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金融本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金融本毕业论文

第1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毕业论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28-02

一、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题大而空泛,与实践严重脱节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转载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 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 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48.

第2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就业数据;培养方案;金融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87-02

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根基,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等都需要在培养方案中一一界定。目前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上都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重点院校的培养方案制订的,没有考虑地方院校和重点院校相比在生源质量、教学水平、基础设施及就业方向上的不同,导致制订的培养方案不能很好的执行,不能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所以地方院校必须在重新审视本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一个专业乃至一个学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要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本文以学生的出口即就业为依据,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进行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对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分析结论;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结论,提出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测试

1.问卷设计。目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者针对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是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渠道等进行调查,无法为专业发展和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建议。因此,为了给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就业为主题从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包括:基本就业信息、通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①基本就业信息。对基本就业信息的调查主要想弄清楚一个问题,即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设置问题:首先是客观指标,包括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其次是主观指标,即实际就业和期望就业的差距。②通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想理清基础通识教育(包括专业通识教育)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以便对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③理论知识教育。本部分调查主要是希望理清金融学专业知识培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的重要性排序。④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一般来讲,企业都比较重视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团队合作、实践与应用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亦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能力,本调查的目的是理清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有效支撑。

2.问卷的测试。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有35人,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前,35人均返校参与答辩准备。此时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单位,因此,针对这届毕业生发放了问卷。问卷发放35份,收回35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问卷的结论所揭示的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层次偏低。①客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客观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就业单位的属性、就业单位类型和初次就业时的起薪。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其次为国有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以金融企业为主,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例如外贸类企业。国有企业以银行为主,但是主要就业单位集中在各类银行的县级支行,甚至镇级支行。银行是就业的最主要去向,其次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从起薪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2000~3000元,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起薪为1000~2000元,1000元以下主要是未就业学生。总之,从客观指标来看,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不高,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银行,只有在银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时才考虑其他金融企业。起薪普遍较低。②主观指标所揭示的问题。主观指标主要考察了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和预期就业情况的差距。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低于就业预期。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专业的就业水平较低;二是,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较高。

2.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空泛和时代的融合度不够。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毕业生并不认为人文社科知识对就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产生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认为目前学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及授课内容设置并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毕业生并不认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对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经与学生详细了解后发现:一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类知识对金融学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这类课程的设计和专业课程脱节,其实用性并没有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三是,金融企业更注重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③专业基础知识对就业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毕业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在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都比较认可。鉴于此,应该在今后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特别重视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优化。

3.专业理论教育众口难调。专业理论课开设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等十二门课程,让每位毕业生选出这些课程中对就业最有价值的3门课程。从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学》、《保险学》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是排在前面的课程。这说明不同就业志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课程。这虽然给我们制订培养方案带来了困难,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并突出重点。

4.实践教育培养方式粗放,精细度不够。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实习两个部分,涵盖了从金融交易模拟到毕业论文的十门课程。同样本次调查让每位毕业生从中选出最具就业价值的3门课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最具就业价值的实践课程是毕业实习、经济数据分析、金融交易模拟和认识实习。经过和毕业生的深入访谈发现,实践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习内容充实、安排合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增加实践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5.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有三门课程,分别是创新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根据毕业生调查结论,这些课程并不能对就业产生良好的支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教师素质和上课形式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建议

1.培养目标定位应更加切合实际。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规格,也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自我认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学专业的就业更趋向于基层金融单位,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应用型人才”。

2.优化通识课内容紧跟时代。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就业中起的作用不大,原因在于这些课程内容陈旧,无法和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因此,新培养方案应该充分对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和学生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

3.专业课程应模块化。从调查结论可以发现,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看重不同的专业课,所以专业课应该尽量模块化,例如:将银行类课程、投资类课程以及保险类课程分别设为不同的模块,供不同就业取向的毕业生选择。

4.实践类课程应避免流于形式,要和金融行业紧密结合。目前的实践类课程有一些流于形式,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就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在未来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有三点需要加强: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实验室,目前的金融实验室可以进行包括股票、银行及保险的模拟操作,应充分利用;二是,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到金融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三是,聘请金融界人士作为专业的校外导师和本专业教师共同授课。

5.创新创业教育要更注重效果。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创新创业环境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因此,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应着重于两点:第一,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加行业经验,或者引进有行业经历的教师;第二,从授课形式上来讲,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充分利用各级创新创业平台。

总之,通过这次对大连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了目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对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方一般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斌.2014届管理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期望调查报告及对应分析――以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4,(5):68-69.

[2]董井瑞.财经金融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70-75.

