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

第1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考核标准 考核成效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1],为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从传统的教材、教师、课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逐步转换至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2]。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河海大学大禹学院自2012年起实施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测评每一学年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相应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及二年级专业分流、四年级免试研究生推荐的有效参考。

二、综合测评考核标准及流程

综合测评体系蕴含着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决定着我们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的培养[3-6],对学生行为具有指导作用[7-8]。

1.综合测评考核标准。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学生培养工作的宗旨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大禹学院的综合测评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点,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公益等为支撑点,致力于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素质培养[9]。我院综合测评满分100分,其中学业成绩满分75分,综合附加分满分25分。学业成绩的大比重,督促学生在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综合附加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鼓励,该模块主要测评学生参与竞赛与比赛获奖,参与科学研究与论文、专利发表,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参与社会工作等情况,并依据级别而给予相应赋分。

(1)学科竞赛及其他比赛获奖模块。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可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学科竞赛与活动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乃至于运动会比赛。该模块加分根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奖项级别及名次梯度予以赋分。同时规定此项最高分不超过7分,以鼓励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能因为比赛获奖而停滞不前,或者说只专注该方面的发展。

(2)科研参与及成果模块。从国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到国内清华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计划”,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在人才培养到教学相长的要求下[10],河海大学也为本科生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机会与资源,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本硕博联动计划、挑战杯系列赛事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此模块中,按部级、省(部)级、校(院)级项目梯度赋分,并给予项目负责人双倍的加分,鼓励学生勤思考、用心思考。如果学生有科研成果,如与专利,则额外加分,并鼓励学生发表核心论文,撰写发明专利,达到学以致用,此项总分与竞赛模块相同,最高分不超过7分。

(3)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外语、计算机能力是现今必备的技能,为鼓励学生学好外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予以考试合格的同学加分奖励。在外语能力中,设置CET六级425分以上和580分以上两个级别;计算机能力中设置部级三级和江苏省三级两个级别。此项总分不超过3分。

(4)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模块。大禹学院鼓励学生在班级组织、校内学生组织中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平台,从班委到院内分团委、学生会、科协、新闻中心、青年志愿者大队等学生组织,岗位数目多达60个。公益事务方面励志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依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表彰予以赋分。对于学生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额外予以加分奖励。此项总分不超过8分。

2.综合测评考核流程。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在学院总评小组的领导下,经历学生自评和学院审定两阶段。新学年开学初两周内,学生自主向各年级辅导员递交综合测评自评表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各年级成立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等人组成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在经过初审、复审、班级交叉复审的基础上,递交年级综合测评小组,在辅导员、年级班委的再次审核下,确定各位同学的综合附加分,并汇总评定疑惑点,疑惑问题交由院总评领导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结论(见下图)。从班级到年级到学院,整个评审过程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做到“透明”和“准确”。

图 综合测评考核流程

三、综合测评考核成效

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已经历了三年实施期,成效已逐渐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每一位学子都希望置身于此优良环境,督促自身奋发向上。如今手机、游戏、网络等事物不断引诱着学生,他们虽有一颗“学霸”的心,但缺一份“学霸”的勤。在大禹学院,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告之他们综合评测方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目标下,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共同打造优良学风。就大禹学院2013级本科生而言,专业课学生出勤率100%,必修课平均分8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0%。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90%以上,二次通过率累计100%,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60%以上。适时的目标,明确的标准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测评激励与引导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的知识文体拓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大禹学院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相当高,在一些学科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得不俗的成绩,例如2014年“第十二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高等数学竞赛”我院25人获奖,以占全校3%的学生人数,占全校获奖比例的27%;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我院14人获奖,占全校获奖人数的16%;校级运动会,2013年团体第二,2014年团体第四。

3.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一学年一总结,在综合测评的自评环节下,督促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反思缺失点,明确后续的努力方向。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认识,有的学生综合测评20多分、10多分,而有的学生只有1~2分,甚至于0分。在事实面前,靠后的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奋起直追;靠前的学生在自我严格要求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测评给了学生一年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督促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而非等到毕业就业时才审视自我。

综合测评在学生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的合理运用,激励和引导着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显露的问题思考

