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税收收入管理全文(5篇)

税收收入管理

第1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人才、技术、制度的不足均制约对高收入个人税收征管。目前,针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源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管理中存在很多盲点和漏洞,因此高收入个人是税收征管风险较高的群体,需要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应对。但目前地税部门普遍存在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征管技术也比较落后,优势资源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健全,纳税人统一识别号制度的缺失,处罚制度的不到位,国际合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对高收入个人税收风险管理的低效性。

二、高收入个人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一)实施“合作遵从”战略

合作遵从就是在纳税人和管理者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实施遵从战略,通常要具备几个前提:

1.要有完善的法律和管理制度;

2.尊重纳税人的隐私,保护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个人信息必须有法律依据;

3.管理者在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时,要具备公正性、适当性、响应性、专业性。OECD还建议税务机关与高收入群体在“增进合作关系”的背景下至少进行一次申报前的会面。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和增加收入,域外相关税务局还使用了诸如税收豁免这样的工具,鼓励高收入纳税人主动揭露隐匿收入,而针对那些不能“坦白交代”的人群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法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南非、瑞士、土耳其和英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执行了某些形式的豁免计划或公开(自愿披露)项目。例如,英国通过自愿披露措施,重新获得了大于4亿英镑的税收收入。

(二)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

由于高收入个人流动性强,很可能在多国出现,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以辨识他们的筹划行为。受政府的激励,来自不同国家的税务部门也大大增强了信息交流,以便对高收入群体的总资产和收入有更好的把握。例如,自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20国会议(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以来,不同国家的税收信息交换协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国际税收合作正以新形式开展,出现了多边税收合作的趋势而不仅是双边税收合作,趋向于所谓的“联合审计”,即由两个或更多区域代表进行检查。比如南非现在已经签订了70个双边税收协定,5个税收信息交换协议,以便与其他管辖区域交换信息。南非还与博茨瓦纳、英国、美国针对高收入群体发起了联合审计。

(三)对高收入纳税人进行分类风险识别

对高收入个人进行分类,并识别不同类群的遵从风险,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OECD从税收管理的视角根据收入或财富来源将高收入纳税人(HNWI)划分为六类:高收入个人(HII)、高收入雇员或专家(高收入个人的分支)、企业家、金融企业家(企业家的分支)、运动员和艺人、富有的投资者,并针对每一类纳税人分析了所对应的风险。同时指出上述几类人中也可能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比如遗产继承、资产销售与处置、国际流动与税收归宿、专业的咨询师、海外资产结构与银行存款等。

(四)建立专门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

为了更好地与高收入纳税人打交道,税务局需要与这些纳税人及税务顾问们就计划、遵从、服务等问题进行频繁和持续的互动,很多国家建立了专门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集中资源对高收入个人进行管理。具体来看,有的是只针对高收入个人(HII),有的既针对HII,也针对HNWI,有的还包括他们控制的实体,责任也不尽相同。这些专设的部门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1.传递给不遵从的高收入个人明确的信息:他或她将面临被税务部门追缴的真实风险,从而促进自愿遵从;

2.培养税收管理人员的商业意识,同时满足高收入个人的顾问们对专门技能和知识的需求;3.通过集中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积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对高收入个人的认识。

(五)多渠道收集和利用信息

税收管理者会借助一些可获得的资源来获取信息,包括描述高收入个人生活方式、特点、个人兴趣和经营地址的杂志、报纸以及网络搜索引擎,还通过其他政府部门、管理(登记)部门(能获取财产、直升机、股份和证券的登记信息)以及强制第三方提供的某些顾客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起对高收入个人的形象认识(除纳税以外的特点)。另外还要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与纳税人和公众的最大交流。要使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与纳税人和咨询师们的对话水平,从而更好地获取信息。为了获得更多与个人活动相关的信息,澳大利亚广泛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其第三方数据来源有:

(1)根据法律规定由外部门提供的数据;

(2)通过便函要求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如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提供的重要或可疑交易数据);

(3)税务局购买的数据(交易得到的数据如通过CITEC获得的财产信息和RP数据);

(4)法律授权税务局在非常规基础上要求得到的数据(如州与地方政府登记的豪华车辆与海上轮船的数据)等。仅2007~2008年间,澳大利亚税务局从20多家法律规定必须提供收入信息的组织和政府机构那里就收到了7800万条记录。