第3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过去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已有提法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国金融教改项目和我院实际,提出了我院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网

一、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已有提法的分析

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应当说,这一提法在新中国成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它符合当时的国家需要,也基本符合当时的人才规格。

首先,当时高等院校经济类学生一般都是按计划统一招收,录取的学生有干部指标,入学后有城市户口并享有公费医疗待遇,毕业后由政府按计划分配到与专业对口的各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毕业生工作后都是“管理人才”。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大部分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都是专业银行和人民银行,从事的工作都是银行业务的管理。

其次,当时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都按部门、行业划分得很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定、计划编制与执行、管理方法与措施等密切相关,因此毕业生确实是“专门人才”。但大部分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是各专业银行有关的具体业务,业务知识非常专业、非常窄。

再次,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完全的精英教育阶段,规模很小,毕业生一参加工作就能到重要的岗位上,加上当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低,大学专科、本科已经是相当高的层次了,而且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培养研究生,因此本科毕业生自然就是“高级人才”。所以那时一个合格的高等教育经济类毕业生应该称得上“经济管理高级人才”,而高等教育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经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合适的。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92年至1997年,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3%,在校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到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1000多万,其中高等财经类专业在校生百万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如此巨大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就教育的相对层次而言,我国正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高等教育的专科和本科将逐渐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一个普通阶段。另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加速度发展并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整体化,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越来越相互渗透和综合,信息爆炸性扩张。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试图以四年左右的本科教育培养出某个金融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肯定是不现实的,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和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使金融学的高等教育呈现崭新的面貌。

二、国外高等教育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的简要分析

国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由大学自主确定,以体现各校的特色。国外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通过评估和按专业水平对大学进行排名而加以引导,并不确定全国统一的专业培养目标。但由于学科(专业)本身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同类大学对相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提法上差异并不很大,另一方面,在相同学科(专业)内各大学都根据培养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高低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了普及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把本科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上予以加强和提高,文科教育提出从重视培养经院型“百科全书式”的人转变为注重培养富于应变、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经济类专业在本科层次上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以“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为宗旨,施教方式注重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学生一般都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日本高等教育提出要培养面向国际、面向21世纪的“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大学经济学教育传统上以本科教育为主,近年来开始注重研究生教育。其在经济学本科层次上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澳大利亚经济学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如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和经济学院培养方向十分广泛,涉及会计制度与规范、经济法、经济计量学、经济史、经济学、金融、服务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业关系、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及日本经济等。

尽管国外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强调将学生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强与对经济和社会作贡献的责任相结合,注重本科层次的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这些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的培养目标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三、我国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4年,国家教育部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承担了该计划中金融学专业的教改项目,在张亦春教授的主持下,该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设计了我国金融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熟悉金融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在该培养目标当中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本科教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和应用教育。

2.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3.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还应熟悉与金融学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4.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我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199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专业化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两条规定表明本科教育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金融专业本科生要强化专业基础性教育,应实施通才教育,以实务操作为主。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新疆和我院实际,我们认为我院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设计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工作的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

2.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外著名大学的金融学科教育都是按照两种模式发展的:一是特别关注理论问题和宏观问题,旨在培养“研究型、决策性”的高级金融、经济决策研究人才,被称为“经济学院模式”;二是特别关注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活动,关注实践问题和微观问题,使得金融学与公司管理相结合,旨在培养“投资型、管理型”的高级金融工程师或投资管理专家,被称为“商学院模式”。我们认为我院要在新疆金融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比较适合选择“商学院模式”。

3.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 实践教学 改革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强调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三个主要的思路: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1.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金融学专业创办于2001年,设有国际金融和投资理财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1102名,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因此,我校金融专业能否办得好,不仅关系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关系到作为民办高校能否持续经营的命门所在。

从广东的就业形势来看,每年广东人才市场都对金融类专业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然而,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来看,金融类的学生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预期。作为金融学的毕业生,很多人不知道股票为何物,对常见的金融类软件不了解和对身边重大的金融事件毫无理解,导致用人单位要用很长时间再次给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满足岗位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令到部分金融用人单位认为金融系毕业生毫无专业特长可言,安排类似影印等“万金油”岗位。这一方面是对金融系学生四年的学习努力不予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家在金融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金融专业技能,加强动手能力,令到所学金融知识和社会实践尽可能衔接一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2.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2.1 改革金融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进一步体现金融实践性要求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授予金融学士学位要求普遍为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学位课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即可授予学士学位。这里面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导致许多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令到不少学生上课前被辅导员“赶鸭子”(担心学生到课率不高),上课期间老师对学生“填鸭子”(金融理论知识流于板书和说课形式),学期末“烤鸭子”(学生习惯平时不认真听课,期末针对老师的“温馨提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金融的不会搞客户理财和证券投资的奇怪现象,根源在于一种常规化的书面考核方式本身就无法凸显金融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还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生的成批次出现,加上近些年高校招生大幅扩张,这种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学历型“农民工”更加是造成就业难和“大学无用论”盛行的根源所在。

