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

第1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系统;物资管理;铁路局

信息系统建设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的基础保障,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太原铁路局(以下简称铁路局)通过领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领导和物资管理部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部署、细化制订方案,强力组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1响应号召全力实施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路统一、互联互通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从采购计划到报废处置全部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纳入监控体系,全面规范物资管理行为。1)全面掌握总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针对总公司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太原铁路局通过全面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了依托信息化手段需达到的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等实现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建设要求。为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太原铁路局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在把握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局域网、互联网网站群。二是将信息网络通道接入车间班组,为信息系统实施奠定网络基础。3)全面落实总公司1+1主业务核心。围绕总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太原铁路局在规范使用总公司1系统+1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资管理需求,建成了以总公司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为核心,铁路局车间班组物资管理、闲置物资调剂、应急物资管理等10个信息系统为业务支撑的“2+10”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了路局、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全覆盖信息化管理体系。4)全力推进、落实总公司要求。为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太原铁路局一是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单位及完成期限,要求各部门高度协同、密切配合,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按照“机关服务、基层自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理念,各部门对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界面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逐级负责体系。

2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及应用效果

太原铁路局依靠信息化手段撬动物资管理新引擎,从不同角度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探索、创新、完善物资管理方法和途径。1)加强用户管理。践行“大物资”理念,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物资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实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全覆盖、物资范围全覆盖、采购过程全覆盖。一是太原铁路局“2+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所有基层单位、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及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全覆盖。二是太原铁路局的运营维修物资,大修、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用物资,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所需物资,站段其他业务所需物资全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三是信息系统覆盖使用单位所需物资均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进行,实现了采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加强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计划员、管库员、财务人员、业务员等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物资部门领导亲自开班动员,专人全程盯控培训过程,确保培训效果。二是系统升级改造后,路局物资部门对采供单位全部使用人员实施专项业务培训,并进行全流程操作演练,确保采供单位系统运用效果。三是业务骨干人员对本单位其余相关人员全部实施了培训。3)加强监督检查。太原铁路局在逐级负责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监督、检查,及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力推进信息系统运用工作。一是利用系统升级改造微信群,向使用单位提供专业化、即时性业务指导的同时,从路局物资部门到基层单位采用日常指导、包保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写实,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二是经过试运行,太原铁路局在项目组提供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编制操作问题百问百答,解答了基础数据配置、计划、采购、供应、结算流程等环节的易见问题,指导系统应用。三是路局物资部门将所有系统应用单位按照分工分包给处内业务骨干人员,做好系统应用情况跟踪写实,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考核,督促系统规范使用。

3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物资管理水平提高

3.1促进“管、采、供”分离规范

按照总公司物资体制改革“管、采、供”分离的要求,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处通过系统参数设置,实现对全局物资管理模式的设定。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业务数据,实现对全局物资采购供应流程的监督;物资采购所负责接收需求计划、组织实施采购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采购职能;物资供应段负责执行采购合同、维护采购订单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供应职责。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既实现了“管、采、供”分离,又做到了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使“管、采、供”分离真正落到实处。

3.2促进业务处理规范

太原铁路局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全过程控制融入信息化管理。一是同步完成了1系统+1平台的升级改造,完成了两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启用了新系统的采购订单网签、线上采购功能,实现了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所有环节的纵向贯通,实现了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通过禁止手工输录入库单、收发料引用系统凭证等控制,将业务流程控制手段由人控变为机控,促进业务流程规范。三是充分利用计划追踪、采购订单追踪等功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物资采购、供应、使用过程进行全流程分析监控,使评价考核有据可查,为物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四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合同库、价格库、供应商库,实施二级物资目录管理,夯实了物资基础数据管理,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3促进物资采购关键环节规范

3.3.1促进信息公开规范

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全面公开信息,切实实现阳光采购、充分竞争。一是将供应商资格要求、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等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凡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均可参与,最大程度地培育物资供应市场。二是将物资采购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使潜在供应商充分获知采购信息,积极参与竞争。三是对无法实施公开招标的项目,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上审前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采购结果全部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发中标(成交)通知书。五是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布两部24h(自动)值守电话及廉政邮箱,方便采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在物资采购方面出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对采购结果的异议。

3.3.2促进采购标准规范

一是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物资管理纪律规矩信息系统”向全局国家、总公司、路局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以及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产品质量通报等方面信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依托“技术规格书管理系统”,梳理近年来集中采购物资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建立技术规格书参考数据库,使技术规格书编写便捷、规范有效。三是依托“评标专家抽取信息系统”,随机抽取集中采购评委,从源头上为规范物资采购提供保障。

