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农村农贸市场全文(5篇)

农村农贸市场

第1篇: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的持久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是农村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把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放在首位。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立法和监管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向监管难度较大的农村转移,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成为食品造假的重灾区。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相对闭塞的状态使得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比在城市的监管难度更大。

一、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

1.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农村地区是我国的不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导致对价格很敏感,对于食品更是如此。一些不法商贩抓住农民贪图便宜的这一弱点,将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到农村,这种假冒伪劣的食品严重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部分假冒伪劣的食品质量堪忧,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的损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村集市贸易市场的简称,是指一种传统的农村商品交换场地,是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集散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是乡镇中农副产品、日用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卫生安全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在我国的乡村地区,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很薄弱,其卫生条件较差,到了夏季异味明显。大部分商贩处于散乱经营的状态,使得农贸废弃物的处理极不合理,肉食、蔬菜、副食的位置安排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容易导致食品的污染。一些不明来路的农副产品很容易进入农贸市场,老百姓在购买时也很少去关注产品的来历,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

3.农村土地污染严重,间接造成农产品的污染

耕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只有保护耕地才能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多年来连续增产,农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果,这与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支持政策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农民朋友的辛勤耕作。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农业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连年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1年,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为76.53万吨,2013年迅速增长到180.19万吨,增长了135.5%,年均增长率高达7.4%。同期,中国农药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农药生产和使用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农药使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农药施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按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算,农药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速度的9倍。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大量的土地和地下水污染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现状,进而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作物的重金属严重超标,食品安全在源头上就得不到保证。

4.不规范的养殖业在畜产食品源头上造成严重问题

随着农民发家致富心理的推动,大量的农民开始发展小规模的养殖业,以养猪、养鸡为代表,农村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饲料,饲料是促进肉、蛋、奶等养殖业商业化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的间接食品,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养殖的效益往往大量甚至过量地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添加剂。一些劣质饲料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被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注意。

二、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上有明显的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尽管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在10%左右,但是对比城镇而言,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偏低,这就导致他们在选择食品时选择价格低廉的。在食品监管上,经济因素是重要因素,我国香港特区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体制,这与其强大的经济投入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较少,导致一些假冒伪劣的食品流向农村地区,而且农村地区处于监管的薄弱地带,所以形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2.农贸市场为农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人们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进行买卖食品的聚集点,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利。农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时候面临的约束很小,多数农产品的产销地点并不明确,形成很大的安全风险。工商局、食药监局在农村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造成现在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

3.短期行为造成土地污染

过去三十年,我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对耕地过度使用严重。单纯地追求产量导致化肥农药超标使用,使得土地板结,产量下降,还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随着城市地租的进一步上升,一些工厂大规模布局农村地区,工业用地的增加本身就减少了耕地的面积,再加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处排放,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残留问题,主要是砷、氰化物、汞、镉,铅、锌等,这些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主要是处理成本高,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土地污染比水污染、空气污染更难以治理,这些短期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

4.不规范的养殖业造成的问题

养殖业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的初期,农民一拥而上,分散养殖,不注重科学管理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养殖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屡见不鲜,疫病虽然减少了,但是却对人体造成了间接损害。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16.2万吨,其中51%为兽用,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达84.3%。复旦大学一课题组通过对1000多名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下,并发现兽用抗生素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而兽用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健康有明显的联系。目前,从兽用抗生素滥用程度上看,主要集中在乡村的家禽养殖和散养户,他们用药知识相对贫乏,过量购买、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开拓思路,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焦点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改善种养结构,适当增减不同作物种植规模,积极推进农产品收购储存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实现双赢

农村地区村落分散,需要农贸市场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农产品的买卖。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不仅能够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以为商家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农贸市场的生、冷、鲜、熟的食品划区分开经营,对于农贸市场的公共卫生安排专人打扫、清理。规范市场上商户的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做到经营有执照,进货有登记,销售有记录,让一切行为有据可查。在监督上,要定期、不定期抽检,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做好事前控制。