(六)针对高收入个人筹划行为实施的措施

除了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外,有些国家还从私人部门聘请了有经验的团队来专门应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筹划。如澳大利亚积极招募国内外有经验的会计师。英国也从私人部门雇佣了少部分在银行部门或跨国集团工作的很有经验的税务专家,还招募了一个与高收入群体打交道颇有经验的专家。许多国家也使用了庭审案例传递给公众和其他富有的纳税人这样的信息:所有的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应份额的税收,警告他们使用税收筹划是有真实风险的。

三、加强我国对高收入个人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OECD经验,实施“合作遵从”战略

目前,我国虽然提出要加强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管理,但还缺乏真正有效的战略规划。借鉴OECD经验,实施“合作遵从”战略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遵从来源于信任,因此,与高收入个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获得真正的税收遵从。

1.税务人员要善于与高收入个人进行恰当的交流沟通,最好掌握一定的商业和理财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高收入个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个性化的服务。

2.保证高收入个人的信息安全。因为高收入个人更注重私密性,税务局必须切实保护好纳税人的信息安全,以免因信息泄露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以及身体、财务等方面的损失。

3.可以实施税收豁免政策。规定高收入个人如果能主动揭露过去几年内没有申报或如实申报的收入,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款,或减轻惩罚,以此减轻那些曾经逃过税款的纳税人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主动揭露隐匿收入,自觉申报。

4.主动提供给高收入个人一些信息:税务部门最关注他们哪些地方,认为哪些方面存在风险以及已采集信息的一些内容和如何遵从。

(二)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

要解决税务部门与高收入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广泛搜集有关信息。一般而言,要采集高收入个人的三方面信息:一是基本信息,如地区、职业、职位、住址、家庭状况、工资收入等信息;二是社会信息,如生活方式、特点、有无诉讼等,一般来自于大众媒体、广告杂志、各类排行榜、举报、调查等途径;三是第三方信息,通过建立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要求一些组织机构定期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找出应申报而未申报的高收入个人,或者将其消费支出情况与收入情况进行比对,从而发现疑点。第三方信息报告的主体一般包括政府方、交易方和其他部门、人员,对于掌握税源信息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应规定这些部门要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税源信息,或与税务部门定期进行信息交换;对于掌握税源信息的非政府部门尤其是支付款项的单位和个人也要向税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鼓励公民举报以及舆论监督高收入个人的逃税行为,并给予物质奖励。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易于比对和处理,最好要求第三方报告的内容中都含有某一信息,比如纳税人的第二代身份证号码,并以此作为统一识别号。

(三)对高收入个人进行分类,建立风险数据库

高收入个人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目前来看,我国对高收入个人的风险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收入者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全面了解我国高收入个人的状况、特征及遵从行为。对高收入个人进行恰当的分类,并研究和识别不同类别的高收入个人所面对的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这样既会使税收管理更有针对性,也会不断积累我们对高收入个人风险的认识。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方面力量,加强风险识别

在多渠道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若干指标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在对高收入个人风险信息库的信息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不同类别纳税人的风险特征,然后设计一些相关指标,建立识别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更为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自动搜索不遵从纳税人及其风险特征。随着劳务输出人员、跨国纳税人、外籍人员的增多,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针对高收入个人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潮流,随时了解国际高收入个人税收管理的动态,并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和信息交换协议,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联合审计”。

(五)有条件的地区专门设立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

第2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2.1税收筹划是税务管理的核心,其他税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2010(10):94-96.

第3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提升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傲人的进步,不但更好地完善了我国交通的发展,也走出了国门,为世界各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而铁路运输收入作为铁路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一直受到铁路部门的重视。就目前铁路运输收入情况而言,较铁路发展历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不足。为了更好地让铁路运输收入对铁路经济做出贡献,我们势必要提升管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问题,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规范运输收入制度。

一、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铁路不断发展,铁路运输收入对铁路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随着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运输的核心从安全第一已经逐渐转移到盈利第一的观念,安全已经逐步得到完善,如何在安全的范围获得更多的收益已经是各个企业发展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运输收入管理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2)运输收入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会保障铁路的更好发展,也会对各个企业盈利带来实质性的效果;(3)加强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运输制度,能够有效地强化运输收入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二、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同时物流时代的到来,对铁路运输调配要求更高,运输管理制度要求更加明确规范。好的制度会带来更好的管理水平,会产生更高的收入效益。而我国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水平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管理分散性,由于铁路运输跨省较多流动性很大,社会参与非常广泛,收费票证也是随着各个地方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因此复杂的管理制度还是不完善,存在各个问题影响运输收入。还有偷逃铁路运费现象也是比较严重,制度不完善会加剧这种问题的重复发生。

