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素质教育范文

素质教育全文(5篇)

素质教育

第1篇: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精神创新

一、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创新意识源于创新需要。研究化学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门捷列夫才发现元素周期表呢?因为他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发现种牛痘可预防天花?因为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天真的儿童悲惨的死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别致的奇思妙想。

二、实践出真知

业精于勤。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取,很多的科学家的发明往往受益于生活中的启发。牛顿,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因为波细茅草刺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因此,教学上,必须打破教师的一统天下,充分让学生活动起来,要像老教育家陶行知所主张的那样,让学生有“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做合一,切莫一上课就让学生背起手;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切莫“只听不思”;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有说的自由、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空间,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解放学生的实间,不要让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

三、指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创新能力离不开思维和想象。过去的教育往往教师的教只是“灌”“填”,学生的学只是“听”“记”“背”,这样的教学,学生发展的大多是顺向思维,而这样的思维方法往往扼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我们应再次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力求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发奇思。因为只有突破常规才叫开“创”,只有求异,才能出“新”。想象,尤其是幻想,也是引发创新的源泉。创造性想象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和进步,古典小说中的“顺风耳”“千里眼”现在不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吗,如果学生能如此大胆地展开想象,这就是创造性的美好开端。

四、运用发展教学法和成功教学法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自在学习中产生疑点,提出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成功教学法,就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各自获得不同的成功而愉快,产生自动力。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要遵循和不断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

五、培养创新技法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想象并不等于创造,还应有一定的创造技法。创造成果=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想象+创造技法。1.类比发明法。类比发明法,即从自然界事物中寻找出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从而引起发明的方法,如按鸟的性能创造出飞机,按人的性能创造出机器人等。2.联想发明法。联想发明法,即从一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以此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如由战斗机发明了隐形战斗机,由火力发电发明了海浪发电船等。3.检核目录法。此法适用于一切领域的创造活动,因而享有“创造法之母”之称。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扩展,或微缩,或改变,或代替)的方法。

(1)增加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加高、加大的方法。如摩天大厦、万吨水压机、航空母舰等发明创造。

(2)减少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减少、省略、降低的方法。如无绳电话,无人驾驶飞机等的发明创造。

(3)扩展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放大、扩展的方法。如宽银幕。放大镜、种种多功能器物(智能陶瓷、多功能玻璃......)等的发明创造。

(4)微缩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缩小体积的方法。如从挂钟到手表、集成电路、微型电视机的发明创造。

(5)改变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改变形状、颜色、气味等的方法。如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激光手术刀、糖衣药丸等的发明创造。

(6)代替法。用另外的方法或材料代替在原有事物的方法。如食品中的人造蛋白、电灯、生物克隆技术等的发明创造。创造技法很多,不拘一格,尚须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论及创新能力就要有创新人才,首先说培养人才,不光是教育上的事情,它需要整个社会关注。人才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国力增强的根本问题,我国一直重视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素质教育明确了目标和人物。再有,一提人才,定使人想到那些英雄人物和著名科学家。在你对他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准会萌生出人才培养艰难的念头。其实,人才是有层级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需要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这样我们飞社会才会健全。所以从基层做起,培养各个行业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会引发我们关于素质教育的诸多思考。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创新的素质是指为社会设计、增加、创造新知识和新的物质或精神的品质及能力。它包括主体的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创新。

(1)精神创新---创新素质原动力要素。精神创新是一个人对于创新的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新的先导,是整个创新素质的发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原动力系统。精神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育精神创新,要以它的六种构成要素为着眼点,精神创新的构成要素是:批判精神--精神创新的前提条件;科学精神--精神创新的基石;开拓精神--精神创新的应有之义;自主精神--精神创新的精髓;冒险精神--精神创新的必要成分;务实精神--精神创新的底蕴。

(2)思维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认知要素。思维创新是超越固定的、传统的常态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思维创新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能够形成思维创新的基本思维形式有: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横向思维、辩证思维。

(3)人格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调节要素。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理想、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信念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不同的人格因素,对创新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良好的人格,会催化和激发创新能力;卑劣的人格,则会压抑和摧残创新能力。人格创新一旦形成,就会对创新产生持久的、习惯性的影响。人格创新的内容有:远大的创新理想、多样的创新需要、强烈的创新动机、专一的创新兴趣、顽强的创新意志、健康的创新情感、积极的创新性格。

