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目标成本管理精选(九篇)

目标成本管理

第1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成本是企业为谋求当期或未来潜在收入发生的耗费。从管理角度来看,根据产品成本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根据成本的效益属性,可将成本划分为产品制造成本、经营管理成本和社会福利成本;根据成本的时间属性,可将成本划分为当期成本和未来成本。目标成本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上述不同角度分类的成本支出进行量化、目标化和责任化。

笔者认为,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首先应完善如下基础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五定、两完善、一提高”。“五定”指:(1)定额。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定额体系,包括产品用料定额,制造工时定额,工装、工具等低耗定额,维修成本定额及部分工作定额等,并严格执行定额制度。(2)定量。企业对于当期及未来成本支出要强化预算、定量管理。(3)定点。管理同样存在效率与成本的取舍问题。根据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首先要确立影响成本的因素,再根据责、权相结合的原则,将成本控制重点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形成单项成本控制点,使成本管理收到效率、效益双高的效果。(4)定时。即建立成本信息的定时收集处理、交流分析与报告制度。这是保证及时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基础。(5)定员定编。研究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定员、定编,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决定企业管理成本和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因素。“两完善”指:(1)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系统的信息档案资料。一类是外部信息系统资料,包括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及变化,国际国内同行状况,资料供应状况和价格水平,以及相关的行业经济发展等资料。另一类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包括业务经营活动信息系统,成本、价格信息系统,定额与物料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系统。(2)完善全面预算系统。全面预算分为三部分:一是业务预算,包括销售、生产、采购供应预算,劳动工资预算;投资性预算如技改预算,职工培训与企业形象创建预算,产品、工艺开发与试验预算;社会福利预算等。二是财务预算,包括税利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财务收支平衡预算等。三是专项预算,指对企业不经常涉及的业务根据专门决策事项临时编制。“一提高”即全面提高人员素质。企业现阶段除急需培训既懂技术、懂经济,同时又精于管理的全面管理人员外,还须举办各种层次的学习班,提高全体职工的成本管理知识,加强其参与管理意识,逐步使目标成本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自觉行动。

其次,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1)归口分级管理原则。目标成本应按职能部门归口,分厂部、科室或车间、班组三级管理层次下达指标,进行控制。(2)可控性原则。分解下达的成本目标,必须是责任部门事前事中能控制的。(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增强成本控制的刚性,企业在赋予各责任层次单位相应权利的同时,应将成本控制的责任与各层次人员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实行产量、业务量、工作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成本与职工收入复合挂钩的责任制。(4)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原则。要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处于经济与技术最优组合的状态,使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5)决策性原则。一切项目的成本支出必须依照决策程序进行目标成本决策后方可实际执行。再次,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的、全方位的管理,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才能使各层次人员协调一致地工作,可靠地实现目标。目标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分三个层次:(1)决策层。由厂部成立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以厂长为组长,其他副厂长及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财务负责人任副组长,构成核心决策层,小组其他成员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决策参与层。决策层负责审查批准企业的未来成本目标、年度成本总目标以及专门预算项目成本目标。(2)管理组织层。其任务是负责目标成本管理的组织、协调、分解、分析、考核。它由各职能部门或专门项目的负责人以及财务、工艺、研究所、生产部门负责目标成本日常管理的主要人员组成。目标成本管理日常机构设在财务部门。(3)实际执行层。由各班组、工段或科室成本专管员、项目负责人构成执行组织层,对目标成本进行执行控制。执行操作层由全体员工构成,是成本管理目标的直接实现者。

另外,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1)目标成本的预测与制定。要经过信息综合,根据企业中长期经营战略与计划,分中长期和年度两部分(由厂长主持)编制未来成本目标预算草案。根据市场盈利水平,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及发展规划,以年度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为基础确定年度目标利润,经过综合测算平衡,编制年度、当期成本目标总预算草案(由总经济师主持)。专门决策事项和日常决策事项应由发起人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预测分析,编制目标利润和成本草案。(2)目标成本决策。目标成本控制的日常决策程序,依照《完善财务收支审核的规定》与《关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3)目标成本分解与落实。未来成本和年度当期成本目标草案,送交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审定修订后下达执行。由总经济师主持将成本项目横向分解到各归口管理部门,然后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目标成本控制重点,再按可控性原则以长期预算、年度预算和季度预算形式,由财务部门会同管理组织层各部门将有关项目的目标成本分解到位,最后由管理组织层将目标分解下达至实际执行层。(4)目标成本报告、分析与修订。要建立目标成本的定期报告与分析、专题报告与分析制度。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表式的设定要系统化、固定化,专题分析要专题报告。(5)目标成本考核。根据目标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度,由总经济师组织对责任部门进行定期考核,对专门项目进行专项考核,并将目标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相结合。

在此,笔者还就目标成本的控制提出几项主要措施:(1)实行费用限额制度。可控费用的归口管理单位,在费用超出限额后将无权办理新用款手续。(2)控制采购费用、降低储备成本。运用A、B、C分类法,对A、B类材料实行重点控制,实行择优定点采购、限价采购、或经济批量采购,对储备成本实行限额控制。(3)挖潜节约、降低制造成本。要严格限额领料制度,创造条件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制度;优化劳动组合,合理制定工时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工时费用;均衡生产、经济批量投入,合理控制生产资金占用量;强化质量成本核算,严格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器的物耗成本。(4)改进产品及制造工艺设计、研究材料代用等问题,降低产品设计及制造成本。(5)多渠道扩大销售,减少成品积压,实行成品资金限额、销售广告费用比例包干制度,以及货款回笼责任承包制度。

第2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目标管理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97-01

一前言

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如何扩大收入和降低成本。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目标管理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潜力和发展规划,综合测算确定目标利润后,以目标利润约束成本支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综合的特征,强化成本的超前管理。自从2004年以来,公司对生产准备系统实施目标管理,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实行细化管理,针对每一套工装进行工装定价、成本核算,而我认为,这只是目标管理的雏形,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重点是确定利润之后的成本控制。成本是企业为谋求当期或未来潜在收入发生的耗费。从管理角度来看,根据产品成本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根据成本的效益属性,可将成本划分为产品制造成本、经营管理成本和社会福利成本;根据成本的时间属性,可将成本划分为当期成本和未来成本。目标成本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上述不同角度分类的成本支出进行量化、目标化和责任化。