3.加强土地监管,创新保护机制

我国土地辽阔,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更应该珍惜。一些农村出现很多强占耕地、工业废水污染耕地的现象,应该坚决杜绝。基层政府须提高觉悟,严格审批制度,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不能为了短期的财政目标就引进一些污染企业,放松环保的要求,耕地的保护一定要摆在突出位置。农业用地就要在农业的范围内找出路,不能挪作他用。环保、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保护好土地资源,造福人民,造福后代,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作物才能健康,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4.推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业

分散养殖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监管上的困难。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集中养殖,科学选址,鼓励大规模、集约化建设养殖场所。这样既可以方便农户统一销售,合理经营,而且方便对养殖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也可以集中宣传科学的养殖知识,减少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综合来看,我国农村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要全面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食品安全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让农村成为薄弱地带。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裘若莹.农村集贸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9):124-125.

[2]陈晓明,王程龙,薄瑞.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2):4-8.

第2篇: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一)农业物流产业组织的界定

农业物流产业组织是大量集中且与农业物流有关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行业、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以农产品为核心,提供整体的一站式的与农业物流相关服务的产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外空间组合的经济现象。

(二)潍坊市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形成的可行性分析

1.农业产业化是基础

潍坊农业产业化起步于1992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的300万亩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青州、高密400万亩优质粮基地,安丘为主的30万亩姜蒜基地,临朐为中心的100万亩果干鲜果基地,昌邑市为中心的10万亩绿化苗木基地,以诸城为主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区,以临朐为主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区等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业物流产业组织的形成。

2.主体发育成熟

近几年,潍坊市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潍坊市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420多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77家,市级龙头企业178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打造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最权威的蔬菜标准形成中心。这些主体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3.空间上组合的可行性

空间上组合实现的依据是信息化,目前潍坊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初具规模。潍坊市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好三大信息平台建设,扶持物流信息企业发展”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寿光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正是这三大信息平台之一。推行“110”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推广“寿光蔬菜”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专家系统;建立健全农业宏观决策系统、资源环境系统、防灾减灾管理系统;推广计算机模拟栽培、防治和配给等技术的应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市县乡农业信息联网及“三农”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逐步完善,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化的发展为农业物流产业化空间组合提供了保证。

二、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规划

针对目前潍坊市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物流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出三种类型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

(一)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外向型产业组织布局

寿光被誉为中国的蔬菜之乡,依托本地蔬菜发展市场建立的农产品物流园,设有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并具有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积聚效应,其服务定位为锁定山东,连横西部,建设遍及整个西部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以点带面,开拓中部地区,进而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并且山东与日韩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发挥寿光农产品的优势及物流园的集聚作用,构建山东农产品外贸物流框架,为外向型农业物流的发展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

(二)以农贸市场为核心的内向型产业组织布局

早在2008年,潍坊市政府就下达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并且根据市区商业网点结构调整意见,在社区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随着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各县市区相继完善农贸市场的功能,依托各县市区内的农贸市场构建内向型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主要服务于本县市区内的居民。

(三)以虚拟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综合型产业组织布局

虚拟物流企业是适应市场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端管理人才为手段,通过整合合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来聚集和发掘市场机会,取得竞争优势。实行虚拟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专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生规模效益等优势。将该种模式应用到农业物流领域,正好符合农产品保质期短、数量大、品种多、运输成本高、物流难度大等特点。

三、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一)外向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用供应链管理来整合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充分发挥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和产业集群的优势,尤其要加强寿光物流园的带动作用,加快促进供应链上各节点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分工,实现产业与物流的互动发展,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外向型的进程。

(二)内向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内向型物流体系覆盖范围小,易操作。内向型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优化应建立综合化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综合化就是将分散的生产方式通过农贸市场实现集中销售,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进而从生产农户或企业、流通企业中培养一批龙头户,带动本地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发展,提高分散生产的专业化水平,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借助农业物流的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物流一体化发展进程。

第3篇: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南充

近年来,随着南充市脱贫奔康产业园迅猛发展,农产品市场销售压力与日俱增,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全市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农产品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1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

1.1营销方式

目前,南充市农产品销售主要有传统、直销、网销3种模式。以农户—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占85%以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小规模、大群体、面对面交易方式特征明显。企业—消费者、基地—消费者的直销模式约占10%,主要集中在温氏、天兆、绿科、广丰等标准化程度高、产品批量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基地—电商平台—消费者的网销模式不到5%,主要集中在金科、百科、元斗桃园、槐树土鸡等生产企业和绿蚂蚁、绿邦、邮乐购等第三方网销平台。