好的考核方式,才是好的教学指挥棒。为此我提倡在授予金融学士学位的条件上实现三点改革。

第一,对于一些金融的专业核心课,必须采取“书面考试”和“口头答辩”的“双考核”方式。学生除了完成期末考试等理论测试的之外,还必须与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口头答辩考核。一方面,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口头答辩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上避免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和“平时不上课,考试很高分”的“投机型学生”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口头答辩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即场反映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掌握。

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授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所以必须用在金融专业核心课上,这部分的课程应该是金融学的灵魂所在,诸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财务管理》等。

另外,在师资配置上,对“双考核”的课程可以考虑由两名的教师负担,以减轻教师在“口头答辩”的负担;在师资质量上,尽量由担任过企业金融工作的专业教师负责,而非一味强调副高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

第二,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技能证书”才准予毕业的培养模式,同时适当提高技能证书的标准。目前“双证”毕业的模式主要在中专和大专类院校比较多,但是笔者觉得“双证”毕业有很多的好处,应该在本科类院校全面推广。所谓“双证”培养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在大学规定的学习时间期间,既要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要求,也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技能考核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来毕业后免去在工作期间还要参加资格考试的沉重负担,让资格考试在学生时代完成;另外一方面,透过专业考试,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最贴近社会实际的专业知识,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也为未来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部分高校可能选择一些容易通过的证书来作为技能证书,学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生源质量,对学生考取的技能证书作出一定规定,尽量难度适中,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都不合适。

2.2 提高专业教师质量,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不太可能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既然金融学生要提出“双证”毕业的考核标准,那么教师队伍应该实现“双师”的教学资格认定,从事金融教学的老师除了完善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职称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以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金融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定期到金融机构学习和进修;如果不具备此条件,学校或教研室也应该聘请金融实务部门中实践能力强的领导或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务金融素养。

2.3 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

在笔者看来,理念往往是改变事物的关键,纵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配合,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举个例子,以前有个农夫看到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于是买了部汽车,一段时间,农夫很困惑地问汽车的销售员:为什么汽车没有脚踏板,为什么汽车的转盘下面没有刹车开关——很显然,虽然农夫有了辆汽车,但是他的思维理念还是停留在自行车上。这样的例子同样发生在金融专业的实践课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虽然建成了初级规模的综合实验室,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的经费。但是,部分老师在讲授金融实践课上,喜欢像上理论课那样按部就班,将证券软件一步一步的操作教会学生,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结果,学生也好像上理论课那样机械地听课和完成作业,这显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验室的硬件措施不配合,就好像一个农夫仍然将自行车的驾驶经验套在汽车身上,令到汽车的作用大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金融实践教学上,作出一些调整。我先教会学生基本的买卖指令。之后,我只是提供一个证券思维的框架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组作专题式的讨论和研究,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自己利用实验室的软件进行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到研究报告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和老师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形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实践理解强化很多,笔者觉得真正好的实践教学手段,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实践的热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实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第5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专业;现象;需求;实践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7.09.086

1 调研的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随之增大。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近几年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不再只是应届毕业生应该关注的话题,每个在校生都与之息息相关,都应对就业这一问题高度重视。

2 调研内容及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咨询等调研方式,我们对广州、深圳及肇庆的几十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地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围绕五大方面――用人单位的企业形式、用人单位看重大学生应聘者的主要因素、金融专业学生在校学业成绩、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在工作前进行短期实习的看法。

2.1 用人单位的企业形式和每年招收金融专业学生的规模

我们所调研的用人单位中,超过有200家是工业企业单位,所占比例超过60%,金融企业为38家,所占比例约为12%,剩下的用人单位的企业形式是农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企业。

被调研的这些用人单位中,每年招收金融专业毕业生人数主要集中在10人以内这个范围,所占比例达到60%,另有30%左右的用人单位每年招收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10~50人这个范围,剩下10%左右的用人单位每年招收金融专业毕业生人数达50人以上(或者对应聘者的专业没有作硬性要求)。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每年招收金融专业毕业生人数不多,而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近几年招聘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仅有少部分用人单位呈现上升趋势。

2.2 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因素

问卷中该部分给出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相貌或身高、口才、学习能力、毕业学校等7个选项,此题乃多选题,被调研的企业中可根据本单位在招聘时主要看重的因素进行相应的选择。

调研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选择专业能力、工作能力、交际能力这几个选项的用人单位占被调研的用人单位总数的98%,选择学习能力的占总数10%不到,选择口才这一个选项的刚好占总数的10%,选择外貌或身高和选毕业学校均占总数的2%左右。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大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几乎每个用人单位在招聘金融专业毕业生时,主要看重的是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部分用人单位会对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和学历有所要求,如四大银行要求本科毕业生或以上,很少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的身高或相貌有所要求,对于学习能力的强弱,我们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标准,我们既可以说很少用人单位会考虑学习能力这一因素,也可以说对一个应聘者的学习能力,用人单位很难短时间内做出精准判断,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2.3 用人单位是否看重应聘毕业生的在校学业成绩