二工装目标管理目前现状:

当前的工装目标管理,我认为,源头的定价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下边的目标成本控制环节就有点问题了,成本随机发生,随机记账,而且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去管理控制,完全是一个松散的局面。这样一来,对于目前的管理现状,成本不断加大,利润而呈现负值。开头的工装定价反过来成为一道枷锁,而显得多余。

三解决工装目标管理主要措施

(一)我认为,实施目标管理首先应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工装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五定、两完善、一提高”。“五定”指:(1)定额。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定额体系,包括工装用料定额,制定工时定额,工具等低耗定额,维修成本定额及部分工作定额等,并严格执行定额制度。(2)定量。工装各单位对于当期及未来成本支出要强化预算、定量管理。(3)定点。管理同样存在效率与成本的取合问题。根据中央型和效益型原则,首先要确立影响成本的因素,再根据责、权相结合的原则,将成本控制重点分解到有关部门,形成单项成本控制点,使成本管理收到效率、效益双高的效果。(4)定时。即建立成本信息的定时收集、处理、交流分析与报告制度。这是保证及时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基础。(5)定员定编。研究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定员、定编,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决定企业管理成本和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因素。“两完善”指:(1)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系统的信息档案资料。一类是外部信息系统资料,包括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及变化,国内同行状况,资料供应状况和价格水平,以及相关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等资料。另一类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包括车间经营活动信息系统,成本、价格信息系统,定额与物料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系统。(2)完善全面预算系统。全面预算分为三部分:一是业务预算,工装预算包括工装生产、材料采购供应预算,劳动工资预算;职工培训与单位形象创建预算,产品、工艺开发与科研预算;职工福利预算等。二是财务预算,包括;利润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财务收支平衡预算等。三是转向预算,指对单位不经常涉及的业务根据专门决策事项临时编制。“一提高”即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各单位现阶段除急需培训既懂技术、懂经济,同时又精于管理的全面管理人员外,还需举办各种层次的学习班,提高全体职工的成本管理知识,加强其参与管理意识,逐步使目标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自觉行动。

(二)实施目标管理的成本控制应遵循如下原则:(1)归口分级管理原则。目标成本应按智能部门归口,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管理层次下达指标,进行控制。(2)可控性原则。分解下达的成本目标,必须是责任部门事前事中能控制的。(3)则、权、利相结合原则。为增强成本控制的刚性,公司在赋予各层次单位相应权利的同时,应将成本控制的责任与各层次人员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实行产量、业务量、工作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成本与职工收入复合挂钩的责任制。(4)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原则。要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处于经济与技术最优组合的状态,使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5)决策性原则。一切项目的成本支出必须依照决策程序进行目标成本决策后方可实际执行。

(三)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的、权全位的管理,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才能使各层次人员协调一致地工作,可靠地实现目标。目标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分三个层次:(1)决策层。由公司成立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以公司有关部门核心决策层,生产准备处领导小组为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决策参与层。决策层负责审查批准工装各单位的未来的利润目标、成本目标。(2)管理组织层。其任务是负责目标管理的组织、协调、分解、分析、考核。它由生产准备处各室组成。(3)实际执行层。由各班组、工段或车间成本专管员、项目负责人构成执行组织层,对目标管理进行执行控制。执行操作层由各工装单位全体员工构成,是成本管理目标的直接实现者。

(四)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1)目标成本的预测与制定。要经过信息综合,根据公司生产任务,编制年度目标预算草案。根据车间盈利水平,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以年度计划和生产计划为基础确定年度目标利润,经过综合测算平衡,编制年度、当期成本目标总预算草案。生产准备处职能科室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预测分析,编制目标利润和成本草案。(2)目标成本决策。目标成本控制的日常决策程序,依照《完善财务收支审核的规定》与《关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3)目标成本分解与落实。年度成本和当期成本目标草案,送交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审定修订后下达执行。然后根据重要n生原则,确定目标成本控制重点,再按可控性原则以长期预算、年度预算和季度预算形式,由财务部门会同同管理组织层各部门将有关项目的目标成本分解到位,最后由生产准备处将目标分解下达至实际执行层。(4)目标成本报告、分析与修订。要建立目标成本的定期报告与分析,专题报告与分析制度。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形式的设定要系统化、固定化,专题分析要专题报告。(5)目标成本考核,根据目标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度,由生产装备处对各车间进行定期考核,对专门项目进行专项考核,并将目标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相结合。

(五)我就目标成本的控制提出几项主要措施:

(1)实行费用限额制度。可控制费用的归口管理单位,在费用超出限额后将无权办理新用款手续。(2)挖潜节约、降低制造成本。要严格限额领料制度,创造条件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制度;优化劳动组合,合理制定工时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工时费用;均匀生产、强化质量成本核算,严格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器的物耗成本。(3)改进产品及制造工艺设计、研究材料代用等问题,降低产品设计及制造成本。

第3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一、目标成本的制定思路传统的目标成本计算方法是采用成本加

上目标利润来制定产品价格,其理由是企业必须获取足够的收入以补偿全部成本并创造利润,我国多年来就是使用这种定价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传统定价方式的不合理表现得愈加突出,它既没有考虑到成本产生的科学性把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浪费”从成本中剔除,也没有考虑到顾客能否愿意接受,就把生产企业需要获得的利润强加到顾客身上,形成其必须支付的价格。这样制定出的产品价格,其结果只能是产品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

创新思维下的目标成本计算方法即考虑到产品组成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兼顾到顾客的选择与需要。它是建立在模式市场的基础上,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目标价格扣除企业补偿经营成本边际贡献的目标利润,而倒推出的目标成本,从这一角度来说目标成本又可以理解为“顾客容许成本”或“市场价格驱动成本”。相比于传统方法而言,这种方法考虑了产品质量、性能及市场定位,使产品更具生存力和竞争力。