3.4促进物资成本控制规范

一是依托“车间班组物资收、支、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全局物资的收、支、存数据,实现了物资库存动态管理、有效调配;准确掌握有保质期物资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对接近保质期物资进行预警,确保有保质期物资安全有效使用,杜绝超出保质期造成的资金浪费。二是依托“闲置物资调剂信息系统”,构建局内、段内两级闲置物资调剂平台。使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严格执行能调剂不重复采购原则,对本单位内部无法调剂的由路局组织局内调剂,变闲置物资为有效物资。

3.5促进物资质量管理规范

一是依托“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采购追踪管理”对物资供应商实现有效管理,实现物资采购源头可控,实现从班组到车间、从车间到站段、从站段到路局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直接评价、动态反馈,促进供应商管理规范;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对商发货流程实施管控,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前,必须录入商供应物资的生产企业,商及对应生产企业同时确认发货后,采购订单方能流转至下一流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路局物资市场。二是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太原铁路局的可能,夯实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强化设备质量源头控制,依托“中鼎智慧物流云平台”信息系统,探索试行将太原铁路局采购的所有运营、建设实体物资从生产企业准备和发运到收货为止的物资配送全程监管,将总公司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从治标向治本转化。

4结束语

第2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P键词:物联网;应急训练;数据挖掘;行为分析;个人模式;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81-03

Studies about Intelligent Platform of Emergency Training

CHEN Jia-li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China Co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29, 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of emergency training is established combi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ings.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engine is provided Tak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the core and the work flow as the basis.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ources, emergency training and emergency rescue command is implemented for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individual mode, and assistant decision for the managers and the conductor is provided.The fast response to emergency rescue and th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of decision-making were enhan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emergency training; data mining; behavior analysis; individual mode; emergency rescue

信息化时代,构建应急训练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救援训练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模拟训练、救援实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加快智能应急救援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步骤。针对我国救援队伍的技术含量不高,救援信息保障技术不足,我国对救援体系的建设更加重视,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救护队伍信息化救援训练方式,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救护队提供可供训练和救援的参考方案,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各类设备相集成的系统,实现完善的智能信息化训练和指挥管理平台,提高训练和救援效率,切实提高救护队伍的实战能力,建设囊括智慧训练系统、智慧救援系统和智慧保障于一体的智慧救护体系,是目前矿山救护队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系统研发,采取需求调研、体系搭建、技术攻关、分项建设、统一整合等办法,达到训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化、运行网络化、管理精细化的目标,是为救护队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和管理创造条件的当务之急。

1 技术路线

本平台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业务处理为基础、以工作流程为依托,在深入分析救援训练的管理模式、资源利用、考核方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救护大队的实际训练情况,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和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设计了集各项训练、教学、办公、后勤保障等业务于一体的应急训练与救援指挥的智能信息系统。本系统具有上级对下级训练进行指示和指导,对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出决策和计划,统筹掌握各项应急救护训练进度和训练情况,对训练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上报申请考核以及统计成绩,统筹训练资源,对演习和实战考核进行监控,分析训练动态等功能,加强对应急训练基本业务、考核标准、设备操作的全方位自动化管理,强化训练中的薄弱环节。

2 系统部署与功能分析

本系统基于其应急训练和指挥管理机制和主要应急业务流程,设计基于B/S模式开发架构的,采用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训练动态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处置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2.1数据采集

2.1.1训练数据采集

本系统生理特征监测数据由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仪,便携式监测仪和软件平台获得。系统可对受试者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多个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其中受试者在静止状态时通过便携式监测仪可监测血压、血氧、心电、呼吸波形,受试者在运动状态时通过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仪可监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计步、运动频率和相对运动量,同时系统可对受试者进行室内和室外定位。受试者生理体征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智能化综合管理软件将受试者的各种生理参数汇总、存储、分析,得出结论,供用户查阅,并提供智能服务。

首先:参数监测,生理参数的全面采集和运动姿态的实时采集,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对测试人员在训练科目中的生理状态和训练状态的全面实时感知,以此作为训练效果评估的依据;室内外定位信息的获取可使得系统及管理人员更加全面的得知训练人员的实时位置,以监测和评估训练的实施状况;采集训练人员体征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回放并归档,可设置报警。可同时对多人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保存;

其次:训练综合,系统平台可提供训练科目的与场景的编辑和管理功能,提供科目场景编辑工具,实现特色训练的设计;平台可综合采集训练科目的其他传感信息和数据信息,以可视化的监测手段和扁平化的管理手段全面监测与控制训练的实施,并对训练提供全面的回放与分析;

再次:分析决策,系统平台提供全面的训练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引擎,提供针对科目和个人的模式分析和行为分析,并对管理人员和指挥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系统整体结构可分为五层:数据采集层、数据接入层、数据平台层、信息层、GIS服务。