问卷中该题给出了从十分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的由强到弱的重视程度的4个选项,被调研的用人单位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最符合本单位情况的选项即可。

结果显示,56%的用人单位选择不重要这一选项,42%的选择一般这一选项,2%选择重要这一选项,但没有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选择十分重要这一选项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用人单位在招聘金融专业毕业生时,一般不看重学业成绩,也就是说,毕业生去应聘职位时,不必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勇敢地去尝试应聘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企业。

从调研得到的数据发现,除了几家目前在中国比较重要的银行,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要求应聘者英语水平必须达到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外,其他企业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不作特殊要求。

2.4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工作前进行短期实习的看法

从调研的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工作前是否具有一定实习经历是不作为是否录用的考虑因素。这表明工作前是否有过丰富的实习经历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将来应聘职位没有太多影响,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过也存在个别用人单位在一些职位的招聘别强调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时间(半年或半年以上、一年或一年以上等要求)的社会实践经历或工作经历。

3 结论与建议

从调研得到的数据和通过与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咨询可知,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更要学以致用

专业是一个毕业生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标签,用人单位肯定是优先选择招聘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并能够学以致用的人,因为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减少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前的相关培训工作,而新进来的金融专业应聘者又能很快地投入工作,用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服务于用人单位,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专业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反倒是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如工作能力、口才与交流能力。比如,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银行远程柜员的要求是:不限专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抗压能力强,沟通表达能力强,普通话标准、流利等,而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没有很明确的要求,可能是该职位不需要用到很多的金融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与客户交流,向客户推销介绍金融产品,从而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2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或在校工作经历也不可忽视

调查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学业成绩没有很严格的要求,更多是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或在校工作经历。即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3.3 要有合作意识,更要学会创新

在收集用人单位给在校生或即将应聘的毕业生所提出的建议时,我们得到最多的是关于合作与创新的建议,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突破原有思维,适当地创新。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越发显得重要。能否与他人很好地合作考验了一个人是否拥有较强的交流能力、集体荣誉感以及协调协作能力。

此外,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创新要先从思维的创新开始,这也就要求毕业生要有创新思维。调研结果发现,用人单位的这一建议与社会主流思想相符合。

第6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浅析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完善与发展

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5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6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7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应付措施

9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危险分析

11 人民币升值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13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15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风险防范

17 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研究

1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创新

19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

20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1 浅析外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2 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

23 欧洲负利率及其经济影响

24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5 ××省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

26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探究

27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28 ××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29 民营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30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问题分析

31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

32 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关系

33 ××省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34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调研

36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对策分析

37 ××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38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0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4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42 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对策   

43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对策

44 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5 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及管理建议