二、目标成本的计算程序

    1.搜集市场信息,确定模式市场

    产品能够在市场中生存,被顾客所接受,是因为它提供了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性能及服务价值。通过确定市场定位和产品要求,了解对手情况,把产品放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从而确定出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

2.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指标

    目标利润是指产品批发提供的用来补偿企业经营成本的边际贡献。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其目标利润是不同的,不同的资本来源也对目标利润有一定的影响,其最终都体现在目标成本之上

3.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构成

对目标成本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目标成本包括产品设计、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三个阶段一狭义的目标成本仅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负担的合理成本。

三、目标成本的控制指标

目标成本首先是行成本,目标成本还应陔是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它是汇合企划、生产、销售各环节信息.通过精确的调查,专业的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基本上排除了管理失误硬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合理因素,是一种应该或必须发生的成本:成本分为材料、丁资、可控费用。’i个部分,对各责任部门分解考核

1.直接材料的目标成本

直接材料的目标成本可视为目标变动成本,它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单位产品的消耗材料成本,它包括合理的消耗损失。对于具有连续性生产的化T企业.前道工序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后道工序的生产原料,所以要逐步制定每个产品的目标变动成本消耗材料的价格可以是下一季度原料的预计进料成本,也可以是上一工序产品的内部结算成本。

2.工资目标成本

作为一种分配杠杆,工资最能有地增强生产者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节能降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做法习惯把工资分为直接人工、检修人工和管理人工,但它不能直接反映由于降低成本,节耗消耗而获取的利益。针对部分企业“重产量轻成本”的传统思维,可以把工资划分为产量工资和成本工资两大块,及时根据其变动成本和可控制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联动考核,使职工直接感受到由于节约成本而带来的效益,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

3.可控费用

在车间制造费用中剔除折旧、大修、保险等不能控制的费用部分.剩余部分叫做可控费用,它由维修费用、材料消耗、工具劳保等部分组成,因其具有可以操纵控制的特征,也是责任单位完善管理、节能降耗的潜力挖掘点。对于这一指标,财务部分应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目标成本指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但为维护各责任单位利益,保持其主动参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各单位的成本考核指标还可设立调整事项,对因外界不可抗拒力给责任单位目标成本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整。

第4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目标成本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概念,阐述了我国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比突出了目标成本管理之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成功案例为契机,具体提出了此种管理方的推行步骤及推行过程中的建议,从而论证了该方法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企业要想在竞争浪潮中扬起风帆,其战略路径不外乎两条:一则产品差异化,二则成本领先。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和造型的模仿跟进,使竞争者间的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目标为出发点,以企业利益和社会福祉为落脚点,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达成企业目标。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产生背景

成本,是为各企业竞争的根本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其对成本控制力的大小,竞争力的概念植根于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进而提高在世界市场竞争优势的问题备受关注。虽然我国曾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以此获致国外高端技术,但后起国家劳动力价格的降低及竞争力的加大,使其正逐步成为我国在世界竞争中不容小觑的对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原有的经营理念已陈旧不堪,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目标管理体制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推行过程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是系统的过程,需组织内部跨职能部门责任的落实、需与产品价值链各相关利益体协调,需建立适合发展的科学成本管理模式,以迅速降低成本,应对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笔者分析得到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1 准备工作

制定量化合适的标准,做好财务、工序、物资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费用。

做好准确的原始记录及定额损耗与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工作,为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及相关财务和成本的管理制度,调动全员参与管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选拔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工作的严格培训。

组织专门小组建立奖惩机制,以监督检查成本规划的落实。

2 预测与计划

根据与成本相关的各种数据及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搜集掌握信息资料,查阅企业历史资料,进行市场调查,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力,建模,对产品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制定在合理范围波动的价格。

初步测定目标成本后,综合衡量选择以制定最佳方案,并据此具体规定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支出的各项成本、费用,提出为达目标所可能采取的措施。

3 分解与实施

对作业成本进行基础性归集和分配,完成目标实现的主体性工序:

确定好目标成本后,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结构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对其按管理层级或产品价值链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位。

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在横向与纵向层级间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资料传送,定期汇总各责任人的成本控制完成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管理。

建立成本经济考核网络,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如实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消耗,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利用各期企业的实际损耗和补偿价值情况,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

加强管理过程中各项指标比例的效益化,理顺各成本费用问的勾稽关系,吸取同行业的经验,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4 分析与考核

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等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水平,及国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对比,分析成本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研究成本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设置成本-费用考核表,坚持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将各责任单位的实际成本、费用与指标按成本项目和销售成本率对比,计算成本、费用升降数额,并计入目标落实情况表中,完成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评定和考核工作;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监督机制,明确制定财务的内部管理权限,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与预算控制制度,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分清各责任单位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防止成本超支或节约的相互转嫁,并在年终由综合目标管理考核部门汇集、公布考核结果。

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的责任与各层次人员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严格考核,针对各自的考核结果奖罚兑现,以促使各责任部门积极改进工作。

三、结论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削减成本不只是建议,也是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成本控制也不只是建议,更是企业的战略概念。只有全员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低成本优势战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尽管其探索之路可能漫长,但它会让今天的成本变为明天的利润。相信随着我国的加速发展,我国企业必将开创成熟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杨新刚:目标成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与成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相关概念扩充,2009(24).

[2]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5~45.