1.分值的准确性。分值的准确性是公平的直接表现,它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分值的优化:每一加分项分值的大小是否优化,每一模块的总分值是否优化;②奖项级别的认定:一般而言奖项级别是根据证书落款确定的,而现今某些比赛是相关协会举办的,抬头是全国某比赛,落款是中国某协会,给评定带来一定的困扰;③团体奖项的认定:专利、论文可以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而团体比赛获奖排名常按姓氏笔画排序,那总分除以总人数是否又合理呢?分值的准确性需要细心的推敲并经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

2.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综合测评着重衡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考虑的是学生的优点,强化的是学生的优点,那对于学生违纪违规等现象是否给予减分呢?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警惕心,订立警戒线,例如大学生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问题时有发生,常规处理办法是通报批评,是否将违纪违规等减分项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定量化地考虑某些定性问题。

当然综合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让学生背离发展自我的真正目标,也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条条框框,而是在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下,用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

五、结语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依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大禹学院采用了综合测评方案。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在学业成绩基础下结合学科竞赛、科研参与、论文与专利发表、社会工作等方面内容测算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综合能力。综合测评的实施促进了我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激励和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具体指导之效。为进一步促进“公平”,减少学生违纪违规的发生,督促学生自我约束,思考大禹学院综合测评体系中分值的准确性及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飞.学生综合测评在高校实施的思考[J].高校管理,2013,(02),293.

[2]周娟娟,王玉萍.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测评优化分析[J].今日南国,2010,(06),61-62.

[3]肖艳玲,邵强,罗杰,等.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79-82.

[4]陈建宝,赵志.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统计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1996,(8),363-366.

[5]蒋莉,屈迎昕.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变权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77-179.

[6]张志军,李建军.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48-49.

[7]张新生.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82-90.

[8]邓海英.浅议大学生综合测评[J].学理论,2012,(36),236-237.

第2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后,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从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大局出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143):129-130.

[3]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4]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123.

[5]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6]范纯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7]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8:23-24.

第3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绩效管理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概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关于学生综合

素质测评的一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之一用以确定学生的奖学金等情况。罗定人才网对人才素质测评有以下定义:人才测评就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作出评价。而大学生素质测评也应该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作出评价,进而为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很有意义,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第二章里写道:(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活的调节器和方向仪。(3)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标杆和尺度。(4)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不断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虽说就理论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实对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犯了“买椟还珠” 的错误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了一个简单的评定奖学金等奖励的工具,却忽视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仅重视测评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其在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诊断其现有不足、引导并激励其制定并迈向目标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应建议。

2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简述

该指标体系一共分为4级指标,共4项一级综合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及41个具体的四级指标,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赋以25%、55%、10%、10%的权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一栏设有80分的基础分,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等14项加分项之外还设16项减分项;业务素质部分由必修课平均成绩的65%与其余9项加分项得分总数的35%构成;文化素质由70分的基础分及5项加分项组成;身心素质由体育课成绩的65%与其他三项加分项组成。另外根据班级是否为优秀班集体等规定项目还有不超过4分的附加分,五项加总得分即为当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数。

3 存在的问题

3.1 测评思想的错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了“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却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流程如图下所示,本文将根据该逻辑顺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3.2.1 计划与指标构建:在设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有“绩效计划沟通”这一阶段,在学生测评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将整个测评的计划、方法等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考虑到工作量可能变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学教育时应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加之加权算法较为复杂,通常会忽视这一部分,有的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学方法,这就更加大了理解测评体系的难度,可见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标的构建中没有注意“差异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质方面,基础分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部门较为活跃的同学不满;又如在指标设置方面没有注意smart原则,在a(attainable),“实现性”方面有所欠缺,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有利于理工科的专业,对一个综合大学而言是不利的。

3.2.2 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学校的综合测评一般都是在新学年伊始最活跃,平时却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及持续沟通,从学校方面来讲,控制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会增加成本,但是将各个班同学锁定在其负责指导员的身上,工作就容易进行了,这样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记录资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3.2.3 绩效考评与评价:在具体考评的构成中,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综测小组审核+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审核,其中综测小组是由班上同学推选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沟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体思考及从重压力等因素,会出现评价者主管因素过重,凭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出现对指标理解的恶意扭曲。