1.2品牌现状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342个,其中2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有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充、南部;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布在仪陇、阆中。依托“三品一标”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创建国家驰名商标9个,省级著名商标40个;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功创建南充市“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市场配套

目前,南充市有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友信龙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大中型产地批发市场。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阆中圣果市场与省农业厅联网建立了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全市农牧、商务、供销等部门依托项目,扶持业主建有农产品保鲜库30个左右,仓储能力约5万t,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及西充和阆中等地。

2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2.1知名品牌建设滞后

2.1.1品牌意识不浓。目前,南充市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运作水平不高,客观上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生产业主对品牌的溢价能力认识不足,以致诸多名、特、优农产品尚无品牌,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1.2品牌营销不专。长期以来,政府农业部门只擅长抓技术指导和基地建设,缺乏品牌营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导致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单一、方法简单、传播空间狭窄、宣传效果有限。

2.1.3品牌支撑不力。南充市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规模小、总量少、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产品“杂、散、弱”现象突出,无法满足品牌对产品的均质化、优质化、批量化要求。

2.2农村电商发展滞后

2.2.1氛围不浓。地方党政领导对农村电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会议和口号上,缺乏实际的推进措施,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抓农村电商的氛围不浓,农村电商发展的环境不优。

2.2.2统筹不力。目前,南充市的农村电商大多是民间企业自发组建,缺乏政府统筹,农村电商企业大多孤军奋战,企业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行成本高,亏损严重,电商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2]。

2.2.3对接不佳。网商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产销对接不佳。一方面网商找不到适合网销的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产品因找不到好的销路而贱卖伤农。

2.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2.3.1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是缺乏产地交易市场。各级政府缺少权威性的、符合生产需要的产地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导致市场建设发展缓慢。二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贸市场的建设未能与新建小区相配套;另一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也存在配套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面积狭小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生活需要。三是缺乏城郊菜农直销摊位。在各大农贸市场及其周边,供城郊菜农直销的摊位严重不足,导致菜农不得不以低价出售给“菜贩子”,或因菜价低、卖菜难而放弃种菜。

2.3.2冷链体系不健全。一是产地保鲜库严重不足。全市现有产地保鲜库储存能力约5万t,而全市农产品年生产量约760万t,保鲜储藏能力与产出能力严重不匹配,导致农产品出现周期性的“旺季烂,淡季断”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农业收益。二是保鲜库布局不合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相关部门项目整合差,保鲜库建设各自为政,导致出现“有需求的库需不足、已建成的又闲置浪费”现象。三是冷链设施缺乏。由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运输车辆和销售终端保鲜设施,造成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损耗严重,品质下降。

2.3.3信息服务不到位。一是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信息标准不统一、数据差别大,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所适从。二是信息获得成本高。目前,第三方商业信息大多需付费购买,部分还作为机密数据不对外公开,生产者获得信息的间接成本高。三是信息渠道少。目前,农产品信息体系不健全,渠道少,导致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好产品难卖到好价钱。

3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3.1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3.1.1建立运营机制。一是成立品牌发展协会。按照“政府统筹、企业主体、市场运营、政策激励”的原则,由协会组建股份制公司,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合力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二是建立授权退出机制。按照运行有资质、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证、产品有品牌的原则,由协会对自愿申请使用“好充实”标识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审核通过者方能使用标识。对使用标识的企业全程监管,对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立即撤销其用标资格。三是建立使用激励机制。对积极使用“好充实”区域品牌的企业,在产品包装、品牌宣传、政府采购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四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认证监管,完善检测设施,壮大检测队伍;依托平台和网络,形成源头可查、过程可控、质量可靠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3]。

