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精选(九篇)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

第1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评估 新实用汉语课本 词汇

学习一门语言,词汇的掌握至关重要。胡明扬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语法可以学会一门语言,但不学习词汇是不可能学会一种语言的。”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实用汉语课本》(以下简称《新实用》)是一套主要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综合性教材,由刘主编,它是在继承原有《实用汉语课本》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套全新教材。该教材在框架设计、练习编排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一套有特色、较成功的对外汉语教材。本文将从词汇量控制、生词编排方式和词汇练习设计几方面对这套教材的词汇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一、词汇量控制

教材对词汇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其所能记住的词语数量的影响。若词汇量过大,平均到每课的生词过多,学生记忆的负担会相应加大,其信心和学习兴趣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多的生词会加大课文难度,给教师的课堂操作带来困难;且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查词典,对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度会相应降低。因此,一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应严格控制生词数量,应保证词汇总量处于大纲规定范围内。

据国家汉办颁布的外国留学生教学大纲,初级阶段学生应掌握一级词汇993个,二级词汇1711个,一、二级词汇共计2704个。《新实用》的前三册针对初级阶段编写,第四册为初级向中级的过渡,前四册与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据统计,一至四册每册的生词数分别是445个、668个、626个和761个,生词总计2500个。这一数目与大纲的规定数量接近。在课时数上,第一册共14课,其他三册都是12课。一至四册平均每课的生词量为:第一册31.8个,第二册55.7个,第三册52.2个,第四册63.4个,二、三、四册平均每课的生词量均超过50个。

在此,我们以另一部教材的统计数据为参照来分析这一结果。下表是对《汉语教程》初级水平部分――第一册至第三册(上)的生词量统计结果(第三册(下)已超出初级水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实用》的每课平均生词量明显多于《汉语教程》,这与其定位有关:《新实用》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由于受课时限制,其课文数量受到挤压,平均到每课的生词相应增多。但是,海外汉语教学由于缺少习得语境,教材生词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不宜超过中国国内使用教材的生词量,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实用》平均每课50个以上的生词量偏多。

在词汇量控制上,《新实用》采取了每课两段课文的形式,生词分别置于两段课文之后,这减轻了一次接触过多生词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另外,本文认为教材选词应该求精,一些使用面窄的、过时的词语可剔除,如《新实用》第三册的生词“藏趣园”“西王母”等。

二、生词编排方式

我们从生词的排列方式及重现率两方面对《新实用》的生词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

(一)生词排列方式

《新实用》按生词在课文中的顺序将其列表附于文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教材的做法。这种排列方式忽略了词性和词义,使表中生词彼此间联系不足,不利于记忆。对此,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如“词类、词义间的关系及词语难易程度”进行排列。

1.按词类排列

在包括《新实用》在内的许多教材的生词表中,不同词性的词是混合排列的。基于对误用词性是最常见的偏误的认识,我们认为将词性相同的词聚集在一起,比只在词后标注词性更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汉语词类的认识。同时,从词的语法功能出发进行排列,也便于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词类设计搭配练习。

2.根据词义的关联排列

着眼于词义间的关系来排列生词,便于把孤立的单词组成有内在联系的语言材料。心理学研究表明,事物间的联系越紧密,人就越容易记忆。在排列生词时,我们应尽量利用词语意义间的关系,这种关联可以是词义上的相对或相近,如有反义关系或近义关系的词;也可以是意义上属于同一范畴的词语,如表示色彩的几个词;还可以是课文中属同一语义范畴的词,如某个话题下的几个相关词语。

3.根据词语的难易度排列

教材不必拘泥于文后出生词表的形式,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分化生词,比如可将其分别置于课文的前、中、后部。一些很简单的生词如“云、海、山峰、学校”等,可置于课文之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课文;一些单义、用法并不复杂的词语可在课文旁边或每页下方标注,如“个人、自然”等词,以便学生在阅读时查阅;一些在脱离语境的状态下很难解释清其用法的词,可先令其在课文中出现,使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其意义,再列于文后统一处理。一些表义抽象的连词如“只要、终于”,及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如“谨慎、衷心”等,可以这样处理。

以上三种排列方式由于打乱了生词在课文中的顺序,因而带来另一个弊端,即查找不方便。对此,我们可通过按生词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给其标注序号的方式来弥补。《新实用》中的生词在课文中没有任何标记,学生往往还要花时间在课文中找到并标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对文中的生词采用粗体标出并加注序号,这样不管词表如何调整,学生都能快速找到文中的生词。

(二)生词重现率

重现率对词汇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使每个新词语都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反复出现。”(陈贤纯,1999),通过一定数量的“复现”,使学生反复记忆直至掌握该词。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都应设法提高生词在教学和教材中的重现率。我们从以下角度对《新实用》一至四册的生词重现情况进行了考查。

1.每册生词的重现率

经统计,四册课本中所有生词的平均重现次数为30.81次。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每册中的生词在四册书中的重现次数递减。这是因为第一册面向的是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所教的是最基础的、造词能力较强的单音节词,在此后的课文和练习中的重现率自然高。

2.重现率最高与最低的生词

教材中重现率最高的生词应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以第一册和第三册为例,第一册中重现率最高的10个生词按出现次数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我、你、是、不、他、学、的、们、有、语”;第三册为:“了、家、着、为、可、地、花、最、喜、对”。这些词都是交际中常用,且构词能力较强的单音节词,保持它们的高重现率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

我们对教材中重现次数为零的生词进行了统计。这部分词约占生词总量的8.33%,主要是一些专有名词、中国特色较浓的四字词、成语和一些俗语,如“民国、宁静致远、优生优育、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另有一些常用词也出现在这一范畴中,如“面包、机场、决定、凉快”,它们是教学大纲中的甲级词,应提高其重现率。

3.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情况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上着重讲解和学生课后背诵最主要的部分。词语只有在课文语境中才会显示出确切词义。《新实用》一至四册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次数约占教材中重现总次数的五分之一。从课文在词汇教学中的地位来看,应进一步提高生词在课文中的重现率。

三、词汇练习设计

“练习”作为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语言能力的工具,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词汇教学的效果。周小兵在《对外汉语教学导论》中将词汇练习分作“感知性练习、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记忆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五种。其中,“感知性练习”包括听音、读音和认字;“应用性练习包括搭配词语、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等。

《新实用》在每课都安排了“练习与运用”环节,包括“熟读短语、句型替换、课堂活动、会话练习、看图说话、交际练习”6个部分,这些都属于感知性及应用性练习。

(一)词汇的感知性练习

熟读短语属于词汇的感知性练习,《新实用》对生词认读环节的设计有诸多可取之处。首先,该部分紧跟在生词表后出现,可使所学的生词立刻在语境中强化;其次,《新实用》的朗读材料都以短语或短句形式出现,充分利用了语境对词义学习的作用;另外,《新实用》将认读环节安排在课堂练习中,这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且便于教师及时收到反馈,并予以纠正。

