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竞技体育专业全文(5篇)

竞技体育专业

第1篇: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教育体系转变;公司化运作

引言

新时代的今天,中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越发显得重要,在新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的高职院校,无论是以理论或者是以实践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它们最后目的都是以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的,并不会因为发展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本质变化。因此,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时,更多的要面向社会和市场,在教学方面做到对学生的培养要有知识面宽,创新思维强,综合素质高等多种优点,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服务社会。

1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发展现状

1.1我国高职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人数规模过大。在追求利益化的时代下,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的利益来源,改变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并且没有顾及后果。另外,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就会降低招生的质量,导致所招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学校专业的认可度和教学效果。盲目的扩招和低质量招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害处。因此,降低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提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尤为重要。

1.2我国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存在缺陷。专业教师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过去对于专业教师的培养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很多专业的教师学历较低,经验不足以及教学的方式存在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然阻碍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教师的能力不足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缓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可见是尤为重要。

1.3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上依旧采用滞后的传统方式。在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有太多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于当今的课堂之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理论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拥有更大的收获。从国内外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学生在做题的速度和质量方面远远的强于外国的学生,但是,我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却远远比不上外国的学生,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在创新发展上存在了很大的缺陷。

2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教育环境良莠不齐。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教育的改革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问题,然而在某些方面的改革确使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突然要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改革时非常不易,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一种现状,就必须采用一种真正有益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当今世界比较前沿的发展学科,况且,当今世界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特别大,这一现象导致了各个高职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利益化,完全没有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最后形成了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知识素养上面差别很大,对于没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以后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将带来巨大的困难。

2.2课程设计不合理。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过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相对陈旧保守,已经很难适应现在专业的发展和要求,在课程设计上的改革势在必行。过去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理论上的发展尤为迅速。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和实训场地设备的欠缺,导致了教育理论也没有把真正的实践教学融入课堂之中,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课程设计也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转变。就国外而言,理论与实践的配合培养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这一方面我国就远远的落后于其它国家,由于这样的种种因素,我国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动性和活力就会下降,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课程相对缺乏校本特色。

2.3没有相对健全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多种学科的合并,其综合性非常强,在科学理论与艺术审美上面都要有较高的造诣,当今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宗旨,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结合多个学科进行发展,加快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转变速度。这些就要我们拥有一个健全的教育体系以及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添加大量的其它优势学科,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缺少的便是这样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3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转变的方式

3.1开创全新的适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公司化运作。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发展需要,包括近几年提倡的“工作室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办学”等,目的都是一样的,宗旨都是围绕教学,对学生而言,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和高中初中学习一样,相比之下还更轻松更自由一些,始终缺乏强烈的带入感和真实感,很难让学生产生项目情境和职场竞争压力等,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和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创全新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公司化运作,将三年的高职教育从课程中彻底解脱出来,所有课程全部融入设计和施工的项目中。实行和企业公司无缝对接。学院或系部最先进行顶层设计,将传统的教室概念完全打破,将系部和各班级、实训室、办公室等空间重新设计规划,完全模拟按照公司化设计运作。每个教室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设计合理的工作区、洽谈区、茶水间等,每个公司根据企业文化和宗旨不同,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办公空间,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整个专业系就是一个集各种设计公司的商业写字楼,所有视觉感知全部宣扬企业文化和礼仪之道。去除传统学院痕迹,让学生完全置身于职场中。教师学生等身份进行变化,教师即老总老板,王教师称呼为王总,学生即员工,根据职务分工称呼,如设计总监称呼为李总监、项目经理称呼为王经理、设计师或工程师称呼为张工等。实行同一设计公司(教室)统一员工服装,出入公司统一佩戴公司员工胸卡。老板(教师)根据员工(学生)在项目设计施工等进程情况,对员工进行职位晋升,当然职位晋升和奖金(奖学金)等荣誉挂钩,另评选年度优秀员工等。

3.2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在各个高校中对学生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方面,应该采用与专业类型相互匹配的模式来制定培养目标,采用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加快对相应专业的发展。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采用不同的方式尤为重要,各个类型的人才其文化素质不一样,对事物的看待方式也不一样,这些本质上的不同会带来本质上的差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专业类型将会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向,依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兴趣以此来确定不同的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推动和提高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转变的质量和速度。

3.3对艺术的标准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应该摒弃过去对知识的单纯传授,而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各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多进入市场,去感受市场带来的魅力与不同,更多的去让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让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有着独特的思考与见解,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在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培养更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转变主要是对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这样的培养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市场结合,实现教学理念的新改善,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市场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4结束语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时代的进步也推动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人才多个方面的需求更是日新月异。而教育的改革应针对市场的改变而与时俱进,同时预估社会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综合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市场多方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应变,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都会对学生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加强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促进教与学,学与用的无缝对接,让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于行业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徐钊,郭晶.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

[2]李晓.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研究[J].大舞台.2016(3).