(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性的增强,各个行业要求有更专业更具体的专业化运作。而铁路作为一个巨大的体系,随着铁路的不断改革,新增项目的不断发展,专业性就会越来越明显,而目前我国铁路就业人员短的本身专业素质还不是很高,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还在原地,这都会对运输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还有就是岗位职责不明确,使得各个工作人员消极怠慢,对工作不上心不负责任,同时有些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对铁路精神掌握不到位,这都影响运输收入。

(三)对运输收入认识欠缺

铁路运输收入认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票价利益归属存在分歧,分配存在差异,这样售票时,会存在一些不当的措施,例如限售或者不售情况存在,没有大局意识,这样不但是对乘客的不负责任也严重影响运输收入。同时运输局相互争夺货源现状存在,破坏管理制度和运输资源浪费。二是业绩考核的约束,工作人员只会考虑当前预算,而不减缓别的时间段的运输压力,导致收入不均衡影响运输收入。三是企业本身对运输认识不足,没有通过以运输来实现盈利的这个方向发展,导致运输收入受阻。

三、提高管理水平主要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作为整体体系的操作核心,不但是各个环节的重要实施人员,也是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体系的优势,我们应该对各个环节管理人员做合理的专业培训,合理的分配人才,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确定明确的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同时确立明确的领导体系,服从安排。另外,对信息化管理人才做专业培训,要确定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制度,使信息化发展作为发展的手段。培养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培养职员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新体制下,按照总公司、铁路局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细则等规章,结合实际,健全制度。一是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运输收入管理体系、预算、进款等来提高内部制度。二是分段和营业站层面,细化不同工作标准完善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考核制度,促进员工积极性。通过各个制度的完善,使整个体系进而有序的发展运行,更有利于运输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三)加深对管理收入的认识度

一是纠正思想认识偏差,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运输收入核算体制,决定收款和报账单位不同,这是铁路收入管理问题的源点,也是基本单位,在新的体制下,各个领导并没有认识到运输收入的重要性,导致收入不乐观。二是重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很多工作人员和领导对运输管理制度不重视,觉得老一套体制很好,不会在新制度下发展新管理制度,导致运输收入达不到理想期待。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合理安排不同时间段运输流程,确保不存在某段时间运输压力过大,某段时间运输闲置太多。

四、结语

铁路运输作为铁路收入重要来源,不但会促使铁路更好地发展,也会对各个企业收益带来影响,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收入质量,确保发展进展,我们不但要从各个环节发展,也要综合新制度做全局发展规划。综上所述,我国铁路运输收入还面临很多的管理问题,我们要不断加强完善管理制度,解决遇到的问题,避免潜在的问题,在提高企业收入同时。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艳文.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

[2]谢钟屏.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1):50-51.

[3]刘文杰.浅谈如何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效率[J].金融经济月刊,2011(10):169-170.

第4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地方税体系;财政管理体制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税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力保障,也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产税立法”作为深化改革的几个重点领域之一。北京正处在减量、提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营改增”、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税收减收效应明显,财政收入明显放缓,而同期各方面资金需求旺盛,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日趋迫切,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税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质量发展与地方税体系构建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单独从经济范畴来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产出数量增加、产出的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还应考虑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诸多范畴。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生态的文明与可持续、文化价值观的优化,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是相适应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的重大变革,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社会全方位发展。具体来讲,高质量发展应包括“五大内涵”。1.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创新竞争等可以通过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产业结构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消费结构实现改善升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社会公平与和谐,增进社会福利。在收入分配上更好地协调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优化二次分配结构,促进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共享发展成果。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执行力,提升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进市场活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文化价值观的优化。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精神,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文化传承与文化引领力;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提升文化服务力。5.生态的文明与可持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描述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高质量的发展须伴随自然环境的友好可持续。转换增长动力,转变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不断治理和改善,由高排放、高污染转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激活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地方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

经济从重视增速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央政府承担体制创新设计的任务,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指标体系,而地方政府层层向下,负责执行中央政府决策,具体推进落实,如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在稳增长、防风险方面地方政府须发挥积极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职责的履行主要依赖于地方税收收入。从地方政府收入的角度来说,地方税体系不仅包括现行税种中的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烟叶税、车船税等由地方政府来征收的税收收入,也包括中央地方共享体制下分享给地方的税收收入。在经济转型、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健全地方税体系,形成一个有活力、稳定性强的地方收入体系,能够形成对地方政府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解决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地方财力面临的压力,稳定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缓解地方政府财力和支出责任的紧张局面;推动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及对环保、收入分配的调节。因此,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二、北京市地方税体系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北京市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分析

