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声乐教学思路(4篇)

高校声乐教学思路(4篇)

第一篇: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一、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使得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也愈来愈多,音乐教育专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声乐教学作为音乐学院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当前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当下声乐专业教学不仅存在着教学模式呆板、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授课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存在着声乐教学目标不清晰,师资综合能力不足等缺陷,导致很多学生专业素质较差,有的连基础的声乐教学能力都不具备,对当今社会音乐发展趋势的把握更无从谈起。尽管高校音乐教育消耗了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来培养声乐人才,最终却出现学生难以成才的尴尬现象。不少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自身音乐素质的不足,在教授学生时便会时常出现自己会唱却不会教,或者仅仅只是照本宣科的读教案。因此也导致很多中小学生在声乐学习的入门时期便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段,即使具备较高的声乐天分也很难发挥出来。照此下去,又使得一大批音乐潜力股被埋没,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这也与“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的,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核心相违背。另外,当前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声乐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在登台表演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这也是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学生参加的表演活动极为有限,自然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表演能力,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知识更多的也只是应用于自己玩乐。因此,作为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必须认真总结当前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制度,为学生成功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两种。其中,专业声乐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较多侧重于学生的演唱技能与表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普通高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据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声乐学习情况不容易被及时了解反馈,从而使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声乐知识。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普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能力,使得声乐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声乐的本质与灵魂,严重影响了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当前,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声乐教学的表演价值,片面的追求“贪多贪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声乐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内容便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向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偏差,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严重不足。另外,传统的内容设置模式使得声乐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声乐实践中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

(三)声乐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仍较多的沿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教学过程不能够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唱歌模仿上,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主动和创新意识。高校在课程模式设置上对学科间关联性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由于高校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声乐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制定声乐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就应坚持专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声乐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声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使声乐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符合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二)制定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可以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选择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声乐教学内容,并提高相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演唱与表演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到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与环境,全方位的把握作品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声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一些较为难懂的声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改革声乐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也是有效声乐教学的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地知识传授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就需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声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现代较为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相关教学资源传递到学生面前,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声乐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集体教学模式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四)重视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多唱多练”才能够较好的掌握声乐教学中的演唱与表演技能,因此,高校在设置声乐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表演感觉。另外,高校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对经典歌曲进行创新与改编,激发其创作意识与创作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声乐教师的综合音乐素养上去了,学生才有可能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声乐学习的真谛。另外,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虽然这样有利于快速的发掘学生音乐潜能,主动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但长此以往,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便被不知不觉的消磨殆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但有助于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对学生以后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对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不但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实现高校教学目标,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满足当代社会对声乐人才的真正需求。

作者:张莉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声乐教学法对技巧练习或者教材做出了严格规定,确定了培训高校学生在唱能力方面的所需原理以及方法。根据声乐教学的相关目标,需要学生运用嗓音来抒发本身感情、思想的强烈艺术表现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以及培育他们的歌唱能力以及水平等诸多心理模式,确保发声器官能够达到歌唱过程中亟需的协调性以及耐力,逐渐地提升自身嗓音,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表演知识。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运用各项教学方式,通常会在声乐教学中利用以下教学方式。

一、比喻教学法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部分比喻来启迪学生。比如意大利的声乐教师常常会说,“把嗓音吸进去”或者“把声音喝下去”等这类比喻,将其当成了启发广大学生打开喉咙的具体方法。雷曼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声乐教育家之一,其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借助“梨形母音”的表述,让广大学生得到明亮、圆润的母音,这种比喻用语非常典型。其常常会讲“声音就像是江河中的流水一样,它不存在任何急跳”,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声音所具备的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像忍住打哈欠那样”以及“吸住唱”等比喻句,要求学生体会打开身体里的嘴;“用小腹呼吸”,要求学生可以呼吸时吸得深一点,在此过程中还要解放学生的上胸,“把声音伫立于自己胸前钮扣的面上。”如此以来,学生能够体验到喉头本身的较低位置,“使气息跟着脚后跟走”,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朝着深处表达叹气的形态;“声音非常像珠子,呼吸就像是用线穿起来的珠子一样”,这样能够使得他们体验到带着呼吸的连贯性等,教师会经常通过手势,提醒学生的歌唱状态。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非常大,它的最大优势是优点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声乐知识,培养熟练的声乐技能,从自身感受中积极地思索以及消化声乐教师的指导,理解以及掌握学习训练的具体过程,具体的技术手段。研究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同步骤的具体意图和可能会形成的结果,善于灵活运用以及触类旁通。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以及习得相关的声乐技能时,不但要能学会演,而且还要学会把握好教唱高师音乐系以及专业音乐学院所存在的具体差别。这也是声乐教学论的具体目标,不但要很好地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方法,而且还要充分地研究以及广泛了解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所有问题,找到针对性强的具体解决方式。假如学生可以从导师那里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获得很大进步,然而这个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在学习声乐的全部学生,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具体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这也是广大音乐学科的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迫切需要。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训练时,仔细地思考、观察以及研究,总结出具有较强适用性的声乐教学方法,培养广大学生认真研究、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借助形象、生动的场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声乐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声乐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其与人们的形象思维以及情感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声乐教学领域,声乐教师训练不同学生的声乐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比例非常大,它能够培育以及发展学生的声乐技能,提高他们的声乐创造水平,增强艺术表现力。可以将声乐教学中分为下列两种情境教学“场景”:

(一)模拟场景

它重点是在训练学生的声乐技能以及引导他们演唱时,通过形容相应的声乐技巧,描绘歌唱内容,表达相应的音乐要素,触发学生产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体验。比如,在引导学生演唱《黄河怨》时,学生不可能经历过那种非常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生存环境,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广大学生的想象力,烘托歌曲中的情绪气象,从而引发他们的联想能力,使得他们通过形象思维间接地得到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现实场景它侧重于指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以具体的歌唱活动,得到了事实上的现场效果,形成了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声乐属于操作性学科,它的实践性超过了它的理论性。因此,舞台艺术实践变成了声乐教学方面的重中之重。熟练地运用课堂情景教学活动,开展独特的声乐艺术实践,客观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也能够培育和训练学生的表达意识,提高表演效果。

四、结语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很好地表现在多个领域,通过声乐教学,将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融合起来。一般而言,技能性源自于知识性,所以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具体问题,预设破解声乐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路,要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中楠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声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不仅与学生个人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培养策略有一定关联。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好的歌唱能力培养策略,有助于改善学生在声乐歌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方面的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歌唱潜能。对于声乐歌唱能力的培养,可以因材施教,全面、个性化培养学生歌唱能力,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声乐歌唱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

声乐歌唱能力培养教学工作中,应该依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高校声乐学科的逻辑结构,可以避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帮助高校学生系统地掌握更加系统、全面的声乐歌唱知识,提升其歌曲能力。提升学生歌唱能力,有助于扩展声乐歌曲的美。循序渐进培养歌唱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懂得去慢慢的积累歌唱知识,可以戒骄戒躁,提升歌唱能力。

(二)发挥引导作用

在声乐歌唱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从最基本声乐知识学起。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去充分的挖掘声乐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水平。声乐歌唱中,可以彰显学生对于声乐表演的独创性,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声乐水平,提升歌唱能力。教师在声乐歌唱教学过程之中,还需要去充分地开发声乐学生在歌唱中的创造力,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唱出更好的声乐歌曲。

二、培养声乐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声乐歌唱能力培养方法

以声乐教学作为载体,创新声乐教学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大学声乐学生歌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声乐教学,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更好的提高声乐“因材施教”教学水平,让社会可以会培养出更多的声乐方面的音乐人才。同时,创新歌唱能力培养技能,培养歌唱中学生对声乐气息的控制,使学生可以自如地去控制声乐歌曲演唱中的气息,以便可以正确的表现音乐歌唱的内涵。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歌唱水平,可以培养学生根据音的高低去有效的控制气息,当唱高音时,气息控制得要深且稳,使高音区可以形成高声低唱,提升学生声乐歌唱能力。

(二)提升学生声乐歌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地提升学习声乐歌唱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声乐演唱,提升学生对于声乐歌唱的认知能力。声乐歌唱能力培养教学中,要让声乐学生接触多种不同类型的声乐歌曲,使其可以多多演唱不同类型的优秀声乐作品。在声乐歌唱能力培养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声乐歌唱内容,让高校声乐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歌唱类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声乐中享受到歌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声乐、演唱歌曲的热情。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接触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对各类声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并且还应该教会学生去辨别美好的声音,以便学生可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好的歌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协同教学,使学生可以认知声乐知识,提高学生对声乐歌唱的兴趣,提升其声乐演唱水平。