3.1.2加强品牌营销。一是迅速提高知名度。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利用全国性展会平台,举办南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题新闻会;在央视或发达地区省电视台投放“好充实”农产品广告;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有影响的报纸杂志进行宣传;在高速路旁设立高炮广告,在机场、火车站等人口集散地设立平面或灯箱广告。二是搭建营销平台。建立“好充实”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发手机App,打造“好充实”电商平台,切实开展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三是举办展示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南充品牌农产品外出参展,所有涉农展会都要突出宣传“好充实”区域品牌;举办南充特色优质农产品迎春展销会暨优秀农业品牌展示推介会,促进鲜活农产品抢占本地市场[4]。四是举办“嘉陵江农业高峰论坛”,确立南充嘉陵江流域和丘区现代农业的主导地位,增强南充农业影响力。

3.1.3做好政策保障。一是明确职责。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形成打造“好充实”区域品牌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充分保障“好充实”品牌的运营和推广,支持农业企业到发达地区、重点城市建立“好充实”线下实体店。三是建立保险机制。为区域品牌农产品购买质量保险,建立化解和处置农产品质量纠纷的保险机制。四是纳入项目建设。把农业品牌创建纳入南充市“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3.2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

3.2.1成立电商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引导有一定基础的电商企业牵头成立电商协会,将有关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降低运行成本。

3.2.2建立电商园区,完善服务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原则,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创办电商产业园。政府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配套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人员培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和贮藏保鲜库、农产品分拣车间等基础设施,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入园开办产品销售实体店,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招引电商服务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入园发展,为网商提供网页制作、网店装修、产品照相、图片美化、广告文宣、包装设计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村电商接地气、平民化、大众化,形成全民触网的良好发展格局。

3.2.3整合项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农业、交通、商务、经贸等各类项目资源,完善农村宽带网络、通村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供销、邮政等现有资源,布局农村电商乡镇和村级服务网点,为城市工业品下行、农村农产品上行提供硬件和体系支撑。为农产品直供终端在小区落地提供方便,协助落实好安装智能保温电子货柜和社区便民服务店所需场地、用电保障和日常管护等事项,切实解决农产品电商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3.2.4开展人员培训,培育优秀网商。财政专项支持农村电商人员培训工作,让想开网店的人通过培训迅速入行;让对电商感兴趣的人,继续学习深造;培养电商人才大军,培育南充本地优秀网商,打造南充本地知名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3.2.5搞好产销对接,选准切入产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丝绸、桑茶、牛肉、南充冬菜、杨鸭子等有一定知名度且便于网销的产品上网销售,打开局面,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全部农产品网上销售。

3.2.6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借船出海。政府应加大对电商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在他们的平台上开设南充特产馆,让南充网商进馆开店,借用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推广和销售南充特色农产品。

3.3大力推进市场交易体系建设

3.3.1统筹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一是统筹规划。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规划预留13.33~20.00hm2土地作为县域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建设用地,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整合农牧、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的项目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分批分期建设。二是拓展功能。配套建设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专业化的产品保鲜库、农产品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信息交易平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硬件设施,实现农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储藏保鲜、信息、产品交易、物流配送和质量监控等服务功能。三是市场运作。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扶持、企业主体、资源共享”原则,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为境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产品销售方面的社会化有偿服务。

3.3.2合理布局农产品直销服务网点。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利用社区和政府公共资源设立农产品直销网点和早市临时摊点,以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强力推进“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进超市的“门槛”,发挥超市对本地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

3.3.3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农贸市场。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城市农贸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布局、配套不尽合理的现状。对新建居民小区要注重农贸市场的同步建设、同步配套,防止新市场出现老面孔,留下的“后遗症”;对现有传统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配置经营、保鲜、检测、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功能齐备、满足需求、现代化水平高的购物环境。

4参考文献

[1]高丽丽.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260-261.

[2]吴菲菲.农产品市场营销分析:以褚橙产品营销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9):181.

[3]樊冲.平山县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6):4-5.