3.2.4 绩效反馈与面谈:这是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消除误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有最后的分数,没有任何反馈与沟通,这导致了同学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时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2.5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很明显,综合测评考核的结果一般用于奖学金等的评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导致有的同学直接将综合测评当成了私利的工具,这背离了原始的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帮助同学找出自身的“素质短板”,指导制定相应计划查漏补缺以提高自我素质才是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4 提出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能更有效的利用综合测评这一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 改变对综和测评的看法。学生及校方都应重视综合测评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4.2 提高实施效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测评体系相关问题,建立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测评指标,加强平时的过程控制,另外在考评过程中也应注意考评小组人员的筛选及同学的监督,避免出现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还应注意反馈,就测评的结果与被测评人的沟通,帮助找出自身问题,并得出相关改进计划等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手册[m].出版社不详,2006

第4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网络数字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在实现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各高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如何进一步探索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占领和开辟网络新阵地,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是新时期、新环境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扑面而来的网络和数字时代,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可用的网络数字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就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大学生素质的数字化测评,进而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以往教育中单向式、直排式灌输所引起的大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为大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测评手段的革命,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机制的变革。 

 

1 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素质测评体系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都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及《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评评估手册》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基本上按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考核,并根据各高等学校自身实际及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注入了新的内容,如溶入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等内容,使测评体系结构更趋合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在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中,把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结合网络的特点,本文把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在智育素质和体育素质的测评方面,各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测评的方式方法都比较成熟,结果也比较客观,其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在这里重点探索如何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测评体系。 

关于德育素质测评。德育素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内容。德育素质分为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两个方面。有形行为是指可以用时间、空间、数量、形状来描述的、能够观测和记录的客观存在的具体行为,如出勤,劳动等;无形行为指无法观测和记录的,只能透过大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语言交流展现出来的其内心的主观世界。所以,对有形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定量测评的方式,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制定出具体的赋分标准,通过观测记录,给被观测者打出测评成绩。对无形行为只能采取定性测评,既透过被观测者的外在表现,对被测评者的内心世界做出的主观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给其打出测评成绩。定性测评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也可以称定性测评为模糊评价。 

定量测评的内容包括: 

1.1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 

1.2 学校提倡、鼓励学生做到的行为; 

1.3 学校反对并予以纪律处分的行为; 

1.4 学生在宿舍的表现。根据确定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制定出大学生素质定量测评细则,依据细则计算出素质测评成绩。定量测评成绩可根据需要分阶段进行总评。 

定性测评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劳动卫生”五个指标,每个指标各占定性测评成绩的20%。定性测评总成绩由同学互评,班主任辅导员评议,班委会团支部评议,任课教师评议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占定性总评成绩的25%。其中每个部分的测评成绩公式为:同学互评成绩=[全班学生对该同学评议分数之和-(n个最高分之和)-(n个最低分之和)]÷[全班学生数-2n],其中n

=全班学生数×5%(取整数)。班委会团支部评议成绩=[班委会团支部对该同学评议分数之和-(n个最高分之和)-(n个最低分之和)]÷[班委会团支部-2n],其中n一般都取1,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的评议成绩=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依据测量表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分数。 

在德育素质测评中,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的权重分各占50%,用公式表示为:德育素质测评得分=定量测评成绩×50%+定性测评成绩×50% 

关于发展性素质的测评。随着现代社会对什么是人才的重新定位,发展性素质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诚信意识,文体艺术等指标。发展性素质的测评和德育素质的测评一样,也包括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两个方面,只不过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发展性素质定量测评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数量、质量,获奖情况,获得的荣誉、工作成绩等作为测评的指标,制定出具体的测评赋分标准。包括:创新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采取写实方法进行考核,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等;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考核在校院班级任职的学生干部、各级学生社团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学生负责人(如宿舍长,学习小组长,值日小组长等);社会实践。主要考核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等方面的情况。通常包含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职业技能。主要考核与求职就业有关的公共技能以及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特定技能。公共技能包括英语、计算机、求职就业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特定技能则由相关专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职业技能的测评中也可以包括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方面的情况;文体艺术。主要考核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的表现,包括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文艺、体育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如校运会、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元旦文艺会演等)获奖励或表彰、获得各类考级证书等。 

发展性素质定性测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组织协调、社会实践、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诚信意识等。其测评由同学互评,班主任辅导员评议,班委会团支部评议,任课教师评议四部分组成,其每个部分的测评及发展素质测评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与德育无形行为测评基本相同。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项,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0.5,0.15,0.15,综合素质总分=德育素质分×20%+智育素质分×50%+体育素质得分 ×15%+发展性素质×15%。

2 以测评体系为基础,开发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和网络运行平台。 

 