1)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以开放性、模块化、可配置的架构原则配置传感器和收发装置,通过在训练人员个体上配置基于多传感器和定位信息融合的系统,实现个人生理数据、定位数据、运动姿态数据及周边环境数据的采集与获取。

2)数据接入层

数据接入层的作用是将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Wi-Fi等无线传输的方式接入到后台信息系统中。此外,也可以在事后以人工录入等方式将数据信息录入到后台信息系统。

3)数据平台层

数据平台层的作用是将上传得数据进行处理后进行存储、处理,最终进入到数据库。这些数据作为系统训练评估的有力支撑,通过数据平台层,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挖掘,建立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面向不同业务主题、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可以实现即时数据查询、统计报表需求,如图2。

4)GIS服务

GIS作为平台其系统人员室内外定位服务,因此在数据完备性、空间分析能力、数据表现形式、对各种平台的支持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GIS服务与时间信息相结合,从时间、空间上对人员行为和训练效果进行监控。

5)信息层

信息层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监测信息快速、准确地到管理层面等。基于GIS和LBS系统支撑,该系统的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的监控人员的状态,还可以人员所处的环境参数。形式包括网络平台、集中监控和手持/佩戴移动终端平台的。

2.1.2应急装备定位数据采集

系统建立应急装备档案库,为各类装备统一编码,配备电子标签,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如针对每一辆救援装备车辆,实时监控追踪车辆装备信息,根据设置参数系统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短信通知,如图3。

2.1.2.1 远程监控与通知

1)本系统支持在全球任意地点登录;由甲方提供能够接入公共Internet的固定IP地址;

2)针对每一辆救援车辆装备,系统能够登记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手机号,实时监控追踪车辆装备信息,根据设置参数系统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短信通知;

3)系统支持已获取授权的管理员进行远程解锁功能。

2.1.2.2 视图功能

1)支持数字地图显示,数字地图支持放大、缩小、移动等操作;

2)能将所有救护车辆显示于数字地图上;

3)支持状态表、表格、图表、地图、消息和事件等多种表现形式;

4)能够显示每一辆救援车辆的状态信息,如车速、历史轨迹等。

2.2应急训练指挥管理

本系统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各业务数据的录入,数据的展示,数据的统计和汇总,训练进度、训练成绩、训练消耗等业务数据的采样分析,数据的上传和下达,不同级别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以及数据的申请、审核、撤销、打回等业务流程功能。同时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教学资料的存储管理、快速查询、实时存取和随机编辑,可以开展网上教学训练活动和训练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管理,能够更好的加快救护队训练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对危险源数据库、应急物资数据库、应急队伍数据库、专家信息库、矿区图件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各类库资源的管理。

应急训练管理:实现对人员训练与评价管理、人员值守状况管理、业务考核和技术操作管理、综合信息汇总管理。

救援指挥管理:实现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电子化,可以动态调整预案,并对调整的内容进行备案,形成智能化管理。对事故处置预案的响应情况、各单位配合情况和事故的实时救援情况等关键要素进行跟踪记录,由专家对重要节点的关键要素进行评价、总结和分析,对应急响应各环节进行评分,形成统一的专家意见。

运行维护管理:实现对系统使用者的名称、密码、使用权限等信息的管理确保该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3 结束语

本平台提供对数据库资源的全面管理和模糊查询,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综合运用无线设备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移动终端开发技术,实现了物资人员的识别与实时定位、救护队员生命体征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集成与指挥决策;采用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综合集成: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在发生矿井灾害事故时能够根据事故性质进行智能判断和分析,提供可供参考的救援决策,辅助领导指挥应急救援,调度各个相关救援机构实施救援措施,各个救援机构可以根据实际的救援情况进行实时改变以往传统的借助电话进行单向的信息交流,实现调度指挥中心与救援机构之间的信息互动性,从而保障应急救援响应及时性和抢救工作有效性。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处理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所设定的主要危险源和灾害形式、救灾方式等,加强监察机构及时掌握信息和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做到矿区安全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各级部门相互协同的整体工作效率,推进矿山安全监察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苏传荣. 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矿山救援设备和技术方案研究[J].安全,2006(3):61-63.

[2] 房照增. 国外煤矿救护系统及其实践[J].中国煤炭, 2006,31(1):53-56.

[3] 涂科, 马大玮, 张兵. 新型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J].移动通信, 2009,24(12):38-41.

[4] 谢昕.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家庭健康监护传感器网络研究[D].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5] 沈苏彬, 范曲立.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09:1-11.

[6] Hu Wei, Zhao Z, Wang Y. cardiopulmonary monitoring research based on noncontact sensor of vital signs[J]. ECSTrans, 2013, 45(33):17-25.