(三)提高教师水平

提高声乐师资力量,提升教师声乐水平,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创新声乐教师典范,重视声乐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因材施教”实施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与教师交流沟通,对学生目标有全新的认识,调整学生学习态度与状态,防止学生“欲速不达”。并且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做老师,模拟一下声乐教学过程,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定位目标。声乐课堂上,教师的水平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歌唱的理论知识、歌曲的演唱方法以及歌曲的思想内容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声乐理论,这样才有助于让学生在理解声乐概念的基础上去掌握处理声乐的方法,形成学生自身的声乐技能。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视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对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以及加入外部的引导,发展学生的音乐个性,了解、辨析学生声音条件,如有的学生中声区厚实,有的学生低声区丰满,有的学生擅长花腔,故此,声乐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应对学生声部进行鉴定分类,使学生嗓音得到正确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嗓音性质,分析学生歌唱中的声音特点,对其实施有效的声乐歌唱训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引发发声器官疾病,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教师在声乐歌唱能力培养中,可以根据高校声乐学生自身条件因素,从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音高、节奏感以及音乐敏锐度等因素,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声乐水平。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知识经验上,丰富声乐教学,辅助声乐教学实践,如在高音方面的声乐教学中,针对唱高音上不去的学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用“真假混合”方法唱,掌握正确的声乐呼吸“腹式呼吸”,把气息沉到腹部,然后用“脑门”发声。如果学生的低音、中音用真声唱很容易,那么首先练习高音的假声,刚开始声音会很虚,慢慢练习多了,学生可以领悟到“真假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唱歌方法,这样出来的声音不会感觉虚,而且唱上去很容易,激发学生声乐歌唱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积极创新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路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对各类声乐作品的审美,教会学生去辨别美好的声音,以便学生可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好的歌唱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作者:邓江 张晋伟 姚玉石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心理研究

一、高校声乐教学概述

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1年开始就有音乐课出现,特别是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成立了“北大音乐团”,声乐教学才真正走入了大学课堂。解放后声乐教学作为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中美学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一些音乐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以音乐为载体,拓宽知识面,注重音乐对创造性思维与智力的开发,以此塑造高尚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人文修养,并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声乐艺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大好局面,美声、民族、通俗等三种唱法的同时出现,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形成了百花齐放、同步发展、争奇竞艳的声乐新局面,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走出了不少歌唱家、作曲家和音乐人才等等,可见高校声乐教学对培养和造就艺术人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通过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培养,在欣赏音乐,尽情歌唱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心理活动随着歌唱实践而更加活跃,从而产生对事物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歌唱引起各种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如:学生在合唱《长江之歌》时,便会随着高亢嘹亮的歌声,体会澎湃的长江水滚滚东流的磅礴起势,从而引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培养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学科体系的建立较晚,在学科教学实践过程出现多方面的不足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主要以乐理知识、演唱技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主,没有注重大学生在声乐课上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素质培养,因而也就无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认识问题

由于受传统声乐教学影响,在不少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简单的“教”,学生机械的“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不能感知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所获得的美感和心理享受,在高校声乐课教学目标中就有“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力与修养”。可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有效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对提高审美能力与修养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声乐教师只注重了声乐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心理指导。

(二)方法问题

声乐是以人声为手段来呈现音乐,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呈现艺术,人天生下来就会歌唱,就会用歌唱表达情感,抒发内心感受,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感知为主,教师作还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惜的是在一些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简单,只是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是否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往往是无从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单一问题。

(三)持久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对声乐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付出时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在声乐学习中获得提高,从而使自身心理素质也得到完善,但高校声乐教学不可能是终身教学,如何使学生在懂得声乐知识和理论,培养爱好歌唱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歌唱,即:声乐的持久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但是当大学生离开高校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声乐的兴趣和追求就会减弱,如何将高校声乐教学延伸,使学生心理始终得到美的感知和滋润,这将是一个长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素养培养策略

(一)提高高校师生对声乐教学的重视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视听练耳、钢琴欣赏与演奏等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品主题所在,听音乐的感觉过程就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心理养成的过程,例如:《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钢琴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辨节拍、音准、曲调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其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联想到骑在牛背上的两个牧童悠闲自在地晃动着双腿,娴熟的吹着竹笛,随着老牛慢慢的行走在田野之上,通过这一钢琴曲使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在大学生面前得到完美体现,勾勒出一副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的画面。这无疑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急迫心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高校学生已经比较独立的认知能力,教师不应该束缚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探究和追求,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主导地位转变到起辅导的次要地位上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好境界之中,给大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大学生认同艺术,享受艺术,从艺术作品中放松身心。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但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又要求学生们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或者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比赛、组织合唱团、开展校外音乐实践等方法,积极的创设情景,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心理变化,提升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四、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基本音乐和乐理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终身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武潇 单位:太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