在测评体系中,虽然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发展四个方面的素质测评,但智育和体育一般参考教学部门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测评软件的建立过程中,以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的测评作为软件开发的重点,智育和体育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

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采用网络化管理,就是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根据德、智、体和发展素质的权重,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及配套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建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根据综合测评网上软件系统中的指标体系,通过教育者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手段,采用互动式、网络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对于定量测评的内容,根据测评软件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动态观测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公示,每月进行一次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后,测评软件自动算出学生的德育、创新素质定量测评单向积分和综合素质积分。对于定性测评的内容,可按月或学期为时间段,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测评。软件可对单项测评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随时进行班级和年级综合素质积分排名。同时设立素质教育文字影像资料库,储存学生个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的素质教育相关影像、文字资料。建立起与家长、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团体、学生个人及相关管理部门等教育主体之间的网络互通,通过登陆校园网或互联网可进行测评、查询、观看影像资料等。也可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传输等。 

 

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 

 

测评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虽然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发展素质四个方面,但此方法在感性与理性、定性与定量、教化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促进高校

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的创新,也是对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3.1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以往的思维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是被测评的对象,而数字化的测评方式使学生也成为了测评的主体,学生参与测评的过程实际是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思想总结提高的过程,是对素质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重思想灌输,轻主体内化,以他律为主要教导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内心需求。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内化过程来显现和检验。通过数字化的测评,能很好地发挥测评过程、结果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因而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培养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新观念。 

3.2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测评系统凭借网络平台的优势,将网络的便捷化、信息化、动态化溶入其中,能够及时地输入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便于对学生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统计和分析,有利于长期的、动态的存储、快速检索、及时查看学生的各类信息,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测评系统弥补了传统评价系统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缺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进行阶段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而一改以往只作系统性、总结性评价结果存储的情况,及时发现德育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领导,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传统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中,大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总体评价结果,而对具体细节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无从所知。网上测评系统在程序设计上,遵循“实证性”的原则,对管理权限进行了限制性设置,所有的操作在网上一目了然,并可以随时查询,被测评者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可对测评过程进行监控和诊断,也可对测评结果提出质疑和申诉,杜绝了以往的人为因素影响,增强了测评的客观性和透明度, 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及评先推优提供客观依据;有利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评价方式的有益探索,其目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与内涵.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8月第八卷第六期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3]王立民,韩俊彦.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5): 132-134. 

第5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反馈机制 构建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本校教育目标,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的表征信息综合评定作出量值或价值的活动[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论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水平综合评价的结果,很多高校以该成绩作为各项优秀评比的依据,用人单位也会将此结果作为考量一个大学生在校各项表现的标准。因此,各个高校都致力于研究出一种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在校综合素质水平的评价方法,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对用人单位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作出正确的、有益的引导。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用来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作出等级评定及量化的鉴定。其内容包括各项评定的指标、综合测评工作程序、测评结果的使用这几个方面。其中指标是由德智体成绩和附加附减分构成。测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导师、班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测评小组来执行,每学期累计一次成绩,每学年总评一次。测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的定量依据,也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测评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但是这样的体系显得孤立、静态,难以构成循环。大多数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反馈机制[2]是缺失的,即使有也大都不够全面完整。

二、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往往体现的是专家组、教育工作者等测评体系设计者的理念,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

1.不利于体系的完备化、合理化。

目前的测评体系往往仅仅是先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然后定性定量的给个评价,一测一评就结束,系统本身的一些诸如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哪些需要改进等问题却不得而知。这样的测评方法导致体系没有自愈能力,难以纠正偏向与失误,一些新的方法、理念也难以注入体系中,导致体系难以优化、合理化。

2.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测评体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体系中的问题依旧留存着,这就会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下一轮测评的时候依旧沿用带有“缺陷”的测评体系,难以给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立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方法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增设一个反馈单元,这样测评体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而是一个“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体[3],如此既使体系更加完整又有了自愈能力。

1.反馈的主体

反馈的主体应当是多样化的,应当包含与测评体系有关的各类人,如学生、老师、专家、用人单位,等等,覆盖面广,所汇集的反馈信息才更加具体。

学生是受测评者,是与测评体系关系最紧密的群体,他们对测评体系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因此他们应为反馈主体的主力军,其中学生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受评的大学生,一类是已经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4],在校学生对于测评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他们熟知体系的优缺点,而毕业的学生有过受测评的经历,加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个项目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能结合工作经历给出独到的反馈意见。