[7] 高海洋, 张丹, 胥红来. 基于手机平台的便携式听觉脑-机接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 32(1):1-5.

[8] Li changzhi. Radar romot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J].IEEE Microwave Magazine,2009, 10(1):47-55

第3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综合运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

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质量,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近几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构建出高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主题式”的“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以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物流虚拟实训场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通过虚拟企业的角色扮演,进行物流技能的实操和体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

2、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

整门课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设计了五大课程模块如表所示:

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导入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与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项目教学法

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全面阐述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设计了5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3.2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经典案例,让学生从真实的企业实践中领悟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作用。

3.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针对“SCM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学生首先就需要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某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本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系统仿真

我们从理论出发,结合物流中的实际发生业务,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更形象生动地解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3],学生可以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配送中心货架、分拣操作台、叉车、操作员等仿真设计,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进行配送中心优化设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丽贞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轮.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第4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ERP实训;毕业实训;工商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88

1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简介

1.1ERP实训平台简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通过ERP软件及平台的操作,可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更加熟悉,并对企业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流动更加清楚。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11年12月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了“现代企业ERP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上海鼎捷公司提供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易飞7.0(企业版)”ERP管理软件用于教学使用。工商管理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就是基于该ERP实训平台展开。

1.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具体内容

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共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ERP基础应用课程、ERP主流程介绍、ERP基础操作;第二阶段是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主流程、ERP销售管理、ERP采购管理、ERP存货管理以及供应链主流程体验;第三阶段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制造主流程、ERP产品结构管理、ERP物料供应管理、ERP工单与委外管理、ERP工艺管理和生产主流程体验;第四阶段是财务管理,包括ERP应付账款管理、ERP应收账款管理、ERP自动分录管理和ERP会计总账管理。具体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可见以下表1~表4。

用课程1第1章ERP原理概论

《供应链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ERP发展历程

企业经营理念及主业务流程等相关1(1)了解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

(2)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业务流程1教学重点: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企业主流程

教学难点:ERP的基本理论ERP

主流程1第2章ERP系统主流程体验

2.1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2.2采购与应付管理

2.3生产管理

2.4销售与应收管理

2.5期末结账1(1)熟悉ERP系统中主业务流程及各模K子系统之间联系

(2)掌握易飞ERP主流程体验基本操作1教学重点:ERP在企业应用中的主流程、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

教学难点: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ERP

基础

操作1第3章ERP系统初始化(基础操作)

3.1公司账套建立及用户管理

3.2易飞ERP系统公共参数设置1(1)理解ERP系统初始化的作用和目的

(2)掌握ERP系统初始化的方法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数字化企业公共参数搭建1教学重点:公司数据的建立、ERP系统用户管理及公共参数设置

教学难点:ERP用户管理及权限

表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供应链管理1第1章供应链主流程

1.1供应链整体流程概述

1.2企业供应链与易飞进销存模块对应表11第2章ERP销售管理

2.1基础信息的设置

2.2客户及客户价格管理

2.3日常业务流程

2.4销售预测与客户订单管理

2.5客户信用管理

2.6销售管理报表1(1)掌握ERP销售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销售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销售管理1教学重点:销售管理主业务流程及操作、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

教学难点: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第3章ERP采购管理

3.1供应商及供应商价格管理

3.2询价与请购管理

3.3采购及采购变更管理

3.4进货/进货验收管理

3.5进退货管理

3.6常用报表1(1)掌握ERP采购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采购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采购管理1教学重点:采购询价核价和请购管理、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

教学难点: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第4章ERP存货管理

4.1基础信息设置

4.2品号信息管理

4.3日常交易流程

4.4库存盘点管理

4.5库存管理报表1(1)掌握ERP存货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存货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存货管理1教学重点:品号信息管理;库存交易及库存盘点

教学难点:品号信息设置、录入及管理供应链主流程体验

表3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生产管理1第1章生产制造主流程

1.1一般企业生产制造整体流程概述

1.2一般企业生产制造业务与生产制造模块对应关系11第2章ERP产品结构管理

2.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2.2录入BOM

2.3录入BOM变更单

2.4组合与拆解管理

2.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2)熟悉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1教学重点: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教学难点: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续表3)11第3章ERP物料供应管理

3.1批次需求计划特色

3.2批次需求计划基础设置

3.3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

3.4批次需求计划的发放

3.5常用报表简介1掌握LRP(批次需求计划)1教学重点:LRP(批次需求计划来源及计算逻辑)

教学难点:LRP(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第4章ERP工单与委外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录入工单及工单变更单

4.3厂内生产流程

4.4委外生产流程

4.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

(2)掌握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1教学重点: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教学难点: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第4章ERP工艺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产生工单工艺方式