(二)词汇的应用性练习

练习的其他环节主要是用指定词语仿写句子、完成会话或进行语段表达,属于词汇的应用性练习,这是《新实用》词汇练习的主要形式。

根据一次针对师生双方的调查显示,用指定词语完成练习及词语搭配被一致认为是效度较高且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形式。并且,用给定词语完成句子相较于传统的生词造句,更适合在课堂上使用:通过指定单词,完成句子的语境受到限定,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新实用》对此类练习形式的重视符合教学实际需要。

经过考查,我们认为《新实用》初级部分的词汇练习设计总体符合练习为运用服务的目的,练习形式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对“量”的控制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出于对题型搭配效果的考虑,本文建议增加其他题型,如师生认可度较高的词语搭配题,使教材在拥有一种主干题型的基础上,包含其他辅助题型,这对学生新鲜感和兴趣的保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明.教材词汇处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J].对

外汉语研究(年刊),2010.

[2]刘.《为新世纪编写的〈新实用汉语课本〉》[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3,(2).

[3]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6,(5).

[4]莫修云.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J].课程・教材・教

法,2010,(9).

[5]周健,唐玲.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

第2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11-02

一、遵循实践原则,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汉语作为世界语言之一,和其他语言一样离不开实践的原则。遵循实践原则不仅指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按照实践原则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评估教学,而且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也要遵循实践原则,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测试自己学习语言的能力。遵循实践原则并非忽略理论的指导作用,因为语言教学理论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形成。只有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在现实中生动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是学习理论,并将抽象理论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使之鲜活起来。现在世界上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最先进的指导思想可谓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其理论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注重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一理论核心起码提供了以下两点启示:第一,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位置,那就是把受教育者――学生放在核心位置,所有的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体系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接收、理解信息的程度进行。教育者只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特别要注重目的语文化环境的构思与实施。这需要在教学中探索、积累鲜活的教学实证,教学理论只有放在教学实践中才有活力。第二,该理论“强调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然而,现实中的语言学习者,很少有人会自觉主动地学习,会有计划、有组织地提前安排好学习内容。大多数人是以一种反应性的方式学习,即按照教师和教材的要求完成指定任务。尽管语言学习和学习进程离不开学习者的自身作用,但这为语言(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培养语言(汉语)学习者的主动精神?虽然不同的教师可能有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但我想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内容:在学校,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需要、个人动机、秉性和已有的知识,在尊重学习目标、学习课本、学习方法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学习安排。另外,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然后对已有理论内容进行再补充、再完善、再提升。

二、建立“汉语学习成长纪念册”,制定切实贴近学习者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进入21世纪后,外语学习已成为人的毕生之事。在乌克兰,目睹了乌克兰人语言的现状:每一个人不仅只懂一两门外语,而是三四门,有的甚至会说七八门外语。从小学到大学,乌克兰学校开设的语言课门类很多,我所工作的大学就开设了十余种语言课供学生选修,这与最近几年来欧洲理事会外语教育政策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语言多元化的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里需要说明,“语言多元化”不等于“多语言化”。后者指个人会说一定数量的外语,而前者则不局限于此。它强调随着个人在自己生活的文化环境中语言阅历的增加,个人不会把这些语言及其文化割裂开来,而是在建构一种交际能力,即每学会一种语言以及学习语言的每一次经历都在促进交际能力的构建。在这样的交际能力里,说话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形灵活地应用交际能力的不同方面,实现与某一特定对话者的有效交际。“语言多元化的理念”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汉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学会这门语言,不再是以培养理想中的讲汉语的人为终极目标,而是要培养具备汉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语言素质,并激发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继续学习汉语的动力、能力和信心。因此,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不应只满足于学生达到某一阶段的汉语水平,哪怕是极高的水平。面对这样的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形势,当务之急就是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其一,建立“汉语学习成长纪念册”。汉语学习成长纪念册就是把学习者个人在校期间汉语学习的点点滴滴及其跨文化的经历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毕业离校后学校赠送给学生的一份纪念礼物。其中的内容需要在校的相关管理者、考核者、任课教师填写,因为这些人员与汉语学习者接触最多,也最了解他们的交际状况、进步程度。这个思路基于学习者终生学习汉语的需要。在为世界瞩目的中国,来华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汉语不单是中国人说的汉语普通话,而是已成为全世界的语言。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外国留学人员数量将达到50万,我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汉语的发展前景将同英语一样成为全世界普遍学习的语言,并将成为终生学习的语言。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长远着眼,放眼世界,关注未来,要充分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离校后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以此为终极目标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做好“汉语学习成长纪念册”的记录格外重要,因为它是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对毕业后的汉语学习者的随时激励,其内容至少包括学生学习汉语的点滴进步、需要改进之处、跨文化交际中的所有细节等。记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日记体、语录体、格言式、条目式、短文式等皆可。对学习者而言,这份倾注心血的纪念册既是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经历最珍贵的回忆,也是一种汉语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更是对离校者继续学习汉语的精神激励。它留给学习者的不只是内心的感动和对学校及其教师的感激,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汉语的动力、决心和信心。因此,建立“汉语学习成长纪念册”尤为必要,这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远景内容。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对每一位学子负责,付出热情、心血和汗水,需要恒心、爱心和关心。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学校建立这样的纪念册。

其二,确立学习者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目的”一词的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目标”是实现目的的标准或尺度。目的是最终的结果,目标是为了实现目的这个最终结果而制定的可操作的标准。目的是宏观的、概括的,目标是微观的、具体的。因此,教学目标制定得不要空泛、模糊,要具体、明确,教育者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制定他们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外国人学习汉语应该有以下四重目标及其相应的内容:学习汉语技能和有关特定的汉语知识;培养汉语交际意识;培养个人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态度;培养汉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汉语的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从社会的角度应用汉语的能力,汉语的语用能力指学习者对汉语的使用及其规律的理解、组织、架构的能力,包括话语能力、功能性能力、构思能力。话语能力是指学习者组织、构建句子,表达完整意义的能力,包括了解汉语句子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把握句子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话语成段的建构能力。功能能力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运用汉语口语或书面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存在于交际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应有使用汉语互动模式的能力,比如互动各方轮流进行的连续发言。构思能力就是把汉语词连成串,形成有中心及层次的整体思维活动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把教材内容当做教学参考资料,而不是当做文本原封不动地传给学习者,需要随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同时,还需要将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中华文化内容融入汉语课堂,使汉语学习者在快乐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关键词:外交使节;汉语教材;词汇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19-03

