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精选(九篇)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第1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竞技体育;现状;因素;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章编号:1009 783X(2012)02-0157一04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河北省竞技体育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河北省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传统优势项目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对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期望为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全国运动会是检验各省市竞技运动成绩水平的最高级别赛事。纵观历届全运会,河北省基本上保持在中上游的水平。在第11届全运会上,河北省取得了13枚金牌,排名第13位;共取得45,5枚奖牌,排名第12位;总分1 305分,排名第9位的成绩,在全国34个省市中排名中等偏上的位置。十运会河北省取得金牌15枚、奖牌35枚,均排名第12位,总分排名第9位。九运会河北省取得金牌12枚、奖牌33枚,排名第11位。从近3届全运会成绩来看,河北省无论是金牌数、奖牌数,还是总分排名基本稳定在9~13位的水平,均值分别为12、11.3、10.3。

从获得奖牌的项目分布来看,在第11届全运会上获得的13枚金牌中,田径2枚,自行车2枚,跳水、柔道、射击、跆拳道各1枚。银牌中田径2枚,自行车3枚,赛艇、射击各2枚,跳水、跆拳道、武术各1枚。铜牌中田径4枚,自行车4枚,国际式摔跤4枚,射击、赛艇各2枚,短道速滑、游泳、举重各1枚。由表2可知,河北省在第11届全运会中,优势项目为自行车、田径和射击3项,分别夺得金牌2、2、1枚,奖牌9、8、5枚。潜优势项目为跳水、柔道、跆拳道,各获得金牌1枚,奖牌2枚。赛艇和国际式摔跤均获得4枚奖牌。武术、短道速滑、游泳、举重均获得1枚奖牌。如何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加强弱势项目是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全运会成绩看,河北省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势态良好,但事实上,成绩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差强人意。个别项目的突出并不能掩盖许多传统项目的衰落,尤其是职业化开展较好的项目更是不尽如人意。河北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象棋等传统项目纷纷降级,而这些项目都曾经取得过优异的成绩。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区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竞技体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基本成正比。据2010年数据,河北省GDP全国排名第6位,但人均GDP仅列第12位,这与河北省竞技体育在全运会上的成绩非常接近。具体到竞技体育经费的投入,客观地说,河北省在近些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从2007年开始,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基层的教练、运动员身上,支持优势项目,重点抓后备队伍的建设,尤其解决市、县两级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竞技体育的开展不能仅靠政府投入,如何利用社会资金办体育才是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体育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河北省体育体制的改革落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后面。旧有的省、市、县三级竞赛、训练体制被打破,而新的、适合河北竞技体育发展的竞赛、训练体制却始终没有跟上来。以河北省篮球项目为例,1998年河北省篮球将二线队下放到省体校,埋下了人才断档的隐患,缺少了青年队的锻炼,从省体校直接进入一队的队员在甲B和乙级联赛中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技战术素养薄弱、缺乏比赛经验的弱点。河北省篮球曾经辉煌的成绩得益于河北篮球扎实的梯队建设,从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省队二线队、一线队,各级训练单位联系紧密,分工明确,队员到一线队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但到了1998年,由于全运会战略和金牌效益,河北省篮球的二线队被下放到了省体校,河北省男女篮原来人才培养的阶梯被“隔断”,由此产生了人才断档。常年徘徊在甲B和乙级联赛中的河北篮球无法吸引好苗子留在河北省,于是河北省篮球人才流失严重,例如,现在河北籍篮球国手孙悦,曾入选国家队的张松涛以及八一队的李可、陕西队的李萌等。人才的流失导致球队战绩不佳,球市不振,也无法吸引赞助商,这就导致资金短缺,更加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河北省篮球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十几年来,当中国篮球职业化开展逐渐步入正轨,昔日的篮球强省纷纷成立正规的篮球俱乐部,河北省篮球仍然停留在体育局出人,企业出钱赞助的职业化初级阶段。其他项目,如排球、足球、乒乓球、象棋等也遭遇了和篮球项目一样的窘境。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出现在辽宁省等体育大省,但河北省的情况更为突出。

2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

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最能体现一个省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水平的比赛莫过于省运会。刚刚结束的河北省第13届运动会是河北省最高水平的赛事,是各市青少年展示竞技实力的舞台,同样也是为省专业队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本届省运会共设22个大项,11个市参加比赛。其中,省会石家庄以248.2枚金牌、675.5枚奖牌和总分1336.44分取得了金牌、奖牌、总分3项第一的辉煌战绩。保定以161.25枚金牌、509.9枚奖牌、1万980.81分取得了金牌、奖牌和总分的3项第二。唐山以138.05枚金牌、8961.98分获得金牌和总分第3名的成绩。这3个市历届在省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河北省乃至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现役跳水运动员郭晶晶、著名110 m栏运动员史冬鹏、前乒乓国手牛剑锋均来自保定;全运会上打破28年全国跳远纪录的李延熙、前篮球国手马健、梁达均来自石家庄市。