4.3工单工艺管理流程

4.4报工单的使用

4.5常用报表简介1(1)掌握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2)熟悉ERP工单工艺

(3)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1教学重点: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教学难点: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生产主流程体验表4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财

理1第1章ERP应付账款管理

1.1ERP应付业务概述

1.2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1.3应付账款开票管理

1.4付款核销管理1(1)了解ERP的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2)了解应付账款开票管理、付款核销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教学难点:付款核销管理第2章ERP应收账款管理

2.1应收业务概述

2.2应收账款开票管理

2.3收款核销管理

2.4应收应付对冲管理

2.5坏账处理管理

2.6应收账款月结管理1(1)熟悉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2)掌握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教学难点: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第3章ERP自动分录管理

3.1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3.2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3凭证还原管理

3.4自动分录管理报表1(1)理解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2)掌握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凭证还原管理1教学重点: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教学难点:凭证还原管理第4章ERP会计总账管理

4.1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

4.2预算管理

4.3总账结账管理

4.4会计总账管理报表1(1)掌握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O置

(2)熟悉ERP预算管理

(3)总账结账管理1教学重点: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ERP预算管理

教学难点:总账结账管理为更好地指导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工商管理教研室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联合著作协议,出版教材《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训教程》。该教材针对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目的和要求,从ERP的发展史、实施方法、案例分析到ERP系统的实务操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以最通俗、最贴近企业应用实务的思考模式来引导学生,使其对ERP在企业中的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掌握其应用。本教材编写者都是有经验的工商管理教研室专职任课老师,参编教师均曾赴上海培训,全部获得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

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价值分析

2.1仿真企业环境,使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训,实训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有效融合管理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毕业综合实训通过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利用现代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理念对实物模拟的现代制造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模拟,实现产品从订单形成、车间制造、成品入库、销售出厂到用户的整个过程清晰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实物认知仿真环境。同时,也为今后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第5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军工企业 ERP 生产管理

TH公司成立于2008年底,是一家国有军工企业,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其各方面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随着型号研制任务的不断增加,其内部管理及运作效率亟待提高。

ERP系统是管理科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的精细化,TH公司迫切需要一套企业管理系统来对各种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实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完成批产任务按时向军方交货。

因此,TH公司需通过学习成功企业的实施之道,借鉴实施失败企业的失败之处,衡量本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及国有军工企业批生产管理模式,TH公司应以生产管理为突破口,采用逐步解决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物管理的渐进实施策略。

一、TH公司ERP实施目的及总体思路

目前TH公司粗放式人工管理、靠调度救火的方式解决各种资源的矛盾、不计成本的完成目标任务的弊端日益突显,改变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用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业务流程资源重组已势在必行。

TH公司建立ERP系统的基本思路为:

第一,按各种零件与部件的生产周期及需求时间反推出它们的生产与投入时间和数量,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种物料请领的优先级,既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配套齐备,又可防止物料积压,达到减少库存量和占用资金的目的;

第二、按照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物料到位后,需第一时间进入生产流程,详细记录产品流转记录,缩短产品在工序间的流转时间。

二、TH公司ERP实施步骤

ERP项目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实施周期长,存在一定的风险,而TH公司作为国有军工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模式具有国有企业的特点,型号产品有严格界限,零件的专用性强,军方对生产周期要求短,这就决定了TH公司ERP 的实施过程不能简单的“削足适履”,而是一个相互磨合,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确定ERP 实施总体规划

面对TH公司业务流程复杂、变化多样的特点,根据TH公司生产的现状确定实施总体原则是“以人为本,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布实施”的原则,采用从易到难、由点及面的思路,选择TH公司批生产急需解决生产信息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人员、数据、培训教育、系统模块进程的控制来实施ERP。

实施ERP不可能短期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在实施步骤的安排上,须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可见的、公认的阶段成效,从而保证持续深入的开展这项工作。

第一步,公用基础数据、产品结构是各模块运行的基础,生产信息管理是目前TH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将为企业提供共享数据,应该最先实施。

第二步,运行ERP 型号级闭环管理,由单型号试点扩展到全部产品,这部分实施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大,但能解决企业生产信息流这一基础流的计划和控制问题,通过大面积应用实现企业物流及相关信息流从人工粗放管理到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化。

第三步,运行财务总账模块,解决账务处理并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

(二)实施前期准备

ERP实施要做到“量体裁衣”,实施人员首先应分析TH公司业务流程特点,总结兄弟单位实施成功的经验,在ERP 实施前应做以下工作。

(1)设立专项小组。成立了ERP实施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实施小组成员的职责,由公司领导担任ERP系统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总体方案的审批、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及相关资源保障方案的审定;审定项目目标、实施范围及考核标准,批准项目计划,监控项目进程,指导实施过程相关工作,审定考核结果;审批相应的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

