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目标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目标的重要性

第1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对策分析

华峰,一个誓立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聚氨酯生产基地的民族化工企业。在“四个共同”的企业文化引导下,一一实现人才,制度,生产,文化的创新。在工作中,各部门,各班组统一思想,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把实现企业目标作第一要事,不断的提升基层班组建设质量,从而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而有效的班组目标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是企业文化的潜在力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目标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企业不缺乏英明的决策者,缺乏的是能将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到底的班组和员工个人。树立班组目标,建立详细及量化的考核制度与奖惩条例,不断的进行监督与检查,改进,改善,进步,最后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 目标管理,责任性改进

一. 建设班组目标的原因

一个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目标,是所有发展的开始点,更是实现成功的奠基石。“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有所成就的起点。”这句名言出自拿破仑-希尔。可以看出,目标对于我们企业或个人的发展起着导航灯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

第一,通过制定目标,可以让人明确方向,避免因走弯路而浪费时间。第二,目标就像一个筛子,它可以筛选出哪些是要做的事情,过滤掉无关的事惰,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目的明确会使工作更加井然有序。第三,通过不断的目标实现,能给予人成就感,进而唤起员工巨大的潜能,追求更高的目标。所以目标管理是以目标激励员工,而不是以控制为目的控制员工。应当注意,目标和目标管理是不同的。“目标”是一种期望或设计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通过设定不同方面和层级目标的方法;引导执行者追求,能给予执行者成就感,激发执行者潜能,快速有效实现最终目标的管理方法,它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两者的区分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讲解到。

目标,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上要前进的方向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体现人的需求的平台,清晰的反映出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欲望。例如,在工作上,要努力做好每件事情,勤于主动思考问题,力争对氨纶丝产品进行创新。目标就是研发新的产品,那么我们就会有了工作的重点方向。在工作中,不断的用心关注每一个生产环节及工艺问题,时常对产品进行定位实验和研究。上述只是个小例子,来说明目标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目标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四大点。

第一.提高士气。企业有了战略目标的引导,能逐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华峰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战略目标,更离不开企业所有员工的默默的付出。战略目标,经各部门分解后,最后所到达的就是基层班组。班组长将年度工作定位在实现上级目标上,再制定相应的,适合班组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我认为,一个班组内,员工之间是在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所以,一旦班组发展目标实施起来,员工之间就会相互的监督,共同努力,这就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只有目标符合所有班组成员的利益所需时,才能凝心聚力,将目标执行到底。

第二.发展自身能力。能力是逼出来的,也是利益欲望激发出来的。例如,在纺丝车间里,A员工因自身操作技能不达标而缺乏正确操作的能力。倘若,班组建立个人工作技能达标的目标,那么A员工就会在其它班组成员的监督下自觉的去学习标准的技能操作方法,提升自身的个人技能,达到班组所设定的目标。目标,能发展个人能力,更能够挖掘个人潜能。

第三.聚焦资源。企业中,往往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也企业年度发展目标不一致,处于各自管理自己的状态。这样的部门无论把绩效做的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因为部门的职责是将企业的目标与部门工作重点结合起来,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所以,企业各部门有了企业目标的引导,就会建立部门任务和发展目标,把工作的重点聚焦在有效的资源上,从而更好的为工作服务,为企业目标服务。

第四.实现绩效。09年,企业开始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以绩效看生产成果。在企业工厂内部,分别对部门职责进行清晰化的区分。在坚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大方向下,各部门的年度目标实现为小单位,共同努力,为实现绩效和企业目标做好检测与管理。例如,纺丝部门年度生产的氨纶丝一等品率目标是98.5%。那么,这个部门目标分解到各个班组中,各个员工上。而部门的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直接影响部门绩效,部门绩效与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所以说企业目标的存在,作为一种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促使员工为绩效而不断的努力工作。

目标,能够带给企业员工许多的好处,能发展员工的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双赢。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即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定出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的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导向,系统导向,控制导向,授权导向,结果导向。其特点充分注解了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任何有效目标都要遵循SMART原则,首先,目标管理必须明确、具体。专家们把这个叫做SMART原则,即目标的“具体性”(Specific)“可度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和“时限性”(Time)。应该说越到基层,各种任务越具体,在现场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可以这样讲,没有SMART也就失去目标管理的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困为目标管理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要求各种指标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我们有时会在工作现场看到悬挂着这样一些大幅标语:“安全重于泰山!”“一定把质量搞上去!”但是你一问员工:安全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回答是:就是别出事呗!那质量的标准呢?就是少出次品呗!这不行,标准一定要具体,或者说,我们的目标能量化的就必须量化,即使是难以量化的,也要把结果描述出来。

其次,目标的设定应该既具有先进性、挑战性,同时又要具有可行性。没有先进性和挑战性就失去了激励作用,等于没有目标;但是又不能把目标定得没边,无法实现,还要考虑到可行不可行。我们把这个原则叫做“让小孩跳起来够桃”,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适,应该让大家经过努力一跃能够实现。因此我们既要强调队伍能打硬仗,但又不能蛮干,强迫部下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因为这样会使部下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注意:严格意义上的目标管理,其目标不是上级强加的,而是由员工与所属领导共同制定的,目标的达成是员工自我管理的结果。目标管理的核心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要客观分析实现目标的边界条件。什么是边界条件?就是实现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依据《生产任务单》的要求对人员、设备、物料、技术能力、能源等进行测算,任何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应尽量在开工前和有关部门沟通,并得到解决,避免误事。边界条件我们又称之为底限原则,它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本前提,否则就是不顾条件地蛮干。比如现在有些地方的所谓献礼工程,为了在某某日子之前一定完工献礼,结果活儿是完成了,但成了“豆腐渣工程”。因此原则比目标更重要。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因为原则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 二.目前班组目标管理的情况