下面具体分析项目的分布。田径和游泳向来是大型综合赛事中奖牌最多的项目,如果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势,则很容易在总体上取得好成绩。田径项目石家庄以31枚金牌、25枚银牌、29枚铜牌位居金牌和奖牌榜首位,唐山在河北省素有“田径之乡”的美称,以23枚金牌、22枚银牌、14枚铜牌紧随其后。保定在田径项目上获得7枚金牌、10枚银牌、15枚铜牌获得奖牌数第3名,但金牌数第3名,被邯郸市以12枚金牌夺走。游泳项目则是保定市的天下,保定市游泳基础雄厚,曾经培养出钱红、郭晶晶等我国游泳和跳水名将,其中郭晶晶更是现在我国跳水国家队的领军人物。保定市也因此以23金、19银、19铜在游泳金牌和奖牌榜上傲视群雄。石家庄市、唐山市分列游泳金牌和奖牌的第2和第3名。

从各市的优势项目分布来看,石家庄在田径、射击、武术套

路、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篮球、排球、皮划艇等项目上保持优势,保定的优势是乒乓球、跳水、游泳、射击、柔道等项目,唐山则在田径、男子自由跤、女子举重、艺术体操、游泳等项目中有一定的优势。邯郸的优势项目是国际式摔跤,再有就是摔跤、男子竞走、女子中长跑以及水上项目。廊坊在摔跤、跆拳道、自行车、拳击、网球等项目上显出一些优势。秦皇岛的传统优势项目为跳水、皮划艇、射击和重竞技。沧州、张家口、邢台、承德、衡水5个市的优势项目不明显。

从以上数据看出:石家庄、保定、唐山市这3个地市在历届省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河北省乃至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是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同时其他地市也各具特色,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目前,河北省体育局有12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23个省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6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河北省竞技体育人才总量近14万5 000人(包括省、市、县、区的传统项目学校),在全国排前10位。具体到体育人才的质量,国际级运动健将22人,占0.02%;部级健将149人,占0.1%;国家一级运动员268人,占0.18%;国家二级运动员3 900人,占2.7%;三级以下的运动员14万1280人,占97%。各层次运动员比例为1:7:12:177:6420,虽然呈金字塔型,但依然显示出河北省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偏少,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3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科技因素、管理体制因素、竞赛训练体制因素、后备人才培养因素等。初步选取影响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26个,通过调查问卷、电子信箱2种形式向20名河北省范围内竞技体育方面的专家发放专家问卷,专家涉及河北省高校的相关领域的教授、省体育局官员、专业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国际级、部级裁判员。

在问卷发放前,先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从20名专家中选出9名专家进行小范围的2轮重测法,时间间隔为2周,得到信度为0.852;效度检验采用专家逻辑法,认为问卷效度非常高的专家占11.1%,认为问卷效度比较高的占77.8%。

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专家发放问卷,让专家对2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选择(重要性分为5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当达到或超过2/3的专家选取某项影响因素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时,该项影响因素入选。经过问卷回收,26项影响因素中有14项影响因素被达到或超过2/3的专家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这14项指标如下:

运动员正式竞赛参赛次数;

运动员文化教育;

地区人均GDP;

教练员业务水平;

竞技体育经费投入;

运动员人数;

教练员科研意识;

运动员训练与科研的结合;

运动员选材;

竞技体育普及;

媒体宣传;

管理体制;

教练员人数;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

把这14项影响因素再反馈给20名专家进行重要性打分,重要性越高分数越高,满分为20分,回收问卷后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 12.0对这14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从14个因子中若取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1.668%,不到85%,若取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3.708%,后面再多取几个因子效果也不会很大,因此取5个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普及程度、媒体宣传、管理体制、教练员科研意识,都与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环境有关,媒体宣传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行为层次环境,管理体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制度层次环境,普及程度、教练员科研意识则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精神层次环境,因此^可命名为竞技环境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教练员业务水平、教练员科研意识、运动员训练与科研的结合、运动员正式竞赛参赛次数、运动员选材,涉及到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竞赛等运动运竞技水平提高的主要要素,均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竞技质量高低有关,因此可命名为竞技质量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地区人均GDP、竞技体育专项经费投入,均与经济因素相关程度较大,因此,可命名为经济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退役运动员安置、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运动员安置状况就是运动员的出路状况,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将来的出路,因此,可命名为运动员的出路子。

第2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竞技体育要发展必须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也必须与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发展相协调,其协调程度是什么样就需要对此进行正确的评判,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体现的就是这一主体思想。竞技体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起到推动作用,本身的运行状况是否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所以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存在这两点必要性,即:1)竞技体育的投资决策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2)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1.1内涵社会评价一般是与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在项目实践中,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视角去分析、阐述项目的利弊得失,因此社会评价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也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研究。它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竞技体育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特点,所以具有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双重特点,即成为“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部门的集合”,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上。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指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评价竞技体育为实现国家社会和地方(行业)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竞技体育与社会相互适应的一种系统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方法。因此,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既是评价其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也是评价竞技体育本身的生存、发展、运行状况。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不是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评价。

1.2理论依据

1.2.1经济学理论依据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以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TCBA)与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SCBA)来作为它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1.2.2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依据人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它们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及人种和社会与文化,在体育中都有凸显的特性。体育作为文化现象,是以人的参与为必须的,与人类学研究的人的体质、体能、人种等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以人类学为理论依据。

1.2.3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起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因而,考察、评价竞技体育应该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指导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来考察、衡量竞技体育的发展。