(2)ERP软件选型。有了良好的实施基础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的ERP 软件也尤为重要,ERP软件公司做到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培训及时、技术与服务人员队伍稳定的同时,又需具备军工企业ERP系统开发经验,能够严格进行保密工作。

(3)数据准备。ERP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信息的整合,而信息的载体和表达都要通过数据完成。ERP 只有运行在准确、完整的数据之上,才能发挥实际作用。所以在实施ERP 项目时,TH公司需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准备基础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各模块的基础数据等。

首先TH公司应集各机关、处室及生产部门的同事共同完成了基础数据的准备与校对,其中的数据信息包括:订单号构成、数据编码定义、计量单位、部门参数、部门、部门职员、物料分类参数、物料分类、会计期间、产品系列、有效期编号、供应商级别维护、供应商类别维护、省份地区码维护、行业代码维护、单据类型、库房、物料说明构成等。对于数据量很大及准确性要求很高的数据信息如:物料主记录、产品结构、库存期初数,需要通过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唯一性检查。

第6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200x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31日a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c1288人,广东b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a物流学历情况: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c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b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b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c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c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b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b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a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适应a物流战略发展需要。

为配合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根据a物流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对a物流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第7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杨从亚(1972-),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8-0040-03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都进行了一些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批独具高职特色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准确把握无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稳定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院在原来的专业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专业建设的改革和试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就是在抓住无锡经济加速进行信息化为重点的结构重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物流服务的大环境的有利时机所建设的一个新型专业。

一、建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背景

(一)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呼唤

根据无锡经济发展报告,无锡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所处的比例结构,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是最近一个时期无锡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需要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物流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据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物流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奇缺。据预测: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量为三万至四万人,物流操作和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五万人。入世后,仅无锡市物流人才缺口就高达现有总量的45%,近三、五年,至少需要培养引进数十万物流人才。目前,外国资本已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资本雄厚、技术和人才优秀的跨国公司“登门造访”之下,我国物流市场这一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最有可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为此,广大物流企业审时度势,纷纷加快引进物流人才的步伐,特别是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由此可知,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三)建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是行业的需求

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从物流的技术上看,现代物流通过运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物流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从物流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方式上看,企业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的趋势日益增强,许多产品的生产已转化为一种物流化的合作方式,在线了解并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大大增强集团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了产品成本。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比较,无论从技术,还是组织体系和组织方式上,都产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因此,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技术与方法、流程设计,特别是现代物流的规划都将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现代物流的一个基础和灵魂正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进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推进。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拥有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培养既懂得物流管理理论又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专业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定位是物流信息化应用和物流信息系统终端运作人员。这类人才必须能够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正确掌握信息化工具,且懂得物流运作的规律和组织方式,并能安全运行信息系统并对外部信息作出快速而恰当的反应,进而协同工作。其主要职业面向为:企业物流相关信息系统运作(如企业的物料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连锁超市的货运订货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等);物流相关信息(数据)采集、评判、筛选、;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这类人才为各行各业所普遍需要。

(三)专业资源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现代物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培养了一大批师资力量,办学基础扎实,并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目前已经建设的有物流综合实验室、物流信息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ERP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购置了物流管理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实现WMS、TMS、ERP、DRP、EOS等物流管理模拟训练。并和当地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真正的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第一线进行实习;目前仅物流相关企业有DHL企业、佳达物流、GE、嘉里大通、北京络杰斯特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具有广泛物流实训基地;因此拥有了较完整的本土化的物流管理案例、又有先进的物流模拟系统实训系统、广泛的物流实训基地。通过对专业的整合和提升,完全有条件完成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进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方法

(一)确定专业以及专业的独特性

在专业设置中,首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专业的设置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就是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在物流相关作业的综合能力,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对教学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规划和实施。在强调智力技能以外还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态度和对这一职业的理解。我校在专业建设中结合学生管理,进行“5率”管理和企业进行联谊活动开展对行业相关教育。这样既强调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又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开发与职业岗位能力互动性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专业建设中从职业分析入手,以社会需求为宗旨,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根据―定的物流信息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职业综合能力、关键能力并兼顾中长远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开发符合时展的新课程体系。简而言之,课程开发应以满足企业或雇主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构建出强能力、高素质和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作为培养目标与教育体系互动的联结纽带,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联动作用的结果将提升教育体系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工学交替推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工学交替是职业学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实践探索出的一条可行之路,是让学生在校学习和生产岗位顶岗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的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它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实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我校目前进行工学交替的企业有加达物流、GE等多家企业。不但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工作和学习相关,也在就业和专业导向上起到了引导作用。

