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经济学范文

绿色经济学全文(5篇)

绿色经济学

第1篇:绿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新常态;“新五化”

绿色化是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理念的最新思想,是关于我国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的最新布局,这是对我国现状、发展要求、发展规律的最新把握,是我国“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我国今后发展具有指导做作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新阶段,中央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五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中,绿色化是“新五化”中的重要“一化”,这是一个具有丰富经济学思想的概念,也是一个对今后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

一、新常态下绿色化的提出

(一)绿色化的提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1]其中,绿色化是“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新五化”中的重要“一化”,这是绿色化的首次提出。绿色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化”,是“新五化”统筹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这是“我们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2]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和全局的发展角度、从未来发展长远战略意义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的生态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价值意蕴,是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经济伦理尺度与生态的经济学价值考量相结合的视角提出战略新思想。从生态经济学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来看待和定位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把生态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由此提出的新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五大理念,坚持绿化发展是其中之一,这使得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绿色化是在“新四化”的基础上的升华,这是我国在推进“新四化”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形成的新态势又一次转型升级,是“新四化”发展的升级版。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绿色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坚持绿色化发展对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绿色化是新常态下“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是我国“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报告在分析了我国最新发展态势及其要求之后提出了“新四化”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发展构想,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3]这就是“新四化”。“新四化”是我国发展到了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总体发展布局。强调“四化”协同、“四化”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发展。“新四化”的总体布局关注的是发展,即: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推动机制等方面的思想,这种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不够全面的。这表现为对发展的效益、质量、目的、支撑条件的忽略。经济学就是关于效益、效率、节省的学问,即:关于经济的学问,是用最小成本、代价、付出等获得最大收益的学问,这表现在关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上实现最大化,所以是讲究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学问。发展的效益问题实际上也是发展的质量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还是高水平的产业更新等,都是发展质量问题。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幸福、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全面。发展是需要经济条件支撑的,例如,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本、市场等,如果只关注发展,不讲环境条件,结果必然不可能实现长久发展。因此,“新四化”过多的强调经济的手段性而忽视了经济的目的性。为此,中央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律,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化的新思想,形成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新五化”思想。“‘新四化’增至‘新五化’,强调的正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5]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就是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大”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从此可以看出,“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这是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实现我国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理念和指导思想。时代在发展,发展的态势在变化,发展的认识在发展,发展的理念在更新,发展的总体布局在调整。新时代、新态势形成了新常态,认识深化、理念发展必然要求“新四化”向“新五化”转化,这不是简单数量变化,而是一种理念的升华,发展布局的调整。绿色化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总体安排的最新思想,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绿色化的丰富内涵

(一)绿色化的定义

绿色、绿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一直以来是一个生态的概念,绿色化就是从这个生态概念赋予新内涵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是标志经济发展、增长、生产、消费等经济新特征、新方向、新要求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例如,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增长等。所以,对绿色化可以定义为:高效节约实现经济增长、发展为人、生态环保进行生产、节俭方式消费的经济过程。绿色化是“绿色”和“化”的统一,是“绿色化”与“化绿色”的统一;“绿色”不是颜色,而是用颜色表达一种理念、原则、要求和内容,“化”表示机制、途径和过程。

(二)绿色化的丰富内涵

绿色化的提出是我国在积累了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一种发展转型升级,是更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转型,这就是我国发展的新常态,所以,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和必然要求,是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意。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和规律的视角来审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念、原则、要求,从环境保护的经济价值和政策要求的视角来把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伦理要求与内在尺度。绿色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伦理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的统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绿色化是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的经济化、经济与生态的为人化的统一。绿色化具有如下几种内涵:第一,绿色化是实现高效绿色增长与发展。这表现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6]第二,绿色化是一种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人的目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6]第三,绿色化是生态绿色环保的生产与消费,是绿色消费。“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6]绿色化的提出是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化的提出要求我们经济增长与发展必须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和经济绿色化,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升级转型,这是新常态的重要内涵和要求。