第一.作为班组长,是否意识到班组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掌握在高层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中,而企业班组的发展则是挖掘发展潜力的先锋队。因此,班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实力。那么班组长是否意识到发展班组就是人为因素。据我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企业将近96%的班组长是能够清楚的知道发展班组的重要性。在上级的领导带领下,班组内所有的成员共同努力工作,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坚持四大创新机制,使班组内部形成人人争先进的工作氛围,尤其在工厂内部争创“优秀班组”称号。目前,工厂内部各个部门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的奋斗景象。许多员工利用这次企业停产检修的机会,自己主动去其他部门学习各种设备操作知识。

我认为,思想决定行动。有了班组发展意识,那么必然会有其行动的方针。

第二.是否根据上级目标建立合适自己的班组发展目标。

有目标,并不代表会成功。第一,在企业中,班组长根据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及上级目标来进行分解相关工作任务,来确定班组的生产目标,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才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适应自己的工作重心及个人价值意识。第二,充分了解自身班级组的情况。对员工各方面的技能有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员工能够和谐相处,在必要的时候,要一呼全应的局面。第三,与员工共商目标,班组目标的执行人是员工,那么班组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得到员工的支持。制定出合适班组成员各项欲望所需的目标,但其方向要与企业战略方向是一致的。通过调查显示,100%的班组长主动的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及上级的目标建立相关适合班组发展目标。这说明我们企业的班组长都有自身发展要求,并为此不断的努力。

第三.目标是否经班组成员一致通过才生效,班组长以身作则,带好领袖作用。

一个行之有效的目标,必须经执行人员一致通过才生效,因为共同的努力,其结果是辉煌的。倘若有部分员工对目标有所不认可,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会有重大的隐患。因为不认可所带来的危害是影响到全局的,班组内部人员较少,可能某个班组员工就会破坏整个班组发展目标,就会要求班组长做好充分沟通工作,在企业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些班组对于目标的建立都是口头的承诺,没有做好计划,也没有标准可循,这就导致其续放达不到预定标准。我认为,在班组里,班组长要召开一年一度的计划合同会。对于班组所制定的目标,要适应全体成员的发展倾向,并满足成员有关的欲望。例如,利益欲望,升职的欲望,当所有的成员赞同班组目标之后,班组长要首先作出表率作用,其表现在制定目标责任到合同上,一份目标责任制合同将代表其班组是否能够履行工作责任,实现目标,达到绩效,获得奖励;达不到目标,绩效成绩降低,扣除相应奖励,制定合同,并鼓励大家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班组长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履行企业生产管理职责,带好下属员工,积极与员工沟通了解,共同为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第2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一、目标导学,指导测量与评价

关于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从一般意义上说,目标规定了人类一切有意识活动的基本行为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目标就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取舍依据。教学目标的本质就在于其作为教学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的不可取代性。所谓不可取代,并不是说教学目标就是所有教学行为规范与准则的全部,这里仅仅是强调教学目标在决定教学行为取舍上的唯一性。教学目标是我们决定教学行为取向的规范和准则。

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所谓“导学”就是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所谓“导教”,就是目标中应暗含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策略是什么;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要求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看到当前的目标达成度。在确立某个教学目标后,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测评达到这一目标的程度,由此明确教学现状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为下一步教学指明方向。

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当然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总结前一阶段的教学情况,更重要的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依据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可以对教学进行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这种归因分析的结果可以从两方面校正我们的教学行为:一是校正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使之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校正教学目标本身,即适当调低那些大部分学生虽经努力仍难达到的目标,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

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是互为表里,相互作用的。目标为评价提供了尺标,而评价又为调整目标提供了依据。

二、目标导向,促进“幸福成长”

借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研学后教”东风,及时提出了我校“三导四学”智慧课堂模式,重点突出目标导向,通过目标的达成度,有效地促进四学联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质量有质的变化,实现轻负担,重实效,愉快课堂,让学生喜爱学习和喜爱上学。

核心理念:创造适合学生快乐成长的真实课堂;核心理念的内涵:一是小学教育最关注的应该是“能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做正确的事、学会正确地做事,使他们快乐地生活,愉快地学习,幸福地成长”。二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生命特征,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关注学生“生命特征”,必须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进行层面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教育,以及因材施教的差异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创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课堂,促成学生的快乐成长。

“三个导向”分别体现了用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有效转换,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来导向我们的“四学联动”智慧课堂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方向,实现学习目标;“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新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就是科学的思维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导思”贯穿在我们的“四学联动”智慧课堂之中,我们的“智慧课堂”是一种开放性课堂,不单是班级授课制的课堂,而且包括校内一切活动空间的“课堂”,以及“社会大课堂”、“大自然课堂”;“师者”源于孔子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的“智慧课堂”的师者引申为:学科教师 (以点拨、精讲形式导学) ,学习中的“先知先觉”的学生 (以互助形式导学),“合作学习”的“师者”(小组长以引领形式导学),阅读文本中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对话形式导学) 。

三、目标导航,整体实施策略

“一种教学模式并非就是一种课堂教学流程,其实质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流程中的体现。”