[3]李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进行构成教学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2015.

[4]范静静.浅析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美术学刊.2016.

[5]刘雪.中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

第2篇: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体育经济与管理;财经类;课程建设;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10年发展目标。落实“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战略部署,时间紧、任务重,人才是关键。当前需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管理、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大众体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我国财经类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一)相关概念简述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旨在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更好地分析体育经济问题,旨在培养能够同时掌握体育基本理论与经济学基本理论,并能将其同时运用于体育经济教学与科研以及体育市场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简述

国内最早开办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是北京体育大学。目前,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发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也积极探索并建设该专业。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开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中,高等体育院校仍然是主要的成分,比如说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以及天津体育学院等,其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在开设相关专业;其次部分财经类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也增设了该类专业。此外,由于学校创办专业的方向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在该专业创办前的对其培养理念及培养目标的设定,而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创办方向与模式,因此,在创办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方式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比如说,国内一部分体育类院校将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设定为能够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另一部分体育类院校则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在掌握两种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仅具有实践能力,且具有良好的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两类高校在基础课程的建设上基本一致,旨在培养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下的学生能够同时掌握体育基本理论与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在拓展课程方面则为一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类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我国财经类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财经类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主要课程建设正稳步推进。其中,湖北经济学院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强调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体育素质。而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代表的财经类高校则大多注重于培养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且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人才。相对体育类高校将课程体系的建设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方面,目前财经类高校在建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时,更加注重公共必修课的建设。然而,目前财经类院校虽然在基础课程中对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都有所普及,其交叉综合类的课程的目录也和体育类院校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但在体育技能类的课程建设方面与体育类院校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财经类院校可供选择的体育技能类课程种类与数量明显少于体育类院校,因此,本文认为目前财经类高校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主要课程体系建设在经济类课程、管理课程以及基础课程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但是就体育类课程项目来说,相对于体育类高校,在课程种类与课程教学深度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完善我国财经类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核心课程体系的价值

优化核心课程体系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规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以及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规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规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建设,要优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要平衡专业课程构架比例,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并细化主要培养方向。其次,要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以高校为基础,加大力度培养具有良好体育能力以及经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性复合人才的培养来直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体育类高校的管理学、经济学课程建设水平及普及率,以此来提高体育领域人才的经济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从而间接促进体育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合理开设基础课与专业课

首先,在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体育类院校中,大多数院校在该专业中开设的经济类与管理类课程相对较少,课程种类也相对单一,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体育类高校来说,其应当优化专业课程中的经济类与管理类课程,增加课程种类,审核课程规范性。其次,在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财经类院校中,大多数院校的该专业在经济类、与管理类课程的建设上相对于体育类院校有较大的优势,但如前文所述,目前很多财经类院校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因此,本文认为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要在优化经济类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体育技能类课程的种类与教学深度,规范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良好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最后,本文认为各体育类院校与财经类院校可以就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尤其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开设方面定期的进行交流,如体育类高校可以向财经类高校咨询经济与管理类基础课程的开设经验,而财经类高校则可以向体育类高校咨询体育技能类专业课程的开设经验。

(三)推进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的教学重点主要都集中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上,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块,则有着明显的教学内容狭窄以及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财经类院校在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时,不仅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建设,也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块的建设。财经类高校可以在积极拓宽可供选择体育技能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与实习平台,在为该专业下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的同时,切实促进其将所学的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英达.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23):39-40.

[2]李颖.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7):165+157.

[3]陆克珠.研究当代中国体育经济中的经济伦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02):91-96.

第3篇: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

1.地域性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古建筑村镇文化有地域性差异,是因为建筑结合了当地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以及历史风格,同时还有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特色;除此之外,不同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民族性以及各种政治经济宗教因素,也形成了建筑文化的规则和习惯。因此,建筑成为人文基因的载体,地域性环境中的符号、色彩、空间组织和景观规划都反映出当地的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国际大同化的发展趋势下,发扬地域性文化特色环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地域性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现代化、个性化的差异才是人类创造力和灵感来源。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文化多样性及地域性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地域性课题培养体系,将传统古建筑村镇课题式建设融入环境设计培养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地域性特色的古建筑环境设计是推进“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建筑特征等因素融入到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考虑环境设计时挖掘差异性和凸显特色,同时保护文化遗迹,保护特色景观资源,在学以致用的实践操作中设计符合当地独特文化标识的环境空间。