三、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化的经济学解读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发展和“十三五”发展的新时期,正在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推进“新五化”建设,但是,生态和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和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实现发展与增长的转型与升级,这就是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发展:绿色化发展。因为新常态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7]绿色化要求实行绿色发展与绿色增长,实现经济的绿色化和绿色经济,这本身是转型和升华,这正是新常态的内涵与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因此,只有在新常态下才能准确把握和分析绿色化的经济内涵、实质和实践要求。从新常态的背景中出发,经济学视角下的绿色化必然是一个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内容、经济特征、经济类型、经济过程和经济伦理。

(一)绿色化第一要义是绿色发展

绿色化第一要义和首要含义是发展,并且是绿色发展,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使得生态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新动力,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发展是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是要实现生态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的经济竞争优势,这是新经济发展方式,即绿色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绿色化第一含义是发展是因为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坚持发展当成是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实现绿色化发展的中心任务。“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8]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贫穷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经济发展总量,都是创造“中国奇迹”和“中国骄傲”。但是,我们必须要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按人均GDP我国是在世界80位以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所以,发展是绿色化的首要含义。坚持发展是绿色化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统一。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就是要建立生态绿色经济,使得生态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新动力,这要从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做起。例如,通过发展生态绿色林业、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及其加工工业、发展生态绿色建筑及材料产业、发展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业和环境保护产业等。这能带来工业的新模式,即绿色清洁生产;它会带来农业的新生产方式,即生态绿色农业;它还会带来服务业的新的增长方式,即生态绿色服务业,等等。这会形成生态绿色产业形式和生产形式,这样能形成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经济生态化是要求经济增长与发展合乎生态环保的原则、理念、伦理与要求,是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为此,绿色化可以从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做起,发挥生态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生态绿色经济的比例,通过用绿色化发展思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使得生态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使得绿色生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得绿色化成为了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和特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化,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化。绿色化的第一含义是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在“生态经济化”向“经济生态化”的转化中实现两者的统一。为此,在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实践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5]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二)绿色化追求的是效益经济

绿色化是追求最经济的发展,就是效应经济,这种效益经济就是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就是追求好的发展。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必然要求。绿色化就是追求投入与产出比例高、对环境污染少和小、社会效益高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方式。这就是“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5]实现用高效益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经济,这是由生产和增长转型实现的经济转型,由此形成的新的转型经济。长期以来,我国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走的是追求规模大、总量膨胀、发展速度快的发展道路,这在我国形成典型的唯GDP的倾向,导致大量圈地,资源掠夺式开发,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运动式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地方债规模数量庞大、增速快、有些地方呈现失控状态,等等。这是典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在我国,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已经取得很高发展速度和很大的经济量与规模,但是靠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取得的,这是低效益、低质量、浪费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在我国,这种发展在早期和经济规模较小的时候还能承受,但是长时间和经济规模大的时候就不可能了。因为资源和环境不能再支撑了,不可能再实现、再持续,于是,发展转型就成为必然,这就是新常态下的绿色化的增长与发展之路,即绿色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如此大的经济量,再像以前那样发展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与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这种发展就是绿色化。所以,绿色化是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绿色化从生产上来看,就是以资源高效节约的方式和生态保护与环境承载力为限度进行生产,就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努力实现好的增长与发展。努力实现节约生产不是浪费生产,即绿色生产。这就是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来看,要“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完善制度法规,严格监管,采取最严厉的惩戒措施,使得违反者将会受到不能承受之痛,并建立政府与官员的连带责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恶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惩戒力度小、地方利益勾连紧密、官员腐败或者失职渎职。实现绿色化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效益经济就是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5]