四、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核心的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课程建设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来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包括基础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技术包括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交换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等。信息系统化技术包括电子订货系统(EO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分销需求计划(DRP)、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需求计划(LRP)、供应链物流资源计划系统等。而培养既懂得物流管理理论又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又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课程建设要围绕专业核心内容和培养目标来考虑课程建设。

(二)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为了提高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提升现代物流的品质,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技能培养,就必须开发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训演练基地。运用现代物流案例实作演练与操作训练,通过对物流系统信息软件平台的理论学习和实训,使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熟练掌握必需技能。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内建有物流运作实训室、物流信息系统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不仅有微机、服务器、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条码扫描器等先进的硬件设备,安装了相关的模拟软件,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又能模拟真实的物流活动过程。校外先后和无锡佳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GEMS、DHL、嘉里大通、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实验实训基地。

这些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可以完成以下几种功能:

(1)模拟操作。建设物流信息技术模拟仿真实验室,购置物流设施设备或模型,拍摄物流设施设备实物及其运转影像和图片,绘制各类典型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图,让学生在实验室认识物流业务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软件操作。安装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将物流企业运作转换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企业运作的过程和原理。

(3)案例教学。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讲座,针对该企业的具体情况讲解分析。或者由教师事先设计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通过实际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走访物流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现场教学,融书本知识与模拟操作为一体,更加贴近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更推动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专业调研和就业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在市场格局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的设置也应符合这一规律。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它的市场终端就是院校所在地和经济区域。研究区域经济的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既是专业建设的方向标也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走向。无锡地处长江三角区域的核心位置,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无锡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物流业,仅无锡新区就已经建设或即将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制定了一系列物流发展政策,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给予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我校的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市场就业的良好性也必将引导着专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与前景预测,现代物流业作为当今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方式,能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物流及供应管理正迅速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现代物流涉及到生产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是制造、采购、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我国从“十五”计划起就把物流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服务业,在宏观环境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持和保证,这就更加推动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的是掌握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物流动态,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最有效的物流组织和方法,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的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勇,承剑芬.高等职业教育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通讯,2003,(3).

第8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200x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0x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200x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共3页,当前第1页1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南粤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

、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适应南粤物流战略发展需要。

   

为配合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根据南粤物流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对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我们认为南粤物流XX年—2010年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重点是物流和信息化管理专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南粤物流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一)优势:交通物流资源的内部垄断;员工的专业素质较高;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二)劣势:高端物流人才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三)机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入WTO带来的推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四)威胁:人才争夺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物流和信息人才缺乏。南粤物流人才观设想:做德才兼备的南粤物流人。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乃庸才;无才无德即冗才;有德有才方人才。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设想:做到“五才”,即求才、识才、用才、奖才、育才。(一)求才:1、外部引才,根据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条件,选择适用的人员招募方法渠道和人员甄选工具,从名牌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挑选优秀分子加入南粤物流。2、内部选才,通过工作轮换、竞聘上岗、职位升降和干部交流,建立有效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二)识才:通过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动态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真正地发现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三)用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80/20原则,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企业80%的价值,应管好这20%的核心骨干员工。2、授权管理,为适应当今新的管理思维强调组织扁平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可适当将一定的权力下放给员工,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3、团队建设与合作,在公司上市和重大事项的运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和归属感。(四)奖才:建立一整套适合培养南粤物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1、建立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机会、职权、资格认可、荣誉、休假、教育与发展、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等。2、员工持股结合公司上市,进行员工持股。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保持核心层对公司的有效控制。3、奖金,主要是对超额绩效和创新成果的奖励(包括年终专项奖等)。4、晋升,主要依据员工的突出绩效,同时参考任职资格水平。5、荣誉,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工作态度优秀的员工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创新荣誉奖。(五)育才:建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1、两大核心:(1)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2)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2、三个层面:(1)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各种制度;(2)资源层面:构成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3)运营层面:企业培训与开发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流程。3、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九、努力做好职改工作,负责完成公司出国手续的办理。

   

(一)职改工作: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完成9个专业科目79人次的考试报名工作。2、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初次认定10人,申报中级资格2人,申报高级资格6人。

   

广东新粤还办理詹润取等18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手续(其中13人成功申报项目经理,6人申报高级项目经理);同时协助做好公司各类资质证件的年审工作。共3页,当前第2页2

   

(二)出国办理:1、负责办理公司9人6个月多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9人办理3个月2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2、协助办理多个出国考察培训团。

   

广东新粤为部分管理人员办理往返香港通行证申报手续4人次,办理组团出国考察2个团21人次。

   