老师是测评的实施者,在其多年的测评经历后往往能发现体系的不足,能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专家是测评体系的制定者,他们能宏观地把握整个体系,从大局大方向着眼,提出“革命性”的反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招收来的学生的素质情况,结合测评体系指出体系中所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2.反馈的内容

反馈是经过测评后各方面的人对测评体系所给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应当是对测评体系的评价,切实中肯地对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明确其优缺点,指出哪些为优势应保持,哪些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哪些有弊端要舍去,不光对测评中的内容提出意见,还有测评的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的项目。只提出意见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把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来,写到测评体系中作为测评指标项目进行考核。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聚沙成塔,综合起来就能对体系产生莫大的影响。

3.反馈的形式与操作

首先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其主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建议书

学生在受测评和老师在实施测评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或老师将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建议书等书面材料交与测评中心审核。用人单位根据招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结合其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他们对测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些整合成建议书交给测评专家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2)即时反馈

有时反馈的方面和内容不多,没有必要形成书面材料的时候,可以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想法或建议就可以立即找到相关老师,当面向老师反馈,老师有了想法和意见时也可以及时当面反馈给测评小组。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直接,也比较快捷。

(3)间接反馈

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某个或某些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却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可以召集一些同学和老师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进言献策,最终形成方案。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却比较容易形成有价值的反馈。

4.测评组的工作

一方面测评专家组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测评小组本身也要展开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相应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反馈信息。得到反馈信息后测评小组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然后对汇总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将其中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反馈信息,交付给专家组,由专家组专门开展研讨论证会议,把这些反馈信息整合成正式的书面材料写入现有的测评体系中,将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不公正的操作方法公正化,并在下一轮的运作中投入实施。

四、反馈机制为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加入了一个反馈机制,就像给一湖水引入了一个泉眼,从此不断有新鲜的泉水注入湖中,使得体系处于不断自我更新中,充满勃勃生机。

1.有利于体系日臻完备。

引入了反馈,使得体系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得到解决,使它处于常换常新、不断升级的状态,这样的体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良性循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有利于监督测评的运作。

引入反馈机制,让各方面的人都介入进来,使得测评工作处于公众监督的状态下,这样的测评体系会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3.有利于提高师生群体对待测评的积极性。

有了反馈,师生与测评体系贴得更近了。以往,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实施测评和接受测评,体系一成不变,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了积极性。现在加入了反馈,师生都成为测评体系的主人翁,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测评体系的发展。

“要看明天的社会,先看今天的校园”,蔡元培先生的这句名言,揭示了学生的素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带有反馈机制的测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测评体系,它是对原有体系的改进和升华。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此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地注入到测评体系中,使得体系能不断更新自我,有了自愈能力,自始至终处在前沿,站在高处,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为培养更合格出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实起到了优化体系和完善体系的作用,它始终发挥了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加与时俱进,更出色地执行其测评使命,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喻华杰,颜冠群.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6.12,(中旬刊),(28).

[2]廖善才.建设灵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界,2005,(12):49-50.

第6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级医院;医师职称;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62-02

一、构建医师职称晋升综合评价体系的政策背景

“建立和完善医生的评价体系,是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新卫生人才评价工作的迫切需要。”[1]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而目前三级医院医师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注重量化评审、忽略内涵质量;注重论文数量,忽略医疗业务能力评价等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式下人才评价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事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才既潜心临床实践,又开展医学研究,让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得到相应的职称和待遇。本文提出了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临床医师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综合人才评价体系是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平台,只有将医务、教学、科研融入到综合评价体系之中,才能综合客观全面评价一个人才;只有通过这种政策导向,才能使医疗质量得以提高、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使得团队建设更进一步。

综合人才评价目的就是要倡导正能量,对医院发展有贡献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和文化氛围,使职工感觉到多干与少干不一样、干好和干坏不一样,使得有作为者能够得到晋升,以此鞭策激励业绩平淡者,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三级医院医师职称晋升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权重,引入民主测评和大科主任测评的评价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综合判断晋升者的医疗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医德医风指标,目的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人才。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了多部门综合评价,不局限于文章及科研,加入了医务、教办、党办、科技科对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评价。职能科室主任、大科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对医院的职称评审细则和评分标准做了细致的修改完善,加大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的权重,引入了民主测评和大科主任测评的方式,使医院的职称内部评审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形成了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一)制定完善量化评审标准

