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精选(九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

第1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重点:

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

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第一种课型,新授课。它的基本环节:课标导航,制定学案,创设情境,模式学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落实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知识。

第二种课型,复习课。它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第三种课型,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3)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课前精心编制的学案,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课堂高效落实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后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延展功能。

(4)在巩固环节上,力求做到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

(1)每堂课最后留一些时间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每课一练。

(2)每单元总结测查,把前面所学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单元一练。

(3)利用学校教导处、级组组织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补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知道得与失。

2.虚心向科组的其他历史老师学习。

根据科组的安排,教学结对子活动中,与夏培荣老师结成教学伙伴,互相之间多听课、多指导,加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互相学习,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成长。

3.充分利用科组教研活动,展开高效交流。

历史科组人数少,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就本人一人,集体备课的落实只能在科组教研活动或课后进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做到课前一周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0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3一、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历史必修(I)的8个学习专题,共27课。主要是了解人类历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5个班,每个班将近50个学生,生源质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进行一定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购建。共八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料人类历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深刻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仅仅围绕高中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

1、高一年级共有班级10个,共分三个层次,创新实验班2个,实验班4个,省招班4个。

学生层次丰富,但总体素质比较高。

2、教师方面,高一年级共有两位历史老师,两位老师同时还担任高二部分历史会考班的教学工作,课时任务重。

3、随着近年来历史会考难度的增加,并适应新一轮高考需求,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迫在眉睫,而高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三、工作思路和目标

1、“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

2、夯实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组内的听评课交流,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重点工作

1、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措施:针对高一年级三个班级层次之现状,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创新实验班及实验班在教学中除了进行常规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省招班则更注重常规教学,再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科能力。

2、高一历史剧(12月)

措施:提前制定计划,安排相关人员和具体任务。11月布置到各个班级,进行剧本编排和演练。

3、历史讲座(12月待定)

措施:提前联系确定讲座专家。此项为待定。

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____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第2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实效性

一、前言

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积极协调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从这一点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根据历史教学需要,重点构建高效课堂。

二、历史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教材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以课标为纲,结合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在课标与教材的双向交换中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认真定夺,形成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基于这一认识,历史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历史教学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指导。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保证构建效果的第一步。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把握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指导性满足实际需要。

2.根据教学大纲需要,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措施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措施,使课堂教学能够在有力的指导下取得积极成效。基于这一认识,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应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更多的手段作为支撑。

3.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授课教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和教案的编制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并编制完善的授课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做好授课教学的编制和完善工作。

三、历史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当前,历史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目标的明确,历史课堂教学应从单纯的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十分关键。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方法能够侧重教学实效性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构建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

3.总结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解后发现,在构建高效课堂中,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之外,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也是关系到高效课堂构建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四、历史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积极协调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来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的主要任务应积极协调教与学的关系,重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围绕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自身任务,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书本内容,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做好上述两项工作之外,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明确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任务。

五、结论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重点从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积极协调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周梅.浅议中学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J].新课程,2013,(07).

[2]于红梅.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J].学周刊,2013,(01).

[3]黄素萍.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打造中学历史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2,(17).

[4]周茵.中学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第3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设计提问优化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88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有关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印象较深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安排,她开展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整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逐一解决:一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有利条件。二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过程。三是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解决完一个问题辅以相应的同步检测训练,整节课的感觉是知识线索清晰,既恰到好处地处理了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利用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问题”如何设计,毕竟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优化历史教学。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开展问题式教学时,若想使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问题设计前应熟知教师和学生。问题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是教师熟知教材和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宏观融合、贯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有清楚的掌握。以必修二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例。这个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且线索清晰、完整,紧接着第一课1929―1933年大危机的爆发,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新政的施行――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深远影响。它在这一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所以教师教学时从学生和本章节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应是很轻松的。

2.问题设计应精心细心。怎样设计问题,设计什么问题,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层面和教学考纲要求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甚至连课堂效果也应做个预测。首先,在设计《罗斯福新政》这一章节问题时,应考虑到其在这一专题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在问题设置中应有所体现,如新政的背景和影响。其次,问题式教学的原则之一是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问题的设计效果应是激发、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比如关于新政的施行可设计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通过新政的背景来分析其实施的目的。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来分析、归纳新政五个方面的措施内容及其实施的目的。三是结合新政的措施探讨其特征“新” 在何处,实质如何。四是比较分析20世纪两位改革家并探讨归纳他们的成就,并说说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哪些优秀品质。这四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相关史料来佐证、归纳相关史实。尤其在归纳新政五个方面的措施内容时关于哪些是救济哪些是保障措施时学生讨论较激烈,这时教师的启迪、讲解非常关键。

