己选择的理财产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除了购置房产、银行存款等方式以外,基于改善生活的需要,根据自身家庭的特点,为家庭成员购买一定数量的人身保险和养老保险,特别是对于企业员工和个体工商户来说,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是对退休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冀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拆迁农民理财行为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137-139.

[2]李泽春.北京郊区拆迁农户理财需求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198-199.

第3篇: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关键词:财商;教育;实践

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财商的现状

财商,最早是在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解释为金融智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商一词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一个人的财商是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管理的表现,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财商的教育。但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作为我国将来市场经济发展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其财商素养却令人堪忧。2013年3月13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创新型的金融模式,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发展,央行会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给予支持。自此,掀起了金融改革的狂风,各种模式P2P平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新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门槛较低,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和资金需求渠道,增加了参与者的可支配收入,颇受民众青睐,但由于市场监管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使得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和涌现。这些平台产品良莠不齐,新闻中频频出现在校大学生被不良互联网金融平台骗贷的现象,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的大量校园贷、“裸贷”现象,不仅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了的伤害,影响深远,也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这充分显示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和财商教育的缺失。鉴于此,课题组对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出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达100%,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了解到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现状:首先,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金融产品,在校大学生有所耳闻或参与,但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实质、风险管理了解的学生只在少数。问卷调查中有60%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及网络贷等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参与到了“余额宝”的投资中;20%的学生家长有参与过P2P、网络贷等的经历,且父母们在参与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率和贷款利息,从而也深度影响了学生们对这些平台的关注点。但在校大学生们对“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平台理财产品及网络贷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投资方向、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本金和收益的损失均不甚了解,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意识。其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薄弱。90%学生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64%的学生会将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光,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投资理财规划意识,没有考虑过将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或用于理财规划,以增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36%学生每个月会将生活费余下一部分,存在银行卡里面,或者存入“余额宝”。

二、造成在校大学生财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网络上的新闻报告和回收的调查问卷做了深入分析,对造成大学生财商素养匮乏,理财安全意识薄弱,互联网金融安全认知不足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不匹配,在校大学生对新型金融产品认识偏颇

当前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快速,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适性的财商教育,所以很难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于很多金融现象、金融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自2014年来大量的P2P平台跑路等,3M平台等庞氏骗局平台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套住了大量的参与者,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更多的参与者们前仆后继。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粘度,这种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投资风险的偏颇认识在在校大学生中风靡开来。部分有富余零花钱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不惜借款投资。当风险来临时,有些人侥幸逃脱,也有人被困其中,社会催债者频繁出入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财商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身处在一种缺乏正常财商氛围的环境中。例如,在对四川华新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时,了解到有27%学生家庭成员积极的参与了P2P等各种平台的投融资,金额不等,甚至有学生父母参与了3M平台的投资,3M网站曾因资金链和监管等原因一度停运后复运,但并未引起学生家长对风险的警惕,甚至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其中。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对金融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无视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过程中,这些学生并未真正的去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而只会一味的比较哪种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就投哪种金融产品。而另外73%学生父母投资理财意识趋于保守,家庭资产大部分躺在银行存款上,或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认识,觉得是空泛的东西,或认为投资理财风险太高,视金融产品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财商意识。在对这些学生调查交谈中,当问及是否有理财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投资理财会造成较大亏损,所以家长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亦或是家中没有理财环境,所以也没有意识去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设计也不够系统和完整,也是造成学生的财商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大学教育中各专业分类细致,除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除非特别感兴趣去旁听,一般很难了解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类知识。此外,校园内对经济金融类的宣传媒介也缺乏,校园橱窗、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中很少出现金融投资和风险的教育。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货币的运动和其增值的原理,不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理,不了解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随时暴露在金融风险中。

三、大学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一)学校应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

1.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增加普惠财商教育各学校应该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可以在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交流会或公益宣传活动等。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除了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全校性公选课外,学校的各种机构团体还可以为学生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金融企业工作人员莅临学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理论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跨校区的金融类公选课,既节约学校教学成本,也可以强化学生中间的交流和影响。多次的讲座和交流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拓展视野,辨别真伪,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商,还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避免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活动,例如金融小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富翁现金流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意识,营造端正的金融氛围。2.校园内创建普惠财商教育的硬件条件目前,各大学有较多的宣传媒介,学校应该利用各宣传媒介,通过财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创建端正的财商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橱窗文化专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户外广告牌等硬件设施,开设普惠财商知识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实时更新,使学生在畅游校园时,也能感知财商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生财商素养

