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建筑施工工法全文(5篇)

建筑施工工法

第1篇: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层临边防护;快速连接

1引言

通过对以往楼层临边防护经验的总结,本着简捷、稳固、节约的原则,对剪力墙结构楼层临边防护体系进行了改进。

2施工方法简述

将穿墙螺杆与固定在穿墙螺杆首部的限位套管定型化制作,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将连接有水平横杆的限位套管固定在剪力墙对拉螺孔内,达到简化楼层临边防护施工程序,缩减施工工期,提高了防护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3方法施工特点和优势

①采用限位套管固定横杆、穿墙螺杆固定墙体的组合连接件具有重量轻、刚度好、尺寸标准等优势,并且在安装、拆卸方面更加方便、灵活。②该连接件直接固定在剪力墙对拉螺栓孔内,无需重新开孔,缩短安装时间,且安全、简捷、美观、稳固,增加了楼层临边防护的可靠性。③充分利用钢结构不易变形、重复周转次数多等特性,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④不需要在楼层临边内搭设斜杆支撑钢管防护,减少了因斜杆拆走移作它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解决高层临边安全防护问题。

4施工工艺原理

在连接件的限位套管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的螺母,限位套管侧壁对应限位螺母位置开有限位孔,限位螺母与限位螺栓配合,并且限位螺栓通过限位孔伸入限位套管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临边防护的横杆套装在限位套管内,限位螺栓与限位螺母配合并深入限位套管内,直至抵靠在横杆外壁,防止横杆在限位套管内晃动,达到固定横杆的目的。楼层临边防护钢管快速连接系统如下图1所示。

4实施过程和操作要点

4.1施工准备

4.1.1施工下料①根据施工图纸剪力墙厚度,确定穿墙螺杆长度,应大于墙厚和螺帽厚度之和,以保证螺帽和螺杆的有效连接。②限位套管下料长度确认,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标准,采用6cm~10cm为宜,做好记录。

4.1.2连接件制作穿墙螺杆采用与模板对拉螺杆相同Φ12圆钢,限位套管应大于横杆直径,采用Φ58镀锌钢管。限位套管焊接在穿墙螺杆的首部,限位套管侧壁上焊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与限位螺栓配合,限位套管侧壁对应限位螺母位置开有限位孔,限位螺栓通过限位孔伸入限位套管内。

4.2清理对拉螺栓孔

将剪力墙体上使用的对拉螺栓孔内的杂物清除,墙体两侧的穿墙套管切除与墙体齐平,以备螺杆能顺利插入墙体。

4.3穿墙螺杆与墙体连接

穿墙螺杆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孔,并使限位套管水平。

4.4固定穿墙螺杆

用扳手将穿墙螺杆固定在墙体上,固定穿墙螺杆。

4.5横杆与限位套管连接

横杆与限位套管的连接采用套入式连接,使用时,临边防护的横杆套装在限位套管内,横杆与限位套管连接示意如图2所示。

4.6安装限位螺栓

限位套管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母,限位套管侧壁对应限位螺母位置开有限位孔,限位螺母与限位螺栓配合,并且限位螺栓通过限位孔伸入限位套管内。

4.7固定横杆

临边防护的横杆套装在限位套管内,限位螺栓与限位螺母配合并深入限位套管内,直至抵靠在横杆外壁,防止横杆在限位套管内晃动。

4.8检查验收

主要检查各部件连接的可靠程度,防止其松动脱落。成型后的示意图3所示。

5材料与设备

5.1材料

本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有:镀锌钢管、穿墙螺杆、垫片、螺母、螺栓、钢管等。其规格型号见表1。

5.2机具设备见表2。

6质量控制

①临边防护钢管横杆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以连接件固定。②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m~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m~0.6m。③穿墙螺杆与限位套管、限位螺母与限位套管应焊接牢固,避免使用过程中脱落。④限位套管上开限位孔,应居中设置,尺寸允许偏差为+5mm~-5mm。⑤所有螺帽应拧紧,防止长时间使用出现松动现象。⑥所有防护设施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施工。防护设施搭设完毕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或在工作面内施工。⑦所有防护设施必须每隔两星期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有松动、因施工破坏、天气破坏、破损等必须立即停止相关施工,马上修整完毕后才能正常施工。⑧防护栏杆的搭设尺寸、垂直度、外观等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⑨防护用材料材质、承载能力必须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7安全措施