第3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国 证券市场 监管目标

证券市场监管目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所谓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是指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监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平和效率,营造一个高效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

证券市场本身固有的特征使其同其他市场相比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首先,证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负外部性。在证券市场上,由于资本被高度抽象化和虚拟化,资本交易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融交易,价格变化和交易速度极快,市场风险会很快殃及货币、外汇等其它金融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其次,证券市场存在着竞争和信息的不完全性。证券市场极易产生垄断,从证券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家公司仅能发行本公司的证券,而不能发行其他公司的证券,证券的发行过程排除了竞争。从证券交易的角度来看,只要证券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数量是有限的,某些势力强大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大量的购买或抛售某一公司的上市证券,影响或控制某一证券的交易价格。证券市场又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特征,其表现为:信息不充分,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特点,不付出任何成本的市场主体也可以通过“搭便车”分享信息的收益,因此市场本身必定不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者的地位,容易遭受到信息优势者(上市公司、券商)的欺诈。

虽然负外部性或不完全性在其他市场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和不完全性同其他市场相比不仅表现得更为强烈,影响更为严重,而且仅仅依靠市场本身也无法解决。比如,由于个别行为主体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使得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不能象其他市场那样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加以补偿,所以政府必须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管和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限制和消除市场失灵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由此可见,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和干预具有普遍性,不仅不成熟的市场需要监管,成熟的市场同样需要监管。然而,正如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排斥矛盾的特殊性一样,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也将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特殊目标

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时间较短,同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其市场缺陷更加明显,市场的效率水平较低,克服市场缺陷,提高市场效率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除了必须完成上述一般的目标以外,还应兼顾其他一些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者的地位,所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监管中带有共性的问题。1998年9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在其制定的《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中指出,证券监管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投资者。然而,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保护投资者的意义显然也是不一样的。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法律制度比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投资者比较成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他们的合法权益较不易受到伤害和侵犯。近年来,买者自行小心,投资者应对自己的买卖决策负责的观点在西方较为流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情况则大为不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投资观念的不成熟,使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伤害。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正是这样,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股独大、大股东放肆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以及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投资机构坐庄造市的重大事件,已充分证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己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实现公平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才能够保证证券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完善。

推动市场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较小,市场中介组织的数量有限、服务层次较低,市场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不成熟,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规范程度和自律能力较差。上述一切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成分较浓,市场风险很大,市场功能不能够正常地发挥。所以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市场缺乏充分发育的必然结果。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不断地推动市场的发展,引导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之外,是没有其他的途径可走的。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来说,监管和发展是相行并重的两大任务,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够将两者对立起来。故此,推动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不但要坚持严格执法的原则,而且还要考虑按市场的发展进程来制定规则,注意保持市场的相对稳定,营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然,证券市场的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规模的扩张,也包括市场体制的健全,既包括数量的增长,更包括质量的改进。故此,我们在实施监管、促进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提高市场的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动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下力气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促进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市场自律功能的完善

第4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目标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13.3 文献标识码:A

成本控制就是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落实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即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控和调节措施,保障企业获得相对丰厚的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加强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切实降低管理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体制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深化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是限制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电力企业成本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总结不少电力亏损企业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和重局部轻全局。这样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和解决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成本控制的过程应该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源消耗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支出途径的过程。所以,电力企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和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群策群力加强落实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电力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监督和考核的力度;其次是企业最基本的目标要求,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再次,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分级考核权限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第四,企业中成本管理方式是企业活力的主要维持手段。要想将电力企业中的目标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很好的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潜意识中,企业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首先,加强成本核算、实行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在电力企业的施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充分考察和核算每一个过程中的施工费用,并建立相应的经济风险承担合同或者目标责任考核协议,实行以利润为中心、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目标成本责任风险抵押承包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职工收入的多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引入风险激励机制,促进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同时也起到对施工企业成本的监督作用。

其次,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在企业的施工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中,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首先必须积极参与进来,所有的施工人员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发挥出每个成员的作用,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人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并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松懈。

第三,全员控制、动态控制;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好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员工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管理意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成本观念的形成,并学会将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结合。经常对员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渐的培养全员的企业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是必要的。由于企业施工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很顺利完成这个周期,管理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这个过程的变化,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遏制在萌芽期。所有人员都应积极应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况,及时的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核对和监督,使施工成本在一个有效的动态控制中,严格做好电力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管理。

第四,改变传统成本控制的途径,确立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很多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来减少生产成本,进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有很多的企业只是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节省上,主要的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等。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把降低成本同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只能是一种短暂有效的方法,而在现在企业成本的管理中,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追求的是不损害企业竞争地位前提下的成本降低。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还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成本管理,找到一个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并确立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要意识到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第二,推行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共识;第三,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新的成本管理根本要求。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是做好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管理的突出特征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模式改善现有的管理状况,借助信息系统能更简便、准确的做好电力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管理。

第五,控制直接和间接成本;努力做到技术成本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管理目标必然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成本的费用。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支出来源于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和机械施工费用三大类。由于施工手段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够在各施工过程中有效的降低直接成本,但是对于间接成本的节约却是有所忽略的。主要是因为各电力企业施工项目的具体条件不同,所以导致施工单位所需的工程成本的投入也不同,在施工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努力加强施工效率,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研究采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来节约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规划完成。因为工程的规划都是经过严格科学的考察设计而得出的,不能任意更改,以免损害企业的利益。当然在施工中发现好的建议是可以提出的,但必须经过设计院等相关部门评审通过之后才能实施。

电力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中,任一环节都不能忽视。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时刻以企业利益为重,严格落实目标成本控制责任制,以确保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坚.基层供电企业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思考[J].云南电业,2008 年(12).