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2.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因竞技体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特性,涉及到经济领域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有直接的效益又有间接的效益。因而: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较难,社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很难判断哪些与竞技体育相关,它们之间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尽管人们公认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存在,但到底怎样衡量其大小程度,也很难量化,而且很多社会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派生出来的,很难做到体现社会效益而又不与其他效益重复计算。因此明确提出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理论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2.1.1人本原则社会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的人的评价,首要是把人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竞技体育项目投资的主体是人,由人来表现,且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受益的群体也是人(运动员、观众),所以必须以人为本。

2.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特征是要承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了影响人类发展的多种要素,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不仅要考虑到自身资源与服务的利用,也要考虑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2.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

2.2.1重在社会因素的人文分析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作为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过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社会因素都会因竞技体育的出现、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结果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都是社会评价的内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系统的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分析竞技体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的政策制订者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参考,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就是注重对社会因素的分析。

2.2.2宏观性和多目标性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对竞技体育的全面评价,既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广泛的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论文主要是分析竞技体育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性,分析竞技体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和多目标性。

2.2.3长期性社会评价要考察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要考虑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竞技体育对人们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对人素质的影响等都不是短期内能体现出来的,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长期性。

2.2.4定量难社会效益与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竞技体育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对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等,都难以定量计算,只能以定性来分析。

2.2.5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属于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与其他项目的特点和各自的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涉及的社会因素也不同,因此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指标。除此外,还不容易确定指标的参考标准。

2.2.6多层次性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2.3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原则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设立是根据我国竞技体育既有公益性又强调经济性特质,结合社会评价自身特点而建立的,基于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广泛性及其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其指标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与科学性;2)统一性;3)可比性与可行性。

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基本体系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是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发展,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来生产或创造其公益性和福利性,但竞技体作为非物化的、服务性的生产行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事业被“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竞技体育以其自身竞技表演提供特殊审美需求的服务特点,以失去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成为体育产业化的领头羊。竞技体育在这种“事业性”、“公益性”与“市场性”、“产业性”的双重特性并存的历史前提下,要求竞技体育:一要着眼我国社会目标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考虑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的财务评价、中观经济评价、宏观国家社会的角度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如图1示:

3.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总体结构在总目标下,设立七个一级评价指标,及多个对应的二级指标(图2)。

3.2体系设立的方法在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论文以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来进行研究。

3.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转贴于

3.3.1人的发展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评价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贯穿在社会评价中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人本原则。从社会评价的角度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评价人的社会的最高准则,又是评价社会的人的最高准则。竞技体育中除体育的基本健身、健心的功能外,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学生)认识社会,熟悉社会法则。竞技体育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独立运作的世界体系的社会娱乐活动,是具有独立品质的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特定行业,显然属于优化人的精神活动结构和功能的领域,是精神服务产品。无论是从产品的提供者还是产品的享用者的角度,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2社会政治竞技体育业的出现对政治影响的利弊使社会政治成为评价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维度。

3.3.3社会文化把竞技体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列为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文化评价,也是作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3.3.4社会经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与影响。

3.3.4.1市场化程度竞技体育从业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构成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竞技体育事业部分的经费自给率。

3.3.4.2发展水平增加值年增长率、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构成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增长率。

3.3.4.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3.3.4.4经济结构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产业结构来分析。

3.3.4.5科学技术竞技体育中的场地建设、训练器材、训练的科学手段等无不体现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3.3.5社会生活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生活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生活指标主要分析生活水平、就业效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几个部分:

3.3.5.1就业效果竞技体育某一项目在某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为该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使社会剩余劳动力更多,其衡量指标有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及总体就业效果三个方面。

3.3.5.2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收入的增加与实际生活的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还是其他。

3.3.5.3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属社会福利事业,满足一部分人的竞技体育的需求。因此,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也可以了解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

3.3.5.4医疗卫生通过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及非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的关系能反映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情况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3.6社会环境竞技体育的大力发展与社会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相适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考察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城市发展两个指标来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可持续性发展用下面几个指标来共同考察:

3.3.7.1经济从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及竞技体育产出的角度看,竞技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否使竞技体育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2环境从竞技体育对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等环保角度来考察竞技体育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3社会竞技体育对贫困、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公正、福利等起着怎样正负影响程度,是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因素保证。

3.4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推求,采用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先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20位专家的专家征询意见表(共20份)来确定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后,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各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根据模糊运算规则,(其中i=行,j=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0.576。

第3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input and output efficiency of th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make comparative study by taking the two National Games cycle financial funding as investment and the number of top 8 athletes in juvenile group as the outpu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vestment for cultiv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of all th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 than before, 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developed areas are higher tha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ing regions, and the developing regions are higher tha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total investment and per capita investment in developed areas accounts for absolute advantage. Talents output in developed regions is the highest, then is the developing area, and the last is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refore, the personnel output benefit relates to the investment. For thi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apital investment to our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in China.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产出分析;效益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input output analysis;benefit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318-02

0引言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窗口,集中反映出人类社会文明和向上、健康的生活追求。从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到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活观念的变化,竟技体育己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志,而竟技体育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世界竟技体育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竟技运动水平会更加接近,国家和政府也会更加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竞技体育人才大量涌现,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当代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体育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国家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家竞技体育的长期稳定。所以,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扎扎实实地搞好后备人才的培养。