①遵照国家,地方和公司有关安全条例及要求,进行安全文明施工。②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在实施前对班组进行安全操作技术交底。③使用材料严格检查,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④高处作业不得往下投掷物品及建筑垃圾。⑤禁止在防护栏杆和垂直升降机等平台、孔洞边缘坐、靠,不得躺在脚手架、屋面上休息。⑥高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梯道上下,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严禁乘从非乘人的垂直升降设备上下,严禁酒后登高作业。⑦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及标明指向安全通道,上岗必须佩戴好安全帽,高空临边作业须系好安全带。⑧施工现场的安全员、群众监督安全员及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必须到位,做到工作面有人就有安全员、群众监督安全员、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⑨整个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明火、严禁抽烟。如必须使用明火时,必须向项目部及有关部门申请,申请批准后并持有用火证方能使用明火。⑩定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考试,考试合格的才能继续施工,不合格的根据情况进行再次教育或禁止进场施工。每年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特别是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

8环保措施

①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弃物不得乱丢乱扔,分类集中堆放,或按规定分批分期运出,堆放到指定地点。②优先选用先进工具、工艺,防止或降低施工噪音。③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应分类堆放整齐,并有防雨防潮措施,且不得妨碍交通。④砂轮切割机产生的铁屑污染的应及时清理干净。

9结语

同传统的临边防护在内侧设斜杆支撑或者沿边柱加设钢管柱箍筋的做法相比较,本方法在施工效果上充分发挥标准化、工具化施工的优势,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和提升了临边防护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该连接件还可周转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威,冯书俊,李晶晶.工具式临边防护体系应用施工工艺的选择[J].智能城市,2018,4(20):98-99.

[2]韩虎全.楼层临边防护工具式夹具的创新应用[J].建筑工人,2016,37(08):26-27.

[3]江平.安装工程施工现场临边防护工艺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2016,07:133-133.

第2篇: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控制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只有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工作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建设成本,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才能为工程造价单位今后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提高工程建筑的知名度与信誉度,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又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作为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中的重点。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工程,一旦工程造价出现纰漏与偏差,轻则会增加企业不必要的建设投资,重则会触及法律底线,被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工程造价时,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质量控制工作,对容易造成质量威胁的各种因素做到事先的预知与防范,并对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进行严格的抽查与监督,即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建设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1.工程量审核。

建筑工程工作量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项工作,常常会产生计算误差,而工程量的误差主要分为正误差以及负误差两种。正误差常常表现为设计室外高度高于土方实际开挖的高度,但是在进行造价时仍然按照图上的数据计算;对钢筋的计算没有把保护层扣除;对楼地面孔洞、墙体中的过梁所占的面积没有进行扣留等等。负误差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时完全按照理论尺寸进行工作量的计算造成项目的遗漏。工程量的误差严重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在对工程量进行审核时,必须要严格依照建筑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以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实际现场情况为依据,减少误差的发生,保障工程量的合理有效性。具体应该做到:第一,划分计算范围,例如对混凝土柱高的划分、墙体的划分以及梁与柱之间的区分等等。第二,划分限制范围,例如在建筑规范中注明只有在建筑层高高于3.6米,棚顶有装饰的时候才能将满堂的脚手架费用都计算进去。第三,检查图示尺寸与计算尺寸是不是相同,当设计方案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现场核对,以确保计算的准确合理。第四,计算规则套用:依据工程所在地的清单及定额规则进行构件计量,并按定额子目划分规则进行工程量审核。

2.单价套用审核。

单价套用审核主要包括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换算定额单价的审核以及补充定额的审核三大部分,在进行审核时一方面要注意核对项目名称和项目内容是否和设计图纸上的标准相同,比如对断面形式、构件名称、尺寸、水泥砂浆的比例进行比对。另一方面还要审核工程项目有没有被重复套用,它的定额主材、地材的价格套用是不是合理,对最高限价的材料进行明确的定额套价规定。在对换算定额单价进行审核时,要注意弄清允许换算的到底是定额中的那一部分内容,它们进行换算的方法以及换算系数的选取是否合理,而对于补充定额的审核,主要是审核编制方法和依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到预算价格的合理性。对于一些新施工工艺或工法,当工程所在地造价主管部门没有可执行定额时,首先考虑套用或移植社会施工水平较高的外省造价主管部门已的对应定额消耗量,进行组价;其次可以套用当地相近工作内容的定额子目或借用其他专业中相近工作内容的定额子目,或者考虑自行测算施工工艺人材机消耗量,编制补充定额。