46 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7 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48 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50 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2 ××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5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4 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5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56 ××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57 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58 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59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60 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61 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7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一、金融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 2006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国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纷纷进入中国。 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面临大规模的竞争。为控制风险、提升盈利能力,中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盈利水平较低的城镇和县域撤离;盈利模式开始从固守利息收入业务,逐渐向既重视利息收入、又重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两手抓”模式转移。同时,主要面向中小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型国有银行让出的空间。 为此,金融人才需求表现出二元化的特征。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大量基层应用型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急需大批从事中高层次金融工作的人才,如,财务管理人员、资产负债分析与管理人员、内部风险监控人员、金融工具创新人员等。又如,全能化的大型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除了需要部分基层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金融营销或客服咨询等业务外,更多的是急需会经营、能管理的中高档金融人才,这些人才需求多以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为主。而近年大量产生的中小金融机构,它们既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业务研发人才,同时又大量需要面向中小客户的信贷人员、基层业务人员。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2004年开始招收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化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金融人才培养的方案与课程体系。 (一)审视金融系应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现状。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比例并不很高。据统计,金融系2010届毕业生87人,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19人,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2%;而2011届签订三方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更少,只有11人,仅占当年金融系毕业生的13.4%。① 从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来看,2008—2010年,毕业生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类型金融机构就业的比重仅为13%、6.6%和21.3%。[1]以上可见,金融系灵活就业或在非金融企业就业的比重较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系目前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关。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下决心、花工夫。为此,针对毕业即准备就业、不想考研的学生,要为她们打造业务应用型课程模块,并引导她们选择应用金融类课程,以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增强专业的应用能力。 (二)关注金融系考研毕业生群体。由于人才市场对金融中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客观形势及金融系成立以来形成的优良学风,每年均有50%左右的学生选择考研,且2008—2011年以来,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分别达13%、12%、18.4%、17.1%。②金融系一直重视考研学生,但在培养方案上并未有系统化的体现,客观上需要凝练考研关注型课程模块,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寻求中高层次的金融就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 与此同时,无论是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考研深造,归根结底,还是要掌握金融学专业的不同层面的要求和技能,适应不同岗位的切实需要。为此,还需要强化金融实训类课程模块。 二、业务应用型课程模块的构建———应用金融课程模块 (一)金融系的优势与不足 1.金融系的办学优势金融系拥有7年多的本科办学经验,已培养四届毕业生。且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好,练就了一批有丰厚教学科研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员工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金融系的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方面不断优化,尤其在科研方面,已经在部级、省部级、校级、国际横向等方面开始全方位主持科研课题,形成了全部教师都有科研课题、人人都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另外,已经有一半的教师拥有到国外学习、讲学、考察的经历,办学的国际视野和迎接教育全球化挑战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做到常年聘请外教讲授专业课程,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金融系日常性工作内容。 2.金融系办学中的不足从金融系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总体上仍没有摆脱传统宏观金融的思想,与金融学科向微观发展的总体趋势存在偏差。[2] 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的专业选修课程以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两个模块菜单,结合选定的专业方向进行的选课学习难以与当前大众教育、通才教育理念相匹配。从师资队伍来看,教师多数仍缺乏金融实务的工作经验或在金融机构工作实践的经历,授课中仍以理论灌输为主。虽也试图理论联系实际,但仍显不足或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许多教师授课内容仍主要囿于课本和教材本身,跟踪金融新业务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尚且缺乏系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专业需要的业务应用型人才必然还需要大胆尝试和勇于改革。[3] (二)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从中华女子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金融系的办学时间和特色来看,金融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各种岗位和大型金融机构的中低端岗位。既要区别于高职高专一线柜台式的人才培养,又要具备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知识、了解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和金融市场状况、掌握岗位业务技能、熟悉银行各项业务操作,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国际视野,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调研目前的金融人才需求结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专业能力或水平:柜台操作和单据处理能力,存款、贷款等负债和资产的营销能力,贷款的发放与风险控制能力,全面掌握中小企业金融、个人金融、公司金融等各种业务的能力,学习和效仿其他金融机构的新业务的能力,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能力等。 (三)构建应用金融课程模块的思路 1.构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模块#p#分页标题#e# 从目前多所高校金融学的教学计划来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加强和完善。 一是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包括学习金融、保险等业务处理能力的操作模拟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软件操作;二是将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科技创新等贯穿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其了解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构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统一,提高金融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此,需要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应用金融课程模块。 2.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一是要结合当前及未来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设置相关的课程,除了设置金融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外,还要设置相关辅助金融产业和支持金融产业的课程或者相关专题,如中小银行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金融统计学、货币政策专题等。二是结合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实践,将我国现行对金融行业的政策、措施、改革成果及创新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我国金融动态,缩短学校教学与实际部门业务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成为“懂知识、会操作、明政策”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三是课程设置突出行业层次需求,打造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特色时,旨在将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培养成为为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服务、面向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地区、区域性金融人才。 三、考研关注型课程模块的凝练———理论金融课程模块 (一)关注金融系考研学生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及就业岗位的客观需要,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考取了研究生。近年,国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一扩再扩,录取率不断提高,达到三分之一左右。①从女院金融系学生的情况来看,每届都有一部分学生毕业时首选考研,2008—2010年考研率分别达13%、18.4%、17.1%。