[2] 王新明.电力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几个问题思考[J].电力财务会计,2003(4).

第5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DOI]10.13939/ki.zgsc.2015.41.089

目标成本管理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成本控制与估计,而是一个对企业成本与利润综合规划的过程。目标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目标过低,则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反之,如果目标过高,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则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所以,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极具科学性的管理过程,如果目标成本管理十分成功的话,对企业经济效益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煤矿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而且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其具体推动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煤矿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进行地下开采,它的成本组成部分种类十分繁多,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它的成本变化明显。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块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煤矿企业应该不断强化企业管理的目标,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其次,目标成本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从而达到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煤矿企业需要在大力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管理制度,加强各个管理环节的成本控制,从而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推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的构建。最后,煤矿企业增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煤矿企业的成本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的来说,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所以企业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必须具备超前规划的意识,达到减少各环节成本支出的目的,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2 煤矿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1 完善组织机构管理

多环节、多过程、多层次是煤矿企业成本的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想要很好的控制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对成本必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企业的管理,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机构,实施成本责任制,将成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来考核管理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创建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系统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各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与生产过程进行实行编制,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有序管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管理成本。最后,构建一个物资消耗的完整系统,将物资的支出与消耗进行条理性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2.1.2 构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构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也是完善目标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我们可以将企业成本分解到企业生产的各个部分,形成不同的线路,其考核职责由总经理担任。其次,在总经理以下,可以形成类似于等级制的管理制度,由下级向上机逐级汇报。首先,在总经理以下,由各专业副总负责,企业分管领导担任考核职责。其次,在各副总以下,将管理职责下发到各个专业部门和基层,由副总担任考核职责,最后,分解至各岗位以及个人,本班本组担任考核职能。通过这种逐层管理的方式,有利于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铺垫作用。

2.1.3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成本管理。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吸收各企业管理经验的精华,再联系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化、标准化、规范化。第二,分析制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分析,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措施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纠正误差,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另外,企业应该完善自己的结算与价格体系,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运行发展的结算方式,完善价格与结算体系。第三,考核制度。考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员工的积极性。基于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中心,要明确整合权责关系,将产量完成与成本控制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目标成本管理与考核制度。

2.2 推动运作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2.2.1 做好事前控制

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事前控制,对于成本控制应该从源头抓起,在事前对成本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在决策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采取计划编制的方式,确定与分解成本控制目标,通过从源头上减少成本的方式,达到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2 做好事中控制

在煤矿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成本控制目标,通过相关的方法来纠正偏差与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开展,为核算成本与考核提供相关依据。煤矿企业可以采取一般控制结合重点控制的方式来控制成本,在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动态监督,形成对比,促进偏差与问题的及时修正。另外,在进行控制时,要注重采取有效措施。

2.2.3 做好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指在管理的分析与考核环节,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为企业的下一个目标控制管理指明前进的方向。其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根据贡献来计算。将实际完成的目标数与计划完成的目标数进行对比,分析其完成数量,从而做到按贡献将进行核算。第二,按节约量来计算。将计划中的总成本、消耗定额、单位成本与实际的消耗量、消耗定额与单位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单位材料节约量或者消耗量,从而将计算出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第三,根据效益来计算。将实现计划的工作成本、利润、总成本与实际消耗的成本、利润进行比较,得出企业的盈亏状况,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考核。第四,根据功效来计算。对比实际功效与计划功效,对功效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3 结 论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及时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有效的成本控制。要切实依靠职工共同的力量进行成本目标管理,深入广泛地强化职工队伍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加入成本控制的行列中来。对煤矿企业而言,目标成本管理的存在是相当必要的,它能够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成本意识,达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目的,保证煤炭企业走上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煤炭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目标成本管理,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使管理运作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蓉.深化煤矿企业改革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166.

[2]张继德,刘伟.我国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邯钢集团的目标成本管理为例[J].会计之友,2014(30):122.

[3]陈沫喜.加强成本核算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7):68.

第6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22-02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重点审计事项的审查、鉴证,分类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

第一,“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目标既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是指项目的建设要符合国家各项法律和制度规定。现阶段主要着眼于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合理、合法性等方面。第二,“经济性”审计目标是指财政专项投入的节约性,即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现阶段主要着眼于资源投入的真实性、充分性、节约性、时效性等方面。第三,“效率性”审计目标是指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一定量产出的条件下,追求投入的最小化,或在既定投入下追求产出的最大化。现阶段主要关注项目建设的价值、成本收益等方面。第四,“效果性”审计目标是指财政专项投入的产出结果,即一定资源投入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既包括正面效应也包括负面效应。现阶段主要关注产出的效益性、公平性。第五,“可持续性”审计目标是指财政专项投入的连续性和产出结果的长效性。现阶段主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资源集约性和生态保护性。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表1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上述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一是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相结合。采用定量标准反映财政资金量化额度的使用情况,采用定性标准反映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的情况。二是指标相关性低和不重复。防止对同一项审计内容重复打分,避免重复反映统一审计发现的问题。三是开放性。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下,可灵活选取二级、三级指标,使不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依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指标,以便于指标采集和评价。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分类指标

