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支持内蒙古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金融支持内蒙古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经逐步成为内蒙古农区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农民增收最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为准确把握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效果给出好的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金融;发展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户种植科学化程度显著提升,近期对内蒙古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巴彦淖尔市等四盟市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设施农业金融支持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加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效果给出意见建议。

一、金融支持设施农业取得较好效果

1.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得到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在不断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壮大、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自身业务经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经营指标均有了跨越性的突破。设施农业的全速发展促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11月末,仅内蒙古赤峰市地区地方法人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经达到511.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10.7亿元。在县域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存贷款总量占县域比仍维持在30%以上。2.富民产业拉近鱼水关系,实现了政、农、银三赢。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农民与地方政府、农民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拉近了农民与农村金融机构间的距离,充分认识到农村金融机构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纷纷向农村金融金融机构靠拢,有效巩固了顾客群体。与此同时,设施农业的强劲发展也带动了地方其他产业,农用机械、农机具、化肥、种子、农药、育苗工厂、商贸流通、运输等多种配套服务产业链迅速崛起,各设施农业产地均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3.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设施农业改变一定空间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反季节生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防治土壤退化和潜在土地沙漠化;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有效性,一定程度缓解了内蒙古地区干旱缺水的矛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1.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造成资金筹集难。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与其他农牧业产业比较,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后与设施农业对金融支持需求的不断扩大形成矛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设施农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贷款额度小、贷款手续繁琐,难以满足设施农业对资金的日益需求。同时,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交通、水利、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加之建设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需要尤其是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支持。2.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工作总体规划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欠缺,棚室建设过于零散,组织化程度低,管理粗放,运输、水电成本相对提高,同时不便于技术指导和管理,很难形成规模效应。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尤其缺少保鲜、包装和营销类企业。市场建设滞后,销售渠道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总体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农户在产业经营中得利微弱。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销售价格低廉。技术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整体生产能力不高。3.设施农业种植户把握市场规律能力相对较弱,抵御产品价格风险能力不足。设施农业从棚体基建到作物产出一个闭合链需要大量投资,所以后期农产品价格与产值是设施农业种植户根本利益所在。但是,受农户传统种养意识、农业科技知识欠缺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年年种植年年亏损的恶性循环怪圈和获益呈现年好年坏,逐年更替的变化特点。鉴于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尽管承担较大种植风险和价格风险,种植户仍坚持以期实现成本回收。4.农户农业科技知识欠缺。设施农业是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集资金、技术、劳动力于一体的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已经不适合这个产业的需要,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习惯于粗放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等客上门、地头销售的经营方式。虽然几经培训,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户没有熟练掌握温室栽培的基本技术规程,不具备实用技术的操作能力,病虫害防治水平低,遇到恶劣气候,管理经验欠缺,导致受灾严重。管理粗放,制约了棚室效益的提高,对设施农业规模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支持的力度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更好服务于设施农业发展。拓宽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银行在每年的信贷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各商业银行要积极投入设施农业,特别是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为设施农业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农信社在发挥支农“主力”的同时,积极创新产品,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建立吸存资金回流机制,全力支持“三农”和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加大农村信贷供给,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为设施农业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2.成立农业贷款专业担保机构。要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组建农村担保组织,向入股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公开贷款担保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行,同时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涉足农业信贷领域,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抵押、承包权抵押的贷款担保方式,拓展农户贷款担保渠道。采用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逐步建立适合休闲观光农业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方式。规范担保机构管理,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担保机构,进一步增强担保能力。3.建立贷款保障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议政府牵头,由政府专项、贴息资金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农民资金等组成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对因受到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造成的贷款损失提供风险补偿,切实提高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承担和分散部分设施农业发展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保证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的安全,形成金融支持设施农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积极探索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开展设施农业保险试点,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的灾害损失和市场风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4.借助“互联网+”,依靠农村点上平台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对农业的重构就是通过信息流,将各个环节连通透明化,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将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极度开放和对称。农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产业链的核心,融通了整个产业链的物质、资金和信息,使得整个产业链共生共赢。“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5.激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要通过一手抓规模、一手抓效益,保证所建棚室都能够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让建棚户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调动更多农民靠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报道、技术讲座、各类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的再认识,鼓舞他们的干劲.

作者:刘晓丽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