一、引言

为推广汉语,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汉办为驻华外交使节开设了每周一次的汉语学习班。由于课时有限,课程类型只设置了综合课,一学期中除了文化体验课,一共编写了九篇课文进行教学。其教学对象为驻华外交使节,教学课时有限,每周上一次课,每次课两个学时,带有短期速成的特点,学习者需要学习能实际应用到大使馆、外交宴会、简单外交交谈及日常外交事务等方面的汉语。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特殊性,由这九篇课文组成的一册教材才具有其独特之处。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哪些词语、教多少、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怎样标注词性和注释,等等,都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否则将最终影响到汉语“教”与“学”的质量。本文从呈现方式、词汇量和重现率、词性标注和注释、词处理和字处理几个方面,对中级班的一册教材的词汇处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有助于将其编写上的成功之处推广到其它类别化教材的编写,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为今后驻华外交使节汉语学习班的教材编写提供有益借鉴。

二、词汇呈现方式

一般来说,词汇的呈现方式主要分为随文出词和按功能或话题出词两种。初级汉语教材一般采用随文出词的方式,因为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驻华外交使节汉语学习班虽分为初级和中级,但他们初级和中级的概念不同于一般大学里留学生班的等级水平,这里的中级学习班是由之前参加过一期汉语学习的使节们组成的,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当于一般留学生的初级水平,因此本册教材主要采用了随文出词的方式,将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与课文中的句子结合起来,以帮助学习者的理解。但是随文出词也有其弊端,有些同一话题的词语常常分散在不同的课文,出现一个学一个,不利于学生将同一话题的一类词集中起来识记和理解,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册教材采用了课后补充词语的方法,第三课最后附加了一些办公室用品以及公司常用词的词汇,第四课则附加了客厅里各种家用电器、家具等词汇,第七课附加了与机场、旅行和宾馆住宿有关的词汇,这些词语都配有彩图,生动形象,可供学生查阅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随文出词的不足。

三、词汇量及重现率

1.词汇量

本册书共有九课,其中第九课为复习课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重点词汇、句型等,以应对结业考试。除开第九课及课后补充词汇,其它八篇课文的词汇量分布如表1所示。

八篇课文的生词表一共包含222个生词,平均每篇课文的生词量为27.75,对于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不算大。但是,据笔者辅导的的一位大使反应,觉得生词太多,记不过来,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词汇分布不太均匀,最少的一课只有15个,最多的高达40个,学生对本册教材词汇的分布不太了解,学了生词较多的几篇课文,就留下了词汇量大的印象;二是外交使节们大多数工作比较忙,课后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多,加之要练习口语、完成课后作业,专门用于记生词的时间自然少之又少,那么即使20个生词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多的了。但教材的词汇量实际上并不算大,主要是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这个汉语学习班的一个特点,需要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调整。

2.词汇重现率

邓恩明指出:“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率远低于第一语言习得的成功率,其原因之一在于接触语料的多寡以及材料在学习中再现的频度。”也就是说,想要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不仅要接触大量的语料,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重现语料,以加深印象,帮助学习者将这些语料内化到自己的长时记忆当中。但是考查完本册教材的八篇课文,生词整体的浮现率极低,只有为数不多的如同事、邮件等常用词有较高的浮现率,很多生词学过一次之后,整个学期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再现给学生,这可能是受话题的影响。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新的独立的话题。外交使节们上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可能是想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展示与各个话题有关的词汇,但这样做顾此失彼,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生词,但无法及时将这些生词复习、内化到自己的记忆当中,变为“熟词”。如何平衡词汇量大小和重现率的关系,是今后此类教材编写要着重处理的一个问题。

应云天认为,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之后的第四五天,所以复习最好在识记后的第四天之前,以后间隔的时间可逐步放长,譬如隔一周,隔两三周,过一个月等等。张庆林指出:“为了和遗忘作斗争,需要从复习的时间和次数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时复习,抢在遗忘大塌方之前加固堤坝,比垮了再修的代价更小。”桂诗春也说:“分散是为了增加重复,但是分得太散,在未重复前就遗忘了,也没有用,因此又要相对集中。”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该班只能没周六上一次课,每两次课中间相隔七天,如果学生课后自己不复习的话,上次课所学的生词到第二次课就忘得差不多了,为了“抢在遗忘大塌方之前加固堤坝”,汉办为每位学员安排了一对一辅导,保证他们新课之后至少能有一次复习机会,学员可以再深入具体地学习一遍生词,这也是解决词汇重现率低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词性标注与注释

1.词性标注

汉语兼语词比较多,即使不是兼语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同一个词也可能是不同的词性,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性标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词性标注错误,会给学习者造成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而言,词性的标注应随文而定,即某个生词在课文句子里是什么词性,就标注为什么词性,下次在另一个语境里是另一种词性,再标为另一种词性,没必要将这个词所有可能的词性和用法一股脑儿全抛给学习者,这样只会造成记忆上的混乱,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本册教材的生词标注模式为:生词――拼音――词性――英文注释。词性的标注遵循了随文而标的原则,适用于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教学。其不足之处有两点:①编排上的硬伤,第一课的“夏威夷”和第二课的“纽约”单独列为专有名词,可是第三课的“瑞士”和第七课的“日本、韩国、全聚德”又是混杂在整个生词表中的,这点不足只要稍加调整即能修正。②离合词的词性标注未体现词语使用的特点,以典型的“见面”为例,教材中只标注为“V”,学生不知道其为离合词,就会导致“今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及类似的偏误,现在比较新的一些对外汉语教材的做法是将离合词标为“V(O)”的形式,可资借鉴。

2.英文注释

参加该学习班的外交使节来自不同的国家,母语背景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用他们各自的母语对生词进行注释,而他们基本上都会英语,因此本册教材的生词全部采用英语注释。但是,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物体和概念,中英文中很多词语在词性、搭配、感彩、文化因素等方面并不对等,英文注释如不考究,反而会影响对生词的学习。本册教材的某些英文注释有待改进:①如“见面”注释为“to meet”,而英语的“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可以说“I met my friend today”,但汉语的“见面”是离合词,是不及物的,不能说“今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再如“辞职”标为“to quit”,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辞职”是指辞掉工作,而英语的“quit”对应的为“辞去;戒掉”等,参照此类注释,学习者极有可能造出“我想辞职工作;我一点要辞职烟”的错误句子,对于这类词的注释,除了在词性上体现其特点外,还可以再在英文注释后加上“和……见面”的固定搭配,进行“打包”教学,从源头上帮助学生避免错误。②“帮”和“帮忙”的注释都是“to help”,学生可能根据注释造出“谢谢你帮忙我”、“你能帮助我一个忙吗”等错误句子来,如何在注释中体现“帮”和“帮忙”的不同,这也是今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汉译英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词处理和字处理