[3]肖凯

第5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1、目标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法

在美国,传统成本的降低与目标成本是明显不同的。请看下图表的第一栏,传统成本方法始于市场研究,将消费者需求融入产品规范中,然后公司开始产品设计和工程,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在这一阶段,产品成本不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师和设计师确定了产品的设计后,他们才估计产品成本(Ct),这里下标t表示根据传统思维得出的数据。如果估计的成本被认为太高,那么将修改产品设计。为了得到预期的边际利润(Pt),需要用期望售价(St)减去估计的成本。边际利润是期望售价和估计的生产成本之差。下面的方程式表示了这层关系:

图表比较美国传统的成本降低法和日本成本降低方法的过程

美国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

日本的目标成本法

通过市场研究确定

消费者需求

通过市场研究确定

消费者需求和价位

\

\

产品规范

产品规范和设计

\

\

设计

目标售价(Stc)

\

(和目标销售量)

工程

\

目标利润(Ptc)

供应商定价

\

=

目标成本(Ctc)

估计成本(Ct)

\

(如果太高,返回到设计阶段)

预期的边际利润(Pt)

=

价值工程供应商定价压力

(为了减少成本,价值工程和供应商

定价压力都会被使用,它们是目标

成本法的组成部分)

期望售价(St)-

估计成本(Ct)

\

\

制造

制造

\

\

期间成本降低

持续地成本降低

资料来源:这是F.S.Worthy在“Japan''''sSmartSecretWeapon”(原载Fortune,August12,1991,pp.72―75)中一个表的修改版。

Pt=St-Ct

另一种广泛应用的传统方法,成本加成法,期望边际利润(Pcp)加上期望产品成本(Ccp),这里下标cp表示用成本加成法得出的数据。售价(Scp)仅仅是这两个变量之和。这层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Scp=Ccp+Pcp

在两种传统方法中,产品的设计者都没有试图达到实际的成本目标。

在目标成本法中,确定产品成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与传统成本法有显著的不同(见上图表第二栏)。虽然在初始阶段,通过市场研究确定消费者需求和产品规范在表面上与传统成本法类似,但实际上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首先,目标成本法下的市场研究与传统方法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更准确地讲,一旦在较早的市场研究过程中消费者的信息被获得,这种信息收集将在整个目标成本过程中持续进行。第二,鉴于在制造过程中改变设计非常昂贵,为尽量减少在制造过程中更改设计,在产品的规范和设计阶段将花更多的时间。第三,目标成本法使用完全生命周期概念可使产品的拥有者在产品的有效寿命内成本最小化,即不仅仅考虑最初的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处置成本。

在这些初始步骤后,目标成本法的过程特点更突出。下一步确定目标售价和目标产品销售量时,有赖于公司对产品给予消费者的价值的判断。目标边际利润是从基于销售回报率的长期利润分析中得出。由于销售回报率与每个产品的利润率紧密相连,因此它是广泛使用的指标。目标成本是目标售价和目标边际利润之差。(请注意下标tc表示用目标成本法得出的数据)。目标成本法的这层关系可用如下方程式表示:

Ctc=Stc-Ptc

一旦目标成本被确定,公司必须确定目标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价值工程过程就包括对产品的每个组件进行考察,看是否存在在保留产品功能、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设计要更改,生产中的原材料要更换,制造过程要改变。例如,产品设计的更改意味着用的零件更少,或者在可采用通用件时,减少专用件的使用。在能最终确定目标成本以前,价值工程可能要重复几遍。下图表是一个如何计算目标成本的简单例子。

其他两项特点刻画了目标成本法的过程。第一,通过全过程、跨职能的团队指导这一进程。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组织的内外两方面,代表着整个价值链。例如,这样的一个团队由来自组织内部的人(譬如设计工程、制造操作、管理会计和营销)和来自组织外部的代表(包括供应商、消费者、分销商和废旧处理商)所组成并不罕见。

图表一个目标成本法的例子

在做过市场研究后,Illumina公司决定生产一种新的照明器材以弥补它户外照明产品线的不足,根据估计,这种新的照明器材能以目标售价$20售出,估计的年目标销售量为100000个照明器材。Illumina的目标销售回报率为20%。目标成本的计算如下:

目标销售额(100000个器材×$20)

$2000000

400000

减:目标利润(20%×$20/单位×100000单位)

100000个器材的目标成本

$1600000

每个器材的单位目标成本($1600000/100000个器材)

$16.00

第二个特点是在计算目标成本时供应商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需要降低特殊组件的成本,厂商需要询问它的供应商降低成本的渠道。对提出大的成本降低建议的供应商,公司可能有奖励计划。然而,有的厂商已经开始应用一种被称之为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供应链管理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发展合作、互惠和长期的关系。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例如,正像买方和卖方之间开展信用一样,怎样解决成本降低的决策也可以通过买卖之间经营的各个环节开展信息共享来实现。买方甚至可以破费在某些业务问题上培训卖方雇员,或者卖方也可派遣人员加入到买方的工作中去,以便了解新产品。这样的互动与以短期、敌对为特征的传统买卖关系是有明显区别的。

应用目标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目标成本法具有某些明显的长处,但在日本,一些目标成本法的研究指出,在实施这套系统时也存在潜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为集中力量达到目标成本而转移了对公司整体目标的其他要素的关注时。下面是几个例子:

1.涉及目标成本过程的各个部分之间起冲突。通常为了保证时间进度和降低成本,公司给转包商和供应商施加过大的压力,这样将导致转包商的疏运和破裂。当组织的其他成员没有成本意识时,设计工程师会变得烦躁不安,他们认为为了从产品成本中挤出几便士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努力,而组织的其他部分(行政、营销、分销)则在浪费美元。

2.许多在应用目标成本法的日本公司工作的雇员,在要达到目标成本的压力下,都有绞尽脑汁的经历。绞尽脑汁的明证是设计工程师。

3.虽然目标成本可以达到,但为降低成本的价值工程反复循环可能使开发时间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晚了。对某些类型的产品,六个月的晚上市可能比少许的产品成本超限代价大得多。

公司可以找到管理这些因素的办法。但有兴趣应用目标成本过程的公司在试图应用这种成本降低方法之前应有所警醒。MACS设计的行为构件——?特别是对雇员进行激励而不是让其筋疲力尽——?是应该仔细考虑的。尽管有这些批评,目标成本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能为工程和管理人员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最好手段。

日本公司应用目标成本法已经多年了。日本Kobe大学为此做过一次调查,返回的问卷表明,100%的运输设备制造商、75%的精密设备制造商、88%的电子制造商和83%的机器制造商声称他们在应用目标成本法。这样广泛应用的促进力量正在衰减,因为适时制造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可实现效率的增加。日本人确信,如果将注意力从成本降低转移到RD&E阶段,不论是在制造还是在服务成本方面,可进一步得到效率的增加。