二、精心选择提问的方法

在提问的内容设计好之后,首先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提问,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这也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处理。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走近历史、聆听历史。如在提问新政施行的背景时,展示《英国失业者》、《1930年美国失业者》、《大幅下滑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胡佛村”图片和资料,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通过这些信息学生更深刻体会当时大危机带来的危害及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了解新政施行的必要性。

2.比较法。 通过同类史实的对比,来增强、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如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新政五个方面的措施内容及其实施的目的时,可通过列图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加深学生γ肯畲胧┑睦斫狻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组建异质小组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探讨、质疑中激辩,通过辩论使学生在多边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如结合新政的措施探讨其特征“新” 在何处, 实质如何,这样通过探讨能更好理解掌握新政的内容和实质。

三、勤于反思提问的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探索问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选用应具有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应贴合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我们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否兼顾了不同学习梯度的学生需求,是否紧扣考纲要求。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切实发挥其功效。

2.问题的设置应适量。

第4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中的运用是现阶段发展的一个热点,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种不顺利情况,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以及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在现阶段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上的应用是极为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就是问题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实际的促进意义以及实际的发展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其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帮助教师教学,即由于学生进行的主动提问以及教师布置的问题使得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讨,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方向有作用;学生在主动的问题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于历史方面知识的研究以及学习,对于历史形成自我的认识以及独特的见解,其对于学生的将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还能够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方式得到改进,使得历史教学的意义以及实际内涵得以体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导致其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全部体现,其的发展也相应的受到限制,改变这一现象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有方向的进行改进。

2.发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具体措施

对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教学法中的教师位置存在不合理性、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以及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和使用存在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得到发展以及起到全面的作用。

2.1.问题教学法主导位置设置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确定的教学主导者就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此引起重视。问题教学法所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问题教学法所进行的主要步骤就是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此有一个相对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提出,即将自己在听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际的提出,在疑惑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进展以及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问题教学法的学生主导地位的确定使得学生重拾对于历史的兴趣。

2.2.改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对于现代各科的教学都有相应较为严重的影响,高中历史也是其中一门。高中历史的教学意义在于使得学生明史鉴史,从而对于国家以及世界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形成自我的历史观。因此,问题教学法在该门课中的发展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发展前提就是消除或者缓解传统教学观念以及传统教学法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对于问题教学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该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现展的需求,从而使得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使用重视起来。

2.3.教师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和应用

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认识存在相应的欠缺性,主要原因是问题教学法对于现在主导的教学法存在相应的冲击。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大,这样才能使得问题教学法的使用进一步发展。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学校安排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学习,从而重视以及理解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从而实际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实际信息的结合,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较为科学合理。从而使得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3.结语

第6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八年级学习路径历史思维

一、 “新的大一统”课例设计引起的思考和分析

在一次历史与社会教学研讨中,某位老师执教“新的大一统”一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其教学设计框架如下:

读一读:阅读书本第83―--87页,试一试:填写下列内容,自我检测预习效果。

1.公元前______年,_______、_______ 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2.公元前______年,_______ 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 ,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3. 西汉文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4.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5.汉武帝________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1)政治:颁布了“________”,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还加强________制度。

(2)文化:采纳了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的建议,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3)军事: 派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4)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两次派________出使西域;还对东南、西南等边远地区进行了开发。

想一想:如何认识汉武帝? 练一练:(略)

从新课程三维目标角度来分析,此教学设计凸显了“知识”目标,即从知识学习视角来设计预习、检测、思考、巩固等学习过程,强调了教材、课本内容在学生知识经验中占据的强势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在开展“如何认识汉武帝”这一环节时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历史学习路径设计,也就是从没有思维训练层面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操作训练,从思维层面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