汉字有其独特的书写系统,是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难点。在该班未单设汉字课的情况下,如何将词汇处理与汉字处理结合起来,能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识字和辨字,这也需要一定的思考。本册教材充分重视了汉字的重要性,从汉字书写、偏旁意义、例字组词等方面强化汉字的学习,同时将汉字处理与词汇处理、文化因素联系起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体会汉语和汉字的博大精深,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有些课文还以彩图的形式展示了一些独体字的甲骨文字形,非常生动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对汉字和汉语的兴趣。以第四课为例,见表2。

该表是第四课内容提要部分的表格,学员们通过这类表格,学到了一些构字能力强的部件的意义,为今后同部首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举例字大部分为本课生词或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同时,还能引入一些文化内容,如讲“纟”可以提及丝绸文化、丝绸之路,讲“茶”可以简单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如此一举多得,“教”和“学”效果也极佳。另外,每课后面的第一个练习题即为本课重点汉字的书写练习,给出例字书写笔画和笔顺,帮助学生练习汉字的书写。

六、结语

本文从呈现方式、词汇量和重现率、词性标注和注释、词处理和字处理几个方面,对驻华外交使节中级汉语学习班的教材的词汇处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优点,亦提出了存在的不足,目的不是对该教材的批判,而是希望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为将来同类对外汉语教材甚至是非同类的对外汉语教材提供有益的借鉴,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更加实用化、时代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邓恩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心理学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方清明.对外汉语教材词性标注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

[4]唐艳红,董明.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重现率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第4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一、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专业化的英语水平考试

(一)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英语水平考试语言测试按语言测试的目的可以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能力倾向测试、分班测试和诊断测试等五种。既不同于为了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而决定教材的难易、课时分配等问题对新生入学后进行的全面考查的分班测试,也不同于用来预示学生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和天赋类似于智商测试的能力倾向测试,也不同于为了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上的长处与短处而给教师提供教学效果或质量方面的信息如课堂小测验的诊断测试,还不同于检查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进展情况的成绩测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英语水平测试,其基本目的是用来衡量考生语言能力的考试,正如国内的高考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国外的托福(TOEFL)、雅思(IELTS)考试等英语水平考试。目前,注会英语测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包括分为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阅读理解、汉译英与英译汉、短文写作4个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英语的语法和词汇识记能力、英语的读、写、译能力。

(二)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专业化水平考试注会英语测试不同于高考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国外的托福、雅思考试等一般英语水平考试,而是一种专业化英语水平考试,因为其目的是为培养和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主要考点为注册会计师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能力。注会英语测试专业化实指英语考试内容会计专业化,应涉及到注册会计师从业所需的各专业知识,既要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专业知识,还要涉及会计实务英语交际能力。《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测试纲要》明确指出,考生应掌握经济、会计、审计、财务专业英语常用词汇。能读懂与经济、会计、审计、财务相关的英文文献等、能够撰写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英文文章,写作的内容包括社会、文化、会计、审计、经济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三)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全面能力的考试既要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考查考生的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这两种能力应该得到有机的结合而不是分开来检测,因此,注会英语测试是一种综合的专业化英语水平考试。

二、注会英语测试的倍度与效度分析

(一)注会英语测试的信度分析注会英语测试的信度,作为评估注会英语测试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测试时对考生的会计专业英语水平提供可靠的度量。注会英语测试信度的高低说明的是测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受试者真实的英语水平。理论上,如果一个测试具有较高信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同一考生施考多少次,考生各次的测试成绩应该是一致的。尽管在测试实践中,测试成绩受到其他非语言能力因素如测试的实施、考生的个人特征、平分人等影响而产生偏差,但其主要取决于考生的注会英语能力因素。英语语言能力因素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英语语言能力从表现形式方面可分为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从英语语言习得方面可分为词汇能力、语法能力、语音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在语用上主要指将英语语言规则用于不同的会计英语环境中的能力,即英语交际语言能力。注会英语测试,作为一种专业化英语水平考试,应尽可能真实测试注册会计师们的真实语言能力。为此。既要考查其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又要考察其词汇能力、语法能力、语音能力,此外,还要考察他们在会计行业中英语交际语言能力。注会英语测试目前形式上包括约60%客观题(关于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的完形填空2大题20小题,20分和阅读理解4―5题共4吩)和约40%主观题(汉译英与英译汉,2题共20分,和短文写作1题共20分),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到社会、文化、会计、审计、经济等方面的一般常识。然而,当前的注会英语测试考查了受试者的读写译能力、词汇和语法能力及会计行业中书面英语的交际能力而具有一定的信度,却并没有考查受试者的听说能力、语音能力和会计行业中英语口的实际交际能力,其直接结果可能是会计师们拥有的是“高分低能”的哑巴似英语而有背于“国际化会计人才选拔”这一初衷,从而导致信度不高。

(二)注会英语测试的效度分析注会英语测试的效度是指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出预期要测量的东西或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期的测量任务,达到了预期测试的目标。效度有高低之分,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效度的有效性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目的而言的。效度分为五种: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同期效度、预测效度和表面效度。结构效度也称观念效度或理论基础效度,是指注会英语测试是否以有效的英语语言观和英语语言学习观为理论根据;观念效度是会计英语语言测试的主要效度,是一切其他效度的基础;内容效度是指注会英语测试的内容是否构成它要测试的内容的有效抽样。观念效度和内容效度属注会英语语言测试的内在效度。同期效度和预测效度属外在效度,它们指测试结果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与一些外在标准相关,又称标准参照效度。这些外在标准主要是指在同期或未来某个时间举行的被认为具有效度的另一相同性质的考试以及教师的评价等。表面效度是指注会英语测试从外观看上去被人接受的程度,即看上去是否考查了它应该考查的内容。注会英语测试是以英语语言观和学习观为理论依据的,具有较强的结构效度,但作为专业化英语水平测试因其没有在内容上考查所有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有效的参照效度标准,导致其效度不高。准参照效度的衡量最好是以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同类考试为参照标准,如英国的ACA专业资格考试,让2009年5月13位首批获得ACA专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参加注会英语测试,来衡量我国注会英语测试的效度。注会英语测试标准参照效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测试自2006年首次举行以来,已进行四次全国性考试。2006年共有1310人报名,1037人参加考试,共有558人取得合格成绩,合格率为53.81%;2007年共有1049人报名,805人参加考试,共有311人取得合格成绩,合格率为38.73%;2008

年共有1273人报名,950A参加考试,共有344AgX得合格成绩,合格率为36.21%。与同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数相比,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了报考的考生需具有大学英语六级或相当水平的规定外,主要是因为“注会英语测试标合格成绩的人员将发给合格证书,记人会员档案,并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高级人才培训时参考”规定的是作为参考,而不是重要条件,减少了其社会价值。降低了注会英语测试的有效性,有效地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国际化。