1.加大专业实践开展,丰富专业实践方式在专业教育尤其经管类专业中,建议深化实践教学,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整体的财商素养。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串联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更好的开展财商教育,系部架设了金融类专业的“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辟了“财商教育”专栏,凡在校学生均可随时登录校园网浏览该专栏。在“财商教育”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视频、ppt、文字、新闻链接及财商小游戏等形式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财商,形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2.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财商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活动的开展,深化财商教育。仍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为例,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和知名金融企业校企合作,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建立了“金融服务社团”,以社团为基础,邀请校企合作的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运作及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及监管,与未来就业岗位接轨,并为学生讲解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提升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另外,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还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金融投资知识送温暖”、“投资风险管理轻松辨”等等活动,为其他专业学生及周边社区群众提供财商教育,既在校园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体现了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课余时间,校企合作的金融机构还组织学生前往证券、保险公司参观学习,除了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状况,还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珺,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

[2]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

第4篇: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个人理财;课程改革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山西工商学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步入应用型课程改革之路。我校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个人理财》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式教学改革的尝试。目前,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个人理财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目前教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我们重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而且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基于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个人理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性质,由“教”向“学”的理念转变是必须的。因而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二、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理财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基于此,各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个人理财》课程。《个人理财》课程以金融市场理论为基础,以个人生命周期为纵向脉络,着重研究利用金融产品对个人和家庭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分阶段运用理财知识进行规划和完善,以达到理财意义上的人生圆满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匹配度较高,突出其“务实”,因此对《个人理财》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目前高校在课程改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二)高校个人理财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模式落后在个人理财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将上课内容事先设定好,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管理者,他们没有选择权,这种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传统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教学改革缺乏创新。另外,高校中个人理财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没有主动认识了解经济、理财案例的兴趣,更没有理财规划的实际经验,使得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欠缺。2.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讲授法,将知识有逻辑地传授给学生,理清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听明白,有时引入案例分析法,是对讲授法的补充。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认为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会浪费时间,教学进度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而采用讲授法可以将课程所需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避免教师提问或者小组讨论带来的思考、发言和反思等诸多的麻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3.个人理财课程考核机制陈旧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也就是一考定结果,而在进行了应用型课程改革后,仍然是会受到现实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约束。在《个人理财》这门课程中,实践性较强,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以及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的制定在最终考核时均以最终的报告而给出成绩,仍然注重的是结果,而忽视了应用型课程改革中的注重过程性的考核。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人理财课程改革尝试

(一)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自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其内容主要是指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的理念转变,目的是从“教”向“学”的转变。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增加教学的趣问性和生动性,进而促进师生的融合。《个人理财》课程所涉猎的专业知识较多,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进行课程建设时,我们试图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向,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以“项目—模块—任务”这一逻辑体系,引入相关案例,加入项目实训,强化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规划脉络,以利于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现实问题,并通过具体实践领悟理财真谛,学会理财沟通,掌握理财技能,成长为能够为自己及他人做出科学理财规划的现财专业人士。同时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感受理财的现实场景和真实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理财知识的运用,还能帮助其锻炼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应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出能动脑也能动手的专业理财人才。

(二)采用多样化、灵活式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课改后的《个人理财》课程共分为12个项目,在项目下下设模块,在模块下下设任务,形成“任务驱动式”模式。每个项目之前教师将项目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上课听讲、小组讨论等形成完成任务,形成项目报告,然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学生和教师作出交流反馈。比如,在制定综合理财规划时,学生可以在个人生命周期中选择某一时期,搜集整理分析该人或家庭的财务情况以及结合其所能承受的风险能力,根据家庭的理财需求,进行理财规划,形成理财规划建议书,学生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帮助。2.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在《个人理财》课程中,通过五步完成该方法,分别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情景模拟。教师引导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或者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先去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答案,这种自学式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感悟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基础,在开新课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学情制定“阶梯性”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个人理财》的课程中,讲授保险规划这个项目时,需要先让学生明白理解保险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知道在他们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中会出现哪些保险需求,然后再进行保险规划的说明;小组讨论是互动式教学法的核心,小组通过分工完成资料搜集、整理、讨论,形成小组的想法和观点,体现团队精神,比如,在《个人理财》的综合理财规划项目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该家庭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分析、理财规划目标、理财方案的预期效果以及方案调整和持续服务等内容,最终通过分析完成理财规划建议书;成果展示是对互动教学的检测和评价,学生通过制作PPT来展示该组的综合理财规划建议书,小组内互评,教师提出意见和评价;情景模拟是对互动式教学法的升级,在投资规划项目中,可以通过模拟交易平台进行操作,让学生有真实的思维感受,真切得体会到岗位中的需求。