(三)绿色化内涵着绿色消费观

绿色化在生产上坚持的是高效率方式生产,在消费上坚持的是节俭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即绿色消费,这就是绿色消费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这种调整带来的量上的深度调整要求节俭节约消费,要求“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5]这就是绿色化要求的在消费上实现勤俭节约消费的绿色消费观,这是绿色化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内涵。在一个社会的完整经济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中,消费是其中重要一环,消费实现着生产又开始着生产,所以,马克思说,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消费能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浪费就是毁灭生产,低效就是浪费资源,削弱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消费分为生产性和纯消费性两种,无论是哪种消费都要求绿色化,纯消费性消费更是如此。绿色化内涵着绿色消费,是坚持节俭节约消费,是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这与节约高效生产方式相对应。绿色消费就是要实现消费的绿色化与理性化,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的绿色化,就是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积极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非理性高消费。节俭消费就是节约,就是节约了资源,这就相当于增加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就减少了生态与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对策。”[6]所以,绿色化包含的绿色消费思想就是以节约节俭的方式进行消费、以绿色低碳和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生活与生存的思想,这就是绿色消费观。绿色化包含的绿色消费思想也是一种经济消费伦理、一种经济伦理,绿色化坚持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一种行为价值取向、一种道德选择、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社会认知,因此绿色化是一种经济消费伦理,更是一种经济伦理。在我国,存在深刻的家国同构性,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思想认知、态度和行为直接会转变为家庭的、进而变成国家或者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思想认知、态度和行为。所以,绿色化的经济消费伦理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极端重要。实现绿色化是时代要求、历史的启示、经济伦理的必然。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是一个活着没有意义的人,一个追求享受的家庭是衰败的家庭,一个消费无度的社会是畸形社会,一个奢靡浪费的国家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国家。在我国,关于节俭节约消费、生活、生存的谚语有很多,这是修身之路、持家之道、治国之理,这就是绿色消费。古往今来,“节俭以修身,勤俭以持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来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发人深思,警戒世人。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9]消费不是在消费本身,它包含着对待生产的认识、生活的态度、人生的信仰、社会的风气,等等,这是关乎着兴国之路还是亡国之道的大问题,绿色化就是兴国之路的经济学思想。

(四)绿色化是一种新经济生态伦理

绿色化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伦理,并且以此为中心形成了政治、社会、生态等伦理道德体系,其核心就是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发展为人的价值向度,我们追求绿色化发展就是要实现绿色化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的目的。实现绿色发展为人是绿色化的手段,更是绿色的目的,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10]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更加注重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发展为人的目的。”[11]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我们从追求GDP、经济速度、经济规模与量的发展的转型,这是一种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发展向为了人的发展的发展的转型,绿色化发展为此提供了前提和契机。绿色化强调绿色发展为人的价值追求,这是绿色化经济增长与发展向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发展向度,这是通过建立绿色化新经济伦理来实现。在实现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创造人发展的物质财富条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发展,创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发展成果,使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成为人的发展的条件,由此实现人的发展。这是绿色化发展的新经济生态伦理,这是绿色化的经济学内涵。这种新经济伦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践要求,否则,如果只顾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民群众生活在生态极端恶化的环境中,由导致成人民群众吃的、喝的、呼吸的、用的全是有毒的、污染的,结果导致健康和生命受到损害,导致疾病多样化、疑难化,导致生命力和体质逐代下降,等等。如果这样,这岂不是自取灭亡吗?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用?这样的发展又能持续多久?如果这样,发展不仅不能再向前,而且已有发展成就将会毁于一旦。已经有了让人深感痛心的血淋林现实:我国的“癌症村”和因生态环境污染致病致残的人们。当前的现实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极端严重的“雾霾”让人无处躲藏,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让人无法生存,罪恶商人的有毒食品和食物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等等。所以,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本身,也不是发展本身,必须贯穿一种新经济生态伦理,这就是绿色化。绿色化的经济生态伦理是坚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向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兼顾代际公平,走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发展在生态保护中实现,不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以此不仅实现当代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长远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实现绿色化的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景依然艰难,绿色化的经济生态伦理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实现绿色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实现绿色化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直接关注人民福祉,这必然是政治问题,所以,绿色化的经济伦理中贯穿着政治伦理。绿色化是实现人的发展的经济思想,也是解决民生问题政治思想。同时,生态问题关乎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认识,关乎着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观念,更关乎着法制与政策,所以,应该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新经济伦理,倡导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新经济伦理道德观,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法制建设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使得绿色化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不断深入人心,最终变成人人的自觉意识与行为,社会良好风尚,真正实现“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12]

[参考文献]

[1]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01).