三、注会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及其原因

(一)注会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反拨作用指注会英语测试对教学、学习及社会等产生的影响或反作用。作为注会英语测试社会效果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反拨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尽管非同类测试和测试的不同方面对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可能存在程度的不同。反拨效应不仅对会计英语教学和会计英语学习具有意义,而且对社会也会产生意义。追求良好的反拨效应是测试理论研究的永恒话题。人们期望注会英语测试能够引起正向反拨效应。注会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是测试者关注的焦点。

第5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关键词:《快乐汉语》;编写原则;特点;不足;推广;建议

引言:

《快乐汉语》是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教材,它曾被国家汉办评为“2006年度最受欢迎的国际汉语教材”①,并且以英语版第一册为蓝本,改编研制成其他44个语种入门级教材在国外广为传播和使用。它是供11-16岁中学生使用的汉语入门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汉语交际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教材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分成若干课来学习。课本的编排体例是“课文――生词――句型――练习”,每课练习有9-11道题,包括写拼音、汉字,听课文、读句子、对话填空,通过连线找出生词的母语解释、翻译句子等,形式多样,重在巩固。

一、《快乐汉语》的突出特点

(一)针对性强

这部教材开始编写时针对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11-16岁的中学生,为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学生的各种需要,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时限、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国家汉办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密切合作,按照英国国家课程大纲(NC)和GCSE考试标准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基本交际需要及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并且在英国的部分中学试用了该教材,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内容上看,这部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比较开放,注重个人兴趣的发展,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教材内容设置比较新颖,话题也选择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介绍“我的家”、个人饮食、兴趣爱好、学校生活、工作理想、交通和旅游等。

2、中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自制力并不太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教材设置了一些游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比较鲜亮的图画色彩和卡通人物,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会话和课文练习都比较简短,要点明确,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轻松玩乐中学到知识。

3、中学生的学习是以兴趣为主,所以课文以会话为主,设置简单实用的句型,基本不呈现语法知识,或者隐性地涉及初级的语法点,以免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第八单元中涉及到问路和方向的辨认,编者在单元小结中用“某处所+在+某方位;往+某方位+走”等这样简单的句型结构来告诉学生如何问答,而不深入涉及处所和方位名词的用法。

(二)实用价值高

实用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课文内容的取向、词汇语法的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情景设置和功能项目的安排等。”②

从学习者角度来看,简单地说,实用性原则就是让学习者感觉“学了有用”,无论是当前急用还是未来使用。

《对外汉语》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1、简单实用的词语和句型,如

“你叫什么?――我叫李小龙。”

“你家在哪儿?――我家在北京。”

“我在火车站,你在哪儿?――我在飞机场”

每课的生词量不超过7个,句型不超过4个,到第二、三册中才逐渐增加,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虽然生词量较少,但教材在课文和练习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练习、巩固生词,尽量使学生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我们评价一部教材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少材料,更要注重它能否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迅速提高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部教材尽可能地选择“有用”的词语和句型来编排,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2、丰富有趣的话题内容。

课文内容中的话题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如和新同学见面问好、和同学去郊游、一起过生日、谈谈自己的爱好、理想和班级等多方面。这些话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谈及的,可以说是学了就可以用的。而且因为学习者是母语为英语的中学生,所以课文中的生词都采用英文注释,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特别是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可 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并提高效率。

3、新奇浓厚的中国文化知识。

课文中不少地方都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特色”浓厚。例如,图画方面有以中国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为模型,还有五星红旗、中国地图、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十二生肖、红灯笼等图片;人物方面有国外学生熟知的李小龙――中国功夫的代表人物,还有其的他中国人名,如小红、小海、丽丽等;而北京、上海、香港等中国地名也在文中时有出现;还有绕口令、唐诗等这些具有“中国味”的元素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充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给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不过课文并非一开始就一股脑儿地加入中国文化,而是循序渐进。由于学习者是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身份、国籍,编排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也加入了很多国际通用元素和学习者熟知的东西,这样也照顾到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基础。

4、形式多样的练习。

课本每课约7-10道练习题,基础项目贯穿始终,语音练习、汉字书写、词语认读、句型学习,用于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每个单元还有“单元小结”以巩固知识点,也可以用来复习和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

《练习册》每课8-11道练习题,方便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拼音练习、看图填空、汉字导写、连线游戏、句子翻译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而且练习内容是和课文一一对应的,色彩鲜亮,图文并茂,让学生感觉亲切而有趣味性,能够快速掌握并复习学过的内容。

二、《快乐汉语》编写中存在的不足

《快乐汉语》在内容编排、编写结构、版式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多优点,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里本文主要谈谈练习中的不足之处。

1、练习量虽大,但题型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学汉语的兴趣。我们注意到,课文练习和《练习册》中的习题比较相近,题型也相似,很多题是换汤不换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且每课都有7-10道题,反反复复练来练去就是连线、选择填空、对话练习、句子翻译等几个题型,显得枯燥乏味。有的题学生甚至明显可以直接在下一题中找到答案,这样看似多了一个题型,但却并不能达到训练目的。虽然我们讲求“精讲多练”,但“多练”并不表示要用“题海战术”,这对中国学生很实用,但对外国学习汉语的学生就不一定可行。

2、发音练习形式单一,难度较大。发音采用顺口溜和中国古诗的形式,前者还比较容易学习,但后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难的,而且古诗翻译成英文就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作用,尽管可以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不正确的方法最后会适得其反。练习不能是古板的语言结构展示,它应该让学生感觉到生动有趣,并乐于去做。除了顺口溜,我们还可以采用绕口令并结合各种游戏、童谣歌曲的形式来练习语音。

3、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对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比目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上更具优势,但汉语拼音的声调对他们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而这也是学好汉语的重点。所以对他们应该同样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学好这些对进一步学习汉语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汉语》却忽视了声调方面的练习,从一开始采取拼音和汉字并重的练习方式,这对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刚开始时要先抓好汉语拼音的基本训练,然后慢慢增加词汇、汉字和语法等方面的练习。

三、《快乐汉语》的推广

《快乐汉语》是国家汉办重点规划教材,也是汉办的推荐书目之一并定期向各国孔子学院赠送该套教材。“该教材自出版以来,仅第一册学生用书就重印了10次,印数达73500册。除英、美、澳、加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该教材在泰国、韩国、德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国家也广泛使用。”③这部教材能如此受欢迎,除了本身教材编写比较符合大众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外,还离不开国家汉办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我们不妨借鉴《快乐汉语》的成功经验来更好地编写和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首先,在编写教材方面,中外合编是很值得借鉴的一点。

《快乐汉语》是国家汉办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的成果,它充分利用英国文化委员会对英国的国情、教育体制、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学生特点等方面的精准把握和中方专家在汉语方面的造诣,结合两种不同教育思想,使得这套教材大获成功。所以,中外合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也得到了广大对外汉语出版界和教育界的认可。