3.费用计取审核。

对建筑工程费用计取的审核主要是检查工程中各个项目的费用计取是否符合国家工程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上有关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和整个施工期间工程造价的标准与要求,在进行费用计取的审核时,除了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还要依据建筑工程建设合同、招投标书等具体规章来确定投资的具体应用状况,主要审核建筑工程编制的方法和依据正确与否;审核材料的预算价格、设备的采购单价、对人工劳动力的报酬合理与否,杜绝出现乱计费、乱摊费的问题出现。

三、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和资料积累制度。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审核管理制度和资料积累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工程造价的审核标准。一项建筑工程包括诸多的审核环节和审核内容,需要按照不同的审核事项,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并依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结构与规模因素,将项目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建立有针对性的审核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程项目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制度规定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采取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以保证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工程造价审核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有一个健全的具体的质量监管制度做支撑依据。另外,不仅需要咨询单位负责的审核工程资料,还需要建立各专业造价资料数据库,对于那些不具备数据库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结构等工程造价的审核,需要审核人员不断的通过实地考察和经验总结建立数据库,已备以后工程造价的需要。

2.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和设计的变更签证的审核。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的审核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谎报工程量,造成虚假的工程量增多,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容易隐蔽工程的验收,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时,必须有至少两名验收工作人员在场。而对于那些有工程监理的项目,必须要求有监理工程师的亲自鉴证确认才能给予验收通过。而那些在设计中发生过变动的工程项目,需要有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另外还需要设计人员与校检审核人员的签字,在建设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签字确认之后才能将其列入工程造价名单之中。

3.注意各项费用的计取,防止各种计算误差。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筑工程费用定额的相关规定进行,第一,要审核建筑工程汇总各项费率、价格指数以及换算系数是否准确,价差调整的计算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要仔细核实建筑工程各个项目中的计算程序与特殊费用,注重检查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是否正确。针对那些数量庞大,篇幅过长、容易出现计算误差的工程量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反复核对,以确保零误差。

4.提高审核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审核人员的人才建设。

对建筑工程进行工程造价审核的主体是审核人员,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关键也在于审核人员,审核人员自身的职业水平与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技术培训与道德培养,不断强化审核人员的人才建设,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能力超强的审核人才队伍。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上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二,招聘一批高素质的审核人员。第三,加强行业间的经验交流与沟通,达成成果共享。另外,审核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自己能更好的胜任审核工作。

四、结语

第3篇: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改变与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建筑领域传统建筑中设计变革带来的协同问题,管理变革带来的工程投资额大、造型独特、项目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劳动生产率下降、产值利润低的问题约束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BIM技术也在近十年逐步发展,正在颠覆和改变着整个建筑行业,被认为是继CAD之后建筑行业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了解国内BIM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笔者先利用SATI文献可视化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关于BIM的被引用量前2000的文章的高频关键词云图如图1。由SATI文献可视化分析可知,有关BIM的文章在2013年以来便连年增高,意味着有关BIM的研究正蓬勃发展;就关键词云词分析可知,BIM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阶段,而是全面开花,而且存在于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物联网、IFC标准等也不断为人们所熟悉。作者层面:清华大学张建平教授、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CEO何关培、重庆大学王廷魁教授、同济大学王广斌教授文献贡献较大。机构层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四大文献机构。经过分析可知当前BIM发展正呈现良好态势,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首的土木工程强校,以广联达、优比建筑等BIM技术应用企业以及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首的建筑研究院都时刻密切关注并不断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BIM的总体发展现状的总结研究,提出了BIM技术未来的四大应用发展趋势。

2BIM概念与特征

2.1BIM的概念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简称BIM,即建筑信息模型。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将BIM概念定义为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1]。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贯穿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重点是参建方的协同合作。