②考取研究生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解决金融系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此外,研究生考试是优秀本科生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对考研学生的关注对金融系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金融系提升学生研究生考取率的条件 1.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首先,学校领导对考研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金融系“把考研作为特色之一”去抓。其次,校领导在学生工作会议和就业工作会议上也对考研工作给予了肯定与支持。再有,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工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如招生就业处专门邀请在京相关院校的研究生院领导来学校与中华女子学院各二级学院、系、部负责人研讨,介绍招收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最新政策等;教务处为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拨出专用教室,供其复习备考使用;其他系部的教师也曾多次欣然接受邀请,为金融系学生开办了与考研相关的辅导讲座和课程等等。几年来正是有了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金融系学生才得以在考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金融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考研录取率比较高 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金融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很扎实。从山东省考生入学的录取分数可见一斑除了2011年,金融系从山东省理科生中的录取平均分一般在570—590分之间。③应该说,按这个标准录取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智商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从表1中不难看出,金融系学生的入学录取分数与其他院系相比并不是最高的,有的年份甚至很低,比如,2009年排第六,2011年排第九,但金融系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却较高,最高在18%以上(见表2中2010届数据)。这恰恰说明了金融系学生考研的潜力很大,教学质量较高和教师引导得当。 另外,从报考研究生录取率(考取率)的校内横向比较来看,金融系学生的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近两年都排在第一名。 3.师资队伍水平较高 金融系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拥有和在读博士学位教师7人,占全部专任教师的近60%。其余教师全部拥有硕士学位。也就是说,金融系全体教师都拥有成功考取研究生的经验和能力。其次,金融系还拥有2名校级教学名师,3门校级精品课。再次,金融系教师承担了从部级、省部级、横向课题到校级课题等各种各样的科研和教改课题,人均主持课题数近2项。全系课题经费总额已经达到45万元左右,人均经费3.7万元以上。全系发表科研论文数年均在20篇左右。另外,年龄最大的教师不过50岁,最小的也在33岁以上。因此,金融系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年富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这是提升金融系本科生研究生考取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4.地缘优势和信息优势较强 中华女子学院位于首都北京,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同时,这对于学校及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来说,无疑又具有便利获取考研信息和资源的优势。 (三)对“考研关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为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层次和质量,需要强化对考研学生群体的系统化关注,凝练考研关注型课程模块。 1.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初试专业科目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有的高校还包括专业英语。从复试科目看,主要涉及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中央银行学和商业银行学等课程。上述三所财经类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涉及的所有专业课程,我校金融系都已经开设,并且金融系还开设有金融英语、金融英语口语与听力两门课程。这为学生考取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更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我校金融系本科生初步具备了考研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基础及潜力。#p#分页标题#e# 2.“考研关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从考取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的我校金融系毕业生提供的反馈信息来看,金融系目前的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金融系目前本科开设的专业课程授课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达到考研的水平,对于考研直接帮助作用不大。结果是在备考期间,多数学生不得不参加校外的考研辅导班。这样,既影响了她们学习本科专业课程,又影响了考研复习,还让多数学生承担了外边辅导班的高学费。其次,攻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在本科学习期间虽然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过与经济学科的结合略显欠缺,经济数学的思维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给金融学的继续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再次,已在读研的毕业生们认为,本科阶段应该营造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或参与金融实践的机会,提供学生科研立项,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发挥更多的自主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 另外,从本科课程设置来看,目前可供选择的课程会受专业方向的限制,或者从总体来看,会受课程模块总量的限制。在本科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掌握的知识面偏窄。比较来看,那些具有多样性课程菜单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视野则更为开阔。最后,在读研究生也提到了本科课程内容的运用能力不够,或运用课程内容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如,《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金融学重要的分析工具,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再比如,《证券投资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培养起学生实际操作证券投资、投机及其保值交易的能力等。 (四)“考研关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措施 首先,实施差异化的课程模块,凝练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为进一步提高金融系毕业生考研率,构建差异化的课程模块,将考研关注型课程模块打造成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主要提供与考研相关的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和商业银行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尤其重点关注考研的题型和内容,适当增加和补充模拟题和往年的考试真试讲解。 其次,选用差异化的教材和考卷。为了直接提高研究生考取率,我们在讲授理论金融的考研课程时,可以直接采用几大财经院校或财经院系的考研指定辅导用书作教材,或者把这些辅导书中的重点内容加入到我们相应的课堂讲授中。另外,与考研相关的课程期末考试,可以考虑直接采用考研真题或模拟试卷考试。 四、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设想 (一)构建差异化的金融课程模块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华女子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为进一步深造预留接口,二是为直接就业作准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直接决定了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为此,需要打造“2+1”专业课程模块,即根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不同侧重点,设置理论金融课程模块、应用金融课程模块和实训金融课程模块三个模块的专业选修课程菜单。有意向考研的学生增加在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中课程学分的选择,相应减少在应用金融课程模块中课程学分的选择;引导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相应减少在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中的学分,增加在应用课程模块中的学分。其中,在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中,课程设置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金融专业理论功底,为后续的专业提升或继续深造奠定理论基础。而应用金融课程模块则侧重于根据金融业涉及的各个领域,适应各个金融领域和方向所需技能的要求,分别设置面向中小客户的中小金融机构课程模块、证券投资模块、保险业务模块、信托租赁担保典当实务模块四个模块,侧重于金融业务实务的应用,为强化金融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作准备。为提高全体学生金融学专业的应用性,在实训金融课程模块里,设置三个基本的能力课程模块和辅助的实践教学项目,即包括:银行业务处理能力课、证券投资业务处理能力课和保险业务处理能力课三个模块及创业大赛、学术讲座、模拟比赛等辅助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业务实操能力和专业技巧。总体而言,不管是毕业直接就业,还是读研,在理论金融课程模块与应用金融课程模块中的选择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均要体现金融学专业不同层面的应用性。为此均要重视实训金融课程模块,且注意与前两个课程模块的衔接。 (二)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 无论毕业生继续读研,还是直接就业,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高职称。高学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都至关重要。 对承担理论金融课程的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其继续深造,且对考研的趋势和动向要有研究。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当研究生考取率超过以往水平时(如超过毕业生总数的18%),对于承担考研课程的授课教师实施奖励政策,比如,研究生考取率每高出2个百分点,就向承担考研课程的教师发放“考研课程总课时量×5元”的奖励。这样,当研究生考取率达到x%时,给每位承担与考研直接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发放“总课时量×5×(x-18)÷2元”的奖励。 与此同时,针对应用课程模块的教师,给予资助和支持,引导教师向实践学习、探索“干中学”的教学模式,资助教师到金融行业进行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实习或培训;聘请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提供咨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实习计划,或提供对金融系师生的培训,担任金融系教师实践的行业导师等,切实提高金融系专任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技能。 总之,基于金融系目前学生就业的现状及金融学专业面临的形势,必须制定一套面向人才差异化需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要不断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p#分页标题#e#