按照开放性原则,将上述5个指标模块涉及的重点审计事项细分,设计出15项二级评价指标和灵活多样的三级评价指标。

1.合规性。(1)经济决策的合规性指标。三级指标:①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否解决社会(地区)公众实际需求问题。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5%。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扣50分,不满足社会公众实际需求扣50分。②是否存在领导经济决策失误,导致违法、法规问题。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5%。违规的每一项扣5分,违法的每一项扣10分,扣完为止。(2)财政与财务收支合规性指标。三级指标:①财政专项资金立项是否科学,专项管理办法是否完善。计分要求同“经济决策中的领导失误”指标。②会计核算资料齐全、完整,会计信息准确无误,符合财会管理制度。计分要求同上。(3)项目管理合规性指标。三级指标:①项目建设规划、用地审批手续等是否健全。计分要求同上。②项目是否存在违规建设及违规转分包、违规招标采购等问题,项目监理是否合法有效。计分要求同上。③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违反国家相关产业投向规定。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违规的每一项扣5分,违法的每一项扣10分,扣完为止。

2.经济性。(1)真实性指标。①该指标考核项目投资中,中央或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财政专项资金配套率=实际配套资金额/(各级财政)规定配套资金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20%。用财政专项资金配套率乘100求出得分。②该指标考核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情况。财政专项资金虚报冒领率=虚报、冒领财政专项资金额/财政专项实际投入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20%。用(1-财政专项资金虚报冒领率)乘100求出得分。(2)节约性指标。①该指标考核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损失浪费情况。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率=损失浪费资金额/财政专项实际投入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用(1-财政专项资金损失浪费率)乘100求出得分。②该指标考核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专项资金被挤占或闲置情况。财政资金挤占、闲置率=-挤占、闲置财政资金额/财政专项预算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用(1-财政专项资金挤占、闲置率)乘100求出得分。③该指标考核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资金节约情况。财政资金节支率=(财政专项预算资金额-专项竣工决算资金额)/财政专项预算资金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当财政资金节支率大于0时,用该指标乘100求出得分;当财政资金节支率小于或等于0时,得分为0。(3)时效性指标。①该指标以审计期为截点,考核截至审计期项目阶段性资金拨付到位情况。项目阶段性资金到位率=项目进度实付资金额÷项目进度计划资金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5%。用项目阶段性资金到位率乘100求出得分。②该指标以审计期为截点,考核截至审计期项目阶段性产能建设到位情况。项目产能阶段性达标率=项目阶段性实现的最大产能/项目计划阶段性达到的最大产能×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5%。用项目产能阶段性达标率乘100求出得分。

3.效率性。(1)投入产出指标。投入产出率=项目年总产值/项目年投入总成本×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40%。以单个项目的该项指标除以调查行业(地区)项目的最高收益率乘100作为评分标准。(2)成本利润指标。成本利润率=项目年利润额/项目年投入成本×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40%。当该指标大于1时,以单个项目的该项指标除以调查行业(地区)项目的最高成本利润率乘100作为评分标准;当该指标小于或等于0时,项目处于不盈利或亏损状态,得分为0。(3)财政投入乘数指标。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金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20%。当该指标大于1时,以单个项目的该项指标除以调查行业(地区)项目的最高财政投入乘数乘100作为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当该指标等于0时,项目未拉动投资,得分为0。其中,行业(地区)最高投出产出率标准、最高成本利润率标准、最高财政投入乘数标准均由审计部门从调查的相关行业部门提取和认定。

4.效果性。(1)项目数量指标。①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总工程量实际完成度。项目总工程完成度=∑(单个分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规定系数)/项目计划总工程量×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5%。用项目工程完成度乘100求出得分。已完成竣工验收手续的,规定系数为1;未完成验收手续但已投入使用的,系数为0.9;未完成验收的其他情况,系数为0。②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总投资实际完成程度。项目总投资完成度=∑(单个分项目实际投资额×规定系数)/项目总投资概算额×100%。计分要求同“项目总工程量实际完成度”。(2)项目质量指标。该指标主要考察项目合格情况。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合格的单项工程×规定系数)/全部工程个数×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40%。用项目投资完成度乘100求出得分。其中合格的单项工程数量是指通过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数量。对于尚未进行竣工验收,但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审计未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系数为0.9;审计发现非重大质量问题,不影响工程使用时,规定系数=涉及问题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单项工程投资额;审计发现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视同工程不合格,系数为0。(3)项目效益指标。①该指标考核固定资产的实际利用情况,以会计年度作为评价期间。固定资产利用率=1-∑(闲置一年以上的单项固定资产额)÷固定资产总额×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用固定资产利用率乘100求出得分。②该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以会计年度作为评价期间。项目预计产值实现率=项目实际年总产值/项目设计年总产值×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当该指标大于或等于1时,预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实现,得满分;当该指标小1时,乘100作为该项指标得分0。③该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最大产能利用情况,以会计年度作为评价期间。项目产能利用率=项目年实际产能/项目设计年最大产能×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10%。当该指标大于或等于1时,项目产能充分利用,得满分;当该指标小1时,乘100作为该项指标得分0。