2.2BIM的特征

BIM的特征总结如下:1)完备性模型信息包括工程对象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2)关联性工程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一个对象模型的变化,所有相关的对象将被更新。可避免如管道与结构冲突,各房间冷热不均,尺寸不符等情况[2]。3)一致性即使在不同的开发阶段,构建对象的模型信息也是一致的,不需要重复输入相同的信息。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而且信息模型在项目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可以进行修补[2]。4)模拟分析及可视化性模拟分析即对设计阶段、招投标和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进行软件现实模拟及分析。三维模拟可视化,不仅整个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可视化,项目的沟通、讨论与决策管理也可视话,提高效率。

3BIM研究应用现状

基于完整的BIM模型可描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参建方可随时利用、更新和完善BIM模型信息,从而提高工程管理及决策水平。考虑到BIM技术涉及广泛,现有的建筑信息管理方法难以形成完整的BIM模型,国内外从BIM的政策、理论、方法及平台、工具等各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3]。从国际发展来看,美国的BIM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GSA美国总务署曾推出了全国3D-4D-BIM计划,鼓励所有GSA的项目采用该技术;USACE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也曾为期15年的BIM发展路线规划[4]。英国内阁办公室2011年5月“政府建设战略”,多个试点项目运用BIM技术。BCA在2011年对新加坡BIM发展路线进行总体规划,提出推动新加坡建筑业在2015年前广泛使用BIM技术[4,5]。从国内发展来看,诸多国家科技基金项目对BIM的理论、工具和标准进行研究。其中,张建平等研究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BIM建模技术和体系结构,开发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数据集成平台。李云贵对国内外BIM标准和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王广斌等通过对发达国家BIM和BIM政策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我国BIM的发展趋势。指出要从战略高度重视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制定适合我国产业特点的BIM技术战略政策[3]。我国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快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至今多部BIM标准已经纳入国家工程标准制定计划[3]。2015年,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BIM应用的重要意义,强调了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的应用,并从企业和项目两方面制定了五年的应用目标,提出可量化要求:截至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6,7]。

4BIM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应用

BIM贯穿了整个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分析、出图、预制、施工及运营维护的各阶段[8],具体如图2所示:

4.1BIM在规划阶段的应用

1)现地状况建模现地条件仿真,具体包括建置基地现况、现有设施、或者是现有设施内特定区域的现况,以提供规划作业所需现地信息。2)设计表达量体模型建立(利用3D建置概念设计各方案的量体模型,以供业主利用3D模型进行方案比较及比选)、设计(执行设施、建物的概念设计,包括建筑、结构、使用空间规划、其他专业设计等,并使用3D软件建置该设施/建物的BIM模型,以提供相关系统的设计分析与满足业主空间上需求)。3)成本估算初步成本估算(由BIM模型输出工程经费概算,以利提供成本信息给业主做决策及决定经费预算)。4)基地分析运用GIS+BIM技术评估工程区域空间性质及环境概况,用来确定工程的最佳基地位置。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运用BIM工具来评估特定区域内空间的利用及运输规划,以利选择最佳方案。交通影响模拟,运用BIM工具来评估特定区域内交通的运输规划及影响模拟,以利决定方案的研拟及评估。5)设计审核利用3D模型向利害关系人展示符合原规划要件的评估成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使用空间规划,视需要实时解决设计的问题。6)历程规划可视化仿真,利用4D模型有效地在整建、整修、或增建项目中,规划施工顺序和空间要求的阶段性变化,以利于基本设计前提出解决方案。7)空间规划方案比较与决策,利用3D模型研拟空间规划的方案并进行比较评估与比选,以选择最佳的空间方案。

4.2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有效支持概念设计和初步分析:三维模型显示、空间规划、环境分析;有效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模型得到设计参数,进行多方案比较;有效支持建造级细度的建模:建筑设备的布置、图纸及文档的自动生成材料、工艺等细节定义。