第4篇: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1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认清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呈现的新问题

2.1经济体制的变化

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正趋向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其中,农民享有独立经营商品生产的权利,而且能自行调整经营方针,将拥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其潜在的市场价值。

2.2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阶段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实现了单一种植业向农牧副渔多元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

2.3经营方式的变革

随着农业生产中市场调节机制的完善,以往统购派购的模式正逐渐面向市场,由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思路,这一模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以往的农村经济管理开始转向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生产过程。

2.4“三农”自身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不高,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较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主权,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较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新任务、新课题。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策略

3.1盘活乡镇企业经济发展

提升农村经管水平,盘活企业发展是关键。为此,第一,对农业企业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由企业自行决定未来经营发展思路。第二,要给企业更多自主经营的权利,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做到政企分开,使其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第三,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大大提升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第四,完善涉农企业经管的法律法规,通过行政约束手段、经济管理手段,给农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以最正确的引导,确保企业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3.2提升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

提升农业产品商品率,实现农村各经济成分、各产业结构、各消费环节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某种程度上,要求现在的农业市场组织化程度更高,并能逐步形成以地方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各村落集市互联相通的网络化体系。农户在不同市场信息的交集反馈中,最终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策略,并配套对应的市场营销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的输出结构,满足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

3.3做好农村经管咨询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劳动生产者想要盈利,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搞好经营管理的咨询工作,显得很有必要和关键。为此,基层组织和政府部门应首当其冲,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融合“三农”发展大计,客观高效的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他们,指导基层经营管理者制定正确合理的经营方针、计划和策略,帮助他们寻求最佳的经营方案,以实现自身盈利、经济高效、绿色生态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大大发挥农业商品应用的价值和效益。

3.4加强不同经济体的联合发展

随着农村经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横向经济体的联系,形成多参与主体交错网络化的发展体系极为重要和关键。尤其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面对更加苛刻的市场需求,每一个商品生产者想要取胜,必须要诉求于联合,通过联合整合现有资金、资源、人力、技术等,以获得更强的生产力,形成系统效应将生产力的作用最大化。

4总结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大大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我们层层下心思。一方面,要盘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不搞一刀切,多措并举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信息要流通起来,发挥地缘优势,形成以地方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各村落集市互联相通的网络化体系,通过各种信息的互通交流,寻觅企业发展良机。另外,未来企业的做大做强,更诉求于不同经济体的联合发展,通过联合整合现有资金、资源、人力、技术等,以获得更强的生产力,形成系统效应将生产力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正娟.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旬刊,2014,(9):172.

[2]任凤国.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J].山西农经,2016,(11):47.

第5篇:农村农贸市场范文

一、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形势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进行交易,受地域和时令的限制,流通区域小,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生产地,很难进入大市场流通,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很难实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加上流通成本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充分发掘,农民亦很难得到流通领域的比较效益,从而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偏低,发展相对落后,这大大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近一二十年,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电脑和网络已融入到人们生活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淘宝、京东等线上商务平台选购商品,也可以几分钟在网上开店当老板,通过网上文字、图片等信息谈生意。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可以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与农民或企业进行农产品交易,我们可以称之为“网上农贸市场”,这将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很大程度上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

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积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村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三农”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而电子商务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显著。

1.方便信息流通,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传统农业表现出小规模生产经营形式的特点,农民靠经验进行生产,接触了解市场的面很小,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且消息滞后,生产往往带有盲目性。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互联网上提供丰富全面的农业市场信息,指导农户和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进而合理开展农业生产,避免因市场波动影响农民收入,农业生产风险得以降低。

2.降低销售成本,拓宽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缩短了农户与市场间的距离,减少了中间商环节,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农产品销售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营销成本会显著降低,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将分散生产的农产品规模化交易,合理配置优质农产品资源,这将有助于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加速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将农产品产销环节有机结合到一起,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使农产品进行包装和加工,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提高了农业经济运行效益,有利于农产品经营朝着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4.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农业,互联网上的新思想、新技术可以影响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农产品精深加工知识,及时了解前沿的市场动态,这会显著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使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

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建议

为了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大市场化,面对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准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优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具体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是电子商务成功应用于农业的关键,应积极有效的培养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技人员整体素质,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有力的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引入企业资本,利用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建立全覆盖的农业信息网络。政府应组织建立各级农业信息咨询服务部门,培训引导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了解掌握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技能。

3.完善物流配送系统。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地域性强,将不同地方的农产品相互销售,需要在生产者、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同时完善农产品仓储能力建设,延长农业商品货架期。政府应引导建立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基地,重点扶持有实力、技术先进的物流企业,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4.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我们应以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加快各类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工作,通过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对应的规程和标准,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让消费者在网上放心购物,解决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存有的瓶颈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