在征求临床科室主任、职能科室主任、学术委员会、职代会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院内医师职称晋升量化评审标准,并在院内进行公示。

(二)多部门协作进行资格审查

人事科负责对照省市的申报条件,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其中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含破格、转评、免试)严格按照当年湖北省、宜昌市职改办颁布的职称文件精神执行。人事科分专业分科室编制《申报人员明细表》并发送到各相关职能科室;各相关职能科室依据评分标准对严重违规违纪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并将结果报至人事科;人事科将一票否决的人员从申报名单中剔除。

(三)临床科室民主测评医德兼顾

人事科分科室编制《临床科室民主测评表》,并将《民主测评表》送至各申报人员所在大科及科室;各临床科室对本科室申报人员进行量化评分及推荐排序,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本科室职工参加。测评前由申报人员本人围绕思想素质、医疗服务、专业水平、岗位胜任能力、教学能力、日常工作等方面填写申报表,并对医疗事故、教学事故、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说明;科室负责人及大科主任审核并签字;申报人现场述职后进行民主测评(总分100分);科室负责人将测评结果报大科主任汇总分析。

(四)大科综合能力测评确定推优名单

结合各科室民主测评结果,对大科内申报同一级别的人

员进行评分排序。大科主任结合医务、质控、教学、年度考核等综合情况确定20%的优秀人员及一票否决人员。对申报同一级别的人员,评分要有差别,以便排序,排序前20%的职工将作为职称晋升优秀人员报人社局。这个环节产生上级部门批准的职称数的20%的人员名单,剩余80%的职称晋升人员名单的产生需要进入下面的环节。

(五)职能科室量化评审做到客观和公平

各职能科室参照《高级职称院内量化评分标准》分组对每位参评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综合评价打分,按照各项评分权重进行汇总。其中,个人基本资历占30分。科技成果占30分,医疗业务占20分,教学占10分,附加分正负10分,总分100分。

量化评审标准在以往科研论文40分的基础上降低了论文权重,科研论文成果目前占30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这种变化也同时巩固了整个评价体系中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导向性。”[2]人事科与监察室共同对职能科室量化打分及排序进行汇总。启用“科研能力登记系统”根据职工审核通过的资料自动量化打分,包括论文、著作、科研、专利、新业务新技术(专利、实用新型)分数,在此基础上加大人工审核力度,确保科研分数准确无误。

(六)召开学术委员会集中测评

由院领导、大科主任、部分科主任组成学术委员会,进行业务实践能力综合评分。召开学术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分时,由组长介绍本组人员综合情况,学术委员会根据综合业务能力按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数投票推荐,结合参评人员的业务实践能力对各参评人员进行综合评分和投票,并最终给每个测评者打分,总分20分。同等条件下做到五优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并做出突出业绩的优先;科技成果转化为效益显著者优先;长期坚持值晚夜班的优先;长期在急诊、重症医学科、儿科、产科、江南院区工作的优先;有支农、支边、援疆、、援外工作经历的优先。

(七)做好公示及监督工作

由监察室、人事科共同将职能科室、学术委员会打分及投票情况进行汇总排序。将综合排序、学术委员会测评及一票否决情况提交医院党委会研究决定,在医院职称控制数的范围内,推荐产生出医院参加省市评审的拟上报人员名单。将院班子会研究同意的拟上报人员名单在医院公示,公示期满后向市人社局、卫计委推荐上报。

三、构建医师职称晋升综合评价体系对策

(一)完善院内职称评审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用人导向

根据省市职称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完善评审细则,加大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权重,重视同行测评,引入第三方评价方式,并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团队协作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职称晋升考评体系,将医疗质量与职称晋升紧密相联,引导职工注重医疗质量,实现工作实绩与职称晋升之间的融合。

(二)重视医教研综合指标量化评价

片面的评价模式已经被实践验证具有弊端。“有一些具有实力的年轻人也因受资历的影响难晋升高职称,而一些才干平平在高级别单位的人却能轻松地拿到高职称享受高待遇。有的被评上高职称的人其实际能力可能不及低职称的人,甚至有些投机取巧的人得到了职称和相应待遇。”[3]“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评价者偏重于临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忽视了临床带教过程中付诸的心血和努力。”[4]因此,要在重视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从医教研三方面全面评价一个人才。