第8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等教育;黑龙江省;影响

目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方面,大家探讨得比较多,而在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方面,学术探讨比较少。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更多的是从显露于表层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展研究的。将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深层次的学科专业的设置及其发展建设、课程设置及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挖掘和深入开展研究,深层次研究将成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浅层次的影响及对策:就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竞争使得就业门槛抬高,这是当前大学生择业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首先,通过这次危机,可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往大学生就业往往期望值过高,到大城市就业思想可能会逐步发生转变,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到艰苦的地区、行业就业。

开辟西部、农村、基层的就业通道。政府和学校一直提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虽然提倡了多年,但收效不大。这次借金融危机可能会有所改观,关键是政府要有得力的鼓励措施。例如,我省目前正在实施的两项工程“村村大学生计划”、“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已经正式列入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子计划》,两计划已经实施了多年,收效良好,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的好评。

此外,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可以促进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此问题将在后面进行论述。

二、深层次的影响及对策

对黑龙江省而言,我省处于北方地区,金融危机尽管对北方地区经济影响较小,但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影响会同其他省份一样,同样存在着专业结构陈旧,应用型专业的课程设置亟待更新等问题。

1.专业结构

金融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结构,原本热门的专业可能变得不太热门或受到冷落,而原来的冷门专业可能会变成热门。国家对过去金融管理这些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可能会减少,而过去受到轻视或忽视的技术人才、工业人才、三农人才(为三农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可能将来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如果国家的人才结构发生变化,必然影响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结构。

西方有的大学已经形成或正在酝酿调整院、系,增设某些专业,停办某些专业。目前增设的主要是工科专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减少的主要是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也有消息报道说,香港一些大学,今年商学院学生报名很少。这说明,西方一些大学,但不是所有大学,已经或正在酝酿市场反应。

2008年全国一半的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而全国高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则略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说明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结构、教材、课程都必须要发生改变。而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前沿问题就是,“应用型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

2.课程设置及改革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优化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所以理工科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更新,配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升级需要。例如,配合我省“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开设适应其发展的新的课程。

第二,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除了重视应用型专业的开设,还要注重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应用型的大学开设应用型的专业,这需要应用型的课程、应用型的教材、应用型的教学方法与之配套,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

金融危机对国外高校的影响比较大,西方有些大学已出现解聘、减薪现象,虽然不是很厉害,但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但中国高校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中国高校的现状是师资不足,黑龙江省情况也是如此,而且大多数高校都是公办高校,不会减薪。金融危机对中国高校的师资影响最大的是可借此机会加强和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将会有很多“海归”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高校引进这样的国内外海归,可以弥补原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我省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回国任教。

4.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

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一些错误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一连串不道德行为所造成的,从而暴露了高等教育某些错误和缺失。我们要考虑,大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做到既懂科学,又懂人文,也就是西方所提倡的科学教育人文化,或者说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精英人才的不道德行为,高等学校有一定的责任,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中最核心的诚信教育不重视。中国现在面临着经济的转型,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尚未树立,市场的负面影响泛滥。金融危机将促使高等教育界反思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

三、结语

金融危机对西方和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的影响特别大。由于近年来毕业生增量过快,在本世纪初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高校扩招四倍多。毕业生就业压力本来已经很大,现在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雪上加霜。不过对高等学校来说,也不必过分担忧。中国政府和社会都把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看待,正在大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即使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但至少可以得到缓解。金融危机使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到冲击,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也可能存在某些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洪才.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9,(1).