2.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的必要性

潮汕地区位于祖国南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有绵长的海岸线;潮汕古建筑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形式多样,有牌坊、佛寺、神庙、民居、亭榭楼阁等。潮式古民居源于中原古风,吸收北派风格,结合了地方的环境特色,创造性的设计了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组合形式,抗台风、防地震,美观坚固。这些古建筑村镇民居保护好,对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保留并发扬地方建筑文化,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作为潮汕地区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开设地域性环境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村镇传统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和发扬,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推动旅游产业和地方手工业的发展。因而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的开设对推动潮汕地方环境设计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直接将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衔接,拉近与市场的距离,同时提升潮汕地区城乡环境的发展和改造,传承潮汕地域文化特色。

3.地域性环境设计人才课题式教学探讨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对于环境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在此阶段掌握环境设计的流程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思考和分析。将潮汕地域性环境设计专题,比如某一村镇的改造等课题,作为课堂教学,将社会项目引入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将创意与实践结合,考虑具体环境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现象,并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不切实际的空谈。在地域性环境设计课题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走出教室,模拟或真实参与村镇古建筑群落环境设计改造的项目课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收集资料、田园考察,并将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析、讨论、筛选信息,分组进行方案构思,进行小组式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注重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环境设计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内涵广泛,常常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通常只是单纯的考虑理论知识层面,形成不成系统的零散体系。结合地域性环境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真实的设计议题,让学生在整合功能、空间、文化等因素时,结合实际场所和环境背景,通过“理论讲授、实地考察———设计分析———方案探讨———实地模拟———方案调整”等系列过程反复,培养学生关注与理解现实中的具体操作问题和每个案例所面临的不同解决方法,避免方法雷同和闭门造车式的无意义课题教学,回归环境设计本身具有的社会化属性。在古建筑村镇文化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本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有诸多实践,比如到各个村镇进行墙绘设计,不仅美化了村落的艺术氛围,积极有意义的墙绘题材同时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娱乐和艺术素养,学生们也根据各村落的具体环境特色选择墙绘主题和构图风格,在老师的指引下,掌握了具体环境具体设计的思维理念,在当地村落得到了一致好评。而对一些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各镇村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对这些稀有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发扬,围绕这些古迹古建筑做文章,充分发挥古文化的艺术特色。比如本学院艺术设计系就曾让学生选取潮州古城某处具体古迹做环境改造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创作内容。学生三五分组,对潮州古城的许多角落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许多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案,虽然学生的毕业设计尚显稚嫩,但在具体环境的实践设计中学生明显对专业和理论结合实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些学生将拥有几百年历史古井的明清旧宅,提出修旧如旧,在不破坏原有风格特色基础上改善居住设施,再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旅馆;有些学生挖掘出潮州特色十里牌坊街一处宁静的小院,岁破败却草香花影绕舍,藩篱惹蝶,最适合置上竹藤桌椅功夫茶具,邀友品茶,于是将败落的小院设计翻新为别致的茶苑。还有的学生发挥某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特色,结合旅游经济需要,将废弃的旧宅设计成青年旅社或艺术品小商店。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去解决和处理问题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学会了处理和筛选知识碎片,构建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经验积累。总之,环境设计专业与地域性环境特色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比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族性地域性环境特色的发挥等社会热点问题等对环境设计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真正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和地域特色的发展,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因此,结合地方古建筑村落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全面提升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

第4篇: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动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发展路径

近年来,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以互联网与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给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变革。信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高时效、碎片化、互动性(社交化)、深入性、短暂性、颠覆性,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性[1]。这对动画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动画从业人员掌握多种媒体制作技术,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属性特点,熟练制作出高质量的动画作品,还要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极强的团队交流与协作能力,接纳不同艺术风格与建议,进而实现动画作品的多元化创作。动画毕业设计是高校动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动画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展现,它不仅对培育学生创意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动画专业学生向动画从业人员过渡的关键教育环节。在融媒体语境下,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创新教育效果?是动画专业教育必须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现状