(三)以信息化手段做支撑,提高评价效率

注重病历质量,从病案首页提取数据,引入DRGs信息化评价手段。“对临床医生诊治过的病例采用DRGs分析,产生的总权重数、病例组合指数(CMI)等指标,可以量化评估其所诊疗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工作量等信息,从而客观反映出该临床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5]

同时,对积极采用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自体输血等诊疗手段的医师给予一定的分值;引入第三方评价,对电话回访中患者满意率高的医师也赋予一定的分值。让真正付出劳动者能够得到晋升。评价内容包括主动服务、全程服务、健康宣教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评价中应注重能力业绩,鼓励突破创新,向急危重症科室适当倾斜,坚持客观公正,实行末尾淘汰,确保评价质量。

结语

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医师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有一个核心主旨,即坚持能力导向,坚持以用为本,突出贡献,突出业绩,发挥人事政策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医师岗位特点和专业要求的分类评价机制,引导医师钻研业务、奉献一线,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实证分析构建公立医院医师职称晋升综合评价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即要做到不断更新评价标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引入社会评价、合理设置医教研评价权重。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确实起到了较好的导向效果,也充分说明只有创建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医师综合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方便病人就医;打造优秀医疗团队,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江彬,陶红兵,金玉善.医师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4-67.

[2] 何珂,叶蓓,许铁峰,汪玲.加快建立临床系列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标准的椎闼伎[J].中国卫生资源,2013,(6):376-379.

[3] 马宝成.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应克服的倾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32-34.

第7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把握一个定位,抢占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和争先创优以及“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要求,本着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街机关有关职能科室及工作人员按照《*区行政效能建设检查评估暂行办法》,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勤廉建设,努力为辖区经济和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评估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份)

按照《*区去年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明确检查评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分三个步骤安排部署今年的综合检查评估工作。

1、统一思想。召开街党政联席会议,认真学习南政发20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水*街去年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实施方案》。

2、建立组织。成立由街一把手为组长的水*街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

3、动员部署。召开水*街全体干部大会,学习传达区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会议精神,部署我街行政效能建设综合评估工作。

(二)问题排查整改阶段(9月份)

结合区、街《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方案》及《综合检查评估自评表》,各科室深入开展本部门效能建设工作的自查、自纠、总结。重点做好“三查、三看”:

一是查指标分解落实情况,看效能建设检查评估自评60项指标是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和运用,对照指标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二是查建立完善制度措施情况,看效能建设制度是否健全,制定出台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改进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查行政效能纠错及责任追究情况,看纠错机制是否建立,责任追究依据是否明确,受理投诉渠道是否畅通,解决投诉是否及时有效。

(三)组织实施阶段(10月)

1.自评办法

我街行政效能检查评估采取问卷调查评估与综合检查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各职能科室开展一次自查评估活动。各科室可采取问卷调查、服务对象打分、发放《民主测评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科室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2)向街域内部分企、事业单位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发放《民主测评表》,对街道办事处进行民主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

3)组织各窗口科室互查互评,按照行政效能建设评估体系对各科室的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检查评估。评估结果纳入本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2.等级评定

问卷调查评估和综合检查评估采用100分制打分,并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确定评估结果。

评估总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好;

评估总分在*-80分(含80分)为较好;

评分总分在79-70分(含70分)为一般;

评分总分在69分以下为较差。年内凡有群众投诉的科室不能评为“好”的等级。

3.汇总上报

经过自查自评、民主测评之后,各科室对部门效能建设情况进行自查总结,针对不足讲整改方案;同时要积极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完善工作内容。街行政效能领导小组认真填报《*区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自评表》。同时,形成本单位行政效能建设以及开展自评情况的文字材料,加盖公章后,连同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审阅签字的自评表,一并报区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纪委执法监察室)。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区行政效能建设检查评估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和《*区去年行政效能建设综合检查评估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把做好行政效能建设检查评估工作作为推动本部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抓出成效。

2、坚持评建结合。既要做好综合检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更要做好自身的抓建工作,切实达到以“评”促“建”,以“建”促“评”的目的。要结合创先争优和“解、促、上”活动,认真查找本街影响行政效能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加以解决和纠正,使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第8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一、建立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意义及作用