[2]撒承贤.当前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

第9篇: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1. 开题报告方法介绍: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一、 开题报告封面:

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 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课题的重要性): 1.论文的背景;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应结合毕业设计题目,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思想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应结合所要研究内容,有针对性)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预期的结果

七、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 (论文提纲) 八、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要丰富,不要写得太简单,要充实,按每周填写,可2-3周,但至少很5个

时间段,任务要具体,能充分反映研究内容)

九、参考文献

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根本性变化,从完全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发展到民营中小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混合性经济,由于大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人员分流和产品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而此时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 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意义

在我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但是其占有的金融资源却不足20%。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杭州的企业体制一般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也导致了杭州的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问题,虽然各个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杭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地位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参考文献综述的主体与总结部分)

(一)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小企业创建、经营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大问题,为此,探索可行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中小企业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有关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提出的,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它以mm定理为中心,一部分探讨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被称为税差学派,另一部分研究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发展成为财务困境成本学派,形成破产成本主义和财务困境主义,最后合并为权衡理论。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的引入,使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新资本结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中心,大量引入经济学各方面的最新分析方法,从新的学术视野来分析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

此外,adolphusj.toby(XX)运用1999至XX年间尼日利亚中小型企业的相关数据测试了4个运行现状不佳的企业。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持续的增长,充足的资金流动性和必要的盈利能力是与他们的投资和融资决策密切相关的。尽管财务总监竭尽全力协调流动性和营利性这两个矛盾的目标,但观察结果仍然暴露出了其财务管理的困境。

alastair metcalf(XX)认为一家新兴公司需要有足够的资本运用于所有的支出,当然还包括用于资金的增长和周转。在公司资金不断增长的同时,这一家公司可能需要更加多的股本或者项目融资,从而用来支持合并和收购。当它成熟时,公司可能需要资本重组或证券。如果该公司发生困难,它可能需要企业重组或计划重组融资。找到一个贷款人可以配合你的融资需要,从而让您专注于您的业务运行。

(二)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自XX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融资难成为当前全国各地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面临的难题。

尹丹莉(XX)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仍待提高。

杨红梅(XX)指出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我国曾经最富活力的沿海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到XX年底,全国7.5%

的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或者倒闭,全国有超过30 万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约有2500 万农民工因此返乡。由于中小企业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载体,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恶化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要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关键靠中小企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对保增长,而且对保稳定、保民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基础较差、银行结构不均衡、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还未真正建立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纪杰(XX)指出企业外部融资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这两种途径筹资都十分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其根本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素质的限制。这一因素是对其融资造成不利影响的内部原因;现行体制和政策的影响。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谢小梅(XX)分析认为: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历史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原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归结到一点,便是体制和制度的缺陷,尤其是产权制度和金融制度缺陷。

杨加陆(XX)指出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生存先于成功,要生存下来,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金。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这主要因为银行的利息很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即使中小企业能够承担,但由于信誉等原因银行一般也只愿意向大企业贷款。

喻占元(XX)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小企业自身有关 ,也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有关 ,还与政府政策有关。具体有如下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偏低;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成本和收益不对称;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从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也有金融机构定位偏差、贷款权上收等不匹配因素。同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因素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的研究也主要从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各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活动的先决条件,总结上述研究成果,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各地区,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描述,转述对融资难的原因的看法,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文献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上都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研究,针对某一省或某一区域的则比较少,即研究的地域范围太广。(2)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中,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研究比较少,即结合当下背景不深。正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还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就有了该篇论文。本文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在全面分析时下中小企业更加严峻的融资问题的基础上,以杭州为例,提出了一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及其特征

2、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各个方面

3、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和案例的分析

4、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种原因的研究和探讨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如何解决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2、导致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中找出突破口。

3、以小见大,由杭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剖析中国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结论。

4. 讨论法:与老师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需具体说明研究方法用在什么内容中) (二)技术路线:(需画图说明)

五、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XX.10.14XX.11.14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XX.11.15XX.12.30 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开题报告 XX.01.01XX.03.04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XX.03.05XX.04.2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XX.04.24XX.05.02 毕业论文定稿

六、主要参考文献:(同文献综述)

[1] 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科学出版社, XX年8月

[2] 王悦.浅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集团经济研究,XX年第9期 

[3] 刘向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XX年第11期 

[4]王莎,江辉.探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商业研究,XX年4月 

[5] 程剑鸣,孙晓玲.中小企业融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6] 熊云生,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财贸研究,XX 

[7] 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南方金融, XX

[8] 林毅夫.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XX年1月 

[9] 关彬洪,关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企业经济,XX年1月 

[10]李军.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XX

[1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XX(4). 

[12] 赵一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XX,(5). 

[13] 刘瑛超,陈松紊.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XX,(5).

[14] 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XX,(1). 

[15] 巴曙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创新》,《证券时报》,XX年04月

[16]徐振京.浅谈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中国科技信息,XX年第20期 

[17]杨超明.论出资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希望月报,XX年10月 

[18] [美]密西尔詹森、威廉麦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成本及其所有权结构[m]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