应用

Boeing飞机公司应用目标成本和价值工程节约成本

Boeing在应用目标成本法上被认为是相当成功的。下面是Boeing的项目和应用目标成本法得到的结果的一个表。

项目

结果

737飞行驾驶舱电子管

90%经常成本的减少

79%零件数量的减少

737/757边壁面板的组装

每架飞机节约$14700

45%零件数量的减少

737#1窗户更换

所有时间从12小时减少到4小时

737登机门操作杆

改进门杆

737-X储存箱支撑

50%成本的减少

第6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目标成本;产品定位;限额设计;总体可控;动态管理

随着房地产竞争日趋加剧,应对复杂的地产形势和将来发展趋势,要向管理要效益,保证成本的支出获得最大效益,以经济合理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房地产成本管理控制成为重中之重。而只有做好成本控制中的目标成本管控才能形成行业成本优势来迎接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本文从房地产目标成本形成、问题分析及解决入手进行研究,为房地产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1 房地产目标成本概念及现状存在问题

目标成本顾名思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合成中心全体人员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房地产的目标成本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内的全过程成本, 遵循成本的“总值可控、动态管理”。

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主要包括开发期内完成房地产产品开发建设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在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中,土地费用为市场招拍挂形式确定,公共配套费用为各地市缴费标准,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开发税费均根据国家及房产开发公司标准执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根据市场招投标及开发全过程工程控制为主,在房地产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1 房地产用地规划时对业态规划模糊,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导致效益降低。例如:像城市综合体等多业态项目,业态规划时未分析市场的销售及业态成本情况,导致了产品建造后销售惨淡及利润降低。

1.2 方案、深化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标准化程度较低,设计满足不了施工及销售要求,产生了大量成本浪费情况,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准确性。

1.3 实施阶段设计变更、签证较多影响了目标成本的可控性。

2 目标成本存在问题分析

房地产业一直为国家朝阳产业,前几年有可观的利润。随着国家调控及市场的激烈竞争,房地产效益不断缩水,问题也逐渐暴露。许多房企也由原来“核算型”企业(做了再算)向“价值创造型”(算了再做)企业转型。现针对以上房地产各阶段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中,现展开进行分析如下:

首先,在房地产用地规划阶段,因业态分类模糊导致了利润的降低,许多房地产公司拿地后便考虑立即进行开发并达到预售条件,往往对用地规划阶段成本把关不严,随意对业态进行规划,不考虑效益最大化。这就使许多项目没有经过考察论证就急于规划报批,致使房地产目标成本前期便处于“粗放式”状态,最终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销售、成本压力骤增。

第二,方案图纸及施工图纸设计阶段,许多房地产公司因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限额设计,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没有较好的设计成本团队,导致了目标成本的不可控制。

第三,施工阶段因为项目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图纸设计的错、碰、楼等现场导致了施工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及签证。

经过考察诸多房产项目,以上几方面对目标成本影响效果所占的比例如下:第一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75%~80%。第二项本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约为15%~20%。第三项施工图设计结束至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成本控制效果约为5%以内。

3 目标成本控制需采取的措施

3.1 项目产品定位清晰明确,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概算版”

首先,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尤其像城市综合体的多业态项目)充分调研当地地产市场,调研各业态的销售情况,应用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结合市场需求对不同业态建筑面积的合理配置,建多少高层、多层、商业、别墅、花园洋房;配置那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获得最大销售额。

其次,根据本地区需求情况采用不同产品进行比例搭配及确定交房标准。参考往期类似业态成本情况(其中包括配套费用、建安成本、各项开发税费等),将各不同业态进行组合,并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及成本支出测算),选取满足“效益最大化”的业态搭配比例。业态比例及初步交房标准出具后,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第一版—成本“概算版”。

3.2 方案的设计比较,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

各业态搭配比例及目标成本“概算版”确定后,对业态和户型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单体平面和户型;通过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户型和户型搭配从而获得最大得房率和销售面积,并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合理成本。此阶段对交房标准已基本确定,根据扩初方案进一步将目标成本“概算版”细化。

3.3 施工图设计及深化阶段,确定目标成本“预算版”。

施工图设计阶段将价值工程及限额设计两者相结合。

首先,根据价值工程,做好房屋建造标准。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达到产品适当的价值,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房地产价值工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不变,成本下降。(2)功能大幅提高,成本略有增加。(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4)功能略有降低,成本大幅降低(5)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在价值工程体系中选取适合本项目价值体系,并确定房屋建造标准。

其次,项目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凡是能进行定量综合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确定,要充分考控制建筑设计标准,控制单体工程配置标准;比较外墙保温材料和作法,门窗材质、标准;外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室内不同公共部分装修标准、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在满足必要使用功能的同时成本最合理。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在限额设计中结合价值工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确定合理功能。

第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细节,对土建、水、电、暖专业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比较,例如:人防工程决策、土建车库与机械车库的技术经济比较、电梯、空调的配置方式、基础形式、主体结构形式、挡墙形式等等。在设计细节上满足后期使用功能,同时在此阶段应选择业务实力强的设计院进行设计,保证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

施工图经过深化及内部审核后,需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介入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材料暂定价,编制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二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编制完成后进行招投标工作,并与投标单位进行工程量及组价的核对,最终完善目标成本“预算版”确保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内容明确,目标成本“预算版”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3.4 项目实施阶段以目标成本“预算版”来指导工程施工及招投标工作,通过后期成本动态管理及决算管理形成目标成本第三版—目标成本“决算版”。

项目实施阶段原则上不能突破目标成本“预算版”的各个子目,如有突破,应根据金额大小向成本管理委员会各个部门说明,在过程中时刻调整(增减)目标成本。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应提高素质及责任心,基本杜绝变更、签证,保证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同时项目结束后,将各总分包工程及设备供应结算进行梳理,最终形成目标成本第三版“决算版”,作为与目标成本前两版本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计入最终绩效考核及成本后评估。

参考文献

第7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 目标成本管理 应用

近年来,随着供需矛盾加大,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及矿石资源约束的加剧,我国钢铁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考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成本管理以“市场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作为企业各个管理环节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成本的改善,对企业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和提高成本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内涵