(4)能力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操作要素。能力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概念、设想、理论、技术、工艺和产品等的一种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实践创新活动的进行,是实践创新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要素。能力创新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内隐的创新能力存在于某种心理和行为能力之中,它保证个体产生创新成果的可能性,但在没有产生创新成果之前,这种能力是不被人们所直接察觉的。当个体产生出创新成果时,这种内隐的创新能力就外化为物质形态,从而被人们所知觉,这就是主体外显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即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即迁移能力、合成能力、创造能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现在的确已万事俱备,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让我们在这素质教育的田园中,为了祖国希望的明天而大显身手吧!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系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刘芳总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

第2篇:素质教育范文

(一)思想道德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而其群体思想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有所加强,这虽然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漠视、民族感情一定程度的淡化、集体主义和服务意识缺失等。

(二)文化素质缺失

由于基础教育和高考的导向作用,使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而一些常识和通识缺失,比如对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一现状不仅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三)专业素质不强

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沿袭高中的模式,被动学习,缺乏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导致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从业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欠缺。(四)身心素质欠佳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公平正义理念淡化,看问题容易走极端等。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就业问题、学业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高。不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弱,抗压能力也相对不足。再加上大学生缺乏锻炼,吃苦精神普遍不强,身体素质欠佳,这些都会导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高校素质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广泛形成,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交流更加便利和密切,各种社会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交锋、冲突,他们的观念意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正是在多种社会意识和复杂社会关系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从国家层面,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企业方面的原因

企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接纳方,企业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企业的用人观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关注学生考证情况等,这都有可能使学生舍本逐末,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因

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具体分析,就是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校风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另外,在大学生群体之间,行为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良好的班风、寝室风气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作用很大。在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环境中,学生之间学习竞争的气氛就比较浓厚,势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具有促进作用。反之班风不正、室风不良、纪律涣散、意志消沉,就会形成消极的势头,很容易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由此分析,群体效应成为影响学生素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学校教育与管理对学生良好素质养成的作用是综合的、直接的、具体的,也是最核心的方面,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

(一)政府为素质教育掌舵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超前、加快发展。具体实施方案为:成立科教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效果。建立并完善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评估检查体系,逐级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级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2.确保高等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高等学校的公用经费标准,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首先要规范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资责任,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最低目标占GDP的比例大于4%;其次要确保在教育投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政府,落实完成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长的基本要求;第三明确中央财政在地区差异的协调、困难学生资助、基础性科学研究、公立大学经费以及重大教育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经费责任;另外,明确地方财政在承担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时应履行的责任,包括专项经费、经常性教育经费定额标准与基本建设经费的规模。

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政府应组织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让高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综合开发,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在高等学校集中的城市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科技园区。同时,高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二)企业参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

1.政策引导企业的参与企业作为独立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培养人才只是企业实现利益的手段,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这会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了促进企业参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政府不同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促进企业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2.企业主动参与企业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比如通过冠名班、设立奖学金、共同培养协定、订单培养等形式,参与高校学生素质的引导、培养和提升,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还很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充分发挥高校导师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其配备专职的素质教育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尽早、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真正做到热爱所学专业。日前,很多高校正在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从学习、生活、职业发展、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大学、端正态度、明确目标,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年级学生的引导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2.加强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师要更新施教理念,培养施教艺术,规范施教行为,通过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提高其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加入渗透启发式教育思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培养师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考试评价、教师培训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加强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不能通俗地认为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真正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实践证明,创新不仅需要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必须有深厚和宽广的知识面。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会产生新的思想。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一个个复杂的系统,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广博的文化知识能为业务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创新和创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创新素质教育在学生各种内化的素质向创新素质转化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多种素质相融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4.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拓展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和就业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才能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进步。学校要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组织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显著提升其实践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储备和良好的心理准备。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现途径,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综合素质以及改善学生智能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应切实健全素质拓展训练的保障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的、实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结合自身特色、结合专业,从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平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积极围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方面,组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全面建立科学的、实用的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另外,高校更要重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中提升性训练层次的建设,通过跨校、跨院、跨班共同训练机制,为阶梯性发展、大学生素质的高层次提升搭建广阔的平台。为了充分体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开放性,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渠道和资源开展校外素质拓展训练。同时,收集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对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3篇:素质教育范文