[2].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N].人民日报,2015-11-19(02).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2).

[4]“绿色化”呼唤参与感(今日谈)[N].人民日报,2015-03-26(01).

[5]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0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12).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01).

[8]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5-03-16(03).

[9].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10]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

[11]李本松.论新常态下“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考量和世界历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5(3).

第2篇:绿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引言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先进理念及文化的传播者,其观念与行为直接影响群众的表现。经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并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其消费行为尚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对此,应结合实际,挖掘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中的不足,加强绿色消费观的构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政已经成为当前低碳经济时代的一项必然性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度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从政策变化来看,2007年6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将可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纳入重点发展范畴,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初步分析[1];短短3个月后,我国再次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目标,并从技术角度入手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法。而从国际层面来讲,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重点经济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遵循低碳经济要求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二、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关系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分析。

(一)低碳经济是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给予上述要求,传统的铺张浪费、炫耀型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消费观念逐渐被低碳经济排斥,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环保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政府通过出台经济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人们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观。以环保消费为例,企业所提供给的产品包装是否拥有环保标示已经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一项重要标准。

(二)绿色消费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能够起到良好的节约能源作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作用。从本质角度来讲,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另一种体现。当人们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时,其消费行为的产生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中,促进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如下。

(一)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整体偏低

从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认知来看,理解不全面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可能仅了解绿色消费的无污染属性、安全健康属性,而缺乏对绿色消费的可持续性及经济性的了解。此外,由于受到消费观念、获取信息途径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中国能效标识、绿色食品标识以及中国环境标识这三种基本绿色标识[2]。上述状况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在绿色消费认知方面的不足。

(二)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缺失

就我国当前大学生群体而言,绿色消费尚未成为其主流消费模式。以购物袋的使用为例,在到超市、商场购物时,能够自备购物袋或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大学生人数占比相对较少。他们认为,自备购物袋太麻烦,直接使用商家提供的购物袋更加方便。

(三)大学生能够支持绿色消费

虽然当前我国大学生并未建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认知,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排斥这种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由于大学课程较多、业余生活丰富(如社团等),部分大学生并不关注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等信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绿色消费、环保消费尚未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消费模式。通过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可知,在这个群体中,多数人有着较强的责任感,他们将自身作为社会的重要分子,并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当他们获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之间的关系后,均对绿色消费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他们会在后续学习及生活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的了解,并尝试以绿色消费观念改善自身的消费行为。

四、低碳经济时代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可借助以下几种策略,帮助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

(一)加强低碳经济教育策略

作为社会人才的储备群体,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将对其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产生直接影响。基于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观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帮助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的过程中,应加强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快速认知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及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加强低碳经济教育策略的应用可按照如下方法完成。第一,教材引入及课时设置。为了保证低碳经济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高校可从经济学专业引入高质量教材,作为开展低碳经济教育的基本材料。此外,如有必要,还可以通过邀请各高校经济学专家的方式,组建低碳经济教材编制小组,专门为低碳经济教育涉及可靠的教材。而在课时设置方面,为了避免频繁的课程安排引发大学生的逆反情绪,可按照1w/次的频率涉及低碳经济课程的教学频率。第二,教学内容设计。低碳经济教育应在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的基础上,引入当前真实气候变化案例(如温室效应、频繁的雾霾天气)等,强化大学生对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重视,逐渐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观,身体力行,坚决杜绝各种不恰当消费行为,为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微薄力量。第三,实践教学。除了单纯的理论教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运用实践教学强化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快速形成绿色消费观并将其拓展为绿色消费行为。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将某个商场选为调查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亲身调查的方式,统计当前该商场商品性质及特征(如环保商品占比),并向商场商家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低碳经济时代到来前,该商场的基本商品信息,最后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大学生而言,亲身参与低碳经济信息的调查,跟容易加深其对低碳经济的印象,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