目前我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大多是国内的教师编的,而且很多是急就章式的,在编写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比如我们编写的教材内容很多与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脱离,思维习惯的差异、文化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等,都可能造成学习者的困难。而且国外的人,尤其是欧美地区,他们更加迷信自己国家出的东西,对于中国拿过去的教材,哪怕是免费赠送的,都不一定信任。所以,采用中外合编会比中方独纂更有优势,或者选择已有的教材进行试用,然后就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完善,改编的过程中最好有当地中文教师的参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国外联系出版社出版,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周折,这也是汉语教材对外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分国别、分国情、分级别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呼声很高。

《快乐汉语》最值得借鉴的一点是充分考虑英语国家学习者11-16岁年龄阶段的特点。同样一本教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一定都适用,因为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生理、心理、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材编写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将教材难度系数和练习方式安排在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汉办随后以《快乐汉语》英语版为蓝本出版了其他44个语种翻译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国家汉办又做了很多的修改、补充和调整。

再者,与时俱进,完善对外汉语教学配套资源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学习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正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越来越注重“从娃娃抓起”一样。所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也应该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编写出更多适应并适合海外儿童需求的教材,或者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精进,要注重相关配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快乐汉语》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除了基本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之外,还设计了词语卡片、教学挂图、CD-ROM、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以多种形式辅助教学,巩固练习,以便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这些是编好对外汉语精品教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随后教材的推广还包括试用、宣传、包装、出版、使用情况反馈以及后期的调整、完善等,每个环节都要把握好,才能成功推出我们的优秀教材,让广大汉语学习者受益于它。(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晓琪,罗青松等.快乐汉语(入门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9.

[5] 杨娟.《快乐汉语》教材分析[J].著作评析,2011.(9)

[6] 鲍佳丽.从《快乐汉语》看对外汉语儿童教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下).

[7]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网站http:///

注解:

①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网站http:///cn_hanban/content.php id=2221

第6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关键词】文化渗透;课程标准;词汇渗透;语法句法渗透;研究性学习

一、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各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文化因素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二、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要想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的方式,勇于创新,不断尝试,适时地持续地进行文化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1. 词汇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 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红糖是brown sugar,不是red sugar, 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he looks blue.(他看上去情绪低落。) 我们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2. 语法、句法的渗透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 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我们在理解英语长句时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 

(二)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

英语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英语的条件。简单的英语问候如:“how are you?” 可以用“i’m fine.”“thank you/ fine, thanks.”来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还可用:“i’m ok.”“i’m all right.” “i’m not very well.” “i feel terrible.”等。在分发作业时,教师可说“here you go!” (你自己来拿) 代替 “here you are!” 还有“no way! ”(没门) ,i did it./ got it.(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told you that so.(早就告诉过你 ),just kidding. (只是开玩笑),you can make it.(你能行)等常用的口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说,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合多媒体,拓宽渗透途径

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语电影等形式,直观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英语听力水平。在学习外研版第六册module2 fantasy literature 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star wars 影片第一部,让他们了解科幻片,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在学习第八册module1 antarctica 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地理风貌,我给学生放映了大型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真实、地道、新颖的语言材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布置研究性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倡导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适时地布置一些实践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外国文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课题,制定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最终呈现研究结果。在学习外研版第五册module1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时,让学生以4、5个人为一组,分析比较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英美两种英语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也不可能学好语言。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7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尽管华文教育在办学宗旨及教育对象等诸多方面有别于针对非华外国人的中文教学,但同样面对“三教”(教师、教材、教法)这一汉语言教学的普遍问题,“师资荒”则处于所有问题的核心位置。当前,国际汉语教学视域下的华文教育在教学对象、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特别是华文教师配备的多样性发展,更加凸显出解决“师资荒”问题的紧迫性。

一、师资荒:华文教师教育何去何从

华文教育领域内的“师资荒”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组成问题,二是师资教育问题。据研究,世界各地华文教师基本上由四类人员组成:以华人为主体的当地教师、当地旅居华侨及留学生、中国志愿者、其他人员(郭熙2013)。华文教师的复杂来源、非专任、业务水平差异,让海外华文教师这支本应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颇像一个“大杂烩”(李嘉郁2008,侯颖2012)。师资队伍的“大杂烩”现象,凸显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性。事实上,相对于中文教学领域的师资教育,华文教学领域的师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中文教学早已开始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并实行汉语教师资格制度,并根据汉语教学形势发展需要对这些标准和制度不断进行改进,而华文教育领域在华文教师执业标准及资格制度审查方面的工作则显得薄弱得多,这和世界发达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做法相去甚远。

华文教师培训被视为解决因师资队伍人员混杂造成的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远程函授教育、域外人员来华进行学历教育或系统培训、国内资深教师海外督导、国内专家海外巡回讲学都已经成为常见的培训形式,相关部门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培训“多偏重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方面还不够,而且缺乏宏观协调,重复培训的现象比较突出” (李嘉郁2008,郭熙201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国际汉语教育大发展的基础上,应该“统筹对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两种资源” “统筹华文教育与孔子学院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自优势”(丘进2010)。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5年12月颁布的修订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称《标准》)对华文教育领域未来华文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标准》的出台背景:制定与自我否定

(一)对外汉语教师执教资格的制定

对外汉语教师执教资格制度曾历经《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1990年6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2004年8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标准及考试大纲》(2005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年10月)等标准文件更迭,日趋成熟定型。2015年12月,“为进一步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实际需要,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再次否定2007年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正式修订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华文教育曾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 “希望工程” “民生工程”,目前全球约有6 000万华侨华人,2万所华文学校,数百万华裔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自2004年首所孔子学院揭牌至今,全球已有1 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535万人,海外华文教学和孔子学院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汉语教学海外市场的主体。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持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教学层面上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学环境、学习目的、教学理念、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正引起学习需求、教学样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海外华文教学也正迎来教学对象、管理模式、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发展(崔希亮2010,郭熙2013)。上述各层面的多元化发展,是由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驱动的,是国际汉语教学的新发展新变化,对汉语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修订版《标准》的出台为世界范围内的中文教学教师和华文教学教师等国际汉语教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执业标准,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培养、教育以及资格认证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专业化与职业化:华文教师教育的方向

(一)修订版《标准》各项内容及比重

修订版《标准》“对原有标准框架进行了凝练,突出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更加注重学科基础、专业意识和职业修养,增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整体框架由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部分组成。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再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体现了对汉语教师从强调知识要求到强调能力要求的变化。修订版对执业者的教学能力要求所占比重高达70%,而对知识要求仅占15.5%。