1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W. Leontief)提出来的,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能深入了解部门间和产品间的各种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联系。为了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产出效益如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以两届全国运动会周期财政拨款为投入,以少年组获前8名运动员人数为产出进行对比研究。

1.1 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一运会”)周期(2006-200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运会”)周期(2002-2005年),各省(区、市)财政在周期内的拨款数额为投入依据。以两届全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获前8名人数,获国际健将级、国家健将级人数为研究对象。

第4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密切,竞技体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本文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奖牌榜为例,通过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世界竞技体育当前的格局和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世界竞技体育的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世界竞技体育仍然呈现极端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呈现集团化发展且各集团特点各不相同。

关键词 伦敦奥运会 奖牌榜 世界体育格局

奥运会是是全球影响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奥运会奖牌榜是各参赛国总体实力的客观反映,本文通过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奖牌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奖牌榜特点,分析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竞技体育高效、快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探讨与分析

图1 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奖牌榜前8名统计

如图1所示,传统的体育大国美国和中国分别名列奖牌榜一、二位,东道主英国力压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位居金牌榜第三位,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未能进入第一集团位列第三。

表1 近3届奥运会奖牌榜前8名奖牌、金牌对比

二、第30届奥运会金牌榜总体态势

通过表1可以看出,伦敦奥运会英国首次进入第一集团,第二集团成员变化不大,德、法、意仍为第二集团主要成员。世界竞技体育的格局仍然成相对稳定的态势发展。

伦敦奥运会与前两届奥运会相比,第一、二集团让然占据大多数金牌并呈不断上升趋势,而第三集团的奖牌占有率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仍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世界竞技体育仍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三、第30届奥运会奖牌探讨与分析

(一)美国奖牌具体分布

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是美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本次奥运会中美国在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上表现尤为出色。美国游泳队在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的带领下斩获了16金,田径方面也不逊色,得到了9枚金牌。

(二)中国奖牌具体分布

小球类、技巧类项目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国队在此次奥运会上取得了多项突破,乒乓球是中国国球,伦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再一次实现了包揽,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游泳代表队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斩获5金。

(三)英国奖牌具体分布

东道主英国队在前几届奥运会中一直没能进入第三集团,但在此次伦敦奥运会上表现出色,在多个项目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但是自行车项目英国代表队就斩获7块金牌,马术在英国发展较早也有着较好的传承。

(四)其他国家奖牌具体分布

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本次奥运会金牌榜未能进入前三名,由多种因素构成,一是俄罗斯代表队在多项传统优势项目上失利,错失多块金牌;二是夺金项目较为单一,夺金面覆盖不广;三是其他国家代表队加强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竞技水平提高。

韩国代表队异军突起,在此次伦敦奥运会上斩获13金,射箭仍是韩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但是在游泳项目上的表现却让人较为失望。

综上所述,世界竞技体育的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世界竞技体育仍然呈现极端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呈现集团化发展且各集团特点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第5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统一认识,明确高校竞技体育的定位及发展目标;进一步健全、统一高校竞技体育行业管理规范;组建实体机构,开展经营性活动,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四大方面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竞技体育管理 体制 改革

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高校竞技体育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有效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发展学校体育的有效策略之一。完善、健全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对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实践调查分析统计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校竞技体育性质定位的问题;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目标模式的问题;高校竞技体育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不甚健全,不完善,操作随意性大的问题;经费来源渠道少,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正处在以政府管理为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协助管理的“政府社会型”阶段。这种状态与1998年以前政府直接管理、完全包办相比,是一种进步,而且是前进了一大步。终归教育部是把大学生单项运动竞赛的管理职能“让渡”出来了。高校竞技体育中终于有一块由社团性质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独立组织管理的“天地”。但是,由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处依然还是教育部具有正司级规格的直属机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的体育社会组织,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仍然深深地打着政府的烙印和行政管理方式的痕迹。具体表现为:组织目标政绩化、组织机构政府选择化、法人治理结构虚拟化、管理方式行政化、职能分散与垄断化、自成体系闭合化等六个基本特征。

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分析

(一)统一认识,明确高校竞技体育的定位及发展目标

高校开展竞技体育,本身就是一项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改革、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对高校竞技体育定位和发展目标的理解、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这对于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又符合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随时研究、把握高校竞技体育在新时期的深刻内涵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当前,高校竞技体育既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高校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既要培养能够“为校争光”的竞技体育骨干人才,同时也要进行培养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顶尖运动员。

(二)进一步健全、统一高校竞技体育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制定、颁布的组织内部、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所谓健全,指我们的管理法规还有许多不严密、有疏漏的地方,比如学习与学籍管理标准不统一、不严密,缺少有关监事会制度的问题等。应根据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前瞻性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予以弥补与完善。

所谓统一,指高校竞技体育的业务管理,涉及到政府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三个方面。比如运动员注册、参赛资格问题,单靠任何一、两个部门的工作,都无法做到真正的严格、统一,只有三方联手、协调、配合,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统一、严格的追踪登记、注册管理,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三)组建实体机构,开展经营性活动,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开展经营性活动,是当今国际非营利组织主要经费来源之一,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国际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的趋势之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省级大学生体育协会应大力发展实体机构,包括事业性实体和经济性实体。积极建立服务类、咨询类、培训类的事业性实体机构;创造条件举办经济性实体,开发、生产具有大学生竞技体育特色的服装、标志物等产品。

(四)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加大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竞赛水平,提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大学生”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吸引力,克服以往短视的做法,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下,积极与个人、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长期资助、冠名赞助、聘请企业联合推广运作等方式,形成稳定、长期的经济支持,解决大学生竞赛与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提高大学生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爽.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4(14):133.