(二)专业教师示范策略

为了促进绿色消费观构建目的的实现,高校各专业教师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亲身示范,带动大学生实现绿色消费,有效杜绝奢侈型消费、炫耀型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需要注意的是,绿色消费示范并不是一时之举,它要求高校教师在深入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秉承绿色消费观完成各种消费行为。例如,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乘坐地铁、公交等环保方式出行,运用自身行为加强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3]。

(三)推行绿色管理策略

除了教师之外,高校本身也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参照这一。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中,高校可以通过推行绿色管理、加强绿色高校建设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为了迎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可在正确分析高校当前能耗的基础上,投入资金更新相关基础设施,将高排放、高耗能设施转化为环保设施,为大学生营造绿色校园环境。例如,高校可将无纸化办公作为目标,通过逐步取消纸张使用的方式,实现环保目的。如可将各专业大学生的实验报告册转为电子模式,由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邮箱,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将实验思路、实验流程及成果记录在电子实验报告册中,并将其发送至相应教师邮箱。此外,在管理方面,高校还应提倡绿色管理模式,分别于食堂、学生管理等方面推行绿色管理。在食堂方面,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学生提供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筷子,同时强调环保筷子的规范消毒及清洗。而在学生设施配置方面,摒弃传统工具,引入环保桌椅、环保床铺等基本设施,充分体现高校的绿色管理特征。绿色高校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合理构建。除了高校外,其他单位或机构也应当承担宣传绿色消费观的责任,根据低碳经济要求,通过加强绿色消费宣传、引导舆论方向等模式,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营造必要的环境基础,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中不断巩固自身的绿色消费意识,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帮助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缩短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低碳经济时代要求间的差距,可运用多种有效策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构建绿色消费观环境,促使大学生不断纠正自身的不恰当消费行为,并转用绿色消费观作出各种消费决策,提升消费的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宁.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途径[J].民营科技,2014,(10):240-241.

[2]仲琳琳.低碳经济时代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必要性[J].世纪桥,2014,(2):35-36.

第3篇:绿色经济学范文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

第4篇:绿色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绿色技能;培养途径;探索

制药在试验、研制和生产等方面必定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环境治理理念要求从源头上尽量杜绝环境污染,而不是在污染后想办法进行补救[1]。因此,如何将绿色技能融入高职药学专业,成为当代药学类相关专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绿色技能的概念

绿色技能泛指运用绿色技术和相关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绿色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一个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完整体系,是由充足的理论知识、足够的改变能力以及强硬的物质手段共同构建的一个动态的系统。绿色技能要求人们在基于绿色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熟练地将经验作用于某一活动中。绿色技能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绿色技术的掌握,二是经验的积累[2]。绿色技术有四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一个系统、是一整套密不可分的技术系统,而不是一项或一种单一的技术;第二,绿色技术的战略性是非常高的,与科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分离,持续相伴;第三,绿色技术一直在变化、进步和发展,会随着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前进,不会停止;第四,绿色技术在未来与高新技术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相互协助,共同发展。总而言之,绿色技能的培养就是要提升绿色技术,积累应用经验,结合经验,有效地将绿色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研发制造中,为制造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高新技能。