4.3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9]1)缺碰检查未完全固化三维BIM模型在设计阶段进行缺碰检查,能够直观地解决建筑物空间上的冲突,检查存在的缺失和碰撞构件,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施工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整、修改BIM模型空间标高,优化装饰完成面和管线排布等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利用BIM进行施工交底和施工模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2)多维协同在BIM模型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变成四维信息模型,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能够模拟施工进度。在BIM模型四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增加造价纬度,则为五维综合信息模型。即时通过BIM模型模拟施工进展与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所有的项目参建方可以有效进行空间、时间、价格维度上的多维协同,并进一步详细了解工程项目实际进展,有效地减少返工和整改,有效地减少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进度、质量、造价等风险问题。3)虚拟现实通过渲染三维模型,使人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代进入实体建筑,在设计阶段便可提供现实真实体验以及直接的视觉冲击,有关方可以随时检验工程施工,以实现适时调整。4)知识管理传统的施工,有经验的工人往往口传身授,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经验知识技术工艺和工法难以积累甚至数字化的存储,通过模型动画展示,可以不断地更新施工长期积累的知识库,降低施工项目的学习难度,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为未来类似工程项目积累经验。

4.4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1)空间管理空间管理主要应用在设备系统和办公系统等。用三维图形位置代替原有的冰冷的二维编号或者文字,能够直观地查找各个设施、设备位置,提升空间管理的效率。2)设施管理设施管理主要包括大大小小建设设施的空间规划和维护操作等。3)隐蔽工程管理通过BIM模型,可以对隐蔽管道或设备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共享信息随时查看、调整和更新信息,确保隐蔽工程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隐蔽工程的安全风险。4)应急管理在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等区域,人们往往拥挤,难以疏散,因此有必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BIM技术可以预防、报警甚至处理突发事件,快速定位设施设备的位置,减少损失,避免更严重的事故。5)节能减排管理“BIM+IoT”,即模型信息+物联网模式对能源进行管理监控。将建筑的各种能耗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进行可视化处理。

5BIM技术的应用趋势

BIM的发展必将给建筑业带来新的革命。随着BIM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建筑业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并能够实现三维环境下的协同设计、管理、运维。“BIM+GIS+IoT”技术的成熟,将形成内容完整的,应用广泛的,性能更优的建筑信息模型。未来将实现高水平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业的效率势必不断提高,未来BIM技术的发展预计将有以下四大发展趋势[9]:

5.1移动终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建筑施工领域,施工监理人员等在未来将配备这些移动设备,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指导。

5.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及

将监控、无线传感器放置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对建筑物内的湿度、空气质量、温度等进行监控,结合供暖、通风、供水等控制信息,工程师可以充分了解建筑物的综合情况,从而使设计和施工决策方案更加有效合理。

5.3数字化、云计算的应用

通过一种激光扫描桥梁、道路等工程区域信息,可以获得早期的一手数据。设计师可以在这种浸入交互式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工作。结构分析、能耗分析都需要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处理和分析。甚至渲染和分析过程可以达到实时的计算,帮助设计师实时在诸多不同的设计和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择优而立。

5.4扁平化协同模式

要建设完善的BIM实施,必须通过制定协同工作流程来保障和协同,可以将原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业主的协同变成扁平化的管理风格,实现成果共享,各方参与,使得BIM可以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实现总价值的最大化。

6结语

本文利用SATI文献可视化分析法对CNKI中国知网关于BIM的被引用量前2000的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国内外BIM的总体发展现状良好并且持续向荣。国内外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不断发展进步,并提出了BIM技术的未来的五大发展趋势,即移动终端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及、数字化、云计算的应用、扁平化协同模式创新与发展。BIM的应用与发展壮大无可厚非的已经改变了土木工程传统的生产和施工模式,为工程项目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BIM作为大数据的载体,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9]。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BIM终将成为土木工程领域高效率增长的引擎,再次焕发建筑业的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王凯.基于BIM的建筑性能化分析实践——绿色节能分析为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1):14-19.

[2]陈前,张原.浅谈BIM技术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23):61-62.

[3]林佳瑞,张建平.我国BIM政策发展现状综述及其文本分析[J].施工技术,2018,47(6):73-78.

[4]贺灵童.BIM在全球的应用现状[J].工程质量,2013,31(3):12-19.

[5]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李云贵.国内外BIM标准与技术政策[J].中国建设信息,2012(20):14-17.

[7]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10-17.

[8]邓友生,刘娟,张晋,梅靖宇,王欢.BIM土木工程虚拟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20(1):178-181.

