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探讨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项突出问题。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一边是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选,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该校所依托的校园“实体店+网店”的平台探索出一套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系。

关键词:校园“实体店+网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任务和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市场,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要依托企业,以企业项目为任务,企业文化为背景,企业管理制度为考核标准,通过我院校园“实体店+网店”为平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专业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1.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概述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由职业素养的定义分析,职业素养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为显性的或可量化的职业素养,其中包含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另一部分为隐性的或不可量化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依据企业标准,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成八份,其中显性部分只占到了1/8,而隐性部分占到了整个职业素养的7/8,由此可见,大部分职业素养是看不见并不可量化的,也正是这些不可量化的职业素养在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光是显性或可量化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应该重点培养隐性或不可量化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业素养中至少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其中敬业精神是指在工作中将自己融入公司和工作中,将分给自己的事情或任务尽自己的所能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并及时发现一些细小的错误并给与及时的更正,在敬业精神中不仅是能够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对事情要“用心”去找好每一件事情。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态度,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并获得成功,因此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态度主要包含积极的、主动的、负责的、创新的、合作的等。

1.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1.2.1是提高高职院校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需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我国每年高考人数的不断减少,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受到限制,且质量在不断的下降,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何生存,如何获得外界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如何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不断提升。

1.2.2是提高高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高职学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选择学校或选择专业更多会结合各种因素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很多学校报考人数很多,很多学校几乎没有学生报考。出现此种不平等的现象,其原因就是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哪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强,其就能够获得优势。高职校园的核心竞争力包含: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的显性部分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而这些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受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师资力量,实践条件等,因此,高职学院职业素养培养的是围绕所在行业的人才需要,设计出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法,以此来提高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2.3是提高高职学生专业对口率的需要高职学校职业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高职学生的内在品质优化,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和发展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质量、水平和自身的内涵。陕西工院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中,引入企业、行业标准,通过建立各种平台将企业引入学校,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实现了“身在校园,学在企业”,处处感受到企业的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在仿真或模拟的平台中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

信息化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什么?是产品的竞争?是资金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其实都不是,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但人才从哪里来呢?在哪里可以找到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呢?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人才市场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边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市场人头攒动,另一边是企业的管理者却天天为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担忧。那么为何出现此现象呢?主要是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一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不足;二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欠缺;三是自我定位不准确。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真正了解自我,实战经验缺乏,导致在就业中“眼高手低”,不受企业青睐。拿毕业生来说,大学几年没有进行有目标的系统地提升职业技能,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并无所长,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在学科教育的阴影下进行,特别是经、管、文类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依然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实践教学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模拟训练与三维仿真层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仅停留在口头理论层面。由于缺乏真实环境的育人平台,很难使学生得到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养和养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脱节于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2.2缺乏企业环境和相关的制度

原来的实践能力培养多来自老师的引导,没有经过实际的锻炼,在实践中老师无法给予不同指导和相对应的个性化培训。学生进入企业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培训或师傅引导度过漫长融入期和成长期,才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所花成本较高。

2.3缺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实战型人才是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经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就业后见习期短,适应岗位快,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对流通类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如“企业管理模拟沙盘”、“三维仿真软件模拟”、“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等,还有的引入企业项目,但无法让学生参与经营与管理,没有形成校园企业运营机制。所有这些做法经验较零散,不具备移植性和操作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

3、依托校园“实体店+网店”建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系

3.1建立校园“实体店+网店”的真实实践平台

通过对北京京东、宁波顺丰、天津韵达、北京布瑞琳、聚美优品、西域美农等20多家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确立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现代流通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的研究,分析流通类产业链,引入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校企联合共同建立了物流仓储与配送技术训练中心、淘宝创业工作室和项目孵化工作室、连锁运营体验店、建成营销策划工作室、BPO客服中心等实训基地,引进“泾盛裕伏茶”、“京东派”、“小麦公社”等企业项目,搭建真实育人平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仅停留在模拟与仿真层面,真实环境育人平台缺失的问题。如图1所示。

3.2创建校园的企业化环境和氛围

从企业真实岗位出发,按照公司机制设置岗位,把项目任务按岗位进行分解,让学生竞岗入职,工作岗位定期轮换,采用学生运营,教师指导的实训兼经营的模式,实现了仓储和配送、线上和线下、策划与运营的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相互轮换,教学环节与企业岗位相互对接,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零距离上岗,解决了学生入岗周期长,企业人力培训成本较高的问题。

3.3通过真实项目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针对流通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实境育人”培养模式为引领,重新确立人才培养规格,搭建学生入职、转岗、提升岗位能力的平台,构建“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按照流通业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引进真实企业项目,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仓储业务操作》、《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门店开发与设计》、《网络营销》、《网络运营》、《营销与策划》等课程的综合改革;开发“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4、结束语

陕西工院经过一届学生的实践,目前已在我院经、管、文各专业推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企业都乐意将自己的项目放入学校,同时也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而需要将给学生搭建企业环境的平台进行实践,通过再实践中不断的提升,最后达到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8):61-62.

[2]尚士敏,陈忠.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4(5):56-58.

[3]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17):56-58.

[4]好搜百科

作者:王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