二、 “新的大一统”教学片段设计与分析

(一)关于汉武帝――学习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专题论证

在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编著的《世界历史》一文中写道:“尤里乌斯凯撒、伊莉莎白一世、甘地和希特勒的名字提醒我们应注意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重要人物的关键性行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至为深远。”初中学生受知识阅历和能力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往往来源于影视、网络等媒体,对历史人物所作所为了解不全面,以至于容易对这一历史人物产生认识和评价上的偏激。因此在历史教学时,可按照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专题论证方法开展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认识和评述历史人物。

归纳论证是历史学习中所使用的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在“新的大一统”一课教材中,没有专门对“汉武帝”评价的篇幅,但它着重罗列了大量汉武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课中采用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专题论证法,即列举汉武帝一生的重大活动,对他作出简要评述。其思维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阅读材料,列举汉武帝经历或从事的主要活动。

材料: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名刘彻,公元前156年出生;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继位,汉代第四代第五个皇帝,在位54年(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

第二步,列出表格,对汉武帝的主要活动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尽量多样化,如按照事件领域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根据时间顺序又分为少年、青壮年、老年三个年龄阶段。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析对这些主要活动的看法。

经过上述一番阅读、列举、分类,学生已较全面了解汉武帝的主要经历和活动,从而可以透过这些史实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志趣、抱负或爱好,或分析出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步,综合归纳,简要评述 “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有抱负,感担当。作为一个杰出的封建君主,汉武帝聪明睿智,精通诸子学书及帝王统治之术。这一时期,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二)关于“张骞辞别汉武帝”图――学习用图像证实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上使用历史图像,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着重在培养用语言再建历史形象的能力,用图像证实历史问题的能力,用图像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材上的“张骞辞别汉武帝图”是一幅壁画,神态逼真,生动传神,我们可以它为载体,以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图像证实历史问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其学习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整理课本上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材上详细介绍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可通过列提纲、表格等形式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汉朝的认识: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统一的、强盛的朝代。

第二步, “张骞辞别汉武帝图”解图。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信息。

学生观察图像,不难找出下列信息:画面右侧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他举起左手表示送别,并注视着马前方的张骞,围绕在汉武帝身旁的是侍从,其中马前有一御者牵马,马后有一人为汉武帝打着华盖; 画面左侧,张骞跪拜向汉武帝辞行,身后两人手持代表使臣身份的信物――“节”。

2.根据图上这些信息,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汉武帝为加强与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共同抵御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彻底消灭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开通了丝绸之路。

3.根据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为什么汉朝实力雄厚?汉武帝前面的几个汉朝皇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汉朝雄厚基础;汉武帝即位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统一。

由此可见,当透过“张骞辞别汉武帝图”图片,借助论证、分析等思维方法,学生就能将形象特征与已经学过了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等联系起来。

三、结语

一堂课的思维导向,转化到学生层面就是学习目标。如“新的大一统”中,我们可以把思维目标定位为 “学会以人物为中心的专题论证”,也可以是“运用图像证实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讲解历史问题时关键是要把分析问题的思路理出来,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思考。

参考文献

[1]马雪芹. 《简评汉武帝的历史功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

第7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机会

学生从初中阶段升入高中阶段学习,师生都反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问题能比较喜欢积极踊跃的回答,并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向全班同学进行阐述,但不是在意自己的观点和答案结果的正确性。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评价历史留出时间和机会。经过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体验与反思,在此略陈己见,不揣浅陋,以求教于同行。

一、找准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激励学生开口说

高中学生身心的沉稳,不代表他们对事物没有看法,不代表他们没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中现有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历史课堂教学中让琐碎的史实归属于观点,用教材中的历史性观点对史实进行统领,使学生从历史的镜子中反射出今天的内容。在对历史的分析、理解和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研究价值与时代气息,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全员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如,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笔者用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鸦片的危害拉近了史实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禁毒展览的视频资料,然后让学生谈谈认识和体会,让学生对我国政府采取的禁毒措施发表看法,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如,开展禁毒宣传、会给个人、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我国为有效地给吸毒人员治疗,需要提高医疗水平等。笔者对学生合理的见解给予肯定。本课通过“有害”的教材上的观点,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励了高中生开口说的欲望,活跃了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评判历史留出空间和机会

历史本身就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客观世界史实是无法改变的。但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问题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看法是不可能雷同的。笔者尽量做到历史课上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的评判中来。抛开教师讲解的角度和教材中渗透的眼光,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历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笔者强调要从正反两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评价。