第6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全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逐渐的加大了竞技体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其中,竞技体操单杠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项目。我国在竞技体操单杠的技术上发展非常的成熟。对此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相关的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经验,主要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规律等方面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介绍。

关键词 身体素质 竞技体操 单杠技术 发展规律 分析介绍

竞技体操是我国体育项目当中一种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体育项目。其中,单杠更是竞技体操项目当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我国在竞技体操单杠技术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我国的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规律到底如何呢?因此,本文则很有必要对我国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一、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虽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影响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训练因素、规则因素等三个方面。本小节将对这三个影响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因素进行逐一的分析介绍。

(一)社会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因为这种影响因素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的广并且难以得到解决。社会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政治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社会政治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有利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都非常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到,要想最大限度的发展本国的政治,那么就必须在发展本国政治的过程当中,同时使得竞技体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各个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政治,使得本国的竞技体育项目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二,社会经济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除了社会政治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之外,社会的经济因素同时也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竞技体操单杠技术要想获得充分快速的发展,那么必须得到国家以及当地体育部门经济方面的支持。

(二)训练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

除了社会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影响之外,训练因素也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影响。训练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训练管理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主要与竞技体操单杠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二,竞赛制度管理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的影响。竞赛管理制度制定是否严格以及制度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落实都对竞技体操单杠项目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训练设施对竞技体操单杠发展的影响。第四,科研因素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的影响。第五,反兴奋剂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的影响。

二、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分析介绍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是盲目的进行发展的,而是遵循了一定的发展规律才得以发展的如此良好。竞技体操当那个技术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第二,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遵循的特殊规律。本小节将主要对一般规律以及特殊规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介绍。

(一)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之一般规律

万物在发展以及演变的过程当中都需要遵循一般的规律来进行发展,而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也需要遵循万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过程当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第一,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所遵循的对立统一的规律;第二,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所遵循的质量互变规律;第三,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所遵循的肯定与否定的规律。上述三种规律是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如果竞技体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违背上述三种一般的规律,那么竞技体操单杠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走很多的弯路。

(二)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之特殊规律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要遵循一般规律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比较特殊的规律。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发展当中,只有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充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最好的效果。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所遵循的特殊规律主要有:第一,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规律;第二,核心因素的主导规律;第三,周期性突变规律;第四,规则因素的导向规律。上述四个方面则是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需要遵循的几种特殊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过程当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当中所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等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在今后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必须对竞技体操单杠的相关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7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现状分析;发展对策;高水平运动队;高校

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工作成效及面临新的国际化形势

28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积极组织举行全国的大运会及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和组织参加世界性重大赛事等,目前在十几个运动项目上部分大学的运动员水平已达到省、市级运动队水平,其中少数运动队(员)的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家水平;目前大学生体育协会增加到了24个分会,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事业在发展、壮大;2003年5月1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开始全面负责国际联络和组队参加世界大运会等各项工作,意味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工作将与世界大运会全面“接轨”。

20年来,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竞技水平、培养了体育人才;制定了配套政策,形成了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体育训练新机制;加强了学校竞技体育队伍及场馆设施的建设;增进了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了体育学会发展等。特别是2003、2005、2007年第22、23、24届世界大运会的比赛,大学生运动员异军突起,成绩优异。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为与国际全面接轨打下良基。但工作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提出的目标未能全面实现;偏重于运动尖子训练或依赖于外力;课余训练衔接不完善等。其原因在于,指导思想偏差,管理体制不顺,未能创造必要条件或提出过高要求,不符合学校教育和运动训练的规律,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等。

中国申奥成功所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使我国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特征更为突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现代高教的显著特征之一,发展我国大学生运动员教育是参与国际体育人才竞争的需要。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国际化,形成高校竞技体育的教育氛围,重构我国高教高层次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世界体育运动生态多样性的贡献;世界大运会机制是影响成员国调整发展体育战略的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确定了国际社会地位,从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我们都应积极参与体育国际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有助于促进世界体育民主化、多元化的进程;为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项工作尽快全面国际化,我国高校体育运动国际化工作已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呈现出我国全面快速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并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强烈需求。

二、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1.运动项目设置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尚未形成世界大运会规定设置的优势项群(见表1)。要关注世界大运会和奥运会项目的发展和增设,壮大高校竞技体育优势项群。

2.生源基本情况分析

高校已重视从业余训练的学生中选拔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趋势,但专业队的生源仍有一定比例(见表2)。高校办队应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过程。社会发展对接受系统教育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普遍被认可,这是高校办队招生学生运动员的优势和立足 点。

3.教练员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高校办队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队伍(不含联办的专业队教练员)与全国高校体育教师相比,年龄结构低、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均高(见表3),表明高校重视教练力量的投入,但绝大多数为体育部兼职教练员,很难在训练上有所突破和飞跃。