十、根据公司业务和架构整合安排,做好广东新粤移交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为加快公司上市工作的步伐,优化集团内部资源组合,理顺我司对广东新粤管理关系的归属问题,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我部主要负责了广东新粤移交人员的人事档案、行政工资介绍信、工作鉴定及劳动手册、劳动用工手续、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等工作的及时办理。

   

十一、配合完成威盛公司的人员分流工作。

   

为了实现威盛公司的顺利发展,扭转其快递业务管理监控不到位和无法控制成本的局面,我们积极配合威盛公司,从人事管理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威盛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制订严密的分流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办事,合理把握政策,严格控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尺度,出色地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先后精简分流310人,补偿仅花费10万余元,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妥善分流和平稳过渡。

   

十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规定及时办理了劳动年审、工资总额申报工作;建立员工工资台帐,按要求及时填报人事工资、用工等各类年报、季报和月报。

   

2、为公司新调进及招聘的员工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并负责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

   

3、按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依法办理社保、失业保、医保的缴费基数申报手续,调整了员工的住房公积金标准。

   

4、及时计发员工工资及各项费用。

   

5、配合集团完成公司班子成员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全年接收人事档案25份,移出人事档案2份。

   

6、与乐万企公司合作完成公司人事。

   

7、完成集团和公司领导临时指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9篇:物流信息系统实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镇政府协调引导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以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镇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2、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3、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4、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作思路与重点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现我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率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敢于创新,探索“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创新和发展的成功经验,闯出模式。

重点工作:创新管理、强化基础、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在2014年“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创新管理、强化基础、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创新管理就是要在过去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强化基础就是要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标准,当务之急是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搭建平台就是要结合传统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等5大重点传统行业的需求,深化行业解决方案应用,进一步推广低成本、低风险的外包服务;加强培训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管理和技术人员推进“两化融合”的意识和技术。

四、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1、打好基础,逐步现代化经济强镇

未来五年,通过两化融合的发展,促进工业产值增长,从而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将建设成现代化经济强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城镇行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基础建设。启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部级“三网融合”试点步伐,推行城市“光纤入户”与业务创新。开展智慧城镇试点工作,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新途径。

2、完善功能,逐步打造国际化物流中心:

以信息通信技术打造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贸易服务型物流中心。通过建设数字化红海物流园区,将物流中心融入珠三角乃至全球的配送网络和物流体系,成为珠三角东部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建设现代信息服务园,大大促进我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我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建立吸引、稳定优秀软件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软件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大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软件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和利用最新通信与信息科技成果,组织科研、教育、工业、通信运营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化网络布局,促进电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市场规范条件下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IT产业的发展。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支持金融、财税、科研、教育、文卫等各类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建立和完善面向专业应用的高效可靠的运行管理及社会服务信息系统;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把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改进企业管理,加速技术创新以及节能、节材、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产品加工行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资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农业节水信息系统等应用技术和系统,加快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电子标签技术(RFID)在农业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

轻工行业。轻工行业实现精益生产。加快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轻工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轻工制造业的高技术化;突出生产过程数字化,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轻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轻工业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投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贸流通和物流行业。推进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等的应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实现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有机结合。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广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3、优化环境,逐步打造数字化国际宜居城镇:

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获取内容丰富、无语言障碍、个性化的城市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打造数字化的国际宜居城镇,使国内外客人对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并分享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生活和数字化发展机会。

因此,2015年尧初步建立起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居民需求,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的延伸,将居民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联系在一起,搭建全镇统一的数字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配套社区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基于数字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呼叫系统,实现居民安防监控、紧急求助、可视对讲、物业维修等服务,并与工商、税务、城建、交通、公安、卫生、人口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使信息化惠及全民。

4、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

以应用为基础、以考核手段、以提升为目的,通过落实信息化推进工作责任制、典型示范、组织对口帮扶等方式,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年内确保%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试点示范工程。按原计划继续组织第5批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树立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一步完善、推广XX个传统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挖掘、宣传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应用的成功案例。

5、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鼓励和支持有行业资源、专业优势的龙头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发展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的第三方平台,重点关注支持三一重工智能研究院的专业化服务转型;推进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发展湖南移动等运营商为面向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共平台;鼓励软件企业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支持金碟、用友等IT服务商向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发展。

6、深化“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积极探索“两化融合”高层人才培训的新路径,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向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提供高级培训;支持科研院所建立“两化融合”研究室,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两化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五、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机构,负责全市“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加强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考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等“两化”融合的重点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完善项目评价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融资,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特别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对列入“两化”融合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加强服务,加快培育各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

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社会资源,政府、社会、企业形成合力,培育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各类孵化器和研发基地。

(四)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专业队伍

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及信息化管理服务复合型人才,制定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终身培训。经过培训,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专业队伍。

(五)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应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将信息化建设成效列入乡镇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切实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信息化建设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