建立完善符合时展需要和医学院校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是做好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努力的航向标,是检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校园学风的探测器,同时对促进学习风气、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成才、树立学生中的榜样与典范,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已有制度框架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按照学校既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参与并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规范化要求学生管理也要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任何一所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有明确的定位,它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设置和调整评测指标的权重,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强化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和革新精神。他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却又缺乏政治经验和生活经验,缺乏严格的锻炼。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使辅导员和各科专业教师看到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还是基于德智体美劳。一般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设计的依据,在多年实践中显现出诸多问题,许多评价指标不切实际、空泛、抽象,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丧失了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

1.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评价地位不突出,难以体现时展新要求我们一直强调大学教育,要避免高分低能,要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若一所院校实践教学和其他第二课堂活动贫乏,学生学以致用及各种能力水平就不会很高。传统素质测评中,能力分所占权重很低,这必然弱化学生能力发展意识。在传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理素质的评价几乎“看不见”。原因是:在主观上,大多只把它归为德育测评的一个细微方面,而整个德育评价又只占30分左右。因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和测评条件缺乏,不仅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影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评价。

2.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3.重基础理论考核轻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测评体系中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4.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每名学生的指标项有数十项,老师每次要为两三百名学生打分,也就意味着要打上万个分数,如此大的工作量,再加上很多的指标是依靠老师对学生的印象来打的,主观性很强,很难保证每个分数都是客观公正的。

三、完善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1.开发和利用网上综合测评系统在信息时代,应将网上综合测评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加强网上综合测评系统的开发。网上综合测评有目前纸质测评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便捷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学生随时上网进行数据的更新和修改,便于老师查看、分析和统计数据,具有长期保存的可能性。

2.科学评价学生德育素质,避免知行不一在传统测评模式中,德育测评所占权重偏低,一般不超过30%,在实际测评中,这“30分”依然“水分”很足,学生普遍存在“知行不一”或“知行分离”的现象,要实现知行统一应主要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律观念、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考察,采用日常活动记实情况与民主评议(每班所有同学对每一位同学的每项表现进行打分)两种方式相结合,每个学期测评一次。日常活动记实情况根据表现分为优、良、中、差等,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民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其中学生评价分占比60%,老师评价占比40%。将日常活动记实情况与民主评议得分情况相加得到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得分。德育素质的总分为100分,最低分值限制为50分,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第9篇:大学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员素质测评;现状;综述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

不同学者对于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不同,但内容大概一致,以下是几位学者的观点:

人员素质测评是系统研究对各类型人员的素质与行为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定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兴学科。“测评”一词包括了两层含义,即“测”和“评”。“测”是指测量、测试,是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等进行分析和表示。“评”是指评价、评定,是以定性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评价和评定。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员素质测评是一个现代概念。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不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现状

1.国外人员素质测评总况

国外有了比较成熟的人才测评体系。有资料显示,在国外人才选拔中,应用人才测评的比率高达83%。单单在日本就形成了一个偏好:每到年末,日本人便去参加一次测评考试,根据测试的量化值,判断自己来年的工作去向。人才测评技术在西方已得到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已形成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产业模式。仅以美国为例,每年仅人才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就已达到20至30亿美元,如果包括与测评服务相关联的咨询和培训费用,则可达一百多亿美元;对于个人来说,在整个生活的历程中,不论是升学、就业,还是晋升、考核,几乎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测评,并将其作为指导行为的依据。

2.人员素质测评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自1989年国家机关用人制度中开始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化经济运作模式的确立,我国的人才测评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人才测评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过渡。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信、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更是将人才测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具。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的算法进行素质测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引入;基于层次分析法来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素质测评;基于进步效度的动态测评方法等等。采用科学方法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倾向、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人才的选拔和安置,有助于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有助于企业加强对管理层的绩效管理。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从人员素质评价的目标要求出发,在主观测评、系统观察等基础上,借助模糊数学原理,对评价意见进行离散程度分析,考虑评判人员素质各因素和因目的而确定的各因素重要程度,以人性化的方式来评价不同人员素质的优、特点,并运用多指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取得综合性的量化结果,进而作出总体性评价。

四、目前研究中人员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严格按照职位要求进行人员素质测评。有些企业使用的测评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测评。是对人进行的全面测评。如对人的德、体、心理、能力、业绩五类素质的测试。这种测试有利于全面把握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状况,做到合理使用人才。不过,这种测试费时、费力,工作量过多,而且缺乏针对性,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合适。

2.主观性评价比重高。招聘员工中的面试最易产生主观性评价,而不按测评标准客观评价,这是因为测评人员专业测评素质偏低。

五、对于人员素质测评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