当前在我国许多开设动画专业院校中,毕业设计往往是专业教育最后一年的主干课程。院系领导与师生普遍高度重视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一般在大四学期开始前就积极布局毕设工作,组织毕设开题报告会,并采用多位老师联合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从整体效果层面来看,也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表现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主张个人化艺术创作,注重动画短片内容创作的艺术性,讲究形式上的非主流创新和突破,但在专业成果实践性层面却相对薄弱,许多毕设作品既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项目,也不能形成系列化的商业化开发;造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受“学院派”教学思维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影视类专业,我国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大规模兴办动画专业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许多高校动画专业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为参考标准,以“学院式”电影导演创作范式为基调定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事实上,国内动漫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要日趋多元,动画专业就业也呈现多渠道、多方向特点,如游戏公司需要动漫原画、创意设计师;新媒体视频公司需要动画广告创意人员;玩具公司需要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师等等;动画毕业设计如果仅仅局限于艺术短片类型创作,势必会局限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实践性认知,也会影响学生就业面的选择。

其次,动画毕业设计跨学科合作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欠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逐渐加快,融媒体设计、数字动画广告、VR交互视频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影视动画与设计学科领域,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颇受市场欢迎,正成为主宰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新宠儿;而在我国当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跨学科合作、学科交叉创作现象异常少见,创新技术应用的新兴毕业设计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动画同班级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甚至还有许多是个人毕设创作的“单打独斗”,这势必影响到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创作质量,在小范围的创作与固有思维模式下,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不愿做过多创新性尝试,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较为困难。

二、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善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模式

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也是动画专业教育前行的基本动力。作为高校教学环节中重要部分的动画毕业设计则是大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好的检验。[2]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动画毕业设计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及时调整、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动画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

首先,对动画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创新定位。我们不仅要培养掌握动画专业技能的人才,也要培养具有新媒体媒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动画创新人才。

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动画专业毕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动画艺术短片创作,而应形成多元化的创作生态,可以是微电影、动漫绘本、动画艺术短片、游戏设计、动画交互视频等,在具体类别的毕设创作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学生注重内容创作的多元化、可开发性,为后续进一步拓展打下基础。

再次,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教学团队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课程化辅导的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积极的项目化、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动画毕业设计创作。

(二)加强校企联合与跨学科合作,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特色与应用性

如前所述,融媒体时代专业领域的交叉互融对动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动画专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既要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动画毕业设计,也要大力鼓励本校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动画毕业设计合作,进一步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的实践应用性。就校企联合而言,首先需要学校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引进企业项目,及时企业项目信息,为学生毕业设计创设各种条件。

其次,要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构思之初就要有意识对接企业项目,以企业需求与问题引领自己的毕业设计创作,并主动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就跨学科合作而言,同样,院校要首先要创设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平台,通过设立跨学科平台交流中心,牵线搭桥,将不同学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诉求集中呈现,同时,在学分评价上向跨界合作毕业设计倾斜,营造跨界合作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对接项目,积极与不同学科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开展交流合作,形成创新毕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向,并在多学科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动画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借势新媒体营销渠道,打造动画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新通路

长期以来,高校动画毕业设计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尴尬处境,用心做毕业设计,却没时间实习就业;专心实习就业,却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兼顾二者,形成良性学习就业良性过渡,是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融媒体时代下,多元化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与线下传播生态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程作业,它是学生面对市场的重要成果汇报过程,不能简单地交作业、在学校办个展览给个成绩就完事。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整合自己与班级同学毕业设计作品,形成毕设作品创意矩阵。一方面借助图书馆、公共展览馆的展览优势,增加作品在传统媒体层面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借助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开设新媒体网络毕业设计展销区,积极推广、展销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将毕设作品与企业商品会、各种营销案例绑定在一起,为毕业设计后续开发与企业就业创造各种机会,变毕业设计创作、展览为就业实习的推介会。事实上,这种有效的自我推介与作品包装往往是优质企业认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更能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效率。

三、结语

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是动画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对接企业的重要窗口。在融媒体语境下,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育既面临着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动画专业教育者要高瞻远瞩,积极做出调整,以更具创新性、实践性的勇气,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打造更具创新性、高水平的动画毕业设计作品,实现良好就业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融媒体时展的20个特征和大趋势[DB/OL].

[2]张俊梅.创新实践性在影视艺术高校毕业设计中的体现[J].大学教育,2017(07):159.