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价格的预测和目标利润为起点,“倒算”得出市场可接受的成本水平即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公式是:目标成本=目标价格-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的达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次的循环都是通过各种措施对各个环节的一次“挤压”,直至目标成本实现。目标成本的达成循环如下图1所示:

图1 目标成本达成循环图

二、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2008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市场骤变的环境下,钢铁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暴露出了一系列与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企业快速走出困境,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优秀经营业绩的关键。

1.成本管控周期滞后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推行年度预算和季度滚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市场波动较小的情况下,季度成本预算可以根据最新的前提,对年度预算进行修正,引导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适应环境变化。但金融危机以来,常常出现季度预算执行一个月后,企业的产品价格等主要生产经营前提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季度成本预算的水平已不能反映现时生产经营环境下的成本水平,无法支撑公司决策和指导现场生产。

2.专业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支撑有待加强

成本管理需要营销、采购、设备、能源等各专业管理部门的参与策划和推进,由于以往预测周期较长,预测期前提的变化趋势较难把握,各专业管理部门参与公司成本预算管理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专业部门有关预测前提的制定缺乏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基础,公司层面对专业预测前提条件的审核力度不够,预测精度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控的效果。

3.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缺乏市场驱动

标准成本虽然反映了企业产品的真实成本需求,有效减少了企业内部的低效和损失,但标准成本没有考虑外部市场对成本的“可接受度”,尽管企业成本水平在纵向维度上不断改善,但由于没有引入市场价格机制,企业的成本水平控制在标准成本水平之内,也未必能够确保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的驱动,减弱了公司各项成本改善工作的力度及成本管控对市场的应变性。

4.成本改善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深挖成本改善潜力是企业提升成本竞争力的一项持之以恒工作,钢铁企业成本改善项目的设立与市场变化的结合度较弱,一般以上一年的成本水平作为标杆进行成本改善项目效益贡献的计算基准,成本改善项目目标的挑战性不高;另外,成本改善工作重项目设立,轻过程管理,成本改善任务没有层层分解和落实到每位员工,员工没有感受到市场的压力,成本改善工作缺乏项目支撑体系和组织体系保障。

三、宝钢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

2008年,宝钢以“市场倒逼”为核心思想,推行了基于标准成本的目标成本管控模式,根据市场形势和目标利润的要求,按月制订和下达目标成本,建立目标成本分解落实支撑体系,并通过成本标准的滚动修订,固化前期成本下降的成果,使公司的成本管控进入良性循环。

1.专业管理部门协同,缩短成本管控周期

依托营销、采购、生产制造、设备、能源等专业管理优势,紧贴市场形势,按月制订和下达目标成本,解决了以往成本管理周期过长,与市场偏离较大,管控时效性差的弊病。首先,根据营销部门提供的销售价格预算和公司目标利润预测,采用倒算法确定公司预算期内的目标成本总额。其次,根据产量计划、原燃料使用计划、能源介质用量计划、检修计划,维修费用预算等一系列前提及成本标准的修订,编制公司的分工序、分产品的成本预算及公司总成本预算。最后,目标成本总额与成本预算的差额在生产厂、设备维护、管理服务、营销环节进行分配,使公司的月度成本预算水平满足目标成本的要求。

2.目标成本管理与标准成本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和促进

目标成本管理与标准成本管理有机结合,取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在目标成本制定环节,将市场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与基于现有工艺、技术规范等真实成本需求的标准成本有机结合和综合平衡,使目标成本的制定相对科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前期目标成本落实过程中实现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提升、工艺改进和费用下降的成果在本期成本标准的修订中予以固化,实现了成本改善的良性循环;在目标成本分析和评价环节与标准成本管理相结合,目标成本管理的责任中心与标准成本制度下标准成本的制定、实际成本的收集和成本分析的责任归属相吻合,便于目标成本的归集、分析和评价,有效提高了目标成本分析的深度和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月度成本标准审定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月××成本中心成本标准修订审定分析样表

3.建立全员、全方位的目标成本落实体系

表2 炼钢厂目标成本落实过程

以市场接受为底线的目标成本下达后,为确保目标成本的完成,各单位要分解、制定相应的成本改善措施和项目,不断挖掘成本改善的潜力点,将成本压力传递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此为出发点,宝钢建立了全员、全方位的目标成本落实体系,形成了纵向按产品形成过程、横向按管理职能两个维度协同的目标成本落实体系。首先,目标成本下达后,各厂部结合各自的生产组织特点,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作业区和班组和具体负责人,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作用,实现了目标成本落实的纵向到底。炼钢厂纵向目标成本落实体系示例如表2所示:

其次,公司层面从直接支用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公司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和梳理,针对需重点控制的费用和成本,确定了覆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设备维护、能源成本、期间费用等环节的成本改善项目,并构建了公司分管领导挂帅、职能部门总体策划、责任单位组织推进相结合的成本改善体系,横向目标成本的落实有效支撑了纵向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实现,实现了目标成本落实的横向到边。

四、目标成本管理的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目标成本管理推进,宝钢在经营机制转变、可控成本下降、关键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经营业绩提高及全员成本意识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管理流程的优化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使公司认识到必须建立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的

经营管理机制,认真审视并切实转变与公司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习惯和行为,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和管理流程。公司通过管理机构变革,对重叠管理职能进行合并,减少管理层级,降低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的响应速度。

2.可控成本费用同比大幅下降,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刷新

2009年,宝钢的铁水成本在国内主要钢铁企业中排名由2007年第6名上升至第2名;107项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中有39项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刷新率36%;宝钢股份公司实现利润72.6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121%,利润总额在国内钢铁同行中排名第一,实现了年初制定的“行业领先”目标。

3.促进全员成本改善意识的提高和节约文化的养成

目标成本落实过程中的纵向和横向协同支撑体系的建立,将目标成本倒逼到班组和个人,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将成本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立足岗位自主、自发开展成本改善的积极性,员工的成本改善意识大大提高,公司内部的一种“成本节约”习惯和文化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胜群.论日本成本管理的代表模式-成本企画.会计研究,1997,(4).

