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初中孩子教育全文(5篇)

初中孩子教育

第1篇: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育;入学教育;新生;变化;适应

初中新生面对即将到来的三年初中学习和生活,除了学习科目的增加和环境的改变,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很多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三年的初中生活。相对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时期也习惯被称为孩子成长期、烦恼期和叛逆期,也是学生教育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笔者长期从事初中班主任教育和教学工作,感觉初中时期是学生教育的难点期和关键期,通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对新生进行相关的疏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新生入学时的教育谈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初中新生在入学后的有关变化

(一)学习内容的变化

进入初中,孩子学习的科目由过去的两三门增加到七八门,学习的难度不断加大。在小学最基本的语文、数学之外,又增加了外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目,学习由普通性、常识性内容逐步改变为探索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逻辑性内容,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科目和难度的增大对刚刚进中学的学生,在既感到新鲜同时又感到难以适应。原来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对学习手忙脚乱、方法不当,以至信心不足,成绩下降。

(二)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方法和模式都较为单一化和程序化,只要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在考试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加以及知识的深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了,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一时间会感到茫然无助。我们知道在小学时,学习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而到了初中,知识的充分理解变得更为重要,而且要学会用思维去分析学习的知识点,充分了解各种知识的内在关系。进入初中后,如果仍然按小学的方法去学习和思考,往往就会变得很吃力。但是新的学习的方法却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多总结、多思考,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必要和有效的,最终慢慢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道德意识的变化

初中阶段处在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并固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在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上,相对于小学时期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开始逐步意识到每个人对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不同于小学时期的只听老师和家长的思想道德标准,同时开始有意识主动了解自己的思想品质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并自觉地进行评价,开始以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品质,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基于这种变化,所以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就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关键时期。

(四)心理上的变化

对于刚刚成为初中生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心理的变化,例如求知欲、好奇心、偶像崇拜以及对异性的神秘感等等变化,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整个初中阶段是他们“心理上的断奶期”,他们内心更加渴望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认可、关注和关心。进入初中时期的孩子产生了“成人感”,他们不再像以前认为老师和家长说的都是对的,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想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感知去了解和认识社会和周边的世界。

二、初中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注重新学生入学的第一面

七年级的新生从小学步入中学,是怀着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憧憬而来的,家长亦是如此。那么在学生入学第一天,教师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穿着干净整齐大方,这样把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美丽和谐、亲切干练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为了加深和新生心灵沟通,笔者在开学之前给还给未见面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亲爱的孩子们,学校和老师都憧憬着你们的到来,大家将要在一起共度初中三年的时光,希望好好珍惜这份师生之谊,在一起快乐幸福地相处三年。通过一封信,既表达了老师的愿望、想法,也让学生对未来三年的规划有了初步了解,让他们心中有目标,心中有憧憬,心中有计划地去度过这三年的初中生活。

(二)做好新生校规班纪的学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自由是在守规矩的前提下获得的。面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让新生对新学校的各项规范有初步认识,首先就是让学生学习《中小学守则》、《十一中学生十不准》等学校和班级管理的制度规范。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同事注意培养新生的班级纪律性,使新生了解班级的事情要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班级团结努力的方向,也就为正式开学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纪律基础。

(三)关注新生的精神家园

七年级的新生由小学初入中学,孩子在初中三年的时期心理因素将经历很大的变化,也是出现心理问题最为集中的时期。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处在新的转型期,社会环境、家庭期望以及学习升学的压力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也导致这几年初中学生频频出现各种意外,因此做好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适应新学期的能力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就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园,老师就是他们的家人、良师和益友,让孩子们在这里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们由衷地去爱这个家。同时要结合他们学习、生活以及心里面临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怎么去正确的面对和适应今后三年的初中生活和学习,慢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人。

(四)培养新生的班级归属感

新入学的孩子们即将在一个新的班集体学习和生活三年,要将孩子们尽快的融入到新集体中,就是要建立和培养新生的班级归属感,并积极维护这种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联系纽带和和谐关系。关于对新入学的孩子进行班级归属感教育,在实际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带班主任和新生见面的第一堂课。那天笔者请第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家”字,然后让孩子们依次到教室前面去做自我介绍,同时郑重其事地拿起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描下自己的一笔。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注意地看着,当这个“家”由原来的单薄的家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饱满的彩色的“家”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热烈鼓掌,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一定会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

(五)规范新生学习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明礼仪规范》等学习和生活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按要求穿衣,要使用文明用语,自行车要摆放整齐,班级、清洁区要打扫干净,课堂上要高度集中、注意听讲,作业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我们领取的相关打扫卫生物品要按要求规范放置。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们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性格,收获一生的好运。