5.可持续性。(1)项目每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该指标对项目每万元产值能耗水平按照全国同行业能耗标准进行评价。项目每万元产值能耗率=项目年能耗量/项目年产值(万元)×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40%。该项指标除以调查行业(地区)项目的每万元产值最低能耗量后的倒数乘100作为指标评分标准。行业(地区)每万元产值最低能耗率标准由审计部门从调查的相关行业部门提取和认定。(2)项目“三废”排放指标。该指标对的项目“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三废”每项指标评级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执行的“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进行评定。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30%。“三废”每项排放指标达不到优质级标准扣10分,每项排放指标达不到合格标准扣30分。(3)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该指标对项目每年“三废”超标排放需投入的治污机会成本进行评价。生态环治理成本投入率=-∑年超排治理成本/项目年总产值×100%。该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权重为30%。用(1-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投入率)乘100作为评分标准。“三废”单位排放治污成本参照相关行业标准计算。

第7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目标管理 1.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简称MBO)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首先提出来的与传统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不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根据目标来指导组织机构进行日常活动的管理方法,即通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指导实施目标和按目标进行检查评定来进行管理。

学校对英语教学的目标管理,就是把英语教学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部门化、个体化、一向化。英语教学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有效运行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参与及多层次的行为运行,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把握、管理以及优化这一行为运行系统。

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分级目标、具体目标不同,在英语教学目标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其总体目标,而总体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各级教学大纲来把握,它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在总体目标的统率下来实施各分级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因此,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英语教学目标原则、目标管理、目标评价等过程。

2. 教学目标管理原则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追求的结果,按照现代外语学习的观念,英语教学目标包括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四个方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2.1适时性与可行性原则。 适时性指目标的提出要有阶段适应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当前与指向未来的目标。一般而言,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当大些,这不仅有助于打好语言基础,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始阶段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能力,使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可行性要求在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其现实性又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如学生的生源、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学校的师资配备、学校电教设备等。目标的制定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可靠,切实可行。

2.2完整性与重要性原则。完整性是指目标要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除了总目标外,还应有各主要领域的目标,各不同层次的目标,各发展阶段或重要时期的目标,也就是说,对总目标从时空的几个维度上进行分解。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制定目标时抓住主要矛盾,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如在起始英语教学中,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呈现形式上不以语言知识体系的描述作为主线,而是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应用为主线,在内容描述上突出语言的功能和运用价值,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2.3共认性与可弹性原则。共认性原则指目标含义的表述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记忆和考核。弹性原则指教学目标对各种因素的变化具有可塑性和适应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交流能力、理解程度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必须把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修正。但一般来说,目标的总体框架是基本稳定的,变动只是进行局部的微调。

2.4先进性与重要性原则。先进性是指目标没有一定的先进含义就不可能唤起教师的激情,目标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可以诱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目标的制定要先进合理,不能过于保守。在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中,使教师获得物质与精神激励,教师通过付出相当努力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管理阶段 强化教学目标管理阶段,是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过程,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目标管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联系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英语教学作为一个信息活动系统,其目标是全方位、分层次的,其中促进学生知识掌握是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二者并行不悖。例如,如果我们的英语目标只注重了学生阅读或口语的培养,而疏忽了实用写作等能力方面的培养,而社会所需要的又恰好是英语实用能力方面的人才,那么就说明学校一级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这实际上就等于教学的失败,至少是宏观教学意义的失败。再如,在制定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时,应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并设计分级目标,在强调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加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与目标。

3.2努力实践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一经制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努力实践,管理目标才能如期实现。英语教学各部门应负责目标管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3.3培养制度与教学模式的目标管理

3.3.1教育思想与方案。 教育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目的和培养什么人。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调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积极性,要使教师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人才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毫无疑问,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也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着相关的教育。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必须反映教育思想。

第8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学院目标管理;策略与作用

如何更好地完成基层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为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试做初步的探讨。

一、高校二级学院实施目标管理的内涵分析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内涵。高校目标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依据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管理目标及方针政策,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高校的总体目标,然后将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校内各学院,使得学院进一步明确在学校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特色,以及在教学、科研、学科、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学院再以岗位聘期目标形式将学院目标分解到教师个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学院目标和学校总目标融为一体,并通过目标对所有部门和个人进行管理。

(二)高校二级学院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1.实施目标管理是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和思路的需要。目标管理的基础在于制定可以考核、比较和衡量的各级各类目标,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导向性、差异性和约束性,注重目标制定过程的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和细化定责。学院是高校办学的主体,如何依据社会需求和现实条件确定教育目标是关系到学院能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这一意义来讲,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导向,这将有利于确立学院发展的目标体系和建设思路,为科学管理二级学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目标管理是激发学院主体积极性的需要。目标管理重视人的自觉管理,并通过竞争和激励将承担者的主观能力、成就动机和实现的可能性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能充分调动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创造性的管理过程,非常适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院主体日趋多元化的管理要求。对学院发展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可以促使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管理中心进一步下移,可以使各二级学院在主动管理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将工作重心放到管理目标的实现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目标管理是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标管理包含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及目标反馈4个阶段,在实际运行中是一个完整、连续的循环系统。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学院层面形成持续改进的局面。对学院发展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把学院、学生、教师、社会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学院的各层面之间建立适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使各环节相辅相成,形成系统改进机制,从而提高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层党组织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策略

对于学院目标管理中确定的由基层党组织完成的目标应做到:

(一)规划和分解相结合,科学制定具体目标。合理制定分目标是目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学生培养为例,学院应在学生培养规划的整体框架下,从3个方面入手制定学生培养分目标。一是重构学生培养的任务体系。目标管理赋予了学生培养新的内涵,同时也使得学生培养的任务、方法和途径等都发生了变化,学院应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生就业、学生专业竞赛、学生考研、大学生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确立培养的任务体系。二是制定学生培养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学生培养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相一致,更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学生培养规划或学生培养方案的形式予以确立,内容应涵盖学生培养目标层级、学生培养各阶段和各方面的具体指标、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手段与措施等。三是逐层分解学生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通过逐级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及具体责任人,通过年度分解明确阶段性目标,形成纵向、横向及时序上相互衔接的目标层次。