(三)注重“过程化”考核

基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考核要体现学生能否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主要检测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对该课程的考核要结合知识、技能和能力三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提高,在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各方面的成绩,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压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与教师学与教的积极性。针对《个人理财》课程,要对过程与结果两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初步设想为:过程成绩占70%,结果考核成绩占30%。在过程考核方面,考核项目包括出勤情况(10%)、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20%)、理财产品设计(20%)、综合理财规划方案(50%)等方面。在结果考核方面,则主要以论文考核为主。而在课程“过程性”考核内容设定时,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考察学生基本理财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举办小组间的理财产品营销大赛,对每个小组的理财产品设计、现场理财产品营销进行评定;三是要求每个小组制定一个以某位同学家庭为背景的综合理财规划方案。在理财产品与方案设计、讨论、改进、推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四、结语

第5篇:金融理财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安全;消费观;互联网金融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生活方式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信息收集、支付、购物方面确实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另外一方面,大学生轻易可得的网贷路径和消费主义思潮会让大学生暴露在网络金融的高风险之下。这给学生增加了遭受金融诈骗或者是财产人身安全遭受伤害的风险。除此以外,大学生作为未来网络金融消费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网络金融安全知识,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是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研究大学生目前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现状,对学校和社会建立大学生金融安全教育,解决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群体理财观念现状

(一)经济收入来源受限,不会做收支规划

在大学阶段,学生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但是由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在理财规划和消费习惯上基本是一片空白,很多家庭在财务教育这一块是欠缺的。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家庭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理财知识和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只养成了消费的习惯,没有养成合理安排自己每月开支的习惯。再加上对孩子的消费需求,家长基本上都是娇惯满足,使得学生在学校里对于自己的支出是完全没有预算的,都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基本上月初就达到了月光的状态。而且,钱花光了也不知道主要消费到哪个地方去了,如果家长这边不能够继续提供生活费,很多学生就会通过花呗或者是其他网络信贷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学校的相关教育也是不够的,金融财会知识跨专业教授得少,也很少纳入到通识教育体系里面去,很少有学校重视消费和理财方面的教育培养,基本上现在的学生都有超支问题和使用金融信贷支付生活费的情况。

(二)不了解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一部分学生在经济支出不够的情况下,会选择打工兼职的方式去维持收支平衡。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去工作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再加上现在网络信贷产品申请便利,大学生已经成年,比较冲动,是很多校园贷推行人员偏好的客户类型。学生在选择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更看重其中的金额,不考虑可能会存在的责任风险和其他的问题。导致了后期很多问题频出不穷。再加上与家庭沟通存在问题,学生使用互联网理财信贷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会羞于跟家里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因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而影响学业,甚至走上犯罪之路。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管制,再加上信贷办理人员追求业绩而美化互联网金融产品,使得很多学生在不了解金融产品全责问题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地参与到了金融产品中去,盲目进行金融消费活动。

二、大学生群体消费习惯现状

(一)具有超前消费的情况

大学人情社交也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要来源,大学生的社交支出笼统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当前鼓吹消费的社会风气下,互联网时代各类直播带货平台、媒体宣传等极大地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许多大学生的消费目前处于盲目和跟风的状态,都属于冲动消费,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需要的,就是看到网络各大博主在推荐,或者说是身边大家都有这个东西,就开始购买和消费,支出费用很容易超过父母给的生活费,造成超前消费和分期付款的问题。另外,大学生阶段谈恋爱和社交需求非常大,消费也是非常频繁。送礼物、吃饭、逛街等消费行为,几次下来就会造成过多的消费支出。另外一个大的花费是大学生追星和追逐潮流时尚。网络鼓吹的潮流是目前最时兴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追求优质的生活方式也是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之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各大商家为了追求流量价值和经济效益,会在网络各个渠道分别投放自己的广告,借助明星的示范效应,让大学生产生冲动消费,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走货量,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在追求这些潮流时尚的时候不计后果,不计代价。例如一些女生追求网红款衣服,受小红书、微博等网络平台影响购买大牌护肤品,还有时下热门的各种网红美食打卡。一些男生则是痴迷球鞋文化,有些男生热衷于最新的电子产品,追求穿国际潮牌大牌的衣服,比如说各种轻奢类的衣服鞋子,像是NIKE的限量球鞋、AJ球鞋等等。学生受消费主义洗脑的时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且购买的很多产品并不是学生当下收入水平能够负担的。欲望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总想着先花信用额度,等下个月生活费来了再还上,但事实上下个月欲望还是很大,而经济水平却不如本月充足。因为还消费额度,资金有限,他们只能以贷还贷,如此循环往复。