结语:

第2篇: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二、针对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第3篇: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初中英语重要性

1.父母是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者

学校集中的班级授课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因学生较多,教师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办法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家庭教育却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因父母比较了解孩子的特点,且学生本身就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父母在家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家庭教育是只针对固定数量孩子的教育,且教育环境相较于学校教育比较宽松和自由,如:父母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英语绘画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些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各项学习内容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父母是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者

虽然英语在如今的学生的学习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我国普遍的初中课时安排中,每周平均有5个课时的时间,课时比之小学是增加了,但学习效果很难让人满意,班级集中授课,使得每个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地用所学英语知识去表达,而英语本就是一门语言,要多说、多读方能达到学习效果,因学校英语教育的时间有限,故而家庭成为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最佳场所,而父母也是孩子们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和配合者,比如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孩子今天的在校所学,与孩子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也可根据孩子们所学的单词,结合家庭中的物品,让孩子们大声说出所对应的英语单词等。父母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创设多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以不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3.父母是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赖于一定的民族文化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故而对英语的学习也应该以学习该民族的文化为基础。初中学生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尤其是初一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很有限等,故而对孩子们单纯的灌输文化知识对他们而言,枯燥乏味,很容易让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父母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讲故事、模拟真实的英语文化家庭的交流场景等,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英语文化国家,继而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4.父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共同参与者

在学生整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教育是最重要的,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父母不仅是孩子老师,同样地,孩子身上也有很多值得父母学习的闪光点。在孩子对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也应该对自己做出严格的要求,与孩子共同学习,在参与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很多孩子都将自己的父母视为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英语、共同进步,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这种优质的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地基础不牢、不实,高楼是起不来的。学习英语也一样,一个连单词都没认识几个的学生,怎么可能顺利地阅读,又怎么能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更别说提高英语成绩了。不管是英语阅读,还是提高英语成绩,基础知识是根本。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共同参与者的父母,尤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想方设法,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学生的错误理解,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5.父母是轻松学习环境的缔造者

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大多都是有压力和负担的,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这种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表达、乐于开口。作为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应该采取理解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批评指责,要在孩子犯错了之后,首先肯定孩子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努力付出,继而引导孩子逐步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也不可耻。相反地,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错误是我们进步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犯错之后,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一种开明宽容的环境中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6.父母是英语课外英语读物的筛选者

课堂之外的英语读物、书籍等可以维持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让他们对英语不断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市场上的很多英语读物过分关注经济利益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父母在筛选这些书籍、读物的过程中,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特点的基础上,在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孩子筛选出高质量的英语课外读本。家长一定不能把初中生英语阅读内容仅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任务,丰富学生的思想,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高质量的英语读物,带着任务去读,有的放矢,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呈现优异的学习成绩,父母在家里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要多指导,让孩子进行更加深入的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每个单元的英语学习后,父母就可以让学生去搜集适合的英语故事进行或浅或深的阅读,感受英语故事的情感,语境环境,增强学生的语感,积累一定的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等。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只要我们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一些相应的课外阅读,并设计阅读任务,一定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使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父母是学校实施英语教育的合力者

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英语教育的补充和发展,对孩子实施有针对性的英语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学校英语教育的不足。而脱离了学校英语教育的家庭教育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故而二者相辅相成,父母和教师双方通过了解孩子在校或者在家的英语教育情况,可以对症下药,及时高效地采取教育措施,通过双方对孩子的肯定和激励教育,增强了孩子学习英语的信心,二者合力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合力者的父母在英语学习时的指导、监督与检查不能缺位,而且更多关注初中生学习上的难点。父母要对自己孩子在英语学习情况了然于胸,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自己的孩子英语学的不好,这与七年级没打好朗读、背诵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要侧重这方面的积极的引导。英语朗读,会读是第一关,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解决学习英语的会读、朗读问题,家长要强调学生首先要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如何发音如何朗读。初中低年级时,学会48个国际音标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经老师在学校的指点和父母在家里的督促检查,学生自己学会用音标拼读单词,当然音标学习与音标拼读单词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在老师和父母反反复复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之后短语、句子问题会迎刃而解。总之,家庭教育作为初中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更加重视这些作用,更应该努力将这些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之中去,以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

[2]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第4篇: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一、孝顺是教育艺术的根基

每年“三八”节和母亲节时,我都安排孩子们为妈妈朗诵诗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晚上都要为妈妈洗脚。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当我端着洗脚水放在妈妈面前时,妈妈绽开笑容的脸上却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妈妈我爱你。妈妈的脚像两条小白船漂在温暖的水中,我要用我的双手为妈妈拂去伤痛与劳累,为妈妈消除一天的疲劳,让妈妈快乐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百事孝当先,我相信,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将来最有前途的孩子。