二、绿色技能对制药行业的影响

在当今发展与环保同样重要的形势下,企业经营效益和环保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增长是制药企业的目标,然而在市场需求升级、国际竞争加剧、环保监控趋紧的大环境下,只是单方面追求环保或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企业都是难以生存的。唯有环保政策的疏堵结合、工艺技术的高效应用、市场准入的合理激励方能推动制药企业在保质量、重环保和稳效益的健康状态下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技能对制药行业来说就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存在,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不放松对企业经济发展要素的提升。绿色制药以研究和发展无害化清洁工艺为首要条件,通过发展高效、合理、无污染利用资源的绿色化学新原理,推行清洁生产;以环境和谐、发展经济为目标,创造出对环境友好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实现制药工业的“生态”循环和“环境友善”及清洁生产的“绿色”结果。绿色制药,技术为先,只有掌握绿色制药技能,方能保证企业长久生存。对此,制药行业迫切需要在源头上解决制药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具备绿色技能的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制药提供了人才保障及技术支持[3]。

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绿色技能培养的途径

(一)树立绿色技能教育理念及模式,打好理论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绿色化学教育思想,传授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中要灌输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制造的号召,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抵制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制药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将绿色环保的理念牢记心中。其次,在绿色技能理念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需求构建相应的教育培训模式。构建教育培训模式的第一步是确定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学专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作为培训基础,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并掌握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拓展基本操作技能,如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合成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等,使学生日后可以运用自己所具备的最基础的制药基础,获得更全面、广泛的知识网络架构,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绿色技能教育理念及模式,可以为学生日后从事药品方面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从而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检测等公司提供人才保障。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比较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广阔知识面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等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绿色试验环境,培养绿色技能

化学试验是制药学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试验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对教学来说,试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在制药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由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许多实验课与化学有关,试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也最为紧密。因此,构建绿色试验环境,对于绿色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实验课程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强调将绿色技能融入试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有绿色环保理念,还要将绿色试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尽可能减少化学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努力做到实验过程零污染、零浪费,确保基本的绿色试验。在实验过程中,试验药剂要尽可能选择无毒害或低毒害、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试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应在完全了解和掌握试验试验原理及步骤的情况下再开始试验,减少失败次数,控制药剂用量,避免造成药剂浪费。在试验结束后,学生应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产品及药剂要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造成污染,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即将能变废为宝的废弃物通过正确处理方式转换为可以二次利用的药剂,对于一些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药剂,则需要特殊处理、消除危害后用于其他地方,对于不能回收处理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时将危害性降到最低,避免造成更大的污染。

(三)与企业合作,培养具备高新技术的绿色技能

绿色技能的提升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发展,只有结合高新技术开展的绿色技能才能持续发展。高职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可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首先,校企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在制药行业从事各方面工作的,因此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对应的问题,校企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要求针对专业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教育培训。当前学校给予学生的理论及实验培训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即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强、实际操作能力弱、对行业定位不准确等,人才所具备的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其次,绿色技术的发展会随着市场需求而发生变化、进步和发展,会随着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前进,不会停止,由于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快,各种新研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随之更新的工艺都会在企业中展现。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可以让学生及时接触到这些新的方法、技术及生产工艺,充实学生的知识库,激发学生研发绿色技术的潜能[4-5]。最后,由于绿色技能对于高新技术的要求相当高,即使学生具备特别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是缺乏试验验证的,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具备绿色技能的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企业发展需要的实验室,结合当下制药行业的高新技术进行绿色技能的开发,共同促进制药技术的绿色发展。还可以培养人才技能的多元化,掌握制药专业外的其他技能。与企业合作,可以缩短后期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时间,节约人才的培养成本。

四、结语

为满足环境保护对于制药行业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药学专业对学生的绿色技能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职院校通过树立绿色技能教育理念,可以奠定理论基础;构建绿色试验环境,可以有效提升绿色技能的培养速度;与企业合作,可以共同培养具备高新技术的绿色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容,毛春芳,徐新.南通市某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绿色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63-65.

[2]孔兴欣,田清青,刘颖新,等.高职药学专业分析课程整合的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6):26-28.

[3]张郴.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工作实践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5):214-222.

[4]王瑞新,陈文虎,杨晓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4):10-12.