第4篇: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1引言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求变化等随之发生变化。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室内空间设计也趋向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为更好地满足时展需求,要对公共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确保其后期使用性能的发挥,满足人们的需求[1]。

2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及要求

2.1设计概念

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空间就是人们的交往场所。公共建筑中,室内空间设计主要是对具有公众性质,可以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共享区域的设计。在功能方面,包括了图书馆、体育场馆、商场、娱乐场所、影视剧院、汽车火车站等建筑内部的设计。

2.2设计要求

现代设计理念发展中,要确保公共建筑空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即注重人性化的设计,重视满足人们对视觉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在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地台、下沉等现实空间的作用,根据人们的实际发展需求,借助水平方向穿插交错等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实现公共建筑空间的共享、互动等需求。其次,设计本身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要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对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研究和应用,确保整个设计的人性化[2]。当前处于科技高速发展阶段,在设计中要更好地融入科技元素,将时展与空间设计有效结合,为人们营造高质量的环境空间。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内容分析

当前室内空间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重视空间设计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分析。同时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材料、设备、施工管理等内容,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内容相当广泛[3]。

3.1光设计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光线是重要的问题。因为建筑室内空间中,阳光无法直接照射,而且空间面积相对较大,需要进行科学的光线设计,才能满足人们对内部光线的需求。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要根据室内环境,对照明灯具、照明线路设计等进行考虑,重点考虑人工光线的强度和室外光的环境,综合多方面的需求,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加以分析,减少强光对人们视觉的影响,提升整个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光感舒适度。

3.2色彩设计

公共建筑色彩设计影响到人们的整体感官体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水平。设计中,需要树立宏观思维,从整体的建筑结构考虑,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并考虑人们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设计。实际设计中,还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对空间色彩进行科学的控制,确保整个空间、色彩的协调统一,提升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4]。

3.3声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除了对空间结构的设计选型,还需要考虑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借助周围自然景观的同时,对周围声音进行分析,恰当地引入自然声音元素,增添室内空间的整体音响艺术效果。

3.4材质的选择

公共建筑空间的材料选择,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结合视觉需求,重视美感和体验,选择建筑材料和整体的环境效果匹配。当前人们更加追求自然、具有质感的材料,要结合公共空间的综合需求,材质的选用上,将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4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4.1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建筑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在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和施工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可持续发展概念。设计方案要综合到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功能及耐久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健康、安全舒适等。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需要重视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促进其绿色长远健康发展[5]。

4.2生态景观和建筑节能设计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重视对建筑功能和形式追求的同时,更考虑设计的节能性和生态性。在生态、低能耗技术的研究中,欧美等国家现代生态节能高科技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近些年对低能耗等技术的研究投入也不断增多,在设计中,低能耗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物真正能耗的控制程度不断加深,逐步深入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会加强对人体工程学、室内热功能等研究,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会更受到重视,建筑设计会朝着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方向发展。这也是符合国际最新建筑技能技术规范思想的重要体现。

4.3社会性和艺术性更加显著

室内设计涉及到的项目较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整体,艺术性、功能性和科学性的综合是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目标。公用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为其创建良好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室内设计具有艺术性,设计学与艺术本身息息相关,建筑设计会从艺术学中汲取丰富的形式语言,为设计提供更丰富的设计源泉。当前发展中,艺术形式不断增多,艺术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界线更为模糊化,为未来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思路[6]。

4.4智能化趋势加强

当前建筑科学技术中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革新,都为建筑空间设计等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在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借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设计出更优雅、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

5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新的发展阶段,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也有了新的变化,立足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公众性质,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思想,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先进手段,设计出更加舒适便捷的公共建筑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范靓.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方法[J].居舍,2019(29):101.

[2]李根.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J].绿色环保建材,2019(1):65-66.

[3]刘勇.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8):88.

[4]郑福宝.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探析[J].智能城市,2018,4(14):31-32.

[5]庄华.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室外化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6(30):157-158.