(二)指导和监控相结合,努力实现目标。要实现目标,使目标管理取得实际成效,一是要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在目标中的任务、职责和权利,并在决策、执行和操作3个层面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建立一个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二是要建设一个指导有力、运行良好的分目标完成指导小组。小组要对分目标中的主要环节和支撑要素进行全面指导,运用多元化的监控手段,建立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与督导体系,形成长效监控。

(三)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实施目标考核。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其目标考核应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做好考核标准设定、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3个环节的工作。譬如实现学生培养的目标,一是细化考核指标和标准。目标考核指标既要涵盖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又要按照不同专业的类别、层次和个性差异分类分层设置考核标准。二是全程实施过程考核。学生培养是一项动态发展、连续不断的工作,可综合运用日常运行随机督查、月度监控与跟踪考核、学期阶段性考核、年底综合性考核及重点项目专项考核等考核手段,通过动态化考核确保阶段目标的实现。

(四)激励和改进相结合,强化目标反馈。重视与加强目标反馈,关键要落实3个措施:一是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学院针对目标考核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经诊断分析后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反馈,为下阶段目标调整和工作改进提供依据。二是落实改进措施,使目标管理工作常态化,不断解决新问题。三是激励目标完成主体。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政策结合起来,对于完成重要目标的集体及个人给予一定地政策倾斜,以此营造管理目标受重视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目标实现。

三、基层党组织促进重点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一)积极参与重要事项决策,促进重点目标的实现。学院党总支应全程参与讨论和决策学院学科、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及学生培养等管理目标,为较好地完成管理目标出谋划策。一是提高参与水平。党总支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对决策质量和效果同样负有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总支成员要深入调查研究,对管理目标,特别是重点目标做好超前研究,反复调查论证,掌握教学科研规律,了解各专业及学科的发展变化和改革情况。只有这样,话才能说到点子上,才能提出好建议。二是讲究参与的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性质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参与形式和方法,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开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由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参加行政会议参与决策。在具体参与时注意“到位”与“越位”之间的度,讲究合法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事业发展。

(二)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在高校二级学院实际工作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工作统一存在于每项工作之中,每项具体工作都是为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服务的。党总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水平,创造性地探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工作途径,既要围绕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又要注意结合每项具体工作做好保证、服务、协调工作;既要保证服务中心工作,又要保证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党总支要紧紧围绕学院管理目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派成员的参政议政作用;特别要注意发挥教授、专家在学术领导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推动重点目标实现。这是党总支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目前,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和创新党日活动就是一项党总支参与实现管理目标的有效载体,党总支可以围绕学院目标中难点和重点工作,如:专业建设、学生考研、学生就业等组织立项,并在实施立项过程中锤炼党员,增强党组织活力,促进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形成工作成果。

(三)找好突破点,积极探索党支部目标管理运行机制。在学院发展实施目标管理的体制下,基层党组织可以探索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的目标,采取目标管理、监督管理的方式,实施党支部目标管理机制,增强党支部在学院实施目标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要实行目标管理,就是将预定完成的各项任务转化为目标,再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设立各个岗位工作的分目标,从而达到各个岗位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在支部目标管理中,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要求、职责,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执行计划,目标始终发挥着导向作用,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来展开。

在具体实施中,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要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促进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二要把支部建设与实现管理目标结合起来,支部建设要与学科、专业建设等目标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党支部建设成实现目标的主要阵地。党支部要有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党员要有方向,有任务。三要教育党员树立党员的组织意识、模范意识,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教育党员以“创先争优树形象,爱岗敬业作表率,促进发展作贡献”为目标,主动承担重点目标、难点目标,创造一流业绩。

参考文献

[1]董泽芳、张继平.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第9篇:目标的重要性范文

一、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概述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依据评价技术体系,基于科研项目预期目标,对该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测量与评判。

(一)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衡量科研项目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是综合质量和数量的侧度。指标的基本功能:一是反映科研项目态势;二是监测科研项目目标实现程度;三是预测和计划科研项目过程与结果;四是比较和评价科研项目绩效。指标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类型。通过将对评价项目的价值判断,转化为对其构成要素的价值判断(指标),这些指标全体叫项目目标的指标体系。它是项目综合评价对象系统的结构框架,是综合反映科研项目状态和发展趋势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影响最大,是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末级指标含义明确,只要有恰当的衡量方法和相同的衡量标准,就能获得与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结论,可信度高。

(二)指标体系设计要求与构建原则 关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己有大量文献予以描述。科研项目评价与一般项目立项中的评价的差异在于:科研项目的目标明确,有确定的经济、技术要求,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更注重对项目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项目产出要求的契合性及经济节省性等方面的考察。关于科研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比较典型的是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大学校长协会提出的6条设计原则和凯夫(Cave)等人提出的7条设计准则,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设计原则。为此,根据其经验,构建指标体系应遵行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绩效评价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结果导向,即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导向作用,有目的地引导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科研管理目标的细化,准确反应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科技发展目标和需求,达到指标体系和科技目标的一致。

(2)系统性原则。各类指标设计要全面系统,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整体上具有系统性。