随着“营改增”、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税收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税收收入增速为10.43%,2016年税收收入增速降至4.43%,主要原因是2016年5月1日北京市开始“营改增”试点,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高,2018年已达81%,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营改增”之前,地方财政对营业税依赖程度较高,“营改增”后财政部制定了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五五分成,税收减收幅度较大。据测算,2018年北京市新增减税降费约400亿元,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及北京市的产业疏解政策,北京市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下降。201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为5817.1亿元,增速0.5%,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基本稳定在85%以上。可见地方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的地方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稳固增长的基石,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北京市地方税收入对地方可支配财力的保障作用分析

2018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北京市财政支出逐年增加。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出规模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保障重点领域建设、集中财力落实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实现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可发现,近年来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地方税收收入是地方可支配财力的重要保障,为地方政府完成事权责任提供财力基础。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合理丰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的矛盾,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北京市税源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和行业的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直接影响税源结构。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大,第三产业2017年组织税收收入10726.4亿元,2018年组织税收收入10836.0亿元,在北京市组织全部税收收入中占比分别为86.5%和85.6%。在行业结构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为税收收入贡献最大的行业,组织的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大,年与2017年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较快。分析税源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对于地方税体系的优化及新财源的培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税收规模偏小,地方财政自给率低

“营改增”后,地方税缺乏主体税种,收入筹集能力进一步下降,地方税收规模偏小。在当前经济下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防风险和减税降费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变,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大体上逐年下降,2018年该比例仅为66.77%,可见地方税收收入在满足财政支出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削弱,而公共卫生、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不变甚至会随着经济发展小幅度增长。财政自给率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地方财政的“造血功能”,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其中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由表4可以看出,北京市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断下降,差额部分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积累了公共风险。从税收收入结构上来看,地方税收缺乏收入占绝对优势且稳定的独享税种,地方税中小税种数量多、规模小、征管难度大,从表5可以看出,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依赖于增值税、所得税等共享税,影响了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稳定性。

(二)地方税权配置不充分,地方财政存在风险

1994年分税制改革,我国的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开停征、税目税率的调整权、税法的解释权基本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可对部分小税种的税率进行选择与调整,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管理权限,不利于进行宏观调控、收入再分配及保护环境。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程度、发展特色的不同,各地在进行税收管理时采用一刀切的税收政策,尤其是涉及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调节经济运行。地方财政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不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应对财政风险。在税收征管方面,无法因地制宜,不利于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三)地方税改革相对滞后,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地方税内容上来看,现行地方税体系中部分税种改革滞后,功能弱化,如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较为老旧,与目前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税收功能上来看,目前税制结构中征收环节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税种多,在保有环节的税种较少,间接税多,直接税少,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税收法治的角度来看,近两年税收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仍有部分地方税小税种未完成立法,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税收立法,有利于优化税收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地方税体系的思路

(一)打造以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的地方税体系

随着“营改增”的落地,增值税成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央地分享比例为50:50,在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中共享税已占据50%以上的比例,我国已进入“大共享税”时代。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因此需科学设定共享税的收入分享机制,稳定分享比例,适当提高地方政府的分享比重,保障地方基础财源。在独享税方面,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合理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积极培育建设税源,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有效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拓展地方财源。通过打造以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的地方税体系,实现央地财力关系协调,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法治化,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党的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首先应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尤其是省级以下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减少目前事权下沉严重、基层财政压力过大的局面,也避免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随意性,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政策效果。其次,适度加大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压力,促进区域间财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消费结构,需要地方政府不断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提升地方治理能力

首先,在保持中央政府税收立法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与差异,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如在一定范围内的政策选择空间、税收减免等优惠事项,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税体系。以个人所得税为例,税法中对费用扣除标准及专项附加扣除比例,可设定一定的范围允许地方政府在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其次,加快地方税立法的进程,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梳理现行各地方税种,合理的可将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改革进行新的立法,是满足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可以有效提升地方的治理能力,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香菊,杨欢.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化研究[J].税务研究,2019,(5):18-24.

[2]刘尚希,樊轶侠.论高质量发展与税收制度的适应性改革[J].税务研究,2019,(5):12-17.

[3]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课题组.健全地方税体系问题研究[J].公共财政研究,2018,(2):16-24.

[4]董蕾,张蕊.新时代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67):52-59.

[5]刘天琦,李红霞,刘代民.新形势下地方税体系重构路径探析[J].税务研究,2017,(4):114-116.