(二)不了解相关责任条款,高额养贷问题严重

大学生在超额消费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很容易再借大额度信用卡,以贷养贷,超支消费,变本加厉。再加上同家长协商沟通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逾期和信用受损等不良的后果。现在大学生七成已经接触过校园信贷、花呗等信用产品,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了以贷养贷的情况。因为超前的消费习惯和薄弱的理财意识,很容易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继续高消费。大额信用产品的出现只是助长了学生的消费欲望,在没有其他收入途径的情况下,过多的额度,只会让学生在消费主义的深渊中陷得更深罢了。另外,学生在注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时候,因为缺乏金融知识,只关注额度的多少,对于一些责任条款并不了解,很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自己不自知,也不知道其中的风险自己能否承担得了,就注册了产品。

三、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学生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了解深度不够

大学生在步入校园之前的金融安全意识教育,都是由其父母在家庭中引导完成的。由于大学生在经济层面上接触的群体主要是其父母,他们的理财和消费行为会较大程度地以父母的经历和态度为参考对象。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对互联网金融需求不高,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经历少,在经验上可供大学生参考的太少,金融知识等相对欠缺。其次,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方面,部分理财产品的门槛较高,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付。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同时父母可以提供的建议少,家庭环境里对这项教育避之不谈,使得大学生在理财初期缺乏系统的、基础的理论知识,风险管理和预估能力也非常弱,收益的随机性非常的强,运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导致大量的亏损,后期补救和挽回的时机也会因为和家人的沟通成本太高而延误。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理财知识,也缺乏对于当下理财产品的深度了解。

(二)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缺乏认知

大学生其实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专业知识属于一般性的了解,像是违约金和逾期利率这类金融知识了解非常少。除此之外由于接触的事物有限,大学生基本的金融防范意识和警惕性非常弱,对网贷接受度高,也只是看到了网贷可以帮助满足其消费欲望,并不具备理性消费观念和基础的金融防范意识。由于现在孩子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是比较优越的,消费追求享受和舒服,追逐当下和流行。不象长辈一样追求节俭和保守,他们对于网贷的需求极其大,消费额度惊人。

四、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与成熟。金融的互联网化也是金融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大学生作为今后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最大消费群体,更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正确的理财意识,树立强大的网络金融信息安全意识,甄别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远离不良的互联网贷款。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做到收支平衡,有计划地选择消费,不超前消费。培养学生良好消费习惯,不能只靠一方的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氛围。

(一)大学生自身要学习理财知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每次消费支出时做好预算,合理控制自己的支出品类和范围。对自己的消费能力有自我认知,选择合适的消费品类进行消费,要考虑到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承受能力,正常消费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做到有结余,有储蓄。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根据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消费计划,量入而出,避免攀比。

(二)家庭要加强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的培养

家长应当与子女多沟通交流,以身作则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子女树立好榜样,了解子女的消费动机以及消费习惯,做到孩子的正常需求尽力满足,对于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做到拒绝和引导教育,和孩子增进感情关系,做到和孩子沟通顺畅,良性沟通。家长应让孩子了解到不良消费行为的风险,明白不良消费行为的后果。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指导者、引路人,带孩子了解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另外在满足孩子消费需求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纵容,也不能一味地克制,要从孩子的日常消费中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消费,让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消费层级,学会自己衡量自己可以承受的消费范围。家长也可以根据日常消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投资”和“理财”的概念。帮助孩子理解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学会规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比例。并且帮助学生了解信用卡、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利率和基本知识。在家庭中完成基本的信贷知识和金融知识教育。

(三)加强学校对消费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由于目前高等院校没有将金融类课程设为公共课程,并且学生们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只有经济学理论课程,使得此类课程只有金融财会专业的学生才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科学生对于消费知识的了解途径就会更少,而且目前学校的课程偏向专业化,互联网金融安全意识的内容不是重点,对其讲解得比较少。建议学校将消费知识纳入到公共课体系里,让更多非金融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知识。另外开设网络信贷产品和创业类的相关宣传课程,宣传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在公共金融类课堂上重点普及信用知识,举办模拟性质的互联网金融相关竞赛与活动,让学生体验从风险预估到衡量投资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防范意识。

(四)国家参与,与学校共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