4.训练与竞赛基本情况分析

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竞赛情况差别较大,训练时间和次数不能保证(见表4),参加比赛的次数少(由于问卷调查未限制级别比赛,有个别高校年参赛最多12次的情况),这都不符合竞技体育常年训练和竞赛要求的发展规律。美国及大部分欧洲各国的高校运动员,具有充裕的时间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如美国东部12所大学运动队,周训练时间平均达到20小时左右(中国田径专业队的周训练次数平均为8~10次,周训练时间平均为20~25小时)。国外高校对学制的规定不是特别严格,特别是运动成绩突出的队员能自由地延长学习时间,领导也为其提供条件。另外,国内竞赛体制结构严重影响着高校竞技水平的提高。如国内的各类大学生锦标赛仍采用集中竞赛体制,运动员实战机会少 等。

5.经费和场馆使用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高校办队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行政拨款(见表5)。调查显示,省级专业队每年用于训练的经费平均约为300万~500万元,一所高校现有体育经费(一年大约10万~80万元)全部用于高校办队的训练与建设上也是远远不足的;高校办队的训练场馆尚不具备先进的训练器材设备条件,有待发展。美国较大的大学通过市场运作每年竞技体育预算可高达1200万美元,大学一般拥有2~3个体育馆,经常有田径、游泳比赛。竞技体育的成效带来校友及社会团体的捐赠和赞助,以及不可估算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 益。

6.依靠科技兴体基本情况分析

依靠科技发展竞技体育事业,应是高校办队的优势所在,但目前我国高校办队在计算机管理、先进仪器设备应用以及综合学科攻关服务等方面,未能全面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见表6);大多数高校未拥有身体机能监测实验室,物理、化学、医疗等恢复中心,技术和体能的研究检测实验室等。事实上,高校都具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名牌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着出类拔萃的科研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因此,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要强化“科技兴体”的重视程度。

7.办队模式基本情况分析

归纳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建队主要有独办型、联办型、混办型三种模式(见表7)。

独办型:高校招收学生运动员进行培养,代表本校参赛;利用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培养大学生运动员、教练员,逐步达到高水平,这种类型是高校办队模式的方向。其关键在于自身的建设。

联办型:与当地专业队联合办队,学生挂靠学籍,平时训练及竞赛主要在专业队,充分利用体工队的条件,高校有比赛时代表学校比赛,此类型办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混办型:部分运动员挂靠学籍,平时学校训练来自中学的队员,挂靠的队员在比赛时代表学校参赛,此类型兼顾前两种类型的优势,但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三、发展对策

(1)中国大体协应组织科研力量,研制有关“接轨”法规,攻关新形势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重大问题;扩大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层次和层面;加强高校训练基地建设;发展体协事业等。

(2)预测备战世界大运会的发展态势,给予优势项目的高校以特殊政策,扩大参赛实力;引进竞争机制,扶植鼓励高校自主办队;国家宏观调控和动态发展重点运动项目,重在建设。

(3)加强教育系统训练体系建设,畅通学生运动员的生源渠道和系统培养途径。

(4)建立高校教练员培训制度,实行教练员的聘任制和责任制,增大教练聘任的开放性和范围,培养和形成一支有高科技专业知识的学者型教练员队伍。

(5)延长学制,提高训练与竞赛系统化程度;增强赛制活力并满足社会性、商业性的要求。

(6)加大学校和社会的参与和投入力度,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更大程度地参与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7)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高校体育科技实力。

(8)完善混合型办队模式;发展独立型办队模式。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全面融入国际化“接轨”,首先要谋求发展战略抉择,针对主要问题,加强研讨、提出对策和措施,创造条件,深化改革。一是加强备战世界大运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实力;二是完善教育系统的训练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运动员的培养质量;四是制定大学生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措施,调整国内高校竞赛体制结构,解决“学训矛盾”;五是挖掘社会力量、自身经营能力和集资能力,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和改善场馆设施条件;六是发挥高校科技优势,重视现代化管理手段、多学科科研的横向联合以及先进科研仪器设备的介入;七是积极探索高校办队模式的发展方向等。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潘前.当代美国学校运动竞技的发展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118-121.

[2]卢玲.对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1):83-84,86.

[3]李庆等.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中国传统竞技体育的参与和挑战[J].中国学校体育,2001,(6):34-37.

第8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游泳

游泳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在现代奥运会中,竞技游泳项目最早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运动项目之一。竞技游泳则以32个小项成为奥运会的第二大竞技项目。目前世界泳坛,尽管依旧保持着美、澳争霸的局面,但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游泳人才的培养,各国竞争日趋激烈,逐渐蚕食着两国在泳坛占据的优势,群雄并起的局面势必在世界泳坛呈现。在宁波,我们的运动员也曾在泳坛绽放着光芒。傅婉芳、陈效、高方珍、贺慈红、郑坤良、汪顺等竞技游泳高水平运动员为宁波游泳事业谱写了一部部壮丽的篇章。

1.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状况

现阶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和依靠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因为只有具备了这套管理体系,后备人才从事竞赛训练的组织和开展才有保障,一套完整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不仅能合理地整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场地、经费等资源,使它们取得最大化的利用,而且能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从而可以使他们的竞技能力更高效,使竞技人才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最终获得竞技绩的最大化提高。在宁波,原本的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地方少体校,甚至于地方游泳队也是出自于各地区体校。然而近年来,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少体校已经不是培养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唯一途径,宁波游泳健身中心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化改革尝试,由体育局实行委托管理、社会承包经营,各种游泳训练点、游泳俱乐部、游泳传统学校等相继出现,有效地丰富了各地区的培养体系。