如,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对梭伦的评价。从颁布“解负令”,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国家机构这四大措施进行评价。

(1)梭伦改革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3)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4)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5)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存在局限性:(1)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第一、第二等级占有绝对优势,下等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2)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拥有世袭土地,世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延续。(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笔者及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诊断:指导学生评价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是避免以偏概全,评价中需实事求是;三是评价要尊重历史;四是史论结合、层次分明,从多方面展开叙述,论证自己正确的观点。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总结的这几种方法还是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课堂效果的。笔者认为,教师只要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多参与,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洪越.历史教育应落脚于“思想”与“现在”.历史教学参考,2007(12).

[2]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历史教学,2009(12).

第8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新课改的精神都在逐渐深入人心。正是得益于此,新课改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新课改的许多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以致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三维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制订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面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较为模糊,难以进行定量考核。导致许多教师仍然秉持唯成绩论,只盯住学生的分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做得不够,致使三维目标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教材的利用不尽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既往的通史体系,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与此同时,新教材还引入了许多新概念、新材料和新观点。这种全新的教材体系,体现了新课改的教材观,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与此同时,全新的教材体系,也对一线教学工作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为既有的教材体系被打破后,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也要进行重新构建。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然而,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仍按照老办法,将教材奉为圭臬,使之成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和出发点。在新课改之前,这种做法问题还不大。但在新课改之后,就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由于新的教材体系缺乏整合,许多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许多学生觉得历史太散碎,很难学,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新课改推行以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被引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根本不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主体仍被教师所占据,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从而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改进,也成为新课改继续深入的重大障碍。唯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打破思维定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尤其是要摆脱唯成绩论的影响,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获得同步提高。而在学校的领导层面,要制订相应的量化标准,增强三维目标的可操作性,避免三维目标的要求流于形式。

2.灵活使用历史教材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整合,使之形成完整而又清晰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有必要,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对于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对于不合理的地方予以删除。唯有如此,才能让教材充分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3.创新教学模式

搞好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是要靠广大教师的主观努力。二是要靠领导层面的强力推动,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考核机制,只有具备了制度层面的支撑,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期间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然后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将新课程改革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馨月.锦州市区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渤海大学,2014.

[2]唐岸映.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第9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通过多年对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个理想的成绩的。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威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二、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注重激励性教育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而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新课标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必然趋势。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目标导向性的激励性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课节目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和明确教学目的、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2.制定中长期目标,建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制定期中或期末的成绩目标,可把一个你认为各方面都值得你重视楷模、时刻激励自己的榜样形象作为行动的动力和方向,将头脑中的榜样形象具体化,形象越清晰,榜样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

2、注重有效利用历史影视资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最求有效性成为考察教学效果的形式之一。有效教学即“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高中历史课程越来越提倡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影视资料,优秀的影视资料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历史,甚至能够还原历史场景,学生通过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宏伟壮阔的历史画面、曲折细腻得历史情节直接触摸历史,走进历史,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教学。利用影视资料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可以在短短的两三分钟之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改造,使其符合高中生的心里特征,并且加以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使历史只是由高深变得浅显,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逐步发展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3、注重学习组织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讨论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理论上讲,讨论学习相对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学习方法,是对传统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与广中的有效补充。但是,在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存在讨论形式单一的问题。长时间以来,分组模式固定、分组成员固定、讨论形式固定.造成学生对问题探讨的热情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因此,在组织模式的设计中,形式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实用的组织教学形式。

整合法。学生们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独立的思考,说说每个人自己的看法观点,再一起将这些观点整合起来,形成小组一致的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到每个人都围绕问题进行了思考。

补充法。补充法可以针对一些错综复杂的难点问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依次让其他成员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补充完善,逐渐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对知识本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提问法。当然,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学习中,传统的提问法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不过,提问时可以丰富提问的形式,变老师向学生提问的传统模式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甚至是学生设计问题向老师提问等。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培养他们的思维模式,由单纯的接受与回答变为主动的提问探寻。

参考文献

[1]吴志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界2012(2)

[2]李晓梅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0(41)

[3]王锋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1(5)

[4]崔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下2012(6)

[5]赵麦浪论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6]张晓利浅谈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1(3)

[7]谭汝珍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