(二)华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海外华文教育在办学主体、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质。通过华文教学 “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家情谊的纽带作用”(丘进2010),加强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华文教师除了具有语言教学的职责之外,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任务。实现华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就是使华文教师逐渐具备华文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以及良好道德素质的发展过程。

华文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包括语言知识、第二语言教学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传承中华文化的能力。道德素质要求华文教育执业者一是应该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对职业价值有清楚的认知;二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三是具有华文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

鉴于华文教师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我们将关于文化知识的表述放在“汉语教学基础”中,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传承中华文化合并为“教育教学技能”。调整后知识与能力的比重分别为24.1%(调整前为15.5%)和63.8%(调整前为72.4%)。从海外华文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这一调整可能让知识和能力的比重更加合理。如美国纽约大学的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比重就比较接近这种调整(根据何文潮、唐力行2006)。

纽约大学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标准要求。这份课程设置中,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占了60%,专业知识的专业课仅占20%,与适合华文教师教育标准的知识与能力比重颇为接近。

(三)华文教师教育的职业化

华文教师教育的职业化,即华文教育执教者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对华文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考核或考试来判定是否具备从事华文教育的能力是华文教师教育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当前华文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非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华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当数量的华文教师未取得专业学历, 也很少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李贤军2011)。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华文教师教育的职业化,即通过华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让华文教育执业者通过攻读学位、自修、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华文教师教育的职业化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资格考试制度的成熟经验。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历经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在充分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证书资格考试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是包括华文教师在内的所有国际汉语教师实现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国务院侨办为进一步落实推动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2015年7月正式在欧洲组织华文教师证书考试,这将是推动国际汉语教师实现职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四、知识与能力:培训、培养、教育

纵观修订版《标准》及基于此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从专注知识到强调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关注知识还是关注能力问题上,教师培训、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选择视角。

(一)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即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华文教师培训。近年来国际汉语教学领域内的中文教师培训、华文教师培训(远程函授教育、国内资深教师海外督导、国内专家海外巡回讲学等)基本上以传授本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为主,教师接受的基本上是关于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宏观知识,而通过聆听讲座方式获得的这些知识、原则或理念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此外,这种短期汉语教师培训也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以华文教师培训为例,目前就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培训单位出自多家,相互之间又缺乏沟通,未顾及内容的点面结合及循序渐进,不利于培训的有效持续进行;二是培训体系不够充实与完善,某些领域的培训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普通培训需要向集中主题培训转变,培训学员需要分类分层次;三是培训内容不够实用,培训需要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重心;四是专题讲座形式的培训不受欢迎,缺乏形象直观的教学演示(李嘉郁2008)。

(二)教师培养

解决华文教师教育问题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华文教师培养(teacher development),按照一定目标进行长期训练,使学习者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是长时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系统学习和训练,一般情况下效果良好。例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TCSOL)培养方案就详细规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28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并规定了详细的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为华文教育领域内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

(三)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不但包括教师培养,也包括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与教师培养的上位概念。教师教育是教师按照教育领域内的专业与职业要求,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教师基于职业规划的自我发展与成长过程。修订版《标准》不但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专业知识要求和业务技能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教育的过程是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学术研究协调发展的过程。教师教育途径呈多样性,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类似于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项目、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自我规划与发展都是教师教育的方式。

解决华文教师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走出单独依靠培训的路子,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促进华文教师的自我发展与素质提高。华文教师培训只是华文教师教育的一个途径,只有采取短期培训、专业硕士培养项目、注重教师自我规划与发展等多种举措相结合的形式,才能保证华文教师教育的成效,才能保证华文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均衡发展。

五、结语

(一)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态势

按照2016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期间制定颁布的《孔子学院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到2020年全球孔子学院数量达到550所,孔子课堂达到1 600个,专兼职教师达到7.2万人,注册学生人数达到380万人,开始实行孔子学院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国侨办在201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期间宣布,通过打造“两机制 六体系” 推动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力争3年内(2014-2017)再建设1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再扶持200所贫困华校和新兴华校,再支持30个华教组织开展工作,将外派教师人数由每年800人增加至1 200人,每年参加各类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华裔青少年达到15万人次,网上注册会员达到10万人。文化部已在全球主要国家成立20个中华文化中心,成为承担开展文化活动、教学培训、思想交流和信息服务四大职能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窗口,按照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到2020年在海外开设50个文化中心,覆盖全球主要国家。这说明国际汉语教育在语言教学、文化推广等领域都正在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

(二)关于“三驾马车”

如上所述,汉语文化推广一直由三个机构在推动:一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孔子学院,进行语言文化推广工作;二是国务院侨办,依托全球范围内的华文学校,进行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工作;三是文化部,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中国文化中心机构,推广中华文化。三个机构的工作虽有侧重,但在某些方面存在重叠关系。或许正是由于工作性质的某些类似,有学者指出应该“以汉办为基础,兼并侨办的华文教育的职能和文化部的文化中心职能,然后成立一个中国语言和文化国际推广办公室,由它来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让整个在海外的华文推广和中国文化的推广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论调未免失于武断,“三驾马车”合并成一驾马车,性质单一了,但恰恰失去了中华语言文化推广策略的多元化及彼此个性。另有学者认为,在“全球汉语热方兴未艾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汉语传播战略和推广措施,推动汉语加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如“整合资源,以孔子学院为平台打造汉语国际推广‘航母’” 。

       “华文教育与孔子学院是国家形象建设的一体两翼。

作为国家支持的孔子学院,资源丰富;而华文学校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立足华人社会,具有熟谙当地形势、办学经验丰富等天然的优势,二者之间有着相当强的互补性。”中国文化中心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的官方文化交流机构,以文化传播为主,和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华文教育与孔子学院形成互补。因此,统筹华文教育、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共进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第8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呈现载体丰富多彩,识记方法灵活多样。

(1)字理识字图。“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是汉字的本质。本教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安排一定数量的浅显的“字理”,从一册到八册共101组字理识字图。目的是以此为载体,渗透汉字的构字规律,有效地联系字义,区别字形,防止错别字的产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内涵的博大,知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的发展中蕴涵中华民族的智慧,增进民族自豪感。

(2)情境识字。二册18~19页动物世界(蛇、熊、狐狸等);二册44~45页鸟的乐园(猫头鹰、鸽子、丹顶鹤等);三册14~15页,水字大家族(湖泊、海浪、沙滩等);三册32~33页,昆虫世界(蜻蜓、蜜蜂、蚊子等)。通过创设快乐的生活情景,把认识事物与识字有机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情境认识事物,自主识字,相机发展语言。

(3)谜语识字。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把识字寓于谜语之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如一册49页(一棵树上五个杈,不长叶来不开花。大人小孩全都有,吃饭劳动全靠它一谜底手)。