第8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 合作关系

生产技术变革促使单个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而且产品多样化、生命周期缩短、竞争强度增加的特征日益明显,因此,为保持企业盈利必须在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与功能的要求下,降低产品成本。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单纯的作业成本法、以及过去狭义的以单个企业为对象的目标成本管理均不能有效的达到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故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方式,使得对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更加准确、合理。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结合了目标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思想,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成本。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已不能满足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要求,许多学者从其研究领域的某一个角度重新阐述了成本管理,并从其特定的研究背景出发进行分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如下:

1.价值管理理论。它认为价值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佳指标,价值增值应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有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整体价值,即企业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二是指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作业都产生一定的价值,扣除各种成本后,各项作业最终累计为企业价值的增值。价值管理理论明确了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的,供应链本身应是体现价值增值的价值链而供应链上的各种作业则是支持价值链上价值增值的“成本链”,因此,供应链成本管理应该是保证价值增值与成本合理配置,而不是简单地降低成本。

2.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目前广泛接受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john k. shank模式和robin cooper模式。john k. shank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应用,企业应关注成本驱动因素,通过价值链分析明确成本管理的战略功能定位,其包含战略价值链、战略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关键的概念。而robin cooper提倡通过提供关于自身、对手等的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使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与企业战略地位的联系,以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强公司战略竞争地位的目的。虽然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了成本在企业价值链增值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它对成本动因的分配还局限于总体层面上,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成本管理赋予了供应链成本管理新的高度,即,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关注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从供应链的长期经营角度考虑成本问题;从全局出发考虑供应链整体的目标。

3.交易成本管理。该理论由科斯提出,它将经济学中组织理论引入到供应链,将成本管理的焦点转移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成本。它不受单个企业的控制而受供应链上所有伙伴的影响,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管理理论虽然阐述了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但是由于难以区分交易成本和直接成本而难以具有实践操作性,目前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

4.跨组织成本管理(inter-organizational cost management, iocm)。它是研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结构性方法,强调通过采购商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来缩减整个供应网络的成本。robin cooper和slagumulder将供应链上的产品层次、功能层次和零部件层次的成本整合进市场驱动型的目标成本中,形成了供应链上目标成本核算的流程。stefan securing将生产,作业和交易三个层次的成本整合进目标成本法,并考虑三个层次之间的成本悖反关系,以寻找实现目标成本的最佳方式。随后,他又将三个层次的成本引入“产品-关系”的二维分析框架中,形成一个三维分析模型,即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概念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通过整合“产品-关系”矩阵的决策区域和三个成本层次的关系将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包含到成本缩减机会的探索中。跨组织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供应链上三个方面的成本: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层次的成本、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以及作业成本。该理论融入了目标成本管理的思想,但是又高于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思想,该成本管理理论,为未来在供应链上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指导。

除上述各理论外,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还包括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约束理论、供应链契约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等,在未来进行供应链成本研究的过程中,各种理论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以为成本管理提供指导,本文将基于以上这些成本管理理论,重点讨论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以梳理这二者是如何结合以服务于成本管理的。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内涵

目标成本管理思想的产生,最早源于外部经济资源、制造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不得不转换成本管理的思维,将原来的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出发点的传统成本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客户(消费者)的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为出发点的成本管理方法,即目标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是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出发,根据产品的规格进行产品设计,以及预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将耗费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产品成本,然后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预计将可能实现的利润,从而最终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目标成本法的产品定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它先确定产品售价,再确定相关的预期利润,最后才是由倒推出产品成本(此即为目标成本)。而有关目标成本法的定义,各家说法除掌握前述的基本观念外,也附带其他结合产品开发程序的相关概念,使得目标成本法的概念在实务上是一种具有整合性与程序性的活动。cooper认为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包含目标市场选择的产品成本计算方式。此法首先应确定产品所欲满足的顾客群,然后计算开发、生产新产品所需的整体目标成本,并将此整体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零件上,形成各零件的目标成本;最后由产品开发部门就目标成本与现有生产条件下实际产品成本进行比较,寻求降低二者之间的差异。

三、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述评

供应链的发展使得企业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对目标成本法的探讨已经不再像原先一样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未来目标成本管理思想将会被放到供应链(甚至更大的环境)中,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也更加丰富了。理论界开始探讨将目标成本管理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过程。早期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贡献:

seidenschwaz和niemand展示了如何将目标成本法应用于供应商管理。目标成本法将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转嫁给供应商。零部件对整个产品越重要,供应商就会越早被纳入产品的开发流程。于是,供应商的成本工程师就需要采用项目导向型管理方法,一步步降低成本,直到满足设定的目标成本为止。

ansari和bell阐述了目标成本法在扩展型企业中的应用。他们强调,目标成本法不是要转嫁市场压力,而是要与所有的供应链伙伴进行协调,强调了建立长期供应商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企业都能保持自己的盈利性。

cooper 和slagmulder引入了链式目标成本法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中,目标成本法是用于保证供应商实现共同设定的产品功能、质量和价格目标的一种约束机制。权力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在配送方面,可能会受到拥有权力较少的客户的约束;在供应商方面,可能会受到不受目标成本压力影响的供应商的限制。

  lokamy 和 smith所提出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认为不仅要保证供应链每一层次的成本都不超过市场价格,而且要保证供应链的每一成员都能分享产生的利润。

这些理论研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去研究供应链的目标成本管理。但是,由于人的认识的差异、企业间沟通的障碍、企业倾向性的不同等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从这些角度的分析存在一些难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的因素。作者认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将会更倾向于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目标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目标成本管理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从成本管理实务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理论研究角度考虑,将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扩展到供应链上都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虽然基于单个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在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常注重企业内部制造成本的缩减,而事实上,据估计制造企业的材料成本约占企业总成本70%左右,而这些成本的形成却是由供应商控制,可见企业成本降低优势的来源已经扩展到整个供应链范围。

其次,目标成本管理具有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相同。目标成本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规划和市场的客户需求,确定目标利润和市场价格,并提出目标成本作为企业努力的方向。它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市场竞争机制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市场的导向,又反映了企业的战略要求。

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成本最小化。因此,根据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面向顾客和顾客价值增值这一思想,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成本管理就成为比较理想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