第5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

关键词:税源管理;税收管理;增值税税源管理;数字支付

1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陈莞尔,2020)。有研究认为,在税收征管过程中,若能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并加以重视,则能使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李峰,2020)。张庆玲(2020)则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税收征管部门已将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工作,其认为税源管理在税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做好税源管理工作,需要将其放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做到税源管理专人专岗,税源管理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处于良好状态(刘冰,2020)。张国钧、李伟和吴俊培(2020)研究认为,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税源信息日益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税收征收管理已很难适应新经济体系下的税源管理要求,新经济体系时代的税源管理应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支付广泛渗透到各领域,税源管理是否对经济产生影响,这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将从数字经济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数字经济与数字支付的发展历程,试图分析税源与经济的关系,探讨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对经济的影响,最后尝试得出相关结论。

2数字经济

在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全球化后,且还在不断地扩散和恶化,从而造成全球经济发生前所未有的经济风险,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分化与衰退。同时,也造成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的重整,世界经济的不断低落,但由于数字经济的特性,即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使数字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也不断增大,在2019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高达36.2%。而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撰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都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驱动下,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呈持续活跃创新态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将呈积极态势,同时预测其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同步增长到199亿美元,中国今年也将达到3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因此,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数字支付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支付普及渗透到各行业。梁琦、林爱杰(2020)研究认为,数字支付包括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各种移动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的支付方式。因此,数字支付包含着各种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和各种移动端交易支付方式。中国银联2021年2月1日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查对象将有98%的群体使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交易,并将其视为日常生活交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同时调查显示,移动支付也将不断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线上平台支付及线下平台支付。而据FISWorldpay的《2021全球支付报告》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的市场,预计到2024年其带来的移动端交易将增长16%,同时其也将带来约3.17万亿美元的市场值。该报告还预测,英国到2024年的在线消费金额将达2640亿英镑,其中40%的在线购物是通过移动手机端完成交易。2020年4月7日,艾瑞咨询的《迈向产业支付时代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交易规模将高达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7%,并预测到2022年的支付交易规模将高达177.2万亿元。由此可见,数字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常用的支付方式,也已普遍渗透到各领域。

4税源与经济的关系

税源是税收能否稳定的关键要素之一,税源的稳定性也将影响国家税收收入。然而,国家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也将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即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来进行宏观调控,也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及收入冯炳纯:数字支付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数字经济来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职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然而,税源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影响着国家税收收入的水平,税源政策也影响着税收收入,从而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源对税收的影响及依赖性更强。因此,税源不仅是国家财政税收收入的保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对经济的影响

5.1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现代科学支撑现代服务业,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端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务类型,同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服务方式进行改造和提升,包括现有管理方式的服务产业。随着新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的不断全球化,数字服务已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根据《美团2020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53.9%。因此,从《美团2020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可以看出,服务业的不断数据化,从而不断提高其占GDP的比重。然而,由于数字的不断产业化,对我国的税收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服务业不断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服务业不断地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类型,但由于税源管理及监控手段的不完善,数字服务业的交易信息不对称,导致在新经济体系下很难做到系统的交易信息税源监管,也很难监控其税源信息,从而影响我国的税收收入。

5.2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总和,其收入的来源很多,但其主要的来源是国家税收收入。国家税收收入是否稳定,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因此,国家财政收入是否可靠、及时、稳定,关键是税收收入是否可靠、及时、稳定。税收收入的可靠、及时、稳定使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因为税源管理的稳定性将影响着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因此,随着新经济体系的不断全球化,数字经济不断高速发展,数字支付不断普及并渗透到各行业,这些新环境背景下不断地衍生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务类型。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交易类型,由于目前税源管理制度及监控手段的不完善,导致很难对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交易类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也很难做到系统监管其税源信息,从而影响税收收入的水平,最终影响到我国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5.3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及恶化,其对全球的市场经济都有着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在传统行业中影响更大,导致全球经济萧条及下滑。如何通过市场手段进行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所要关心的问题。然而,税收政策是市场经济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良好的税收政策可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能有效地吸引国内外的投资,使得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宽松的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激活市场活力,同时对消费水平、进出口贸易、投资水平、就业率等都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税收政策,才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高我国的投资水平以及促进就业。然而,税收政策与税源管理政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特别是在新经济体系环境下,数字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全面高速发展。因此,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完善数字支付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体系及其监控体系,对我国新经济体系下的税收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新经济体系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结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全球化,且还在不断地扩散和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萧条。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控制得较好,但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数字经济却在这次的疫情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并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及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以数字支付为背景的现代服务业也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支付不断普及和渗透到各个领域,从而造成新经济背景下的税源管理对现代服务业、财政收入和市场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莞尔.大数据背景下晋江市税源管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0.

[3]张庆玲.×市×区综合治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4]刘冰.K旗税务局税源管理优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0.

[5]卢志刚.税收收入对国家财政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