(4)韵文识字。一册10页,三册21页,四册36页,都是我们自编独创韵文。如一册10页我们所编写的韵文,“青山绿水 红花/小路 石桥 人家/沃土 良田 骏马/风景如画/看天边如火晚霞”,在韵味风格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似,词语相对独立,却又联系密切,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全文语言极为凝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恬静古朴的田园风光。韵文为学生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背景,依据韵文描绘景物的词语,认识事物、认读词语、识记生字。以短小精悍的韵文为载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识字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给学生自主识字搭建平台。

(1)本套教材一二册全文注音,从三册开始为既不是要求会认的字也不是要求会写的字注音。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条件。

(2)从二册开始陆续安排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教学生使用工具书,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3)一册50页安排认字交流,四册5页安排识字交流,为学生交流识字经验搭建平台,进而扩大学生的识字渠道,增加识字量。

(4)建立错别字纠察小队,进行错别字会诊,把课内识字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由于我们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学习汉字的规律,采取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措施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从而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写字

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写字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而是进一步感悟汉字文化的过程,是学生感悟汉字之美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的过程。写字的设计把写字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写字成为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1 大字呈现的方式。整套教材要求会写的字全部用大字呈现。以大字呈现有利于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同时便于教师指导。

2 独创虚宫归形格,简称“虚宫格”,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它集“田字格”“米字格”“四宫格”“金字格”“九宫格”“三宫米字格”等的优势于一身,用黄色衬底规定字在格中的位置,重视汉字结构,明确笔画的走向,确定笔画间的距离,确定独体字和合体字的比例与分界线,确定字的大小,确定“写字满格”的标准。这样的设计对儿童学习心理有积极影响,对儿童写好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虚宫归形格规定三大类九种几何形体。三角,包括正三角、倒三角,方形,包括正方形、竖方形、横方形,梯形,包括上梯形、下梯形、左梯形、右梯形。学生掌握了这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写字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3 以“小松鼠”形象点拨写字规律,以“典型字”呈现笔顺规则,以贯彻“三个一”的办法(三册9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如一册7页,提示“横平竖直”,一册45页,提示“上字上移,下字下移,横不压线”。

4 四年级下册19页练写行楷字。在前三年硬楷的基础上,四年级练写规范行楷字,解决了楷书练起来难,写起来慢的难题,提高书写速度,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与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练习规范的行楷字,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二、汉语家园

汉字家园从九册开始发展为汉语家园,虽然一字之差,实际上是反映了汉语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语言形式,从这里看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增强民族自豪感。

九册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语言的丰富性。如:九册12页“神奇的‘打’字”,从字义人手,通过阅读《神奇的“打”字》,使学生理解“打”的不同含义,感悟汉语的丰富多彩。通过阅读《体育用语趣谈》引导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十册通过阅读文章,学习待殊的语言材料,接触特殊的语言形式,阅读2页《第一场雪》认识谚语,阅读5页《橡树》进一步认识成语,阅读8页《虎猫对饮》认识歇后语。

十一册,阅读11页《贴春联》认识对联,阅读14页《对子歌二首》了解属对。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这些语言形式的结构,理解其意义,感悟其作用,最后达到搜集、积累并运用。

十二册,阅读15页《词语的变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词语家庭中的“新生儿”,看到时展的步伐。

第9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范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与测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班上优生率比一年级下期提高很多,但小部分学生还有待于提高和引导。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为巩固优生的阅读与写话能力;加强后进生字词与句子的进步与巩固;培养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材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强识字量。与此同时,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教学安排

1、第一单元15~17课时第五单元15~18课时。

2、第二单元13~15课时第六单元14~16课时。

3、第三单元15~18课时第七单元15~18课时。

4、第四单元15~18课时第八单元15~18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寒假过后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散漫,他们依旧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仍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学习仍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还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还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材而努力。

2、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大胆实践,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8个教学单元、33篇课文、3次识字课、8个“语文百花园”。每一个单元均以导语、情境图开头;接着是4至5篇课文,这些课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第二、四、六单元在语文百花园前插入1次识字课。生字表按课文附在书后,表(一)为会认字,计420个,每课后附有本课的会认字;表(二)为会写字,计262个,每课后在习题中要求学生练写本课的会写字。

(一)阅读教学

二年级下期的阅读教学,仍要坚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再指导读出语气,读出适当的停顿,读出对句子的初步理解;最后才要求读出感情。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进入中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要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感悟,从中受到人文熏陶,丰富精神世界。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广泛阅读,学习查找、收集资料。

(二)关于识字写字

本册识字写字的编排仍贯彻识写分步,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会认的字420个,要求会写的字262个。生字的教学有的结合阅读进行,有的在专设的识字课教学。识字教学要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大量阅读是学生增识汉字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感知特点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课外接触到的具体的汉字不同,识字的效果是有区别的。所以,只要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会认哪些字,允许有个性差异。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汉字的自主性、积极性,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

(三)关于语文百花园

本册“语文百花园”安排了字词句练习、读读背背、能说会道(口语交际)、写话、我的采集本和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等栏目。

1、字词句方面。安排了查字典、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偏旁组字等。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进行整理复习,掌握识字方法,鼓励学生拓展识字;安排读一读、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填一填等词语和句子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展词汇,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2、读读背背。安排了读背浅近的古诗、儿童诗、谚语、寓言、小故事、短文等,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增加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教学中对不同的内容,要区别对待,诗歌、谚语重在朗读,熟读成诵;有的短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思考。

3、写话。为了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本册在语文百花园安排了4次“说话写话”练习,从说到写,说写结合。从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入手,激发写话兴趣,鼓励自由表达。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了小练笔(1次),结合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安排了写话练习5次。

为了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教材特安排了一次应用文写话练习――学写留言条。写话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因势利导。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写话的兴趣,并乐于运用自己学到的词语。不刻意追求篇幅和形式。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安排的写话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不写。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20个,会写262个。至本册累计认识汉字1603个,会写868个。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课外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学段的要求。

5、热心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观察周围事物,能就感兴趣内容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和同学讨论,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见闻和想法。

五、教学措施

1、以组为单位,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或阶段素质教育能力测试,针对问题调整教学。

2、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一帮一活动,利用早读、午写、课间时间,对他们进行逐一辅导,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课堂上,遇到简单的问题多提多抽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经常与学科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从而起到共同教育、共同帮助的作用。

3、对优等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其他同学听,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4、检查生字和认读生字,坚持学生自己组织,自我监督的办法,每天由学习委员组织大家听写,一般生字16个,词语10个。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5、朗读和背诵,采取组长负责,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不定期进行字词的听写考察和抽查背诵的情况。

6、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

7、认真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和同步练习题,并要求和坚持及时改错。

8、注重知识的落实,对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强化,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要求。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工作目标

本学期,本班学生x人,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1个生字。并掌握课本安排的26个常用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2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语句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5、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