2.宁波市竞技游后备人才的参赛情况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根据《宁波市体育60年》一书记载,宁波市竞技游泳比赛获奖情况近几年处于较稳定发展趋势。但从1950年到1989年来看,宁波市竞技游泳比赛奖牌获奖情况呈现了不规律发展趋势,除70年代因陈效等出色的运动表现外,其他年代并未有太多的奖牌获得。直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宁波游泳参赛获奖情况趋于稳定。特别是贺慈红、汪顺等游泳人才辈出为宁波游泳事业增添了光彩。虽然保持了较稳定的比赛获奖情况,但宁波竞技游泳的发展相对于杭州仍处于劣势。2010年10月浙江省第十四届省运会在嘉兴举办,省运会六地区游泳金牌奖牌数量统计表暴露了我们的劣势。我们的奖牌数量远不及杭州,温州也跻身到了我们前面,最终对宁波游泳项目的定位为落后项目。我想这才是让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我们需要把游泳发展成我们的优势项目。

3.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选材情况分析

当今泳坛,除了具备科学训练外,如何提高选材质量也越来越受重视。俗语说的好,“良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运动员选材的苛刻,因为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天赋和潜质的游泳苗子,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在如今强手如云的泳坛中崭露头角。

3.1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选材年龄分析

后备人才选拔的年龄与竞技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必须要充分考虑成才、育才、训练专项和竞技运动发展规律,因此对运动员适宜选材年龄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经调查,部分青少年他们过早的进入到了游泳训练过程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由于他们身体相对其他青少年较早发育,身体条件符合了进行游泳训练的条件;二是教练员自身业务水平不足,意图拔苗助长。

3.2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选材途径分析

选材的前提是要有材可选,所以要想选出最为优秀的人才,就要保证选择的适龄儿童的基数要大。然而在实际的选材过程中,有很多有游泳天赋的适龄儿童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选材范围中。少体校、游泳训练点、游泳俱乐部等组织是宁波培养和向上输送优秀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主要力量,当然他们也承担着输送与选材的重要任务。

3.3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选材方法分析

在游泳选材过程中,会依据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指标与专项技术的测定与评价、生理机能指标、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程度的鉴定、心理选材等指标选材。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完全运用上述方法。调查发现,宁波市教练员在游泳选材方面的方法是基本科学的。通过对部分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一些教练员对选材方法合理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有少数教练采用单一的选材方法,特别是对水感选材此类方法被大多数教练忽视了。

3.4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选材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扩大选拔后备人才基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只有首先保证选材数量,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游泳作为浙江省的重要项目,宁波市作为游泳后备人才的主力输送渠道如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系统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问题二,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教练员通过各种渠道发现了自己心仪的人才但家长的不支持、个人兴趣不高、学习与训练的冲突等。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的现状不支持,怕耽误学习,怕孩子受苦造成了学生对游泳兴致不高,更多的家长只是为了自己孩子中考是能取得满分的游泳成绩仅此而已。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教练员自身的训练方法要有进一步的提高。若人才的选拔缺少科学性,必然会导致选材的准确性。因此,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训练水平是选材的关键所在。

4.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训练情况分析

4.1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训练条件情况的调查分析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日常训练、竞技比赛都要以一定的训练条件为基础,包括训练经费、场地设施、医学监督等。通过对训练经费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教练员认为,宁波市在游泳训练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是相对充足的,有30%的教练员认为训练经费较缺乏,可能是因为地域、经济条件、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4.2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场地器材情况调查分析

持续不断的训练需要依靠充足的时间和完备的训练场地及设施,场地设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条件。调查结果显示,65%教练员认为宁波市竞技游泳训练场地器材配备相对充足,但仍有5%的教练员在严重缺乏设施的情况下坚持训练。为确保日常训练能够有序的进行,政府应加强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单位投入力度。

4.3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医务监督情况调查分析

任何训练都后伴随着身体疲劳及运动损伤的产生,如何控制与调节训练量和训练时间的比例,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身体机能,提高运动员有氧和无氧酵解能力而又不超过运动员的承受能力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医务监督工作到位则在训练中起到了防止运动损伤和加快运动员恢复的作用。通过对宁波市竞技游泳训练义务监督情况调查发现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医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5.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5.1加强合作,资源共享

目前,竞技游泳后背人才培养也存在着合作关系不密切、资源无法共用等问题,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没有达成共识,造成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教育系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制约了体育组织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法将更多的资源利用,这种原有的制度造成了体育人才的短缺。

5.2提高选材科学性,减少人才流失

每年暑假,宁波各游泳场所都会成为学生的培训基地,而这些培训基地的教练水平与竞技游泳人才选拔水平并不是成正比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制约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建议相关部门规范各类培训班,要定期派专业教练员到各个培训点进行考察和选拔。建立教学与科研互补的选材体系才是提高选材质量的主要途径。

5.3加强教练员培养工作,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游泳项目普遍存在的“竞赛奖励重于输送奖励”的现象,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练员“重成绩轻培养”,对游泳人才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教练员也因文化程度、经验等问题无法让有潜力的运动员充分会发潜能。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水平,参加系统培训,让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多实战多实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论与建议

6.1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后备人才队伍年龄分布、选材方法、训练条件等方面来看,宁波市的竞技游泳人才培养情况良好。

6.2宁波市教练员对后背人才的选拔年龄把握较准确,但仍缺乏有效的选材方法,加强教练员的培训,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将会对宁波竞技游泳选材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6.3宁波市游泳俱乐部、训练点较充足,竞赛体制也较为完善,科学指导及医务监督方面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宁波体育60年(1949-2009)[M].宁波市体育局.2013.