二、师生关系是教育艺术的纽带

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就容易接受教育,他们会敞开心扉,让教师了解到其心灵的深处。一次体活课上,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打口袋,几个先回班的孩子不小心把我的手机碰到了水里。这几个孩子都吓坏了,急的在班里团团转。有几个同学一看惹事了急忙跑到外面叫我。我刚一听到这个消息也很生气,可我一边往班走一边安慰自己:千万别生气,事情已经发生了,发再大的火也于事无补,只要达到教育目的就可以了。我边走就边放慢了脚步。当我进入教室时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胆战心惊地看着我。我板着脸气势汹汹地走向闯祸的学生,严肃地对他说:“你是看老师的手机太脏了,放进水里洗一洗对么?”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都笑了起来,闯祸的孩子也十分懊悔,承认了错误。在那天的日记中,一个学生写道:“我们的郭老师像白雪公主一样美丽、善良。她不但没批评我们还把我们逗笑了,我们知道错了,我们爱您。”每次孩子犯错误时,我都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宽容让我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作者:郭春玲单位:吉林油田松江小学

第二篇

一、初中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一些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已经和时代脱节,逐渐为时代所抛弃,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初中教育的发展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班主任素质的核心所在,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利于班主任定好育人标准和方向。例如,一些班主任面对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积极性、创造力的培养,没有满足新时代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而言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在该人生阶段的领路人和指导者。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成长,以教师的姿态传授知识,以朋友的身份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第5篇:初中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写作;策略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学生从方方面面感受到压力。再加上有部分孩子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撑,又正值青春期,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负性情绪会导致突发的心理问题。可是一个学校学生多心理老师少,如何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疏导负性情绪呢?这就要求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担任起心理疏导的重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注、在“棒棒棒”的教育中成长,刚进学校的时候自信满满。小学几乎没有全区统一考试,在一片“和谐”声中度过童年,然后就近入学。还有的孩子从小就在各种辅导班中度过,承载着家长无限的期望,进入了初中强手如林的强化班。这样的一些孩子来到初中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和学生都会发生感慨,“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什么都好,怎么到初中就成了这样呢?”就近升学的平行班的孩子越学越吃力,到了初三就会倦怠和放弃,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强化班的孩子压力更大,常常就处在崩溃边缘,一旦有新的变化和压力立即产生激烈的情绪,让家长和老师深感不安和震惊。家长对待这样的孩子有时甚至束手无策,求助于老师。为了切合新阶段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语文写作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初中语文写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样,主要有心理素质专题训练、心理咨询辅导和学科教学渗透等三种,前两者在学校运用较多。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科渗透方面的探索仍然很有限,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颇为密切,语文课程在担负语言文字、思想熏陶等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二)写作可以疏导负性情绪

初中生的一般心理问题表现为离巢心理、逆反心理、孤僻等,而考试和升学使得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当内心有巨大起伏和意难平的时候,纸和笔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把坏的事情记录下来抒发下自己不好的感受,写出来一些就放下一些,让坏情绪得以发泄。

(三)写作可以激发积极情绪

记录下坏事可以让我们的负性情绪有个出口,记录下好事可以让人生更美好。有心理学家建议让情绪抑郁的人坚持做“三件好事练习”,每天晚上,在睡前花十分钟写下今天的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这几件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要是小确幸就可以。

三、写作活动中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多种写作形式交替使用

前文所说到的“情绪ABC法则”和“三件好事练习”,可以当作调节孩子情绪起伏的手段使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常规的写作方式也可以与之交替使用。“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笔写下客观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用这种写随笔的方法疏导学生的负性情绪。还可以写命题作文、写日记,通过这些文字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二)老师的恰当点评

写的目的除了诉说还在于让人了解和疏导。当孩子用笔写下一篇文章,语文老师的点评就至关重要。除了写作方面的指导以外也可以与孩子们进行纸上的简短交流。“没有关系,下次再努力,老师相信你是个有实力的孩子!”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暂时失败的孩子心生温暖和力量。“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点评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分享他的喜悦,让他更加自信。

(三)父母的适当参与

到了初中因为学习的压力和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与父母至亲往往对立起来,互相伤害,彼此觉得对方格格不入。语文老师可不可以通过写作这一手段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呢?可以创造一些契机,请父母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维纳说:“一个天才的儿童,如果不能在精神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他就可以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事实上他就是个失败者。”所以,关于人的教育,给予其知识、培养其技能是最基本的,更需要培养他优秀的心理素质,促进他身与心全方位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更了解自己、能疏导情绪并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这既实现了平等交流的目的也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