第5篇: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关键词: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方法

1探讨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的重要意义

水工建筑工程的基础作业一般属于水下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基坑的排水作业是其重难点工程,积水排除的速度和成效,会直接影响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严重时还会对水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提前做好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作业,有效降低河流渗水、雨水渗透、地下水侵蚀等,才能确保水工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有效性。在进行河床基坑的开挖作业时,应该在河床上部修筑相应的河床围堰,让河道的水流量得到精准的控制,确保基坑施工和河道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平衡,有效减少外部水流对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水工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提升,各种时新的建筑排水施工方法应运而生。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效,确保企业获利空间的达成。在进行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依照不用的基坑积水情况,选择符合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的排水方法,提高排水作业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升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排水效果,提高水工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指数,多快好省的完成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

2水工建筑工程各施工环节的排水控制要点

2.1准备环节的控制要点

对于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施工作业来说,只有做好相应的排水施工准备,才能为后续的排水施工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水工建筑工程排水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到排水作业的重要性作用,精准、有效、全面、完善的开展排水施工作业的准备工作。首先,施工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去往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水文环境和地址条件,然后结合水工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排水计划的编制和确定,提高施工排水计划的实际指导价值;其次,施工人员要进行排水设备的合理选择,依照具体的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排水效率,来对排水作业的排水量进行合理的把握,通过排水量核算的数据,来进行排水设备的选择;再次,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施工较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排水施工时要时刻关注外部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不同的自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确保水工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的突发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

2.2施工环节的控制要点

在进行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施工作业时,为了实现预期的排水施工目标,相关的施工作业人员要依照相应的基坑排水施工要求,进行排水沟和截水沟的有效设置,确保排截水渠道的运行有序。然后施工作业人员要对施工场地的河床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有效完成河床的围堰填筑。再按照相应的施工排水计划,将前期购买的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的安装,确保抽水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同时在排水作业的施工安排时,要指派综合能力、职业素养较高的管理者来进行排水作业的施工管理,以管理为抓手,提高水工建筑工程排水作业的整体成效。

2.3开挖环节的控制要点

开挖作业是水工建筑工程排水作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开挖作业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作业的全面监管和有效跟踪。在进行土石方的开挖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要对抽水设备的运转速度进行精准控制,有效完成基坑内部的积水处理,同时在排水作业施工时,应该预先挖掘出相应的集水坑,并依照项目建设基坑的实际高度,对积水坑的高低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积水,能够快速准确的汇集到集水坑中,然后再进行积水的统一排出。

3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方法的应用要点

3.1加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初期排水与经常性排水的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工建筑工程排水施工的质量水平。初期排水具有常规性。在进行初期排水时,施工作业人员要对施工建设中产生的基坑内部积水进行有效的排除,提高基坑的防渗性能,为后期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常性排水具有随机性。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基坑需要二次排水,那么就可以安排相应的排水作业,如果不需要进行二次排水,则不需要开展相应的排水作业。一般来说,当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受到外界降雨、施工废水的影响时,则需要展开经常性排水作业,以确保雨水、废水的及时性排除,避免工期建设出现延期。

3.2加强对管井法的科学运用

在非流砂地质中,管井法能够让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施工变得通畅、高效,有效降低地下水源对水工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不利影响。在非流砂地质环境下,管井法能够进一步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实效,是极为有效的排水方法。在使用管井法的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要依照基坑的实际排水情况,对减压井的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在各个减压井之中配置型号一致的泵机组,确保泵机组的有效运行,让基坑处的地下水位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基坑积水的有效排减,提高施工成效,让水工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3.3加强对轻型井点系统的有效运用

在流砂地质中,轻型井点系统施工是极为有效的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作业方法。它既能够适应流砂地质的特殊地理性征,还能够在短时间实现地下水位的有效降低,促进水工建筑工程的有效开展。流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产生变动,通过一定时间的沉积,流砂会形成较为稳定、平整的砂层。而水工建筑工程作业会打破流砂层的稳定性,造成井管外部的破损,对水工建筑工程的排水作业造成负面的影响。此时运用轻型井点系统,沿着基坑的四周,在一定的间距点,布设相应的井点管,井点管底部的滤水管要插入到相应的透水层,上部的接软管要与集水总管进行有效连接,以此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外力对井管外部的破坏,提高基底的承载力。值得注意的是轻型井点系统的井点管间距和埋设深度应该要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同一组井点管的接头中心位置,应该维持在一条直线上。

4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排水作业对于水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水工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排水作业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需要匹配不同的排水施工方法,只有确保施工排水作业的实效,才能提高水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德海.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