[2]宁波体育年鉴.[M].宁波市体育局.2011.

[3]杨国宽,谭政典.广东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6).

[4]张红松,张锡庆.中美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5]厉丽玉.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体育科学,2004.

第9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从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方面讨论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关键词 竞技运动 社会价值 社会关系

一、前言

自古以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日常行为活动以及精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产活动、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等方面对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为人类社会不断演进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公平、公正、团结、进取的体育精神为人类社会打造了一道绮丽的文化景观,吸引无数人前往参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社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竞技运动已超越国度、民族、肤色等因素的限制,成为广大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由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也广泛地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和深思。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使社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竞技运动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综观当前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状况:一方面,我国在竞技运动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和进步,在国际竞技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竞技运动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仍存在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兴奋剂”问题、球员暴力及丑闻问题、黑哨问题等问题反映出我国竞技运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价值观念失衡、道德观念下沉。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我国竞技运动的全部面貌,但逐步发展的不良形势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与此同时,对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研究可以帮助运动员、教练员等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竞技社会价值取向,为发扬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我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对我国竞技运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三、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社会价值包含了社会和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表明了社会对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大小。社会与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影响着人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对整个社会历史的价值审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现代竞技运动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健身价值外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一)政治价值

现代竞技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文化交流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竞技运动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提高更倾向于通过发展自身竞技运动水平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便是借助于竞技运动来开启外交的新局面,将乒乓球运动作为外交的特殊手段,促进与西方强国和亚洲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进而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一方面,竞技运动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开展全运会、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吸引各民族运动参加,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各民族的信念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只有团结各民族人民,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保证我国的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因此,充分利用竞技运动的政治优势,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对我国内政外交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内为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各党派的交流与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对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综合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经济价值

竞技运动早已深入人民的生活活动,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行列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竞技运动最明显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竞技比赛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必须有充足的物资设施的保证,促进相关的体育用品和体育设施行业的壮大与发展。一场竞技运动比赛的除了需要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外,还离不开通讯、食宿、交通等其他第三产业的服务,特别是大型国际赛事,对这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顺利开展。现代奥运会的开展为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开发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奥运会进行期间,为当地服务业、餐饮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刺激就业市场壮大与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进而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后奥运时代,通过对奥运场馆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深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带动民众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将部分体育场馆对所有民众开放参观,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运动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在人们越来越要求比赛的公正性、公平性的情况下,必须不断优化管理系统和裁判系统,加快运动医学发展以科学地诊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精准检测和判断兴奋剂的使用。

(三)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竞技活动的特殊需求。第一,竞技运动所提倡的公正性、公平性对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比赛规则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端正人们在社会竞争的行为;第二,现代竞技赛事其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文化,通过裁判员、运动员宣誓,大型文艺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竞技运动是人类伟大的文化创造成果,竞技运动者创造新成绩、新技术、新战术都意味着人类竞技运动的历程向前进一步发展。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决定了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每逢新的高科技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上都会开启一段时期内竞技运动“大迈步”式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竞技运动自身的技术、战术创新推动其走向的发展高度,大幅度提升晋级运动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既是人类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的过程。

(四)教育价值

竞技运动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竞技运动旨在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挑战极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运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运动员和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在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上,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更与国家的民族荣誉紧密相关,运动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第二,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依赖于运动技术、训练方法、管理模式与理念的传承与发展,这需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进行教育,对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管理者进行高层次培训;第三,竞技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为了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竞技运动中践行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利于提升人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对人们自我奋斗精神、勇敢拼搏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五)伦理价值

竞技运动是人类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竞技运动的伦理价值在于竞技运动与自然的关系、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自食工业污染带来的恶果后,意识到人类社会若想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近年来,这一观点也被逐步引用到竞技运动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口号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竞技运动本质上来说,竞技运动就是以“优胜劣汰”为根本原则的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以追求胜利,同时通过体育活动来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化竞争观念。因此,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辨真假善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竞争的意识。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各民族间相互融合,现代竞技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现代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竞技运动通过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审美观念、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来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能促进国家内政外加方面的稳定,有效地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竞技运动的普及和社会化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此外,竞技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竞技精神、公平原则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社会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促进了人的方面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为竞技运动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要保证竞技运动持久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艳翎,郑吾真.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J].体育科学.2000(05).

[2]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000(01).

[3] 王元刚,章翔,孟海江.价值理论下的竞技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4] 陶茜.简析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J].运动.2013(13).

[5] 徐宏斌.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6] 石伟.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

[7] 王丽.竞技体育的社会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0(19).

[8] 杨国庆,韩风月.竞技运动--社会价值的反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0(02).

[9] 赵洪生,孙志权.浅析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05).

[10] 苏肖晴,冯萍.略论运动竞赛的社会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1996(04).

[11] 夏尧远.竞技体育价值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