第5篇:竞技体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地方经济;社会实践;体育服务

高校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当前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服务社会也成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重要宗旨,体育专业服务社会的理念不仅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调整专业布局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改革和创新。

1.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优势,这也决定了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应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这不仅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服务地方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从地方群众的实际体育所需出发,是探究与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地方发展关键。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地方社会群众的共享,如学校体育场馆可以向社会,可以大大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彰显地方高校体育资源有力优势。通过在地方建立现代化体育服务的平台,会更有利于科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与健康中国的有效进步。此外,高校将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与地方实践相结合,能为社会体育人才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支撑。

1.2服务地方是有效衡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办学质量的有力见证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设立目标,是为了培养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地方的发展能提供有力条件。通过服务地方让学生了解地方的实际的体育所需,这也将会成为他们留在地方做贡献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地方的发展提供优秀体育人才。通过研究地方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为今后地方体育发展提供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通过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资源,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进步,还可以证实与实现其体育专业办学的实力与根本目标。

1.3服务地方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社会和谐的根本,对高校的体育发展和提升也有重要意义。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体育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通过服务地方,让更多地方的群众认识到学校,这对学校的声誉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学校的未来引进大量专业的人才。除此之外,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实践能充分了解地方群众的体育所需,与地方的群众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会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2.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面向范围

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中的服务,在广义上是指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狭义是指地方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体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向社会群众提供各种各类的多样化体育所需。

2.1服务地方教育

体育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体育教学资源服务地方教育。比如:可以让地区的教师到地方知名高校参加专业的体育培训,让更多的地方老师都能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或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对双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训练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提出优化地方体育教学的建议。此外,还可以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开展成人教育,例如:远程教育、微课等形式。

2.2服务地方经济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高校可以利用学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强大感染力,来为地方的厂家或者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厂家的销售量促进企业和商家的发展。其次,可以利用高校的专业技术和人才针对体育产业开发一些体育用品或者保健品,而且还可以在一些体育赛事上进行推广。此外,还可以将一些体育精神作为地方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立足点。例如:地方企业可以为员工播放一些体育专业学生刻苦训练的视频和宣传片,以培养员工终身体育意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勇于创新、肯吃苦、追求完美的能力,通过建立地方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3服务健身俱乐部以及其他健身行业

高校体育服务健身俱乐部和其他健身行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服务健身俱乐部的过程中,高校可以让一些体育专业的学生到俱乐部担任教练或者专业指导人,同时还可以让一些优秀的体育教师为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并建立适合俱乐部发展的推广体系,合理配置高效的资源,为提高健身俱乐部和其他建设那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4参与地方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农民也越来越有了锻炼身体的意识,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健身的群众急剧匮乏专业的健身锻炼知识,导致很多不科学的健身行为出现。为此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下乡为农民普及体育知识,通过大力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科学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并指导农民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在农村开展一些讲座,通过一些实例、视频、图片等给农民展示科学健身的知识。同时高校还可以将学校多余的健身器材、设施、专业技术等送到农村,为农民建设体育文化奠定基础。

3.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途径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繁荣,地方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也不断丰富,功能也日趋多元化,因此,地方高校也应该承担起为地方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任,以多元化的发展形式来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也是社会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然需求。

3.1增强高校体育专业社会服务意识

增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是高校主要的教学目标,而且是高校办学宗旨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服务地方社会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更新大学生的理念,正确定位自己同时要鼓励体育专业学生善于改革和创新,为今后促进地方经济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和地方以及政府的联系,为高校的服务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丰富服务的形式从而提升服务的水平。

3.2将社会服务环节纳入教学计划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体育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社会需求型人才必备的素质。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科学的、可行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同时体育老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将适合社会服务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加强实践教学,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

3.3加强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国家应该支持高校建立并完善服务机构的完善程度,将社会服务贯彻到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同时还可以加大对高校社会活动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以引导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对体育专业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注重,来支持与促进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进行。

3.4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社会服务基地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要想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地方社会的真实的体育耳边头发需求,并制定科学的体育社会耳边头发发展目标和方向,为提升社会经济找准基本点。此外,高校要避免“闭门造车”的教育思想,应不断提升与创新体育教育与体育服务水平,要“走出来”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建立适合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地方社区体育文化,构建与完善社会体育服务制度。

3.5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专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拓展体育服务的领域,比如将体育服务领域拓展到体育旅游领域,将服务普及给更多的人。同时还要针对体育服务的形式、体育服务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提升体育服务的质量。同时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抓住时代的机遇,为构建现代化的“健康中国”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体育服务。此外高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为一些企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在建设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为此,高校要加强社区体育文化的宣传,加快发展体育文化的步伐,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优势,这也是决定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尹柏翔.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1):101-102.

[2]于超.浅析社会体育专业的假期实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1):28-29.

[3]李尹.论转型期我国社会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9):139-140.

[4]何忠,许志琳.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践探索[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11):33-36.

[5]孟丽梅.职业分析视角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70-172.

[6]狄明明.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

[7]王道杰.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9.

[8]张琳.地方高校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

[9]王树宏.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