一、我国幼儿素质教育概述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它就是一种教育模式,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可以对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幼儿阶段教育中,相应的素质教育主要呈现出这些方面的特点,启蒙性、基础性、奠基性。但就我国幼儿素质教育现状来说,并不乐观。在教育初始阶段,家长一味让孩子学知识,而忽视对其他方面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把幼儿启蒙阶段教育与相关应试教育混为一谈,过分强调幼儿的学习成绩,没有对幼儿进行全面理解。而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当然,这是和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是素质教育前行路上的障碍物。

二、在幼儿素质教育方面,注重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幼儿中的步伐不断加快。想要使素质教育的作用在幼儿启蒙阶段得到应有发挥,教师需要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素质教育在实践方面的完善。当然,实践方面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策略能把幼儿素质教育推向新阶段,迎来全新面貌。因此,本文对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了分析。

1.在幼儿教育阶段,需要对幼儿加强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

合作意识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激烈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举措。随之,在幼儿教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合作意识培养不仅可以使他们从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能为幼儿实践方面的培养埋下伏笔。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娱乐活动等方式寻找突破口。比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对应的小组,分配一些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可以完成的任务。同时,小组中每个幼儿都会分配不同任务。通过合作方式让幼儿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成长,而且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2.在幼儿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以实践引起重视

素质教育中,劳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对幼儿来说,他们对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劳动观念。比如,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定期安排幼儿打扫卫生,在植树节的时候,安排他们参与到植树活动中。这样劳动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实践活动中,幼儿亲自参与其中,不仅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提高动手能力。

3.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予以完善

第4篇:素质教育范文

重视环境创设与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注重追随幼儿兴趣,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迎合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采用尝试、体验、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平等、宽松、安全、和谐的活动区域和成长空间,让所有幼儿自选参与活动,使其形成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自主自尊、自信自立等健康的人格特征,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幼儿的模仿性和性格可塑性,决定了在幼儿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对幼儿的爱心和情感作为核心,教育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育人观,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宣传,引导广大教师依法、科学、规范地实施保教实践活动,先后制定了《教职工一日工作程序及要求》等常规制度,强化教师“用六心换一心”思想,培育教师认真观察幼儿、用心了解幼儿、真正理解幼儿的耐心和习惯,把以德立教、充满爱心作为基本要求,努力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开展“三字一画(话)”“优质课观摩”“边弹边唱技能竞赛”“简笔画技能竞赛“”保育知识竞赛”等岗位技能练兵和保教观摩、评优活动,引导教师学业务、练技能,不断改进保教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实行考评考核制度,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优选先、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推行教师公开向家长服务承诺制度,利用发放问卷、让家长填写儿童保教卡、张贴宣传栏、公示栏等形式,开展服务质量调查,让家长了解各班幼儿每周、每日活动安排和教师的工作,促使教师自律自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5篇: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方法;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探讨施教方法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重智轻德,教师以“灌”为主,师生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被破坏,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课堂不再是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场所,而变成了淘汰选拔的“校场”,严重偏离了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教师首先要认清这一与时展不相适应的现状,从思想认识上实现“三个统一”,即要把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把全体培养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要把重视教育结果和重视教育过程统一起来。积极探讨施教方法,教师要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学方法由“灌”变为“导”,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牢固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的教育观念,这就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尽快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每位教师必须增进这种责任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并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关键在学校,学校关键在教师。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始终把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第一,加强师德修养“无德无以为师”,教师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让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认识,组织实施,狠抓落实。第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抓好常规教学。当今的教育对教师的知识、业务技能的要求更高了。当今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因此,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这两年内至少要有一技之长,向“多功能”发展。鼓励安排拜师带徒活动,各练其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主要是网络远程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三、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把精力融注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第一,优化教学目标。依照新的课程标注的要求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目标要有层次,课时目标、单元目标要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析、研究、理解教材,把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教材的讲授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的联系,抓好技能训练点、智力开发点。注意培养知识的系统性,正确处理语言知识训练和思想教育关系,把学科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之中。第三,优化教的方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诱导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四,优化学的方法。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教是为了不教”。改革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中又学会转化为会学的桥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初步形成了“参与——质疑——思考——获知”的学习法则。第五,优化教学评价。评价是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和不同的评价方法。及时的评价能激起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如课堂评价,可根据课堂内容设置疑问,做达标习题等,回收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四、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