(3)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简明性原则,突出以绩效为目的的核心指标,选取的指标能充分反映绩效评价的目的,避免重复或交叉设置。指标设置应简单明了,使评价过程便于操作。

(4)可比性与可测量性原则。为使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要根据评价项目的共同属性来选择评价指标,做到求同存异,可通过量化处理差异。同时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要易于采集,能利用现有的统计指标和数据,计算简单,对末级指标可以测量。

(5)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包含过程与结果,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包含结果和过程,此两方面因素要相互补充,相互联系。

二、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构建思路

基于项目绩效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这一理念,依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特征,即应用研究重在应用,目的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应用基础研究产生的价值基本上体现在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其绩效综合表现为实施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两部分。

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效益是指通过科研活动得到有益于科技发展的结果,表现为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推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绩效包括项目目标、项目水平、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从科研实施过程的合规合理性来看,实施过程绩效包括投入是否以最好的过程方式来实现既定的科研目标。即经费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经济性。而其实施过程绩效和项目成果绩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给定的最终目标和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前者绩效越高,产出的科研成果就越多,能够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就越大。同时,科研活动的成果绩效是以能否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为前提的,如果科研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有产出科研成果,即使科研活动产生很高的实施过程绩效也是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

从科研活动实施来看,通过对所投经费和其他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最终转化为科研成果,在这一实施过程中的绩效就表现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科研经济活动的效率。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产出结果绩效则是科研项目完成之后表现出来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可用实施过程绩效和项目成果绩效来概括,它们综合反映了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在经济性、效益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绩效内涵,进而能够综合、全面地对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进行评价。由此,形成了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见图1)。

三、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及绩效特征,按照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和构建原则,构建一套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价指标构成与内容 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项目绩效评价采用4个评价准则,即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将其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性、投入-效率、成果-效益和影响-效果指标四部分。

(1)创新性指标。科研项目的创新性至关重要,该项指标旨在评价项目技术成果的水平高低,主要从技术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及技术成熟性来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度、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成熟程度,在国内外的水平以及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相关产业,以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服务。

(2)投入-效率指标。该项指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为了考查合同履行情况。考察其研究的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提高应用研究的时效性和效率。这类指标主要从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三方面来评价。对于应用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失败率较高,规范、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法是科技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这类准则层主要考察项目管理是否规范,资金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目标完成的可能性、项目是否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及技术指标并及时通过验收等方面的情况。该类指标是中期评价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

(3)成果-效益性指标。该项指标旨在评价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根据优化配置资源原则,从社会角度整体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益情况,即评价项目成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等。从产出成果、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4)影响-效果指标。该项指标主要从社会现实需求性、社会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应用前景等方面评价项目的目标。表现为项目开展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和效果。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项目特点、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评价工作需要,对评价项目整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类一级指标,15项二级评价指标,具体包括3项创新性二级评价指标,3项投入-效率二级评价指标、6项成果-效益二级指标、3项影响-效果二级评价指标;项目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

(三)评价指标的含义 部分指标的含义解释:

(1)论文与著作。论文和著作产出是科研项目绩效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按照发表在不同期刊的论文来打分,既要考虑论文的数量,还要考虑论文的质量。

(2)项目成果奖。项目成果奖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成果认可度。我国有部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奖励。专家根据不同级别的成果奖项来打分,如总分为9分,部级1项给9分,省部级1项给6分,厅局级4分,校级2分;如1个项目同时获得不同级别,以最高级为限,不同项目可以适当加分。

(3)专利申请与成果采用。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要通过转化和推广应用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人才培养。按照培养的人数多少和培养的级别来评分。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本文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对项目所涉及的因素分类,设立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相关层次模型。第一层为目标层为A层;第二层准则层,分为创新性、投入-效率、成果-效益、影响-效果四个方面,为B层;第三层是第二层的子层也叫准则层,即分解的15大类指标;再次构成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每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各目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综合权重,取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本文中判断矩阵通过咨询专家建立,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发出40份咨询评议表,收回16份,有效卷11份,矩阵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具体的计算这里不再廒述。在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完毕之后,需要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计算和修正,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及修正结果如表1所示。

(五)绩效评价得分的确定 指标评分方法为:二级指标由专家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情况直接打分,二级指标评分加权平均汇总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每个指标的满分分值设定为100分。每个一级指标计算评分权重,权重合计为1,在利用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评分权重后,每个一级指标的评分汇总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加总得出综合评价得分。最后项目评价以100分为满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的项目评价为“优”;在80分到90分之间的为“良”;70分到80分的为“中”;60-70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具体计算如下:

二级指标得分=专家直接打分加权平均法计算分值

一级指标得分=Σ本级所含有的二级指标得分*权重

综合评价得分=创新性指标评价得分*创新性评价权重+投入-效率评价得分*投入-效率评价权重+成果-效益评价得分*成果-效益评价权重+影响-效果评价得分*影响-效果评价权重

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门针对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而设置的,是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经过专家咨询,反复修改而构建的。评价分数是专家根据评价指标的描述来打分,并将专家每项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值,再经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权重和分值计算综合得分。该指标体系可为科技、财政和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该体系的应用,可有效引导科研工作转向更关注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为今后类似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使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推进我区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又可为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制度和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长颖:《层次分析法与高校科研项目评估指标权重的确

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3]T.L Saaty.The Analytic Hie rarchy Process . [M].New York McGraw Hill,1980.

[4]刘瀛:《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

[5]曾令果、徐辉:《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决策管理》2009年第20期。

[6]李功越:《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