第5篇:绿色经济学范文

一、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简介

1.环境生态学简介

从学科体系角度而言,环境生态学可以说是环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按照现代生态学的学科进行划分,环境生态学又可以是应用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及对人类所产生的反效应,并寻求恢复、重建及保护受损生态系统的对策。环境生态学并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它是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又结合了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科学,不过目前环境生态学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总体来说,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四类:一是环境污染的生态学原理及规律,二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三是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四是废弃物的能源化及资源化技术;其最终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经济和环境生态的协调稳定发展。

2.经济学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及实现的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其中,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而科学经济学主要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和经济规律。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以科学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规律的展开与具体表现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而真正的对象则是资源优化配置和再生背后的经济规律与本质。另外,在科学经济学范式框架中,经济体还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对称面,若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要从整体上对经济现象进行统一研究。现代高职学校中很多都开设有经济学科,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经济学在我国主要设置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大专业。

二、环境生态学思想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持续开发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无论是从研究目的还是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都非常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然而,过去长期以来高职经济学科的主要培养目的都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单纯型经济学人才,这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而随着近年来人们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新型的具有生态思维的综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高职经济学科的教学目的。利用经济学科教学来传播、推广及深化环境生态学思想,是当代高职教师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广大的经济学人才具备良好的环境生态学专业素质,同时,环境生态学思想也有利于广大教育者树立环境生态思想的教育观。总而言之,只有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重视应用环境生态学思想,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生态学思想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80多所高职学校开设有经济学专业、130多所高职学校开设有金融学专业、50多所高职学校开设有财政学专业、70多所高职学校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在这其中,却只有不到10%的学校开设了《生态经济学》课程,并且大部分都是将《生态经济学》列为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高职学校都受传统经济学科教育理念的影响过深,仍还停留在“经济人”思想层面上。这就造成了大部分高职经济学科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对环境生态学相关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是全然不知,而当这些学生走入社会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后,无疑不会关注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继而也就导致了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生态造成过度破坏。

2.现状原因

之所以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都很少有应用环境生态学思想,主要是由于以下两大原因所造成的:①受到“经济人伦理”的影响。经济学的主要创设者之———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人伦理”,其中心思想是当人类受到人性动力学的驱使时,会为了改善自身状况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这一过程也会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利益;后来,“经济人伦理”对经济学科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经济学科教学都彰显出了一种极其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在这种价值取向的驱使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顾着研究怎样才能够更快、更多地创造利益,而并不重视环境生态问题。②在教学环节中没有很好地传播环境生态学思想。所谓教学环节,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制、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实践活动等,然而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在高职经济学科的教学方案中必须要应用环境生态学相关内容,在教材编制中并没有深刻联系生态环境学理论,高职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之时并没有对教师的环境生态学知识掌握情况做明确要求,高职经济学科教师也并没有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生态学方面的实践活动,因而导致环境生态学思想没有在以上这些教学环节中得到很好的传播。

四、环境生态学思想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转变传统的“经济人伦理”思想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利用了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同时,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也曾经在其所著的《伦理学和经济学》一书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证性案例证明了: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经济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类最好的现实行为,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经济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逻辑上与经济上的最佳成就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所以,“经济人伦理”思想是否值得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一直运用还有待商榷。而近年来,随着几次比较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发生,更进一步证明了“经济人伦理”的思想是短视的,人类社会如果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以“社会人伦理”思想及“生态伦理”思想来取代“经济人伦理”思想。现如今,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也即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相统一,这是促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当今的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也不能够再一味地遵循传统的“社会人伦理”思想,而应当更多地采纳“社会人伦理”思想及“生态伦理”思想。

2“.绿色化”高职经济学科教材

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生态学思想与高职经济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教育部门必须要重新审视、改革和编著高职经济学科教材,在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环境生态学理论知识,以使教材中蕴含更加深刻的环境生态学思想,成为“绿色化”教材。例如,高职经济学科教材中必须体现出更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加入更多的“绿色化”经济学案例,以及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等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绿色化”倾向。

3.开展丰富的环境生态学实践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