2.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

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首先,根据目标市场的客户需求信息和供应链的战略利润目标构筑产品概念、确定目标成本,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等工具,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产品功能、质量与价值来设计产品价值最大化方案;然后在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成员之间进行目标成本分解,沿着价值增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将目标成本分解至每个成员企业,对降低总成本而带来的超额收益再由参与企业共享。

3.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保障机制——成员企业间合作关系

前文讲到相关理论时有提到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缩减提供机会。事实上,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和协调机制是影响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具有委托关系,其中上游企业扮演人角色,下游企业扮演委托人角色。委托人和人之间可以形成非合作关系或者合作关系。在非合作关系框架下,由于所有企业都试图转嫁责任和压力给供应商,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妨碍了整个供应链目标成本节约潜力的开发。在合作关系下,委托人设定共同的目标成本,并为所有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制定激励措施,所有的分歧和问题都在供应链中进行协商和解决。委托人和人共同负担责任,整个关系是建立在合作和信任基础上的,彼此采用双赢的措施,追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供应链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因此,只有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处于合作关系下,目标成本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才一致,拥有激励和信任等协调机制的合作关系是保障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所研究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都是基于在合作关系下进行的。

五、启示

尽管对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定性的成员关系、合作机制、悖反关系的研究上,但是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结合的可能性、实施程序以及保障机制,作者认为未来对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研究将更倾向于两个方面:一,探讨如何将供应链上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和管理;其二,如何去确保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保障有效管理整个供应链成本。

参考文献:

第9篇:目标成本管理范文

一、管理核心是人员管理

人是进行项目管理中最大的变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背景知识和特长,不同的处事和思考方法,不同的价值观,甚至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沟通。与此同时,人也恰恰是最善于处理项目中永恒的变更的动态因素。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总是恪守老经验、老方法是无法处理这些变化着的问题的。对于我们的项目团队所遵从的体系、方法是相对不变的;我们使用的工具也是没有生命的;唯有人是灵活的,可以因地制宜的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的,可以灵活的使用工具的,可以灵活的选用或裁剪方法的。因此,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不仅仅要懂得项目管理的那些相关领域知识,还要在用人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知人善任。知道那些人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那方面的人才;知道该把这样的人才放在什么位置上。2、为才是用,不拘小节。用人用的是他的优点和长处,不可以总是盯着人家的小毛病不放,当然,对于原则性的问题还是需要恪守底线的,不能够姑息。3、用人不疑,海纳百川。一旦确定在某个位置上用什么人就完全的信任他,不然容易滋生上下猜忌,形成内耗,用三国里面的话讲就是“上下相疑之秋也”。4、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处罚要严厉,奖励要到位,莫与部下争风头,虚怀若谷,若不听而失败,一定要检讨,奖励不可走过场。

做到上面这些,并坚持“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的原则,可以使得人心一统,成员一心协力,在应对变化的各种情况的时候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出现那种项目问题被成员隐瞒、拖延、延误的问题。一旦项目组达成统一,相应的,在沟通、协作等方面的额外开销也就大大减少。

二、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

项目要达到优质高效、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目标,关键是要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尽职尽责的优秀项目团队。实践证明,推行项目经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是优化组建项目团队的有效措施。工程中标后,公司依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文明施工标准等,实行项目经理招标竞聘,并成立招聘领导小组,通过组织考核、民主测评,择优选聘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确定后,项目管理人员也一律实行竞争上岗。这充分体现了“尊民意、重实绩、严程序”的民主方式,真正让能力强、成绩突出,敢于负责、乐于奉献,受职工信赖的干部来管理工程项目。近几年,公司按照上述原则和方式组建了若干个项目经理部都分别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如公司2008年承建的重庆VHF项目,优化组建了项目班子。在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靠过硬的施工技术、严细的管理,降耗增效、精打细算,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三、成本的划分与项目目标成本指标的测算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施工几个甚至十几个工程项目,但一个基层公司管理若干个项目施工是大致相同的。按照目前推行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的基本做法,首先是建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并将工程成本的制造成本划分出来,称为“项目施工成本”(简称前线控制成本),单独进行核算、考核和奖惩。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客观、准确、合理,接近或稍微超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这需要领导决策层和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对项目经理部编制的目标成本指标进行详细地审核、预测和分析。为此,公司成立了经营考核委员会,明确了经营考核委员会职责。项目目标成本预算编竣后,及时提交公司经营考核委员会进行评审,对目标成本指标进行修改,并与项目经理部进行充分的讨论,形成意见后再进行修订,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项目承包责任书,做到了“两上两下”,公平合理,改变了过去靠行政命令方式和长官意志办事,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项目的责权利,做到了“签字时算得清清楚楚,干完了说个明明白白”。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高,有如下弊病:一是项目管理人员能较轻松地完成指标,不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按项目管理责任制兑现奖惩,可能会拉大企业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差距,增加了内部矛盾;三是降低了企业利润。目标成本指标定得过低,项目经理部经过努力,还是很难完成指标,打击了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对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不利。因此,准确的测算和充分的讨论极为重要,务必认真进行。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项目开工前,由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工期、质量、安全、产值利润、直接费、间接费及外包费用等指标以协议的形式写进责任书。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总造价,交纳风险抵押金,项目竣工后按照签订的责任书,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审计,如果出现了亏损,没收风险抵押金。如果完成指标,则按比例兑现利润超额奖,并返还风险抵押金。我公司承包模式是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目标成本责任书,项目经理部与各项目团队签订承包协议,采取人工费包死的方式,月预支补助、奖金,项目完成后审计兑现。项目经理部成本节余与公司一九分成,10%归项目经理部做成本节余分成奖,90%归公司。项目经理部与项目团队采取五五分成即项目团队成本节余50%用于增加人工费,50%归项目经理部。我公司对2008年承建的21个项目,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后,由于做到奖罚兑现,管理上出了效益,职工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考核。公司每年分两次对各项目经理部的工期进度、质量安全、经营效益、奖金、补助发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检查考核,强化了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使项目管理健康发展。

五、建立健全目标成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